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代瓷器鉴别 > 导航 >

民俗文物:清代镶银浮雕椰子碗

民俗文物:清代镶银浮雕椰子碗

清代瓷器鉴别 古代浮雕瓷器 古代瓷器碗

2020-07-02

清代瓷器鉴别。

椰子是椰子树上的果实,切开之后,里面是白色的椰子肉,富含脂肪,主要成分是桂酸、豆蔻酸、棕榈酸所包含的甘油酯,提炼之后,可食用或用于食品加工业和制作肥皂等轻工产品。椰子的果壳外有一层红棕色的绒,称“椰子绒”,质强而脆,粗者可制成刷子,较长的纤维可做绳索,短而卷曲的纤维可纺纱,用于包装的织物。果壳呈球形,顶端有三陵,直径有30~40厘米,成熟时呈褐色,质地坚实,可做乐器和各种器皿。用椰壳做成的乐器称椰胡,琴筒用半边椰壳制成,面板为桐木,二弦,按五度或四度定音,发音较二胡低沉浑厚,常用于合奏,是我国民间乐器。由于果壳坚实又有韧性,在果壳上雕刻,便成为艺术品;再与具他材料结合,就成为具有艺术性的生活用品。品种有镶锡、镶银、檀香木嵌镶、贝雕镶嵌、清壳等。雕刻的手法有平面浮雕、立体浮雕、通雕、沉雕等。风格古朴,深浅得宜,造型优美,是海南民间工艺品。

椰子树属棕榈科,属长绿乔木,分布在热带。它的树叶呈鸟羽状,长4至6米,每叶有180至250片小叶,小叶呈线形,所以古人左思在《吴都赋》说:“椰叶无阴”。这种树原产马来西亚,明末清初引进我国,在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南部、云南西双版纳都有栽培,因此这些地区都有椰壳做的生活用品。作为艺术品,特别是贡品,则以广东省的海南岛为主,在清初康、雍、乾三朝被称为“天南贡品”。椰子碗最大特点是可用热食,手端烫碗而不烫手,因此特别受蒙、藏王公贵族的喜爱,他们用来喝奶茶。老北京的黄寺、雍和宫,河北避暑山庄都有这些藏品。故宫里的椰子碗,也大都是为满、蒙贵族喝奶茶而备用的。民国初年,这些椰子碗大都从庙里、宫里流散出来,因为不值几个钱,流落在旧货摊上,无人问津。只有那些关注民俗学、民族学的学者,才留心收集这些来白民间采集的艺术品。

这是一件清乾隆时期的椰子碗,通高7厘米,径15厘米,黑色椰壳,平面浮雕,内镶银碗胎。足高1厘米,足径5厘米。见图一。它的雕刻纹饰很有海南黎族的民俗风格:它以黎族宗教中的四种法器为中心图案,以飘带为纽带,相互连接;上下为团云纹,间隙中有稻田秧苗图案,整个画面表现出黎族生活和信仰的特征。细部见图二。图案设计合理,刻工手法细腻,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把玩此碗,手感也很好,由于有刻纹,虽然沉甸甸的,却不易从手中脱落,餐饮烫食,的确很实用。

应当注意的是,椰子碗并非我南国所独有,此物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南亚、东南亚诸国也都有,早期西藏宗教领袖和上层贵州所使用的椰子碗,大都是从印度进口的。从造型和纹饰,不难判断它们的国别和年代。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清代雍正粉彩团蝶纹宫碗


蝴蝶纹是中国古代书画、瓷器上的常见纹饰,花丛间彩蝶飞舞,百花胜放,舞蝶恋花,代表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蝶与耄耋之耋同音,也包含着幸福长寿的吉祥寓意。每组团蝶纹由两只彩蝶与四季花卉纹构成,笔触细腻,色彩柔丽。

花事是古代文人雅士重要的怡情活动之一,雍正皇帝对此非常精通,如果加上彩蝶讲究组合之美,则更是自然清新的唯美境界。因此,雍正一朝宫廷瓷器中凡有花卉彩蝶题材,均是工笔写真,形神俱佳,气韵清雅脱俗。

此碗造型俊雅,线条柔美,胎釉白胜霜雪,莹润可爱,修胎光滑洁净。内白釉无纹,外壁绘粉彩团蝶纹五组,每组团蝶纹由两只相异的蝴蝶与四季花卉纹构成,花卉蝴蝶细腻妩媚。足底施白釉,蓝料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製”六字款。

