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五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末民国的潮州“枫溪大窑五彩”

清末民国的潮州“枫溪大窑五彩”

五彩瓷器鉴别 古代五彩瓷器 宣德五彩瓷器鉴别

2020-07-01

五彩瓷器鉴别。

潮州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明清时期,潮州的陶瓷产区主要分布在高陂、枫溪、九村、惠来等地,产品主要为日用瓷,也用以外销。清末光绪时期,景德镇古代瓷业生产“回光返照”,从品种、产量等方面又有新景象。潮州枫溪瓷产区在外销的刺激下,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创烧了枫溪大窑五彩新品种。

枫溪大窑五彩的创烧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推行工业化。日本的陶瓷企业为适应欧洲市场,开始生产欧洲当时流行的中温釉下彩绘瓷器(因其胎质粗松而称为“软质瓷”),并进行其色釉的生产。当时,枫溪人吴希仙的父亲从香港带回日本生产的色釉圆子红和二绿等色,开始在枫溪用龙窑(大窑)试烧中温五彩瓷器,俗称“大窑五彩”,而传统五彩是在胎釉上彩绘后入烤花窑(小窑)经800℃烧成,俗称“小窑彩”。

枫溪大窑五彩的特色

相对于传统的白釉、开片釉、青花瓷和经多次烤烧的釉上五彩等品种,枫溪釉下五彩,在工艺上和艺术上确有不同寻常之处,其鲜丽的釉彩和不会脱落的釉下效果使“枫溪大窑五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对传统产品产生了冲击。

枫溪大窑五彩烧造的鼎盛时期是清末至民国。1963年之后,枫溪国营瓷厂逐步烧造高温瓷,1980年之后,基本停烧。目前,精美的完整器存世量不多,大器型的精美器更为稀少,收藏不易。上海、杭州古玩市场出现的“枫溪五彩”器物,有人认为是“北方窑”,有人认为是江西的 “青花五彩瓷”,有人认为是“明代的制品”。其实,它的家乡是潮州枫溪,烧造于清末民国。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康熙五彩


康熙五彩

康熙时期,五彩较明代有了更大的发展,表现在色彩的更加丰富,釉上蓝彩代替了嘉万五彩中的青花并发明了黑彩等。《饮流斋说瓷》认为清代的“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致”。康熙五彩不但官窑器工细,民窑器也不逊色。《陶雅》说:“康熙彩画手精妙,官窑人物以耕织图为最佳,其余龙风番莲之属,规矩准绳,必恭敬止,或反不如客货之奇诡者。盖客货所画多系怪兽老树,用笔散地恣肆。”(“客货”即出卖的民窑器)康熙五彩常用彩料有红、黄、绿、蓝、黑、紫等。各色均有时代特征。红彩,色调鲜亮红润,并闪现出五光十色的光晕,这种红彩,有别于明代的枣红色。黄彩,为深浅不一的蜜蜡黄。紫彩,多见葡萄紫,也见茄皮色者。绿彩,有墨绿、黑绿、苦绿、瓜绿、大绿、水绿等多种色调,其特点是色浓泛黑,有别明代绿中闪黄现象。黑彩,漆黑光亮,浓重沉着,多用于勾勒轮廓和点染局部,为新创色调。蓝彩,艳丽醒目,多绘山石,使陡壁生辉,代替明代的青花色调。总之,康熙五彩一改明代以青花相配色的青花五彩风格而改由白瓷为地直接为五彩为主的五彩风格并创造了多种品种。康熙五彩见有白地五彩、青花五彩、豆青地五彩、米地五彩、红地五彩、蓝地五彩、墨地五彩、雪花蓝地五彩、哥釉五彩等,器类十分丰富。

