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导航 >

黑釉兔毫盏(建阳窑,宋)

黑釉兔毫盏(建阳窑,宋)

瓷器鉴别 瓷砖 陶瓷文化

2020-01-20

瓷器鉴别。

黑釉兔毫盏(建阳窑,宋)

高9.6厘米,口径16.2厘米,足径4.9厘米。

器口内敛,腹部渐收,底圈足。通体施黑釉,盏里施满釉,盏外施釉不到底,露胎处呈黑色。器里外口沿釉色呈黄褐色,下腹部呈黑色,外壁垂釉形成滴珠状。

此茶盏为宋代典型的福建建阳窑器物。北宋时期因宫廷盛行斗茶之风,所以这种胎体厚重、釉色漆黑似铁的茶盏流行一时。在这种茶盏的黑色釉面上有呈放射状的黄褐色条纹,似兔身上的皮毛,俗称“兔毫纹”,兔毫纹属于结晶釉的一种。除“兔毫纹”盏外,建阳窑还生产“油滴纹”盏,这些黑釉盏都是宋代著名的茶具品种。

北宋时期因宫廷盛行斗茶之风,所以胎体厚重、釉色漆黑似铁的茶盏流行一时。在这种茶盏的黑色釉面上有呈放射状的黄褐色条纹,似兔身上的皮毛,俗称“兔毫纹”,兔毫纹属于结晶釉的一种。除“兔毫纹”盏外,建阳窑还生产“油滴纹”盏,这些黑釉盏都是宋代著名的茶具品种。 由于兔毫盏的盛名,宋代诗人多有赞美之辞,如蔡襄《茶录》中云:“兔毫柴瓯新,蟹眼清泉煮。”黄庭坚词中有“研膏溅乳,金屡鹧胡斑”之句等。

参考阅读:建阳窑

宋,高6cm,口径12cm,足径4cm,现藏故宫博物院。

宋,高7.5厘米,口18厘米,底径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建窑兔毫盏


建窑瓷器以黑釉瓷器最出名,而建窑瓷器以兔毫盏闻名于世。宋代斗茶用的黑兔毫盏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废品堆积散布于池中村、后井村周围的芦花坪、大路后门、源头坑、牛皮仑、营长墘(又名社长埂)、庵尾山(又名庙尾山)等处山坡上,范围达10余万平方米。宋代是建窑的兴盛时期,大量烧造黑釉茶盏,兼烧部分青釉、青白釉瓷。元代以后,建窑渐趋衰落,至清代,曾一度烧造青花瓷器。 宋代建窑主要烧造为适应当时“斗茶”需要的黑釉茶盏,依据釉面上所形成的氧化铁结晶斑的不同,品种有“兔毫”、“鹧鸪斑”、“曜变”等称谓。宋代文人曾写诗赞美过建窑鹧鸪斑盏和兔毫盏。

建窑兔毫盏因为在黑釉瓷器上透出黄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毫,盏釉面闪现银灰色光泽,丝丝兔毫流畅均匀,故名。兔毫是黑釉的名贵品种。兔毫在宋初即已出现,银兔毫”、“金兔毫”、“蓝兔毫”“玉毫”、“兔毫斑”、“兔褐金丝”等都是兔毫瓷盏。

建窑黑釉兔毫盏,宋,高5.8cm,口径12.8cm,足径3.9cm。

盏撇口,斜直壁,小圈足。胎呈铁黑色,里满釉。外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泪痕。碗口釉呈酱色,口下渐为褐黑相间,近里心为纯黑色。釉中有丝状黑褐色兔毛般结晶,俗称“兔毫斑”。

宋金时期,兔毫盏在我国很多地方如江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都有烧制,其中以建窑所烧“建盏”最为著名。

由于宋代建窑兔毫盏名气很大,所以一些宋代文人对它多有赞美之辞,如蔡襄《茶录》云:“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

黑釉盏,宋,高7.5cm,口18cm,底径5cm。

器口外撇,斜壁,浅圈足。通体施黑釉,釉面呈现黑、褐相间的兔毫纹,满釉至底足,器外口沿釉色呈黑黄褐色。

此盏口径较大,线条流畅,造型十分优美。虽然它的胎、釉、造型都与建阳窑黑釉盏明显不同,例如,前者胎为白色,而后者为紫黑色胎,但它仍属于建阳窑类型器物。宋代黑釉茶盏以福建建阳窑烧制的产品最为著名,烧造量也很大,其他地区如四川、山西、江西、河北、河南等地也有烧制。

