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大明成化瓷器鉴别 > 导航 >

世界10大收藏大王

世界10大收藏大王

大明成化瓷器鉴别 十大瓷砖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2020-02-08

大明成化瓷器鉴别。

纽扣大王是英国的查普曼女士,她收藏有1万多种各国、各个时代、各种形状的纽扣。

钥匙大王是中国的赵金龙,他收藏的古今中外的钥匙1万多种,其中最古老的是唐代的“锁寒窗”。

汽车大王是美国大富翁比尔·哈拉,他至今收集有1200多辆型号不同、形式各异的汽车,最古老的一辆是1898年出厂的“宾士”。

集报大王是美国的凯特海姆,他收藏到10万多种世界各地的报纸,最珍贵的是1665年2月12日的《伦敦大公报》。

火柴盒大王是日本的收藏家吉泽见一,他用了半个世纪时间,搜集到世界上32个国家的火柴盒,共66万个。

卷烟商标大王是意大利的收藏爱好者雷勃兹克,他搜集了世界各国的4000多种卷烟商标。

邮票大王是瑞士人菲利普·费拉里,他用近60年的时间搜集了约占世界最早期、最珍贵邮票的75%。

明信片大王是斯洛伐克的克吉斯特,50多年来,他收藏有各国明信片220万张。

啤酒商标大王是美国的欧艾斯特,他目前收藏有世界各地啤酒商标12.5万个。

蝴蝶大王是德国的奥托穆勒,70多年来,他收集到3万多只蝴蝶。

精选阅读

古玩收藏三大难


收藏古玩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它不是单纯的买或卖,更不是有钱就能够玩。涉足古玩必须具备综合性的文化素质,要基本了解历史文化,但看书学习只是从理论上简单了解一些古董的年代、名称、用途,不经过实际收藏是绝对学不会的。

涉足古玩唯一的方法是经行家指导入门,然后经过自身的反复实践,经过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的过程,才能够逐步成熟。

一难:找入门老师难

在古玩领域中,古玩商人看的多、经手多、买的卖的多。

在长期的买卖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古玩界中鉴别眼力最好的群体。但是一般内行的商家第一不给别人鉴定,第二不教不带学生,这便给刚入门或者寻找老师学习收藏的人,造成一定的难度。虽然没有行家或老师引导也能够逐步入门,但是所付出的时间和经济代价是十分高昂的,不可避免要走很多弯路。

二难:保持良好心态难

对于古玩商和收藏者来说最难控制的是心态。高超的行家都不可避免地打眼看错,但是有些行家打眼不是技术问题,并不是不懂得真假,而是当时的心态不正确。这种不正确心态的表现主要是:看到好、少、精、奇、绝的古董不冷静,出于爱好,看到好的便容易欣喜若狂,失去自制力。其次,从经济利益出发,认为此古董是能够赚大钱的,从而失去理智,利欲熏心,而事后心态逐渐平和以后发现当时没有做到仔细考查,买到了伪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收藏者是比较难的。

三难:鉴别真假难

前辈们经常讲,认识古玩要有悟性,有了悟性一点即通,没有悟性一辈子也不入门。悟性实际上指的是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如果具备了综合素质,当行家讲解时便能很快理解。特别是对古董的真伪鉴别,如果从实质上认识真伪古董就必须懂得工艺学、材料学以及其它科技领域的基本常识。也许你会说,古玩领域也有很多人没有文化,几年后也懂得古玩了。

实际上这部分人是通过多年的实践从感觉意识方面掌握了一些辨伪要领,只能识别而不能解释,也只能凭经验大概进行真伪判断。能够做到辨伪是依靠文化、依靠科技理论所产生的悟性。

镇纸:大潜力的小收藏


明代白釉黑花卧虎瓷镇纸

相对于字画、瓷器、玉石来说,镇纸的收藏市场很小。拍卖纪录显示,在2004年春拍市场上,一对明寿山石高浮雕蟠螭纹镇纸,估价20万元至30万元,以104.5万元成交,这标志着镇纸拍卖首次过百万元。

