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香炉 > 导航 >

古代瓷器香炉举要

古代瓷器香炉举要

古代瓷器香炉 古代瓷器 古代瓷器鉴赏

2020-07-02

古代瓷器香炉。

《辞海》云:“熏炉,古时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香炉,烧香之器,也作陈设之用。”由此可见,熏炉与香炉二者功用是有所不同的。

宋代之前,多用熏炉,到了宋代,香炉制品出现了一个高峰。由于北宋统治者尚礼学,博雅好古,使上流社会出现一种崇尚淳朴、自然、含蓄的审美观,香炉亦成为一种“神人合一”的时尚文化登上了文人士大夫的几案,并出现在帝王的内廷。瓷质香炉被上流社会当作高雅的把玩之物,置炉、晶炉、玩炉,成为当时“烹茶、焚香、挂画、插花”所谓文人四艺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上宋代“五大名窑”瓷业之盛,也使得这一时期的香炉成为空前绝后的艺术珍品。

降至元、明、清,香炉由上流社会赏玩为主转向用于祈神供祖为主,观赏功能逐渐降为从属地位,从而也使香炉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在色彩上,由单色釉变为以青花为主流装饰。由于香炉本身所具有的特定历史文化内涵,又成为占瓷收藏家青睐之物。

古瓷香炉器型丰富,但总体上看不外乎鬲式、鱼耳、鼓钉、莲瓣、三足、五足、筒式炉等。现结合笔者藏品作些介绍。

托炉

流行于南朝的一种炉式。炉口外敞,平底,蹄形三足,立于敞口直壁平底浅盘中。这种炉式是托盘熏炉向三足炉过渡的一种形式。这类青瓷炉是六朝一种专供祭祀的供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的虔诚。

鼎式炉

清初出现了一种祠庙成套使用的“鼎”字形青花香炉,炉体为三节组成,上部为长方宽沿盆形,中腹呈四方形,下部为腹足,四足外撇,造型雄浑敦厚,青花纹饰流畅。

钵式炉

因炉体似钵而得名。明末清初广为流行。唇沿外侈,圆腹,圈足,有青花、五彩、冬青釉、洒蓝釉、霁蓝釉等装饰品种。

筒式炉

又称三足尊式炉,因炉身作筒状而得名。宋代烧造筒式炉的瓷窑有汝窑、官窑、龙泉等窑。宋代筒式炉口、底直径几乎相等,三足落地,筒腹以数道弦纹为饰。北宋官窑烧制一种筒式炉,口、底向内微敛,腹底贴有三足。元代开始,筒腹下部逐渐收小,器底凹,三足逐步上移,少数几乎与底平,但仍然起支撑作用。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制的器形比较规范,器身如筒,口沿微向外凸,与器身凸起的弦纹相呼应。而民窑所烧制的器形开始变化,腹部呈鼓式,高矮不‘。弘治时期,部分制品唇口向外侈,有些烧制不太考究的器皿,炉底中心下凸,成为支撑面,三足仅为一种装饰。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古代陶瓷的鉴定举要


目前我们见到的鉴定报告和证书都非常不规范,寥寥几句形容词就代表了鉴定的全部内容,简单倒是简单,往往没有说服力。更何况有些人利用收藏者的无知,信口雌黄,颠倒黑白,致使鉴定报告和证书完全失去了公信力。规范鉴定报告和证书内容,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步。

一件器物的鉴定报告或鉴定证书,到底应当如何出具呢?笔者认为如果确定一件器物为真品的话,就要把鉴定的全过程和鉴定内容详细记录在案并表述清楚。它包括器物的名称、实物照片、外形尺寸、外观描述、胎质鉴定、釉质鉴定、成型工艺鉴定、装饰工艺鉴定、装烧工艺鉴定、旧貌鉴定和综合结论等十一个方面的内容,需要面面俱到。

有藏友曾经问我:“搞鉴定的人常有一句口头禅‘这东西我没见过’。我们一听这话,就知道藏品被否定了,潜台词就是‘现代仿品’。请问,专家没有见过的东西都是仿品吗?”当然不是!资格再老的专家也不可能了解所有的古陶瓷产品,那么他们凭什么做出真假判定呢?说白了就两个字,没水平的专家凭“感觉”,有水平的专家看“工艺”。任何一件古陶瓷都不可能是天外来客,它既然是我们祖先制作的就必然留有时代印记,就要受到相关窑口的工艺影响。真品有真品的时代特征,赝品也有赝品的时代特征。只要我们对它的每一个细部特征都不放过,仔细研究,必然会得出一个正确结论。

