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 导航 >

黎锦图案在陶瓷设计上的创新与运用

黎锦图案在陶瓷设计上的创新与运用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瓷砖的设计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2020-02-11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本文对黎锦图案的特征、陶瓷制造工艺及黎锦图案在陶瓷创新设计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收集到的大量的黎锦图片和文字资料分析整理,对黎锦图案进行研究。了解黎锦图案的构成和规律,将流行元素与黎锦图案、色彩特征相结合在陶瓷设计中,使传统与现代进行创新设计。

黎锦作品

关于黎锦图案的介绍

2009年黎锦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振奋了黎族人民的自信心、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尽管黎锦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但是却在现代工业革命高度发展的今日濒临灭绝。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黎锦织造技艺面临失传的窘态,为更好的继承和发展黎锦的传统艺术提供思路。

据不完全统计,织锦图案有100多种,基本构成是简单的直线和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大体可分为人形纹、植物纹、动物纹、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在色彩上,则善于运用明暗间色,黑、白、红等色互相配合,形成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

现代陶瓷的瓷绘艺术

现代陶瓷艺术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艺术作品呈现多元化转向,改变了传统器形的观念。第二个特点是由于艺术家主观思想的引导所造成的艺术作品的审美变革,最大限度促使陶艺作品的审美层次不断提高。陶艺可以说是由古老的技艺和现代思维相结合的艺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龚保家、涂雅琴二人则更为详细地阐明了民间美术与现代陶艺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基于黎锦图案的陶艺作品的制作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综上可见,国内外对黎锦文化和陶艺的各个领域均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但综合二者、基于黎锦图案的陶艺作品的制作尚缺乏研究。

原始陶器的设计和制造,是一种自发的创造。但现代社会提出了对生活和生产、精神与物质的新需求。我们不仅要力求改进现有的陶瓷设计理念,还要不断地开发新的陶瓷艺术语言。如将黎锦图案运用到陶瓷装饰图案中,这样不仅保存了黎锦鲜明的民族特色,还让陶瓷在现代化环境下创造出一片新鲜的、多元化的思路引导,进而实现陶瓷艺术的逐步发展和让濒临灭绝的黎锦文化得以传承。在这里陶艺与黎锦的组合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它不仅具有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人文性、更重要的是其反映了传承与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的观念。使黎锦在其技艺传承面临严峻考验的环境下,能焕发新的艺术魅力。

基于黎锦图案的陶艺作品的制作

融合黎锦图案下的陶艺创作不仅仅是艺术技法的创新,更是注重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创作思路。在现代社会的科技革新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样式追求和内在含义更为重视。

1.黎锦图案语言提取的审美认同

(1)制作方法的独特

黎锦图案语言提取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它足以显示创造过程中逻辑与思想的完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融合的过程中改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2)装饰技巧的缺陷

黎锦图案多直线缺少圆弧线语言,这时就需要我们在最大程度保留黎锦图案的精髓去变通与创作。

(3)烧制过程的偶然

陶瓷不同与其他艺术形式,它充满了偶然性,因为它并不是一次成型,因为它还要经过火烧这一工序,经过窑中气体混杂和高温作用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改变了其原来的颜色、形态和属性,并最终才形成陶瓷艺术品。正是这样不稳定性和偶然性,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不可预知的意外,我相信这也便是黎锦图案和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2.设计与烧制过程

(1)将收集到的图片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3D Max等)进行处理。(2)构思,绘制小草图确定主题。(3)制作胚体。将有可塑性而且水分适当的陶泥制成我们需要的造型,可以使用泥条盘筑成型法、泥板成型法等。(4)阴干。造型做好以后,将它放在阴凉的地方,使陶艺干燥。(5)素烧。即第一次烧造,在低温700-800℃烧制,可使胚体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利于装饰和施釉等加工过程。(6)装饰。简单造型后,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黎锦图案手绘到胚体上。(7)施釉。根据实际情况在荡釉、刷釉等综合方法中,选择适合的方法。

