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建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手工建盏怎么鉴别

手工建盏怎么鉴别

建窑瓷器鉴别 纯手工瓷器鉴别 怎么鉴别瓷器

2020-06-29

建窑瓷器鉴别。

建盏虽然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但是今天知道建盏的人很少,只有骨灰级的茶友才会钟爱建盏黑釉色的静美。现在随着艺术品收藏的热门很多人喜欢收藏手工建盏,那么手工建盏怎么鉴别呢?

手工建盏具备的条件

收藏手工建盏需要建盏具备的几个条件,宋代的建盏器类旨在服务于当年“斗茶”的需要(也有近千种造型).

1、手工拉坯。拉坯师傅手艺有高下,不是所有外来师傅手拉之坯都具建盏之韵;开模师傅亦有高手,模具也能压出万种风情!且宋代就有模压、注浆的建窑器物!

2、龙窑柴烧。龙窑柴烧之器深沉内敛,意境悠远,但控温不易,成本极高,佳器难得。

电窑造器用温精准,进退自如,容易达成万千变化。且龙窑柴烧费地耗能,生态环境关乎人类前途命运,此荦荦大者,不可因小失大!

3、器具厚薄。古代点茶用盏,点茶之前要先烤盏,厚盏久热不冷,最为要用;而今喝茶,用盏皆小,如若一味求厚,就成一坨,未必美观。

而今厚盏不烤,些许茶汤倒入迅速变冷,个中不利不言自明。其实,古代建盏,厚胎可达两寸,薄胎不过二厘,一样有类“薄如纸”之器!

手工建盏鉴别

1、铁胎。手工建盏要具有青砖色(和故宫地面的金砖相近)胎骨,是高古建盏成熟期的唯一选择,也是古法烧造建盏的先决条件;在烧造中,胎体的物质一样参与窑变,不是铁胎难成精品。建盏不能有龟裂,不能发生釉与胎骨因遇热膨胀系数差别太大,脱釉、黏连、起泡、砂眼、变形者导致烧制过程中严重缩釉的状况。

2、窑变黑釉。窑变黑釉是建盏命脉之所系,铁系结晶釉在1300℃前后的高温熔融状态下,被一氧化碳和氧气的强还原、强氧化双向反应,呈现万千纹样,是真正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3、就地取材。建窑成此功业,得天地之独厚!其他外地黑釉窑场,资源各不相同,为了谋求辉煌,都力图独树一帜。

建盏,黑瓷代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产于宋建州府建安县(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而称为建盏。中华大地的每个高古窑场都历经几百年历史,如果当地资源可以达成如建窑的一般的兔毫、油滴和曜变,几百年间一定会出现。厚土眷顾建窑。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纯手工制作的瓷器怎么鉴别


中国瓷器自古都是纯手工拉坯制作的,机器制作瓷器的历史也就几十年,随着中国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手工手艺,手工制作瓷器收藏逐渐走入我们视线,有了机器制作瓷器,所以我们收藏手工工艺瓷器,要知道怎么鉴别纯手工制作的瓷器。

1、纯手工是指全部用手工拉坯形成的瓷器

纯手工拉坯的胎体通常比较薄,在普通的灯光下会有半透光的现象,器具的胎体厚薄一致,底面平整,部分器具在强光下还会看出拉坯的痕迹。茶具的底面通常都有圈足,而纯手工拉坯的圈足是在拉坯机上用工具修出来的,通常圈足较高,线条平整规矩,棱角分明。一般纯手工拉坯成的瓷器内壁会有条纹,而非手工则没有,不过也不排除造假,这种方法只是作为鉴别手工瓷器的一种方法。

而机器模具坯的瓷器胎体在器具的上半部分或者开口处会有一条加强筋,用手顺着器具的内壁轻轻触摸会感觉到在内壁上有轻微的凸出感。

看模具的底部也会发现有轻微的模具线印在器具的圈足底部,靠近圈足的内侧,模具的圈足通常不是太高,棱角线不是太尖锐,比较圆滑。

2.纯手工制作的瓷器质感好

纯手工制作的瓷器,用手触摸瓷器的底部深浅不一,底比较高,手感较重、质感好。

3.纯手工瓷器,细细观察瓷器底足,修坯可见跳刀痕,看器形,可见并不十分规整,有捏塑和接底、口、把等接痕。模具瓷器相对规整,壁厚,釉面光洁,没有接痕,瓷器整齐划一,底与器身浑然一体。灌浆瓷器,胎薄,壁薄,同样釉面光洁,没有接痕,瓷器整齐划一,底与器身浑然一体。

