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 > 导航 >

颜色釉的介绍

颜色釉的介绍

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 颜色的瓷砖 瓷砖的颜色

2020-06-22

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

今天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瓷器中的颜色釉。

颜色釉,在釉中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焙烧后,就会显现某种固有色泽,故称“颜色釉”。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颜色釉。

它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度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度左右)和低温颜色釉(1000度左右),若以1250度为界,分为高、低两种。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釉等。传统颜色釉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釉;以铜为着色剂的红釉;以钴为着色剂的蓝釉。历史上,许多时代都有颜色釉的杰出代表作,如宋代的青釉和钧红,明代的霁红,清代的郎窑红、乌金釉、茶叶末釉等。颜色釉与普通色釉的不同在于颜色釉的特殊烧制工艺和配方。颜色釉的釉面,必须经过12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煅烧,才能显现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纹若流云飞瀑的独特魅力。颜色釉五彩缤纷种类繁多。青色的如:豆青、影青、粉青、龙泉天青等;红紫色的如:祭红、郎窑红、均红、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红、火炎红等。黄色的如:钛黄、象牙黄、蟮鱼黄、粉黄等。绿色的如:翠绿、孔雀绿、金星绿、哥绿等;黑色的如:乌金、铁锈花、无光黑。其他还有结晶釉、窑变花釉、茶叶末、钛花釉、裂纹釉、唐三彩、龙泉釉、蜡光釉、金砂釉、变色釉、"三样开泰"、霁蓝釉等。另外还有低温颜色釉如:西洋红、胭脂红、孩儿面、粉红、辣椒红;鹦哥绿、苹果绿、浅绿、鱼子绿、瓜皮绿、炉均翠苦绿、浇绿;正黄、浇黄、淡黄、鱼子古铜、黑地浇紫等。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颜色釉瓷


【简介】

景德镇烧造的颜色釉瓷,其釉色可谓五彩缤纷,晶莹夺目,被誉之为“人造宝石”,是瓷都4大传统名瓷之一。

其红釉光艳华丽,青釉素洁雅致,黄釉明朗清晰,花釉斑驳古雅。而结晶釉则更变化无穷,爆发出大小不一的品花,花团锦簇,光芒四射,其艺术效果之妙是难以形容的。

【分类】

颜色釉瓷突起色釉瓷。有许多种类别:通体一色者称单色釉,多色相间者称花釉,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的叫高温颜色釉,1000度以下的叫低温颜色釉。釉料中含粘土、石英和助熔剂。着色剂主要有含铜、铁、钴、锰等化合物。低温颜色釉大多以自然界中的景物、动植物命名,为象牙窑红等。明、清两代的颜色釉瓷色彩就十分丰富,再经新中国成立后50余年的发展,更是无色不备,除恢复传统色釉56种外,又创新各种色釉60多种。为凤凰衣釉、彩虹釉等等。色彩非常丰富,产品畅销全世界。

【工艺】

颜色釉瓷是以多种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经过高温或低温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影响色釉成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料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说“自然界有什么颜色,就可以烧制出什么颜色的瓷器”。您如果参观一下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就会相信此话不假。当然,有许多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是十分困难的,如“祭红釉”,就有千窑一宝之说。

【历史】

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到了明代,便有了祭红、郎窑红、钩红、胭脂红、美人醉等名贵色釉。钧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瓷,宋时为河南约州禹县所烧造,故名“韵红”,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确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元以后,钩窑衰落,已不再烧,值得庆幸的是禹县烧制钧红的技艺被其他产瓷地区继承下来。景德镇自宋末开始烧制钧红釉瓷,一直延续至今。

从明开始,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又创造了另一种高温铜红釉——祭红,它妖而不艳,红中微紫,色泽深沉而又安定,釉中无龟裂纹理,是颜色釉瓷中之珍品。

颜色釉瓷的真伪鉴定


红釉瓷鉴定:

凡带有开片纹的红釉瓷,不管是霁红还是钧红还是窑变红或是炉钧红等,如若见其釉面上的开片交叉接口处有满是脱落而形成的点点小孔,则可断真品,因为这是年代久远而使开片的交叉之处釉瓷小点脱落而形成的现象,仿做之品是做不出这种自然脱落的脱瓷小孔的。