问题及解决

烧制前如果陶泥里面有气泡或裂纹,那么在烧制的过程中陶器就会在窑里炸裂。这是在上面我们提到过陶瓷的烧制具有偶然性其一。针对这一偶然性我们采用了素烧这一常见的方法。就是将未施釉的生胚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烧制,这一做法可以提高胚体的强度,保证陶艺作品的成活性并减少耗损。另一偶然性就是陶器在绘制好图案后,在火烧这一工序,经过窑中气体混杂和高温作用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改变了其原来的颜色、形态。这一偶然性在制作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不稳定性和偶然性,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期待,带给我们不可预知的意外惊喜,这也便是黎锦图案和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结语

因为陶瓷这种材料我们可以运用丰富的美学元素对其加以创作,通过研究和创新去发现蕴含其中的艺术精神,为现代陶瓷工艺的发展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黎锦图案应用于现代瓷器的制作中对于丰富瓷器的表现形式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说,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无疑是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的。

编辑推荐

传统图案在当代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创新运用


中国传统图案类型多种多样,运用在不同的装饰手法当中,然而陶瓷艺术是我国工艺美术当中不可或缺的。本文对中国传统图案在当代陶瓷装饰艺术中创新运用的两种基本形式即传统图案的再设计和创新制瓷工艺对传统图案的表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着重讨论了创新运用在当代陶瓷装饰艺术发展中的未来趋势。

一、相关概念解释

1、关于中国传统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蕴含着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视觉符号。中国古代的先人从生活中将大量的优美景色描绘出来,提炼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图形,通过写意象征等手法将哲理性和美感融为一体,如竹、松、梅、菊等代表高洁的情怀,龙凤、麒麟、貔貅代表财富、地位,并蒂莲、蝶恋花则象征爱情,具有吉祥寓意的图形是中国传统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外的绘画思想不同,中国人观察自然喜欢加入自己的想象,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作图案,因此才出现了龙纹、凤纹等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图案。

2、关于当代陶瓷装饰艺术

在陶瓷上装饰图案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就已经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后来宋代的瓷器和明清时期的官窑也都以装饰精美著称于世,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陶瓷装饰艺术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例如八仙过海、鲤鱼跳龙门等图案反映人们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等。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不断进步,出现了多种学科、多种技艺、多种材料、多种手法于一体的新趋向,这些新趋向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陶瓷装饰的发展,推动陶瓷装饰艺术向更高层次和纵深方向发展。比如我国传统图案“牡丹”代表富贵,“金鱼”有金玉满堂之意,在现代陶艺的装饰中,牡丹和鱼的形象也随处可见,但是却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造型丰满大方、灵动、颜色鲜艳。这就是现代陶瓷装饰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及装饰手法展现当代的陶瓷文化特色。

3、关于创新运用

在陶瓷装饰艺术中,传统的装饰手法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法则,有其独有的韵律和规律,比较多见的是平视构图、立式构图和格律式构图,创新运用则区别于这些运用手法,更多地融入了当代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对陶瓷载体进行装饰,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具有传统民族特色,而且更符合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创新将是今后设计师追求的重中之重。

二、中国传统图案在当代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创新运用形式

1、对中国传统图案元素的再设计

在平面的造型中,无论传统还是现代点、线、面都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既可以表现具象形态又可以表现抽象形态和意象形态。利用传统图案中的某些元素,运用新时代的点线面构成方法来重组图案。通过对形与形之间的规律变化、组织安排,来构建画面的动静和疏密。

青花系列作品之一《蓝风》

对中国传统图案的再设计,就是将传统图案与现代的陶瓷装饰设计相结合,首先设计师需要认真研究传统图案纹样和其所包含的寓意,学会从传统图形中提取合理的元素,结合现代陶瓷设计手法,比如: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这些元素进行重新设计整合,分解重构,将时代元素融合进去,最后运用到陶艺装饰的设计之中。是施于人教授的青花系列作品之一《蓝风》,他的作品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将传统的青花纹样元素运用现代的设计思想进行解构和重组,整个作品既传统又不失现代设计感,包括整个点线面的运用,融会贯通,耐人寻味。通过这样的步骤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还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2、运用多样化的制瓷工艺表现中国传统图案