粉彩绘团蝶纹五组精妙奇绝,彩蝶两两一组,上下相对,釉色丰富,线条纤细,绘画笔法精工,蝶翼脉络清晰可辨。将蝴蝶的形象描绘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饶有趣味。

团蝶花卉姿态各异,风姿绰约,吐萼含苞,各具意态,多情彩蝶,欲落还飞,饶添野趣。画笔清秀细腻,设色淡雅逸丽,春色盎然,仿若和风拂面,实醉人心扉,尽显“没骨”之妙。

此对碗造型隽秀尔雅,胎质洁白细腻,釉面细润纯净,纹饰色彩丰富,柔和不艳,画面生动逼真,体现了雍正瓷器淡雅柔丽的时代风格,是雍正宫廷御用粉彩瓷中的绝美之品。

同款清雍正粉彩团蝶纹碗亦有两只,都与本品尺寸相当,现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及英国大英博物馆。

千雕万琢,陶瓷浮雕


不一样的陶瓷演绎风格

在小编看来,陶瓷虽然很多漂亮的花纹,但是我一直觉得只是泛泛之品,算不上是极具艺术感的,但是当你看到陶瓷浮雕的时候,感觉就像是上了一个档次,陶瓷已经不再肤浅的停留在了一个表层的阶段,而是已经提升到了另外的一个层次,一个更加高尚,更加艺术的位置。

浮雕很美,很大气,相信看过的人都不会否认这一点。但是你看到过陶瓷浮雕吗?尤其是餐具上的,相比于大面积的墙上浮雕,餐具陶瓷浮雕更加地精雕细琢,更加的雅致典雅。虽然算不上大气,但是别有一番风情。

这一片花海,蝴蝶跃然于餐碟上,感觉是那么真实,不同于普通的彩绘,浮雕创造了一丝生机,多了那么一份灵动和活跃,让人们知道,原来,陶瓷是有生命的,它不再是死板的,无趣的。

杯子上的花纹略显简单,白色的杯子搭配这样的素雅小花纹,不是更加别致吗。不会有大红大绿来喧宾夺主,不会有复杂图案来让人忘记,其实,这不过是一个杯子而已。它再美,也不能忽略它的用途,这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小鹿斑比的身影透着柔和的橙色光芒,轻轻摸一摸,。你会发现,这是一只藏起来的小鹿,或许是害怕猎人的捕捉吧。轻昂着头,仿佛看见阳关的映照,一切,都是充满生机,生气勃勃的样子。

浮雕艺术,让我们看见了不一样的陶瓷,感受到了这份穿越千年的陶瓷带来的生命气息。

陶瓷文化:西夏“马首”浮雕


马首浮雕是一件距今近千年的西夏时期的极其珍贵的文物。白瓷马头既像是浮雕又像是两个单面瓷器中的一半。而且这件白瓷马头造型逼真,体格健美,飘逸洒脱。马头上一缕一缕的鬃毛栩栩如生,动感十足。在马的脖子上还有几个圆形的“豹斑”,马首的下颌部还有健壮的肌肉,其做工技艺精湛,堪称世界一绝。

据介绍,这件稀世宝贝虽然只是一个“马头”,但文物研究价值很高,而且,在现存的西夏文物中,有马造型的文物这是唯一一件。

文物专家还推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进行系统挖掘,在“马首浮雕”出土的地方,有可能会发现这匹白瓷马的其他部位,或者会发现其他更加珍贵的西夏文物。

陶瓷文化与民俗文化


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民俗文化,因此,它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我国人民有一个好传统,不管处于何种时代、何种处境,都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和谐、吉祥。因而,表现喜庆、幸福的祥瑞题材,自古及今,一直是陶瓷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和一个基本的文化特征。

