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对景德镇瓷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钴”

对景德镇瓷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钴”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7-02

景德镇古代瓷器。

中国陶瓷发展的轨迹,到元代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釉下彩瓷器,称为青花瓷。青花是指在传统瓷器胎釉之间用一种含有钴元素的矿物原料进行绘画,经过高温焙烧后呈现出的美丽蓝色花纹。在这种蓝色纹样的装饰下,传统青白釉瓷器更加熠熠生辉。从此青花瓷品种以一种空前的传播速度,迅速占据了全国的主要瓷器市场,并且很快延伸至其他国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且经久不衰。

煅烧后的钴矿料

而对于钴矿料来说,其不但是青花瓷器唯一的致色原料,同时在其他颜色釉瓷的胎、釉及釉上彩瓷绘画中都有相对广泛的应用,可以说钴矿料的发掘和使用对景德镇瓷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明清时期,各地受不同环境不同风俗的影响,对钴矿料并没有统一的称谓,景德镇在元、明时期使用的是乐平料,由于它来自土里所以叫“土料”;浙江的江山地区用钴矿做釉所以称为“釉子”,清代则改叫浙料;湖南地区按其颜色称为“铁加紫”;云南宣威地区产的钴料称为“珠明料”,至今,“珠明料”仍是高档钴料的代名词。

随着青花瓷器的风靡,需求和产量大增,景德镇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行业——料行。当地有句顺口溜形容料行,叫“山上的石头好挣钱,来来去去要半年”。说的是每年梅雨季节一过,料行的工人便从景德镇出发,游走在周围的山区,寻找“鸡窝料”,发现目标后常常叫放牛的牧童前来边放牛边采矿,然后将收集到的钴矿料带回景德镇加工。

瓜子片

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对采来的原料进行筛磨,一般将其直接倒在水溪旁的石板上,用一块直径约20厘米、类似玉壁一样的渣饼(烧瓷后废弃的垫饼)反复磋磨,边磨边用水冲洗,直到原料露出钴矿料独有的青紫色,筛磨工序才算完成。经过筛磨的钴料形状和颜色如同西瓜籽,所以又称“瓜子片”。在磋磨过程中为了防止划伤,手指都要带上铁制的护具,其形状大致如古代女子用来养指甲时所佩戴的指甲套。

烧蓝指甲套

第二道工序是将磨好的瓜子片装在可二匣钵内,用黄草纸盖严,再用黄泥封住,进行煅烧。先在地上挖好垅沟,将足够量的木炭放入垅沟内,再把几十个封好的可二匣钵放在木炭上,用泥土盖严,点燃木炭,煅烧24个小时。这一工序主要是通过燃烧的方法来判断原料中钴元素的含量。熄火降温后打开封土,按颜色对钴矿料进行分级,蓝绿色的含钴量高,黑褐色的含钴量低含铁量高。康熙时期最好的珠明料钴含量约为5%,一般在3%左右。taocI52.COm

第三道工序是将分好级的“瓜子片”倒在容器内加水研磨,直至成膏状,再把不同等级的钴料绘在瓷胎上入窑烧制,观其发色,这一工序叫试火照。按烧成后的发色最终完成对钴料的定级,便可分级出售原料了。

清 火照

生产青花瓷的作坊购入钴料后,也要请其雇的画师再试火照,其目的有二:一是即便按等级购买的钴料,因每批钴料含钴、铁等元素或多或少会有不同,适合绘画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需要试出对应的颜色;二是每个画师绘画手法不尽相同,对料性的掌握也有所不同,他们需要通过试火照,观察钴料反映出的状态,来决定绘画的方法、力度等。通过对火照的分析及之后的绘画,还能看出画师的基本功。

近代 青花大师王步的火照

钴料发色的特点是在釉下使用时,高温烧制成瓷后才会发出我们看到的蓝色,如白地青花、豆青地青花、洒蓝瓷器等。但钴料如不施釉,无论是在700〜800℃的低温,还是在1200℃的高温下,都不会发蓝色,只会呈现出钴料原本沉稳的黑褐色。古代工匠根据钴料的这种特点,结合葫芦窑、镇窑不同窑位不同窑温的特性,研发出了五彩、素三彩刻花、粉彩、墨彩等釉上彩瓷品种;另外一些高温颜色釉瓷器,如霁蓝、粉青、天青、茶叶末等露胎处表现出的铁骨泥特点,施彩所用的都是钴料。