4.纯手工的瓷器,因为人工制作,底部密度大,所以在灯光下看瓷器底部的颜色会比较深、胎底厚,越往上坯胎越薄。

建窑兔毫盏


建窑瓷器以黑釉瓷器最出名,而建窑瓷器以兔毫盏闻名于世。宋代斗茶用的黑兔毫盏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废品堆积散布于池中村、后井村周围的芦花坪、大路后门、源头坑、牛皮仑、营长墘(又名社长埂)、庵尾山(又名庙尾山)等处山坡上,范围达10余万平方米。宋代是建窑的兴盛时期,大量烧造黑釉茶盏,兼烧部分青釉、青白釉瓷。元代以后,建窑渐趋衰落,至清代,曾一度烧造青花瓷器。 宋代建窑主要烧造为适应当时“斗茶”需要的黑釉茶盏,依据釉面上所形成的氧化铁结晶斑的不同,品种有“兔毫”、“鹧鸪斑”、“曜变”等称谓。宋代文人曾写诗赞美过建窑鹧鸪斑盏和兔毫盏。

建窑兔毫盏因为在黑釉瓷器上透出黄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毫,盏釉面闪现银灰色光泽,丝丝兔毫流畅均匀,故名。兔毫是黑釉的名贵品种。兔毫在宋初即已出现,银兔毫”、“金兔毫”、“蓝兔毫”“玉毫”、“兔毫斑”、“兔褐金丝”等都是兔毫瓷盏。

建窑黑釉兔毫盏,宋,高5.8cm,口径12.8cm,足径3.9cm。

盏撇口,斜直壁,小圈足。胎呈铁黑色,里满釉。外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泪痕。碗口釉呈酱色,口下渐为褐黑相间,近里心为纯黑色。釉中有丝状黑褐色兔毛般结晶,俗称“兔毫斑”。

宋金时期,兔毫盏在我国很多地方如江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都有烧制,其中以建窑所烧“建盏”最为著名。

由于宋代建窑兔毫盏名气很大,所以一些宋代文人对它多有赞美之辞,如蔡襄《茶录》云:“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

黑釉盏,宋,高7.5cm,口18cm,底径5cm。

器口外撇,斜壁,浅圈足。通体施黑釉,釉面呈现黑、褐相间的兔毫纹,满釉至底足,器外口沿釉色呈黑黄褐色。

此盏口径较大,线条流畅,造型十分优美。虽然它的胎、釉、造型都与建阳窑黑釉盏明显不同,例如,前者胎为白色,而后者为紫黑色胎,但它仍属于建阳窑类型器物。宋代黑釉茶盏以福建建阳窑烧制的产品最为著名,烧造量也很大,其他地区如四川、山西、江西、河北、河南等地也有烧制。

老窑瓷:肉眼鉴别宋代建盏的真伪


当一种东西一旦有了高价,有了市场的需求,在利益驱动下就会有人造假。

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内便出现了仿宋“兔毫盏”。而近几年来,随着造假者在胎、釉、做旧处理等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对宋代建盏的仿烧技术,则已经达到可以在市场上以假乱真的水平,甚至能让一些专业藏家看走眼。所以收藏老窑器(包括建盏),冯玮瑜认为,传承有序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来源可靠的情况下,再来看实物就把握大很多。

据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葛帆等有关专家研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肉眼鉴别宋代建盏的真伪:

一是看外观(造型)。宋代建盏一般以敛口和敞口两种为多见,大多是口大足小,形如漏斗。距口沿一厘米处向内凸起圆棱一道,外壁近足三分之一处无施釉,口沿上的釉大多是深黄褐色的,釉水上薄下厚,近圈足处自然垂流成滴珠状,型号有大、中、小三种,最常见的是中型,口径10—12厘米、高度5-6厘米、圈足2-3厘米的为多。造型敦厚古朴,线条自然流畅,修坯随意大方,一眼看去给人一种古意焕然的感觉。仿制品的外观过于规整,胎釉稍薄,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比宋代的“盏”尺寸略大一些,过分灵巧,古韵不足。