《飞天》

在如今多样化制瓷工艺的情况下,陶瓷艺术作品丰富多彩,千姿百态。艺术家们运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艺,制作出或清雅、或华丽、或精致、或粗犷的艺术风格。作品《飞天》,此作品就是运用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形,其运用了泥条贴塑的陶瓷制作手法,创造了浮雕的视觉感受。流畅的线条,潇洒的笔触,再施以细腻清丽的蓝色冰裂纹釉面,赋予了传统的飞天全新的风貌,令人赏心悦目。

三、中国传统图案在当代陶瓷装饰艺术的创新运用发展趋势

1、透彻理解中国传统图案的寓意和形式

在应用传统图案时应透过其物化表面深入研究它的精神内涵,只有深入领悟了传统图案的艺术精髓,才能将现代与传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传统纹样产生于民间来自于生活,具有很深的根基。不论采用何种表现方式,强调夸张、变形的追求形式美感和吉祥的寓意,在风格上商、周、秦、汉时期的纹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气质,唐宋时期的纹饰体现出宽容开放的精神气度,明清时期的纹饰体现出细腻、 谨慎、含蓄的风范。瓷器上的纹饰俊秀、活泼,都是现代陶瓷装饰艺术设计中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2、更加注重中国传统图案的运用形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眼界越来越开阔,单一的设计形式是永远满足不了当今人们的审美,如果在艺术手法和形式上得不到创新,那么陶瓷艺术是无法发展的,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能达到创新,那么运用形式、艺术表现手法就很重要,新的思想需要完美的艺术表现。

在当今陶瓷装饰品中,不论传统的、民间的还是现代的,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陶瓷设计更加注重图形的视觉表达,科学的进步给陶瓷艺术设计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领域,因此也产生了新的设计思想和要求。人们在热衷于电子技术和电脑设计的同时,必然会在传统图案艺术中汲取大量养分,利用现代陶艺表现手法,创造和弘扬传统文化。

3、更加适应国际审美要求

作为几千年的世界陶瓷大国,立足于传统,寻找切入点与国际接轨,是中国发展具有说服力的陶瓷艺术作品的必由之路。寻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艺术语言,从传统图案中汲取营养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要引入具有国际观念的设计思想,对于目前中国缺乏创新的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普及我国优秀的陶瓷传统文化和制瓷工艺,重视艺术创作者的素质培养,提高全民的艺术修养,从而促使中国陶瓷艺术更具民族特色和发展潜力。

肖像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陶瓷肖像画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盛行厚葬之风。现出土的墓葬品中,精美的画像砖便是最早的陶瓷肖像画前身。但是就陶瓷肖像画而言,正式对中国产生影响是在清代。清代大批的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不只是西方物质上的丰富,更多的是将西方文化的带入。随着西方油画家郎世宁、南怀仁、马国贤等人的到来,自宫廷内部开始全国掀起了一股狂热的西方艺术风,并于乾隆时期绘制成熟。至此开始了陶瓷肖像画的时代。