50年代 王步画的玉米

清代景德镇镇窑烧制了大量的白釉瓷,一部分以白釉品种进行销售,更多的则是用钴料在白釉上进行绘画。在釉上绘画一般用等级较差的钴料,这种料被称为“生料”,使用时需加入樟脑油进行调和。绘画时先在釉上绘所需图案的线条,用此法绘出的线条为黑色,就是“生料”的颜色,然后再根据需要填入各种颜色,经过低温烧制,五彩、粉彩瓷器就算完成了;而所谓墨彩瓷器,则完全是用生料绘画后烧成。

同治年款 黄釉盘

再有如清官窑所烧制的黄地素三彩刻龙纹盘这类低温釉瓷器,均先在胎坯上用生料画好线条、写好款识,再刻龙纹,不施釉,一切完成后装匣入窑烧制,所在窑位多为不可控的位置,如献位。等成瓷后,再在这些带有褐色线条及款识的反瓷上施含铅、铁、铜、锰的釉子,二次入窑低温烧制而成。这是工匠们灵活运用窑位、钴料进行的创新之举。

茶叶末釉瓷圈足铁骨泥

由于景德镇产的瓷土矿含铁量低,烧制后胎泥呈白色,当烧制茶叶末釉、粉青釉等颜色釉瓷器时,圈足的露胎处呈白色,显得反差过大,有头重脚轻之嫌,观感度变差。所以在烧制这类瓷器品种前,要先用毛笔蘸上生料,涂抹在圈足处,成瓷后露胎圈足处为黑色,俗称“铁骨泥”。这类品种常被人们误认为是胎泥含铁量高所至,称其为“香灰胎”,实则未知其本源,将两种表现混淆了。

小编推荐

景德镇青花瓷的传说


提起青花瓷,人们都知道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但问起它的来历,人们不一定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

青花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种颜料。并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开始舅舅不肯,说找矿太辛苦,女孩子吃不消。后来,经青花再三恳求,才勉强答应下来。第二天,天刚拂晓,青花和舅舅便进山找矿去了。

秋去冬来,时间一晃过去了三个月,小宝见青花和舅舅还未归来,放心不下,便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白雪,直奔青石山找青花与舅舅。小宝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来到了山前,发现前面山谷有一缕青烟,顿时心头一热,匆忙朝冒烟的方向奔去。

来到山谷,小宝才看清,青烟是从一座倒塌了的炭窖里冒出来的,便钻进破窖,发现窑的一角堆满各色各样式料石,再一看,窑的另一角还躺着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老人身边堆有几段柴火,柴火上正冒着一缕缕青烟。小宝仔细地朝老人瞧去,这才看清,躺在地上的老人正是青花的舅舅。他急忙抱起舅舅,不停地叫喊:“舅舅!舅舅……”老人渐渐苏醒过来,一看是小宝,急忙对小宝说:“快,快,快上山……去接青花” 。

小宝顺着舅舅指的方向,拚命朝山顶找到了青花冻僵的尸体。在她身旁的雪地上,还堆着一堆堆已选好的石料。小宝见状,哭得死去活来……

掩埋了青花,小宝含着泪水,搀扶舅舅回到镇上。从此,潜心研制画料。他将青花姑娘采挖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用笔蘸饱,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便从此诞生。

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之风格。后人为了纪念廖青花,遂把画在瓷器上的这种蓝花称之为“青花”,把描绘这种蓝花的彩料称之为“青花料(廖)”这两种叫法,一直沿至今天。

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主要纹饰


明清时期是景德镇瓷业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其瓷器外销最为兴盛的时期。随着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东西方各条新航线不断开辟,使中国的陶瓷外销也进入到全球化的时代。明清景德镇外销瓷,在带来经济交流的繁荣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东西方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审美观念,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通过瓷器这个载体,在交流与互动中绽放异彩。

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主要纹饰:

