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什么是瓷砖 > 导航 >

什么是先进陶瓷材料

什么是先进陶瓷材料

什么是瓷砖 什么是好瓷砖 瓷砖是什么

2020-06-22

什么是瓷砖。

先进陶瓷材料又称精密陶瓷材料,是指采用精制的高纯、超细的无机化合物为原料及先进的制备工艺技术制造出的性能优异的产品。根据工程技术对产品使用性能的要求,制造的产品可以分别具有压 电、铁电、导电、半导体。磁性等或具有高强、高韧,高硬、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高 热导、绝热或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

先进陶瓷材料一般分为结构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和功能陶瓷三类。

先进陶瓷材料是新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航空、航天、军事等高技术领域,在信息与通讯技术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大部分功能陶瓷在电子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通常也称为电子陶瓷材料。如用于制造芯片的陶瓷绝缘材料、陶瓷基板材料、陶瓷封装材料以及用于制造电子器件的电容器陶瓷、压电陶瓷、铁氧体磁性材料等。 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技术电路,离不开压电、铁电和磁性陶瓷;电子计算机的记忆系统需要具有方形磁滞回线的铁磁体陶瓷;高速硬盘转动系统需要陶瓷轴承;在火箭和导弹的发射中,鼻锥和透波陶瓷天线罩是关键部件,它要承受高温气流的摩擦和冲刷,要求材料具有高的高温强度和好的抗氧化性能,只有陶瓷材料才能满足这些要求;作为新能源的磁流体发电机,需要采用陶瓷做电极材料;高温燃料电池、高能量蓄电池,需要采用陶瓷块离子导体做隔膜材料等等。

目前先进陶瓷已形成一个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全世界先进陶瓷产品的销售总额超过300亿美元,并以每年l0%以上的速度增长。美国与日本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先进陶瓷材料因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及特有的光、声、电、磁、热或功能复合效应在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和国防军工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tAOCi52.cOM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国瓷材料:电子陶瓷材料技术先锋


电子信息材料是电子材料及精细化工结合的高新技术产品。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电子信息材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

国内首家使用高温高压水热工艺生产钛酸钡基础粉的企业国瓷材料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国瓷材料,股票代码:300285)即将完美亮相资本市场。

据了解,国瓷材料是中国大陆地区规模最大的批量生产并对外销售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配方粉的厂家,也是继日本堺化学之后全球第二家成功运用高温高压水热工艺批量生产高纯度、纳米级钛酸钡粉体的厂家。

产品领跑行业手握优质客户

国瓷材料是国内首家实现水热法批量化生产钛酸钡的企业,公司主要技术人员通过多年摸索和研究,成功研发了高品质钛酸钡粉的批量化生产工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突破了日本厂商的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

凭借出色的技术实力,公司生产的产品品质均超过国家标准中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要求,位居国内前列。

目前国瓷材料的主要客户包括风华高科、深圳宇阳、潮州三环、韩国三星电机、韩国三和、美国JDI、台湾禾伸堂等;公司已与日本京瓷、日本村田、台湾华新科及台湾国巨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风华高科、深圳宇阳及潮州三环均为国内领先的MLCC生产厂家,其中风华高科、深圳宇阳已分别在国内及香港上市。日本村田、韩国三星电机等均为国际一线MLCC厂家,技术水平较高、经营业绩稳定、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

高端研发团队创造卓越成果

国瓷材料通过多年发展,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为41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225人,分别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0.99%、60.32%。主要员工均在公司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是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

公司与山东大学合作的“钛酸钡电子陶瓷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本公司的“高端多层陶瓷电容器用纳米级钛酸钡粉体材料”两项成果均取得山东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包括济南大学校长程新教授、清华大学李龙土院士在内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定本公司的上述技术成果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0年11月,本公司与山东大学、风华高科共同合作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用钛酸钡基介电陶瓷材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信随着国内电子信息材料不断发展,国瓷材料依托于持久的领跑者地位,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三年内力争将公司发展为领先的MLCC电子陶瓷材料供应商之一;五年内将公司打造为全国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化基地。

我国新型智能陶瓷材料已成主要材料


智能陶瓷材料包括对使用环境敏感且能对环境变化作出灵敏反应的材料,目前已成为材料科学及工程领域中研究的亮点。智能陶瓷将包括功能材料、驱动系统与反馈系统结合的智能材料系统或结构。由于其综合性的功能的发挥,它可适时感知与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实现自测、自诊断、自修复、自适应等诸多性能。用于智能陶瓷系统的材料与制品,已形成仿生聚合物、导电聚合物,电流变流体、光纤传感系统、磁致伸缩材料、微电机系统、压电及电致伸缩陶瓷,压电聚合物、压电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形状记忆材料及聚合物等。其中功能陶瓷材料将是智能陶瓷及其器件进行设计与发展使用的主要核心材料。