祥瑞题材,主要围绕着“福、禄、寿、喜、和合、吉祥如意”等内容而展开。因此,在选择题材表现寓意时,经常选用如下一些事物:珍禽类,经常选用凤凰(百鸟之王,象征大富大贵、大吉大利,凤凰相偕喻爱情),白鹤(有清高、纯洁、长寿之喻),白头翁,喜鹊,鸳鸯,雄鹰(159);名花类,经常选用(160)牡丹(百花之王,象征富贵繁荣)、芙蓉(象征雍容华贵),莲花,梅花,菊花(161);在芳草类中,经常选用兰草(有香祖之喻、兰孙贵子),灵芝(象征延年益寿)竹木类中,松(象征长寿、气节),竹(竹与祝同音,寓意百岁志喜、百寿安康),天竹(喻天祝,寓意天祝平安、天祝升平);在瑞果类中,(162)常用桃子(常称寿桃,象征寿)、(163)石榴(象征福,有榴开百子之说);在异兽类中,常选用(164)、(165)龙(王、权威、吉祥的象征)、狮(狮与师、诗同音,象征权势和诗书传家)、鹿(鹿禄同音);在鱼藻类中,喜用鲤鱼(鲤与礼同音,鱼与裕谐音,寓意腾达、富裕)、鳜鱼(鳜与贵音),另外,这种祥瑞题材在约定俗成中,形成了一整套特有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体系。如莲生贵子(166)(婴儿抱莲花)、福寿双全(蝙蝠寿字)、竹报平安(小儿放爆竹)、吉祥如意(小儿骑白象执如意)、喜上眉梢(梅花喜鹊)、福在眼前(蝙蝠、喜鹊)、六合同春(鹿鹤、梅花)、麒麟送子(小儿骑麒麟)、连年有余(莲花、鱼)(167)、(168)、五子登科(五小儿)(169)、天官赐福(天宫、蝙蝠)、五福捧寿(五蝙蝠围寿字)、多福多寿(一群蝙蝠、堆桃)、福、寿(老人骑鹿持桃)(170)、麻姑献寿(麻姑担桃篮)(171)、鱼跳龙门(172)、丹凤朝阳(凤凰、太阳)、龙凤呈祥(龙、凤)。

祥瑞意识的产生,也是很久远的事了。早在商周时代,就有凤凰的造型出现于殷商玉器上。传说,当商纣王将亡、周文王将兴之时,人们用凤凰将临表示贤王要临世的美好愿望,“凤鸣于西周岐山”的记载,便是这种传说的反映。

中国古代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单位的社会并以此为基础结成相应的故乡。因此,企求光宗耀祖、门庭昌盛、富贵荣华便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心理。在祥瑞题材中有许多这样的内容。祥瑞题材的产生,与先民对自然崇拜的原始信仰有着密切关系。像某些云气纹样和鱼纹等的出现,与对大自然的颂赞有着密切关系。祥禽瑞兽的出现,也是我们人民抚爱万物、与万物同其节奏的一种反映。

祥瑞题材的产生就是一种民族心理的表现,也是一种民族文化和民族哲学。对中国民族心理和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哲学。儒家是讲天人合一的,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亲和的关系,赋于花、鸟、虫、鱼、兽等以祥瑞寓意,便是这种亲和关系的表现。

另外,象瑞鸟(173)、哪吒闹海(174)、龙舟(175)、女寿星(176)等,在瓷都景德镇也是经常表现的题材陶瓷艺术还广泛地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以及广袤的大自然,并有非常鲜明的贴近现实、亲和自然的理性品格。

所以,要欣赏陶瓷艺术,就需要了解中国的哲学、宗教和民族心理,也要有一定的文化、音乐、舞蹈等艺术修养。否则,是很难把握住陶瓷艺术的审美特性的。

清代光绪仿乾隆官窑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官仿官

所谓官仿官是后代官窑仿前朝的一个名称的总称。在中国陶瓷史上历来就有后代仿前朝的记载,明清时期以本朝仿前朝官窑或御窑瓷的现象较为普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出于两个目的:1、仿前朝官、御窑瓷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崇敬心情,以物寄思是它最主要的目的;2、尝试恢复古代制瓷工艺以满足帝王的情趣喜好。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官仿官现象始于宋代,明清时最为流行,如图二的成化仿宋官高足杯便是最好的例证。我们知道,高足杯在两宋官窑产品中从未有过,成化以高足杯的形式出现主要还是要仿学宋官的釉色及开片纹的原理,好在杯的底足边缘以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横款作了注明,否则就有可能闹出鉴别上的笑话。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清三代陶瓷中以仿明代陶瓷的情况非常普遍,清三代仿的几乎都是明三代的典型代表作品,亦有少量是仿两宋瓷的,其中仿制最成功的非乾隆莫属。明清时的官仿官,为表示系仿前朝器物,大都使用寄托款(即标注前朝年号)和本朝款,清代官仿官现象一直延续至光绪。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官仿官既是个特殊的现象,也是后人为敬仰先民而采取的另类表达心情的一种寄思方式,这种形式上的表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观念是分不开的,也是事在情理中的具体表现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八仙

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据华轩居士考证,北宋中期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聚会时始有八仙之说。后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名言。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另一含义指传统中式窗格,比如我们常见的方形桌面或者墙面,在四个角做图案,中间也有图案,我们通常叫这种图案分布形式为八仙,俗称四菜一汤。还有中式窗棂的最小构件或称衔接件,也叫八仙,并且分为明八仙和暗八仙两种。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暗八仙