据介绍,这件镇纸在2009年重返春拍市场,估价还是20万元至3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14.5万元,其拍价五年时间只涨了10万元,与同期其它门类藏品动辄数十倍的涨幅相比,显得波澜不惊。但业内人士认为,正因为镇纸收藏还没成气候,拍场上才屡有捡漏良机,升值潜力较大。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瑞臣给藏家的建议是,当下镇纸市场价低物美,藏家可以像邮票专题收藏一样,专门收藏某一类型的镇纸,材质以象牙、石质、红木、贵金属为最佳,如能及早介入,这些特殊材质的镇纸价格的回落空间几乎为零。

“小五”潜质不让“四宝”

与笔墨纸砚四宝相类,镇纸可称为古代文人文房中的“小五”。 古代文人在书房中,常将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欣赏,同时用来压纸或者压书,由此出现了镇纸,又称纸镇、镇尺。

镇纸的材质多种多样,以玉、瓷、竹、木、铁、铜居多,上面通常雕刻有兰、菊、梅、竹并配以诗句的图案,也有动物和人物的立体形象。明清镇纸的制作材料比较常见的有玉、石、铜、乌木、紫檀木等,其中以石镇纸为多。在造型上以长条形为主,一般是以成对的形式出现,上面刻有诗词格言或对联字画。

材质珍稀、雕工精良、设计巧妙、年代久远的镇纸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在目前的收藏市场上,常见的是紫檀、红木、鸡翅木等材质的镇纸,价格在千元以下,没有引起藏家更多的关注。在大型拍卖会上,镇纸的整体成交价格也不高,单件藏品以十万元以下成交的居多,间或有几千元成交的低价品,难与砚台、毛笔、印章相提并论。

镇纸的收藏价值一定比不上砚台和印章?广东藏家古月认为,衡量一类藏品是否有价值,一要看其人文价值,即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何,二要看其工艺价值,雕工是否细腻、设计是否独特,三要看材料价值。

中国人使用镇纸的年代可以上溯秦汉,不逊于砚台和印章。历经漫长的历史,镇纸雕琢工艺分出了刻画、刻书、浮雕、圆雕、光板等几十个门类,因各地风俗、各朝代流行不同而异彩纷呈,风格迥异,以其工艺价值与人文价值,完全有资格进入高档古玩的收藏范畴。

从材料价值而言,镇纸比砚台更占优势。砚台所用石材,一定是适合研磨的特殊材料,镇纸的功能只是压住纸张,材料选用十分广泛,与印章无异,清明两朝的白玉、田黄镇纸在拍卖会上最受追捧,一些广州收藏者则偏爱花岗岩、铜制的镇纸。

名家作品尤为难得

刻书画镇纸一般由书画家作稿,其程序也与刻铜墨盒一样:先挑选中意的镇纸,或木、或竹、或牙、或铜。按常理,有声望的书画家所挑选的必定是材质精良、造型别致的光板镇纸,在上面均匀地涂上一层白粉以衬其底,然后书画家便在其上纵横驰骋地构思创作。

镇纸上的书画作品,其实是书画家本人作品的袖珍化,它的章法、笔法、气韵应与大幅作品一致。事实上有一部分书画家不大会作袖珍小品。以前没有复印机和照相技术可以随心所欲地放大和缩小,所以一般能在小小的镇纸上作书画,又能得其神韵的书画家必然功力深厚。待书画家完工后便由镌刻名家在其上按书画的特点,一刀一刀地细心地镌刻完成。雕刻家务须深谙书画家的笔墨、个性,用手上的刀将书画家作品的特征进行再创作,将其特色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因此小小的镇纸凝聚了书画名家和镌刻名家的共同心血,也可说是他们的联袂之作。这种联袂不是随意的,因为书画的章法、笔法、气韵,必须与雕刻的风格气韵相匹配,故每件成功的上品皆极为难得。

拍卖场上的黑马荣耀

在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中,“旧时月色--个文人的案头清玩”专场引起了众多藏家的关注。这是继2010年秋拍推出董桥旧藏书画之后,其收藏精品再次现身拍场,结果拍出不少高价藏品,最惹人眼目的是一件宋代青铜卧狮镇纸,因其曾是王世襄的旧藏,估价为15万元至20万元,最后以71.3万元成交。

