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上的纹饰 > 导航 >

瓷器上的植物纹饰有什么特点?

瓷器上的植物纹饰有什么特点?

古代瓷器上的纹饰 古代瓷器上的凤纹 瓷器纹饰鉴别卷草纹

2020-06-22

古代瓷器上的纹饰。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是表现各种植物的总称。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河姆湄文化遗址已有刻划谷穗纹的陶器。商周陆器和原始青瓷上有叶脉纹饰,是抽象的植物纹样。战国、秦汉至六朝时期,陶瓷器上有柿蒂、卷草等图案化的植物纹。历代瓷器上的植物纹饰丰富多彩,以磁州窑的竹纹、占苇、花卉等植物纹为经典。元、明、清各代的植物纹丰富多彩,既有写实的植物纹,又有抽象的图案化纹样。这时用植物表现占祥图案也很多,如寿桃、灵芝、松竹悔等,这些部诎赋予人文含义。

以马家窑文化彩陶彩绘植物纹最为丰富,叶形纹种类最多。商周在陶器和原始青瓷上流行的叶脉纹,是抽象性植物纹样。战国、秦汉至六朝前期,陶瓷器上常见柿蔕、卷草等图案化的植物纹,南朝时期佛教盛行,莲纹风靡,给植物纹饰赋予了意识形态的含义。隋唐时期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西域风格的花卉纹、叶纹、草纹使中国瓷器装饰面目一新。宋代瓷器上的植物纹饰堪称典范。定窑、耀州窑、吉州窑等名窑以印花、刻划、绘画等各种技法更加丰富。清代瓷器上的植物纹饰既有精致的图案,又有写实的绘画。

以植物为纹饰的。大多以松、竹、梅、兰、牡丹、莲花、桂花、桃、柿、石榴等植物为纹饰图案。

岁寒三友。图案为松、竹、梅或松、竹、梅、兰。松,经冬不凋;竹,清高有节,宁折不屈,虚怀大度;梅,不惧风雪严寒,故称“岁寒三友”、“岁寒四友”。寓意人的高尚品德和气节。万事顺心。图案为几个柿子和寿桃。柿子寓为“诸事”或“万事”,桃其形状似心。寓意做什么事情都顺心如意。

五世同堂。图案为五个柿子和海棠花。这种图案以谐音寓意,表示长命百岁,五世同堂,幸福美满的家庭。

玉堂富贵。图案为玉兰花,海棠花和牡丹花。以玉兰花(玉)、海棠花(堂)、牡丹花(富贵)寓意“玉堂富贵”。

榴开百子。图案为笑开嘴的石榴和葡萄。古代人希望子孙满堂,多子多福,人丁兴旺。故以石榴、葡萄象征着子女众多,香火兴旺。也有“莲生贵子”等。

为官清廉。图案为鸡冠花、莲花纹。鸡冠花(为官),莲花(清廉)。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寓意为官清廉。

以植物寓意的还有竹梅双喜,牡丹天香,翠竹有节,丹桂飘香,仙桃庆寿,万花献瑞等。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瓷器上的纹饰有何特点?


瓷器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一般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隅饰纹样,边饰纹样、散点纹样、连续纹样等。不论东西方艺术,想了解装饰纹样,就必须探讨纹样根源。从陶瓷的装饰到器物的装饰,都是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从图像学或符号学角度而言,其装饰纹样的真正价值,为纹样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若忽略的器物上的装饰价值那纹样将变成无意义的抽象线条组合排列。所以对于装饰纹样的研究重点着重于:装饰纹样的意义;装饰纹样主题形成背景;装饰纹样的造型与风格。以西方图像学研究方法来了解中国纹样的内涵,乃至于形成的背景,在以图像造型风格观点,藉由纹饰主题的造型风格了解装饰纹样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如何的传承与如何的改变,使之更具有民族传统风格来作为此纹样研究的方法。

陶瓷器上的纹饰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由于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方面都有其不同时期的水平和特点,因而也成为划分时代、鉴别真伪的一条有力线索。

大体说来,瓷器纹饰的发展过程不外是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纯一色到绚丽多彩。例如元瓷上惯用的变形荷花瓣(俗称“八大码”)图案,就是在晋瓷纹饰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尤其元代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的出现,开辟了瓷器装饰的新纪元,打破了过去一色釉的单调局面。

瓷器上的山水纹饰有什么特点?