如若要进行伪作,那也可一看便知是人为所做,因为其要做成这种脱瓷小孔便有人工凿迹,断不自然,再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种作伪之瓷。

底部鉴定:

窑变红釉瓷的真品底部多涂有酱色釉,尽显沉稳、苍老、干涩者真,而显轻浮加鲜亮或湿、脏、平滑为伪品。祭红釉瓷因底多施釉,所以看底足就得多看圈足的露胎之处,一般圈足露胎处干燥具涩感者真,反之是伪品。

豇豆红瓷鉴定:

绿色苔点自然分布且沉稳者真;分布不自然、做作、苔点过绿过大、醒目者是伪品。

蓝釉瓷鉴定:

有多橘皮纹棕眼且多聚密集的小气泡,并发色不沉不稳者伪。发色沉稳,尤以明代蓝釉为沉稳,色蓝中带灰黑,极显苍老古旧;清三代的蓝釉除乾隆时有的蓝釉与晚清民国时的蓝釉即洋蓝相同之外,其他也显发色深沉,深蓝加暗色。

黑釉瓷鉴定:

宋代建窑、吉州窑、金溪窑都生产黑釉瓷且各有风采。建窑胎多为紫色,坚硬;吉州窑胎多为黄色,粗而松;金溪窑则黑灰有之,土黄也有,黑灰者坚硬,土黄者粗松。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釉没有施到底,不但底足无釉,就是器物下部也大多无釉,所以这样也给我们鉴定其真伪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要点,并从中可以鉴出:真品露胎处干燥,抚之涩手,伪品则显潮润,抚之平滑。

没有被土锈吃掉釉的真品尽显莹润玉质,有猪油感,伪品则不是耀眼就是枯涩,真品被土锈吃掉釉的倒显干涩,并土锈深入胎皮的尽显苍老与沧桑;而伪品则是用硫酸、草酸等化工原料处理做旧,其虽然也显得釉面好像被土锈吃得脱皮脱壳的,然而“土锈”无法深入釉骨之中,一洗便掉,这就是真品与伪品的土锈之分

颜色釉瓷器釉色的修复


颜色釉瓷器的釉色是利用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的温度和火焰气氛中烧制而成的。按烧1-1制温度的高低可分为高温釉(以钾、钠、钙、镁等金属氧化物为熔剂,在1200摄氏度以上的火候中熔融,如传统的红釉、青釉、蓝釉等)、中温釉(以牙硝为熔剂,在1000摄氏度左右熔融,如法花、孔雀绿等)和低温釉(以氧化铅为主要熔剂,在90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中就能熔融,冷却后呈玻璃状,如胭脂水、娇黄等)三种;按釉色外观分为纯色釉和花釉。

受瓷器工艺和现有瓷器修复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破损瓷器釉色的修复只1-2能采取常温下模拟的方法。那么修复颜色釉时,怎样才能模拟出在高温下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所呈现的绚丽多彩的釉色呢?通过笔者多年的潜心工作和认真思考,已经掌握了一套成熟的颜色釉修复技法。大致分为喷式作色法、洒式作色法和笔式作色法。

一、 喷式作色法

主要用于修复纯色釉,使用的工具为美工喷笔,发挥其喷绘效果细腻、平整的特长,色料用优质丙烯酸漆。由于纯色釉的釉色一般都包含有多种颜色,所以上色时首先需要观察它包含有哪几种基本颜色,然后调制这几种颜色的漆,依次喷绘到到修复处,反复多次直至与周围完好釉色相融合。

青釉塑贴双鱼纹洗的修复

青釉塑贴双鱼纹洗,高4.4厘米,口径20.3厘米,足径7.9厘米。此洗敞口、折沿、圈足,2-1内心塑贴两条游鱼。其折沿上有一面积约为2平方厘米的甭口。对此洗进行修复时,先补缺、打磨,再作色。作色分为三步,第一步:分析釉色。青釉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加入氧化铁的青釉,在氧化焰里烧成-,经过还原成为青色,青釉色主要由白、土黄、豆青三色组成。另外,工匠们在制胎时故意将此洗的两边作成条状突起,使之釉薄色浅,即所谓的出筋。第二步:作出筋色,用喷笔喷至修复处。第三步:作青釉色,为了使颜色之间不发生相互遮盖,配置白、土黄和豆青等三种颜色的色料时应多加入清漆以增加透明度,这样当它们依次被喷笔喷至修复位置后才能呈现出混合色,达到接近釉色的效果。最后放至通风处晾干,用耐水砂纸打磨消光,与周围完好釉色相融合。至此完成整个作色过程(修复前后对比见图1-1、1-2)。