这件卧狮由青铜铸造,面朝一方,怒目圆睁,口微张露齿,头部毛发卷曲,颈饰铜铃,姿态呈匍匐状,四爪威武有力,鬃毛丝丝可见,气势雄伟,稳重大气。器物青灰色泽,表面光亮,定是常年把玩所致。铜狮早年为王世襄从私人处购得,爱护尤佳,视为珍宝,且将此物收录到自己撰写的文集中,不仅对其器物造型详细介绍,还将收藏轶事娓娓道来,对其的重视可见一斑。

在2003年举行的王世襄收藏专场拍卖会上,这件宋代青铜卧狮镇纸,估价15000元-25000元,成交价为55000元。收藏家董桥因与其失之交臂而懊恼不已。5年后,这件镇纸出现在香港的拍卖市场上,董桥花了数倍于2003年的价格才购得。这件青铜卧狮满身尘埃,枯涩无光,董桥用一方素净棉布潜心擦拭,连夜摩挲,古铜卧狮似乎慢慢苏醒,透出古穆英气。

文玩裁纸刀收藏潜力大


传统字画作品,根据尺幅大小定价,作者在创作时,往往会根据需要及纸张的大小进行裁减、拼接。所以裁纸用的裁刀,也是文房中必不可少的用具,其重要性,比一些纯供玩赏的器物要强得多。

裁纸刀究竟何时进入文人书房,成为一项独立的文房用品,已不可考。南北朝时期,文人裁纸写信,抑或用绢布作画,尚无专门的裁刀,也就是随取小刀替代,并无过多讲究。后来,纸质更为柔软且富于韧性的宣纸流行。人们发现,用利刃裁宣纸,很容易裁偏,造成纸张浪费,反而是刃口略钝的刀更好用。于是,金属不再是裁刀的唯一材质,玉石、玳瑁、象牙、牛角、竹子、红木等质地坚硬的材料也被用于制作裁刀,并且造型也更多样化,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专用文具。

象牙裁纸刀

明代文人于世俗物趣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对文房器物的追求,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裁刀属于实用性文具,不仅是文房的常设之物,还另有艺术性和观赏性方面的要求,故明代的裁刀,颇多精心之作,用以寄托使用者的情致志趣。明末之际,不仅有形成品牌效应的“姚刀”和“崇明裁刀”,追求古雅之人,还把古人削竹简用的刀作为裁刀,以此彰显自己的高雅品位和艺术修养。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里谈到,当时还有从日本舶来的裁刀,刀把以名贵木料制作,上面雕镂花纹,镶金错银,就是为了迎合当时之人求异搜奇的奢华追求。

清代则是文房用具的另一个制作高峰,这一时期的文人趣味,对于沉静内敛、低调朴实的风格更为欣赏。以黄花梨、紫檀、乌木等名贵红木,或竹子贴黄制作的裁刀,光泽柔和,不浮不嚣,锋芒内敛,有一种沉静优雅的魅力,因而格外受到文人的青睐。由于竹木的可塑性强,匠人还在裁刀的刃上创作微雕山水,题写诗文名句,或于刀鞘上镂刻花纹图案,采用线刻、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力求精细入微,使之具有更大的欣赏价值,富于装饰美。

当前藏品市场上的裁刀,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居多,价格也不高,主要受到一些做系列收藏的玩家追捧,与一些高价位的热门文玩相比,稍显冷落。而收藏裁刀,只要弄清楚其所属时代、材质、工艺,心中就有了一杆秤,就可以准确地评估出相应的价格。

大维德爵士收藏中国瓷器——酒壶


酒壶,英文Flagon,源于古代的一种酒具,用于饮酒斟酒时使用,有多种多样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材质,在明至清中期被称为执壶,到清晚期至民国时则通称酒壶,形制一般为四方形,圆柱形,器物外常绘粉彩仕女图及山水田园图。

明、清期间酒具多种多样,有的在酒乡绍兴制造,有的由外地传入,尤其是酒具质量、原料愈来愈高级,造型精巧、高贵。例如:在明至清中期的执壶,在造型上较前期秀丽,把高流长,施釉更为润泽,光可鉴人,纹饰更多,五彩缤纷。其釉色有青花、祭红、祭蓝、洒蓝、黄釉、白釉、豆青等,又有三彩、五彩、粉彩、软彩之分。纹饰有云龙、缠枝莲花、花卉、花鸟、草虫、海兽、山水、人物、暗八仙等。