当前有些功能陶瓷制品已具有智能化的功能、如半导体钛酸钡正温度系数热能电阻及氧化锌变阻器,它们对于温度和电压已经具备自身诊断、候补保护与自身修复的功能,可以使材料本身抵抗环境的突然变化,并可重复多次使用。在智能陶瓷系统中,压电陶瓷是最重要的品类。由于压电陶瓷具有机电、声、光、热、弹等多种功能及耦合效应。可以用作压力、温度、光等多种传感器。压电驱动器又具有位移控制精度高、响应快、推动力大、驱动功率低和工作频率宽等优点。所以常使用压电陶瓷材料用于结构减震、控制震动,结构破坏及有源消声等。现在已经普及使用及正拟开发研制的压电类智能陶瓷制品及材料系统如下:

(1)高级轿车减震装置:利用正压电效应、逆压电效应和电致伸缩效应综合研制成功智能减震器,具有识别路面并自我调节的功能。可将粗糙路面形成的震动减到最低限度,提供乘车人员乘车的舒服感。整个感知与调节过程只需要20秒。另外,采用智能陶瓷材料制成的减震装置还可以推广应用到精密加工的稳固工作平台等。

(2)智能雨刷:由利用钛酸钡陶瓷的压阻效应制成智能陶瓷雨刷,可以自动感知雨量,自动将轿车挡风玻璃上的雨刷调节到最佳速度。

(3)有源消声:主要使用于震动频率低于500赫兹的消声,系由压电陶瓷拾音器、谐振器、模拟声线圈和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组成。

(4)可以利于智能陶瓷材料开发智能安全系统与智能传输系统。

(5)热释电电压变压器:此产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陶瓷进行组合后形成的新型复合陶瓷功能块。它能够产生一些新效应亦称组合功能效应。简单讲它是由一片半导性PTC陶瓷膜与一片热诱导相变特性的PZT型陶瓷膜组合而成。由于前者的输入与后者的输出导致发热及将热量传输,从而产生诱导相变。

智能陶瓷材料的开发研究正处于刚刚兴起时期,它的应用将对汽车、造船、建筑、机械、家电、航天、国防等工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大大提高其智能与自动化的水平。

创新陶瓷材料与艺术


陶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开创了人类文化艺术的先河。陶瓷艺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陶瓷的发展证明了哪个地区有优质的陶瓷材料资源,哪个地区的陶瓷业就兴旺发达。几千年来,陶瓷艺术的发展,皆是因材施艺、独具匠心,创造了经久不衰的灿烂的陶瓷文化。南方景德镇以青瓷、青花、粉彩、古彩等和各种窑变艺术釉著称,宜兴的紫砂,福建的建白瓷以及北方的龙山文化、磁州窑系的黑白陶,禹州的钧瓷等都有自己的材料特点,产品风格各异,名扬四海。新中国成立后,北方在缺乏优质高岭土的情况下,以石英瓷、滑石瓷等五种新材料,确立人工合成材料在北方的优势,打开了市场,加大了创新力度。这些新材料都有强度高、透明度高的优点,是优质的宾馆饭店用瓷,有无限的生命力,为陶瓷艺术创新打下了物质基础,形成独特风格。总之,不管是泥料、釉料、装饰材料都是创新促进了发展。釉色更是突出了地域特点,有特点就有了知名度,知名度提高了地区的品牌,一个形成产业化的地区才有生命力。如何利用资源提高陶瓷艺术创新,我认为:一、更新观念,继承民族传统的精华,搞好创新研制工作。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爬行主义是不行的,不仅艺术形式要有突破,工艺上力求严谨,艺术形式的创新有严谨的工艺保障,作品才会美、才会耐人寻味。伴随时代的发展,要研究各阶层人士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作品要具有时代品味,创新要顺应、引导人们的爱好,人们不爱好不喜欢就没有生命力。二、创新要做到艺术、文化、工艺、原材料等元素的科学结合,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原材料的特性,表现出材质的美感。宜兴的紫砂就充分的表现了这种美感。陶瓷材质的美是朴素的美,老子讲:“唯朴素美为美也”。陶瓷艺术的创新有多种形式和手法,新的造型、新的画面,在画面装饰上有釉上、釉中、釉下等彩绘手法,有各种精美的高温窑变艺术釉,只有作到装饰与器形的完美结合,才会制作出精美的陶瓷艺术品。三、创新需要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培育新的艺术人才。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艺术就是独特的构思加上高超的技术,陶瓷艺术工作者必须学习工艺技术,提高设计、制做能力。只有重视人才的培养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培养陶瓷行业的行家里手,壮大陶瓷艺术队伍,陶瓷艺术事业才能长足发展。陶瓷的创新发展要走生产、科研、院校相结合的路。陶瓷是一门综合科学,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协作,才会出精品。创新不是光靠艺术感觉,要有综合能力,只有把握好工艺特性、材质特性,与民族文化相融合,才能做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美产品。