山水纹是一种瓷器装饰纹样,以山水画面作为题材。画面多为山水乡居、田园风光、庭院小景、楼台亭阁等。在画风上,早期写意性比较强,明以后逐渐注重写实。

以山水风景为装饰题材早在宋、元时期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瓷绘中就有出现,但多作为人物或动物的衬景。在元龙泉窑刻花山水纹花口盖碗茶具上,山水纹开始作为主题纹样出现。独立意义的山水纹在明代瓷绘上发展起来,尤其是晚期时期大量出现。受中国画影响,文人画气息甚浓。在画风上,早期写意性强,在民间青花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明以后注重写实。至清康熙年间,青花山水画成就最高。受晚明以来浙派山水画影响,技法上采用南宋院体“斧劈皴”法,并注重墨色变化,达到墨分五色的韵致。另明、清两代民间写意青花山水也具较高艺术水平,画面简洁明快,山水、人物、树木、房屋,装饰性强,似信笔挥就,洒脱自如,韵味十足。清雍正年间山水画受当时流行的四王画风影响,改用“披麻皴”法,画面风格顿变。清朝时御窑瓷绘山水纹多仿宋、元、明、清名家笔意,画工精致。

明代瓷器纹饰有什么特点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现在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明代瓷器纹饰有什么特点”

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乌、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工整、细致,民窑器物的纹饰笔法潇洒、自由奔放,生动地表现了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愿望。画面题材很丰富,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所不有,有些画面取材于锦缎上的纹饰,或受小说木刻插图影响,或取材于戏剧、民间故事传说等。有些内容尤其是在官窑器物上,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有些则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明代所画的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儿头比较肥大,不合比例,前额及后脑凸出,明代早期龙鳞画得比较精细,晚期有的龙鳞画得草率,龙爪画得比清代简单。此时八宝纹的排列多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后仿品有时忽略此点,在鉴定时应注意观察。明代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如梵文、阿拉伯文、寿字、福字等。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明代瓷器纹饰有什么特点”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瓷器上的动物纹饰有哪些种类?


瓷器上的动物纹饰有哪些种类?

鱼纹

广义上可包含由鱼纹和其他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如鱼藻纹、鱼鸟纹等;狭义上仅指纯粹的鱼纹或以鱼纹为主体的纹饰。鱼纹的表现手法有深刻、彩绘、模印、塑贴等。

鱼水组合的画面称为海水鱼纹或水波游鱼纹。如耀州窑青釉花口碗内壁上的海水鱼纹,以篦状工具左旋右转刻划细密的水波纹,以粗健的线条勾勒出游鱼,动态真切自然。鱼与莲组成的画面,称为鱼莲纹或莲池游鱼纹;鱼与水藻相配称为鱼藻纹。磁州窑的鱼藻纹最为生动,水藻飘动,鱼儿浮游,水藻飘指显示水的流向,令人感受到鱼逆流而上的动态。元、明、清瓷器中鱼藻纹饰更为普遍,多用青花、釉里红、五彩表现单尾或双尾鱼纹,鲭、鲢、鲤、鳜或鲭、鲐、鲤、鲫鱼四鱼与水草组成的寓意纹饰。明宣德蓝釉鱼藻纹盘,以晶莹艳丽的宝石蓝色釉托起洁白如玉的鱼藻,清丽动人。

民窑瓷器·青花釉里红鱼纹执壶

鱼藻纹

“鱼”与“余”同音,是“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意思。鱼纹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陶瓷装饰图案。鱼纹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双数鱼的构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三五尾单数鱼的构图,多是顺向追逐游动,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类花草。

摩羯纹

摩羯本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的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公元4世纪末传人中国。经隋唐,摩羯形象融入龙首的特征。宋代瓷器上的摩羯纹多见于耀州窑瓷器。往往在青瓷碗的内壁刻划头上长角、鼻子长而上卷、鱼体鱼尾的鱼形摩羯,或在碗心的莲池中盘旋,或在碗壁的碧波中对游。摩羯纹有的作为主题纹饰出现,也有作辅助纹饰的,与水波、莲荷、荷叶等组成带状纹,衬托婴戏主题纹饰。

马纹

广义上可包含鸟纹与其他内容组合的纹饰,如花鸟纹;狭义上仅指纯粹鸟纹或以鸟纹为主体的纹饰。神话性质的凤纹或其他瑞禽纹也归在鸟纹类属。鸟纹的表现技法有刻划、彩绘、模印、塑贴等。唐宋以后,受中国画影响的鸟纹多与花卉纹相配为饰,习称花鸟纹。

