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宋代汝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宋代汝窑釉色有几种,比较全的汝窑釉色总结

宋代汝窑釉色有几种,比较全的汝窑釉色总结

宋代汝窑瓷器鉴别 汝窑瓷器的鉴别 汝窑瓷器鉴别

2020-06-23

宋代汝窑瓷器鉴别。

宋代汝窑瓷器烧造短暂,却以釉色之美取代了定窑白瓷,宋代汝窑胎体细洁如香灰色,釉面有细小的纹片,釉泡大而稀疏。宋代汝窑青瓷尽管在色调上深浅不一,但都离不开“淡天青”这个基本色调。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使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首,并一直受宠于宫中。宋代汝窑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豆青釉色等,釉层薄而莹润,玻璃质感强。

宋汝窑粉青釉敛口碗

宋汝窑粉青釉敛口碗口径18.9厘米,足径5.5厘米,高7.4厘米,重量475克

宋汝窑天青釉盘

宋汝窑天青釉盘,宋,高3cm,口径17.1cm,足径9.1cm。

汝窑天青釉盘盘撇口,浅弧壁,坦底,圈足外撇。通体内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因采用“裹足支烧”,因此汝窑天青釉盘底足外底留有3个细小支钉痕。

宋代天蓝釉直口盂

宋代天蓝釉直口盂口径17.4cm,足径5.7cm,通高3.5cm,质量425g,这件汝窑青瓷盘釉质莹润,其质感似丝绸般柔美。

宋代汝窑豆青釉洗

宋代汝窑豆青釉洗口径17.5厘米,通高5厘米, 重量350克

汝窑月白釉水仙盘

汝窑月白釉瓷器胎色皎洁,温润,其釉色较天青釉较淡,白中泛绿温润有质感。

汝窑月白釉水仙盘胎薄体厚,胎质坚细,釉质光洁润泽,有月白釉的纯净与洁白,还有青釉的温润如玉的质感。

宋代汝窑以温润的釉色,儒雅的质感备受历代瓷器收藏者的喜爱,虽然短暂的二十年,但是对后世南宋官窑以及元明清龙泉青瓷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见对于美丽而言,不在于时间长短,而是这种釉色发明,对中国瓷器美深远影响,这种美成为一种艺术,走入的每一个人的心中了,让后世经过1000年仍然无法超越。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汝窑瓷器的釉色


汝窑瓷器是烧造铁还原的最高峰,所以汝窑的釉色它以“青”为主基调,天青、粉青、天蓝是最基本的色调,此外有豆青、豆绿、月白,卵青、葱青、灰青、蟹青、米黄等(另还发现有茶叶沫釉标本)。同色之间还有色差,有浓淡之分。

青如天: 汝官窑天青釉色为主。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平常体会,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睛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彻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面如玉:关键是半乳浊状的结晶釉,这种结晶釉对色与光极敏感,青绿釉却能从内反射出红晕。釉子稍厚处,如凝脂般将青翠固化,又如腊滴微趟,将玛瑙融化之后而又将其垂固。釉子稍薄处,如少女羞涩面现昏红,又如晨曦微露,将薄云微微染红。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汝瓷釉面的光泽,不如官、哥瓷晶莹,更逊于龙泉青瓷,与同为贡御性质并亦为出土的定瓷、龙泉瓷标本作比较,汝釉的光泽度,大抵只及后者三分之一略强。这说明,玛瑙入釉,致汝釉的玻化程度及釉质的抗腐蚀性均有所下降。

蟹爪纹,形容瓷器开片的主次、走向。

汝窑施高铝低硅釉,属石灰釉,施釉薄而呈色均匀,釉色精光内含,温润如玉。而其他青窑瓷是低铝高硅釉,只有施厚釉才呈青色,南宋官窑是石灰碱釉,也需多次上釉才有玉质感。这是汝窑与其他瓷窑最大的不同点。晨星稀:汝窑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大的如星斗。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汝瓷在其胎体的釉层间,有一排肉眼可见的大小气泡,这类同宋龙泉、南宋官窑等青瓷体系釉内气泡排列有异的景象,属玛瑙釉为釉的又一特征。同时表明,玛瑙的粘度很强,以致釉内与胎体中的空气,在烧制过程中无法正常溢出,较多的被封闭在釉的下层;芝麻支钉釉满足:。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汝窑是钉痕大部分如芝麻粒那么大,这是其它瓷窑所少有的。

