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代雍正瓷器纹饰的鉴别 > 导航 >

清代瓷器的创新高峰:恬淡高雅的雍正瓷

清代瓷器的创新高峰:恬淡高雅的雍正瓷

清代雍正瓷器纹饰的鉴别 全瓷的瓷砖 雍正年间的瓷器鉴别

2020-02-12

清代雍正瓷器纹饰的鉴别。

雍正时期作为清朝盛世之一,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一时期的瓷器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以造型娟秀、胎釉精细著称于世。雍正瓷的总体风格轻巧俊秀,典雅精致,构思别致,线条柔和圆润,胎体选料极精,壁薄体轻。

小件器皿线条柔和含蓄、轻巧俊秀,实用而美观。大件器皿端庄典雅,讲究线条变化,质朴古拙,比例协调、轻盈秀丽、规整而不厚重。

这其中,始创于康熙晚期,成功于雍时期的粉彩是清代瓷器的一个新成就。

雍正粉彩描金花卉纹盘

粉彩(将五彩的各种色彩加入一种白色彩料玻璃白)的出现,改变了色料的性能,让绘瓷工人能利用渲染的手法,绘出比五彩更为精确、真实,色彩更加丰富的画面,因此粉彩被称为我国传统彩瓷中瑰丽的晚霞。

雍正时期的粉彩瓷在造型、胎釉、彩绘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色彩柔而不艳。雍正粉彩瓷以白地彩绘为主,还有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红、淡绿、酱地以及墨地等。

有些盘、碗类小件器物玲珑剔透,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雍正粉彩瓷器的装饰题材以花鸟、山水、人物图案为主,尤以花卉见长。它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技法,突出阴阳向背,浓淡相间,层次清楚,富有立体效果。

雍正斗彩和明成化斗彩相比,在纹饰布局、色彩配合及填彩工艺方面都有了进步,无论是色彩还是花纹图案都比以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珐琅彩和金彩,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珐琅彩的新工艺,斗彩瓷在原有的红、黄、绿、紫、赭色之外,又增添了粉红、胭脂、藕荷、玫瑰、湖水绿等多种颜色,更显美丽娇艳。

以花鸟人物为装饰题材的雍正斗彩,釉下青花勾线,釉上填绘各种色彩,均填彩准确,不出边线,且追求色彩的变化,在一朵花内填以紫红黄绿青等多种色彩,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雍正时的珐琅彩与康熙时也有显著区别,在制作工艺上更为精细。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的形象极为生动。

雍正瓷的纹饰仍然以绘画为主,也用刻、印、雕塑等手法。风格从华丽趋向纤柔精细。图案工整别致。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正如前文中的介绍,雍正这一朝代虽然只有十三年,但制瓷工艺和成就却达到了清代官窑的顶峰。其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无法比拟的。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中国瓷器行情连创新高


二十年前花几百元就能买明代官窑的瓷器,现在一件明代青花瓷动辄上万

“决定一个收藏家身价的,不是他的个人资产、身份、学问等等,而是他拥有的藏品的价值。”一位古玩收藏者这样说。拥有一件镇宅之宝,是每一个收藏家梦寐以求的事情,而某人如何眼光独具,用一斤米的价格,买到一件稀世之宝,是收藏圈里永远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瓷器,这个古玩市场上的宠儿,其收藏已经越来越成为国际收藏领域的一门显学。

■“五彩鱼藻纹盖罐”创下4404万港元天价

近20年来,瓷器的升值速度和升值幅度都令人咋舌。中国收藏网主编金伯宏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初,花几百元就能买明代的官窑,现在,一件明代青花瓷动辄上万,很多的古董商都是靠瓷器发家的。

毫无疑问,能够保值增值也是陶瓷的一大魅力所在。据有关报道,伦敦艺术新闻报每年都会就陶瓷市场的行情指标作出评鉴,这一指标是根据“集体评价”的方法构建的,也就是每一个指标是由1975年伦敦佳士得与苏富比实际卖出的壶、瓶、香炉、碗、杯、盘等20件文物所组成,该组的每一件文物每年由拍卖会专家重新评估两次,重新评估的价格以当年每月平均的汇率换算成美元和1975年1000美元的基准作比较。从指标中可以看出,中国陶瓷行情从1975年逐年攀升,至1990年直追9000美元,成长约9倍。步入90年代后,中国陶瓷的价格在海内外典藏家的追逐下扶摇直上,迭创新高,尤其在海外拍卖市场上,明清官窑瓷器,动辄数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