潮州市枫溪区推进陶瓷产品标准化建设


近年来,潮州市枫溪区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建设,积极引导全区出口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实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促使大量日用瓷产品和卫生洁具产品的外观造型、物理性能和使用功能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并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用技术指标作为市场准入门槛,使达不到标准的产品无法进入市场,淘汰了落后产品,促使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品牌企业的涌现,全面提高区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加强产品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枫溪区着力抓了四项工作:一是加强引导,统一认识,增强企业做好标准化建设的自觉性。通过召开各类会议和举办技术讲座等形式,开展产品标准化宣传;去年5月,区陶瓷协会专门邀请广东省标准化协会专家举办全区技术标准讲座,积极提高宣传引导力度,使企业家们深化对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认识,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二是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目前我国日用陶瓷标准为GB/T3532-1995、GB/T10811-2002等20多个,由于制订时间较早,一些指标已不能满足国际市场要求。为此,枫溪区着力组织部分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订机构对GB/T3532的修改,以及对《食品接触用陶瓷产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议。三是成立专家指导组,协助企业努力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针对目前大部分企业只注重产品标准而忽视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标准化,产品质量容易出现波动、能耗物耗偏高等问题,6月份区管委成立了由10名高级工艺师、工程师组成的指导组,对骨干企业从原料制备、成型、烧成、装饰等工序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并从节能降耗及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入手,帮助企业攻克难点,切实提高全区陶瓷产品质量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四是抓好试点,加快产品标准化建设步伐。精心选择了长城集团、四通集团作为企业标准化管理试点单位,成立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经常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的熟练技工编写各个岗位管理标准,还准备请省技监局专家到企业举办标准化管理培训。

德化也有五彩


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再在炉中二次烧造而成的一种古彩。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又被称作“硬彩”。这是一件清代福建德化窑云龙纹五彩盘,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德化窑瓷在制作、彩绘等方面的工艺水平。

这件五彩云龙纹盘高2.8厘米、口径25.1厘米,小折沿,口稍外撇,沿稍外凸,平底,施白釉稍泛青色,底无釉,有麻粒纹痕,胎白如糯米白状,内外墙均无纹饰,内底外边以彩料绘一圆圈,盘心画云龙纹图案。可见龙呈蛇形,身躯肥壮,炯炯有神的双目及双鬓、双角鬓发齐全;龙舌随下颚伸出,舌尖上卷,上下颚间的龙须分成两束,上颚鼻翼两侧分别是长而卷曲的触须,向前舞动。龙体上披布鱼鳞状的甲片,龙爪为四趾,拇指与食指张开,显得锋利,大有捕捉攫擎之势,一副张牙舞爪、雄猛威武相。可见龙作旋状在云海中翻腾转侧,一身三现,在飘浮的云朵及升腾的火焰衬托下,整个画面呈现出飘舞腾飞的动感。

据资料,德化窑五彩瓷的颜料大部分是用本县贺兰山(即现在城关的驾云亭)的石英质矿石及绿矾、铜绿等调配的,这些颜料以铜、铁、锰、钴等氧化物为着色剂,与铅粉、石英粉配制而成,颜色有红、绿、青、黄、紫等,这件五彩云龙纹盘构图饱满,画风朴实,料重色浓,具有明净鲜丽的色彩效果。云龙纹盘画面色彩谐调、柔和,富丽而不淫艳,堂皇而不奢华,可谓清朗不浑,艳而不俗,鲜丽而不火气,是德化窑瓷彩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品味青花五彩


瓷绘五彩始自元代,至明代嘉靖、万历时已相当完备,尤其是和釉下青花合绘于一器的青花五彩品种,在当时居主流地位。

到康熙一朝时,五彩器一扫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只重色彩而不细究形貌的粗率画风,绘画精工细腻,生动传神。青花五彩,就是仅把高温釉下彩的青花作为五彩纹饰中的一种彩料来表现局部纹饰,而不用来勾勒五彩轮廓线的一个瓷器品种,青花多用粗犷线条描绘,也有加绘釉里红的。