二是看胎体。宋代建盏的胎土是用当地富含铁质的瓷土,盏壁的厚度约0.2—0.8厘米左右,最厚处在底部超过一公分,因此上手较沉,有很明显的压手感。由于当时的加工手法及工具都较现代落后,因此胎土中多含没能完全粉碎的较大颗粒,显得略为粗糙。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受到窑内一氧化碳的影响、胎呈色紫褐色、粗而坚硬、重如铁渣。宋代“盏”多修胎较草率,经上釉烧成后还能见到修胎时留下的棱角痕迹。底足浅挖近似实足,圈足内常见留有少许浅黄色的垫饼残迹。这些残迹有的由于和胎土烧结在一起,所以很难将之去除。

三是看釉。在“兔毫盏”1310±20℃的烧成温度下,釉水大量向下流动,口沿处的釉较薄,并且多呈黄褐色,它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因此所受到的侵蚀也比较严重。当我们用手抚摸口沿时就有毛糙扎手的感觉;在5—10倍放大镜的观察下,可以很清楚地看见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麻子底和条状的侵蚀痕迹,严重些的甚至可以看见时隐时现的露胎处。

建盏釉色耀眼的结晶


建盏釉色虽然以黑色居多,但是建盏窑土铁元素和1300度炉火神奇结合造就了建盏釉色的千变万化,无论从颜色上还是从建盏纹饰上都美不胜收。

建盏的釉属于我国古代耀眼的结晶,釉色是建盏的灵魂.建窑黑釉盏能在点茶、斗茶盛行的宋代成为最受欢迎的茶碗,其决定性因素就是釉色。釉色之于建盏,是不可或缺的灵魂所在,也是鉴赏建盏瓷器的重要依据。

正因为建盏的析晶斑纹为建窑所独创,而珍品建盏必须由工匠的智慧与自然的恩赐相结合才能烧成,并且每只珍品建盏的的析晶斑纹都表现迥异,找不出重复品,才令建盏成为黑釉瓷中的翘楚,也令建窑拥有陶瓷史上不可磨灭的杰出成就。

建盏“自然釉”的釉色品种,有兔毫釉、油滴釉、曜变、乌金釉、杂色釉五个大类。

一、建盏兔毫釉

1.兔毫盏的地位

兔毫盏是建盏最为流行的品种,它的地位如何,实物具体是什么样子,考古发现、传世实物和历史文献都已经给出确凿的证据。

兔毫盏的析晶斑纹为黑色釉层中透出均匀细密的丝状筋脉条纹,形如兔子的毫毛,故此得名。宋代与饮茶有关的诗词常常称颂歌咏兔毫盏,宋代多本茶书亦以建窑兔毫盏为茶盏之尊,《茶具图赞》甚至将十二种茶具之一的茶盏直接画成兔毫盏,其标志性地位毋庸置疑。

虽然兔毫盏产量比油滴、曜变更高,但烧出结晶的形态、色泽、清晰度、分布状况变化多端,想烧出好的兔毫,也是要费很大力气的。看到建窑遗址成山的兔毫碎瓷片和废弃的整器,就会知道宋代窑工为了烧制一只良品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兔毫纹的形态有长短、粗细、弯直等分别,色泽有金、银、褐等颜色,分布状况有疏密、覆盖范围之别。不同色泽的兔毫,其结晶结构、主要成分会有所区别。

建窑黑釉兔毫盏,宋,高5.8cm,口径12.8cm,足径3.9cm。

盏撇口,斜直壁,小圈足。胎呈铁黑色,里满釉。外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泪痕。碗口釉呈酱色,口下渐为褐黑相间,近里心为纯黑色。釉中有丝状黑褐色兔毛般结晶,俗称“兔毫斑”。

宋金时期,兔毫盏在我国很多地方如江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都有烧制,其中以建窑所烧“建盏”最为著名。

由于宋代建窑兔毫盏名气很大,所以一些宋代文人对它多有赞美之辞,如蔡襄《茶录》云:“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

毫纹有些弯曲的兔毫盏,盏心有闪光的结晶颗粒,殊有意趣。一般认为具有银色光芒(带蓝光更好),且纹路流畅清晰、分布状况适宜的兔毫盏更佳。良好的分布情况具体表现就是疏密有致,覆盖范围不会太狭窄也不会太拥挤。