花鸟纹

宋代北方民窑常用的装饰题材,笔触流利生动,风格活泼豪放。如磁州窑残荷秋叶纹枕,枕面画野塘芦鸦、残荷败草、大雁南飞,呈现一派深秋景色。格调与此相反的竹雀图,只是草草几笔,便描绘了白头鸟停落在挺拔的竹枝上,竹枝似在微微摇颤,充满逗人情趣和盎然生机。

凤纹

凤是远古氏族图腾的一种标志,是远古传说中“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的神鸟,其形象在传说中十分神秘奇异。

唐长沙窑青釉注子上釉下彩绘展翅之凤,侧题“飞风”二字。唐三彩陶器上也多有印花凤鸟纹。宋代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瓷器常见印花凤纹,多与牡丹相配,形成风衔牡丹、凤穿牡丹等典型画面,还有双飞凤、双凤穿云等形象。宋吉州窑窑变釉剪纸贴花凤戏朵花纹,新颖别致。元大都遗址出土的青花凤纹扁壶,以凤首作流,壶身绘展翅飞翔的凤体,凤尾卷起作柄,融实用与美观于一体,构思精妙。

凤尾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因图案形似凤尾而得名。风纹多作为地纹,或作为辅助纹饰,有锥风尾和画风尾两种装饰方法。锥凤尾系用锐器在红、蓝、黄、绿等粉彩地色上划出凤尾纹,俗称压风尾,作为地纹。画凤尾系用彩笔描绘而成,作为辅助纹饰。凤尾纹盛行于清乾隆、嘉庆时期彩瓷上,清乾隆蓝地粉彩风尾纹开光山水图碗等是其典型作。

龙凤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描绘龙与凤相对飞舞的画面。龙为鳞虫之长,凤为百鸟之王,都是祥瑞之物。龙凤相配便呈吉祥,习称龙凤呈祥纹。明万历五彩龙凤纹笔盒、清康熙斗彩龙凤纹盖罐等都是典型之作。乾隆粉彩龙风纹盒的盖面上饰龙风对舞戏珠的纹样,别有情致。

鹤纹

古人以鹤为仙禽,喻意长寿,用鹤纹蕴涵延年益寿之意。瓷器装饰中的鹤纹始见于唐代,越窑青瓷上有刻划鹤在云问飞翔的图案,习称“云鹤纹”。明、清瓷器上多画丹顶鹤,景德镇窑青花瓷、五彩瓷、黄釉绿彩瓷上多见。有云鹤纹葫芦瓶,鹤纹与寿字相配,组成长寿画面。有黄绿彩鹤纹碗,鹤衔葫芦穿云而飞,寓意福、禄、寿。还有仙鹤衔筹飞向海上瑶台祝寿,称作“海屋添筹”纹。

雁纹

广义上包含以雁纹为主配合其他景物的纹饰,狭义上仅指单独的雁纹。雁纹常以其憩息环境芦苇为衬景,俗称“芦雁纹”。元代服饰制度上称雁衔芦,所以又称“雁衔芦纹”。变为口衔芦苇展翅飞翔状,并成为一种定式。如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釉里红匝,在适合纹样的圆形画心部位描绘一只红色衔芦之雁。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纹样上将雁置于芦苇滩汀上,充溢着一种野逸气息。

鸳鸯纹

古人视鸳鸯为爱情的象征,《古今注》说鸳鸯为“鸟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必思而死,故日匹鸟”。瓷器装饰中的鸳鸯皆成双成对出现,而且多与莲池相配,习称鸳鸯戏莲纹、鸳鸯卧莲纹、莲池鸳鸯纹。宋代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的碗、盘、盘、枕等器物上普遍采用鸳鸯纹。典型器物有西藏萨迦寺藏明宣德青花五彩鸳鸯莲花纹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斗彩鸳鸯莲花纹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五彩鸳鸯池纹瓶等,均为传世之作。

鹦鹉纹

始见于唐代瓷器,流行于晚唐至北宋。在构图方法上无论是表现展翅飞舞的单体鹦鹉,还是首尾相对的成对鹦鹉,都考虑器物造型特征,处理成适合纹样。这些都是因为深受金银器装饰风格的影响。主要表现方法是彩绘、刻划。唐长沙窑出土的鹦鹉纹枕,笔法流利、生动自然。北宋越窑青釉碗、盘等器物上,常刻划首尾相逐的两只鹦鹉,装饰更具韵味。

