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区别 > 导航 >

瓷砖的品种区别

瓷砖的品种区别

瓷砖区别 古代瓷器的品种 中国古代瓷器品种

2020-06-27

瓷砖区别。

目前市场上瓷砖的品种很多,光是门类就有十几个,如渗花通体砖、玻化转、防滑地砖之类,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釉面砖:指砖表面烧有釉层的瓷砖。这种砖分为两大类:一是用陶土烧制的,因吸水率较高而必须烧釉,所以确切地说应该叫“磁砖”,这种砖的强度较低,现在很少使用;另一种是用瓷土烧制的,为了追求装饰效果也烧了釉,这种瓷砖结构致密、强度很高、吸水率较低、抗污性强,价格比陶土烧制的瓷砖稍高。瓷土烧制的釉面砖,目前广泛使用于家庭装修,有 80%的购买者都用这种瓷砖作为地面装饰材料。分辨这两种砖的诀窍很简单:陶土烧制的瓷砖背后是红色的,瓷土烧制的砖背后是白色的。在用陶土烧制的瓷砖中,西班牙生产的墙地砖因其独特的装饰效果,目前在北京很盛行,但这种砖的价格较高,一般用于中高档家庭装修。

通体砖:这是一种不上釉的瓷质砖,有很好的防滑性和耐磨性。一般我们所说的“防滑地砖”,大部分是通体砖。由于这种砖价位适中,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中“渗花通体砖” 的美丽花纹,更是令人爱不释手。

抛光砖:通体砖经抛光后就成为抛光砖,这种砖的硬度很高,所以非常耐磨。

玻化砖:这是一种高温烧制的瓷质砖,是所有瓷砖中最硬的一种。有时抛光砖被刮出划痕时,玻化砖仍然安然无恙。但这种砖的价格较高,因此家庭装修中没有必要使用。

瓷砖按照使用功能可分为地砖、墙砖、腰线砖等。TAOCi52.Com

地砖花色品种非常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按花色可分为釉面砖、防滑砖、玻化抛光砖、渗花抛光砖等,虽然名称大相径庭,但加工工艺以及成分却相差不大。地砖常见尺寸是400~600mm正方形幅面,有时甚至采用1000×1000mm的大幅面地砖,该类规格的地砖令居室豪华气派。但厨、卫等小面积居室若采用大幅面地砖难免损耗过大,不够经济,所以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宜采用300~400mm见方的特种工艺砖,如防滑砖、耐磨瓷地砖。普通地砖每块价格在2~10元之间。

墙砖按花色可分为玻化墙砖、印花墙砖。常见规格多为200mm×200mm或200mm×300mm。目前比较新的设计思路也将优质400mm×400mm幅面的地砖安装在墙,使之形成浑然一体的协调感和舒适感,但造价较普通墙砖高一些。

腰线砖多为印花砖,为了配合墙砖的规格定为60mm×200mm的幅面,它的作用就像一根美丽的腰带,环绕在墙砖中间,为单调的墙面增色,改变空间的气氛。

文化石在一些个性和崇尚自然风格的居室中往往采用它来装饰墙面或地面,它属于特殊加工的瓷砖,表面模仿天然岩石的凹凸不平和点点晶体反光,装饰在室内有一种返朴归真的真实感,由于工艺特殊,其造价较高,一般每平方米200~500元。

在选择瓷砖时,可以从外观识别质量。外观缺陷的特征通常有:

(1)尺寸误差,几何尺寸是否标准是判断瓷砖优劣的关键,用卷尺量一量砖面的对角线和四边尺寸以及厚度是否均匀即可判断;

(2)色差,随机开箱抽查几块,放在一起逐一比较,一般有细微差别是正常的,如果十分明显就有问题了,不过不同生产批号的瓷砖也有色差,购买时最好一次将数量买足,否则以后配色很难一致;

(3)裂纹,釉下层裂纹,表面龟裂;

(4)不平,釉层虽然光亮,但釉层内或釉层中有夹杂物;

(5)斑点,釉面颜色中孤立变异色点;