克拉克瓷

克拉克(kraak)源自于葡萄牙语(caraack)“大舶”的意思。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截获载一艘满大量中国青花瓷器葡萄牙商船,这些瓷器拍卖后获得巨额利润,因为当时不清楚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克拉克瓷的生产一直持续到清代康熙时期。其特点是以盘、碗为多,盘、碗的口沿有圆口或花瓣口,绘花瓣形、扇形、椭圆形或圆形开光,开光内绘山水、人物、花卉、花鸟、果实等图案。此外,克拉克瓷器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图案—俗称“七头蛇”,这种图案的瓷器并不多见,虽然目前还不能明晰地解读其含义,但它明显带有宗教色彩,显然应是定制之物。

中国风:山水纹、戏剧故事、人物纹、大花篮、花鸟纹等

遥远的东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令不少西方人觉得神秘和向往。17—18世纪的欧洲,生活的奢靡之风蔓延,中国瓷器的在欧洲价格不菲,拥有精美的中国瓷器,成为了当时贵族和有钱阶层的炫富资本。传统的中国瓷器纹饰,如山水纹或山水人物纹、戏剧故事纹、人物纹、大花篮、花鸟纹等,是当时外销瓷中的热销品种。人物纹除了戏剧故事的内容外,较受西方人欢迎的还有仕女图、仕女婴戏图、农家乐等,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充满东方情调的内容。虽然这些纹饰的寓意西方人不一定了解,但这些纹饰的中国瓷器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虚荣心。

中国“伊万里”

明末清初当时中国社会政局动荡,无疑对景德镇瓷业的外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于是欧洲市场把目光瞄向了日本。从1650年起,原先专门外销中国景德镇瓷器到欧洲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外销日本九州有田烧的瓷器制品到欧洲地区,以代替中国瓷器外销的不足。这种外销的有田烧瓷器在纯白的质地加上青花、矾红和描金,清丽而豪华,在欧洲各国广受欢迎、风靡一时。因有田烧瓷器多从九州的伊万里港口装船出海,因此人们称之为“伊万里瓷器”或“伊万里烧”。景德镇在清初康熙、雍正时期直至乾隆早期,也根据市场的需要,模仿生产了部分伊万里风格的瓷器以供外销,纹饰包括花鸟、人物等题材。乾隆中期以后这类纹饰逐步消失。

图案式样与烟叶纹

图案式样是指带状或三解形图案内绘花草、花鸟、龙凤等图案的纹饰,通常画面丰满,基本不留白或留白较少。有的是绘类似如意云的图案内再绘花草等纹饰,西方学者认为这种图案像项链上的吊坠,称之为吊坠式样。这类纹样一般为青花和五彩制品,多见于瓶、罐、壶等类器物。

烟叶纹式样的命名来自西方的学者。烟叶瓷其实与烟草无关。它的图案主要由翻卷的西蕃莲、圆形的皮球花或牡丹、芍药等其他花卉和大片的叶子构成,有的还加上孔雀、雉鸡等鸟类。因为大叶子像极了烟叶,因此西方学者俗称它为“烟叶瓷”。它有青花加彩和粉彩两个品种,构图较为丰满。烟叶瓷通常色彩丰富明丽、花卉娇艳怒放,给人秀美、艳丽、热闹、生命旺盛的感觉。它流行的时间主要在雍正至乾隆中期。

西洋花卉纹

景德镇青花和广彩在乾隆、嘉庆时开始较多出现画西洋花卉的纹饰,花卉品种与画法均与中国传统的不同。花卉是我们叫不出名字的品种。画法是引用了西洋画中的透视技法和版画的技巧,以细致的线条表现明暗关系。

普朗克(PRONK)设计

考纲利斯-普朗克是荷兰画家和设计师,他于1734-1740年间受聘于荷兰东印度公司,专门为定制瓷器设计纹样。他所设计的纹样据说有4种,但只有“花伞”系列和“博士”(或称“学者)”系列留下了纸本样稿或订单,因此其他系列—“凉亭”和“仿中国花鸟人物”系列已无从考证。(相关资料有部分还收藏在印度尼西来的雅加达和阿姆斯特丹)他设计的纹样被送到中国后,在景德镇绘制成青花和粉彩瓷器,然后运到广州出口外销。

南京式样(柳亭纹与山水人物)