汽车上陶瓷材料的应用


在传统柴油机或燃气轮机用的金属零件中,铝合金的耐温极限为350℃,钢和铸铁的为450℃,最好的超级耐热合金的耐揾极限也不能超过1093℃。金属材料的上述耐温极限大大限制了发动机的工作温度(热效率)。而使用各种冷却装置又使发动机设计复杂,增加重量和耗费许多功率。汽缸工作温度低不仅会由于燃料不能充分燃烧而造成能源浪费,而且使车、船、飞机的速度提高受到了很大限制。最近,科技人员发现,如果用耐高温的陶瓷,如氮化硅陶瓷,等代替合金钢制造陶瓷发动机,其工作温度可达1300℃-1500℃。陶瓷发动机的热效率高,可节省30%的热能,而且工作功率比钢质发动机提高45%以上。另外,陶瓷发动机无需水冷系统,其密度也只有钢的一半左右,这对减小发动机自身重量也有重要意义。

利用陶瓷涂层来提高发动机性能也是提高发动机质量的可能途径之呷。陶瓷涂层技术成熟、成本低、寿命较高,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可涂覆三氧化锆、碳化钛和二氧化钛等陶瓷,获得1mm以内的耐久涂层。为了解决陶瓷涂层太薄的问题,人们研究用二氧化锆、氮化硅、碳化硅和钛酸铝制造发动机的整体陶瓷零件。此外,还研究了玻璃瓷、氧化铝等整体陶瓷件。如果把发动机的耐高温部件涂上一层高温陶瓷,便既能保持金属材料的固有强度和韧性,又具有高温陶瓷的耐高温特点。据报道,用这种方法可使发动机进气孔道表面的耐热能力从1200℃提高到1700℃。

现代陶瓷材料分类及应用范围


现代陶瓷材料的分类从应用的角度可大致划分如下。

绝缘结构陶瓷

这类陶瓷材料主要用来制造装置零部件、小电容量的电容器、绝缘子、电感线圈骨架、电子管插座、电阻基体、电真空器件和集成电路基片等。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这些陶瓷材料应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用来制造一般的装置零部件和电感线圈骨架时,要求陶瓷材料的绝缘性能好,介质损耗小,机械强度高,其有一定的散热性能等,这类应用的代表性陶瓷材料有氧化铝陶瓷和滑石陶瓷。用来制造电真空器件和集成电路基片等,要求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致密度,绝缘性能好,高温性能稳定,导热性能好,耐化学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能与金属形成良好的封接等,代表性陶瓷材料有刚玉陶瓷、氧化被陶瓷、氮化硼陶瓷和氮化铝陶瓷等。

电容器陶瓷

这类陶瓷材料主要用来制造在各种条件下应用的电容器。根据闰家标准的规定,这类陶瓷材料分为一类电容器陶瓷介质、二类电容器陶瓷介质和三类电容器陶瓷介质。

一类电容器陶瓷介质主要用来制造高频陶瓷电容器。根据陶瓷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要求,可具体分为两种类型电容器陶瓷介质,高频稳定型电容器陶瓷介质,主要用来制造用于精密电子仪器等的陶瓷电容器,要求电容器的电容量温度系数小,以保精密电子仪器等正常。热补偿型电容器陶瓷介质,主要用来制造用于高频震荡回路等高频电路的陶瓷电容器,要求这种电容器陶瓷介质具有较大的负电容温度系数,以补偿电感等其他元器件工作时性能的正温度系数变化,提高整机工作的频率稳定性等。

二类电容器陶瓷介质又称为低频电容器陶瓷介质。主要用来制造电子线路中的旁路、耦合电路、低频及其他对电容量温度稳定性和介质损耗要求不高的电容器。要求这类陶瓷材料具有大的介电系数,介电系数与电场为非线性关系。代表性陶瓷材料有batio3陶瓷和srtio3陶瓷等。

三类电容器陶瓷介质又称为半导体陶电容量、小体积的电容器,要求这类电容器陶瓷介质具有介质层极薄、介电系数大、介电系数的温度变化小等性能,根据其结构特点分为三种:表面层型,也称为氧化层型,是指在半导体陶瓷的表面经过氧化处理形成极薄的绝缘层为介质的半导体陶瓷介质。阻挡层型,是利用半导体陶瓷的表面与电极形成的接触势垒薄层为介质的半导体陶瓷介质。晶界层型,也称为bl型,是利用半导体陶瓷中的半导体晶粒间的绝缘晶界层为介质的半导体陶瓷介质。