(6)外伤,碰碎或深度裂纹,边角不齐.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陶器的制作与品种


陶 器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在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一带居住的先民们已学会烧造陶器。据推测,最早的陶器可能是在树枝等编织的篮子或箩筐外涂上粘土,经火烧后,粘土烧结,成为陶质容器。后来,人们逐渐从泥条盘筑的手制过渡到轮制,陶器制作愈益精巧,成为人类普遍使用的器皿。早期陶器有红陶、灰陶、黑陶、夹砂陶、彩陶等,以后又发展到建筑陶、艺术陶等。陶器原料取用方便,一般粘土即可制成,烧造火候较低,烧造也较容易,器物有的不上釉,有的上釉或绘彩。历史上最有名的陶器除了原始社会的陶器外,还有汉代的铅绿釉陶、唐三彩陶器和明清宜兴、石湾等地区的陶器。

 陶 窑

陶窑是指烧造陶器的窑。大量考古资料证明,在我国境内已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以来的烧陶窑场,仅仰韶文化陶窑就有五六十座,龙山文化陶窑也发现有十余处共二三十座,其他文化类型的地区也已发现了大量陶窑。早期陶窑有横穴式和竖穴式两种,以横穴窑更具代表性,窑的位置多在小山坡上,因地制宜,挖土而建。火膛位于窑室前方,后部有三条大火道倾斜而上,火焰通过火眼到达窑室。坚穴窑窑室位于火膛之上,火膛中有数股火道与窑室相通。早期陶窑的燃料通常用木柴和植物茎干。这些陶窑对研究早期制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泥条盘筑法

最早的陶器制作应是从泥条盘筑法开始的。在陶器制作的初级阶段,人们通常用粘土搓成泥条,然后把泥条一圈一圈地盘筑成器皿,这种陶器,被称为手制陶器。在许多出土的早期陶器上可见到凹凸不平的泥条的痕迹。现今发现最早的有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北武安磁山等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中的手制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这种泥条盘筑法逐渐为轮制法代替,但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长期保留这种原始的制陶技法。

   红 陶

红陶是一种在较低温度下的氧化气氛中烧造的陶器,烧成后胎质呈红色,故名红陶。主要有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两种,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手制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如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甘肃仰韶文化的马家窑类型及大溪文化等。晚期如山东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等,均有红陶烧造。红陶烧造范围十分广泛,因而造型、纹饰均十分丰富,烧造时代延续了整个新石器时代,夏、商以后逐渐衰落。

灰 陶

灰陶是指一种胎体呈青灰色的早期陶器,由于在温度较高的弱还原焰气氛中烧成,因而胎骨较坚硬。灰陶的制作在新石器时代属于较进步的工艺技术,商周时期,灰陶成为陶器中的主流产品,常见灰陶有泥质和夹砂两大类,泥质灰陶多用作饮器、食器、盛储器等,夹砂灰陶多用作炊器和部分饮器。商周时,城市的兴起导致制陶业的进一步繁荣,灰陶也开始进入建筑用陶行列,产品有陶水管、简瓦、板瓦等,以后又烧成大量瓦当。灰陶的使用时期很长,历代皆有烧造。

夹砂陶

夹砂陶是新石器时代制作普遍的一种陶器,以红陶和灰陶为主。其之所以称为夹砂陶是因为这种陶器胎土内掺杂着许多颗粒在的砂土。由于加入了砂土,陶胎显得粗松。夹砂陶主要用于制作炊器,也有饮器、食器等。用于烹饪的器具由于掺入了砂土后,在支架的柴火中煮食时胎土不易爆裂,颇类似今日的砂锅。夹砂陶可能在陶器出现时期就已开始制作,在全国各地许多遗址中均已发现其踪迹。这种陶器延续时期长,是一种广为使用的早期陶器。

彩 陶

通常所说的彩陶,专指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先在坯体上施彩,然后入窑一次烧成的绘彩陶器。这是一种足以代表我国早期制陶艺术水平的产品。常见产品有盆、碗、壶、罐、钵等器形。器坯多用手制,通常经慢轮修整。陶质细腻,有的作品上施白、红或其他颜色陶衣。纹饰以黑褐、紫红色为主。经模拟试验推测,可能使用的是氧化铁或锰一类天然矿物颜料。烧造窑温约900℃,装饰纹样丰富,绘画笔调流畅,内容有动物、植物、几何纹等。彩陶分布范围很广,除常见有出土物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外,西起青藏高原,东抵山东、江苏沿海,北至内蒙古草原,南达闽粤地区,均可找到彩陶遗存。目前所见彩陶以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器皿为最早。进入青铜时代后,彩陶逐渐消失。