鸭纹

包括单独的鸭纹和以鸭主体的组合纹饰。鸭纹多配以荷莲或芦苇,更奇者与雄鹰相配。宋代受中国花鸟画题材影响,瓷器上的鸭纹最为丰富,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多以此为装饰题材,画面上多是两只或四只鸭成双成对,周围莲草相问。尤以老鹰逐鸭最为精彩,黑鹰从天飞扑而下,一鸭仓皇逃窜,一鸭急钻入水,尚露腚尾,水花四溅,芦苇摇曳,画面真切动人。

蝴蝶纹

广义上包含以蝴蝶为主配以其他内容的纹饰,狭义上仅指独立的蝴蝶纹。受宋代花鸟画成熟的影响,瓷器装饰中花鸟虫鱼题材大增,蝴蝶纹开始盛行。宋瓷上蝴蝶纹多取蝴蝶对飞纹样作圆形构图。典型器物有明成化斗彩团蝶纹罐、万历五彩花鸟花蝶纹蒜头瓶等。雍正以后瓷器上还盛行一种瓜蝶纹,即以瓜蔓与蝶纹相配,谐音“瓜瓞”,习称“瓜瓞绵绵”,寓意子孙万代连绵不绝,乾隆粉彩瓜蝶纹瓶即为代表之作。

饕餮纹

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吕氏春秋·先识览》记载:“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饕餮纹应视作兽面纹中的一种。清代名品有康熙青花饕餮纹瓶、五彩加金饕餮纹方熏、五彩加金饕餮纹尊等等。

鹿纹

鹿纹是一种反映原始渔猎生活的传统陶瓷装饰纹样。唐代长沙窑有青釉鹿纹褐绿彩注壶,小鹿体态轻盈,边跑边顺盼,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宋代缂丝上的天鹿纹移植于瓷器,典型纹饰如定窑白釉盘上的印花鹿纹,画面上两只长角鹿奔跑在枝叶缠绕的花丛中,前一只鹿回首张望,后一只鹿追赶呜叫。磁州窑枕面上所绘鹿纹动态不同,或在山中奔跑、或在草莽间漫步、或卧于灌木中惊望、或立于路途上徘徊,线条流畅写意。明代晚期流行以谐音和寓意象征吉祥的纹样,鹿纹作为“禄”的替代形象常与蝠(福)、寿桃组合成“福禄寿”吉祥图案出现在青花瓷器上。乾隆朝创烧的粉彩百鹿纹尊,把鹿纹的人文含义推到了极致,乾隆以后及近代仿制品较多

狮纹

一种具有宗教意味的传统陶瓷装饰纹样,包含以狮为主的组合纹饰,如狮子与绣球、狮子与人物等。入宋以后盛行狮子与绣球的配合纹饰,习称“狮球纹”。南京博物馆藏明永乐至宣德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狮纹琉璃建筑构件,狮作为佛教中的护法神出现,造型奇伟,制作精湛。其他典型器有“永乐年制”篆款青花压手杯,杯心绘画双狮滚球,为永乐压手杯的上品。

麒麟纹

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祥瑞神兽,被视作吉祥象征,是古代麟凤龟龙“四灵”之一。形象略似鹿,独角,全身生鳞甲,尾像牛尾,简称“麒”。典型作品有元青花麒麟花果纹菱口大盘、元青花麟凤纹四系扁壶等。

海马纹

初见于唐代三彩器上,元代盛行。白马又称玉马,特征是两膊有火焰。元代常在瓶、罐上部的云肩形纹饰中绘白马海水纹,习称“海马纹”。如元青花大罐的肩部所绘海马纹,画一匹两膊火焰上飘的白马,不加渲染,配以蓝线勾画的起伏不断的海浪,加强了白马的神奇感。

云龙纹

是龙纹的一种,因其构图上以龙和云组成而得名。龙为主纹,云为辅纹,龙或作驾云疾驰状,或在云间舞动。始见于唐宋瓷器上,如晚唐五代越窑秘色瓷瓶上的云龙纹、宋定窑印花盘上在祥云间蟠曲舞动的龙纹等。兀、明、清瓷器上云龙纹更为多见。

海水龙纹

是一种典型的龙纹,以龙与海水组成,表现龙游在海水中。北宋越窑青瓷碗上刻划海水龙纹为典型纹饰。元、明、清瓷器上海水龙纹很多,有单龙、双龙、四龙乃至九龙,穿游腾跃于海水之问,多用绘画方法表现,也有用彩绘结合划花的手法。