明万历蓝釉执壶

明永乐甜白釉执壶

明万历青花酒壶

明代金欄手酒壶

康熙五彩桃形酒壶

明代五彩鸭形酒壶

明天启五彩酒壶

元代龙泉窑葫芦形执壶

明代嘉靖青花执壶(乾隆加盖)

明洪武釉里红执壶

金代磁州窑酒壶

古玩收藏注意六大自然灾害


收藏称心如意的藏品实属不易,所以藏友们都会去精心的养护它,这些都是人为可以做到的,但是有些非人为的损伤,有多少藏友知道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影响古玩的自然因素,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光线对古玩的损坏

光,是影响古玩制成材料耐久性的因素,它不仅会使有机物材料强度下降,而且会使古玩表面退色老化。光具有辐热能量,产生多热效应,主要以可见光和红外线的热效应较大,这种光辐射热会影响古玩制成材料的耐久性。从而导致纸张、纺织品等材料变脆,弹性减弱,还可以使纸张变黄,使古玩的染料、颜料退色,引起某些古玩局部过热或干燥,使一些漆器、木器起皱龟裂、起泡、粉化剥落。

二、温度与湿度的破坏

温度与温度的剧烈变化会引起古玩的膨胀和收缩。如石器、玻璃开理解,石雕开裂、泡水泥塑、油画彩色层脱落以及珐琅层脱离金属基础、木雕家具开裂、书画起翘、干裂、卷曲等。

三、灰尘对古玩的影响

灰尘也是空气中的一种有害杂质。主要以粉尘、凝结固体烟雾和烟,主要来源于自然和人类生活。灰尘是一种固体杂质,落在各类古玩上,清除时能引起机械性损坏和擦伤。灰尘本身具有酸、碱性,因此落到古玩上就会带来酸或碱,尤其是书画纸张和字迹起破坏作用。另外灰尘中往往含有粘土,粘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会发生水解而分解出胶状物,容易使纸质类古玩粘结在一起。灰尘还是霉菌孢子的传播者,灰尘中有大量微生物寄生和繁殖,也是古玩中的一害。

四、有害气体对古玩的影响

空气中正常成分以外的气体状污染物质如硫化氢、亚硫酸气体、氯、氢氧化铵等。这些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民用生活设施。城市中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有害气体、酸雨对古玩制成材料的不利影响也就日趋突出。如:青铜器生绿锈,金银器表面越来越乌,书画作品越来越脆,石雕砖雕线条越来越模糊等等。

五、害虫对古玩的损坏

古玩收藏品中有机物类古玩如字画、古籍、家具、古器等最易受害虫损坏,这主要与古玩保存环境有关,温度和湿度对昆虫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微生物对古玩的损坏

危害古玩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霉菌。古字画、木器、织绣等古玩发霉、霉烂都是微生物危害的结果。

“华藏世界图”纹饰


“华藏世界图”纹样

明万历年间,瓷器纹样中短暂地出现过一种十分特别的莲花图案,画的是一朵大莲花,花瓣中套着小莲花。明代人画这个纹样要表达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它是表现佛教宇宙观的一幅图,名称可以叫作“华藏世界图”。“华藏世界”是“莲华藏世界”的简称,在佛经中还可叫“华藏庄严世界海”、“莲华台藏世界海”等名称。“华”通“花”,故“华藏世界”指的是从莲花中生成的世界。汉地佛经中讲到“华藏世界”主要有两部书:一是《华严经》,一是《梵网经》。两书认为,华藏世界是毗卢遮那佛于过去发愿修菩萨行所成就的净土,因含藏在莲花之中故名。但是关于华藏世界的结构,两书的讲法却有区别。《华严经》的说法是:在一大风轮之上有香水海,海中生一朵大莲花,花中包藏微尘数的世界,名华藏世界。华藏世界上下分二十层,周围分十一圈,中心是毗卢遮那佛的居所。《梵网经》的描述是:香水海中有一朵巨大的千叶莲花,中台坐的是毗卢遮那佛;千叶上各为一个大千世界,各有一尊毗卢遮那佛的化身释迦佛;每一释迦佛再一一变化,化出百亿菩萨释迦,各坐南阎菩提树下,宣说菩萨心地法门。从上面两书的解释来看,《华严经》所说“华藏世界”的结构像一株树,有上下二十层相叠;而《梵网经》所说“华藏世界”的结构更像一朵平摊着的大莲花,每一张叶瓣上都有一个大千世界。