棕眼,釉面的气泡在窑中焙烧时爆破后未经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汝窑釉面有许多缩釉点及黑色杂点,缩釉点是胎釉中的水份形成的气泡蒸发所致,河南汝瓷研究专家袁海清专门研究气泡问题,他说:“针孔和棕眼是气泡从胎和釉层中逸出釉面后留下的痕迹,(针孔)是末能在烧成时被流动的釉填补而有一定的深度,(棕眼)虽已被流动的釉填补,但仍末完全填平而留下浅浅的凹坑”。黑点是胎土淘洗不净。

鱼子纹:鱼子纹是指在汝瓷釉面上有片状泛黄有异于汝瓷天青釉面的色块。对鱼子纹的解析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釉面细小的开片细若鱼子。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写道:”汝窑在河南汝州,北宋时所创设也。土脉细润,如铜体,有厚薄,汁水莹润。有铜骨无纹者,有铜骨鱼子者。对汝瓷的开片有各种形容,如蟹爪纹,冰裂纹,蝉翼纹,鱼子纹等,但我觉得用蝉翼纹来形容是恰如其分。而汝瓷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曰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都是一些美丽的形象比喻,有点夸张。说到底就是釉面中泛起的红斑块显露在青色的釉面上,好像鱼子飘浮在水面上,仅此而已,我甚至觉得,这是汝瓷的缺陷。不过对汝瓷来说,又多了一个非典型特征。

青瓷器的釉色有几种


青瓷器的釉色取决于釉内氧化铁含量的多少,古代青瓷釉有两种颜色,略呈灰绿色调的青色釉和土黄色釉。根据铁为着色元素,在氧化气氛中胎、釉中大部分铁质转化为三价铁,釉就随氧化气氛的强弱呈现出不同的有黄、绿、青等几种颜色。

青瓷器的 青瓷器的烧成过程分为氧化、还原、冷却三个阶段,烧成的关键在于控制还原和冷却阶段的气氛。青釉以在还原气氛中,一氧化碳和碳化氢等气体从铁的氧化物中夺取氧,使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釉就随着还原气氛强弱呈现出不同的青色。

青瓷熊灯

青瓷熊灯

青釉唾壶

青釉唾壶,东晋,高14cm,口径10cm,底径8.5cm。

唾壶洗口,短颈,垂腹,平底。里外满施青釉,底有支烧痕。

唾壶又称“唾盂”、“渣斗”、“唾器”,。瓷质唾壶始自东汉,三国、两晋时颇为流行。三国至西晋时的造型多为撇口、扁腹、高圈足。东晋时则渐成盘口、垂肩、圆腹、平底或假圈足。

龙泉窑青釉菱花口盘

龙泉窑青釉菱花口盘高9.4厘米 口径62厘米 足径40.1厘米。龙泉窑青釉菱花口盘形硕大,胎体厚重,做工精湛,通体光素无纹,釉色青翠碧绿似玉,釉质滋润,肥腴如脂,光洁如新,为龙泉窑青瓷中的珍品,应为朝廷烧制的供器。

盘折沿,菱花口,浅腹,弧壁随菱花口呈十六花瓣形,平底,圈足。通体施青釉,外底留有刮圈垫烧痕。为明代龙泉窑的瓷器。

宋代汝窑有几种款识你知道吗


汝窑瓷器以精美名贵著称,从北宋到南宋一直受皇室珍爱。汝窑鉴别大家都知道通过汝窑特有的特征“冰裂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来鉴别,其实汝窑也有款识。

宋代瓷器款识没有明清那么正式,以年号为官窑瓷器款识,而宋代汝窑瓷器只有铭文,宋代汝窑铭文有二种,一为“奉华”,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奉华”铭器是奉华堂的专用品或“寿成殿皇后阁”,“寿成殿皇后阁”是宋代宫殿名;另一种刻铭“蔡”,物主可能为徽宗时权臣蔡京或其子驸马蔡鞗,应为蔡氏父子受宫廷赏赐所得。

汝窑盘

汝窑盘,宋,高3.5cm,口径19.3cm,足径12.6cm。

盘口微撇,圈足外撇。盘身满釉,开细碎纹片。制作工细,釉质纯净,开冰裂纹片,是宋代汝窑瓷器中的上品。底有5个支烧钉痕,并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六字。其题字表明此器为当时供奉宫廷的瓷器。

釉色清淡含蓄汝窑天青釉盏托可窥见汝窑一二之美


汝窑取代定窑白瓷成为宋代瓷器之魁,因为汝窑是北宋宫中烧造,而且釉色使用玛瑙为釉,所以传世的汝窑瓷器少之又少,在宋代本朝很少人见到真正的汝窑瓷器,更何况今人。汝窑天青色釉,釉色浅淡,匀净光润,釉面有开片,层层开片如同冰裂,胎色褐灰,胎质细腻坚致。