一、陶瓷肖像画之特征

1、工艺特征

陶瓷肖像画作为陶瓷装饰门类之一,较之其他的陶瓷工艺,在绘画技法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语言。陶瓷肖像画在创作技法上多借鉴西方的油画艺术,尤其是在绘画笔法上,多采用像油画一样的搓、点、涂等绘画笔法,工具上也很大程度的相同于西方的油画工具。在技法方面,被称为“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先生首创的九宫格技法对陶瓷肖像画影响极大,九宫格技术的发明使用,成为了陶瓷肖像画时代的开端。九宫格技术是将肖像画进行等比例放大,实际上加强了陶瓷肖像画的写实性。在绘制方面,同样被称为珠山八友之一的王琦将西方的油画技法引入到陶瓷肖像画的绘制上。这样就加强了陶瓷肖像画的写实、细腻程度。其他陶瓷装饰种类很难达到如此水平。在釉料方面,陶瓷肖像画应用的是珐琅彩工艺,后来延展至对粉彩、广彩的运用,发展至最后固定了以新彩为主的创作形式。新彩工艺对于陶瓷肖像画有着便于掌握、着色丰富、易于修改的优点。由于新彩属于釉上彩工艺,所以所绘的陶瓷肖像画需要进行二次进窑烧成,并且在二次烧成后若画面略有不满可视情况进行再次进窑复烧。这对于陶瓷肖像画创作者来说较易控制画面,便于艺术品完美性的追求。

2、审美特征

陶瓷肖像画以写实为基准,发展之后以审美性为大众服务。参照陶瓷肖像画的发展历程便可总结陶瓷肖像画的审美特征,基本上可以分三方面来进行论述。首先,从以纪实为目的早期陶瓷肖像画创作为例,陶瓷肖像画的审美性主要与纸质肖像画相较,相比纸面肖像画陶瓷绘画有着更为生动的写实性,这源于陶瓷釉料的强大模仿性,可以最大限度的模仿油画的技法及效果。并且能最大限度的将油画写实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结合,体现东方绘画精髓,凸显东方审美特征。其次,瓷面肖像画在空间的占据上,比较布面油画或纸本绘画有着更好的展示性。在一定的空间中,无论是纸本绘画还是布面油画,其所占据的空间都不及陶瓷油画的空间体积感强烈,陶瓷油画有着更为出色的空间占据感。最后,陶瓷肖像画在时间的跨度上也有更为长久的保质期。综合这几方面的装饰特性,陶瓷肖像画的独特审美性自然跃然纸上。陶瓷肖像画不仅满足世人的审美需求,更是愉悦大众的审美心理,考虑大众审美情绪。

3、艺术特征

陶瓷肖像画是将西方的写实油画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瓷器文化相结合,聚东西方文化精髓而成,散发着独特的东方意味。西方传统油画艺术强调写实性,注重对对象的真实性的把握,而东方绘画注重以形写神,强调人物神韵在肖像画作品中的重要性。陶瓷肖像画成为独立的装饰题材,出现在陶瓷绘画领域以来,便由其独特的装饰效果引起广大陶瓷工作者的广泛注意,陶瓷肖像画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更加注重对人物精神内涵的表达。造成此种不同的呈现效果,本质上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西方油画史与西方雕塑史相互影响而发展,所以在西方传统艺术风格的影响下,西方肖像画更加注重画面的写实性与细节性,画面客观性很强。而在东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陶瓷肖像画,在技法上虽然借鉴了东方油画的写实风格,但是其实质性的精神传承于中国古代传统文人肖像画。顾恺之提出的“以神写形”的绘画观点,不仅是对肖像画本身创作的规范点评,也成为我国传统绘画创作的主旨性追求。故此根据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艺术背景。陶瓷肖像画具有比西方写实肖像画更为传神的艺术特征。

二、陶瓷肖像画之创作前景

纵观整个陶瓷史,二十一世纪数码产品快速普及,且随着陶瓷喷绘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陶瓷肖像画的创作市场。虽然陶瓷喷绘技术无论是在制作成本上还是在绘制时间上,相比陶瓷肖像画的创作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陶瓷肖像画的创作失去了创作意义,相反由于近几年人们审美水准的变化,以及陶瓷艺术家对创作技法和创作思路的创新改良,使得陶瓷肖像画重新焕发生机。例如吴康、杨厚兴等一大批的陶瓷肖像画爱好者的钻研努力,使得陶瓷肖像画的发展进入到一片新的领域。对于陶瓷肖像画创作,近几年艺术家的普遍创作水准也逐年提高,基本功扎实、技法娴熟,相信有了广大陶瓷肖像画爱好者的不断努力,陶瓷肖像画的创作前景将愈加可观,陶瓷肖像画的独特工艺及美学价值定能在瓷器密林的景德镇绽放自己的魅力之光。

