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 导航 >

中国陶瓷作品首次出展法国卢浮宫

中国陶瓷作品首次出展法国卢浮宫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中国古代陶瓷器 展鹏瓷砖

2020-06-19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应法国国家艺术行业联合会邀请,中国六大非遗窑口21位当代顶级陶瓷大师与教授的50件作品,日前在法国卢浮宫参加了第17届国际文化遗产展览会并受到热烈追捧。

来自加拿大、中国、西班牙和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代表及作品参加了这次展览。这个展览是中国陶瓷传承艺术代表团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大师杰出作品首次亮相法国卢浮宫,代表了中华当代陶瓷文化艺术的缩影。这批送卢浮宫参展的作品,都是大师亲自手工打造,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收藏价值。

此次展览邀请了包括江西景德镇窑、河南钧窑、河南汝窑、洛阳三彩、陕西耀州窑、浙江龙泉窑、宜兴紫砂、河北定窑、福建建窑等八大历史名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各窑口最负盛名的中国当代顶级陶瓷艺术大师。包括了周国桢、秦锡麟、冯林华、何炳钦、李文跃、蔡玲玲、蒋立平、彭树平、宁钢、孟树锋、郭爱和、张金伟、夏侯文、刘立忠、梅国建、杨志、孙建兴、蒋国兴、葛军、吕金泉、何立农等。这批大师精湛的技艺,崇高的艺德和连续不断刷新的拍卖纪录,成为国际当代富人阶层热捧的作者。其中周国桢大师的作品早在2009年在嘉德拍卖行就拍出200多万元。很多大师的作品都被作为国礼,或被很多国家博物馆收藏。

据悉,这个展会的主办方是成立于1968年的法国国家艺术行业联合会,这是以法国为首的工艺组织,联合了2800名手工艺者,艺术家以及工艺作坊,领导支持并帮助他们成长发展。这个展会得到了法国萨科齐总统的荣誉支持。

本次展览是在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的支持与指导下,由上海精涛文化会展有限公司策划组织上海龙凤旗袍和国家级非遗大师组成的中国非遗展区,期间得到国欣上海文化艺术发展公司和法国公司的大力协助。这次展示的目的是弘扬中华文化走出去,同时推动并提升中国文化艺术出口贸易的规模和影响力。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学院将赴法国巴黎举办陶瓷艺术作品展


为弘扬中国陶瓷文化,提高学校在世界高级别范围内的影响和声誉,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进“申博”、“申大”工作,学院将于今年夏季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举办为期十天的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此次展品的选择重在凸显“景德镇风格”,展现的材质美、工艺美和装饰美,展现景德镇传统陶瓷及在传统中创新作品的风采与成就。

据了解,本次展出的作品达50余件,不仅有学院(含院属陶瓷研究所)师生作品,而且还包括在景德镇工作的部分校友作品。展品造型涵盖瓶、板、盘、镶器、壶和雕塑等景德镇有代表性的造型,装饰品种涵盖景德镇代表性的青花、古彩、粉彩、新彩、斗彩、颜色釉等,作品征集和创作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尚未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有如此浓郁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展,这对于中国政府,对于江西省,对于景德镇都是一件大事,对于学院更是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喜事,省市领导和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近日,学院召开了展览预备会,设计艺术学院和院属陶瓷研究所的全体正高职称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参加了预备会。艺术家们纷纷表示将创作出最好的作品,把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遗产展示给世人,为祖国争光,为学校争光。

为使活动顺利进行并获得圆满成功,学院成立了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作品征集工作小组、会展工作小组、外事工作小组、宣传工作小组、后勤工作小组等五个小分组,负责该活动的策划、征集、作品运输以及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