近年来,中国古瓷在拍卖会上屡屡创出高价。1999年,在香港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小杯拍出2917万港元的价位。仅仅1年之后,这个价位便被刷新。2000年,在香港佳士德拍卖会上,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耳尊”以3304.5万港元成交。同一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以4404.475万港元成交,创下了中国官窑瓷器交易的世界纪录。该件创下破纪录成交价的明朝古董,据悉曾是已故著名收藏家胡惠春的藏品,现存世的同类五彩鱼藻纹盖罐在国际级博物馆内和私人收藏家手中仅有两件。

■民窑身价渐涨

瓷器的发明源自陶器,即原始青瓷。到两汉时,我国瓷器工艺进入成熟阶段,到晋代才第一次在中国文字史上出现“瓷”字。瓷器的生产在唐代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宋代是中国制瓷工艺的巅峰时期,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汝、哥、官、钧、定便产生于这个时期,到元代出现青花釉里红,明清彩瓷在青花瓷盛行的同时有了新的发展,清代彩瓷还发展出了粉彩、珐琅彩、各种颜色釉等。专家介绍,元代以前的瓷器,称为古瓷。有关专家认为,就稀有度、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等各方面来看,宋瓷显然要超过明清瓷器。但目前明清瓷器由于受国际市场影响等原因,价格普遍高于宋瓷5至10倍。

瓷器作为收藏热门,真品在市场上已经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也都价格不菲。金伯宏先生认为,近年来,民窑(即民间大众为满足生活需要而烧制的瓷器)开始逐渐为一些藏家所青睐。他认为,乾隆以前的民窑比较具有收藏价值,且由于目前价位不高,尚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广东陶瓷出口连创新高广东陶瓷出口连创新高


作为全球基建投资明显回暖的重要风向标,近期世界市场陶瓷需求有不断扩张之势。记者昨日从广州海关获悉,今年1月广东陶瓷出口同比增长37.1%,已连续3个月创历史新高,且各主要出口市场全面回暖。

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1月广东出口陶瓷产品45.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7.1%。这是自2013年11月起,广东陶瓷月度出口值连续3个月创历史新高。而从去年10月起,广东陶瓷产品月度出口值同比也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

数据显示,广东陶瓷对欧美等此前受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影响严重的市场出口已明显恢复增长。今年1月,广东陶瓷产品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增幅均超5成,对其出口装饰用陶瓷也分别激增了1.1倍和72.4%。

新兴市场增长强劲

一些新兴市场增长十分强劲。如在中东市场,今年1月广东建筑陶瓷出口48.6亿元,增长24%。中东地区对我国装饰用陶瓷和卫浴陶瓷需求也激增,分别出口1.1亿和1.2亿元,增长3倍和8倍。在印尼市场,陶瓷需求量堪称“暴增”,今年1月广东陶瓷产品对印尼出口激增3.6倍,其中93.8%为建筑陶瓷。

总体而言,今年1月,广东陶瓷产品分别对前5大出口市场中东(17国)、东盟、非洲、美国和欧盟(28国)出口9.1亿、8.1亿、5亿、4.8亿和4.8亿元,分别增长58.5%、51.1%、36.2%、74.3%和55.9%;对上述5个市场出口合计占同期广东陶瓷出口总值的69.6%。同期,对拉丁美洲出口4.4亿元,下降5.7%。

业内人士分析,建筑陶瓷是基建等投资的重要物资,受全球经济周期影响很大。此前全球金融危机及后续冲击的影响,我国陶瓷出口受压,并接连遭遇反倾销,出口增长受明显影响。广东建筑陶瓷产量占了全球30%,出口量占全国70%。近期广东陶瓷对主要出口市场全面回暖,显示全球基建投资回暖态势日趋明显。

饶平首季陶瓷出口总额创新高


饶平县致力拓宽外贸出口渠道,搞活出口创收,使外贸出口呈逐月上升的发展态势。据海关数字统计,今年首季,全县出口总额375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2%,其中一般贸易出口2594万美元,比增23%,创历年出口新高。