釉上彩色彩与图案上的突破


景德镇在白瓷胎上着釉上低温彩饰绘画,一直是以传统的粉彩、墨彩、新彩、青花斗彩为主要形式。而在已经布置好了的部分或全部高温窑变釉彩瓷胎的空白、浅色部位再用釉上彩料绘画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彩艺术。综合彩就是利用多种艺术元素聚合在一起,例如用高温窑变釉彩、颜色釉、粉彩、新彩结合在一起的新技法形式,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特质、新的艺术,给人以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极大的视觉冲击力。用釉上彩料在窑变釉彩的瓷胎上绘画彩饰,就是充分利用高温窑变釉彩朦胧虚拟的意象掩映,隐显藏露,似真似幻的对立因素有机地结合。这种手法的形成比较类似于中国艺术创作中追求最高境界“虚境与实境”的统一,实处落笔造型,虚处赋彩掩映。抽象的高温窑变釉彩具有一种超象虚灵的圆成,而具象的绘画能腾绰万象的实现,相谐相辅相成表现为“山虽一阜,其间环绕无穷;树虽一林,此中掩映不尽”的无穷景深;映现出“瑞雪满山,动有千里之远,物态严凝,俨然三冬在目”的幻境,造成“目力虽穷情脉不断”的极境,此情此景,是精到细致的手绘与自然天成的窑变釉彩击节联袂上演的一出绝妙好戏。

釉上彩花瓶

景德镇传统釉上彩瓷的用色大部分浓重艳丽,大红大绿,五彩斑斓。这种以红、绿、黄大面积的色彩为主,点缀其他间色的设色方法极易烘托出活泼热闹的气氛,形成强烈的色彩张力,既和谐又多变化。景德镇传统釉上彩瓷发展到清代中晚期的时候,受市民以及宫廷文化的影响,结合当时发展起来的高超彩瓷绘制技术,像当时的彩瓷一样,装饰趋向繁缛,花纹茂密,设色浓艳,满彩成为最主要的装饰手法。景德镇传统陶瓷的色彩观念深受中国传统五色观以及民间文化观念的影响,与百姓的生活和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是相一致的。因此景德镇传统陶瓷运用釉上彩绘技术进行装饰的时候,其用色和图案是与传统造型以及附着其上的集体意识密切结合的。

景德镇传统釉上彩绘瓷上装饰的图案,常见的有龙、凤、寿字,太极、八卦、八宝、蝙蝠、寿桃、石榴、佛手、回纹、云纹、海水纹、折枝花、缠枝纹等等。这些图案都是一定的现实事物因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演变而来的具有特定涵义和心理感受的观念性造型符号,是民众共同使用的语汇,是具有高度的集体性和传承性的象征性符号。中国当代观念性釉上作品虽然利用了景德镇传统的彩绘技术,也部分采用了传统的图案符号,但艺术家在运用色彩时,重在渲染作品特定的气氛和烘托特定的情境;运用传统图案时,往往把传统图案结合到意想不到的地方,使其内心在心理、文化意义与实际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产生对立和冲突,从而引起人们以新的视角来理解和思考这件作品的意义。

当代艺术家在运用传统符号时,既利用它又消解它,故意暴露造型与图案的冲突和矛盾,想要揭示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统一。当代艺术家对传统色彩、图案符号的创造性运用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于这些司空见惯的符号的心理定势,把这些曾经被定义为匠气的符号运用得风生水起,充满着丰富而复杂的社会语义和心理涵义。当代釉上彩作品对景德镇传统釉上彩绘色彩和图案的突破性运用正是使得它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的重要手段。而另一方面,这些观念性釉上彩作品看起来却又中国味道十足,其民族性特征正是通过装饰的运用,通过对传统色彩和图案的运用表现出来的。

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摘要:陶瓷书法不仅充分地表现出书法艺术中字体结构的图案性,并把字体应用到陶瓷装饰中形成一种能够体现民族文化特质的装饰效果。关键词:书法艺术陶瓷书法运用