之所以普遍认为银蓝系斑纹比褐色系更珍贵,是因为生成条件更为苛刻,且另具美感,具体见《十问建盏:第四问》。

宋代金兔毫盏,兔毫纹明显清晰,但有些过于密集,黑色底釉都见不到多少了。建盏的基础是黑釉,若结晶覆盖过广,点茶时不好观察汤色,也少了一些黑釉的韵味。

宋代银兔毫盏,色泽纯正,边界清晰,兔毫纹明显且有立体感,呈规律的放射状排布。除了形态有些粗短,其他都比较不错。越难烧的结晶,其析出过程就越剧烈、越不稳定,所以同一只珍品建盏中,通常会有不同状态的斑纹存在。可能同一只盏的斑纹会有清晰的有不清晰的,有厚的有薄的,有密的有疏的,甚至形成不同颜色。兔毫如此,油滴亦如此,曜变就更是变化繁复。

建盏曜变釉

兔毫和油滴,在建窑遗址均有出土,且经过当代材料学家与陶艺家的努力,都已经能成功仿制,其中的精品能做到与宋代珍品形神高度一致。

然而同为“自然釉”的曜变盏,经过中外各国多位专家的研究和尝试,至今仍未有人仿制成功,林恭助等人仿制的与宋代正品仍有明显差距。建窑遗址也未见曜变釉产品出土。

曜变盏

而且曜变盏在我国历史文献上似乎不见踪影,对多数国人来说比较陌生,难免造成一些隔阂和误解。希望本节能让更多人理解曜变盏。曜变盏的斑纹,非但是彩色的,还以群落出现,大小形态变化纷繁,而油滴斑则是单个出现的。曜变斑纹在很狭小的一块里,就能同时出现黑、灰、蓝、黄(或绿、紫)等色彩,且每只盏的斑纹特征都不同。阳光一照射,顿生孤高神秘、深奥幽玄之感,引人无限遐思。

建盏乌金釉

乌金釉即纯黑釉。有部分斑纹较少或极难直接观察,达不到兔毫等标准的盏,也归类到乌金釉盏中。

宋代因点茶斗茶的需要,全国多个地区的窑口都有仿烧黑釉盏。虽然兔毫多数仿得不正,但素黑釉还是可以烧得比较纯正的,不过其他窑口大多施釉不够厚,或釉层趋于均匀,缺乏流动感,也难见挂釉。

另外建窑早期阶段烧制的一些黑釉盏,又称酱黑釉盏,釉料配方与成熟时期的黑釉配方有不同,且普遍上釉偏薄,釉面呆板,或不够黑,或偏滞涩。

建窑成熟时期烧制的乌金釉盏色黑而润,釉面玻化效果好,而且上釉普遍较厚,底部露胎处有聚釉、挂釉现象,可以观察到釉的流动,有部分还带有隐约可见的斑纹。亦有不少老盏带有细微的开片,细节处生动可人,别有滋味。远看只有黑,对着光线近看却美不胜收。

油滴釉

1.“油滴”一名的来历

以“油滴”形容建盏斑纹的说法来自日本,目前最早记载可追溯到日本应永年间(1394~1427年)成书的《禅林小歌》。其他日本古籍《满济准后日记》、《荫凉轩日录》等亦有记录。在我国古籍中,尚未发现以“油滴”描述建盏的文献,因此“油滴”是一个并无争议的外来词汇。

虽然其为外来称谓,但既然已经受到中文界长期、广泛的使用,并有其便利性,中文中也不好找出其他更好的词来代替(鹧鸪斑与油滴的关系尚存争议),说明“油滴”一词在中文里已具有实用的意义,并融入中文语境,将其用作建盏釉色之名称并无不妥。若刻意弃之不用,反而不利于讨论和传播。

2.不是所有的油滴都是建窑油滴

从古至今,对建窑油滴盏与其他窑口的油滴盏区分得都比较清楚,定为国宝的油滴盏和《君台观左右帐记》中所说“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的油滴盏都明确记载是建窑所烧,对于其他窑口所烧“油滴”,也会注明其他的产地。