饶平县始终坚持以“亲商、重商、安商、富商”为宗旨,切实加强重点出口企业的跟踪和管理,加强扶持引导,县党政领导经常深入企业倾听意见,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及时解决一些影响企业生产问题。县投资服务中心、县外经贸局主动与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沟通,加强招商引资跟踪协调服务,促进外贸企业加大投入、增资扩产,逐步形成企业集团效应、产业聚集效应。今年首季,全县仅“三资”企业出口达2067万美元,比增23%;台资企业出口值1733万美元,占全县“三资”企业83.9%,比增39%.陶瓷是饶平县的支柱产业,全县拥有陶瓷企业286家。该县认真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拓宽渠道,目前陶瓷产品已远销中东、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52家上规模陶瓷企业年销售总值9亿多元,出口额1.5亿多美元,仅今年首季陶瓷出口额就达1318万美元。

县外经贸部门还加大对一般贸易出口扶持力度,千方百计筹措出口扶持周转金,及时为外贸企业争取贷款指标,今年已为10家企业申报中小企业资金拨付项目,还帮助5家外贸企业办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等业务。

遭遇“围剿” 11月南海陶瓷出口创新高


今年以来,泰国、欧盟、韩国等多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使得南海陶企遭受重创。在腹背受敌,遭遇“围剿”的情况下,印度出口却连年倍增,跃为第一大出口市场。

近日,南海海关公布今年1-11月南海陶企出口数据。今年1-11月,南海区陶瓷出口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5.4%,11月出口值创历史新高,出口3394万美元,同比增长23.2%,环比10月增长23.4%。

南海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海出口陶瓷九成以上为建筑陶瓷。今年南海陶企对欧盟出口大幅下降,东盟等市场增长缓慢,对印度出口却连年倍增,跃为第一大出口市场。

今年1-11月,南海区对印度出口陶瓷5046万美元,继去年同期增长2.4倍的基础上继续增长1倍,超过沙特阿拉伯、东盟和拉丁美洲成为南海区陶瓷第一大出口市场。同期,对沙特阿拉伯出口4101万美元,下降3.1%;对东盟出口3758万美元,增长6.8%。此外,对欧盟出口大幅下降,出口937.2万美元,下降36.4%。

作为南海陶企出口印度的主要生产企业,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表示,虽然由于国家对房地产进行严厉调控、国外反倾销频频上演,其公司今年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创历史新高,只是增长速度放缓。印度陶瓷反倾销,蒙娜丽莎公司是三家通过积极应诉获得零关税的其中一家,今年该公司印度市场份额增长了150%。“反倾销对于有品牌、有网络基础、有市场需求的企业也是一个契机。”

对此,南海海关建议陶企应“立足内需”,国内外双线发展分散风险。该负责人认为,近年来,我国保障房建设工作在密锣紧鼓中不断推进,陶瓷行业大有作为。此外中央文件提出“建材下乡”,鼓励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尽管实质性的补贴政策并未出台,但农村建材市场这块“蛋糕”依然值得期待。

淄博陶瓷企业出口创新高 创近年同期高值


近日,记者从淄博海关了解到,该市首季陶瓷产品出口创汇5127万美元,同比增长13.4%,达近年同期最高值。

该市出口的陶瓷产品以咖啡杯、陶瓷餐具和建筑用瓷砖为主,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欧盟、美国和韩国,分别出口962万美元、763万美元和704万美元,三个市场合计占同期全市陶瓷出口总值的47.4%。出口企业中,私营企业出口2597万美元,增长24%,占同期该市陶瓷产品出口总值的50.6%。

淄博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陶瓷出口稳步增长,一方面,得益于近年该市陶瓷企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一改过去以资源型、高污染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注重内部挖潜,不断推出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如以中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陶瓷研磨球等高新技术产品,一季度出口创汇453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1.8%;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逐步回暖,欧美等主要市场需求回升,拉动了该市陶瓷产品出口增长。

广东陶瓷出口连续三个月创新高


据广州海关统计,2014年1月广东出口陶瓷产品45.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其中,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值占96.5%。广东陶瓷月度出口值连续3个月创历史新高。2013年10月起,广东陶瓷产品月度出口值同比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自2013年11月起,单月出口值连续3个月创历史新高。