现代陶瓷材料分类及应用范围

此外,独石陶瓷电容器和“片式”陶瓷电容器大量用于计算机表面组装技术中,还有反铁电陶瓷电容器介质等。

中国陶瓷材料美学的权利扩张


周先锋并不是哪一类风格型艺术家,或者说周先锋的艺术施行还并不成为风格。但这绝不是周先锋的错,甚至这也并非什么错误。在陶瓷艺术普遍性地风格停顿的当下,苛求一个严肃的,具有探索精神的陶瓷艺术家冒然形成自己的风格,必将是一种残忍的扼杀。

中国陶瓷艺术的风格停顿,其实来源于1949年以来,基于统治美学的旧的陶瓷艺术出现历史性断层,而新的陶瓷美学尚未成形,所导致的一种陶瓷美学沿革缺失症。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陶瓷美学的二次启蒙,或许也正在这个断层的截面上,悄然萌发。而这一萌发,依然宿命般地要基于材料,而绝不是某种观念性的东西。因为材料是一切艺术表达的基础。

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涉及陶瓷材料的当代艺术家,将陶瓷材料仅仅当做表述的语言方法之一,而并不严格地将自己涉及陶瓷材料的艺术施行,作为自己艺术生涯的主体范畴。这就导致了一种观点的产生,即:材料在这里,精神在别处。严格地说,这其实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甚至适合于任何门类的艺术,油画、雕塑、水墨,乃至于多媒体与综合材料艺术,而这已经不在基于材料划分的艺术门类范畴里说话了。

但这也恰恰是当下中国陶瓷艺术的观点分歧所在:一方面,绝大部分长期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人们,深陷在陶瓷材料的符号属性与表达可能的局限性中,而无法突围,甚至并不认为应该突围;另一方面,一批具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开始高举“当代艺术”的旗帜,杀进长期缺乏创新思想,处于半封闭状态的中国陶瓷艺术领地,用纯粹西方的美学观点和主张,来图谋策动中国陶瓷艺术的权利交接。

对于旧的陶瓷美学来说,革命是必须的,这绝不是对陶瓷文化的反动。如果说完整继承旧的美学是对文化延续性的源头进行保护,那么对旧的美学进行革命,则是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美学家吴炫在其《否定主义美学》一书中,谈到美与审美,存在于“本体性否定”之中,其认为所有的审美现象,其发生并不是自然性变异而导致的,而是因为(作为主体的)人“不满足于”自然性现实而产生。①

那么也就是说,一千多年以来存在于皇权统治与官方审美需求中的旧的陶瓷美学系统,在皇权消失与官窑系统崩盘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了某种既无法自然性变异,也无法统摄性改造的僵死状态,若要对这一状态进行改变,非进行陶瓷材料表述可能的“本体性否定”不可。

而陶瓷材料表述可能的“旧的本体性”到底在何处呢?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指认某种陶瓷文化的呈现类型即为“旧的本体性”,但由于其相对于文化发展问题的大面积固化与僵持,以及充分成熟的技艺和传承,因而具有了“本体性”意义。

在中国景德镇,这个作为中国陶瓷文化与艺术的大本营,人们至今认为陶瓷艺术,必定要尊崇古老的治瓷法度,“不可以!”“你不懂陶瓷!”成为陶瓷领地中常见的权利掌握的彰显词汇。一大批将旧的审美趣味当做“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继承的人们,用一种皇权般的坚固观念,抵抗着试图摧毁旧的陶瓷表述法则的外来力量。景德镇的“大师”们,更是将陶瓷绘画与装饰的模式,固化为一系列独特的个人风格,沉浸在一片风花雪月的甜美情调中。

毫无疑问,在中国教育系统尚未启动全民美学启蒙的现实条件下,人们普遍的审美经验还停滞在文学情绪的低级范畴里的时候,“大师”们的坚持,是有现实意义的,但这与美学无关,只与利益发生关联。对于陶瓷美学来说,景德镇所有“大师”的作品全部加起来,只相当于一件作品,这件作品集合了传统陶瓷语言中的所有技法和语言关系,成为了一种陶瓷美学的“本体性”存在。它坚固到让人窒息,且纯粹属于“庸俗艺术”的范畴。美国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Greenberg)认为指认庸俗艺术的前提条件,就是一种近在眼前的,充分成熟的文化传统的存在。庸俗艺术可以利用这种文化传统的诸种发现和成就,以及已臻完美的自我意识,来为它自己的目的服务②。这里的目的当然包括了经济利益的诉求。

周先锋的出现,成为打破这一窒息感的一丝亮光。

令人欣慰的是,周先锋并不是从外面,用某种“综合材料”性质的西方美学观念来撬开这坚固的堡垒的。

周先锋毕业自学院,其所受的陶瓷教育完全是正统的旧陶瓷美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周先锋说:“我今天还能记住并影响我的教导,并不是陶瓷学院所传授的技艺系统,而是一句话,这句话来自一个不知名的女性老师,正是她说的“今天教给你们的技术,都仅仅是一种方法,重要的不是这些方法,而是人的精神”,让我走到今天,走到对陶瓷材料语言表述的探索之路上来”。