淄博陶瓷将到法国办展


为宣传淄博陶瓷,展现淄博陶瓷的新形象,山东淄博市将组织部分陶瓷大师、刻瓷大师和内画大师,带上精品,走出国门,到法国一展淄博陶瓷风采。淄博陶瓷有8000余年历史,“后李文化”时期,山东淄博就有了陶器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制作青釉瓷。唐宋时期的雨点瓷、茶叶末釉产品曾盛极一时。清代,淄博成为山东陶瓷的生产和销售中心。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淄博陶瓷先后研制成功了滑石质瓷、高石英瓷、鲁玉瓷、鲁光瓷、人工合成骨瓷、系列精炻瓷、新玉瓷、金光瓷等新材质、新产品,60%以上产品出口,其中,人工合成骨粉及制瘊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我国陶瓷在创造发明方面获得的最高荣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滑石质瓷、高石英瓷、高长石瓷、合成骨瓷先后被选进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央军委,成为国家用瓷,成为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礼品。为了将淄博陶瓷的新发展新成就进一步推向世界,淄博市决定,今年5月份将组织陶瓷大师,刻瓷大师和内画大师,到法国举行“淄博陶瓷艺术作品展”,全面展示淄博陶瓷的艺术风采。

从景德镇到巴黎:中国陶瓷艺术展亮相卢浮宫!


4月17日,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为期一周的“视觉中国·瓷上敦煌”中国陶瓷艺术展在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展厅隆重开幕。

开幕当晚,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李少平、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刘承萱、景德镇市副市长熊皓、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殷福、法国戴高乐基金会主席歌德弗兰等百余名中法嘉宾到场庆贺并参观了展览。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参展作品以中华文化重要的艺术圣地敦煌为为创作主题,以陶瓷艺术为表现形式,凸显中国两个代表性文化——佛教文化与陶瓷艺术完美融合,意在为外国友人呈现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工艺与创新发展。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史上规模最大、参与者最多、展览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展览。

参展的93位中国陶瓷艺术家的135件套,单件共计1353件当代陶艺精品,获得现场嘉宾一直高度评价。现场由“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展厅组成:“过去厅”展示中国当今的制瓷工艺所能实现的各种瓷上效果;“现在厅”展示中国艺术家对当下瓷上艺术的理念、价值和主张;而“未来厅”着重探讨瓷上艺术未来的各种方向。

来自景德镇的展览策划团队表示,本次展览筹备2年多,由于瓷器烧制工艺要求极高,稍有差池就毁于一旦,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作者很多的精力与心血,他们为这次展览都精益求精,力求将做好的中国陶瓷艺术和文化展现给大家。此次展览的目的并非将敦煌的壁画艺术进行临摹和再现,也不是当今中国瓷上艺术作品的简单收集和呈现,而是以敦煌为语境,以中国瓷为载体,研究和探讨创作的文化背景、主题意义及核心价值,支持和鼓励艺术家突破传统审美价值,反思敦煌文明对当今的意义。

此次“视觉中国·瓷上敦煌”中国陶瓷艺术展将于22日落下帷幕,随后还将在其他国家巡展。

毕加索陶艺作品首次进京


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的陶艺作品在奥运开幕之际首次来到北京,昨天起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展出。记者在开幕式现场看到,28件大大小小的陶罐、瓮罐和瓷砖上,毕加索亲笔绘制的图画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和浪漫的想象,而西班牙大使亲笔为展览宣传册写下赠言,称其为“材质的诗歌”。

与毕加索为人们熟悉的绘画创作不同,他直到66岁高龄时才开始了对陶艺的尝试。策展人多洛莉丝·杜兰告诉记者,1946年的夏天,毕加索与恋人来到法国海岸边的小镇瓦洛里斯(Vallauris)度假,在参观陶艺工厂的时候,他发现了“暗藏在土壤、水、火中早在几千年前就被中国古代人认识到的魅力和力量”,并开始了陶艺创作。直到1973年去世,毕加索共有2000多件陶艺作品被留在人间。“这些作品可以看作是毕加索在艺术成熟时期的新冒险,对艺术家来说是面对不同于他熟悉的绘画创作形式的一次探索。各种西班牙人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器皿,比如大盘子、水罐等恰恰为毕加索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火一般的激情提供了完美的表达空间。”