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是两门独立的艺术,自古以来就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不同书体的汉字,同所装饰的材料、器型合成一体,形成了以文字装饰为主的艺术形式。伴随着陶瓷艺术的丰富和发展,陶瓷艺术和书法的结合样式也越来越多地出现,表现也多样化。陶瓷书法艺术充分利用书法的形式美和陶瓷的材质美,在文化内涵和形式上联系,和谐而自然地结合,为陶瓷装饰领域开拓了新的境界。

一、陶瓷书法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汉字的产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一块瑰宝。它发展至今一直承担着汉民族思维和交流最重要的书面符号的角色。人类有了语言,就可以积累知识,然后形成文化。有了汉字,就可以记录语言、交流信息。语言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汉字把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区分开来。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早期主要表现在书写技法方面,其实用性占主导地位。陶瓷书法,是指以书法为陶瓷装饰主体,是以陶瓷为载体,以书法为其主要艺术形式,通过陶瓷工艺技术制作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经化学反应而成的陶瓷艺术。陶瓷书法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质、艺术形式与艺术效果。在瓷器上出现书法艺术,开始于新石器时期陶器上的刻符,也称作为陶文。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中可以发现许多这样的陶文。在河南豫西地区商代早期的陶大口尊的口沿上面就刻有陶文记号。唐代的长沙窑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长沙窑上诗文的装饰填补了装饰画所不能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布局死板的空缺,突出了文字艺术和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成就。

二、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书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和其他制作手段材料是有所不同的,除了书写之外,表现形式更具有丰富的立体感,工艺手段也比较复杂,创作风格多样,可刻,可雕、可堆,有釉上、釉下,微书等独特的创作特色。陶瓷书法中采用的油料和宣纸上的书法墨汁是不一样的,釉上装饰中的料是一种呈粉末状的油料,需要将乳香油、樟脑油与颜料充分混合,这一过程俗称搓料。经过搓料之后,再与笔含料(即打料)。

除以手写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釉上装饰和釉下装饰之外,还有一种艺术形式叫做陶瓷书法雕刻。所谓陶瓷书法雕刻是指以陶瓷这一特殊材料作为载体,采用钨金刀或金刚刀等工具将书法刻划其上的一种装饰技法。

其表现方式主要为纯粹书法装饰、书法与绘画配合的装饰、书法与陶瓷装饰风格的巧妙结合。

三、书法的审美特征在陶瓷装饰艺术中表现的美感

中国书法艺术的内在美主要体现的是点与线的搭配,笔与墨的浓淡和章法的稀疏上。所以在研究陶瓷书法时,不能只局限于其实用价值的使用功能,更应该重视其内在体现的审美感受。陶瓷书法的内涵是含蓄的,它将文字的实用性融合了陶瓷装饰的艺术性,将书法的每一笔画都给予了生命力与灵性,使它们之间构成特殊的节律,并通过艺术家的书写,给人以美的享受,起到了绘画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在陶瓷书法艺术中,文字有时脱离了实用性,只是作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装饰语言符号出现,为艺术家自身的意图和个性充当了完美的角色。

