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壶 > 导航 >

民国贴花壶杂谈

民国贴花壶杂谈

古代瓷器壶 鉴别瓷器贴花 民国瓷器鉴别

2020-06-28

古代瓷器壶。

民国贴花壶是在成型的素釉壶体表面,将绘印好的彩色图案,通过胶粘的方法,使其牢固地附着在壶体,以对器具起到一种点缀、装饰的效果。可以这样说,民国贴花壶既是现代版画形式在另类介质上的扩容与发展,也是早期彩色胶印技艺与陶瓷物件的结合。

因纹饰层次感不强,易于磨损,制作工艺又相对简单,贴花瓷向来不为藏界人士看重,在古玩市场常被冷落。从技艺角度看,贴花瓷与传统的各种彩绘瓷、色釉瓷比较,既不雍容华贵,又非精雕细刻,说其为瓷苑里的“小阿弟”一点不过。可是值得人们探讨的是,贴花瓷器从清末民初出现,历时不过百年,档次又不高,但它没有萎缩消亡,相反包括景德镇在内的各大瓷厂迄今仍在大量生产,贴花瓷器仍能堂而皇之走进千家万户,尤其是广大农民与工薪阶层的家庭。笔者是近现代民间壶具业余爱好者,多年来日积月累,收藏民国贴花壶逾百把,对此也曾反复揣摩,其经久不衰似因如下优点。

一、题材广泛。所见贴花壶题材,有神话传说类:如麒麟送子、嫦娥奔月、木兰出征,有典故野史类:如《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单刀赴会;有民俗民情类:如渔樵耕读、和靖咏梅:也有风光田园类:如西湖游舟、岳阳楼畔;还有花卉鸟兽类:如孔雀开屏、荷塘鸳鸯、佛手石榴等等。可以说,近现代民间壶具中的大宗题材在贴花壶中几乎都有反映。尽管贴花表现的装饰技法单一,但脍炙人口的题材同样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与美感的享受。

二、贴近民情。向往美好,期盼幸福,是人类的天性。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招财进宝、延年益寿,是普通百姓与庄户人家喜闻乐见的主题。贴花纹饰有:一品富贵、和合二仙、福禄鸳鸯、山野牧歌、四喜齐来、四喜得利、瓶生五福、鹿鹤同春、幼学如漆、过海八仙、天长地久、吉星高照、鲜花盈门、缠枝双喜、松鹤延年、连年有余、玉堂春贵、喜上梅梢、金玉满堂等。贴花壶将这些吉祥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场景恢弘。贴花是通过线条的勾勒及其间的色彩平涂来表现画面主题,它不讲究同一色彩之间的自然过渡,也不渲染被表现事物的阴阳凹凸,苛求的瓷界人士认为这是它不受青睐的“缺陷”。然而它能够表现比较盛大、恢弘的场景。例如“光荣人家”喇叭壶,描绘花木兰胜利凯旋返回家乡的场面:骑着高头人马,众多将士簇拥随行,家乡父老喜迎,顽童天真好奇,绿树成萌,芳草蔽地,房屋隐现,好一幅细腻入微、气贯长虹的“班师图”。

四、器型多姿。评价一件近现代民间壶具之优劣,人们通常会从形制、釉胎、题材、纹饰、工艺、制作与品相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鉴赏。其自然轮廓的立体形态是显露风貌的第一看点。近现代民间壶具形制大致可分为4类,即仿生类、几何类、寓意类与其他类。贴花壶由于“后出山门”,在广泛吸受历史上各类成熟的优秀壶型基础上,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张扬与延展。贴花壶型有苹果、橄榄、菩提、鸭梨、瓜棱、筒状、喇叭、提梁、大口、四方、八棱、莲台、开光、一手壶、寿桃面以及环形执、鸡冠执、桥钮、蜘蛛钮、蝌蚪钮和孔雀嘴、龙嘴等数十种。琳琅满目的各种壶型,让人折服。

五、制易价廉。贴花壶的纹饰因系事先绘印制作批量出品,这为成品壶具的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与其他彩绘瓷、色釉瓷相比,其相对低廉的成本与价格,符合了基层百姓的经济境况,满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从中也得到了艺术的亨受与情感的陶冶。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民国贴花瓷市价浅析