毕加索不是制陶技师,但是泥土作为毕加索找到的新的创作材料,他把自己绘画中精湛的技巧巧妙地运用到了对陶瓷的塑造和美化中,陶瓷变成了他把在画布上创作的人物和形态世界表现出来的另一种方式。从毕加索绘制的盘盘罐罐中可以看到,这些作品主题与其他的绘画作品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出现了农牧之神居住的场所、女性的面孔、斗牛和有趣的动物等等,而策展人杜兰女士认为,毕加索这种用艺术手段诠释日常生活点滴的创作切换方式,对各国的当代艺术家们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有趣的是,在毕加索后期陶瓷作品的绘制中,人们发现了不少类似中国水墨画的线条和笔触。“是的,毕加索生前对中国文化非常崇拜。”杜兰女士引用毕加索1954年曾经发表过的言论告诉记者:“我如果生为中国人,我可能不是画家,而会成为书法家。”因此,欣赏毕加索绘制的陶艺作品,其中透露出像中国书法的生动、一挥而就的痕迹,自然令中国观众感到非常亲切。昨天到场的西班牙大使先生还用优美的语言形容毕加索为“运用材料和形式的大师”。他知道如何把他对土、水和火神奇的热情转化成丰富的信息来召唤我们作为人类最本质最全神贯注的视线。作为一个年长的炼金术士,他把抽象的复杂性和象征的简单性、粗暴与天真、明显的和隐藏的混合起来,搅动着我们对于现代性的深层矛盾的理解。而在奥运之际带给中国观众毕加索的陶艺,在他看来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北京奥运会口号有某种契合。他说:“地球之源是谦逊而又骄傲的土壤,毕加索将它在材料的诗句中体现了出来,希望地球可以成为我们所有人共同分享生命的最美好的天地。”展品中还包括一系列为卡门这本书插图的雕刻版画,将持续到10月31日,每天对公众免费开放。

中国陶瓷业名人名作精品展首次在北京举行


陶瓷艺术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支靓丽的奇葩,历来受到衷情者们的喜爱,昨天,中国陶瓷艺术名人名作精品展首次在北京亮相,为喜欢陶瓷艺术的观众提供一个很好的观赏机会。

此次精品展共展出陶瓷艺术作品500余件,分别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家王锡良、王恩怀,中国陶瓷艺术家刘平、周国桢等30位名家之手,涵盖了陶瓷雕塑、彩绘、青花、综合装饰、现代陶艺的多个方面,既有人物、山水,也有花鸟、动物,从艺术藏品,到日用陶瓷,件件精彩纷呈。其中,这块巨型瓷板屏风《繁荣昌盛》格外引人注目,屏风长2.2米,宽1.2米,由王锡良等十二位大师共同创作完成,烧制难度极大,是不可多得的陶瓷艺术精品。这一组造型似含苞待放的花蕾的瓷瓶名为《母亲颂》,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4周年而创作的,融景德镇传统青花、粉彩和现代新彩工艺于一体,象征着祖国一派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

同时,16位享誉中外的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还为观众当场献艺,让北京市民又一次领略到中国陶瓷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中国将首次在西方国家举办景德镇古陶瓷珍品展


中新社巴黎四月十五日电对于渴望一睹中国景德镇官窑古陶瓷风采的人来说,“中国景德镇十二世纪至十八世纪陶瓷杰作展”绝对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个展览将于今年五月十一日至七月三十一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隆重推出。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侯湘华今天在此间举行新闻发布会,她说,以“燃烧的辉煌”为主题的这个展览将展出景德镇六十件古陶瓷代表作品。它们在器型、制造和着色工艺以及文化蕴含上都堪称巧夺天工,精妙绝伦。尽展中国元、明、清三代近六个世纪在王权统治下,中国官窑瓷器的三个鼎盛时期的发展风貌。

据介绍,这种中国古陶瓷珍品展在西方国家尚属首次举办。这个展览是作为在法举办的中国文化年、中法建交四十周年纪念和景德镇一千周年纪念活动的组成部分。

“燃烧的辉煌”陶瓷展将以教学方式,向西方观众展示中国陶瓷制造发展的四个方面——釉、氧化物、纹饰和风格,以帮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陶瓷的神圣地位,以及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以陶瓷为纽带而建立的关系。

这次展览还将通过中国官瓷真品和相关图文资料,展示自明代在景德镇建立御器厂后,陶瓷的发展如何使景德镇逐渐以绝对优势登上中国陶瓷业的龙头宝座,并成为世界陶瓷之都。景德镇仅靠陶瓷技术的发展而迅速繁荣兴旺,其陶瓷制造分工之细,专业程度之高,曾令十八世纪的欧洲人叹为观止。