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


吉州窑是宋代江南地区著名的瓷器窑场之一,其烧造的瓷器品种繁多、特色鲜明,其中一类以木叶纹装饰的瓷器别具特色,本文就来介绍一件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该盏(图1)高5.5、口径11.5厘米,敞口,束颈,深腹,浅圈足。盏内外通体施黑釉,釉面较光亮,底足露胎,显灰黄色胎体。这件小盏最大的特点是盏内壁装饰一片完整的木叶纹(图2),叶脉清晰可见,叶边还有些许窑变釉。

据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载:“吉州窑,宋时吉州永和市窑,即今之吉安府卢陵县。”历史上吉州窑窑址的位置是很明确的,解放后当地文物部门也对窑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掘,吉州窑的面貌已比较清晰。吉州窑创烧于五代时期,主要烧造酱釉瓷和白釉瓷,北宋时烧青白釉、白釉、黑釉和绿釉瓷,但产量均不大。南宋时期是吉州窑最繁盛的时代,品种主要有黑釉、酱釉、青釉、白釉、白地褐彩、绿釉等,其中产量最大、最具特色的是黑釉瓷器。

众所周知,北宋时期福建建窑的黑釉瓷盏闻名天下,同时北方河南很多窑场也烧造黑釉盏。宋代黑釉盏大量出现,究其原因是当时斗茶风尚的流行。宋徽宗赵佶就曾在其茶学专著《大观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也在其茶学著作《茶录》中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南宋吉州窑的黑釉盏,风格上继承了北宋建盏的特点,比如盏形大体呈斗笠形。另外,吉州窑黑釉瓷器不仅产量大,而且装饰技法多种多样,有剪纸贴花、木叶纹、玳瑁釉、剔釉填绘等。下面重点来介绍“木叶纹”。

木叶纹装饰的做法是:在器物拉坯成形后,将一片树叶贴放在器物表面,之后施釉入窑烧造。经过窑火、高温,树叶便基本被烧毁,但树叶的纹理会清晰地显现在釉面里,形成优雅、逼真的木叶纹。吉州窑木叶纹装饰,一般多见于茶盏的内壁,在浅黑的釉地上装饰一片深秋的黄叶,充满悠远的意境。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片飘落于宋人饮食器具中的叶子,更是历史飘落的智慧。这是陶工们在劳作生息中用心灵与自然融合的境界美,是简约单纯的艺术美。”而从已知瓷器窑址发掘情况来看,只有吉州窑采用木叶纹装饰,可以说在中国陶瓷史上它也是独树一帜的。

吉州窑产品中还有一类剪纸贴花产品,与“木叶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是将剪纸出的形状贴放于器表,施釉后入窑烧造,在窑火中剪纸被烧去,而剪纸的纹饰却留存在釉层内,这便是有趣的剪纸贴花装饰。剪纸贴花来源于民间艺术,而木叶纹则源于生活实践,吉州窑工匠们别具匠心地将这些运用到瓷器装饰上,可谓构思新颖,创意独特,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兔毫盏瓷器介绍


兔毫盏瓷器介绍,兔毫盏是宋朝建窑最具代表的产品之,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因形状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而得名,民间称 “银兔毫”、“金兔毫”、“蓝兔毫”等。以其中的“银兔毫”最为名贵,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建窑束口碗就是这样一件珍品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

瓷器的釉面颜色绀黑如漆,温润晶莹,釉面上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白褐色纹饰,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细,闪闪发光。历代都有人对此进行论述。宋徽宗赵佶说:“盏以青绿为上,兔毫为上。”苏东坡在《送南屏谦师》冲云:“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乎;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杨万里也有“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之说,北宋蔡襄《茶录》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糒之久,热难冷,最为妥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

宋代饮茶用盏之一。造型为敞口,深腹,汪圈足。因胎厚色黑,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贡”字样。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

兔毫盏是一种特殊的黑釉瓷器,以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建窑烧造的最为著名。宋代黑釉瓷器极为流行,这与当时的饮茶风气有关。宋代茶叶是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用之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入茶碗内,再冲入沸水,水面便沸起一层白色的沫。宋代从皇帝到文人,都喜爱“斗茶”,即品评茶叶质量的好坏。

宋代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欣赏


宋·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

规格:高4.6cm、口径10.7cm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永和镇,古时吉安又称吉州,吉州窑因此而得名;又因为是在永和镇,故又名永和窑。它也是黑釉系著名窑场之一,其黑釉盏如玳瑁盏、木叶贴花、剪纸贴花、兔毫盏都是一时之选。