民国时期,曾流行一种贴花瓷,这种剪纸贴花瓷器画面丰富、色彩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陶瓷彩绘艺术中的一个独立品种,现在市场中还时常可以见到。民国剪纸贴花瓷器的图案多富于寓意,表达吉祥喜庆之意,如松鹤延年、富贵牡丹等吉祥图案。以前,剪纸贴花瓷器,不太为人重视,甚至有人认为其难登大雅之堂,所以价格一直很低。如今,随着人们对这种独特陶瓷装饰看法的改变,收藏者开始专门关注这类装饰瓷器,其市场价格也发生大幅度的上扬。一对民国贴花瓷瓶,1995年前不到百元就可以买到,2000年,已是500元以上,现在则要千元以上。

将剪纸花样移植到瓷器制作上,形成一种陶瓷装饰手法,故叫剪纸贴花瓷。这种瓷器装饰方法为宋代吉州窑所独创,像在黑釉茶盏器内,就常装饰有凤鸟、梅枝等剪纸纹样。民国时期,剪纸贴花瓷器成为一种流行的装饰手法。工匠们根据器型的需要,充分利用剪纸特点,剪出各式各样的图案进行装饰。并采用各种印刷手段把陶瓷颜料印刷在专用纸上或薄膜上,再把这种做好的剪纸贴于陶瓷制品上,经烧制后达到装饰目的。在贴花瓷器各种各样的图案中,有的全部采用贴花工艺,有的采用一部分绘画、一部分贴花的方法进行表现。剪纸贴花按照装饰在瓷胎或釉体上的不同,可分为釉上贴花、釉中贴花和釉下贴花。器型以瓶、帽筒等为多见。

目前,市场上仍可以见到不同器型,不同图案的民国剪纸贴花瓷,但作伪者也大有人在。收藏这类贴花瓷,一要注意品相。瓷器收藏注重完整,虽然现在年代久远的瓷器有残或瓷片都比较受重视,但目前来说,剪纸贴花瓷器仍以完整无缺为佳,或者有冲但要不影响纹饰,这类品相完好的贴花瓷器的价格会不断升高。二要注重纹饰艺术。这类瓷器以形象生动,色彩端正的为上品。富于生活装饰色彩,象征吉祥喜庆气氛的贴花瓷器更是可以重点关注。因为这样的瓷器无论从收藏价值本身,还是市场表现来看,都有不错的表现。

瓷器工艺杂谈


青花:瓷器釉彩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典型青花器系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

五彩:在已烧成的瓷器上,用多种彩料绘画图案花纹再在炉中以低温二次烧成。

建党九十周年庆典瓷·和谐盛世手绘釉下五彩花瓶

粉彩:瓷器釉彩名。是受康熙五彩的影响发展起来的釉上彩新品种,焙烧温度比五彩略低,色彩较丰富。由于感觉上比较柔软,故又称软彩。

料彩:清代景德镇用珐琅料所绘彩瓷品种。色料一般为红蓝二种,均淡雅柔润。料彩始于雍正朝,盛行乾隆时,嘉庆、道光年间仍有少量生产。

祭红:瓷器釉色名。以铜作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以高温烧成的鲜红色泽。因为色泽深沉,被用来作为祭器的釉色,故叫“祭红”。