瓷砖好坏的区别有哪些


瓷砖大家都不陌生,是我们装修时候必须要用到材料,瓷砖主要是用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为原料,并且通过研磨、混合、压制以及、施釉、烧结制作而成的,它主要的原料就是黏土、石英砂等等。现在市场上次瓷砖种类也是非常多的,品牌和价格都是差距比较大的。但是不同类型的瓷砖,不同品牌的瓷砖质量都是有所差异的,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说说有关于瓷砖的知识。

瓷砖好坏的区别有哪些

一、看外观

瓷砖的色泽要均匀,表面光洁度及平整度要好,周边规则,图案完整,从一箱中抽出四五片察看有无色差、变形、缺棱少角等缺陷。

二、听声音

用硬物轻击,声音越清脆,则瓷化程度越高,质量越好。也可以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瓷砖一角,轻松垂下,用右手食指轻击瓷砖中下部,如声音清亮、悦耳为上品,如声音沉闷、滞浊为下品。

三、滴水试验

可将水滴在瓷砖背面,看水散开后浸润的快慢,一般来说,吸水越慢,说明该瓷砖密度越大;反之,吸水越快,说明密度稀疏,其内在品质以前者为优。

四、尺量。

瓷砖边长的精确度越高,铺贴后的效果越好,买优质瓷砖不但容易施工,而且能节约工时和辅料。用卷尺测量每片瓷砖的大小周边有无差异,精确度高的为上品。

另外,观察其硬度,瓷砖以硬度良好、韧性强、不易碎烂为上品。以瓷砖的残片棱角互相划痕,察看破损的碎片断裂处是细密还是疏松,是硬、脆还是较软,是留下划痕,还是散落的粉末,如属前者即为上品,后者即质差。

尺寸是否标准是判断磁砖优劣的关键,用卷尺或卡尺测量磁砖的对角线和四边尺寸及厚度是否均匀,好的瓷砖,声音脆响,说明瓷质含量高。如果声音“嗒嗒”带破茬声,说明砖内藏有裂纹。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所说的有关于瓷砖的知识,我想大家看了我们的分享内容以后对瓷砖都应该有很好的了解,瓷砖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最常见的有:印花砖、抛光砖、斑点砖、水晶砖、无釉砖。不同类型的瓷砖质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瓷砖的吸水率,瓷砖的硬度等等都是瓷砖好坏的指标表现。除此之外瓷砖的透气性能,柔性以及瓷砖的重量,抗震动压力,抗裂压力以及耐高温性能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明清官窑瓷器的品种


明、清官窑瓷器,品种繁多,精彩纷呈。成熟于元代的青花瓷,各期皆有杰作,并以瓷入画,有水墨青花的美誉;釉里红瓷更得明初皇家喜爱;五彩瓷乘宋、元红、绿彩之序,出现了釉上蓝彩的新工艺;斗彩之花于明宣德朝初绽,在明成化朝、清雍正朝两度怒放;当人们还在欣赏五彩瓷的古韵时,珐琅彩已携着大西洋彼岸的异国风情,款款而来;粉彩瓷则并五彩瓷与珐琅彩瓷之美,于康、雍、乾盛世涉入瓷海,其后一领瓷业风骚二百余年......彩瓷令人目不遐接,颜色釉瓷亦琳琅满目,以雅致简约亮丽匀静的风姿闲步于瓷坛。

釉下彩瓷

釉下彩瓷是直接在瓷坯上绘画,然后入窑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的彩瓷。

青花瓷

青花瓷是以钴为着色剂,直接在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约1300°C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彩瓷,其主要产地在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在元代就生产出成熟的元青花,当时是外销瓷。明代永乐、宣德二朝的官窑青花瓷,以深沉的发色为特征,是继元青花后的青花瓷的第二个高潮期。明成化朝青花瓷以如脂如玉的白釉配淡雅的青花发色,相得益彰,是其第三个高潮期。清康熙青花瓷,以亮丽的色彩,浓淡分层的水墨效果,将戏曲传说的美丽、唐诗宋词的意境再现于瓷画,是青花瓷的第四个高潮期,也是最高成就期。青花瓷还繁衍出数十个小品种,如青花金彩、青花五彩、黄地青花等。