比如,孔雀蓝釉,又称孔雀绿釉或翠兰釉,是以氧化铜和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低温铅釉陶器。它与唐三彩中蓝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后者是用氧化钴作着色剂。到目前为止,我们见到的最早的孔雀蓝釉器是宋金时期山西地区制作的磁州系产品。2002年有一件“显德年制”款的孔雀蓝釉的残片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许多古陶瓷专家和爱好者就此纷纷撰文,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观点,说“真”者有之,说“赝”者亦有之。笔者认为,无论观点正确与否,这一讨论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它有助于我们将古陶瓷研究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2003年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技术研究所接受《收藏家》杂志社和收藏者本人之约,对这件残片进行了科学检测。

对元素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采用XRF荧光光谱仪对残片的胎和釉的成分进行了检测。我们从中发现,该残片的制坯原料是一种含铝量极低,含钙量却极高的陶土。它与北方磁州窑系产品使用的大青土和白坩土有着天壤之别,根本不属于制瓷用的高岭土原料。它与唐三彩、宋三彩和辽三彩等陶器的制坯原料也相去甚远。其中三氧化二铝的含量仅有三彩陶器的1/5,氧化钙含量却是它们的20倍左右。查阅相关材料后得知,该残片胎质与江西大余硅灰石矿区出产的一种黏土的成分基本相同。从残片釉的成分中我们发现,其中氧化锌含量接近2%,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检测过的清代以前的所有陶瓷产品都不曾有过的现象。古代陶瓷釉的氧化锌含量均在0.4‰以下,属微量元素。而该残片釉中的氧化锌含量是后者的20倍。

进行釉质老化检测。我们采用红外光谱仪对残片的釉面进行了老化检测。与此同时,我们还对一件河北邯郸出土的孔雀蓝釉小罐进行了检测。前者的老化系数为0.11,后者的老化系数为0.17。现代仿品的老化系数一般在0.06-0.10之间。0.11的老化系数很可能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产品。

根据科学检测数据和外观观察,我们的结论是:该“显德年制”款孔雀蓝釉残片不是后周“显德”时期的产品,而是民国时期所做。

中国古代瓷器中瓷香炉的收藏与投资


古代的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香炉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物品。随着宋代瓷器的发展,瓷香炉开始出现在大宋帝王的内庭,之后瓷香炉逐渐成了上层人士高雅的把玩之物。由于瓷香炉超凡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收藏界一直备受青睐,尤其是宋、元、明、清等朝的瓷香炉,更是成为人们集藏的重点,市场价格稳步攀升。

宋代之前,香炉这种我国古代传统的实用器主要是用青铜和陶制成的,汉代以后,香炉的材质才逐渐丰富起来,有银制、铁制等。特别是到了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辈出,各种瓷香炉纷纷问世。

随着制瓷业的蓬勃发展,瓷香炉逐渐取代了陶制和铜香炉,成为香炉的主流。这些曾经是文人的把玩之物的瓷香炉,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在不断攀升,受到国内外藏家的喜欢,宋、元、明、清朝的瓷香炉在国内市场不断拍卖出新价。

瓷香炉,“三维一体”的收藏价值

在目前瓷香炉的收藏队伍中,不少收藏鉴赏家拥有珍奇的古瓷香炉,他们大多数因为喜爱瓷器,而转为收藏这种不仅具有瓷器特点,还具有生活实用性的瓷香炉。它的艺术构造和花纹可以说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时尚”。

瓷香炉爱好者林志勤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偶然机遇踏入收藏界,遂一发不可收。林志勤开始也是主要喜好研究古瓷器,重点是各朝代官窑瓷器的收藏与研究。之后他在瓷器收藏中发现了其中的精品—瓷香炉,便对它爱不释手。

林志勤说,受到近年来瓷香炉收藏热情高涨的刺激,收藏投资风生水起。瓷香炉的收藏价值不仅在于它所蕴涵的历史价值,还在于它具有造型的工艺艺术。相比于铜香炉,它还具有瓷器工艺的价值,可谓是“三维一体”的价值体现。

瓷香炉起源于大宋帝王的内庭,而一些小型香炉则成为文人把玩之物,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后世所仿制。宋耀州窑香炉是受到越窑的影响发展起来的,炉唇边较宽,釉色青润自然,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例如南宋龙泉书房梅子青香炉精巧典雅,三足鼎立,炉身有三条线纹,足底有褐色。