祭蓝:又称霁蓝,瓷器釉色名。是在石灰釉中掺入适量的钴料而烧成的蓝色釉。

矾红:以三氧化二铁悬浊体着色的低温红釉和红彩。红釉和红彩以青矾为原料,经煅烧、漂洗制得生矾,故称矾红。

反瓷:雕好后不上釉便直接入窑熔烧的一种瓷器。

开光:瓷器上构成圆型、长方形、菱形、扇面形等外框,在其内绘画,谓开光。

笑:象牙上自然的开裂俗称为“笑”。

浅降彩:瓷器彩饰品种之一。仿中国绘画技法,以水墨与淡赭描绘文饰,色调清淡柔和。清嘉庆、道光间始流行。

清雍正粉青釉双龙耳贴花壶


唐英,是为过往三百年里中国陶瓷史影响最深远者,堪称瓷坛一段永不落幕之传奇。雍乾之际,唐英衔命西江前后二十八载,潜心于陶,结缘至深,自称“大半世羁栖陶榷”,故精悉瓷务,别抒意匠,效古肇今,所出之器无不精绝于世,“泥形土质都成金石之声,锦地花纹并带云霞之色”,独步有清一代。时人赞叹: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唐英公余之暇,极意风雅,遂成《陶人心语》,述榷陶故事,抒陶人心声。

唐窑之成就乃是来源于帝皇审美引领下的艺术辉煌。雍正六年唐英奉旨入驻珠山以后,御窑厂瓷艺精进,集历代名品之大成,此结果是与胤禛的喜好情趣密切攸关。其对宋器的钟情源于独特的传统文人情怀,以宋人审美为自身品味追求的标准,为天下雅士所遵循,仰慕之情往往体现在对赵宋窑器的摹仿之上,故摹仿之首要当推官窑古器。

雍正皇帝对摹制宋器的理念是好古而不泥古,诚如唐英所言“仿旧须宗雅则”,不是一味贴近原物为佳,而是取其最精华最高雅之处而临摹,更重视气韵神髓之相似。因此,雍正皇帝在摹古行为中也深深融入其自身的审美与对古物本身的理解,所得摹作乃经其亲自化裁而成。

本品【清雍正 粉青釉双龙耳贴花壶】为唐窑御瓷珍罕之佳作,其既完美地结合了仿唐器型和宋釉之美,亦体现了雍正官窑製瓷技术和艺术的空前成就。与此同时,它还格外生动地展现了天子的审美观对宫廷御瓷的影响之深远。

杂谈 魅惑567瓷


近日在燕来坊举办的《新中国567颜色釉精品鉴赏交易会》活动,再次引起了人们对567瓷的关注与探讨。有人说567瓷是继清三代瓷后最值得收藏的瓷器,有人不以为然,认为炒作的成分大于实物的价值。那么,567瓷究竟有没有收藏价值?它的市场地位如何?

何为567瓷

567瓷至今尚无科学的定义。一般指的是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国营瓷厂生产瓷器的简称。那时轻工业部下辖的国营大型瓷厂主要有红星、宇宙、为民、艺术、建国、人民、红旗、光明、东风、景兴、新华、红光、雕塑、曙光,这14家国营瓷厂使用统一的底款。此外,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生产的瓷器,也被划分到“567瓷”里面。

567瓷的艺术特色

567瓷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年代的人干劲足,工作态度严谨,工匠精神处处可见。很多瓷厂都有美研室,美研室的人员由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和科研人才组成,而且当年的原材料都货真价实,生产出的瓷器真的是堪比玉器。民间老艺人和后人被评为大师的艺术家们创作的陈设瓷精美绝伦,艺术造诣极高。

鲜明的时代性是“567瓷”的最大特点。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曾经历了好几次大的运动。这些政治因素都在瓷器上有所表现。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景德镇陶研所和国营瓷厂要求“创作出具有民族气派、更新更美的作品”,其中“人民公社好”是经常见到的题材,也是最有代表性的题材。

在“567瓷”中还有一些为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时刻献礼的作品,比如“文革瓷”和“出口瓷”。

“文革瓷”特指在“文革”期间烧造的反映现实题材的瓷器,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数量极少,且只烧制了四五年的时间。“出口瓷”是在1972年由周恩来总理布置、轻工业部统筹的以出口创汇为目的烧制的瓷器,品种多为仿古瓷。

“567瓷”以其特定的社会和政治背景,特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特别的时代和历史旨趣,特殊的生产和创制方式,继承中有发展,发展中有创新,创新中有突破。散发出独特迷人的艺术魅力和独一无二的审美品质。

