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龙盘 > 导航 >

青花鱼盘洋溢乡土气息

青花鱼盘洋溢乡土气息

古代瓷器龙盘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0-07-01

古代瓷器龙盘。

清代中期至民国时期,云南建水古城盛产一种青花鱼盘,很受人们的欢迎。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这类鱼盘体型巨大,直径多在二三十厘米左右,均为粗瓷砂底,胎化程度不高,色泽竹黄,釉色晶莹,釉多不施过底,部分有流釉现象,并有开片或鱼子纹,釉面光洁明亮,玻璃质感强。图案多为鱼戏莲花,构图生动活泼,诙谐可爱。“鱼”为“余”的谐意,为“年年有余”之意,是我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所以这些鱼盘迎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很符合我国民族的文化传统。

鱼盘的四周,用水草、水波、祥云等繁杂多样的花边装饰,其形式活泼、布局严谨、画笔流畅、注重写意,具有粗犷润泽的美感。青花均以氧化钴为着色剂,以铁、锰等为调色剂,故青花色泽发黄深黑,浓重悦目,层次分明,并有晕散现象,洋溢着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其图案装饰手法和江西景德镇及福建德化窑同时期的鱼盘相比,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又明显带有内地同类器物的痕迹。其差别主要反映在器型的大小、盘底修足、支钉烧制、青花色泽的深浅以及鱼的绘画和装饰手法上。

建水产鱼盘除装饰简洁生动传神之外,在瓷土和釉彩方面,也不像江西景德镇的那样一味强求精细,甚至只用外来釉料。为了降低成本,民间艺人就地取材,往往选用当地的瓷土和釉色。由于材料的限制,使得这些大鱼盘不可能像彩瓷那样大红大绿。它的釉色主要有青釉、蓝釉、赭釉、褐釉等釉色,虽然不如官窑瓷器那样富丽堂皇,但色调统一柔和,显得古朴厚实,晶莹滋润,反映了民间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和朴素真挚的感情,以酣畅淋漓的笔和朴拙柔和的色调装饰表达民间生活中的意趣,犹如我国民间工艺美术园地的一朵奇葩,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值得关注的青花鱼藻纹洗


认真拜读了贵报《收藏鉴赏周刊》:《宋元陶瓷转折交替期的影青釉下彩》2006年6月28日一文,对范围先生呼吁陶瓷界重视宋元转折时期影青釉下彩瓷器的收藏和研究,希望不要为后来者留下遗憾——深为感动。因为这是一个很切实际的课题。

笔者收藏的一只青花红鱼藻纹洗经综合考量是宋元期影青釉下彩瓷器,早于今年元月下旬撰文投寄给北京的一家专业收藏杂志。笔者在文中提到:北宋以降,景德镇湖田窑的浅蓝影青釉至元早期影青釉下青花、釉下青花釉里红冲破“南青北白”,是别具一格的瓷器;凭其历史悠久、加之独特的陶瓷工艺,让藏者视为珍宝……只是编者对此未予关注。

青花鱼藻纹洗口径12.4厘米,底径4.45厘米,高2.72厘米图一。笔者判定青花鱼藻纹洗为宋晚期至元早期过渡期瓷器;系鉴于鱼藻纹洗之釉青中泛黄,积釉处呈青黄厚润,全然不见宋影青玻质通透纯净泛蓝之色、又和成熟的元枢府釉相去甚远,此其一;鱼藻纹洗釉下青花灰黑,此乃元早期之国产钴料为高锰低铁之发色;这和成熟期的进口钴料鲜丽发色不能同日而语,此其二;更令人关注的是,不在釉下的洗内底红鳜鱼和洗之卧足修足露胎之朱红色图二一致,皆应含2%以下铁质的紫金土露胎装饰;就此与成熟的元青花釉下铜红彩断然不同的陶瓷工艺,不能相提并论,此其三;洗内心贴雕浮雕红鳜鱼施艺手段,应是景德镇在元早期受毗邻地区龙泉窑沿袭南来中后期业已成熟的胎装饰陶瓷工艺而为之——如推断成立,我们就应该相信:在成熟的釉下元青花,青花釉里红之前的元早期,确实有宋元陶瓷转折交替期影青釉下彩瓷器

收藏的真正价值:是向奥秘挑战,诠释藏品带给我们的信息,以期返璞归真,让收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由于笔者对古陶瓷知识知之甚少,作为一家言,期望行家里手予以指正。

明宣德青花鱼藻一束莲纹葵口十棱碗


明代沈德符所书的《敝帚轩剩语•瓷器》:“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可见眀宣德青花瓷地位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的地位。