周先锋对陶瓷材料的叛逆性探索,正是来自其对自我精神需求的遵从。

周先锋曾在即将毕业期间,谋求过留校,但没有成功。或许这对于周先锋来说,当时是极其失望的。虽然周先锋后来在准备毕业的时候,已经因参加一个小型的名为《问土》的陶艺展而小有名气,甚至留校的谋求因而也有了眉目,但倔强的他最终选择了离开。

这一离开,反而让周先锋获得了一种更大的艺术视野。

他开始涉及油画、综合材料、以及观念艺术与行为艺术。他在陶瓷艺术的大范畴里,努力探索陶瓷材料的表述可能。2004年,周先锋创作了一批形式主义的陶瓷作品,以此来探索陶瓷及其相关材料能否获得一种全新的,综合材料式的语感效果。《红与绿》、《怒放》就是其中比较成熟的作品之一。这些尝试性的探索,让周先锋逐渐打开了艺术思路,并向当代艺术的纵深方向挺进。2009年,其陶瓷观念艺术作品《未来考古文献》系列,试图通过陶瓷的状态恒常性特点,来涉及当下中国人多层面的社会性存在,对于历史的文献存留可能。但最终,周先锋用一个名为《碎片》的行为艺术,否定了利用陶瓷的状态恒常性的尝试。

然而2012年,周先锋又用一组名为《修复》的雕塑作品,回望了一次对陶瓷恒常性的否定。这一反复否定的过程,正是周先锋不断前进的历史轨迹,也是其逐渐向陶瓷美学的“本体性否定”靠近的过程。

另一组作品,则更加明显地凸显了周先锋对传统陶瓷材料的语言表述探索。他首先用传统陶瓷材料中的“釉里红”色料,尝试了对观念性的表达(代表作《面具》2008年),然后在2011年的《共生》系列中,对“青花釉里红”这一传统的词组性材料,进行了修辞学范畴的改造。2012年,周先锋则对青花的表述可能进行了跨度巨大的探索,通过使用多重的工具转译,完成其系列作品《梦回长安》系列和《梦游》系列。自唐青花用麦秆蘸料在陶器上点缀花纹开始,到青花绘画吸取水墨精神实现传统青花美学的趣味固化,再到周先锋的多重的工具转译,可以说青花这一陶瓷绘画材料,终于具有了一种完整的美学意义上的流变谱系。

2013年春节之后,周先锋忽然拿出了一组尚未命名的陶瓷作品。该组作品首先颠覆了瓷板的形态特征,让瓷板具有了某种类似手工纸张与透光聚酯材料的观感,然后用包括青花绘画与瓷板阳刻在内的多种表现手段,重新演绎了敦煌壁画艺术。

这次周先锋直接涉及到陶瓷艺术整体材料组本体性的全面否定。可以说,这一组尚未命名的作品,颠覆了陶瓷艺术的全部旧形态,直接激发了陶瓷艺术的形态活力,具有了一种前无古人的材料探索价值。

综观古今中外的陶瓷艺术,基本上只有两条形态线索,其一是器物形态,其二是拟象形态。器物形态基本没有跳出传统陶瓷美学的历史语境,只是在功能性与视觉经验上完成了某种变异;而拟象形态,则自有陶瓷以来,就是一种小众形态,历史上早期的拟象形态体现为仿生型表现,仿木竹瓜果昆虫玉器等等。二战之后,一批日本陶瓷艺术家,全面接受西方美学方法论,开始将陶瓷制作成视觉上完全非陶瓷化的装置,有些作品甚至根本不必使用陶瓷这一材料,直接使用金属或者泥土进行表达,其效果基本一致。也就是说,这已经远远偏离了陶瓷艺术的形态范畴。

周先锋制作的瓷板形态,并没有偏离陶瓷的形态属性,但也完全没有了旧的陶瓷板材的形态特征,因而我们并不能就此指认其属于拟象形态的变异,或者冒然批评此者属于“失败的技术呈现”。但我们能否就此放下一切成见,承认其创造了新的陶瓷瓷板形态呢?这或许并不能在这里武断地下一个定论,其试验性特征还很浓,如果这一瓷板形态被更多的艺术家所使用,恐怕意义就非比寻常了。

这就好比纸张的形态,不同的造纸技术所诞生的不同纸张形态,造就了完全迥异的艺术门类与式样,宣纸的水墨、水粉纸的水彩与水粉画、感光纸的影像等等,完全是不同的艺术门类。