对中东、美国和欧盟出口增长较快,对拉丁美洲出口下降。今年1月,广东陶瓷产品分别对前5大出口市场中东(17国)、东盟、非洲、美国和欧盟(28国)出口9.1亿、8.1亿、5亿、4.8亿和4.8亿元,分别增长58.5%、51.1%、36.2%、74.3%和55.9%;对上述5个市场出口合计占同期广东陶瓷出口总值的69.6%。同期,对拉丁美洲出口4.4亿元,下降5.7%。

广东陶瓷出口连续三个月创新高

私营企业增长超5成主导出口。今年1月,广东私营企业出口陶瓷36.9亿元,增长51.2%,占同期广东陶瓷出口总值的8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5亿元,下降5.3%,占12.2%。

装饰用陶瓷和卫浴陶瓷出口激增,陶瓷餐具出口下降。今年1月,广东出口建筑陶瓷25.6亿元,增长29.1%,占同期广东陶瓷出口总值的56.3%;出口陶瓷餐具7.9亿元,下降1.2%,占17.3%;上述两者出口合计占同期广东陶瓷出口总值的73.6%。同期,出口装饰用陶瓷6.2亿元,增长98.7%,占13.5%;出口卫浴陶瓷4.2亿元,增长1.5倍。

据分析,广东陶瓷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中东市场需求巨大。最近几年,中东地区的建筑业发展迅速。其中,沙特阿拉伯去年投入超过1.102万亿美元,用于1026个工程项目的建设;阿联酋的建筑项目总金额约为12490亿美元;近几年全球GDP增长最快的卡塔尔,由于成功申办2022年世界杯,在未来4年里规划了价值1000亿美元的发展项目。

因此,中东地区对建筑陶瓷需求量巨大,发展潜力无限。今年1月,广东建筑陶瓷对中东出口48.6亿元,增长24%。此外,中东地区对我国装饰用陶瓷和卫浴陶瓷需求也激增,分别出口1.1亿和1.2亿元,增长3倍和8倍。二是印尼陶瓷市场需求量呈现暴增趋势。印尼在经过了几年的政治危机之后,逐步开始经济建设。当地消费者对于陶瓷产品的需求欲望非常强,我国陶瓷产品出口到印尼相对欧美要方便很多,在产品价格方面更是符合了印尼消费者的心理,自然成为了他们青睐的购买对象。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1月,广东陶瓷产品对印尼出口激增3.6倍,其中93.8%为建筑陶瓷,印尼成为广东陶瓷第5大出口国。

此外,全球经济回暖,对欧美出口增长明显。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回暖趋势明显。如今年1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3,已是连续第八个月扩张。今年1月,广东陶瓷产品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增幅均超5成,对其出口装饰用陶瓷也分别激增了1.1倍和72.4%。

出口再创新高 半年累计出口2400万美元


今年以来,景德镇市外贸出口一路稳步上升,形势看好。据海关统计,1一6月景德镇市外贸出口733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63%,完成年计划的50.58%,顺利实现“双过半”。其中陶瓷出口再创同期历史新高,上半年累计出口24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7%。

去年该市外贸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今年该市主动自我加压,将年出口计划确定为1.45亿美元。全市外贸出口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奋力开拓国际市场。市外经贸局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公开实施办法”、“行政不作为、违诺责任追究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局领导分头带队深入服务对象中广泛征求意见,全方位自查自纠在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中以及新闻媒体聘请10位政风行风监督员,建立起监督的长效机制,创造性地搞好服务和协调,继续搞好牵头工作,进一步强化国税、外管、海关、商检等各相关部门携手上门服务、指导的功能,对外贸出口企业及时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市进出口推进领导小组也积极发挥推进功能,争取各方支持,及时落实或兑现各种扶持政策,形成合力促进出口发展。