二、 洒式作色法

主要用于修复采用吹釉法上釉的瓷器,使用的工具和色料与喷式法相同,手法也相似。2-2

胭脂水开光山水纹杯的修复

胭脂水开光山水纹杯,高5.3厘米、口径9.8厘米、足径3.9厘米。柄断成三截且缺损。修复时先粘接、补缺、打磨,最后作色。胭脂水是在烧成的白瓷上施以含金万分之一、二的釉料,于彩炉中烘烤而成。其色主要由白、土黄、大红、紫四色的细微颗粒组成。所以喷涂时要拔去喷笔的针,并将气泵的气压调至足够低,通过控制喷笔开关的大小,使四种色料各自以大小不一的颗粒状洒在修复位置上。需要注意的是配置色料时清漆不宜加入过多,以免淡化颜色,使组合而成的胭脂水色不鲜艳(修复前后对比见图2-1、2-2)。

陶瓷知识收藏:颜色釉的分类


颜色釉的分类,颜色釉,在釉中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焙烧后,就会显现某种固有色泽,故称“颜色釉”。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颜色釉。

颜色釉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度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度左右)和低温颜色釉(1000度左右)。若以1250度为界,分为高、低两种;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釉等。

高温颜色的品种甚多,有名目的近百种,综合起来可分为下列几个系统:红釉系统包括祭红、钧红、郎窑红、釉里红、美人醉等,主要是以铜为着色剂。青釉系统包括天青、龙泉、豆青、影青等,主要是以铁为着色剂。蓝釉系统包括霁蓝、珐蓝、霁青等,主要以钴为着色剂。以及三阳开泰、窑变花釉、宋钧花釉、紫金釉、乌金釉等。

景德镇传统高温颜色釉虽然丰富多彩,但历史上多以单色釉装饰瓷器。现代颜色釉艺术除了强调釉色外,也注意釉与器型、釉与画面的结合,为色釉彩、综合工艺装饰、色釉瓷雕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质。色釉镶嵌、色釉开光、色釉浮雕、色釉加彩、色釉描金、色釉青花、色釉刻瓷等,无一不与色釉息息相关。

璀璨多姿的颜色釉古陶瓷


五颜六色、璀璨多姿的颜色釉陶瓷,凝聚着中国古代陶瓷工匠的聪明才智。漫长的历史岁月沧桑积淀于缤纷的色彩之中,唐代多彩;宋代理性;元代辉煌;明清华丽。像大树的年轮一样,述说着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切,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尤其是元、明、清颜色釉陶瓷,不但色彩斑斓,而且成为中国陶瓷的主流品种之一。

宗教观念浓厚

明代洪武二年,朱元璋就下令:今后“凡祭器皆用瓷”,自此,陶瓷祭器就成为明清两代官窑的主要品种,烧造数量巨大,作工十分精细。明清皇家祭祀十分频繁,土地、宗庙、社稷、山川为天子亲祀,其余遣官祭告。各种祭祀活动及不同的位置中,需配用不同的颜色釉陶瓷。如天坛正位用青色;地坛正位用黄色;朝日坛用红色;夕月坛用月白色;先农坛、天神坛、太岁坛正位用白色等。

许多颜色釉的名称,也与祭祀相关。如有名的“霁红”,其本意应为“祭红”,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论述颇详:“霁红也,肆考纪明厂窑作祭红,沈阳唐公记今厂器作霁红,而陶俗皆做济红,其实祭红为是。盖宣窑造此,初为祭效日坛用也,唐窑纪霁红,由宣窑霁青推写耳。”由此可知,霁红原为祭红,是唐英将其改写为“霁红”的。“霁”与“祭”同音,只是前者更能显示文采而已。“霁蓝”、“霁青”等名,在纷杂的文献中也常称“祭蓝”、“祭青”,均与宗教祭祀相关。