元代瓷香炉在继承宋代的风尚之余,数量与品种繁多,其中以中小型香炉为主,在器型上以三足圆炉和鬲式炉较为多见。但元代的耀州窑、龙泉窑、钧窑也制造了体形较大的瓷炉,这些瓷炉在装饰、造型和技法上都出现了很多变化。

明代,瓷香炉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造型,如象耳炉、戟耳炉、筒炉等。当时的瓷炉以景德镇窑为大宗,除部分的造型及釉色秉承宋元遗风外,大多数香炉以青花瓷为主,更着重于图案装饰。明嘉靖青花香炉,也出现了色彩斑斓的五彩瓷,明宣德皇帝自己本身是天分很高的艺术家,对色彩十分敏感,五彩瓷、斗彩瓷得到空前发展。

清代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以“孝”治天下,康熙时期祭祀风气盛行,乾隆时期更是空前繁荣。景德镇一代名师巧匠以其聪明才智,将瓷香炉的制作推向历史高峰。清乾隆豆青釉双耳三足炉,瓷质精细,釉色肥厚,里外满釉,光润匀净,如脂似玉,双耳自然连结,高雅之中不失秀逸,底有“大清乾隆年制”青釉款。

瓷香炉在几代的发展与完善后,每个朝代的瓷香炉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历经时代的演变,瓷香炉已经远离了现代人的生活,但它仍在蔓延着它收藏价值的“香火”。

瓷香炉,升值空间不断扩大

瓷香炉收藏者历来关注宋、元、明、清等朝的官窑作品,这也成为人们集藏的重点。例如南宋官窑烧制的鬲式炉,专供皇帝祭祀或陈设之用,极其珍贵。因此,官窑和名窑制出的瓷香炉在各大拍卖市场备受青睐。

1998年苏富比秋拍的南宋钧窑天蓝釉紫斑双耳三足小炉以17万港元成交。2002年4月,在“翰雅?蓝天2002春季拍卖会”上,底价260万元的拍卖品“宋官窑双耳炉”,最终以300万元成交。2003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南宋龙泉窑粉青鬲式炉成交价近340万元人民币。2003年7月27日,在北京报国寺东方国际拍卖行举行的第二次民拍会瓷杂专场上,一件清茄皮紫釉兽耳香炉,色泽呈深紫色,釉色光亮,质地圆润,刻于内壁的花纹浅而精美,受到藏家追捧,起拍价达到了40万元。2004年11月22日在北京翰海一次拍卖会上,一件高11.2厘米的宋龙泉青瓷三足炉成交价为41.80万元。

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官窑、名窑的瓷香炉占据着大片江山,但有些瓷香炉国内不香国外香,在国外拍卖市场上更受藏友们宠爱。例如钧窑瓷器在国内相对显得有些冷落,其市场价格也远远不如明清彩瓷,但在国外钧窑瓷器一直是收藏拍卖的主力军,其价格并不低于明清彩瓷。如在2004年国外市场上,一件北宋钧窑天青釉成交价格为25200英镑。2005年3月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宋龙泉青瓷三足炉以84.3万元人民币成交。2006年伦敦索斯比拍卖的一只宋代哥窑香炉,估价不到200万元,成交价却达到了303.4而相对之下,民窑的瓷香炉价格低些。一般的民窑香炉瓷件,以往市场上三五十元至百余元就能买到,而现在的价格则普遍上升了50%-150%。2004年8月举行的福州春季拍卖会上,一件产于德化的高11厘米、口径14.5厘米的明代白釉三足炉以2万元成交,一件高9厘米的明末直筒三足香炉以1万元成交。虽然民窑的瓷香炉价格低,但升值前景不错。

对于资金量相对较少、初入瓷香炉的收藏者来说,不妨以民窑瓷香炉作为自己的一个介入点。因为官窑的作品很多已经被收藏或在博物馆,年份久的官窑作品现在是少之又少,价格也高得吓人。但古代民窑瓷炉作品正受到青睐,其后市走势将看好。

四大因素决定收藏价值

林志勤认为瓷香炉收藏较适合中长期投资,收藏瓷香炉要注重一定的技巧。瓷器收藏重在“古、稀、美、俏”,瓷香炉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从文化艺术魅力来看,宋代瓷香炉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宋代香炉代表了宋代瓷器的艺术精神,它独特的文化特色使香炉成为当时代表新文化的典型器物,所以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到了元、明、清,瓷香炉逐渐由上流社会赏玩为主转向用于祈神供祖为主,观赏的功能也逐渐降为从属地位,从而也使瓷香炉开始大量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