釉里红瓷

釉里红瓷是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釉下彩瓷,始见于元代。它与元青花是釉下彩瓷中的姐妹花。明洪武时期,釉里红瓷、青花瓷与白釉瓷平分官窑瓷秋色,釉里红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明正统朝以后,数朝都未烧制出成功的釉里红瓷。直至明末,釉里红的烧制技术得以恢复,并在清代康熙朝、雍正朝官窑二度重放异彩。

青花釉里红瓷

青花与釉里红共烧的瓷器称青花釉里红瓷,元代始见。青花用钴绘画,而釉里红则用铜作着色剂,都要烧出好的色泽来,十分不易。但清代雍正朝完全可以做到绿叶配红花,且两者呈色皆佳。

釉下三色瓷

釉下三色瓷又称釉下三彩瓷、釉里三色瓷。它是清康熙时期创制的新品种,数量较少。三色为釉里红、青花、豆青釉或米黄釉。前二者以绘画形式表现,豆青釉色极淡,近于白色,往往做辅助纹饰,似印章上的薄意雕。造型多见花觚、天球瓶、笔筒。

釉上釉下结合彩瓷

釉上釉下结合彩瓷的制作需先烧好青花瓷,再于上彩绘,最后经1000℃左右的中温、800℃左右的低温烘烤而成。

斗彩

进口瓷砖和国产瓷砖的区别有哪些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人在购买东西的时候都喜欢购买进口产品,就连瓷砖产品也不例外。那么,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进口瓷砖和国产瓷砖的区别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一、关注点不同

为了迎合国内大部分消费者的审美及价位需求,国产瓷砖多年来始终以仿石纹为主打,60cm*60cm、80cm*80cm是最主要的规格。产品风格、尺寸有较大局限性。

进口瓷砖更加关注设计和个性化,特别是意大利的进口瓷砖,其设计一般具有前瞻性,每款产品几乎都出自大牌设计师之手,每片瓷砖的花纹都不一样,这些由设计师亲自设计的瓷砖,以奢华典雅的面貌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时,带来的是国外的顶尖瓷砖风尚。同时产品尺寸规格丰富:从10cm*10cm的小砖,到1800cm*30cm的长条砖不等。还有色彩丰富、图案不同的花砖、异形砖、立体面瓷砖等非标准产品,能够满足家居的多样化需求。

二、产品样式不同

国内瓷砖品牌更喜欢表面光滑、平整、硬度高的瓷砖产品,在物理性能方面,国内企业的确拥有不输国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技术能力。陶瓷的国家标准侧重长度误差、直角度、边角度、平直度、温度等指标,这些指标往往比欧标要求还要高。目前,国产瓷砖主要流行的是釉面砖、玻化砖、微晶砖等。

进口品牌追求实用与自然的特点,所以欧洲标准更侧重吸水率、弯曲强度、耐磨度、耐污度、耐酸碱度、环保等方面。进口瓷砖更多为哑光面的产品,不追求瓷砖表面光亮、平整的质感。同时,进口产品对瓷砖的花纹效果要求更加极致,先进的喷墨打印技术让仿石材(石材装修效果图)的纹理更加清晰、逼真,这点是国内产品难以匹敌的。

举个仿木纹砖的例子!进口瓷砖更青睐保留“木纹”表面的凹凸效果,凸显“天然”特点。一款仿木纹产品通常拥有很多的模具,保证木纹的重复性小,以求能够以假乱真。

国产瓷砖从成本考虑,不会在表面做仿自然的肌理感,也不会开发太多的模具,木纹通常拥有较高重复性,并且表面的印花清晰度不如进口产品。

三、环保态度不同

瓷砖对于家居来说是相对环保的材质。经过一千多度的高温烧制,瓷砖不仅性能“过硬”,也不会有甲醛、苯等有害气体产生,对于家居环保安全来说,是一种优选的建材产品。

虽然没有太多环保安全的后顾之忧,但进口瓷砖依然执着于产品的环保性。这是由于陶瓷产品的生产本身会造成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进口陶瓷品牌所追求的环保更多在于生产环节。

进口瓷砖价格贵不贵

从价格分析,一般国产釉面墙砖,一等品价格在每平方米40元左右,深色彩釉价格略高于浅色彩釉砖价格,加上辅助材料及人工费用等,造价在每平方米80元左右。进口的彩釉墙面砖价格比国产的高1-3倍,每平方米价格在80-170元之间。