穿花龙纹

又称“串花龙纹”、“花间龙纹”,表现龙在花枝间穿行。五代越窑青瓷已见龙与蔓草相配的纹饰。明代穿花龙纹运用较多,主要以青花描绘,也有用五彩的。明宣德青花扁瓶,以青花描绘缠绕的花枝和穿行其间的龙纹。正德时穿花龙纹最盛行,盘、碗、渣斗、壶、花觚上较为常见。弘治朝青花瓷器中有龙游戏于莲塘中的纹饰,称“莲池龙纹"或”连池游龙纹”。

龙戏珠纹

以龙和宝珠组成画面,通常宝珠在前方,龙在后追逐;也有宝珠在中间,左右二龙相对戏游,习称双龙戏珠纹或二龙戏珠纹。五代越窑青釉龙纹四系壶,腹部浮雕双龙戏珠及卷云纹,足口前所见最早的龙戏珠纹饰。

夔纹

夔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似龙而仪有一足。《庄子·秋水》中记载:“夔谓炫日:‘吾以一足黔踔而行。”’汉代许慎<说义解宁》也谓夔“如龙一足”。瓷器上的夔纹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二,如宣德青花夔龙纹罐、嘉庆青花夔龙福禄万代瓜棱肜龙耳瓶等。

螭纹

螭是占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躯体比较粗壮,有的作双尾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白釉红螭瓶,以一一条蟠螭盘绕白瓶颈肩处,红白辉映,神采耀目。定陵出土明万历黄釉紫彩二螭足炉,以三螭倒立成足,螭身成为炉腹上的堆塑装饰,构思精巧、风格古朴、令人赞绝。晚明民窑青花瓷器上螭纹大量涌现,逸笔草草却颇有神彩。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上则是以细线刻划团螭纹,尽显盛世之时刻意追求精益求精的审美情趣。

瓷器上的特殊纹饰有多少种?


瓷器上的特殊纹饰有多少种?

工艺品上面的纹饰,属于装饰的一部分,它能使器型更加完美,还可以弥补造型上的一些不足,通过画面上的题材还能更具体、更形象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面貌。

早期玛雅几何纹彩绘锅

几何纹

几何纹是一种原始的陶瓷装饰纹样,因其是以点、线、面组成多种有规则的几何图形而得名。包括网纹、三角纹、八角纹、菱形纹、曲折纹、雷纹、回纹、弧线纹、窄条纹、漩涡纹、圆圈纹、回旋钩连纹等。也可专指那些难以名状的抽象图案。到了商周时期,陶器上的几何纹十分突出,吴越地区几何印纹硬陶文化尤为发达。秦汉以后各代,几何纹始终是瓷器常见的装饰图案或辅助纹饰。

编织纹

泛指竹、苇、藤、麻等编织物遗留在器物上的印痕,以及后来摹拟这些印痕的装饰性纹样,是一种具有浓厚传承性的原始装饰纹样。编织纹始见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陶瓷。在商周时期,编织纹在原始青瓷、印纹硬陶及灰陶器上已作为常用装饰。纹样有:席状、人字状、米筛状、叶脉状、方格状等。汉代陶瓷器承袭了这一传统纹饰。自唐代至清代,编织纹一直流行不衰,常用作器物的地纹或边饰,也有作为主题纹饰的。

网纹

又称“网格纹”、“方格纹”,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是:将方格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边疆形式展开似鱼网,有直线网格、斜线网格和曲线网格之分。网纹的出现正是新石器时代渔猎经济生活在原始制陶及其审美意识上的反映。网纹的表现方法有刻划、拍印、压印、镂孔、彩绘等多种形式,以彩陶上的彩绘网纹最为生动。

条纹

又称“条形纹”、“线纹”,一种原始的陶瓷装饰纹样,由较短的相对独立的线条构成,有竖线、横线、斜线、弧线、宽线、窄线、单线、复线等多种形状。篮纹也可视作一种条纹。条纹有的单独成立,也有与圆点纹、漩涡纹等组成复合纹样的。表现技法主要是刻划、压印、拍印、彩绘等。

篦纹

因其是用篦状工具刻、压出篦状纹而得名的一种装饰纹样。商周陶器上多见,瓷器上大量采用则是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瓷窑,青瓷和青白瓷器物上最为多见。用戳刺方法形成的成片点状纹样,习惯上称“篦点纹”;用划花方法形成的细密平行线条纹,习惯上称“篦划纹”。篦纹还有栉齿纹、梳篦纹、篦线纹等多种别称。