等级制度森严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也决定着颜色釉陶瓷的生产和使用。明清两代官窑生产的颜色釉瓷器,民窑不许生产,如果违犯此规,严重者杀头。严酷的法律,保证了皇家对颜色釉瓷器的垄断,提高了官窑颜色釉瓷器的身价,也限制了民窑颜色釉瓷器的发展。

在皇宫中,颜色釉瓷器的使用,也有严格的等级之分。清《国朝宫史》卷十七记载: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底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绿地红龙器。由此可知颜色釉的使用,在等级上是多么森严。官窑严格控制着颜色釉瓷器的生产,为防治技术外传,甚至连残次品都送往京城处理。残次品押运京城,虽然在经济上有些浪费,但却保证了皇家对黄釉器的垄断。

以上可以看出森严的等级制度对颜色釉瓷器的影响,一方面是限制了它向民间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皇帝的严格要求,促使颜色釉瓷器经过精工细作,使产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制瓷工艺精湛

均匀纯正釉色的烧成,除釉料配方和烧成等因素外,施釉工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不同的造型和釉色品种,元代以后景德镇陶工发明了多种施釉方法,如一般的碗、盘用蘸釉法,大件器物用浇釉法,方器则用笔榻法。为保证釉色均匀,一般颜色釉多用吹釉法,宣德及康熙的洒蓝、嘉靖的回青、康熙的豇豆红等,其特殊的装饰效果,均与吹釉法相关。

古代陶工用的吹管,是当代喷枪的前身。二者的作用完全相同,能保证釉料均匀地附于器物外壁之上,烧成匀净的釉色。各种施釉工艺均有特殊功能,它们是颜色釉的工艺基础,也是精湛的制瓷工艺的具体表现之一。

颜色釉有高温、中温和低温之分,色釉品种至雍正时,已达数十种之多。但决定颜色釉的呈色剂却只有铜、铁、钴、锰、钛、锑、金等几种金属氧化物,尤其是前三种,是中国传统釉色的主要呈色剂。同一种金属氧化物,利用温度和焰性改变其分子结构,可烧出不同的色釉品种。如氧化铜在氧化焰中可烧成绿色,如果在还原焰中可烧成红色。而铁的氧化物,在还原焰中可烧成青绿色,在氧化焰中可烧成黄色或酱色。如果提高氧化铁的含量,再配上钴、锰等金属氧化物,更可烧成黑色。这其中的奥妙,取决于釉料配方的调整和烧成技术的纯熟程度。古代勤劳智慧的陶工,在实践中准确地掌握了各种釉料的变化,得心应手地调制出各种釉料配方,纯熟自如地驾驭了烧成技术,创造出数十种色彩缤纷的颜色釉。这种精湛的制瓷工艺,至今仍令世人叹为观止。

富于观赏的审美情趣

颜色釉瓷器色彩缤纷,五颜六色的色彩变化能使人从中品味出深沉的文化内涵,后人一向推重宋瓷,而宋瓷的主流就是单一的颜色釉瓷,五大名窑均以釉色取胜。元、明、清颜色釉瓷更显示出高雅的审美情趣。

一方面是巧妙地利用缺陷,反丑为美。釉面的裂纹、斑点等,本都是烧成的缺陷,但经陶工之手,反丑为美,均能成为极富装饰性的特殊颜色釉品种。如哥窑的大小开片,本是因釉的收缩率大于胎的收缩率而出现的一种严重缺陷,但陶工巧妙地应用这种缺陷,使之形成各种有规律的大小纹片,妙趣横生,耐人寻味。明清仿哥窑产品很多,直接继承了这种传统。

另一方面是均匀中的变化。均匀纯正是颜色釉的基本要求,但中国传统颜色釉追求的却是均匀纯正中的变化,以自然的工艺变化,增添颜色釉的韵律和节奏感。如宣德红釉棱形洗,外壁施均匀纯正的红釉,但口沿及棱角处却露出胎体本色的洁白色,十分整齐规整,俗称为“灯草口”、“出筋”,红白分明,对比强烈,使均匀纯正的釉色给人一种富有韵律的美感。