如果周先锋的半透光瓷板能够成为一种公共性材料形态的话,那么他将引起陶瓷艺术大范畴内的表述革命。至少不同的艺术家在使用这一全新的瓷板样式进行创作的时候,其所能够呈现出的画面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更不用说这有可能将激发更多的艺术创作的想象力。

毫无疑问,如果说在中国陶瓷艺术的主体话语权范畴里,依旧是瓶瓶罐罐的天下,依旧是中国传统纸本绘画在陶瓷材料上简单移植的天下,那么周先锋有可能触及到的,恐怕正是陶瓷材料的美学扩张。这或者将撼动的,是旧陶瓷材料美学的话语权利。

注:

①《否定主义美学》吴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微博]2004年版

②《艺术与文化》(ArtandCulture)克莱门特o格林伯格(ClementGreenberg)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陶瓷材料美学的权利扩张_陶瓷知识


周先锋并不是哪一类风格型艺术家,或者说周先锋的艺术施行还并不成为风格。但这绝不是周先锋的错,甚至这也并非什么错误。在陶瓷艺术普遍性地风格停顿的当下,苛求一个严肃的,具有探索精神的陶瓷艺术家冒然形成自己的风格,必将是一种残忍的扼杀。

中国陶瓷艺术的风格停顿,其实来源于1949年以来,基于统治美学的旧的陶瓷艺术出现历史性断层,而新的陶瓷美学尚未成形,所导致的一种陶瓷美学沿革缺失症。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陶瓷美学的二次启蒙,或许也正在这个断层的截面上,悄然萌发。而这一萌发,依然宿命般地要基于材料,而绝不是某种观念性的东西。因为材料是一切艺术表达的基础。

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涉及陶瓷材料的当代艺术家,将陶瓷材料仅仅当做表述的语言方法之一,而并不严格地将自己涉及陶瓷材料的艺术施行,作为自己艺术生涯的主体范畴。这就导致了一种观点的产生,即:材料在这里,精神在别处。严格地说,这其实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甚至适合于任何门类的艺术,油画、雕塑、水墨,乃至于多媒体与综合材料艺术,而这已经不在基于材料划分的艺术门类范畴里说话了。

但这也恰恰是当下中国陶瓷艺术的观点分歧所在:一方面,绝大部分长期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人们,深陷在陶瓷材料的符号属性与表达可能的局限性中,而无法突围,甚至并不认为应该突围;另一方面,一批具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开始高举“当代艺术”的旗帜,杀进长期缺乏创新思想,处于半封闭状态的中国陶瓷艺术领地,用纯粹西方的美学观点和主张,来图谋策动中国陶瓷艺术的权利交接。

对于旧的陶瓷美学来说,革命是必须的,这绝不是对陶瓷文化的反动。如果说完整继承旧的美学是对文化延续性的源头进行保护,那么对旧的美学进行革命,则是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美学家吴炫在其《否定主义美学》一书中,谈到美与审美,存在于“本体性否定”之中,其认为所有的审美现象,其发生并不是自然性变异而导致的,而是因为(作为主体的)人“不满足于”自然性现实而产生。①

那么也就是说,一千多年以来存在于皇权统治与官方审美需求中的旧的陶瓷美学系统,在皇权消失与官窑系统崩盘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了某种既无法自然性变异,也无法统摄性改造的僵死状态,若要对这一状态进行改变,非进行陶瓷材料表述可能的“本体性否定”不可。

而陶瓷材料表述可能的“旧的本体性”到底在何处呢?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指认某种陶瓷文化的呈现类型即为“旧的本体性”,但由于其相对于文化发展问题的大面积固化与僵持,以及充分成熟的技艺和传承,因而具有了“本体性”意义。

在中国景德镇,这个作为中国陶瓷文化与艺术的大本营,人们至今认为陶瓷艺术,必定要尊崇古老的治瓷法度,“不可以!”“你不懂陶瓷!”成为陶瓷领地中常见的权利掌握的彰显词汇。一大批将旧的审美趣味当做“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继承的人们,用一种皇权般的坚固观念,抵抗着试图摧毁旧的陶瓷表述法则的外来力量。景德镇的“大师”们,更是将陶瓷绘画与装饰的模式,固化为一系列独特的个人风格,沉浸在一片风花雪月的甜美情调中。

毫无疑问,在中国教育系统尚未启动全民美学启蒙的现实条件下,人们普遍的审美经验还停滞在文学情绪的低级范畴里的时候,“大师”们的坚持,是有现实意义的,但这与美学无关,只与利益发生关联。对于陶瓷美学来说,景德镇所有“大师”的作品全部加起来,只相当于一件作品,这件作品集合了传统陶瓷语言中的所有技法和语言关系,成为了一种陶瓷美学的“本体性”存在。它坚固到让人窒息,且纯粹属于“庸俗艺术”的范畴。美国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认为指认庸俗艺术的前提条件,就是一种近在眼前的,充分成熟的文化传统的存在。庸俗艺术可以利用这种文化传统的诸种发现和成就,以及已臻完美的自我意识,来为它自己的目的服务②。这里的目的当然包括了经济利益的诉求。