剔刺纹

也称“刺剔纹”、“锥刺纹”、“针刺纹”、“戳刺纹”等,一种原始的陶瓷装饰纹样,因其是用工具在器坯上成片剔刺而成,故得名“剔刺纹”。用指甲剔刺而成的纹样,旧称“指甲纹”,也应归入剔刺纹类属。工具不同或操作方法不同,便产生不同形状的纹样。剔刺纹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装饰手法极为原始。

云雷纹

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云雷纹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边疆或二方边疆式展开,表现技法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云雷纹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是从漩涡纹发展而来的。

回纹

因纹样如“回”字而得名。线条作方折形卷曲,回纹与雷纹同源同义,亦可视为雷纹形象的一种,有单体、一正一反相连成对和连续不断的带状形等,多用于装饰器物的口部或颈部。制作方法有彩绘、刻划、模印等。回纹最早在马家窑文化类型陶器上普遍出现,商代中期灰陶器上较盛行,商周原始青瓷上也多见。宋代复古风气较盛,回纹再度流行。宋代吉州窑、定窑、耀州I窑、磁州窑等广泛采用,景德镇窑烧制的瓶、罐、盘、碗、洗、炉、枕等器物上,回纹常作为边饰出现。

弦纹

一种原始的陶瓷装饰纹样,作细而长的线条形,水平展开并环绕器物周匝。弦纹的出现与原始制陶中轮制方法的产生有关,旋刻出来的弦纹又称旋纹。由于使用工具及处理方法的不同,有凹凸、粗细、尖方、圆弧等不同形状,也有单线弦纹与复线弦纹之别。此外,还有用彩绘、堆贴等方法形成的弦纹。

带状纹

一种传统的纹样,为陶瓷器上带状纹样的统称。带状是指其外形为环绕器物的二方连续图案,上下压以边线。其内容形形色色,包括带状鱼鸟纹、带状网格纹、带状云雷纹、带状曲折纹、带状几何纹等等。带状纹可装饰在器物的口沿、颈、肩、腹、胫等部位,有作辅助性边饰的,也有作纹饰主题的。习惯上多将作为边饰的称作“带状纹”。带状纹的原始表现方法主要有彩绘、刻划、镂空、压印等。

曲折纹

又称“曲尺纹”、‘‘波折纹”、“三角折线纹”、“曲带纹”等,一种常见的陶瓷器装饰纹样,以边连续条折曲而成。用短直线、横线、斜线、连续或间断组成的单纯与复合带状的曲折纹也归入此类。表现技法有刻划、拍印、彩绘等。

水纹

又称“水波纹”、“波浪纹’’或“波状纹’’等,一种传统的陶瓷器装饰纹样,形象摹拟水流动形态的统称水纹。专门表现海水波涛的,习惯上称作“海水纹”或“海涛纹”。着意表现水的漩涡的,习惯上称作“漩涡纹”或“涡纹”。水纹的表现技法主要有刻划、彩绘、拍印、模印等。战国秦汉时代彩绘陶和原始青瓷上,水波纹成为主要纹饰。

涡纹

又叫“漩涡纹”,水纹中的一种,摹拟水流产生的漩涡状。

海水纹

是水纹中着意表现海水波涛形态的一种纹样,多出现于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代的瓷器上。

海涛纹

是水纹中专门描绘海水浪涛的一种纹样,多出现在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代的瓷器上。

螺旋纹

是指形似螺旋的一种陶瓷器传统纹样,也似流水漩涡。在器物成型过程中由于旋削而留于器底的螺旋状线痕,习惯上也称螺旋纹。表现技法主要是彩绘及刻划。布局有个体纹饰左右排列的,也有四方连续的。采用黑红二色颜料,以红色为多,有的搭配较为复杂。

云纹

用云朵形纹饰象征高升和如意。云纹多与龙、凤、蝙蝠等相配,有时也单独使用。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云龙纹瓷器及景德镇青花、釉里红、红釉、卵白釉等瓷器上均有云纹装饰。明、清景德镇及其他地方窑陶瓷上也普遍装饰云纹,且形式多样,如灵芝形云、蝌蚪形云、如意头形云、风带如意云、“壬”字形云、“★”字形云等。

云头纹

云纹的一种。其形状犹似下垂的如意,因此又称“如意云”。因多装饰在瓶、罐、壶器物的肩部,亦称“云肩纹”;也有装饰在盘、碗的内心部位的,称作“垂云纹”。清代云头纹主要作为辅助纹饰,其作用有些类似“开光”。

钱纹

因其图案呈现为圆圈中有内向弧形方格,似圆形方孔钱而得名。构图多作二方或四方连续排列,也绘作成串圆圈两相交套合的形象。表现手法主要为印花、刻花和绘画,多用于装饰盘、碗的边沿或瓶、罐的肩部或腹部。主要用作辅助纹饰,也有作主题纹饰的。辅助纹样多为单线二方连续展开,形成装饰带。主题纹样则由钱纹构成整个纹饰格局,并有在圆钱纹的中心填画花草等图案的。还有以钱纹作地,衬托主题纹饰的。

明景泰青花瓷纹饰有什么特点?