吉州窑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民间窑场之一。它始烧于唐代末年,鼎盛期是从南宋至元代的初、中期,衰落于元代末期。吉州窑所在地虽没有优质瓷土,但能在产品的种类和装饰上下功夫,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立于陶瓷行业数百年。吉州窑产品很丰富,有青釉器、印花白釉器、白釉釉上黑褐彩绘器、绿釉器、黑釉器等;装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有印花、剔花、彩绘、剪纸贴花、堆塑、木叶纹等。其中以黑瓷最为有名。

吉州窑黑瓷包括虎皮斑、玳瑁、油滴、鹧鸪斑以及上面提到的剪纸和木叶等。中国黑瓷在日本又称天目。相传宋、元时期,在中国留学的日本人把从浙江天目山得到的福建建窑黑釉瓷盏带回国去,遂称之为天目。日本人按不同的花纹和色泽把黑瓷分为油天目、玳瑁天目、木叶天目、珠光天目等。他们还把日本自己烧的黑瓷称为濑户天目,朝鲜烧的黑瓷称为高丽天目。由于日本学者对中国瓷器素有研究,致使中国学者引用其观点、称呼时亦称黑釉为天目。

这件木叶纹盏,体现了吉州窑的特有风格。制作时,先在胎上施一层黑釉,然后在经过特殊处理的树叶上施一层淡釉,再把树叶贴在瓷器坯体上,烧成后即成为木叶纹。木叶有半叶、一叶,也有二、三叶叠加。所用叶子有人认为是桑叶,也有人认为是菩提树叶。经过这样加工过的黑釉碗,有一种质朴的野趣。这种制作工艺很少流传下来,对于它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

南宋吉州窑黑釉香炉


南宋吉州窑黑釉香炉,是一尊仿先秦青铜鼎式炉,在吉州窑的产品中比较少见。吉州窑地位突出,时有“北磁州,南吉州”之说,影响较大,产品通过赣江而远销海内外。《景德镇陶录》记载:“江西窑器,唐在洪州,宋出吉州。”吉州窑始创于晚唐,兴盛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落于元末明初,前后约600年。元末明初刊行的《东昌志》云:“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由是井落墟市,祠庙寺观始制。”此说比较靠得住。

南宋吉州窑黑釉香炉高9厘米,直径11厘米,炉口平沿外折,中腹微鼓,三只带弓弧形矮足,露出胎体,底部为灰白色,上面有些粘贴得很紧的红壤,虽经冲刷但依旧保留着,可见此炉应为出土之物了。炉身以黑釉为主色调,黑釉施至底部,釉汁莹润,釉面光洁,器型规整,制作精细,别具雅趣。内胎不施釉,拉坯痕迹明显,刀法简练,瓷土淘洗不够精细,可以看到一些杂质,胎体略显得粗松一点。

黑釉不是特别令人喜欢的色彩,历代产量不多。在我的印象中,除浙江德清窑生产的黑釉瓷器比较著名外,其他窑口只是零星地烧造。入宋以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当时社会上饮茶、斗茶的风气盛行,从宫廷到民间多喜用黑色茶盏作饮茶、斗茶的器具。斗茶时用半发酵的茶饼碾成细末,置碗盏中,使用初沸之水加以点注,水面浮起一层白沫,用黑盏盛茶便于观察茶沫白色,衡量斗茶的胜负。这在南宋烧制盏碗的建窑遗址也得佐证,吉州窑遗址出土大量黑釉茶盏也足以说明了。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明的,黑瓷和青瓷釉色的呈色剂都是氧化亚铁,恰当控制氧化亚铁就能烧出美丽的黑瓷和青瓷。黑瓷黑如漆,经化验氧化亚铁含量达8%左右。这些黑釉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给人奇特的美感,它将人们的思维带进了广阔的空间。

吉州窑遗址离吉安市并不远,才18公里。千里赣江经过万安十八滩后缓缓流入吉泰盆地,江面骤宽,水流平缓,使得吉州永和镇成为“船舶大小总相宜”的天然良港。永和镇同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为宋代三大名镇,当年是“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繁华之地。我曾前往永和镇古窑遗址考察,仰望窑址旁那座高高耸立的本觉寺塔,斑斑驳驳,显得古朴而挺拔,为吉州窑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街巷小道用废匣钵片嵌砌成各式各样图案花纹,纵横交错,尽显古瓷城的风貌。

我发现吉州窑瓷器制作有些特点:施釉往往不规则,在胎脚和圈足处露出胎骨,露胎处时常可见修胎时不工整的用刀痕迹和生硬的棱角。这样的缺憾,成为吉州窑器物的重要特征,而一般的仿制品则刻意要将瓷胎修饰得平整漂亮,缺少了自然粗犷的韵味。