这件青花五彩人物故事梅瓶高19.5厘米,熏口径6厘米,熏底径7.8厘米。瓶直口外撇,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敛,砂底,足底心处有釉脐,有旋削跳刀痕,砂底与釉的衔接处有一线火石红露出。梅瓶整体形态丰满,显得稳重敦厚。此件青花五彩人物梅瓶画的是一幅传统人物故事“林和靖爱鹤”图,熏是明末清初瓷器上最常见的装饰图案之一。画面上3个人物,熏身着绿袍头戴冠帽?熏伴鹤而行者为林和靖,熏一仆童抱琴,熏一仆童双手捧盘,熏亦步亦趋。人物造型生动,熏神形兼备。整个画面采用平涂法绘制山石,熏 青花发色深蓝,五彩用红、绿、黄、紫色绘制。

该梅瓶无论从器物的造型特征、绘画纹饰还是胎釉特点看,都具有清康熙时期的典型特征,是古瓷藏品中的佳品。

清代五彩器与明代五彩相比,无论在瓷质、色彩种类还是绘画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而最能体现清代五彩瓷器水平的首推康熙五彩。

醴陵窑釉下五彩花卉碗


釉下五彩花卉碗

藏品名称:醴陵窑釉下五彩花卉碗

收藏者:王立新

收藏来历:1983年,我从学校分配到群力瓷厂工作,当时就听我们那儿的老师傅说,瓷厂在70年代烧制的瓷器非常有名,我在《陶瓷志》上看到了一只小碗的照片,非常漂亮,当时我就想,我要能有这么一件瓷器该有多好。后来我了解到,1974年国家为了表彰群力瓷厂的工艺师对“毛瓷”的积极创作,把这种月季花卉碗奖给了在烧制过程中有突出成就的老技师。后来,我就找到了那位老先生。记得有一次,十二月份下大雪,我骑着自行车踩了半个小时才到他家,他说:“下这么大雪,你怎么来了?”我说:“就是想来看看您的这件瓷器。”他见我每次都诚心诚意地来,就说:“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决定把这件宝贝送给你了。”我当时手里捧着它,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藏品特征:这只碗口径12.5厘米、高6厘米,碗的内壁和外壁上都有绘有彩色月季花卉纹饰。它的口沿微微外翻;里外两面都有花卉纹饰,而且规整地对称在一起;花卉上的施彩深浅浓淡层次分明,采用晕染方法绘制而成。这只碗的底部还有一个用青花料写的方形的篆书款。款是“中国醴陵”方形的四字小篆,有一个铁线圈。

相关背景资料:醴陵窑釉下五彩瓷器创烧于上个世纪初期,史料记载,这种瓷器烧成后很受人们喜爱,而且在国际评比中还获得了金奖。

鉴宝专家:杨静荣 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从事古陶瓷和现代瓷器研究鉴定三十四年

专家评述:毛泽东同志为什么喜欢用湖南的瓷器呢?这要讲一下湖南瓷器的历史,湖南釉下五彩瓷器的发展。是从1903年开始,跟洋务运动有关系。熊希龄创办洋务运动的时候。兴办民族工业,当时,刚才那位同志讲:说请这个景德镇的画工,有这么一回事,当时他办了瓷业学校,请的有景德镇的画工。当时还请了那儿的呢?日本的。那时就开始,不但请了日本老师。而且从日本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在这种形式之下,然后利用湖南本地的原料。因为湖南这个地方,自古以来,盛产瓷器的特别良好的土质。利用它们的原料创出了,釉下五彩瓷器。而且在当年几次参加国际博览会获得了金奖。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民族工业已经是一蹶不振。在这种形式下,当时传到国内是举国欢腾。所以醴陵一下名扬天下,被称为中国的第二瓷都。然后,湖南的醴陵釉下五彩,这件东西精彩在什么地方呢?它是里外绘花,而且这个醴陵的釉下五彩瓷器,它是高温的。一个是花纹永不复脱。另外它不会像一般的帖花纸,有铅毒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一直到去世,始终用的都是湖南醴陵的瓷器。像王立新同志的这件瓷器,就是作为奖励发给他的。随着岁月的消逝,它的升值空间是相当大的