明景泰青花瓷纹饰有什么特点?明景泰青花瓷景泰青花的主要纹饰有:缠枝花卉纹、折枝花卉纹、菊纹、兰草纹、灵芝纹、卷草纹、福字纹、回纹、锦纹、人物纹、鸳鸯戏荷纹、狮子滚绣球纹、金刚杵纹等缠枝牡丹纹花叶常绘成三种式样,最多的是“老虎脚爪”,另一种呈三角枫叶状“鹅掌形”,也有绘

景泰青花的主要纹饰有:缠枝花卉纹、折枝花卉纹、菊纹、兰草纹、灵芝纹、卷草纹、福字纹、回纹、锦纹、人物纹、鸳鸯戏荷纹、狮子滚绣球纹、金刚杵纹等

缠枝牡丹纹花叶常绘成三种式样,最多的是“老虎脚爪”,另一种呈三角枫叶状“鹅掌形”,也有绘成菊花叶形的。

缠枝菊纹一般绘在盘、碗里壁,常和绘在外壁的缠枝牡丹纹相互斗艳,花心部绘成细方格纹,格内点细点。

卷草纹常以四方连续的形式绘制,也作边饰花纹,以二方连续的形式绘制。尖端有一船形状叶。

人物纹是景泰朝最突出的装饰图案,常用大片卷云作背景,有历史故事、高人逸士、侍女婴戏等,线条清晰,形象生动。人物画中有左右飘拂的链条或弹簧状卷云。历史人物故事图中的垂柳用连续“人字纹”表示。高士图常伴以礼帽状花草。神仙佛像头后有光轮一环。婴戏图的婴儿面容健壮,五官攒聚脸心,头顶有翘起的发辫,斜向额前。

狮子滚绣球纹常绘于盘心作主体纹饰,狮子头部的鬃毛绘成几束,向上飞扬,狮身健壮,面部凶猛。

另外,景泰青花的纹饰中竹叶作浦葵叶状;竹竿实心;梅花小朵;松针球椭圆,也有一端尖一端圆的;地皮景为简单折线加圆弧,再用钴蓝渲染,上有壮茂的蒲草丛、太湖石;二叠龟背锦;如意云云脚向右。

仰韶文化彩陶上的纹饰有哪些特点?


仰韶文化彩陶上的纹饰有哪些特点?制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三种手工业之一(另外两种是冶金和纺织),中国人早在8000年前就懂得将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用火烧硬,塑造成经久耐用的日用器皿。在制造陶器时,部分聪明的工匠发现,如果在器物成形时先在胎体上刻画图案,陶器烧成后这些图案也能永久地保留下来。

吉祥纹饰从古陶开始

制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三种手工业之一(另外两种是冶金和纺织),中国人早在8000年前就懂得将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用火烧硬,塑造成经久耐用的日用器皿。在制造陶器时,部分聪明的工匠发现,如果在器物成形时先在胎体上刻画图案,陶器烧成后这些图案也能永久地保留下来。出现在裴李岗、磁山文化陶器上的划纹,篦点纹、指甲纹、乳钉纹、细绳纹、席纹等,就是这一时期工匠们的杰作。古人刻画这些纹饰是单纯为了美观还是另有寓意?由于年代太久远,现代人不得而知。

然而,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纹饰却很明显地具有某种含义,可以将其视为中国陶瓷吉祥艺术的开端。正如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所说的:“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已比较清晰地表明,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即是说,在后世看来只是‘美观’、‘装饰’而无具体含义和内容的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在当年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含义。”

花瓣纹是彩陶主要纹饰

从吉祥艺术的角度讲,仰韶文化彩陶上的纹饰从写实演变成非写实的几何纹样,只是形式上产生了变化,其所蕴含的内容和含义是没有变的,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对这些纹饰的吉祥含义给出“标准”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彩陶上的纹饰寄托了古代先民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由于延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仰韶文化可细分为北首岭、半坡、庙底沟等类型,彩陶上的纹饰最常见的是花卉图案、几何形图案以及动物图案,这些图案多装饰在细泥红陶钵、碗、盆和罐的口部、腹部。