周先锋的出现,成为打破这一窒息感的一丝亮光。

令人欣慰的是,周先锋并不是从外面,用某种“综合材料”性质的西方美学观念来撬开这坚固的堡垒的。

周先锋毕业自景德镇陶瓷学院,其所受的陶瓷教育完全是正统的旧陶瓷美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周先锋说:“我今天还能记住并影响我的教导,并不是陶瓷学院所传授的技艺系统,而是一句话,这句话来自一个不知名的女性老师,正是她说的“今天教给你们的技术,都仅仅是一种方法,重要的不是这些方法,而是人的精神”,让我走到今天,走到对陶瓷材料语言表述的探索之路上来”。

周先锋对陶瓷材料的叛逆性探索,正是来自其对自我精神需求的遵从。

周先锋曾在即将毕业期间,谋求过留校,但没有成功。或许这对于周先锋来说,当时是极其失望的。虽然周先锋后来在准备毕业的时候,已经因参加一个小型的名为《问土》的陶艺展而小有名气,甚至留校的谋求因而也有了眉目,但倔强的他最终选择了离开。

这一离开,反而让周先锋获得了一种更大的艺术视野。

他开始涉及油画、综合材料、以及观念艺术与行为艺术。他在陶瓷艺术的大范畴里,努力探索陶瓷材料的表述可能。2004年,周先锋创作了一批形式主义的陶瓷作品,以此来探索陶瓷及其相关材料能否获得一种全新的,综合材料式的语感效果。《红与绿》、《怒放》就是其中比较成熟的作品之一。这些尝试性的探索,让周先锋逐渐打开了艺术思路,并向当代艺术的纵深方向挺进。2009年,其陶瓷观念艺术作品《未来考古文献》系列,试图通过陶瓷的状态恒常性特点,来涉及当下中国人多层面的社会性存在,对于历史的文献存留可能。但最终,周先锋用一个名为《碎片》的行为艺术,否定了利用陶瓷的状态恒常性的尝试。

然而2012年,周先锋又用一组名为《修复》的雕塑作品,回望了一次对陶瓷恒常性的否定。这一反复否定的过程,正是周先锋不断前进的历史轨迹,也是其逐渐向陶瓷美学的“本体性否定”靠近的过程。

另一组作品,则更加明显地凸显了周先锋对传统陶瓷材料的语言表述探索。他首先用传统陶瓷材料中的“釉里红”色料,尝试了对观念性的表达(代表作《面具》2008年),然后在2011年的《共生》系列中,对“青花釉里红”这一传统的词组性材料,进行了修辞学范畴的改造。2012年,周先锋则对青花的表述可能进行了跨度巨大的探索,通过使用多重的工具转译,完成其系列作品《梦回长安》系列和《梦游》系列。自唐青花用麦秆蘸料在陶器上点缀花纹开始,到青花绘画吸取水墨精神实现传统青花美学的趣味固化,再到周先锋的多重的工具转译,可以说青花这一陶瓷绘画材料,终于具有了一种完整的美学意义上的流变谱系。

2013年春节之后,周先锋忽然拿出了一组尚未命名的陶瓷作品。该组作品首先颠覆了瓷板的形态特征,让瓷板具有了某种类似手工纸张与透光聚酯材料的观感,然后用包括青花绘画与瓷板阳刻在内的多种表现手段,重新演绎了敦煌壁画艺术。

这次周先锋直接涉及到陶瓷艺术整体材料组本体性的全面否定。可以说,这一组尚未命名的作品,颠覆了陶瓷艺术的全部旧形态,直接激发了陶瓷艺术的形态活力,具有了一种前无古人的材料探索价值。

综观古今中外的陶瓷艺术,基本上只有两条形态线索,其一是器物形态,其二是拟象形态。器物形态基本没有跳出传统陶瓷美学的历史语境,只是在功能性与视觉经验上完成了某种变异;而拟象形态,则自有陶瓷以来,就是一种小众形态,历史上早期的拟象形态体现为仿生型表现,仿木竹瓜果昆虫玉器等等。二战之后,一批日本陶瓷艺术家,全面接受西方美学方法论,开始将陶瓷制作成视觉上完全非陶瓷化的装置,有些作品甚至根本不必使用陶瓷这一材料,直接使用金属或者泥土进行表达,其效果基本一致。也就是说,这已经远远偏离了陶瓷艺术的形态范畴。