此青花鱼藻一束莲纹葵口十棱碗,器型端正大气,胎釉肥厚,犹如堆脂。深壁外撇,绘饰卓绝悦目,柔光温蔼,沦肌浃髓。青花浓艳苍翠,晕染自然。鱼藻纹绘画风格浑厚凝重,奔放豪迈,生动传神。虽然经过几百年的传承,至今仍完美无损,实属难能可贵。

鱼藻纹在中国的瓷器样式上是常见的饰样,但归功于宣德朝的经济推动下,宣德朝的纹饰画工而非常讲究。宣德青花在纹样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新蘸料绘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其构图都达到概括、夸张和取舍,增强了装饰性。

碗身呈十瓣花式,犹如荷叶之态。碗上绘有游鱼四尾,两两相对,在水藻池莲之间游水嬉戏、栩栩如生,图案寓意品德清白廉洁。

碗心绘莲花、莲蓬、浮萍等水生植物,两条游鱼随着水流动的波纹轻轻荡漾。青花发色明艳,画意幽雅。纹饰线条流丽自由,游鱼悠然自得,穿梭莲草之间,予观者自在无拘之感,为中国历代御瓷少见罕例,底书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款识结构布局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

同款的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于香港苏富比2017春季拍卖会中以2.29亿港元成交。同类的宣德青花鱼藻纹碗台北故宫亦有收藏。

青花高足盘


高足盘最早发源于隋朝,盘子内部平坦,足高而且大,盘壁直且浅,盘的中心有一些印花,刻画成一圈一圈的模样,到了清代挽起,高足盘成为了一种数量很多的瓷器,但是它的器型与隋朝时候的高足盘有所差距,盘壁多是弧形,足变成了喇叭形,高高的,比隋朝时候的足更细一些。

青花的高足盘主要是出自于清代乾隆时期,釉色青色和白色有所交融,青花在晕染的过程中散开下沉,气泡是很细小的,所以整个釉面光洁靓丽,制作水平很高,青花额纹饰是青花高足盘的一大特色,两点成线,中间天佑色彩,线条流畅优雅,层次清晰,严谨细腻的画风,更是能够吸引人。青花高足盘有敞口的、撇口的、敛口的,尺寸大小不一样,各自有各自的风韵。

青花瓷又被称为白地青花瓷,简称是青花,是中国历史上,陶器烧制中的一种珍品,青花瓷一钴矿为原料,在胚体上描绘纹饰,再加上一层层的透明釉,经过高温的灼烧,在烧制之后的钴矿成为了蓝色,具有色彩稳定、颜色亮丽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是一个转折,在明代宣德年间,青花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清代康熙的时候五彩的青花成为了新宠,中的来说,这些时期的青花瓷器制作工艺眼睛精致,还伴随有写意的绘画,之间还蕴含有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在清末年间,青花瓷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青花高足盘大多优雅端庄,线条优美,器型很规整,胎质纯净细腻,杂质少,胎体的厚薄是得当的,纹饰的绘画工艺也是很精致的,题材丰富多变。在2005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专场上,由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以RMB 63,800拍卖了一件直径40cm的清中期青花高足盘。浅盘,高足外撇,盘心绘缠枝莲和蝙蝠,足上绘螭龙灵芝纹,形制巨硕,纹饰规矩。

瓷器是很容易打碎的,所以能够收藏到一件青花瓷器,如果是完整的,直到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近年来,青花的市场价格越来越高,精湛的工艺引得很多人的揣摩和学习,自安然也受到很多收藏家的喜爱,所以在选购青花瓷器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查看,是否为真的青花瓷器。

视频:央视《乡土》青花大王黄卖九


青花瓷艺术从诞生至今近700年来,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从简单的图案装饰到纷繁的景物描绘。其中近代有两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成名于上世纪30至50年代的景德镇“青花大王”王步;另一个是当代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他被称为当代的“青花大王”。

黄卖九酷爱青花装饰艺术,他的青花及釉里红作品,取法于民间青花和主步青花的生动俊秀,笔力苍劲疏宕,分水淋漓清澈,构图简洁空灵,颇得中国画的笔情墨趣。他认为,青花瓷艺术体现了陶瓷文化的精魂,凝结着民间艺术的棺粹,浓缩了景德镇传统工艺的精华,愿为之终生探求而无悔。

黄卖九一贯重视师法造化,法古创新。他创作思路敏捷,手法多变,触类旁通,涉猎广泛,擅长粉彩、新彩、青花斗彩、青花釉里红、半刀泥刻划花,对器型设计、花纸设计均有造诣。他长期坚持研究和创作中国画,专长于花鸟,兼长于人物、动物瓷绘。他的粉彩花鸟师法任伯年,笔触灵捷,形象俊巧,具有清新秀丽、色调和谐的特色。他的刻划花(半刀泥)技艺,上承宋代影青刻花,清代雍正、乾隆刻划花的技法,师古不泥古,推陈而出新,以刀法的深浅变化塑造艺术形象,产生出强烈的立体感。