陶器品种—紫砂


用江苏宜兴丁蜀镇所产的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紫泥烧成的无釉陶器,也指这种陶器的质地。其胎质坚实细密,颜色为红褐色、淡黄色或紫黑色。主要产品足茶壶。紫砂区别于一股概念的陶器。首先是原料与—般陶器所用的粘土不同.而是高岭—石英—云母类粘土。其特点是含铁量高,同时还只有多种矿物元素;其次是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介于1100℃~1200℃之间。由于胎体由石英、赤铁矿、云母等多种矿物质组成.高温烧造时各种矿物质通过分解、熔融、收缩发生了质变,产生大量团聚体及少量断断续续的气孔。经科学检测其气孔率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吸水率小于2%。紫砂陶化学成分的组成注定了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突出表现在它的透气性适当,耐热性和隔热性强,冷热骤变时不易炸裂。紫砂起源于明代中时,其迅速勃兴是由于明代饮茶方式由烹点饼茶改变为冲泡散茶。泡茶需用新式茶具茶壶。紫砂的特性可使茶味得到最佳发挥,最适合制作茶壶;并且因紫砂的可塑性强,茶壶造型可随心所欲地变化。紫砂壶逐渐被精于茶理的文人土大夫所关注,并有人参与设计制作,赋予它文人艺术品的性质。史籍记载最早的紫砂艺人是明代正德年间的书童供春,此后有万历年间的“四大家”董翰、赵良、元畅、时朋,成就最高的是时朋之子时大彬,他的作品,标志着紫砂壶艺的成熟。大彬的弟子李仲芳、徐友泉也是明代制壶名人,清初则以陈鸣远为代表,清嘉庆溧阳县宰、书法篆刻名家陈曼生对紫砂艺术的发展升华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他设计,制壶艺人杨彭年等人制作的紫砂壶,世称“曼生壶”,开创了紫砂壶艺与诗、书、篆刻相结合的新路,历代工匠都有在壶底、壶把下方等处落名款的习惯,明代多为阴刻,清代改为铃印,墓葬出土所见最早的一件紫砂壶,是南京市博物馆藏南京中华门外明嘉靖十二年太监吴经墓出土的提梁壶,此壶泥质较粗,泥色紫褐,沾缸坛釉泪,从而证明史籍记载早期紫砂器夹装匣钵,与缸坛等器同烧的事实,紫砂壶多用手工制作,以泥片镶接法成型,也有模制的,造型变化多样,不受时代局限,有简洁的几体形体,也有只取梅桩、竹段、瓜果等自然形象的造型,清康熙、乾隆年间尚有造型、泥色皆模仿自然的象生器。在紫砂器上施加装饰出现于清初,多为用竹刀刻划铭和绘画。铭文内容有诗句。也有仿商周青铜器铭文。绘画有梅、兰、竹、菊、山水、人物等。紫砂一般不施釉,清乾隆至道光年间,一度有在紫砂器上施宜钧釉、用珐琅彩绘图案和器表包褐的装饰,还有用黄、褐两色泥相绞做成的绞泥紫砂器以及用浅色泥在紫褐色器物上绘画的泥绘工艺。除了各式茶壶,紫砂还用来制作茶杯、花盆、文具、挂屏或陶塑等。

德化仿古瓷的主要品种


德化的仿古瓷主要是应香港、台湾、宁波、广州、厦门、福州、泉州、仙游等各地古董商和东南亚一带的侨商特订而制作的。多数产品为商户提供样品或图片和要求给作者进行仿制,例如民国期间德化著名的瓷雕艺人许云麟(即许友义、许裕源)就曾为香港的“玉成轩”、“源源”等古董商户承制过多种多样的仿明仿清德化瓷雕产品。

仿古瓷所仿制的都是前代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优秀品种。德化仿制明代的艺术白瓷居多,有各种不同造型的观音、如来、弥勒、达摩、罗汉、三大士和八仙、寿星、关公等佛像和八卦炉、鼎式炉、竹节炉、三足炉、筒形炉、狮纽、狮耳、兽足及仿青铜器造型和装饰的鼎炉、爵形杯、花瓶以及运用堆贴、浮雕技法制作的梅花杯、八仙杯、牡丹杯、八仙壶、平心盌和瓷箫、瓷笛等精巧产品,清代中后期至民国,除仿制明代白瓷产品外,亦有一些前代釉下青花仿制品,诸如圈彩山水人物香炉、八宝博古香炉、山水笔筒、山水花瓶、博古花瓶、满彩缠枝牡丹茶盌等等。防制产品的造型、瓷质基本与原作一致,制作、装饰工艺精细,基本达到形似质似而且神似的程度,后人要加以鉴别,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极易产生谬误。例如,我们收集到的一件狮耳花瓶,瓷质白中蕴红,莹润如玉。胎体厚重,具有很好的半透明度,造型、瓷质、制作工艺完全与明代产品一致,釉上刻有“康熙十七年赛谢”字样,此件到底是明代所制,收藏者至康熙十七年才作为谢神供品献给寺庙或是康熙十七年所制值得推敲。