一种由八仙纹派生而来的宗教纹样,此种纹样中并不出现人物,而是以道教中八仙各自的所持之物代表各位神仙。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暗八仙以扇子代表汉钟离,以宝剑代表吕洞宾,以葫芦和拐仗代表李铁拐,以阴阳板代表曹国舅,以花篮代表蓝采和,以渔鼓(或道情筒和拂尘)代表张果老,以笛子代表韩湘子,以荷花或笊篱代表何仙姑。暗八仙纹始盛于清康熙朝,流行于整个清代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清代光绪珐琅彩山石灵芝五福纹碗


光绪瓷器多以仿效前朝的器形而闻名,但在陶瓷工艺制作上已经逐渐有所发展,手工绘制水平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华丽生动的纹饰更趋于完美庄重。

这一时期仿制了很多雍正、乾隆官窑的粉彩瓷器。这些仿制瓷器大都胎釉细致缜密,工艺精湛,绘画精美。在此情况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款识——“大雅斋”;大雅斋是慈禧太后御用官窑瓷器,与底款是“大清光绪年制”的瓷器一同,都为光绪年间的官窑瓷器。

此时进入了所谓“同光中兴”的历史阶段,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为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命御窑场陆续为宫廷烧制了数量可观的精美瓷器。与前朝相比,清末光绪时期的制瓷工艺出现了一个“回光返照”式的发展。

此碗为当时宫廷造办处烧造的精美御用珐琅彩品种,此类品种均由景德镇预先提供素胎到北京,然后再由宫廷造办处上彩并烧制。由于到了清末时期,景德镇御窑场的瓷器胎土掏炼已经具备了半机械化状态,故胎土比前朝掏炼更为精细。

本品敞口微侈,弧壁弧腹,底承圈足,器形规整,线条优美,胎釉轻盈隽薄,迎光能透。其施釉抚之温润如玉,质感极佳。外壁以珐琅彩绘山石灵芝五福纹,灵芝被视为益寿延年的仙草,能驱病降邪以象征祥瑞。灵芝朵瓣饱硕红润,微微突出于器表,色泽鲜丽,与洁白莹润的底釉形成了红白相映的色泽对比,给人以清丽优雅,生趣盎然之感。

画面中巨石嵯峨,颇多皱折,巨石脉络纹理凹凸参差,行云流水,色调逼真,造型古朴凝重。而竹石婆娑多姿,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潇洒。其间五蝠振翅高飞,意态活泼,饶添生趣,而五蝠意喻“五福”,有“高寿、康宁、富贵、好德、善终”五种祥瑞的吉祥寓意。

五蝠颜色夺目艳而不媚,落于莹洁白釉之上,极具艺术魅力,有一种吉庆而不失深沉,又似一抹浓重朱砂坠入水中夺目璀璨,足见当时工艺之高超精细。

[文物]出水文物迷住瓷都专家


本报讯备受世人瞩目的“碗礁一号”出水瓷器,昨日上午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在福州市博物馆与市民见面。仅昨日上午,就有二三百名市民前来参观。其中,有好奇的市民和文物专家,还有专程从“瓷都”景德镇赶来的造瓷专家。

“哇!这图案实在太美了。”一位女士蹲在展柜前,对着一尊博古图四开光罐惊叹。

“这个,你帮我拍一下。”女士对身边拿着相机的中学生说。

原来,这位女士是福州市第十八中的老师,听说博物馆展出“碗礁一号”出水瓷器,她带着班上的学生来参观。

“这些瓷器的工艺和图案画风,是现代的工匠怎么模仿都模仿不出来的。”站在记者身边的王先生说道。

王先生说,他是景德镇一家瓷器厂的老板,也是一名造瓷专家。得知“碗礁一号”出水瓷器昨日展出的消息后,专程赶来。他说,他是想来看看老祖宗做的宝贝,见见他们的手艺。

“几百年前,祖宗们做出来的东西真的是太好了,你看那图案的纹路、瓷器的色泽,实在太漂亮了。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做不出来这么好的东西,很多工艺都失传了。”王先生叹息着。

看着展出的瓷器,王先生在展厅里转了一圈又一圈,久久不愿离开。

记者见到文史专家、福州市文物局原局长曾意丹时,他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一个瓷罐,这是9月20日出水的、让诸多文物专家惊叹的将军罐。因为沉于海底多年,将军罐的盖子上牢牢地粘着一个海蛎壳,这让曾意丹觉得十分有趣:“像是将军的帽子上戴了一朵花,非常妙。”