油滴盏的烧成条件,比兔毫盏更为苛刻,窑温偏低, 难以形成点状斑纹, 窑温偏高, 斑点又容易流成条形。宋代油滴盏的传世品、出土品都很少,完整器更是鲜见。

杂色釉

建盏“自然釉”中,凡不能归类为兔毫、油滴、曜变、乌金釉的釉色,都可以归到杂色釉范畴。因为杂色釉包含种类太多,全部罗列不太现实,故文中以典型品种为主,品种命名有的尚未统一,取常用说法供参考。

多数杂色釉虽然不是窑工有意去烧制,而是意外所得,但也分好坏,有包含一些烧坏的次品,也有美观、量少的佳品,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柿红釉

柿红釉,顾名思义就是颜色和成熟的柿子一样红的釉色,属于杂色釉中的佳品。虽然色调不是黑色系,点茶斗茶时在颜色对比上不够鲜明,但是这类色调也有不少人喜欢。

柿红釉的釉料配方和兔毫釉是一样的。因窑炉位置不同或其他原因,导致温度偏高、气氛偏氧化时,会形成柿红釉。

部分柿红釉盏在烧成时,温度气氛没有偏离太多,会在盏心、聚釉流釉处有较为明显的黑釉或兔毫釉留存。从柿红釉的标本横截面上可以看出,呈柿红色的是表面一层,敲进去还是黑的。

2.茶叶末釉

在底色上布满茶叶粉末一般星星点点斑纹的釉色,称为茶叶末釉。底色有偏深褐的,也有偏墨绿、酱绿的,有的玻化效果好且带开片,属于建盏杂色釉中的佳品。

3.银黑釉

这类釉色偏黑色系,但是通体泛金属样银光,也有叫黑釉银光盏的,有的还带镜面、虹光效果,有独特的观感,也是好瓷器。

4.生烧和半生烧的釉色

灰白釉、灰皮釉等,为火候不够的产品,有的带有乳浊状颗粒,有的带有龟裂纹理,在宋代属于不合格的次品,在现代就有一定的标本和历史价值。

建盏的“自然釉”就介绍到这里。而建盏的“装饰釉”,比较典型的是“珍珠斑”和“铁锈斑”。

珍珠斑与宋代文献中所称“鹧鸪斑”的关系尚有争议,以后展开讨论。但可以明确的是,珍珠斑是黑釉点白釉的二次上釉产品。

“铁锈斑”,有学者认为它就是《宣和遗事》中所记载的“建溪异毫盏”,这一观点尚需更多证据支持。也有俗称它为“西瓜皮”的。可以确定的是,其工艺为二次局部施彩釉。

建盏鉴定与辨伪


(一)建窑系黑釉瓷器的基本特征

由于宋代“斗茶”之风的盛行,建盏类茶具深受社会各界喜爱,因此,从宋至元代,各地竞相仿制,并形成许多黑瓷窑场,其中闽北地区的建阳中布窑、白马前窑,浦城半路窑,武夷山遇林亭窑,建瓯小松窑,延平茶洋窑,顺昌冯坑窑、官山窑、河墩窑,光泽茅店窑,松溪九龙窑及闽西北的泰宁上青窑,将乐上瑶窑,三明中村窑;闽东地区的宁德飞鸾窑;福州地区的福清东张窑,闽侯南屿窑,闽清义由窑;闽中地区的德化盖德窑及闽南地区的晋江磁灶窑;闽西地区的长汀南山窑,宁化济村窑等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省外的江西、安徽、重庆、河北等省(市)也发现黑瓷窑址。建窑系仿建产品大多器形较小,以中、小型碗为主,16厘米以上的大型器较少发现。其次,釉层普遍较薄,缺乏建盏的肥厚之感,因此,少见挂釉现象。第三,釉色大多呈酱黑色或酱红色,除少数窑址(如福清东张窑等)外,鲜见兔毫纹,且纹理大多粗而短,少见长而细者;油滴等更是罕见。第四,胎骨较薄,色以灰白居多;有的胎质细密,与青瓷、青白瓷胎相近,缺乏建盏的凝重厚实之感。第五,器底足较平,足根少见倒角(修刀)现象。古玩市场上已发现将建窑系其他窑场生产的仿建产品冒充建盏以抬高价格的现象,但有的藏家误将此类器当作高仿品中的赝品。