汝窑天青釉盏托,整体造型就像一个高圈足的折沿盘的中部凸起了一个圆台。圆形的凸台用于放置杯、盏、碗等,台面边缘有一圈凸起,用来规范杯盏的位置,以免杯盏从圆台上跌落。圆形凸台下接浅曲腹平折沿盘,大而高的圈足,足墙斜直微外撇。圆凸台的台壁一周装饰双层覆莲瓣形纹饰,台面上有似莲蓬一样的凹陷。

汝窑天青釉盏托的其线描图

由于釉层较薄,胎体突出的部位:圆台上的凸棱、盘沿及盘折沿处,自然就略露胎色。胎体凹陷的部位:圆台台面的仿莲蓬的凹陷处、凸圆台与折沿盘接缘处,自然就略有积釉,釉色略浓。釉色清淡含蓄,浓淡相宜,不愠不火。

天青釉汝瓷盏托为承托具,上可放置杯、盏、碗等,配套使用,,盏托上置碗,碗有盖。

宋代汝窑瓷器鉴赏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 "汝官窑"。其烧造时间不长,仅从宋哲宗到宋徽宗烧造了20年。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俗称为"蟹爪纹"。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应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装饰,但汝窑未烧贡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产品,如宝丰汝窑遗址曾发掘出刻花鹅颈瓶,当为汝窑未成为官窑以前的产品。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汝窑未烧造官窑瓷以前也曾生产青瓷,同时也生产磁州窑类型产品,真正的汝官窑产品,传世的仅见70余件。历代墓葬中时至今日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故鉴定汝窑瓷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汝窑青釉器也有类似汝官窑的,但那是民窑所产,与汝官窑是两码事。

定瓷早期釉色主要有几种


定瓷以定窑白瓷而闻名,其实定窑瓷器早期不是从白瓷发展起来的,从定窑古窑址出土及采集的瓷片标本看,定窑瓷器釉色有黄褐色、黑色、白色等几种,而且早期的定瓷胎釉比较粗糙。介绍一下定瓷早期釉色主要有几种。

(一)黄釉瓷

碗,多数为外黄釉内白釉浅腹碗,平底或玉璧形底,胎质粗松厚重,含有大量砂粒等杂质,多为灰色或灰黄色。碗外壁上半部施黄釉,釉色以青黄为主,也有青绿或褐黄色。内壁及器口施白釉,釉色多为灰白或白中泛青色,也有少数呈乳白色。碗心均有三个支钉痕。有一种内外均施黄釉的大碗,造型与内施白釉的浅腹碗相似,只是口沿向外撇。此外还有一种数量较少的直口深腹碗,玉璧形底,胎质灰黄粗松,釉色青绿,玻璃质强,有开片,碗心有三个支钉痕。

钵,敛口,平唇或圆唇,均为平底。灰色胎粗松厚重,淡青或青黄色釉,有的有开片。

罐,直口,折肩,深腹,平底。胎质粗松。施褐黄色釉。一种圆唇,短颈,球腹,平底。胎质较细,施黄色釉,釉质较好。

盆,侈口,折沿,宽圈足。胎体厚重,呈灰黄色。外施淡青色釉,内施白釉,釉质较粗。

执壶,侈口,深腹,少数器腹由上向下渐大,颈肩之间安双泥条曲柄,肩部安圆形短流,有的在流上做出粗螺旋纹。釉色以青黄为主,光泽较好。多饰以席纹、菱纹网格或戳点纹。

三足炉,圆唇,筒腹,平底,下承三足。灰黄色胎,施黄色釉,釉面光泽较好。外壁划菱形网格纹。

(二)褐釉瓷

碗,多为外褐釉内白釉,造型与外黄釉内白釉浅腹碗相同,碗心有三个支钉痕。此外还有一种内外均施褐釉的浅腹小碗,平底微内凹,外壁施半釉。

钵,敛口,斜唇,平底,胎体粗厚,外壁施半釉。

罐,直口,深腹,平底,肩部有凸棱。胎质坚实厚重。里外满釉。一种直口,斜唇,丰肩,深腹,平底,肩安对称的双泥条系,胎体厚重,施褐绿色釉。

葫芦形瓶,瓶体呈葫芦形,有双系。胎体较坚致,施黑褐色釉。

(三)粗白瓷

粗白瓷开始了定瓷的白瓷时代,但是白瓷从胎质上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胎质粗松,从断面能清晰地看到大量杂质和气孔。釉色灰白或白中泛青,有细开片,外壁仅施半釉,器型以碗为主,形状与外黄釉内白釉碗相同。