这是一块有天有地工艺比较精致的碗片的正反面,值得特别关注。此碗内外壁通体素白,只在内底画有“华藏世界图”。而在碗外底则有“光宇”两字作为款识。这“光宇”很可能是一位佛教僧人或者居士的名号,从而佐证此碗有着特定的佛教色彩。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万历瓷器上出现的“华藏世界图”纹样,表现的显然是《梵网经》讲的华藏世界,即漂浮在香水海上的大莲花,每一叶中藏有一个小莲花世界。万历年间,为什么人们对《梵网经》所说的“华藏世界”这么感兴趣呢?这首先与当时的佛教复兴运动有关。在嘉靖朝扬道抑佛之后,万历朝又开始重振佛教事业。此时,杭州云栖寺的佛教名僧莲池大师为倡导、维护佛教戒律,于万历十五年(1587)专门写过一本《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义疏发隐》,对《梵网经》中有关菩萨戒的内容作了详细阐释。藉此因缘,《梵网经》中关于“华藏世界”的佛教宇宙结构理论在信徒中流传开来,广为人知。光有莲池大师的阐述,还不足以让“华藏世界”进入瓷画,因为“华藏世界”在佛教经典中并不是特别重要的思想。佛教讲世界万物的本质,重视的是讲“缘起性空”,即一切事物的本性是空的。讲“华藏世界”,意义在于让信众感受到佛教世界的宏阔奇异而已。“华藏世界”应该只是一种想像的空间,并非实有。但万历中期以来,随着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传入,佛教与天主教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教理论战。当时杭州是佛教势力的中心,莲池大师的俗家弟子虞淳熙等人,在莲池的支持下与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利玛窦有过一场书信交锋,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后来莲池本人也写过四篇《天说》,驳斥利玛窦对佛教理论的批评。当时,宇宙的起源和结构问题是中西文化争论的一大热点。西方传教士们讲的是“上帝创世说”和“日心说”;儒家、道教推崇的是“太极图说”;佛教光说“缘起性空”难以服人,不得已就以“华藏世界”来抗衡。“华藏世界图”瓷画,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能满足佛教信众的某种自尊心。晚明时期,中西几种宇宙起源和结构的理论,经相互辩驳之后,佛教的“华藏世界”显然最不靠谱,落了下风。所以“华藏世界图”只在万历瓷画中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尽管如此,“华藏世界图”在今天看来仍是十分珍贵的。它不光是明代众多瓷器纹样中可贵的一员,其身世和表现手法在今人看来,真是回味无穷。

七大因素决定哪些香水瓶值得收藏?


香水瓶也是一种值得收藏的艺术品,那么如何选择香水瓶来收藏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产地。不同产地的香水瓶记载了不同的乡俗民风,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气息。塞浦路斯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香水,被单纯朴拙地装在一个不起眼的陶制小瓶子里;而融合异国情调的蝴蝶夫人系列香水瓶,则更加美轮美奂,隐隐透出东方古国的神秘气息。

2、色彩。香水瓶的色彩异常丰富,一般为浅色,尤以浅柠檬黄为多,那是因为柠檬黄与大多数香水的色泽很匹配,且能给人以清新爽洁感。

3、材质。现代香水瓶制造工业是伴随着玻璃水晶制造工业而发展起来的。因此玻璃和水晶是现代香水瓶设计的主要原料。此外还有瓷、珐琅等也时常被用做制造香水瓶的原料。当然,整体的效果还与造型、色彩及装饰有关。

4、造型。香水瓶的造型时至今日已经相当丰富。除了方形、圆形、心形、月牙形、锥形、倒梯形等可以描述出来的形状外,还有许多奇形得不能用语言描述的形状。

5、年代。一般来说越早生产的香水瓶就越有收藏和鉴赏价值。如公元前一世纪的拉力克风格的玻璃香水瓶;公元50年至150年紫水晶瓶;公元一世纪的吹制玻璃罐等,从它们身上,能体会到真正的“历久弥香”。

6、装饰。装饰精致典雅的香水瓶在吸引女人视觉注意力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刻花的表面,美妙绝伦的花朵瓶盖,有的还要饰以手缚蝴蝶结,使香水瓶的视觉艺术与香水的嗅觉艺术具有同等的品赏价值。