南宋吉州窑黑釉香炉,代表了吉州窑在黑釉烧造工艺上具有较高的水平。

黑釉执壶(唐)


唐 黑釉执壶

规格:高24.1cm,直径22.8cm

黑釉瓷是十分重要的一类瓷器,烧造历史稍晚于青瓷。东汉墓中已有黑釉罐出土,而江浙一带东晋、南朝墓葬也屡有黑釉瓷器发现。在唐代,黑釉瓷烧法比较多,几乎出白瓷、青瓷的窑场多有烧造。因为黑釉含铁、钛量比较高,且变动范围大,说明它对原料的适应性较强。黑釉与青瓷、白瓷在成分上的区别主要在于含铁量的有无或多寡,以及氧化还原烧成上的一点差别,这就较有利于黑釉瓷的生产与发展。

执壶又称注子、注壶、偏提、汤瓶。基本造型是敞口、溜肩、弧腹、平底或带圈足,肩腹部安流口,腹部间安执柄。它盛行于唐中期至宋,在其他朝代也有发现。唐中期的执壶壶流较短,作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五代时壶流与执柄开始加长。宋代变得瘦长,常见作瓜棱形。唐、宋时越窑、长沙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烧制较多。

从器型上说,执壶略似鸡首壶,它所盛行的唐中、晚期,鸡首壶已渐渐消失。两者虽都是盛水物,但执壶可用于点茶,即将茶末放在碗内,再将执壶中开水冲入碗中。此法起于晚唐而盛行于宋。为点茶之需,嘴越做越长,后来呈曲流状。(

浑厚端庄黑釉碗


张海国

以产黑瓷著称的吉州窑在江西省吉安市的永和镇。宋时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它创烧于唐代,发展于五代和北宋,极盛于南宋。元初起,由于战乱频繁,逐渐趋于衰落。

北宋中期时,徽宗赵佶酷爱斗茶活动,故而从高居庙堂之上的达官贵人,到行吟于泽畔山边的文人墨客,无不以斗茶为乐事。斗茶的过程是将茶末放入茶盏,注入少量沸水,调和茶末犹如浓膏油时,再第二次注入沸水,此时的茶盏内便会浮起一层白色的泡沫,最后以白沫持久者为胜。范仲淹有“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之句,其中,“紫玉瓯”即黑盏。黑釉盏由于和白色的茶痕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上黑釉盏的胎骨较厚能保温,所以在当时是十分理想的斗茶用具。蔡襄在《茶录》中也有“茶色白,宜黑盏”之句。

宋代吉州窑的黑盏上,有的装饰风格独具,如仿若海龟身上斑驳的“玳瑁釉”,有的像鹧鸪鸟胸部灿烂羽毛般的“鹧鸪斑釉”。更为奇特的是当时的瓷工,别具匠心地将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剪纸工艺和树叶片,巧妙地移植于瓷器装饰上,称为“剪纸贴花”及“木叶贴花”。这种装饰方法,构图简洁、生动活泼、朴素大方而又自然天趣。下图中是件吉州窑黑釉碗,那碗里面还开光写了“寿山福海”四个字,从那简洁明快的字体看,是宋代民间艺人的手笔,碗内泡上茶水后,这四个字在茶水中时隐时现,煞是有趣。

长期以来,吉州窑黑瓷名扬海内外,是世界陶瓷史上一朵奇葩。时至今日,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仍有很多陶瓷艺人在仿效制作黑瓷,他们把制作的这一类黑瓷制品,称作为“日本天目”。

吉州窑黑釉花口瓷器盘和碗


吉州窑以黑釉瓷著称,尤其是“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和“玳瑁天目”饮誉中外,深受瓷器收藏爱好者喜爱。胎质灰白较细。以碗、盏、碟、钵为多。釉色白中泛青黄,釉薄不及底,今天我们不介绍大家都知道的名品,介绍两件素胎吉州窑瓷器。

吉州窑黑釉花口碟

吉州窑黑釉花口碟通高3.6、口径13.3、底径5.9cm,瓷器呈花瓣形敞口,斜弧腹,矮圈足。内出筋。内施满釉,外釉黑釉至足部,黄白色胎。

吉州窑黑釉花口碗

吉州窑黑釉花口碗通高6.3、口径14、底径4.3cm。吉州窑黑釉花口碗花瓣形敞口,斜弧腹,圈足。内施满釉,外施黑釉至足部,有流釉现象,黄白色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