567瓷的收藏价值

567瓷属于特殊年代下的产物,兼具囊括了当代最优秀的画师。那么,是不是所有的567瓷都具有收藏价值呢?网友圆悟承僖说:“不是所有的567瓷都有收藏价值。比如十大瓷厂生产的日用瓷价值不大,只有像红旗瓷厂、部所这样的单位生产的瓷器才具有价值。红旗瓷厂当年生产的咖啡具、餐具都是供驻外使馆使用,还有被选送到人民大会堂的陈设瓷,都是当时景德镇最顶级的艺术家创作的。他说567瓷很珍贵,属于不可再生之物。而且数量少,再过300年,一定会成为可以比拟清三代的珍品。”

567瓷的市场地位

567瓷虽然兴起有一段时间了,但玩的人基本上还局限在景德镇,并未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也没有吸引到更多的藏家关注。对此,有位网友说:“一方面是认识问题。比如王步的作品,上个世界70年代也就值几块钱,90年代也不过1到2千元。现在呢,300万我估计都会有人抢,所以收藏这个需要一定的时间积淀。另一个原因是目前景德镇出现了部分作假的,这也让很多人不敢涉足,怕买到赝品。”他预言,再过300年,567瓷在拍卖市场的价值可比肩清三代。

只是,有多少人可以沉下来去等?(文字图片均转自马承妹《读瓷》)

宋代五大名窑杂谈


中国瓷器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神州大地上遍布着各种各样的瓷窑。不少瓷窑因为烧制瓷器的工艺水平出色而被世人熟知。明代典籍《宣德鼎彝谱》中明确地记载着:“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从这段文字中,后人们可以得知宋朝一共有六个名窑,但是其中的柴窑由于瓷器失传,一般并不被人们所提及,因此人们所熟知的也只有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定窑。而紫禁城中就收藏着宋代五大名窑珍品,这些瓷器原本都是供宋代皇室享用的御用珍品。

汝窑瓷器的由来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一日,宋徽宗赵佶从梦中醒来,对梦里雨过天晴后天空的颜色仍有留恋,于是命令汝州的工匠们为他烧制这种如梦如幻的淡青色瓷器。宋朝的五大名瓷中,汝瓷的存世量是最少的,放眼全世界也只有不到一百件。北京故宫博物馆就收藏了二十件汝窑瓷器,还有一部分汝窑瓷器目前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其余的都流落到了世界多地。

哥窑瓷器的釉面布满了开片,人们将这种开片称之为“金丝铁线”,其主要由深黑色大开片和褐黄色小开片彼此交织而成。

官窑瓷器中最受瞩目的釉色种类有月白色和粉青色,用来烧制官窑瓷器陶土的土质比较细腻,官窑瓷器的胎釉非常薄。开片为冰裂纹的官窑瓷器的价值最高,为梅花片的官窑瓷器次之,为细碎纹的官窑瓷器价值最低,而官窑瓷器釉面上的釉斑以鳝血最佳。这种瓷器的造型端庄雅致,别有一番韵味,符合宋代皇室风范。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里面唯一一个烧制白瓷的窑口,烧制瓷器的胎土细腻白净。定窑非常注重刻画印花装饰工艺,定窑瓷器的印花工艺水平在宋代一直都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定窑烧制的瓷器品种繁多,有尊、碗、盘、神像......

钧窑的烧造在中国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宋之前中国陶瓷的釉色比较单一,一件瓷器上只有纯粹的青色、釉色......但是到了宋朝,中国制瓷工艺水平大大提升,人们正我了更加成熟的烧造技术,创制出多釉色的陶瓷品种,人们称之为窑变。

宋代五大名窑是中国瓷器制造史上的第一个历史高峰,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财富。这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瓷器文化,仍然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秉持匠心传承下去!