民窑五彩婴戏纹钵


五彩是釉上彩品种之一,在烧成的白瓷上用红、黄、绿、蓝、紫等五种基本色料彩绘,再经770℃到800℃的高温烘烤而成。五彩创烧于明代,盛于清代康熙时期,以后各朝仍不断烧造,但水平已不如前。由于康熙五彩与雍正粉彩相比,烧成温度略高,柔软程度不够,所以人们又习惯称五彩为“硬彩”,而称粉彩为“软彩”。

五彩在康熙一朝大盛之后,逐渐被后起之“秀”——粉彩所代替。尽管如此,康熙以后各代五彩器仍有烧造,精美之作不时涌现。光绪时期,曾数次大批烧造官窑瓷器,并具有相当的水平。当时除烧创了一些新品种外,同时还“仿明代、仿清康熙、雍正、乾隆甚至嘉庆、道光的各种品种”(《中国陶瓷》)。五彩瓷器在光绪时期虽然已不是彩瓷的流行品种,却也不失自己的特色。

光绪青花五彩婴戏纹钵,通高8.9厘米,口径17.7厘米。基本造型为直口,深腹,平底,底无款。全器以白釉为地,釉色莹润。纹饰主要集中在器物的外壁上,釉下青花装饰树木、山石、围栏、花鸟等背景,红、绿、黄、橙诸色绘饰人物,五颜六色,煞是好看。以描写婴幼儿捕鱼、逗鸟、攀树折花等活动场面为主的婴戏纹,始见于唐代的长沙窑。这类装饰纹样由于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因此在民间颇受欢迎,成为民窑瓷器装饰纹样中的“常客”。

斗彩与青花五彩


“斗彩”之名出现甚晚,直到清中期才有一本《南窑笔记》对斗彩作论述。此书将明代彩瓷概括为斗彩、五彩和填彩三个品种,值得借鉴。据《南窑笔记》所述,“凑其全体”即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显然这是根据瓷器的装饰方法而定名的,对后世影响较大。许多陶瓷书籍中有关斗彩的文章,一般都讲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组成优美的画面,于是凡以此方法绘制出来的彩瓷皆称为斗彩。这只能是一种笼统的讲法。因为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产物很多,如青花与金彩、青花与红彩、青花与绿彩、青花与五彩等众多彩瓷,究竟哪一类为斗彩呢?应该说这些都是一个系列的产品,其中成化斗彩最名贵。成化斗彩的彩绘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轮廓线,罩上透明釉,烧成淡描青花瓷器,再在釉面上青花双钩线内填以所需色彩,由一种到多种不等,而后再入炉烘烧制成。这是借鉴“景泰蓝”工艺中掐丝填料的技法。这类彩瓷的器表纹饰绝大多数为二方连续图案,或由伸展多变的不同形式的图案组成。这种画法符合《南窑笔记》中的“填彩”说法。成化斗彩瓷器绝大多数是用此种方法绘制的,因此填彩应是成化斗彩中的一种主要施彩方法。例如成化斗彩卷枝纹瓶、成化斗彩莲花纹盖罐、成化斗彩葡萄纹杯等都是用填彩技法绘制的斗彩珍品。

第二种,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轮廓线的全体或主体,同时还加上青花渲染的局部纹饰,罩上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器,再在瓷面上根据纹饰设色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施多种彩,再经炉火烘烧而成。这种画法的器表纹饰展开后宛如一幅绘制精巧、色彩宜人的图画。例如成化斗彩花蝶纹杯、成化斗彩人物杯、成化斗彩鸡缸杯等。