不同的釉色,配用相适应的造型,方能充分体现釉色本身的美感。元、明、清颜色釉产品十分重视釉色与造型的统一。如高温铜红釉有霁红、郎窑红和豇豆红之分,其特征分别为沉稳、奔放、素雅。传世品中沉稳的霁红釉多与大小适中的瓶、壶、炉、洗等结合;浓艳奔放的郎窑红则多与大件的瓶、罐等相结合;素雅柔润的豇豆红则与小巧的瓶、洗、盒、水丞等文具相结合。色彩丰富的颜色釉,与相适应的造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颜色釉的天然丽质,体现出中国传统颜色釉高雅的审美情趣。

颜色釉斑斓的色彩中,极富观赏情趣,使人引发高雅的审美体验,领悟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就是颜色釉陶瓷受人喜爱的根本原因,也是它能成为中国陶瓷主流产品之一的关键所在。

茶叶末与单色釉和颜色釉的区别


茶叶末的出现是在对单色釉的创新,也成为古代单色釉品种之一的贡品。本文以茶叶末为典型,阐述茶叶末与单色釉和颜色釉的区别。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在此都”。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业集历代名窑之所长,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技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全面,是任何时代任何窑厂都无法媲美的。

现在景德镇政府为了把景德镇制瓷技艺传承下去,在每年的十月份都会举办盛大的瓷博会。瓷博会的出现,不仅是给陶瓷爱好者一个欣赏、探讨的机会,更是给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工作的艺术家们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里,陶瓷的魅力能将国内五湖四海的人们团聚在一起,还能将远在五大洋的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游客吸引过来。在这个盛会中,将成为陶瓷艺术师的艺术作品与不同国籍的游客进行心灵对话,这个过程鼓励人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瓷博会中,人们争议最多的就是茶叶末了,争论的原因竟是它到底是单色釉还是颜色釉。

茶叶末与单色釉是否有区别呢?它釉料中的主要氧化物不止一种,绿的反应是铁,黄的反应是铁与镁的化学效果。所以与其它单色釉相比,从成分的构成来说,茶叶末比单色釉复杂,这是它们最大的不同。烧造气氛不同,首先不说比其它颜色釉的温度高,它们的烧造气氛也是有区别的,大部分是氧化焰烧成,而茶叶末则需要还原焰。陶瓷颜色表达品种异同,因为所含化学成分不一样,烧出来的颜色效果自然不同,茶叶末有黄与绿相间,而其它所有单色釉,都只有一种颜色,这是它们最明显的区别。那茶叶末能不能归属于其它类别的陶瓷品种呢?不能,因为道理极具简单,茶叶末的釉面发色虽不是一种颜色,可它的基本理念却是由单色釉的黄釉与青釉相结合的新品种,所以茶叶末是最特别的单色釉,也是单色釉中的复合品种。所以,没有单色釉的发展,就没有现在的茶叶末。

茶叶末属于单色釉的一种,也是颜色釉的分枝。它的创作过程几经历新,它的改革标志着陶瓷艺术创作自古以来离不开创新,创新的源泉离不开生活。在陶瓷史的里程中,不乏运用各种手法对陶瓷进行胎体塑造、造型规划、画面构成。这一次次改变都是陶瓷史中悄无声息的革命,这一次次的革命使陶瓷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改变伴随着华夏儿女从远古的历史走向繁华的现代;它的改变伴随着每一个朝代兴荣衰败;它的改变伴随着每一个皇帝的更换。它的改变无人察觉,却又适时而生,使它一次又一次地形成“自己”鲜明的时代风格,成为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与物质财富。茶叶末的由来是不是很有趣?站在现在景德镇回头想一想,这个盛产陶瓷的大都市,这里的每一个品种,似乎都是这么浑然天成,却又异于其它。古时候大部分瓷器,都是因像什么而取什么名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景德镇的陶瓷技艺能传承千年的原因。有时某种瓷器的名称可能很俗,可能很土,还可能用景德镇话翻译成拗口的普通话。但就是因为但这就是它存在千年的原因,也是它继续传承下去的根本条件。

陶瓷文化在中国文化元素中已经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从古自今,陶瓷都做为国礼赠送与中国友好邦交之国,也被当做奢侈品被外国贵族追捧。它的地位已堪比中国国粹。