剪纸贴花吉州窑


吉州窑是古代江南生产民间日用陶瓷的民窑瓷场,始烧于晚唐五代,发展于宋朝,明末终烧,其烧造历史有1200余年。它博采众长,集南北各窑制瓷艺术之大成,成功地仿烧了定瓷、龙泉瓷、青花瓷。同时,又将民间剪纸工艺成功地运用于制瓷装饰,形成了质朴、明快、生活气息浓郁的剪纸贴花装饰艺术,成为独树一帜的陶瓷工艺。本文权对吉州窑的剪纸贴花艺术谈点粗略的看法。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早在汉唐时期,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为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图案。家庭主妇们靠一把剪刀或刻刀和纸,就能剪刻出喜爱的花样,如北方的窗花、南方的鞋花、帽花等。而把剪纸艺术运用到陶瓷的装饰上,与陶瓷相结合,则是宋代吉州窑的独创。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吉州窑的工匠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一双巧手,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泥块、纸张等简易材料,创造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风格独特的剪纸工艺,这种剪纸贴花装饰瓷,给人以古朴自然的韵味,形成吉州窑产品独具的淳朴风格,使民间瓷器放出异彩。剪纸贴花艺术的出现,也与宋时上层社会饮茶、品茶风尚极盛有直接关系。北宋陶谷《清异录》“茶百戏”条载:“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叟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漏影春”条载:“漏影春法,用镂纸贴盏,糁茶面去纸,伪为花身,别以荔肉为叶,松实、鸭脚之类珍物为蕊,沸汤点搅”。可见,剪纸贴花装饰工艺是“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而产生的,是漏影春法的继承和发展。

吉州窑的剪纸题材,大都是工匠们熟悉和喜欢的东西。大致为动物、植物和吉祥语三大类,采用“寓意”的表现手法,而寓意的主旨不外乎为祈福、祝福、纳福等,其间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美好愿望,表达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

怎么辨别贴花与手绘?


怎么辨别贴花与手绘?

一、合共线

从纹饰图案上看,像绕器物成一圈的图形,两边相合处有一条合共线,往往出现叠交、错位、接头缺口等,只要是贴花瓷,都会或轻或重地有这几个毛病。手绘的纹饰图案是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的。

二、规整度

贴花瓷在对称或相同的纹案上基本保持一致、规整,如果拿出两个用同款贴花纸制作的器物,它们的纹饰图案也会一模一样的,而同一个匠人,是画不出完全相同的图案的。

三、网状缺色点

既然贴花是工业化的产品,那它必然具备一些工业特征,比如我们平时打印出来的图片,细看就能发现密集的网点状,有像小虫子咬过似的缺色现象。在一些低廉的器物上非常明显,也有非常精细的,肉眼难以看出,但是用放大镜可以看出来,而手绘瓷直接用笔描绘填涂,是绝对不会有这个特征的。

掌握了前面的三个步骤后,还不一定就能分辨出贴花瓷,因为还有一种所谓的半贴花,就是先用贴花装饰上整体的轮廓,然后手工填充色彩和图案,半手工的掺入,导致许多贴花瓷不易辨认。但这种贴花的线条有时会出现断续,那就需要人工补笔,那肯定会显得不顺畅;或者粗细一致、板滞,缺少灵活性。

贴花瓷本是以满足大众日常用具为主,价格一般不高(也有一些高规格用具价格昂贵),但如果一件手工手绘的瓷器也价格很低,那是应该提起警惕性的。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局部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底部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唐,高22.5cm,口径10cm,底径14.5cm。注子直口,阔颈,丰肩,腹壁斜直,平底。肩置八棱形流,对称处安三条形曲柄。与流、柄成十字形的颈、肩之间置一对三条形系。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略显灰黄。肩、腹处模印贴花椰枣纹,其上覆盖大块褐色釉,形成三个椭圆形斑块,突出了图案的装饰效果。此件注子的贴花纹反映了长沙窑贴花艺术的特点,朴实、自然、生动。器物造型和图案特殊,是唐代长沙窑生产的外销西亚各国的产品。长沙窑的釉色种类较多,仅单色釉即有青釉、黄釉、褐釉、黑釉、白釉、绿釉、蓝釉等。模印贴花装饰是长沙窑瓷器的特色之一,出现于唐中后期,系在器物的系或腹上作局部装饰。其做法是先用模具印出装饰物,趁坯体未干时把装饰物粘贴在坯体上,经施釉、涂彩后,再入窑经高温烧成。塑贴花纹有双鱼、双鸟、花朵、葡萄、椰枣、狮子、宝塔、人物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民国贴花壶杂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民国贴花壶杂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