曾意丹说,这些瓷器上的图案很多都是有典故的,一个图案就是一个故事。

据悉,现场所有都是三级以上的文物,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有很重要的意义。

陶瓷也是一种民俗艺术


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民俗文化,因此,它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我国人民有一个好传统,不管处于何种时代、何种处境,都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和谐、吉祥。因而,表现喜庆、幸福的祥瑞题材,自古及今,一直是陶瓷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和一个基本的文化特征。

祥瑞题材,主要围绕着“福、禄、寿、喜、和合、吉祥如意”等内容而展开。因此,在选择题材表现寓意时,经常选用如下一些事物:珍禽类,经常选用凤凰(百鸟之王,象征大富大贵、大吉大利,凤凰相偕喻爱情),白鹤(有清高、纯洁、长寿之喻),白头翁,喜鹊,鸳鸯,雄鹰(159);名花类,经常选用(160)牡丹(百花之王,象征富贵繁荣)、芙蓉(象征雍容华贵),莲花,梅花,菊花(161);在芳草类中,经常选用兰草(有香祖之喻、兰孙贵子),灵芝(象征延年益寿)竹木类中,松(象征长寿、气节),竹(竹与祝同音,寓意百岁志喜、百寿安康),天竹(喻天祝,寓意天祝平安、天祝升平);在瑞果类中,(162)常用桃子(常称寿桃,象征寿)、(163)石榴(象征福,有榴开百子之说);在异兽类中,常选用(164)、(165)龙(王、权威、吉祥的象征)、狮(狮与师、诗同音,象征权势和诗书传家)、鹿(鹿禄同音);在鱼藻类中,喜用鲤鱼(鲤与礼同音,鱼与裕谐音,寓意腾达、富裕)、鳜鱼(鳜与贵音),另外,这种祥瑞题材在约定俗成中,形成了一整套特有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体系。如莲生贵子(166)(婴儿抱莲花)、福寿双全(蝙蝠寿字)、竹报平安(小儿放爆竹)、吉祥如意(小儿骑白象执如意)、喜上眉梢(梅花喜鹊)、福在眼前(蝙蝠、喜鹊)、六合同春(鹿鹤、梅花)、麒麟送子(小儿骑麒麟)、连年有余(莲花、鱼)(167)、(168)、五子登科(五小儿)(169)、天官赐福(天宫、蝙蝠)、五福捧寿(五蝙蝠围寿字)、多福多寿(一群蝙蝠、堆桃)、福、寿(老人骑鹿持桃)(170)、麻姑献寿(麻姑担桃篮)(171)、鱼跳龙门(172)、丹凤朝阳(凤凰、太阳)、龙凤呈祥(龙、凤)。

祥瑞意识的产生,也是很久远的事了。早在商周时代,就有凤凰的造型出现于殷商玉器上。传说,当商纣王将亡、周文王将兴之时,人们用凤凰将临表示贤王要临世的美好愿望,“凤鸣于西周岐山”的记载,便是这种传说的反映。

中国古代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单位的社会并以此为基础结成相应的故乡。因此,企求光宗耀祖、门庭昌盛、富贵荣华便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心理。在祥瑞题材中有许多这样的内容。祥瑞题材的产生,与先民对自然崇拜的原始信仰有着密切关系。像某些云气纹样和鱼纹等的出现,与对大自然的颂赞有着密切关系。祥禽瑞兽的出现,也是我们人民抚爱万物、与万物同其节奏的一种反映。

祥瑞题材的产生就是一种民族心理的表现,也是一种民族文化和民族哲学。对中国民族心理和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哲学。儒家是讲天人合一的,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亲和的关系,赋于花、鸟、虫、鱼、兽等以祥瑞寓意,便是这种亲和关系的表现。

另外,象瑞鸟(173)、哪吒闹海(174)、龙舟(175)、女寿星(176)等,在瓷都景德镇也是经常表现的题材陶瓷艺术还广泛地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以及广袤的大自然,并有非常鲜明的贴近现实、亲和自然的理性品格。

所以,要欣赏陶瓷艺术,就需要了解中国的哲学、宗教和民族心理,也要有一定的文化、音乐、舞蹈等艺术修养。否则,是很难把握住陶瓷艺术的审美特性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民俗文物:清代镶银浮雕椰子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民俗文物:清代镶银浮雕椰子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代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