(二)现代仿建产品的鉴定与辨伪

建窑自宋末元初,改烧青白瓷器,此后,建窑停止了黑瓷的生产,这一古老的工艺随建窑的衰落而逐渐被历史的尘土掩埋了近六百年之久。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阿弗雷德(AIFRED)烧制出外观有斑点的黑釉碗。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日本的安藤坚先生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烧成与宋建窑曜变天目碗十分相似的产品。日本濑户市的长江秀利先生也在进行仿建产品的试验并获得成功。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建盏的仿制工作也被提到了有关单位和科研机构的议事日程。于是,自1979年9月始,由中央工艺美院、福建省科委、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厂等部门和单位组成攻关小组,进行仿古建盏实验,经过近二年的反复实验,终于在1981年3月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仿宋兔毫盏的样品,并获得了有关人士的好评。1981年5月7日—10日,福建省科委邀请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轻工部陶瓷所、外交部总务司、上海博物馆、上海硅酸所等三十多个单位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对仿建产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仿宋兔毫盏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无论是釉色、纹理,还是胎骨、造型等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此后,仿宋兔毫盏逐步走入市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仿宋油滴盏、鹧鸪斑盏等也获得成功,并批量流入市场。上世纪末,带曜斑的仿曜变天目盏也获得成功,并少量进入市场,但此类产品与日本收藏的曜变天目碗相比相去较远,容易辨认。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仿宋兔毫盏、油滴盏不仅大量进入市场,而且作伪手段越来越复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仿建产品一般是在釉面上做简单处理,即用酸性物质去光,再用黄土涂抹。九十年代以后,在此基础上,有作伪者还在仿建产品上粘上“土锈”。此外,常用的作伪手段还有接底(即将宋代的碗底接在新坯上,上釉后再入窑烧造)、老胎新釉(即将窑址上采拣的废品重新上釉,再入窑烧造)等。仿建产品除碗(盏)这类器形之外,还有少量梅瓶、蒜头瓶、小盅及茶壶等;梅瓶、蒜头瓶比宋代的器形更大,较易辨别;而茶壶及小盅则非古代建窑制作。

现代仿建产品由于采用的瓷土、釉料及烧成温度与古代相近,故胎、釉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纹理也几可乱真。但仔细观察,其釉面大多较浮亮且亮光扎眼,用酸性物质浸泡者则釉面呆板、晦涩,缺乏建盏的柔润深沉之感。有的粘“土锈”,但不自然。其次,仿品胎土淘洗大多较细腻,胎体表面较平整光滑且较薄,手感较轻飘。其三,仿品大多为轮制压模或注浆成型,修刀过于工整,以致显得拘谨而缺乏真品的自然、随意之感。其四,仿品大多不见冰裂纹,少数放置炉火焙烤而后置水中,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而产生冰裂纹,但裂纹较粗。其五,新仿品若用手指轻轻弹击,发出的声音较清脆;而宋代建盏发出的声音较深沉。其六,少数仿品刻“供御”铭,但字迹甚差,毫无真品的潇洒、飘逸之感,不可同日而论。

建盏瓷器的种类特征


建盏瓷器的种类特征,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建盏瓷器的种类特征。

器型种类

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小圆碗归入小型敛口碗类。①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圆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状,俗称“斗笠碗”。常见中、小型碗,偶见大型器 )。②撇口碗: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浅圈足;可分大、中、小型。此类碗大型器比例相对 其他类碗 较高,但成品率低,尤显名贵;中、小型器较常见 )。③敛口碗:口沿微向内收敛,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浅;造型较丰满。常见中、小型器,小型器比例较高,有的为圆饼状实足 )。④束口碗: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内收,浅圈足,口沿以下约1—1.5厘米左右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作用在于斗茶时既可掌握茶汤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该凹槽俗称“注水线”。此类碗腹较深,器型整体较饱满,手感重;常见中、小型器,中型器比例较高,为建盏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建盏之一,出土或传世品最多 )。

釉面种类

建盏常见有油滴,兔毫,鹧鸪斑等不同釉面风格。油滴的釉面多数为边缘界限清晰的不规则结晶。盏内底部油滴斑纹布满的尤为珍贵。

兔毫多为丝状呈放射状结晶,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提及:“盏色贵青黑, 玉毫条达者为上。”