花瓣纹是仰韶文化彩陶的主要纹饰,以黑色为主,兼用红色,形似绽开的花朵。花瓣纹有两类:一类是由彩绘实体纹组成,花瓣如半月形或橄榄形,由中心向周围展开;另一类是由多个弧边三角纹相接而成,空白处形成花瓣图案。这种图案不仅在远古文化中独一无二,还与华夏民族的称谓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的“华”字即“花”字,是由一朵盛开花朵的象形字演变而来。《说文解字》称:“开花,谓之华”,又说:“五色为之夏。”根据以上释义,可以将“华夏”解释成“五色的花朵”。“华”在古代是汉族的称谓,如《左传·襄公十四年》“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一句的“华”就指汉族。而“华夏”既指汉族,又是中原地区的代称,如《三国志·蜀志·关羽传》中的“羽威震华夏”就是说关羽威震中原。发展到后来,“华”和“华夏”不仅是汉族的称谓,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称谓。

印刻在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大量花瓣纹表明,色彩缤纷的花朵在古代先民心目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吉祥含义,它是民族生存繁衍的象征,陶器上的花瓣纹是中原地区民族的标志。只要看到绘有花瓣纹的彩陶,其他民族都知道它们出自哪里。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早在夏商周以前就有其他民族称中原地区的民族为“花族”,随着文字的产生和演变,才变成后来的“华族”和“华夏民族”。

鱼纹鸟纹寓意渔猎丰收

仰韶文化彩陶动物图案最有名的是鱼纹、鸟纹、蛙纹和鹿纹。鱼纹是半坡类型彩陶的主要纹饰,在中学历史教科书及有关中华文明史的电视专题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在陶盆的内壁或腹外,黑色线条勾勒出的鱼形图案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还有一种图案更为奇特;在鱼形图案的轮廓里面,还出现了人的面孔,可见古代先民们多么渴望得到水中的鱼。自从鱼纹出现在彩陶上之后,鱼纹便与中国的吉祥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成为自由和财富的象征,几乎在所有传统艺术品当中都有鱼纹出现。其实,不管是鱼纹、鸟纹,还是蛙纹、鹿纹,这些彩陶上的动物图案都有可能表达了当时人们希望渔猎丰收的美好愿望。

明清瓷器上的植物纹


明清时期,文人画占据绘画主流,文人绘画时强调画家的主观创造,个体意识较浓,喜欢以物喻人,以物咏志,因此对瓷器绘画有巨大影响。作为一种图案,瓷器绘画中既有纯粹装饰意味的植物纹样,也有借鉴文人画以物喻人、以物明志的植物纹样,如松竹梅、梅兰竹菊等等。

岁寒三友

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备受文人推崇,是文人画钟爱的题材。

① 清乾青花松竹纹盘口瓶

② 清罗天池松树竹石图轴

松,为常绿乔木,百木之长,经冬而不凋,多比喻坚贞高洁的节操。

① 清乾隆 青花竹石纹碗

② 清赵焞夫 竹石图轴

竹,多年生常绿植物,清高而有节,性坚韧,宁折不屈,开怀大度。

梅,为落叶乔木,花朵早春先叶开放,耐寒开花。

这三种植物组成的岁寒三友图常被用于文人画中象征君子的高凤亮节。明代瓷绘上松竹梅常与洞石栏杆构成庭园景致,清代瓷绘松竹梅纹比较喜欢刻意追求写实效果。

四君子

梅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也是文人极喜爱的植物,明清两代瓷器当中也大量绘制该主题。竹和梅的寓意,上面已经提到。

兰花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居幽处而香气素淡,象征着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菊花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为世外隐士。菊花作为士人人格的象征,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征。

植物纹的流行跟社会主流风气关系很大。明代是我国发展的集大成时期,植物的题材非常丰富。清代瓷器中的植物纹样也非常广泛,自然界中有的植物几乎在瓷器上都有所反映,加上绘画技巧进一步成熟,以及瓷器胎釉更加洁白细腻,使得瓷器上的纹饰衬托的更加精致与生动,达到了明代无法企及的高峰,极大地增加了瓷器的美感,形成了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可以说,清代是我国瓷器植物纹表现装饰的黄金时代。

结语

明清瓷器是我国瓷器装饰艺术的两大高峰,我们在欣赏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时候,既要注意整个瓷器装饰艺术的发展脉络,也要结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风尚,才能深入理解瓷器艺术的深刻内涵。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上的植物纹饰有什么特点?》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上的植物纹饰有什么特点?》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上的纹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