第二类胎质较细,呈浅灰或灰白色,没有明显的黑点等杂质,气孔也大大减少。釉色以白中泛青为主,少数已近纯白。

碗,造型仍以侈口浅腹为基形,但口、底变化较多,器口有侈口、敛口、唇口。唇口又有宽窄之分,有一种宽唇口将口沿翻折过来粘合,从断面能看到明显的孔洞。底足有平底、玉璧形底和五环形底。外壁施釉大多不到底,釉色不够稳定,多为乳白或白中泛青色。

钵,直口,斜唇,唇口作锯齿形花边,圈足较宽。一种敛口,鼓腹,平底。

执壶,侈口,斜肩,长圆腹,肩部安短流,颈肩之内安双泥条曲柄,有的两侧还有对称的双泥条系,平底或圈足。施淡青色或乳白色釉。淡青色釉玻璃质强,有开片。

三足炉,直口,平唇,筒形腹,平底下承三足。周身饰弦纹。釉色淡青透明,有开片。

(四)细白瓷

细白瓷的胎质有纯白和白中泛灰两种。前者坚致细密,瓷化程度很高。后者略显粗松,断面有时能看到少量小气孔。由于胎体白度的提高,已经完全不需使用化妆土。釉色仍不稳定,有白中泛青,乳白和纯白色。

碗,造型仍以浅腹为主,器口变化更加丰富,有侈口、敛口、宽唇口、窄唇口、花口等。唇口的宽窄及作法各不相同,有的在旋胚时直接在口沿留出,一般较窄;有的是将口沿翻折过来,形成宽厚的唇口。底足有玉璧形底,玉环形底以及宽窄不等的圈足。粗瓷中常见的平底已不再用。器足处理大多不够精细,足面切削不平,棱角不清。器壁的厚薄也有较大差异,有的很薄,有的则较厚。施釉大多到底,仅少数近底部无釉。

盘,盘的数量相对比碗少,但造型富于变化,特别是各式花口盘的盘口丰富多彩,有尖瓣式、宽瓣式、双脊式。也有的仅在盘口作出很小的缺口。瓣口有三瓣、四瓣、五瓣不等,这类器型当为仿金银器造型。

盏托,有圆口和花口两种,均为浅盘式,盘心凸起一圈作为托口。花口的作法一种在盘沿削出形状、数量不等的小缺口,另一种在胎未干时用手指将盘沿向内推卷形成花口。还有一种将碗放在盏托上挂釉后一起入炉焙烧,使碗和盏托烧结成一体。

瓶,圆唇,直颈,丰肩,深腹,圈足。此外还有一类尺寸很小的长颈瓶和模仿波斯金银器造型的凤首瓶。

钵,造型与粗白瓷花口钵相同。

茶臼,浅腹,圈足,仅外壁施釉。内壁划分成四等分,错刻斜线,线内戳刻鳞纹。有的在内壁交叉划刻平行弧线,空白处加刻短平行线,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执壶,造型与粗白瓷执壶相同。

筒形带系盒,盒体修长呈直筒形,口部有子口,盒身的上下各有一对横系,圈足,底部无釉。

三足炉,造型与粗白瓷三足炉相同。

水盂,直口或敛口,鼓腹,平底,尺寸很小,似非实用品。

小玩具,均为各种造型的人物和小动物。人物中有一种盘腿坐像,其形与《记一组邢窑茶具与同出的瓷人像》中介绍的瓷人(陆羽)像十分相似。数量较多的还有一种骑马人像。以上两种瓷人像多为青白或纯白色,釉面非常光润。小动物的造型生动活泼,有羊、马、狗、兔、猴等。有些小动物的眼部或身上还点有褐色斑点。

此外,定窑古窑遗址出土、采集的标本中还有许多不能复原成形的残片以及带有“官”字款的瓷片。以上介绍的是定窑遗址出土、采集标本中的一小部分,相对于100多万平方米的遗址来说,几百平方米的发掘以及地表采集的标本不过是管中窥豹,远远代表不了定窑丰富的内涵。但通过这些有限的标本特别是发掘出具有地层关系的标本,仍能较清晰地看出早期定瓷发展变化的轨迹。

定窑初创时期主要生产粗胎黄釉、褐釉和白釉瓷器。胎质粗松厚重,含有大量杂质。釉质粗劣,施釉不匀,呈色极不稳定。产品主要以碗类为主,胎体厚重,造型不规整,带有明显的原始性。其中外黄釉内白釉浅腹碗是定窑早期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元代釉色器