嘉庆瓷器的品种与款识


故宫博物院延禧宫正在展出的嘉庆粉彩御窑厂图大瓶

进入清代中晚期,在经历了瓷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康雍乾盛世之后,随着国力的减弱,瓷器的生产有所变化,虽然有些瓷器还保持有前朝的遗风,但瓷器生产的总体数量减少了。从故宫收藏的情况来看,造型以日用瓷数量为多,陈设瓷明显减少,创新造型不多,器物胎体比较厚重,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波浪釉、菊皮釉明显;釉面白度变灰,坚硬性减小。康雍乾时期很多名贵品种消失,黄地、黄地粉彩器物增多。一些青花的颜色由青翠变为灰暗,仿、钧、官、哥等五大名窑的釉色虽仍烧造,但质量大不如前,烧造数量与规模也不能与前世相提并论;在装饰方面,吉祥图案增加,其他纹饰题材减少,烧瓷技艺减退,款识趋于简单。

嘉庆一朝的瓷器,正处于从乾隆制瓷高峰逐渐走向衰微的时期。早期延续乾隆时期风格,有些粉彩瓷器上甚至仍书写乾隆御题诗句,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中,记载嘉庆时期烧制的瓷器还有的落乾隆款,有的落本朝款;嘉庆晚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器形显得笨拙。但瓷器的数量和器形、品种、纹饰题材等方面都有所减少,烧造工艺总体上也明显不如乾隆时期精细,瓷器走向衰退的迹象逐渐明显。嘉庆时期瓷器品种多延续乾隆时期的,主要由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青釉、红釉、天蓝釉、霁兰釉、茶叶末釉、窑变釉、哥釉等单色釉以及黄釉、黄地绿、黄地紫、绿地紫等传统品种。

嘉庆时期瓷器造型主要以生活器皿为主,乾隆时期盛行一时的观赏瓷已比较少见,传世器物造型较乾隆时期为少。器形大都与乾隆时期相似,有各式瓶、罐、尊、茶壶、碗、盘、杯等,仍喜饰不同式样的双耳,有些创新造型,如帽筒,官窑烧制的帽筒,一改前朝的圆球形带座冠架,为直筒形,有的还有镂空,此形制一直延续到晚清民国时期。香插、鼻烟壶的烧造也有一定数量,祭、法、供器仍有制作,外销瓷中的汤盆、温盘、盖盒比雍、乾时期为多。嘉庆时期瓷器的胎釉早期还保持乾隆时期特征,制作比较精细,而后略为粗糙,粉彩瓷器还延续乾隆时挂绿里的做法。

纹饰方面直接继承乾隆时期风格,纹饰繁琐,色地粉彩流行,吉祥图案使用较多,开始出现反应窑事内容的题材,传世有斗彩烧窑图折腰碗、粉彩烧窑图四方盆、六方盆及瓶等。乾隆时期常见的各种色地轧道工艺、白花不落地技法以及瓶罐、尊类颈部加饰双耳的做法嘉庆仍然盛行、官窑传统的龙凤碗、十二月花卉杯仍烧制。

青花加彩瓷的品种分类


青花加彩在自身演化中,技法由单一到复杂,釉上彩由单色到多色,有许多品种。

按釉上加彩数量划分,有青花单彩(如青花金彩、青花红彩、青花绿彩等)、青花双彩(如青花黄绿彩)和青花五彩等。青花五彩泛指釉上彩数量在三种以上的品种,如宣德时的青花五彩、成化时的一部分斗彩、嘉靖万历时的五彩等。

明代的青花加彩主要有青花加彩、青花五彩、斗彩和五彩等名称。

1.青花红彩

青花红彩又称青花抹红,主要出现于明初永乐和宣德的官窑器上。从青花和釉上红形所占比重看,有些以青花为主,有些以红彩为主。如青花红彩海水海兽纹,有的用青花画海水、红釉画海兽,有的则相反。