南京式样量大且流行所以单独列出,实际上可归于中国风。青花柳亭纹瓷器可以说是17—18世纪最受西方欢迎的中国风瓷器之一,有盘、瓶、壶、茶具等等。欧洲人不仅大量仿烧这种纹饰的瓷器,还为这种画面编撰了一个非常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

纹章与字母组合

徽章纹瓷器又称纹章瓷,是由欧美国家的皇室、贵族、社团、城市、军队首领等把象征或代表自己权力、地位、身份的徽章图案,烧制于定做的瓷器上面,作为自己独有的标志。在十八世纪末期部分销往美国的外销瓷上写有表示某人专属的大写字母,通常是用金彩等彩料写姓和名开头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这是因为有些美国的新移民没有家族纹章,帮以此代替。

Fitzhugh(菲次休)式样

以四组或六组、八组中国传统花卉(牡丹、芍药等),下面绘丝带结八宝,这种纹饰在中国俗称八宝花。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常驻广州管理会主任Fitzhugh(菲次休)经常定做这种纹饰的瓷器,帮这种瓷器又被西方人称为菲次休(Fizhugh)瓷。

西方人物:宗教题材和神话传说故事、闲适生活

景德镇瓷器上出现西方人的形象,始于雍正、清乾隆时期,延续至嘉庆、道光。道光以后逐步少见。品种以青花、粉彩为主,题材涉及宗教福话、休闲生活场景等。

历史与政治图案

在18世纪销往欧洲的中国外销瓷中,有部分瓷器纹饰的内容描绘的是欧洲当时的政治事件或历史事件、政治人物。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与现在有明显的不同。这些纹饰多绘于餐饮用具上,如啤酒杯、盘子等等。

港口与帆船

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后,全球贸易便以海港贸易为主,并且发展迅速。因此,外销瓷器中绘港口、海船等纹饰的也逐渐增多。有些西方的船长或船员,往往喜欢定制港口或海船为纹饰的瓷器作为航行纪念。

锦上添花:欧洲装饰

18世纪时,欧洲人喜欢把买回去的中国瓷器进行二次加工,有加彩、加金、加金属配件等方式,其目的有的是为了让器物更华丽、美观,有的是为了能让器物卖出更高的价钱。

景德镇窑的釉


唐青釉双系盘口壶

景德镇窑的釉有4个要素,即釉果、釉灰、着色剂和助熔剂,它们需要人工配比。 景德镇窑行话将粉碎得很细的优质瓷土称为釉果,它专门为配釉而制。釉果加水搅和成泥浆,再配入釉灰、着色剂和助熔剂而成釉浆。釉灰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石灰石块置于石灰窑中烧成石灰,再用适量的水使之水解成氢氧化钙,然后再与一定比例的凤尾草或狼鸡草相间而叠并煅烧,所得之物即为釉灰。釉灰也是高温釉的助熔剂,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此外,还含有少量硅、铝、镁、钾、钠、铁的化合物。釉灰和釉果按比例调制,比例不当会影响釉的质量。晚清时期出现波浪釉,釉面不平整,釉果和釉灰配比不当是重要原因之一。

元代卵白釉印龙纹碗

郎窑红四方琵琶瓶

影青釉开光山水图瓶

着色剂在明代以前有铁、铜、钴和锰4种,清代又多了锑和金,它们以氧化物的形式出现。釉色与釉中着色剂的比例,助熔剂的成分,窑炉中的温度和化学气氛有关。着色剂在釉中的比例从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几不等,白釉中的铁含量在1%以下,釉浆中铁含量3%左右是青釉瓷,5%左右是褐釉瓷,8%以上是黑釉瓷。铁在高温下的呈色有青(绿)、红、褐、黑和米黄色,低温下的呈色有红、黄色;铜在高温下的呈色有红、绿两色;钴在高温下呈蓝色,低温下为紫色;锰在高、低温下都呈灰蓝色;以锑和金为着色剂的都是低温釉,分别呈黄色和粉红色。有的釉烧成前后的颜色不同,磁州窑的黑釉烧制前为赭色,烧成后才呈黑色。古陶瓷和仿古陶瓷的着色剂以天然矿物或者石头的形态出现,例如,祭红釉配方中的着色剂为天然的寒水石(一种方解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