青花红彩、青花红绿彩、青花金彩、青花五彩等多种青花加彩器,其青花纹饰与斗彩画法不同,它们没有用青花勾纹饰轮廓线,而用青花作平涂或渲染。例如明宣德青花红彩海水龙纹碗、明万历青花红绿彩葫芦瓶的纹饰,都没有用青花勾绘纹饰的轮廓线,而是用青花平涂、描绘的方法绘制,与成化斗彩的填绘技法明显不同,故这两件青花加彩器不应称为斗彩。纵观陶瓷发展史,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已经出现了青花金彩、青花红彩及青花五彩等,因此成化斗彩应是在青花加彩工艺的基础上逐渐繁衍出来的一种新的装饰方法,这也是陶瓷装饰工艺从简单到繁复的客观历史规律。

总之,斗彩应是淡描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组成的画面,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使斗彩堪称瓷器中的绝妙精品。清代斗彩瓷器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瓷画的绘制技艺上又有了新的提高,但每件清代斗彩瓷器仍有青花描绘纹饰的轮廓线。因此这种青花纹饰轮廓线就成了判断斗彩的关键。

五彩是有别于斗彩的另一种彩绘瓷器。可分为两大类,即“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釉上五彩的彩色纹饰均在釉上,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绘画,经700—800℃炉火烧制而成。一般以红、黄、绿、紫、蓝五种色彩描绘。但每件器物根据纹饰设色的要求,不一定五彩皆备,有的只用红、绿、黄三色,也有用五种以上颜色的,只要色彩搭配得当,亦同样精美。如明嘉靖五彩云龙纹方罐,通体纹饰仅用三种彩,以红、绿彩为主,黄彩作点缀,富有时代特色。清康熙五彩瓷器有的一件使用了红、绿、黄、蓝、赭、黑、金等七种色彩绘画纹饰。由此可见五彩既有多彩又有靓美的含意,“五”字在这里不是数词而泛指多种。釉上五彩与斗彩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釉上五彩器没有青花轮廓线及青花纹饰。

青花五彩的定名应是80年代以来的研究新成果。过去传世品中五彩瓷器的装饰无论是否有青花都称“五彩”,但从未见过一件明宣德时期的五彩器,可是明清文献确有有关烧造的记载,如前文所述“白地青花间装五色……宣品最贵”,“宣窑五彩深厚堆垛”,因此明宣德是否制造过五彩瓷器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学术问题。1985年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发现明宣德五彩鸳鸯莲池龙纹碗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证明了明代文献记载的可靠性。明宣德时期确实制造了五彩瓷器,包括“青花五彩”。1988年景德镇御窑厂旧址又出土了与萨迦寺碗主题纹饰相同、装饰方法相同的瓷盘,这又是一例青花五彩的出现,自此以后现代陶瓷学者将五彩瓷器分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两大类。

青花五彩一般以红、黄、绿、紫及青花为五种主要颜色,其装饰方法与斗彩相同,都是由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而形成的瓷画,因此青花五彩与斗彩在划分实物时极易混淆。但它们之间仍有区别,首先是运用青花表现纹饰的形式不同,斗彩运用青花勾绘全部纹饰的轮廓线,而青花五彩的纹饰没有青花轮廓线,只是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将需用青花表现的部位先画出来。另一方面是釉上彩绘的区别,斗彩是在淡描青花瓷器上根据纹饰设色的安排进行彩绘,彩绘时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施彩方法(如填彩、点彩、复彩);而青花五彩是在纹饰不完整的青花瓷器上面的空白处进行彩绘,把画面补齐,正如《南窑笔记》中所谓“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如嘉靖青花五彩婴戏纹方斗杯,里口缠枝灵芝纹点缀几朵青花灵芝,杯外部分花朵及婴儿头部用青花绘制,其余纹饰则用多种釉上彩表现。此外,青花五彩瓷器的纹饰中有的青花很少,仅仅作适度点缀,也有的青花纹饰很突出,都是根据画稿的具体要求。