周先锋制作的瓷板形态,并没有偏离陶瓷的形态属性,但也完全没有了旧的陶瓷板材的形态特征,因而我们并不能就此指认其属于拟象形态的变异,或者冒然批评此者属于“失败的技术呈现”。但我们能否就此放下一切成见,承认其创造了新的陶瓷瓷板形态呢?这或许并不能在这里武断地下一个定论,其试验性特征还很浓,如果这一瓷板形态被更多的艺术家所使用,恐怕意义就非比寻常了。

这就好比纸张的形态,不同的造纸技术所诞生的不同纸张形态,造就了完全迥异的艺术门类与式样,宣纸的水墨、水粉纸的水彩与水粉画、感光纸的影像等等,完全是不同的艺术门类。

如果周先锋的半透光瓷板能够成为一种公共性材料形态的话,那么他将引起陶瓷艺术大范畴内的表述革命。至少不同的艺术家在使用这一全新的瓷板样式进行创作的时候,其所能够呈现出的画面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更不用说这有可能将激发更多的艺术创作的想象力。

毫无疑问,如果说在中国陶瓷艺术的主体话语权范畴里,依旧是瓶瓶罐罐的天下,依旧是中国传统纸本绘画在陶瓷材料上简单移植的天下,那么周先锋有可能触及到的,恐怕正是陶瓷材料的美学扩张。这或者将撼动的,是旧陶瓷材料美学的话语权利。

注:

① 《否定主义美学》 吴炫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微博]2004年版

② 《艺术与文化》(Art and Culture)克莱门特o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稀土在功能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稀土,是包括15个镧系元素和钪、钇共17个金属元素的总称。稀土元素自18世纪末相继被人们发现以来,已在冶金、陶瓷、玻璃、石化、印染、农林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稀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近20余年来,稀土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稀土在功能陶瓷中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功能陶瓷,是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电子信息、自动控制、传感技术、生物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发展而开发形成的新型陶瓷材料,它可利用电、磁、声、光、热、力等直接效应及耦合效应所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性质来实现某种使用功能。因功能陶瓷的品种类型繁多,性能特点丰富且适用面广,现已在电器装置、信号处理、传感计测、半导体元件、超导材料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倍受相关材料研究人员和生产者们的普遍关注。

稀土与功能陶瓷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的超导陶瓷中大部分都含有稀土,如钇钡铜氧(ybco)就是一种具有优良高温超导性的氧化物陶瓷,它可将所需的环境工作温度由低温超导材料的液氦区(tc=4.2k)提高到液氮区(tc=77k)以上,极大地提升了超导材料的实用价值。同时,在许多功能陶瓷的原料中掺加一定的稀土元素,不但可改善陶瓷的烧结性、致密度、强度等,更重要的是可使其特有的功能效应得到显著提高。

稀土在功能陶瓷中的应用

1.在超导陶瓷中的应用

自1987年中、日、美等国材料科学家发现氧化物陶瓷钇钡铜氧(ybco)具有优良的高温超导性(tc高达92k)以来,人们在稀土高温超导陶瓷的性能研究及应用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日本已有研究表明,用nd、sm、eu、gd等轻稀土(ln)取代ybco中的y后,所得超导陶瓷材料lnbco的临界磁场强度显著提高,磁通钉扎力也大为增强,在电力、储能和运输等方面极具实用价值。如经一定生产工艺所制得的lnbco块材,能在77k捕集大于10t的磁场,可代替nd-ti用作磁悬浮列车的磁体。

北京大学以zro2为衬底并加热至约200℃,分别将y(或其它稀土)、ba的氧化物和cu分层蒸发在衬底上进行扩散处理,并于800~900℃温度区间热处理,所制得的超导陶瓷在100k以上表现出具有良好的金属性电阻温度系数。日本鹿儿岛大学将稀土la掺加到sr、nb氧化物中所制成的陶瓷薄膜,在255k即发生超导现象。

2.在压电陶瓷中的应用

钛酸铅(pbtio3)是一种典型的具备机械能-电能耦合效应的压电陶瓷,其居里温度高(490℃)、介电常数低,适于高温和高频条件下应用。但在其制备冷却过程中,因产生立方-四方相变而易出现显微裂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稀土对其进行改性,经1150℃温度烧结后可获得相对密度为99%的re-pbtio3陶瓷,显微组织得到明显改善,可用于制造在75mhz的高频条件下工作的换能器阵列。分析认为,由于稀土离子re3+的置换作用,使pbtio3陶瓷介电常数减小及压电各向异性(kt/kp)增强,特别适用于电子扫描医用超声系统中的换能器。并且因陶瓷的介电常数和径向机电耦合系数减小,其高频谐振峰变得单纯,利于制造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超声换能器。

在具有高压电系数的锆钛酸铅(pzt)压电陶瓷中,通过添加la2o3、sm2o3、nd2o3等稀土氧化物,可明显改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什么是先进陶瓷材料》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什么是先进陶瓷材料》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什么是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