第二,从瓷香炉“出身”来看,官窑比民窑的作品更具有工艺价值。据载,“官窑”从北宋开始。官窑是由官方营建主持烧造的瓷器窑,专供皇宫使用,只求产品质量,不计成本,可以说官窑所烧造的瓷器代表当时瓷业的最高水平。清朝以后官窑不复存在,官窑的作品更显珍贵。民窑瓷器与官窑瓷器有着本质的不同,在风格特征与审美情趣上不同,因为使用的对象是两个不同的阶层。皇室所用的瓷器在造型、胎釉与纹饰上都有严格的要求;民窑瓷器使用者的身份不同,上至贵族下至贫民,质量粗细不同,有的质量与官窑相差不大。

第三,从工艺造型来看,一些精制的瓷香炉由于其精细的工艺而提升了其价值。如两件宋代潮州笔架山窑香炉,釉面淡绿,雕刻以精致的莲花纹饰,造型别致典雅。像另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山水香炉,腹部彩分水法染出青花五色,描绘山水图纹。青花色泽艳丽,色阶分明,釉面润泽。

因此,那些年代久远、质料名贵、雕工精美的瓷香炉价值不菲。同时,因着瓷香炉的体积大小不同,其价值差距也很大。瓷香炉大的口径有二三尺,小的有如一只小酒杯。一般来说,大体积的瓷香炉价值相对高些。当然,也有一些小体积的瓷香炉会例外。

最后,林志勤建议收藏瓷香炉的爱好者,搜寻瓷香炉要先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宋元明清不同时代古瓷炉的特点,依据特点初步分辨其真伪,当然最后还得靠科学鉴定仪器鉴定以防上当。虽然不少官窑已被名人或博物馆收藏,但也有小部分较好的官窑瓷炉散失于民间,这个具体数字不易考证。而目前民窑瓷香炉作品正处于涨势,而且此类作品历朝历代都有生产,数量较多,眼下的价格也不贵。因此,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的瓷香炉,都期待着收藏爱好者们用心去“淘”。

古瓷香炉器型丰富,但总体上看不外乎鬲式、鱼耳、鼓钉、莲瓣、三足、五足、筒式炉等。

托炉是流行于南朝的一种炉式,炉口外敞,平底,蹄形三足,立于敞口直壁平底浅盘中。这种炉式是托盘熏炉向三足炉过渡的一种形式。这类青瓷炉是六朝一种专供祭祀的供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的虔诚。

清初出现了一种祠庙成套使用的“鼎”字形青花香炉,炉体由三节组成,这就是鼎式炉。上部为长方宽沿盆形,中腹呈四方形,下部为腹足,四足外撇,造型雄浑敦厚,青花纹饰流畅。

钵式炉因炉体似钵而得名。明末清初广为流行。唇沿外移,圆腹,圈足,有青花、五彩、冬青釉、洒蓝釉、霁蓝釉等装饰品种。

筒式炉又称三足尊式炉,因炉身作筒状而得名。宋代烧造筒式炉的瓷窑有汝窑、官窑、龙泉窑等。宋代筒式炉口、底直径几乎相等,三足落地,筒腹以数道弦纹为饰。北宋官窑烧制一种筒式炉,口、底向内微敛,腹底贴有三足。元代开始,筒腹下部逐渐收小,器底凹,三足逐步上移,少数几乎与底平,但仍然起支撑作用。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制的器形比较规范,器身如筒,口沿微向外凸,与器身凸起的弦纹相呼应。而民窑所烧制的器形开始变化,腹部呈鼓式,高矮不一。弘治时期,部分制品唇口向外移,有些烧制不太考究的器皿,炉底中心下凸,成为支撑面,三足仅为一种装饰。

宋代介休窑香炉


宋代山西介休窑香炉造型别致,施釉均匀,白中泛黄,色泽莹润,釉面带有密密麻麻的细小开片,做工精美,格调高雅,是我国古代香炉发展中比较少见的。过去,有人将此炉视为灯具,但陕西耀州窑博物馆将其作为香炉展出。还有人认为这尊香炉可看到唐五代时期,但我觉得在断代时还需留有余地,毕竟介休窑烧造高峰期在宋代。

这尊香炉高10.5厘米,面上直径11厘米,香炉的口沿为厚唇,自然下垂,形成小坡度,厚唇宽度为3厘米,看上去十分自然和谐。炉心为圆形状,深约6厘米,内里露胎,清晰地留下了当时工匠手工拉坯的痕迹。底座呈喇叭口敞开,不施釉,露出灰白色的胎骨,足底还遗留三只烧制时所用的支钉。整个器物分成三层,由小及大,十分规整。香炉器物虽不大,却符合宋人“小器大做”的原则。看上去大气高贵,古意盎然,拿在手中把玩,赏心悦目。