2.青花黄绿彩

宣德官窑中有青花黄绿彩盘,外壁以青花勾勒海水纹,加填绿彩,又分饰黄彩游鱼四条。这种青花黄绿彩非常珍稀,窑址也未见出土。

3. 青花五彩

青花五彩泛指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拼逗绘画的器物, 但青花五彩习惯上专指宣德制品和后朝的仿品,明后期嘉靖、万历的青花五彩简称五彩。

宣德青花五彩采用了多种青花加彩绘画方法,主要归纳为两方面:

(1) 青花勾勒轮廓线,釉上彩在轮廓线内填色。这种工艺演变出成化斗彩。

(2)青花和釉上彩各自独立绘画纹饰的局部,拼逗出全部纹饰。这种工艺演变出嘉靖、万历五彩。

4.斗彩

历代文献和陶瓷考古界,对斗彩的含义歧义颇众,斗彩和其他青花加彩间的区别又往往难以划清。

(1)对斗彩命名的不同理解。

怎样理解斗彩命名,历来有三种基本看法:

认为从工艺方法命名--认为斗彩是由不同釉彩拼逗组成图案纹饰的方法。

清乾隆年间《南窑笔记》讲了斗彩、填彩和五彩的区别:青花和釉上彩拼逗合绘同一纹饰的称斗彩;青花双钩轮廓后釉上彩填色的称填彩;用各种单一釉上彩绘画的称五彩。用现代的陶瓷理论看,斗彩和填彩是从不同侧面讲青花加彩,斗彩讲的是青花加彩的工艺特征,填彩讲的是青花加彩的绘画笔法。从两者关系看,斗彩有从大而小三个层次的拼逗方式,填彩是具体笔画拼逗方式中的一种。

认为从釉彩颜色命名--认为斗彩是豆彩,即豆绿色的彩,这种观点又有两种稍有差异的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豆彩是豆青地五彩。晚清寂园叟《陶雅》中将豆彩理解为豆青地五彩,虽望文生义但还说得通。但把豆青地五彩定名为豆彩,又引申为斗彩,认为斗彩是豆青地五彩则因偷换概念而导致结论错误。

第二种观点认为成化斗彩中有一种豆绿色彩,因而称豆彩。日本陶瓷书刊中讲到成化斗彩,都写作豆彩,理由是"(豆彩始自明成化时期,这是一种柔润、富有光泽的五彩。其淡绿色彩与蚕豆相似,故亦称豆彩。"且不论成化斗彩中并无类似于豆绿的釉彩,这种望文生义的结论,抽去了斗彩作为一种特殊的纹饰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而成的本意。

认为从釉彩繁华命名--民国初许之衡《饮流高说瓷》中将豆彩、斗彩、逗彩分别解释,认为叫豆彩是因为花纹中豆青色最多,占十分之五六,又认为"或称斗彩,谓花纹之攒簇有类斗争。或称豆彩,谓彩绘之骈连有同逗骈。"许之衡以纹饰的华美和釉彩的缤纷来解释斗彩,应属舍本求末了。

(2)斗彩的含义

斗彩,又称逗彩。"斗"是接合、拼合之意,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拼合组成纹饰。斗又通逗,逗有招惹、逗引之意,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之间互相呼应配合。

广义上所有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绘画纹饰的都可称为斗彩,涵盖所有的青花加彩。

狭义上斗彩专指成化官窑生产的青花加彩器,后代烧制的仿成化或具有成化风格的青花加彩器也称为斗彩。

因而我们习惯上称为斗彩的有两个要素:

工艺要索--采用以填彩为主的斗彩工艺,具成化瓷风格。

时间要素--成化官窑生产和后代的同类产品。

5.五彩

在陶瓷史上被称为五彩的有两类不同的品种:一种是明后期嘉靖、隆庆、万历至天启早期生产的青花加彩,属青花和釉上彩结合的复合彩;另一种是明后期至康熙民窑中更为盛行的单一的釉上五彩。因此在命名上,应为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

明代后期的青花五彩或五彩习惯上专指明后期风格的青花加彩。和明初青花五彩不同的是,明后期青花五彩的青花已退化为配合绘画的一种釉彩,而失去了构图的主导功能。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砖的品种区别》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砖的品种区别》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区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