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个人紫砂艺术展


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个人紫砂艺术展

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艺术院主办的“吕俊杰紫砂艺术展”1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作为紫砂艺术新生代的领军人物,吕俊杰在展览中用充满“原创”与“跨界”的“五色土”完美诠释了宜兴紫砂艺术的独特魅力。据悉,这也是中国美术馆历史上首次举办紫砂艺术个人展。

本次“吕俊杰紫砂艺术展”为期8天,展出原创作品40件,交流作品26件。在这些作品中,包括了曾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的《追古提梁壶》,曾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的《渔歌》,江苏省陶瓷艺术评比一等奖的《海市蜃楼》,曾获第三十七届旅游工艺品博览会金奖的《紫气东来》和《三羊开泰》,以及曾获第五届西湖博览会金奖的《玄石》。关于这次展览,除了吕俊杰与书画大家联袂创作作品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特色是,有一组作品为非壶类紫砂陈设陶,通过非壶非器的陈设艺术陶表达紫砂材质之美和紫砂胶泥胎的瑰丽奇美,这在此前紫砂艺苑尚未有过尝试,是一次勇敢的创新之举。

展览让众多观赏者大开眼界。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吕军在参观完展览后评价道:“吕俊杰在继承和发扬家传‘吕氏绞泥’的同时锐意创新,大胆将‘壶外之功’提炼融汇于紫砂创作,形成了兼具古典浪漫气质和文人情怀以及现代时尚气息的独特风格,为紫砂打破工艺美术与纯艺术的界限做出了积极的提示和努力。”

作为展览的主办方,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给予此次展出充分好评:“这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历史上首次举办紫砂艺术个人展,我们之所以把机会给了吕俊杰,是因为他的代表作品让我们得以从感性的观赏和知性的领悟两个角度认识他立足传统、开拓紫砂艺术新境界的创造精神。他是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艺术家,他在追求作品的经典、朴素、大度这些风范的同时,许多作品从整体造型到细节刻划都流露出今日生活景象的信息,这使得他的艺术别出一格地具有经典感与时代性、精神化与生活化有机统一的品质。”

吕俊杰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师从其父、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吕俊杰的紫砂艺术不仅继承了父亲独创的“吕氏绞泥”的精髓,还在优雅古意的文人意境中加入了鲜活时尚的当代气息。他博采众长,既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又习武健身,将音韵、武学、书画之道融于紫砂艺术,形成了充满革新和创意的原创风格。

沈阳故宫首次举行清代海外销瓷展


沈阳故宫博物院“瓷路相逢”首次清代海外销瓷展9月30日开幕,揭开了中国从16世纪开始通过瓷器向西方传播文化艺术的交流历程。

当天上午,沈阳故宫2个展厅内陈列着83件清代外销瓷器,以清康雍乾三朝居多,分为“走向世界”、“中国情调”和“西风东渐”三部分展示,不少民众正在聚精会神观赏。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解除海禁,外国商船增多,或在广州订货,或来样加工,于是应对外销的广彩瓷器出现。这批瓷器上有不少反映中国人生活场景的绘画,如婴戏图、仕女图、狩猎图等,在人物、动植物、风景、器物等装饰纹样的选取方面独具匠心。

在一件清康熙清华西厢记图大盘的展品上,描绘的是名剧《西厢记》中“月下听琴”一幕,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当时被认为具有浓郁中国世俗情调而大量远舶西方。表明了中国古典小说通过瓷器首次呈现在西方人面前,早于文本的传播。

据沈阳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16世纪东方航线开辟后,中国瓷器等艺术品大量输入欧洲,掀起了一场卷席整个西方社会的“中国风”,西方人称瓷器上的清装人物为“满大人”。由于广彩瓷器记录着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历史,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在展出的清乾隆广彩描金徽章折枝花卉纹汤盘上,印有英属殖民地一个家族的纹章,英国上流社会往往通过展示带有纹章的餐具来显示地位。考古人员通过辨识瓷盘纹章,便可推断出男女主人的家族等相关情况。

本次展览将持续2个月时间,展现出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众亦可从中感悟到中西方社会对异域文化的传入、接受和融合过程。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国陶瓷作品首次出展法国卢浮宫》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国陶瓷作品首次出展法国卢浮宫》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