这尊香炉的外形的确很像新石器时代或先秦时期的陶豆器具,也与商周时代的青铜豆相似,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它与陶豆、青铜器皿有一定的关系。

陶豆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造型多为浅盘、高圈足、浅钵形、喇叭形、镂空形等,这是马家浜文化的特色。马家浜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为环太湖流域母系时期的典型文化。豆的器形从陶豆开始,到青铜豆,始终保持它的基本造型,而且始终是祭祀礼器组合中重要的一员,在“禮”字的组成中,“豆”也是主角,这充分说明豆器在先民心中的分量之重了。根据考证,陶豆主要用来盛放“菜”。在古代陶钵才是个人使用的餐具,与现代饭碗器具相似。陶豆的形状浅而小,不同于盛“饭”的钵,它只能盛放少量“副食”,很可能就是瓷盘的前身。主副食有所区别,这是稻作农耕社会派生出来的生活方式,也是东方饮食文化的传统特点之一。高而稳的陶豆,在使用中,既能突出豆器中“菜”的视觉效果,又与古人席地而坐生活方式相一致,方便夹“菜”,古人的聪明才智可见一斑。

我在撰写《寻访中华名窑》一书时,曾到介休窑考察,它位于晋中洪山镇,1957年搞农田水利时被偶然发现。专家认为介休窑的白瓷烧制水平、烧造规模、历史影响略逊于定窑,但它烧造的器物白度较高,经科学测试为78.3℃,胎质细腻,透亮坚硬,敲击声音清脆,烧造温度应在1300℃左右,几乎可与现代白瓷媲美。具有“小家碧玉”的风范。

碗、盘和盏等器物的装烧方法多采用支钉垫烧,在器物的圈足上一般都垫有3个小支钉,支烧时钉尖朝下,依次叠放,烧成出窑后,碗、盘和盏等器物的内侧会留下3个细小的支烧痕迹,这种支烧方法为介休窑所独有,也是我将这尊香炉看为介休窑香炉的原因所在。

勾勒4000年陶瓷香炉史


钱汉东古陶瓷香炉藏品展

“祈福世博平安——钱汉东古陶瓷香炉藏品展”近日在徐汇区图书馆展览。收藏者钱汉东,从自己20年的香炉藏品中,挑选了130余件精品。展览现场,不仅能看到4000年前的良渚黑陶鼎、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鼎、两汉三国的越窑博山炉,以及晋代、南北朝的炉具,还有唐代的邢窑、唐三彩、长沙窑香炉,宋代五大名窑以及元明清各代精美的香炉。

钱汉东用这些香炉,勾勒出了一个时间跨度4000年以上、涵盖历代中华古窑作品的陶瓷香炉发展史。钱汉东表示,此次展出的每一尊香炉,都考证出了清晰的窑口。历代藏家,都喜欢说自己是“玩收藏”的。钱汉东却把收藏“玩”成了学术。此前,他已经著有《人间瓷话》和《寻访中华名窑》两书,而第三本研究中国陶瓷史的专著《日照香炉》也已经出版面世。

这是文人的习惯,在任何行当里面浸淫久了,就习惯性地追根穷源,然后拿起笔来,著书立说,但是钱汉东也不是坐在书斋里面把玩器物之后,就洋洋洒洒开始写书的学究。他历时4年,行程10多万公里,自费考察了22个省市的50处历代古窑遗址。从那些散落在考古土层和历史光阴中的陶瓷碎片中,他拼出了中国陶瓷变迁的全景。

陶瓷香炉其实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复合体,当中蕴含了很多中国历史文化的意味。钱汉东从文化考古的角度对此阐释,认为香炉可算是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一个具体物象,对于香炉这种祭祀、祈愿、连接人鬼神三界的器具,人们始终保有敬畏之心。因此,正如在展厅中所看到的那样,从南方到北方的瓷窑,从战国到晚清的香炉,造型无一例外都匀停优美,细节精致入微。历代的窑工们在制作香炉的时候“都带着虔诚”——而今,这些香炉依然有人收藏与端详,当可知道这一缕香火,依然绵绵不绝。