鹧鸪斑那的曜变斑纹介于兔毫和油滴之间,结晶边缘有粘连,偶见斑纹呈隐约虹彩色者,甚为难得。

识别真伪宋代建盏的高招


当一种东西一旦有了高价,有了市场的需求,在利益驱动下就会有人造假。

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内便出现了仿宋“兔毫盏”。而近几年来,随着造假者在胎、釉、做旧处理等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对宋代建盏的仿烧技术,则已经达到可以在市场上以假乱真的水平,甚至能让一些专业藏家看走眼。所以收藏老窑器(包括建盏),业内人士认为,传承有序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来源可靠的情况下再来看实物把握就大很多了。

据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葛帆等有关专家研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肉眼鉴别宋代建盏的真伪:

一是看外观(造型)。宋代建盏一般以敛口和敞口两种为多见,大多是口大足小,形如漏斗。距口沿一厘米处向内凸起圆棱一道,外壁近足三分之一处无施釉,口沿上的釉大多是深黄褐色的,釉水上薄下厚,近圈足处自然垂流成滴珠状,型号有大、中、小三种,最常见的是中型,口径10—12厘米、高度5-6厘米、圈足2-3厘米的为多。造型敦厚古朴,线条自然流畅,修坯随意大方,一眼看去给人一种古意焕然的感觉。仿制品的外观过于规整,胎釉稍薄,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比宋代的“盏”尺寸略大一些,过分灵巧,古韵不足。

二是看胎体。宋代建盏的胎土是用当地富含铁质的瓷土,盏壁的厚度约0.2—0.8厘米左右,最厚处在底部超过一公分,因此上手较沉,有很明显的压手感。由于当时的加工手法及工具都较现代落后,因此胎土中多含没能完全粉碎的较大颗粒,显得略为粗糙。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受到窑内一氧化碳的影响、胎呈紫褐色、粗而坚硬、重如铁渣。宋代“盏”多修胎较草率,经上釉烧成后还能见到修胎时留下的棱角痕迹。底足浅挖近似实足,圈足内常见留有少许浅黄色的垫饼残迹。这些残迹有的由于和胎土烧结在一起,所以很难将之去除。

三是看釉。在“兔毫盏”1310±20℃的烧成温度下,釉水大量向下流动,口沿处的釉较薄,并且多呈黄褐色,它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因此所受到的侵蚀也比较严重。当我们用手抚摸口沿时就有毛糙扎手的感觉;在5—10倍放大镜的观察下,可以很清楚地看见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麻子底和条状的侵蚀痕迹,严重些的甚至可以看见时隐时现的露胎处。

建盏斑纹分类以及纹饰特点


建盏是黑瓷的代表,在宋代就非常出名了,宋代传世的建盏凤毛麟角了,建盏之所以被大家喜欢收藏是因为建盏斑纹多样美丽,那么建盏斑纹有几种,建盏斑纹各有什么特点呢?

建盏斑纹分类

建盏斑纹主要有曜变、鹧鸪斑、油滴,兔毫等,其中以金兔毫、银兔毫为主,这些建盏的名称也是根据纹饰命名的。建盏斑纹是在还原气氛中通过窑内1300度以上的高温焙烧而自然形成的,是建窑的杰出成就。由于这类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易于出现变化,难以控制,加上氧化铁含量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变化,窑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纹的建盏是很困难的,即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其成品几率也非常低。

曜变建盏纹饰特点

建盏的曜变斑其实是圆环周围的薄膜,它像光晕,以圆环为中心向外散射,构成斑纹的物质最分散,最自由,能冲破形的束缚。曜变斑的主要特征其实是“影像”,而不是“形状”。这些“影像”是结晶物质在釉面剧烈动荡留下的踪迹,实质是“形状”剧变的结果,所以它没有具体的形状。可以说是无形之形,无状之状。这些“影像”隐隐绰绰,清晰不一,飘忽不定,玄之又玄。与老子所描述的深层灵物的行踪相似。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曜变斑在釉面上的分布也最无规律,最不均匀。曜变是国际公认的瓷釉艺术的“神品”,现代陶艺家经过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至今还无人能烧制。可见人们获取真正能“传神”的物的能力极其有限。

由以上分析可知,从铁红晶花到曜变斑,斑纹的边界和形状从有确定到不确定,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样。构成斑纹的物质由集中到分散,不自由到自由。浅层的斑纹由于形状较单一,一件作品中虽然斑点很多,但到处一个样,其实只要少数斑点就可代表。即使器型很大,实质不大。所以多未必多,大未必大,这是有中无。深层的斑纹则反之,是无中有。