茶叶末:是由中高度的黄釉和绿釉调配而成,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称呼。自然,釉面发色也略有不同,虽说是小小不同。但魅力却不可同比而语。史书记载,出土最早的茶叶末是唐代,当时的茶叶末温度较低,属于景德镇的低温颜色釉的范畴。也因为唐代茶叶末釉面发色暗胎体密度小等因素,都影响到了颜色釉的发色和观赏性。到了元代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出世,把陶瓷的艺术魅力更是呈现的无与伦比。硕大的器型流畅细腻的线条,再加上蒙古人喜欢的绘画风格,使单色釉一度隐没。到了明代,单色釉又重新被大家想起来。并且慢慢地改变釉料的配方,使它更适合这个细腻温润的胎体。所以在明代有许多单色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例如:豇豆红,天青,隐青,豆青,娇黄,甜白等等。所以茶叶末正是青釉与黄釉的结合而产生的,但这个时代的茶叶末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明代茶叶末颜色偏深,黄釉呈现的不明显,所以俗称“蟹壳青”。到了清代,茶叶末的配方又悄悄发生了变化,青釉与黄釉得到了融合,也达到了合适的烧造温度,并且伴随着1200度左右的高温,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釉面不仅能看见清晰地、均匀地茶叶碎末,还能体会到一种温润如玉感觉。即使它颜色单一,没有冷暖变化,也没有绘画的灵巧、雕刻的堆积、笔触的韵律。但它有水的温润火的永恒。它的美不是刻意制造出来的,是通过火的温度,上釉的手法,以及胎体的薄厚体现出来。就如所有的单色釉一样,只依靠水与火的洒脱和颜色装饰带来的美感。

其实,茶叶末、单色釉不单单是颜色釉的一种,更是一种艺术理念的表达。人们通过艺术形象进行感受,透过这种感受、理解,思维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则是艺术家透过所使用的艺术材料和加工手段,产生一种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综合性的艺术产品。这也是从古至今陶瓷当仁不让的成为了现代人最喜爱的艺术收藏品之一。它不拘泥于材料的造型力,也不拘泥于画师的想象力。它的塑造力和无尽的变幻性能成为了当今艺术大师的首选。所以,在各种形式的展示状态下,形成了现在捏雕、微雕、绘画多样性的百花齐放的现状。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不论年代、环境;也不论经过了多少岁月的洗刷,它的魅力只会与日俱增,与时俱进。不管它重复了多少次,创新和思想都会赋予它最顽强的生命力和最璀璨的魅力。

青釉 我国出现早的颜色釉


青釉又被人们称为“青瓷釉”,它是我国瓷器出了名儿的传统颜色釉,并且中国瓷器出现最早的颜色釉正是古代南方青釉。

虽然“青釉”带了一个“青”字,但是它可不是地地道道的青绿色,并且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一般把青、绿、蓝这三个不同的颜色统统叫作“青色”。青釉的颜色可以分为很多种,具体有:、仿龙泉釉、月白釉、天青釉、粉青釉、梅子青釉、豆青釉、翠青釉……无论是哪一种颜色,都会多多少少透出一些青绿色。青釉的釉色看上去使人赏心悦目,风格清雅、大气,釉面看上去十分润泽、温和,触感坚硬而细腻。

清朝康熙年间,烧造青釉的工艺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清朝雍正年间,烧制青釉的工艺水平不断迅速发展;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烧制青釉的工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甚至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中国青釉瓷器的烧制水平已经到达了一个巅峰,青釉都是采用紫金釉稍稍掺入一些青料制作而成。从青釉当前的存世量来看,目前康熙时期烧制的青釉最多,乾隆时期烧制的青釉比前者要少,而雍正时期烧制的青釉更少。

青釉的历史非常悠久,它在我国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延用的时间又比较漫长。青釉在我们国家分布的范围非常广。我们国家大部分瓷土矿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铁矿,因此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发明创造了瓷器,青釉便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品种之一。实际上,青釉的釉色也比较符合中国老百姓们的审美情趣,青色和玉色的颜色比较接近,因此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青釉端庄大气、古朴雅致。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多个地区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原始青釉瓷器、六唐至南宋时期的南方青釉瓷器、宋到元明的龙泉窑青釉瓷器、宋代北方青釉瓷器、明清时期景德镇青釉瓷器。宋代也是青瓷发展的黄金阶段,宋代的五大名窑是汝窑、定窑、官窑、哥窑、钧窑,除了定窑之外,都在烧制青釉瓷。