元代开始在景德镇建立官窑瓷器,专门烧造皇家和官府用瓷的御窑厂之后,使浮梁县衙被誉为“江南第一衙”。在浮梁瓷局的掌管下,创烧了枢府瓷(卵白釉)、青花,还有釉里红、蓝釉、元青花、蓝地白花、孔雀蓝釉瓷器等新品种,对明清瓷器影响深远。

龙泉窑继承南宋工艺,占尽沿海地利,在元代持续发展,制品精美,看观复展出的“元代龙泉窑白纹荷叶盖罐”、“元代龙泉窑青釉褐斑鬲式三足炉”,其他如北方的钧窑、磁州窑等窑场,都在继续烧造传统产品的瓷器。元代的海外贸易比宋代更广阔,元代瓷器在东南亚地区的出口量也大大超过了宋代。民间航海家、南昌人汪大渊在元至正年间(1341-1368)写的《岛夷志略》中记载,当时对外出口瓷器的地区有50多个,涉及今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等。出口最多的是龙泉窑的“青瓷”,还有景德镇的“青白瓷”(青花瓷)、福建德化窑的印花瓷等。因为外销瓷的增加,各大民窑生产规模也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

釉里红瓷器

釉里红的瓷器烧造工艺源自宋代钧窑,创烧于元代,成熟于明永宣时期,鼎盛于清康乾盛世。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泥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的瓷器。它是元代景德镇窑工的重要发明之一,因对烧成温度、气氛要求严格,烧成难度大而产量很低。江西“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红器,是元代釉里红中唯一带纪年的瓷器,证明在至元戊寅年,即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后至元四年(1338)时,已有了釉里红器。

元代蓝釉瓷器

蓝釉瓷器属于高温石灰碱釉,与青花一样也是氧化钴呈色,含量2%左右,特点是釉面不流不裂,釉色均匀,呈色稳定。元代创烧的蓝釉因蓝色纯正、鲜亮,明初因国家祭祀活动用做礼器以祭天,故称祭蓝釉,与明永乐甜白、宣德祭红并称为颜色釉的上品。蓝地白花是用留白的方式表现装饰图案,看北京故宫藏“元代蓝釉白龙盘”。孔雀蓝是低温钴蓝釉,品种数量少,有一部分属于铜呈色偏蓝的。

青花与釉里红瓷器

元代瓷器中还有一种青花与釉里红结合的品种,叫青花釉里红。因烧成青花的钴元素和釉里红的铜元素都是高温还原气氛下呈色,一次完成。只是铜红釉对呈色温度要求更高,烧造成功的瓷器很少。

宋代名窑之首汝窑瓷器的收藏价值


汝窑是中国传统陶瓷烧制工艺中的珍品。中国宋代五大著名瓷窑之一,始于北宋晚期,因为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省汝州市、宝丰县一带)故名为汝窑。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与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兴盛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品亦不多见,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7件,弥足珍贵。

汝官窑独居众瓷之首,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掺玛瑙末,其色有天青、豆青、虾青,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蓝最为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釉汁淳厚,犹如堆脂滴泪,视如碧玉,叩声如磬,汁中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

汝窑是最珍罕及梦寐之器,为世界大博物馆所藏,私人收藏的除这一件外还有6件,应说,能见到汝窑公开拍卖也是一种眼福。

“汝窑为魁”这句话是南宋人叶寘说的,南宋人对北宋充满了怀念和敬意。一个饱读诗书的民族被一个骑马的“粗人”赶得渡江而另建家园,家当丢得差不多了,所以另一个南宋人周辉也对汝窑发出了“近尤难得”的感喟。 汝窑高就高在瓷器烧造时包含了哲学思考,北宋的皇帝及师傅们在文化需求上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已发现瓷器可以更多地肩负使用之外的文化责任。谁知汝窑烧造成功后好景不长,徽钦二宗还没欣赏完就丢失了江山,后来还丢了性命,南宋人把对祖宗的怀念寄托在为魁的汝窑瓷器之上,实属正常。一千年来,汝窑的经历已成为故事传奇。

汝窑之所以珍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其在北宋是仅供宫廷使用的官窑,前后只烧造了20年左右,它用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般美妙,温润古朴,南宋时就有文献记载说汝窑在当时就十分难得。宋元明清以来,汝瓷都被皇宫深藏,视若珍宝,民间因此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一、造型

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

二、胎釉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蟹爪纹”。

三、仿品

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鱼子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唐英时的仿品十分精细,但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窟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