他设计创作的陶瓷作品,多次参加展评并获奖,陶瓷作品被日本东京陶瓷馆收藏2件,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3件,人民大会堂陈列收藏12件,中国画“万紫千红”作品为毛主席纪念堂展出收藏。上世纪70年代,由他创立的“半刀泥”瓷雕技法,已被陶瓷艺术界广泛采用,其“半刀泥”影青刻花皮灯曾被选作人民大会堂内装饰艺术品。

光绪青花高足盘


光绪时期瓷器的器型很多,晚清以来各时期的传统器型都有烧造,还仿制古器,一些已消失的器型在光绪朝重又出现。光绪瓷与康雍乾瓷相比自是不能同日而语,但在咸丰以后的整个晚清时期,它的瓷质是最好的,有的已接近现代瓷。光绪瓷器在装饰图案上,传统的纹样普遍使用,仍以吉祥福寿内容为主。

这对高足盘高8.5厘米,盘口直径3.7厘米,足径6.5厘米。它因瓷土淘洗较细,胎质较细密,釉色洁白,青花色调淡蓝清新。此时有一些器物开始使用“洋蓝”,其发色为俗艳的蓝紫色。高足盘是隋代器物中最典型的器型,浅盘,口沿略外撇,盘心平坦,盘下为喇叭状高足。其纹饰为首尾蟠龙组成的团花图案,叫团龙纹。团龙纹最早出现在元代晚期,一般为盘碗杯类的主题纹饰。

这对高足盘中的团龙纹,线条简单,以一道粗深的线条画出龙的动态,以细浅线条绘龙鳞。鬓发散乱,龙头平伸,龙嘴大张,龙睛无神,龙齿画成整齐的一排,右爪前伸如推物,左爪后伸像是背在身后,一副龙钟老态。龙身近似于蛇身,尤其是尾部,虽有动感,但不是腾跃而是扭动。火焰的画法笔触生硬,动感不强。盘外壁以色调浓艳的青花绘3只寓意吉祥的蝙蝠。蝠纹虽呈图案化,但双目点睛,须毛清晰。盘足部绘海水纹。历史发展到光绪一朝,已是到了满清王朝的末期,内扰外乱,国力贫弱,其反映到瓷器上的龙纹也没有了清初时期的凶猛威严了。

极品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


好的艺术品是经过时间的推移依然炫彩夺目,珐琅彩是经过景泰蓝演变而来的,创烧于康熙后期。珐琅彩是专供宫廷皇室赏玩的,不允许向外流失,所以数量稀少;制作难度系数高,基本都是名师手绘制图案,成本昂贵,单做一件小的珐琅彩作品都要耗费三到四个月的时间。珐琅彩也被称为“古月轩”瓷,代表了高贵身份的象征,收藏价值极高。

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

盛轩国际有幸征得一件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高为40.8厘米,口径为13厘米,底径为12.5c厘米。乾隆时期的珐琅彩采用雍正时期的技法,绘画多以花鸟、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为主,并且会御题诗词。

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

构图精致灵活,华丽而不庸俗,是辉煌盛世里一朵璀璨的明珠。

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

乾隆帝对珐琅彩很钟爱,对其技艺有所了解。一般选用皇宫里顶尖的画师,所以这一时期的珐琅彩的艺术水平和工艺有了最高的成就水准。胎壁较薄,均匀规整,釉色细腻,胎质光泽。

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

瓷器在拍卖会上成交率是一直是收藏爱好者关注的焦点,流入民间数量少,所以收藏价值高。由于当时清宫珐琅彩瓷是用于皇室贵族赏用,是中国瓷器中的经典之作,彰显乾隆时期的工艺精美,被喻为“官窑中的官窑”,现在收藏市场上也炙手可热,是不可多得罕见之宝备受世界收藏界推崇。

青花内府款盘探微


ldquo;官窑”瓷器,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宝库中的奇葩,长期以来一直被世人视若至宝。笔者收藏的线描阳文青花“内府”款盘,高2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7.5厘米,斜弧壁,口沿微撇,瓷胎细白,体薄半透明,釉色白腻如脂,仔细观察,釉中可见许多细白如珠的中空气泡,但釉面平整肥润,只是外壁及底足隐现波浪状。口沿一周因釉层较薄而微闪牙白,底腹交接聚釉处呈浅水青色,迎光透视,胎体呈现淡淡的肉红色,同时见有少许孔隙和斑块,透过的光线更强。外足墙稍内敛,里壁与底部呈斜坡状,圈足较浅,足端无釉。器的外壁光素无纹,里心为青花饰圆形纹,四壁分绘团状云龙纹。青花料色浓翠、鲜艳,光彩夺目,稍粗的云龙纹色泽较深,略显青黑,图案纹样疏朗、清晰,留白较多,凝聚不散。造型上,其规整度虽不够精密,但外观仍显得轻灵俊秀,美轮美奂。外底心以青花写“内府”款,款字竖排,无圈栏,款色浓重,并深沉于透明釉之下,小楷书法有晋唐风格,极见书写者的功力。迎光透视,透过纹样和胎体,仍可见外底心隐约的款识字画。