在一众青釉品种里面,豆青属于珍品,而且现代在青釉中,数量最多的是豆青釉。大部分豆青釉瓷器上釉并不均匀,只有出自景德镇的豆青釉的成色比较好,釉面比较均匀,并且有润泽感。朋友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当地收藏市场上淘一淘。

颜色釉中的贵族——黄釉瓷器


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多变的色彩,丰富的象征意义而给人们留下品味不尽的韵致,黄釉瓷器正是这其中最具贵族气质的一朵奇葩。

在中国古代,黄色具有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尤其是明清两代对黄色的使用则有更为严格的限制,据《明史·舆服制》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再度重申禁令,将黄色服装的禁止范围扩大到皇族以外所有人的身上。又《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一载:“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由此可见,不仅衣服不许用黄颜色,就是黄色的瓷器也是绝对不许民间私自生产的。到了清代,黄色在皇族内部的使用也是有着相当严格的等级规定的,浅淡的明黄色只能用于皇帝和皇后,任何人不得僭越。据《国朝宫史》(卷一七经费条)中曾有如下记载: 皇太后“黄瓷盘二百五十,各色瓷盘百;黄瓷碟四十五,各色瓷碟五十;黄瓷碗百,各色瓷碗五十。” 皇后“黄瓷盘二百二十,各色瓷盘八十;黄瓷碟四十,各色瓷碟五十;黄瓷碗百,各色瓷碗五十。” 皇贵妃“白里黄瓷盘四,各色瓷盘四十;白里黄瓷碟四十,各色瓷碟十五;白里黄瓷碗四,各色瓷碗五十。” 贵妃“黄地绿龙瓷盘四,各色瓷盘三十;黄地绿龙瓷碟四,各色瓷碟十;黄地绿龙瓷碗四,各色瓷碗五十。” 嫔“蓝地黄龙瓷盘二,各色瓷盘十八;蓝地黄龙瓷碟四,各色瓷碟六;蓝地黄龙瓷碗四,各色瓷碗四十。”

贵人“绿地紫龙瓷盘二,各色瓷盘十;绿地紫龙瓷碟二,各色瓷碟四;绿地紫龙瓷碗四,各色瓷碗十八。”

常在“绿地红龙瓷盘二,各色瓷盘八;五彩红龙瓷碟二,各色瓷碟四;五彩红龙瓷碗四,各色瓷碗十。” 这段文献清楚地表明了,除了皇帝、皇太后、皇后可配享纯黄釉瓷,皇贵妃可用里白外黄瓷外,其余人等均不得使用黄釉器物。此时的黄色已成为帝王之色,黄釉瓷器顺理成章地成为帝王的御用瓷。

黄釉瓷器除了作为陈设观赏、日常生活的用器外,还是宫廷祭祀用器。《大明会典》“器用”一章叙及祭祀用器时曾提到:“洪武元年,多以金造……二年祭器皆用瓷……嘉靖九年,朝廷规定四郊各陵瓷,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以青、黄、红、白四色主祭天、地、日、月。清代沿用明制。但明清两代对黄釉瓷器的使用也略有不同,明代的黄釉瓷器主要是作为皇室的祭器,在传世品中祭祀用瓷所占的比重很大,明代的方丘即清代的地坛,它和明清两代的社稷坛,所用的主祭器物都是黄釉器物,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弘治黄釉牛头尊,也称“牺尊”,这种器形与乾隆十三年(1748年)奉敕编著的《皇朝礼器图式》中的地坛正位尊的形制基本一致,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乾隆黄釉牛头尊大致一样,说明这种器形是分属明代方丘和清代地坛或社稷坛的正位祭器。

黄釉瓷器就是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用氧化焰低温烧成的釉色。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自明永乐年间,到弘治时期黄釉瓷已近乎完美,达到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平,明晚期曾一度停烧,直到清顺治时期,才又恢复烧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黄釉瓷主要是以仿宣德和弘治黄釉瓷为主,在沿袭明代黄釉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把暗刻、划、印、雕等各种装饰工艺以及釉上彩绘共同运用到黄釉瓷器上,丰富了黄釉瓷器的品种,一改单色黄釉瓷以素取胜的面貌,形成黄釉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晚清时期则以光绪黄釉瓷为代表,精品多为光绪朝慈禧太后御用的官窑瓷器。