四、陶瓷书法的创新之路

陶瓷与书法艺术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然而在陶瓷上与在宣纸上表现的书法相比,由于材质和制作手段的不同,其最后表现的艺术特征也各有千秋。笔墨书法表现出的是艺术家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境界,是一种直观的艺术表达。陶瓷书法则不一样,因为材质的不同,工艺上的表现手法也不一样,可以表现得更加立体,层次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如景德镇的青花书法、宜兴的刻字书法、色釉书法等等。陶瓷书法作品是艺术家个人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的汇集,是一种主观意愿的呈现,一种很个性的思想目标。在现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艺术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和不可逆转的趋势。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给陶瓷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生机。中国的陶瓷艺术家们在保持传统文化特征的同时,也应顺应时代,利用先进科技对陶瓷的工艺、材料和制作工艺手段,进行全新的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国际化。所以说,陶瓷书法是具有民族性的艺术,是具有地域性的,也是具有世界性的艺术。陶瓷艺术史与中国历史文化共同发展并紧密相连。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奴隶社会的原始瓷器,从仰韶文化到民族文化,龙山文化,陶器上所展示的图案绘画,无不是一种象形书法的再现。不管是绘画还是书法,都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陶瓷书法是具有地域性与民族性的艺术。艺术家自身的审美观、设计意识、文化内涵为当下的陶瓷书法装饰艺术呈现出别样的特点,也为今后的陶瓷艺术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所有的艺术创作都需要理论的支撑,对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研究可以使从事当代陶艺的艺术家更加注重于作品创作内涵的表达,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为继承传统文化、对当代陶艺作品形式的表达提供创作的资源和灵感。

年画题材在陶瓷酒坛中的运用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同时在题材、设色、构图等多方面对陶瓷酒坛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举例说明年画艺术在陶瓷酒坛的运用及重要影响。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年画艺术与民俗密切相关。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马平安和祈福迎新、驱灾避邪的愿望。古时没有电影电视,也没有报纸刊物,更没有网络等现代媒体,因此,年画作为唯一的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媒体,以其通俗的反映了几乎所有民俗文化内容。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并有以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其中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人物故事为陶瓷酒坛提供了大量素材。年画构图对称、饱满,色彩绚丽,造型夸张,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同时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画面中的元素通过双关、隐喻、谐音、象征等,使几乎每一件作品都有深刻的寓意蕴含其中。意象化的造型形式美更加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如桃花坞年画中的《和气吉祥》又名《一团和气》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的稚童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日月同春”银锁,手捧“和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中和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遂的良好愿望。

年画从开始就是和陶瓷的装饰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作为装饰的题材存在,只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年画不单作为某种装饰的题材存在,也形成了自己全面、系统的风格特点,并且与陶瓷艺术、剪纸艺术、皮影艺术、雕镌艺术等一些姐妹艺术共同组成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艺术。年画和陶瓷所展示出的广泛性和通俗性,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寓意,都给我们传递出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特别是当今资源丰富、技术发达,当两者相互借鉴、吸收的作品更能带来全新的活力。

陶瓷的装饰题材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有山水人物、花鸟图案及书法等等,各有其美,使得陶瓷艺术灿烂多彩。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变迁,人们的思想与审美观的改变,陶瓷酒坛的取材也在不断变化。其中很多是以年画中的古代寓言、成语典故、民间趣事作为题材装饰,在陶瓷史上有许多实例。年画具有质朴的语言风格,在取材、创作时流露出广大民众质朴、纯真的自然本质。

一、别致的构图

年画的构图讲究对称、完整、多样调和。构图饱满有利于营造出充实欢快的气氛,无论是神像、历史戏曲、风俗趣事都完整、充实地展现出来。这与人们追求圆满、完美的心理有一定的联系。人们喜欢把生活中的美好愿望艺术化、物象化到艺术创作中去。如桃花坞年画《富贵花开》整体构图充实丰满、基本不留白,而且配有花边和文字。主次有序、聚散有度,既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施于人的建国后作品,古彩《四季百花》瓷盘主题纹样都安排在器皿的主体,其余部分配有边锦图案纹饰,纹饰几乎布满了整个器皿,主题纹饰和边脚纹饰互相映衬,浑然一体,构成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画面大多集中、均衡,构图的完整性是达到装饰艺术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较强的装饰性