7、科技元素。现在越来越多香水的包装设计运用了简洁、抽象的表现方法,使整个香水给人一种简约、现代的感觉,同时利用了各种高科技元素。如刚推出不久的“詹妮弗·洛佩兹活力女士香水”,其外形独一无二,当你将它高高举起,在阳光下快速旋转赏玩时,你会惊喜地看到七色光束在瓶身上闪烁、瓶子上浮雕的彩纹丝带缠绕舞动,紫罗兰色金属环则反衬出香水标识。

世界早期的制陶历史


陶瓷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部落古代先民的专利品,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任何一个古代农业部落和人群,都能各自独立创造出来。古代埃及、西南亚、印度、波斯及希腊的劳动人民,也和中国古人一样,在辛勤的劳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制陶工艺也都在新石器时代的一开始就出现了,后又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前进而发展。

生活在尼罗河两岸肥沃土地上的古埃及人民,很早就熟悉陶器的制造,最初他们生产的也是红陶和黑陶,质地较疏松,吸水率很高;后来曾出现一种方法,即用某种物质,例如石墨等,在陶罐外面摩擦,把它涂上一层,使陶罐能发现黑亮的光泽,随后以逐渐学会在陶器上描绘各种图案。他们还曾采用过一种制造彩陶的工艺,即用某种含氧化铁的泥土掺入坯料,这样烧出来的陶器具有瑰丽的红砖色。这种红陶曾普遍地流传在近东一带,当埃及进入奴隶制国家时,制陶工艺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古埃及人民很早掌握了制造玻璃的技术。

人们曾从公元前千余年的墓葬中和干尸上发现许多玻璃器皿。古代的玻璃几乎全都带色,也不很透明,因为那时制造玻璃的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什么埃及能这么早地发明制造玻璃的技术呢?这是因为在埃及的一些湖岸上,存在着天然碱(碳酸纳),就在制陶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将天然碱与砂石混合,在高温中熔化后,得到一种美丽透明的物块,这就是玻璃,最初用玻璃制造珍贵的装饰品、酒杯、花瓶、香水瓶等,后来玻璃器皿才逐渐成为日用品。制造玻璃的技术也慢慢地由埃及传到邻近的西南亚各国,在纪元前又传到希腊、罗马。

罗马人对制玻璃技术进行了改革,以玻璃炉代替了烧锅,提高了熔烧温度,使其熔化成清稀的液态。进而又发明了吹管,生产出美观明亮的各种用具,他们还逐步掌握了借添加铁、铜、铅等金属的方法,制成彩色玻璃。这种夹层玻璃制品充分反映了当时玻璃制品的工艺水平。玻璃制品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还对中古时代欧洲炼金术、制药化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玻璃仪器及器皿也为近代化学实验所必需,是个有力的工具。古代的西南亚地区,主要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以及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公元前八千年左右,这里已处于新石器时代,到公元前四千年左右也进入金石并用的奴隶社会。在这段时间里,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制陶业是主要的手工业之一。他们生产的陶器有黄色、红色和褐色,大多数具有单柄或双柄,这是该地区陶器的特色之一。在该地区公元前三千多年的古代遗址中,曾发掘出红色和灰色的陶器,另外还有一种黄色雕花的陶器,最引人注目。同时人们还发掘出了有轴的陶轮。这说明制陶术又有了很大进步。后来陶轮传到了埃及、印度及古希腊。在埃及古城底比斯,从一个古墓中曾出土一张公元前1800年的壁画,上面绘着一个陶工跪在地上,在一个回旋着的陶轮上塑造一件器皿。这壁画形象地描述了当时陶轮使用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一个侧面,公元前四千年,这地区的几座大都城,象古代世界有名的巴比伦,都采用了大量的砖来筑城,砖瓦是制陶业在建筑上的运用,普遍地烧造砖瓦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进步和繁荣。

印度是世界的文明古国之一。近五十年来,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很多古代城市文化遗址,这些城市文化遗址通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遗址的材料表明,当时的生产力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制陶工艺也是这样,当时已普遍采用陶轮了。陶器上常饰有优美的图案和动植物的花纹,烧造得相当好,同时还发现一些坚硬的陶管和陶质的玩具,这表明陶器的应用已很广泛。