中国陶瓷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弘扬陶瓷文化,推进艺术创新,正是体现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学院院长江伟辉的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了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发展中传承与创新两方面的重要性与平衡性。6月28日上午,“北京2014·中国陶瓷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号馆成功举办。该活动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学院联合主办,学院北京校友会承办。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付维杰、学院院长江伟辉、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吕成龙、中央美术学院吕品昌、学院钟连生、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鲍杰军、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何乾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会议由学院北京校友会秘书长郭文佳主持。部分嘉宾就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艺术创新与来自各地陶瓷艺术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该论坛围绕陶瓷教育创新系统、陶瓷创意与现代生活融合以及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陶艺生态系统等方面展开了现场互动。与会专家、学者聚焦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并达成“共识”,认为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创新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陶艺教育、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以及走出去向先进创意与设计的国家学习经验等方面都需要全面加强。如何把创新创意与现代人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体现中国当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如何把传统设计与高科技结合起来,给悠久璀璨的陶艺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这些都是当前中国陶瓷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学院院长江伟辉表示,“中国陶瓷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陶瓷文化是中国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遗产。西方最初了解中国就是从陶瓷开始,陶瓷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文化和科技结合的艺术结晶。从明清时期开始,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博物馆都有中国的瓷器,体现了当时文化发展的顶峰,对世界影响巨大。21世纪的今天,如何在继承以前祖先创造的辉煌灿烂的陶瓷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协会管理和学院教学机制应该明确提倡创新力

硬币的一面是中国陶瓷走向全世界的繁荣景象,另一面却是陶瓷界内部生态创新系统自身面临的紧迫感,尤其是陶艺界创新风向标的明星瓷都—景德镇更有发展中“忧患意识”。如何在当前找到一条“接地气”的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已成为陶艺工作者共同的“心病”。学院教授钟莲生认为,“现在陶瓷艺术发展存在分类不清晰的问题,因此概念界定非常重要。很多陶瓷作品创新的积极性不够,创新需要真正的接地气,需要强调审美的回归,同时需要提倡生态系统平衡协调的创新,现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个发展节点。”“中国陶瓷的创新力还没有蓄积足够的力量影响产业发展,教育与培育人才的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中央美术学院吕品昌教授在论坛上特别呼吁,“陶瓷有关协会的管理和学院的教学机制方面都应该大力加强,需要进一步明确提倡创新力的培育”。在回应如何“接地气”方面,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吕成龙认为,“创新并不要模仿,切勿哪个地方的陶艺产品好卖了,就一窝蜂而上,要应该发挥每个瓷区的地域特色,结合当地陶瓷的特点进行创新,比如福建德化白瓷就在雕塑方面很有优势,就应该在这方面下足功夫”。即便知道“景漂”的各类陶艺家有两万多人,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鲍杰军却常常面临“用人荒”的尴尬处境。他所领导的陶瓷企业经常为寻找国内优秀的陶艺家人才感到“头疼”,他发现中国的陶艺家很难把设计和生活融合起来,创造不出生活化的新产品,导致他常常不得不需要“求助”于欧洲的陶艺家。鲍杰军认为,“中国陶艺创新要增强时代感,把满足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着力点”。

中国陶瓷艺术创新需要跨界与融合

中国陶瓷艺术在世界格局中还处于弱势,艺术话语权显示不出来,“虽然无论是陶艺从业人员、出口量,还是艺术家的数量,现在中国陶艺都是世界第一,但是中国陶瓷艺术所处的地位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在艺术家和产品方面和欧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关于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艺术创新,吕品昌带来三剂“良方”:一是要重视加强传承与创新的把握,比如要有计划地展开活动,展览评审机制上需要加强管理。二是与深入研究探索如何陶瓷文化传统和当代文化结合。三多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景德镇作为陶瓷之都如今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严峻挑战,广东佛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何乾把“景德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状归结为两点,“其一是艺术和生活化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其二是很多大师的价格不透明。中国陶瓷艺术创新需要跨界与融合,何乾认为,“捷克的一家五星级宾馆餐厅空间可以把陶瓷艺术与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消费者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现在金融、地产等传统的企业都有了新的名称,"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地产",陶瓷艺术的发展也需要跨界发展,只有提高现代人的生活品质,才能"有根",才可以带动产业发展”。

活动主办方学院是中国唯一所陶瓷高等学府,始建于1910年的中国陶业学堂,现已成为中国高层次陶瓷人才培养和陶瓷艺术文化交流、陶瓷材料创新的重要基地。建校百余年来,所培养的6万余名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大批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家、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他们已成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领航者,为弘扬中国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瓷器的创新高峰:恬淡高雅的雍正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瓷器的创新高峰:恬淡高雅的雍正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代雍正瓷器纹饰的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