以上是“斗彩”与“青花五彩”的区别,符合传世品的实际情况,但有个别器物不符合以上所述,具体情况则需作具体分析了。

康熙五彩的釉色特征


说到洪州窑青瓷,人们釉上五彩是康熙瓷器的重要代表作,五彩中的颜色除矾红以外,绿、黄、紫、蓝诸色剔透明澈,釉微微凸出,有宝石之感,色彩光艳夺目,烧成温度在780度至800度左右。

(1)红彩:五彩中的红彩,是用皂矾(三氧化二铁)制成。制作时要经牛皮胶浸泡,以浸胶3至10年的矾红为好用。在上彩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铅粉和牛皮胶,用水轻轻沾染,以中锋用笔,悬腕以拉线法描绘。烧成后色彩鲜艳沉着,红得像宝石,而且有层次。清末以后,红彩常用西赤(碳化硒)调油平填,红中泛橙而漂浮于釉面,手感粗糙,更无矾红的光泽和润滑。

(2)蓝彩: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蓝彩常泛紫灰色,彩层特厚,彩的边沿有一层蛤蜊光晕,但由于蓝彩仍处于草创阶段,常有脱釉或失透的情形出现。以往的蓝彩皆由青花(釉下)代替,故有青花五彩之称。

(3)黑彩:是用青花料渗松香油画于瓷面,罩上透明釉,入炉烧烤。由于受到制笔、制油及制料工艺的约束,早期康熙五彩的黑色线条显得不挺,断续及毛糊,不够乌黑,甚至带褐。后来的黑彩用乳香油及珠明料混合调成,经低温火烘烧,因此黑彩才开始变得乌黑发亮。

(4)黄彩:康熙时期的黄彩还是以三氧化二铁为基础原料,其特征是色层透亮鲜明,清新抢眼,与后期时多用锑黄(氧化锑)而形成带粉质层的不透明黄彩迥然不同。

(5)绿彩:一般都厚似琉璃,光泽灿然,而由于色质透亮,常用来衬托黑彩。

(6)金彩:金彩釉料的制作,是把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用水混合,直到水底出现一层金的沉淀,取出而保持干燥,用时溶于适量的牛皮胶内,渗入铅粉,在胎上描绘烧成,永不褪色。但金彩一般与毛刷类物品会产生静电反应而掉落,因此切忌以鸡毛掸子掸扫。

(7)紫彩:康熙时紫彩发色还不稳定,常发乌发灰,色地易开裂成碎纹,用放大镜便可看到。

(8)花翠(粉红色):这在康熙五彩中是鲜为人知的色彩。它是用紫彩加以配方而制成偏红色的透明釉。它与雍正后出现的粉彩胭脂红或洋红在外观上极其相似,很易混淆。但花翠是雪白(含铅质的透明釉)渗石英配制,显得透明,而粉彩的洋红是玻白(含砷)上渲染红彩而显得不透明,色基上是相同的,但两者的质感截然不同,因此花翠也就成了辨别康熙五彩的点金石。其实雍正初期的五彩器也用花翠,因此花翠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早期粉彩,而其实雍乾时洋红的出现并引进陶瓷装饰,才真正孕育着粉彩的诞生。

(9)蛤蜊光:康熙五彩器的彩釉,其釉面及釉彩都焕发一股如珍珠表面、柔润含蓄的蛤蜊虹彩,特别是沿着彩绘的纹饰周边的白地,更显著闪现这种蛤蜊光彩。

新仿的彩绘器,也以化学原料调配出乍看雷同的光彩,但这些仿器的胎面及釉彩上的彩晕漂浮,更像五光十色的缭眼火气,有如火水或汽油在阳光下反射的彩晕,一看便知年份尚浅,火候未到,关键还是新釉料与古彩的化学成份是不同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末民国的潮州“枫溪大窑五彩”》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末民国的潮州“枫溪大窑五彩”》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五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