我国所有的民间艺术,在造型、装饰方面,无不绘有喜庆活泼的画面,极具精妙的幽默感,还善于运用夸张等手法,来丰富形象、丰富色彩。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施于人的古彩大盘师法传统而不泥于传统,吸收了年画中的质朴、率真、温馨的艺术营养,运用独特的陶瓷语言重新塑造,一切的绘画都离不开点、线、面。古彩瓷画则更是强调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点是一切形态的构成基础,任何物象都是由大小不同、疏密不同的点所组成的,体现了立体感和层次关系。物体的形象轮廓,纹饰形态,都要用线条来表现。古彩线条,雄健刚劲,刚中有柔。勾线时讲究中锋用笔,线条粗细均匀,注重顿挫转折的节奏感,粗细、长短、曲直、疏密的不同线条,表现出不同物象的质感。古彩的色块大小分明,色彩鲜艳。古彩瓷的绘画图案所表现的物象抽象、半抽象,写意传神,具有一定的程式化语言特征,更加突出其装饰性的味道。创作出既有朴质欢快的民间艺术意趣又激荡着的时代蕴涵的鲜活艺术风格,让人赏心悦目。

强烈的平面装饰效果,古彩陶瓷酒坛的装饰注重上下左右的处理,不去刻意追求画面立体效果。因为被装饰对象本来就是两维空间的平面,尊重主体表面的平整感。与纯朴的民间木板年画艺术一样追求平面感。线条基本没有粗细上的变化,颜色也基本是平涂,这是服从平面装饰需要,虽然没有透视关系,但我们看上去却也很自然,这是装饰性绘画表现出来的美感,传递给我们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三、对比强烈的色彩

色彩的运用源于人本能的色彩反映。民间年画的色彩,一方面,明显地呈现出人从本能出发选择色彩的表象,如在年画色彩中红色最为普遍,因为红色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振动频率最慢,是人类视觉最先反应、最易感受的色彩,原始人类的色彩应用都是从红色开始,红色在中国人的心中似乎成了不能取缔、最受欢迎的颜色;另一方面,因为本能的色彩冲动,往往使年画制作突破社会性和地域性集体色彩的影响,时时表现出新的色彩面貌,如在年画制作中最广为流传的口诀,“画画无正经,新鲜就中”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它所体现的是艺术的随意性和游戏性,体现人类本能对色彩的喜好和喜爱纯粹色彩的视觉刺激。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的民间年画均多用极色,以黑、白、红、绿等对比强烈、鲜明的色彩来组成画面,而且毫无顾虑地以艳红翠绿、明黄暗紫的色彩搭配,色彩运用几乎达到自由表现的程度。以粉、新彩的彩绘类型装饰亦是由冷暖色的对比搭配出强烈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古彩、红绿彩这种强调色彩分明的装饰类型,更能突出其主观色彩的千变万化,丰富多样,色彩鲜艳而且形象突出。颜色釉的运用更是加强了色彩的主导地位。很多作品都是首先使用大面积的颜色釉,后绘画创作。颜色釉的色彩特性赋予了颜色釉色彩厚朴、鲜美纯正、质感丰富的美感。颜色釉变化无穷作为一种别致的装饰方法,呈现出的作品大都绚烂、强烈而又大胆,使人看了之后,轻快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四、题材的创新利用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陶瓷酒坛的创作中既要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善于发现、创作出新的内容。喜庆欢乐的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抽象、夸张的造型在杨家埠、桃花坞、朱仙镇都有众多不胜枚举的实例。作品中的娃娃或一人独自玩耍或三五成群嬉戏,为了配合画面更是选择寿桃、莲藕、鲤鱼、花瓶各种元素充实主题。可以说起源于民间的传统年画最不缺少的就是题材。而陶艺工作者对创作过程的重新认识以及对材料、工艺、技术审美认同,打破传统相对单一的创作观念,积极发现、挖掘、释放材料、技术等独特的审美语言。在陶瓷酒坛、造型多方面都有全新的诠释。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是对传统观念的寄托。虽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但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流传至今。当我们今天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更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年画艺术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一个有生气、有内涵的民族,必定是能体现自己文化精神的民族。于笔者一位学习陶瓷酒坛方向的学生而言,对年画及陶瓷相关知识的学习、吸收在创作中都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民间艺术可以说是历史进程中的“活化石”,把年画艺术运用到陶瓷酒坛上,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更是对陶瓷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融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