古代瓷器:[图文]大维德爵士收藏的雍正粉彩瓷器


粉彩瓷出现在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直接影响而创烧的新品种,它以艳丽耀眼的颜色、温文尔雅的韵味、卓尔不群的个性,融汇出迎合清代社会习俗的装饰效果。粉彩瓷有以下这些特点:第一,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引进了砷元素,发明晰玻璃白,用玻璃白打底,使得各种彩料有深浅浓淡甚至乳浊柔软的改变;第二,使用进口的彩料,色泽淡雅柔软,清逸艳丽;第三,使用芸香油调色,所以颜色柔软清丽,有柔软之感;第四,通常在700℃-750℃左右的窑炉中烧成,因为烧造温度比较低,故又有软彩之称。

粉彩瓷在雍正、乾隆朝到达鼎盛,《陶雅》中称誉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耀眼。雍正粉彩瓷的呈色丰厚多变,色泽亮堂柔丽,彩料浓淡天然,粉质感强,新鲜灿烂,清雅秀美。在一件器物上用色达二十多种,同一种颜色又有浓淡深浅及阴阳向背之分,并且以油料调色,考究彩料的层次改变,画面粉润柔软,杰出画面的阴阳浓淡,赋有立体感。

世界兵器史上最早的手榴弹—西夏瓷蒺藜


西夏古窑遗址上遗留的瓷蒺藜残片

人都知道中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火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最早的手榴弹——瓷蒺藜也是中国人所发明。它是少数民族政权——西夏王朝发明的。“瓷蒺藜”的发明和出现,在古今中外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国内外研究古今军事武器装备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见证资料。

瓷蒺藜

瓷蒺藜即在一圆形瓷球上布满尖状刺,如同刺猬。瓷蒺藜中间是空的,里面装上火药,点燃火线引爆瓷刺后射向四面八方,杀伤力非常强大。瓷蒺藜有两种,一种是带把的瓷蒺藜,人们称之为手榴弹;不带把的瓷蒺藜,有人称之为地雷。这说明,当时的西夏军队,在武器装备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很多人都会说,这个国家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是短短一瞬。甚至有人说,这个“神秘王国”,就像戈壁沙漠中河湖的水被蒸发掉一样,突然出现,忽然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西夏晚期版图

提起西夏,事实上,这个“神秘王国”曾经存活了190年。公元1038年建国,先后与辽、金、北宋、南宋对峙,不仅没有被以上大国军队打败,相反还对曾经征服欧、亚两大洲、所向披靡的成吉思汗军队给予了沉重的打击。这个以党项羌人为主的少数民族政权,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聪明智慧。尤其是它在军事方面的发明创造——世界上最早的手榴弹(瓷蒺藜),系中国在火兵器时代的最早发明,领先世界数百年。

据说西夏王朝之所以在短时间内遭遇毁灭性的覆灭,也跟发明瓷蒺藜有关。西夏人在战场上所向无敌,主要得益于不少自制的军事火器。瓷蒺藜这个类似现代手榴弹、地雷一般有着巨大威力的武器,作战时一旦投向敌区,轻则让对方人仰马翻,重则让敌人死伤无数。在当时的战场上,人人都对瓷蒺藜闻风丧胆。元太祖成吉思汗多次征讨西夏无功而返,也跟瓷蒺藜有关。最严重的是,成吉思汗最后一次征讨西夏就是被瓷蒺藜掀下马,不久便病逝而亡。临终前,成吉思汗下了“三灭令”:灭绝西夏王、灭绝西夏族人、灭绝西夏文化。这便导致后来的蒙古大军对西夏人和西夏文明实施了灭绝性的毁灭和报复,于是强大的西夏王朝在短时间内迅速消亡、灭国。

翻开党项人的史籍,可以看到,这个马背上的民族非常勇悍。开国皇帝元昊作战时往往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皇太后没藏氏、梁氏,多次率领大军进攻宋朝,亲自擂鼓督战。党项人无论男女,人人能耐寒暑饥渴,长于骑射,百里而走,千里而期,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

党项人不仅尚武善战,而且智慧无穷。他们不仅创造发明了属于自己的文字,还在天文历法、冶金铸造、雕版印刷、土木建筑、陶瓷制造、水利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发明并做出了巨大贡献。仅陶瓷制造一项,便是其他封建王朝无可比拟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