鹧鸪斑建盏纹饰特点

鹧鸪斑是建窑产品中较为名贵的产品。鹧鸪斑的羽毛颜色在北部呈紫赤相间的条纹,胸羽则有白点正圆如珠,这种胸羽的正圆白点为其他鸟类所没有。建盏的“鹧鸪斑”即指釉面呈献出类似于鹧鸪鸟胸部散缀正圆白点的形状。但鹧鸪斑究竟是什么样的建盏釉面,学界仍有争议。

鹧鸪斑形成是浮萍机理,釉面斑点是由许多小斑点拼合而成。小斑点像浮萍在釉面上漂游,随机而遇靠在一起,组合成许多形状不一的大斑点,斑点内的结晶物质没有连成一体,是分散的,所以有肉眼可见的沟纹。银色斑很容易变灰或消失,甚至在一个斑点中(即很小的范围内)就可以观察到这种变化,斑点的边界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变化都很大。高温时,结晶物质在釉面漂游,分分合合,在纵向突起又沉入,突起变灰色,沉入就消失。所以鹧鸪斑形状变化剧烈无常,有明显的立体感、层次感。它的烧成受坯、釉、窑温和还原气氛的严重制约,烧成范围极窄。鹧鸪斑建盏不同部位的斑点优劣差别大,很不均匀。

油滴建盏纹饰特点

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形似油滴。“油滴”的形成其实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却后析出晶体所致。呈赭(zhe)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在黑色釉面上呈银晶斑者称“银油滴”。

华北油滴受气泡机理控制,斑点形状与气泡破裂后釉面状况有关,一个斑点中结晶物质分布从中心到边界没有明显的规律变化。华北油滴斑点形状受到窑温制约,如果温差较大,不同部位的斑点差异也变大。斑点的边界虽然都在同一平面上,但不定呈圆形,所以形状变化比铁红晶花大。华北油滴的烧成难度比铁红釉大。如果烧银色的华北油滴,其斑点很容易变灰色或消失,变灰的斑点突出釉面,消失的沉入釉中,其斑点的边界变化幅度较大,所以形状变化较大,它受到窑温和还原气氛的制约,烧成范围就更窄。

油滴建盏分类

彩色油滴盏(极其偶然能烧制出)

金油滴盏(原产地代表人物黄美金)

银油滴盏(极其偶然能烧制出)

蓝油滴盏(原产地代表人物蔡氏兄弟、饶飞雄)

灰褐油滴盏等(原产地代表人物孙福昆、邹云源、李达等)

兔毫建盏纹饰特点

建窑兔毫斑纹不仅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斑纹边界在平而上的变化比油滴大,尤其还存在纵向变化,即有隐有显,所以兔毫形状清晰不一,各种各样。兔毫建盏不同部位的斑纹差异较大,即碗上部的斑纹较密,下部较稀,分布不均匀。褐色兔毫的结晶物质是填充在一串类似鱼草的钙长石晶间,这串鱼草征釉浅处易浮出釉面,在釉深处就沉入釉中。而且这串鱼草既把结晶物质套住,又使结晶物质相互隔开。结晶物质是分散的,既不像华北油滴堆积在一起,也不像铁红晶花有序排布,只有浮出釉面的结晶物质才能靠拢。优秀褐色兔毫盏的烧成受坯、釉、窑温的制约,烧成范围很窄,难度很大。

兔毫建盏的形状取决于鱼草的浮沉状况,如果把鱼草当作构成兔毫斑纹形状的一种套,那么气泡就是构成华北油滴形状的另一种套,而铁红品花实际也被表面层的一种天然的套所套牢。越靠近表面层,这种天然的套对物质的束缚越紧,使物质有规可循,所以形状越确定,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就像人的头发和指甲,树上的花。越表而的东西其形状越容易按确定的方向生长,而且因为越表面的物质被套得越牢,所以长势越强,形越易产生。

兔毫建盏分类

金兔毫盏(在古建盏残片中有见到,至今无人能烧制)

银兔毫盏(原产地代表人物张修潘)

蓝兔毫盏(极其偶然能烧制出)

黄兔毫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