在纹饰内容的构图及画法上,可谓别具一格,譬如作为辅助纹样的云龙纹,所绘龙纹仅两条后腿而不见前肢,W形足,虽身体粗胖,但腿部肥得不成比例。两腿及尾部呈坐立状,尾向上向后翻卷,弓头扬首,张口无舌,龙发向后飞舞飘扬,形似松针,周围以如意头状云朵补白,使坐龙纹几成团形。从龙的形态上看,与出土于黑龙江阿城上京会宁府遗址的金代坐式铜龙颇为神似,富有民族特色。圆形纹作为主题纹饰,结合图案学和类型学分析,笔者认为,这里应作“日”与“月”解,即实际上的“明”或“大明”之意,因此,整器图案寓意自然是“大明天下,四海升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纹样的装饰技法上,可能先在胎泥上刻印或堆出刀线较浅的阳文暗花,然后在其上覆以彩料,再罩上透明白釉后入窑烧成,手摸可以感到纹样微凸。在放大镜或灯光下照视,青花纹样均呈极其细密的网格状,尤其是大明纹,初上手时还以为是混水实笔涂抹所绘,可见其线条之密显然不是人工笔力所能,更有可能是模印上去的,只是手感较弱。如此精细的线描青花,辅之以鲜明亮丽的阳文色彩,气度、风范空前绝后,令人爱不释手。

其实,这种工艺虽说在传世和出土的明清官、民窑青花瓷中极为稀少,但与宋元景德镇青白釉刻画、印花瓷器的装饰风格一脉相承,到元末特别是明代初期,由于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瓷的高度成熟,其装饰手法更是“或描花、或堆花、或暗花、或锥花……无不具备”。终使釉下彩瓷的装饰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为后人所瞩目。明人对此予以较高的评价,只是后来由于装饰工艺从釉下改进到釉上,以及朝野混乱或战争等原因,许多精细的釉下装饰工艺相继丢弃或渐至失传,比如线描的釉里红瓷明洪武的创烧,而此后却不复见,到明中期以后,甚至连实笔涂绘的釉里红瓷也基本失传,直到清康熙时才再次烧成。

综合以上各方面特征及其分析,笔者初步认为,该器约烧成于明代初期,即洪武末期至成化初年。

明 青花束蓬盘


青花瓷

盘浅腹坦底,有矮圈足。器表施釉,釉层纯净匀称。底足露胎,胎质细腻洁白。白胎上用钴料绘出蓝色图案,然后罩上一层亮度极高的透明釉。洁白的胎体映衬天蓝色纹样,这便是陶瓷史上著名的青花瓷。青花是釉下彩绘的一种,是对白地蓝花的专称。典型青花瓷系选用含金属钴的彩料在陶洗细腻的瓷坯上做画,然后施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中国最早的青花瓷是唐代产品,明代永乐、宣德二朝是青花瓷的黄金时代。自此以后,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今天人们所使用的日常餐具也以青花瓷为大宗。

青花瓷生产的中心是江西景德镇。明代初期的景德镇官窑青花瓷使用的是进口的钴料,史称"苏勃泥青"料。进口钴料中含铁量较高而钴稍低,因而其蓝色浓艳深沉并杂以黑褐色结晶。而国产钴料则与之相反,蓝色较淡而纯净。苏勃泥青料据传产在波斯(今伊朗),据查应是叙利亚一带。

规格:口径28.3厘米底径20.5厘米高5.4厘米

一品清廉

这件景德镇宣德年间的青花盘就是使用进口钴料绘出主题纹样的。深蓝色中泛着黑褐,釉层亮丽而图案浓艳,是典型的苏勃泥青作品。所绘主题图案是一束出水的莲花,寓意"一品清廉",或有勉人自勉之意。莲纹之外,是一周缠枝牡丹纹及卷草纹边饰。边饰图案则是系用国产钴料绘制。这种色泽搭配,使主题纹样更加突出。

盘内的束莲纹流行于元代和明朝初年,其清秀典雅的风格颇受世人喜爱,其影响波及海外,西亚地区的伊斯兰陶瓷作品中有不少摹自中土的类似图案。由此看来,无论是用料还是图案母题,这件青花瓷盘均可视为中西亚文化交流的产物或使者,其价值远不止于饮食用具而已。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青花鱼盘洋溢乡土气息》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青花鱼盘洋溢乡土气息》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龙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