青花香炉如何鉴定真伪


青花香炉在中国有很久的历史,目前有元青花香炉、汉青花香炉,大部分是瓷质香炉,还有一些铜质香炉。在汉代就有著名的博山炉,它就是为了人们用来熏香的炉子,并且驱散蚊虫等作用。在汉代以后,香炉就是有很多的材质做成的,因此就会很杂乱,从而它存在的价值就不一样。在宋代以后,瓷质的香炉才出现,瓷质香炉的出现尤为受欢迎,由于它的美观和表面的光滑,并且人为了展示便请了专业的绘画家在上面进行绘画,画出一些美丽的图案。

前面我们说过元青花香炉价值是非常高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由于它属于青花瓷,青花瓷我们都知道是很出名的,大家都知道青花瓷,并且它的存在刷新了人们对瓷器的认知,而青花香炉可以说是青花瓷的一种,所以它也是非常值钱的。

瓷质青花香炉表面的绘画纹一般为景泰蓝,看上去深成但不失典雅,它的工艺和做法都十分的精致,所以在历史上就有了非常高的地位。近代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景泰蓝是非常著名的色彩,而有了这种色彩的香炉同样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和价值,在现在是现在不可多得的青花香炉。很多涉及到中国花鸟彩绘技术的明朝香炉会达到700万到1500万左右的价格,近几年卖出的明弘治黄地青花栀子花纹盘,元青花菊花纹玉壶春瓶等都在两千万左右,所以我们大概知道这个香炉的价格是非常高的,而它的收藏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青花香炉在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由于青花香炉的收藏价值高,所以很多有很都是假货,为了赚取利润,很多不法分子伪造青花香炉来卖给不懂的人。那在这里我们来看看青花香炉是怎么辨别真伪的,那这里辨别香炉的真假就在于我们要多做功课了,比如说每个朝代香炉的特色,比如宋代是小型香炉,明代才是青花瓷,清代为三足。

我们自己观察就可以观察出来你所看到的香炉底足的的做工是否细致精湛;然后看它的材质做法是否均匀;还有比较特别的如用手轻叩,真的会发出金石的声音;并且真品包浆是很温润的,而仿制品就很枯燥看上去和油漆一般,如果更深层次的就需要找专门的鉴定机构去鉴定。

景泰蓝香炉鼎樽


香炉是香炉即是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属作成各种不同款式。其用途也各不相同,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几款景泰蓝香炉鼎樽,请大家和我一同领略景泰蓝的独特韵味。

鼎体四面有用翡翠精雕而成的四方神嵌在中央。鼎肩有16粒翡翠和红玛瑙精制圆点嵌制而成。珍品予人总体感观体现了景泰蓝古雅华贵与金碧辉煌。精雕四神活灵活现,玲珑剔透珠光宝气,展示神通广大气势不凡态势。珍品寓意象保平安、螭虎助力、四神在此历保万年。是一件空前难得的镇店、镇宅之宝,官臣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这只香炉鼎樽的造型较为新颖,炉圆筒形,铜镀金方形双耳,盖錾镀金,画体施天蓝色珐琅釉为地,盖口上錾意,莲螭纹,饰彩色缠枝莲纹;口沿及底边 阴线缠枝莲纹。外壁饰彩色缠枝林,下承铜镀金三象首足。底镀金,阴刻双凤勾莲纹。此器造型来自汉代的漆器,但器型颇大,用于宫廷陈设,制作工艺精致,掐丝流畅细腻。

景泰蓝,制作工艺纷繁复杂,但成品是极其精美的。景泰蓝,被称为我国工艺品史上的一颗明珠。

工薪阶层投资古瓷器香炉的基本知识


古瓷器香炉器型丰富,但总体上看不外乎鬲式、鱼耳、鼓钉、莲瓣、三足、五足、筒式炉等。

托炉是流行于南朝的一种炉式,炉口外敞,平底,蹄形三足,立于敞口直壁平底浅盘中。这种炉式是托盘熏炉向三足炉过渡的一种形式。这类青瓷炉是六朝一种专供祭祀的供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的虔诚。

清初出现了一种祠庙成套使用的“鼎”字形青花香炉,炉体由三节组成,这就是鼎式炉。上部为长方宽沿盆形,中腹呈四方形,下部为腹足,四足外撇,造型雄浑敦厚,青花纹饰流畅。