在近几年的艺术品市场中,明清两代的黄釉瓷器价格始终不菲,尤其是清代黄釉瓷价格年年上涨,投资前景十分可观。清三代黄釉瓷更是高价迭出,如2004年12月上海信仁曾以89万元拍出一对康熙黄釉浅浮雕海水龙纹杯;同年北京华辰秋拍的一件清雍正柠檬黄釉莲形大盘以286万元拍出,成为当年国内艺术品市场中成交价最高的单色釉瓷器;随后在2005年北京华辰春拍中的一对乾隆黄釉盘以132万元成交,这些拍卖纪录已成为对清代黄釉瓷器艺术价值的新的肯定,但毕竟精品有限,很难在市场中经常见到,其昂贵的价格对于众多藏家而言,更是渴望而不可及。而以前很少被人追捧的清晚期瓷器的市场行情近年来日益走高,正以其独有的艺术价值和升值潜力开始逐渐受到藏家关注,从收藏的长远方向来看,黄釉瓷的市场空间还很大。其中光绪黄釉瓷就是此时期的一个亮点。此时的御用精品瓷多为带有堂名款的瓷器,如同治朝的“体和殿制”款瓷、光绪朝的“储秀宫制”款和“大雅斋”款瓷等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不论是从做工还是从画工上都比同时期的瓷器精致许多,传世品也多为旧时宫中遗物,极具皇家气质。如上海敬华在2002年春拍的一件“储秀宫制”款的光绪黄釉粉彩万寿无疆纹大盘以110万元拍出,随后又在2003年8月以30.8万元人民币拍出一对“大清光绪年制”款的光绪黄釉粉彩万寿无疆纹盘,显示出光绪黄釉瓷器品种在艺术品市场中强劲的上升势头,特别是落有“储秀宫制” “大雅斋”等款识的黄釉瓷器价格更高,升值空间将更大。

一般我们见到的署有“储秀宫制”款的光绪瓷器中,琢器相当少见,而像黄地赭绿龙纹大盘、红彩云龙纹大盘等圆器却存世较多。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为了其瓷杂专场的首拍特意征集到的一件清光绪“储秀宫制”款黄釉暗刻云龙纹大罐,此拍品为“储秀宫制”款的光绪瓷器中十分罕见的纯黄釉暗刻立件大器。此罐高55cm,通身施黄釉,釉下暗刻云龙纹,器底青花“储秀宫制”篆书款。器形端庄挺拔,俊秀中不失雄浑,施釉略薄,但釉色却晶亮鲜嫩,刻工精细流畅,所刻龙纹栩栩如生,或在云中上下翻腾,或回首顾盼,充分体现了皇家的尊贵与威严,是晚清时期大型瓷器的杰出代表。“储秀宫”位于故宫中的西六宫,是慈禧初入宫时的居所,同治皇帝即出生于此。慈禧作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在使用瓷器上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要求,因此景德镇御窑厂为慈禧特别烧制的瓷器占很大比例,而且为她烧制的瓷器上都要署上她曾经居住过的殿堂名,专门供给这个宫殿使用。除“储秀宫”外,还有“大雅斋”、“长春宫”、“体和殿”、“乐寿堂”等宫殿都是慈禧在宫中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所以传世的同治、光绪二朝瓷器上,多见署有“储秀宫制”、“体和殿制”、“长春宫制”、“乐寿堂制”款识的器物,而且瓷器等级越高,用黄色则越多,在这些署有堂名款的瓷器中,署有“储秀宫制”款的器物,通身施黄釉或用黄地的较多,“储秀宫”的地位之高于此可见一斑。据资料显示,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新”字头文物中即有相同造型的光绪年号款的黄釉大罐,同类造型还有中国香港收藏家徐展堂先生捐赠给香港中国艺术馆的清光绪“储秀宫制”款豆青釉缠枝蕃莲纹盖罐,现陈列于该馆之中。除了以上所见记载的清光绪黄釉立体器物并不多见。

黄釉瓷器以其靓丽的色彩、特殊的象征意义,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并且已经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在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中,尽管以光绪瓷器为代表的晚清瓷器的市场行情日益走高,但市场价位相对仍然较低,升值空间还很大,抓住机会,就将占领未来艺术品市场投资的先机。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颜色釉的介绍》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颜色釉的介绍》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