钵式炉因炉体似钵而得名。明末清初广为流行。唇沿外移,圆腹,圈足,有青花、五彩、冬青釉、洒蓝釉、霁蓝釉等装饰品种。

筒式炉又称三足尊式炉,因炉身作筒状而得名。宋代烧造筒式炉的瓷窑有汝窑、官窑、龙泉窑等。宋代筒式炉口、底直径几乎相等,三足落地,筒腹以数道弦纹为饰。北宋官窑烧制一种筒式炉,口、底向内微敛,腹底贴有三足。元代开始,筒腹下部逐渐收小,器底凹,三足逐步上移,少数几乎与底平,但仍然起支撑作用。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制的器形比较规范,器身如筒,口沿微向外凸,与器身凸起的弦纹相呼应。而民窑所烧制的器形开始变化,腹部呈鼓式,高矮不一。弘治时期,部分制品唇口向外移,有些烧制不太考究的器皿,炉底中心下凸,成为支撑面,三足仅为一种装饰。

宋代瓷器香炉的这些特征决定了收藏价值的高低


“烧香拜佛”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习俗,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烧香这个行为早在拜佛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在历史上也是出现了很多盛香的器物——“炉”,包括宋代瓷器香炉等等,那么这种器物的出现真的只是为了焚香吗?

一、香炉的历史起源

我国香炉最早是从商周时期出现的,“鼎”就是香炉的前身,在商周时期出现了众多的青铜器物,而青铜鼎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一开始主要是用来进行烹饪食物的器物,后来才慢慢的演变成了祭祀礼器。

在中国数千年的香道文化中,香炉最为主要的作用有两种,第一种是放在室内用来盛放香薰;第二种是放在室外作为佛家祭器使用的。一直以来,老百姓都喜欢焚香奉炉,希望能够保佑平安,或是获得凝气安神。而在佛教中,香炉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作为焚香的器物,也是佛教中的比丘十八物之一。

二、材质、窑口不同,收藏价值也有所差异

宋代瓷器香炉的珍藏价值不仅仅是包含了它所含有的丰富的历史底蕴,同时在造型和艺术方面也是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受到最近几年中人们对于收藏香炉热情的刺激,使得香炉的收藏投资更加吸引人,在各大拍卖行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香炉,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都是有了较大的占比。

其中,宋代瓷器香炉除了在国内的市场十分的受喜爱之外,外国友人对香炉的热情也十分的高涨,受到了众多收藏者的热捧。2006年在伦敦索斯比所拍卖出了一个宋代瓷器香炉,虽然在最初的估价上还没有超过两百万,但是在最后却303.42万元的价格获得了成交。

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虽然说民窑所制造的香炉在价格上不是很高,但是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对于那些有投资意向,但是在资金上不是十分充足的投资者,小编建议大家可以选择民窑瓷香炉作为出发点。

有不少官窑的宋代瓷器香炉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而被收藏于博物馆中,所以官窑作品很少会出现在市场上,价格也是十分的高,所以民窑宋代瓷器香炉就成了一个香饽饽,受到了广大收藏者的喜爱,对于后续的价格走势上更加的看好。

宋代瓷器香炉精品鉴赏及价格参考:

1:北宋定窑白釉扣口弦纹三足奁式炉,尺寸:13厘米,估价:HKD 2,800,000 ~ 3,500,000,成交价: HKD 18,100,000 ,成交时间:2017.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宋初,士大夫经科举遴拔为官,取代世袭权贵执政治国,理学大兴,崇尚鉴史以修德。此炉形制古雅,仿高古铜奁,正与当时流行之理学相乎。尚古之风盛及瓷业,宋匠常依古玉及青铜器形制瓷,递衍递嬗。本例式样可溯至汉;汉有鎏金铜樽,熊形足,配兽首衔环耳,附盖,可见一熊足兽纹樽例,铸有「温酒樽」铭,知其为酒器,并有西汉成帝「河平三年造」字,即制于公元前26年,图见李学勤编,《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5:青铜器》,卷2,北京,1986年,图版217,另录鎏金铜酒樽一例,下配承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版236,应为东汉光武年制(公元25-57年),腰间环饰三道弦纹,口及底沿又各添饰弦纹,与此炉别无二致。此类三足奁式炉自宋风靡,今犹不衰,定窑弦纹奁式炉更乃经典。

2:北宋官窑青釉三足炉,尺寸:高11.2厘米;口径17.4厘米,估价:RMB 6,000,000 ,成交价: RMB 7,700,000 ,成交时间:2006.09.24,拍卖公司: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年金秋珍品拍卖会。

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南宋著名学者叶軮在其《垣斋笔衡》中有这样的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说:“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当时的京师既汴京,目前对汴京官窑尚无定论。有人甚至认为汴京官窑并不存在,也有人认为汝窑就是汴京窑。还有人认为,明以前的官窑并不是官办御器厂,而是由朝廷遣官到厂地监造,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凡贡入禁中的瓷器,就称官窑器。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此件官窑青釉三足炉,美观大方,造型古朴,庄重大气,鬲式鼎炉,彰显大气,器满施釉,釉层细润,开片稀疏,釉色粉青,胎釉及制作工艺,均具有北宋官窑的基本特征。对此器的确切年代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北宋官窑,有的认为是南宋官窑。但无论如何其是一件官窑器毫无疑问。本公司经多方组织专家鉴赏,均认为属于官窑早期产品,受汝瓷风格影响较多。此件器物的出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弥足珍贵。

3:南宋官窑鬲式炉,尺寸:宽11.4厘米,估价:HKD 2,200,000 ~ 2,800,000,成交价: HKD 4,660,000 ,成交时间:2018.05.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本炉造型少见,炉身呈瓜棱形,为仿照青铜鬲器而成。通体施厚润灰青色釉,米色大开片,底有六枚小支钉痕,排列成圆形,三足底部无釉,露出紫褐色胎土,为典型南宋官窑样式。

4:宋龙泉弦纹三足炉,尺寸:高9.5厘米,估价:RMB 1,35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1,512,000 ,成交时间:2008.12.05,拍卖公司:北京德隆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秋季拍卖会。

筒式香炉,三足承托,胎体厚重,器形雄伟。通身施青釉,器身以凸起弦纹作式,错落有致,器物完美,存世极少,实属罕见。

5:南宋龙泉窑三足小琴炉,尺寸:高4.6厘米;直径9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1,322,500 ,成交时间:2019.07.06,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琴炉是专门为抚琴弹筝用的小型香炉,文房用具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对象。中国社会自古重视音乐,孔夫子制六艺其中就有“乐”。古代宴乐场上、文人学士的书斋中,都离不开琴、瑟、筝、箫。为了营造高雅清香的环境,同时也为了便于计时,在弹、吹乐器时都要燃香助兴,于是专门为抚琴弹筝用的小型香炉也就应运而生,并且起了一个极雅的名字“琴炉”。琴炉燃香一次一支,故炉体要小巧玲珑,置于琴桌前更显雅致。此炉,焚香用具,也可作陈设之用,器形小巧,亦可掌中把玩。敛口,扁圆形筒腹,三柱足,胎质细白缜密,炉器通体施粉青釉,釉水均匀亮丽,釉色粉嫩。炉造型饱满端正,釉色莹润光鲜。三足设计精心巧妙,为炉中佳品。

6:南宋/元龙泉青釉鬲式炉,尺寸:直径13厘米,估价:HKD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1,187,500 ,成交时间:2016.11.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7:南宋·龙泉窑粉青釉鬲式炉,尺寸:高10厘米;口径12.8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943,000 ,成交时间:2017.12.23,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板沿口、束颈、丰肩、圆鼓腹、下承分档三足。满施粉青釉,釉层肥润,釉面清澈晶莹,为龙泉窑典型的石灰碱釉。宋代的龙泉窑高等级器物往往是不惜工本烧制而成,其中特别是一些薄胎厚釉器,采用多次上釉反复素烧,最后主温烧成的工艺制品,此炉造型古朴,釉质温润如玉,宝光内敛,呈色深浅适度,碧如翡翠,青绿可人,此器即是其中的成功佳作,为龙泉窑青瓷中的珍品,传世罕见。

8:宋朝龙泉窑鬲式炉,尺寸:高10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840,000 ,成交时间:2007.08.20,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夏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钤印:邃古(朱文)、石世藏六(白文)。

宋代官窑器在生产宫廷所南非日常生活用品的同时,受当时盛行仿古复古风气的影响,亦流行仿青铜器式样的器皿,此炉的造型是仿照青铜器鬲的形制,敞口,折沿,短颈,圆腹面,下承以三足,炉颈,腹通过曲直的线形对比,突出了器物饱满圆润的特点,炉的腹部由堆贴凸起三棱纹线延至足部,逼真的模仿了铜器出筋的装饰效果。宋代的官窑往往是不惜工本烧制而成,其中特别是一些薄胎厚釉器,采用多次上釉反复素烧,最后主温烧成的工艺制品,此炉造型古朴,釉质温润如玉,宝光内敛,呈色深浅适度,碧如翡翠,青绿可人,此器即是其中的成功佳作,为龙泉窑青瓷中的珍品,传世罕见。带后配银流金镂空花卉纹。配日本木盒,盒盖内写:“绿银寒舍,牡丹唐草文官肉雕刻。平安藏六造”。外盒盖面写:修内司官窑,袴腰香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古代瓷器香炉举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古代瓷器香炉举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香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