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有没有注浆瓷器 > 导航 >

元代瓷器虽然没有款识但是有记事性铭文

元代瓷器虽然没有款识但是有记事性铭文

古代有没有注浆瓷器 元代瓷器鉴别 瓷砖有哪些

2020-07-06

古代有没有注浆瓷器。

元代瓷器虽然没有明清官窑的款识,但是元代瓷器上有一种特别的记事性铭文,它是一种记载有关该瓷器的性质、用途、订制时间、订制原因、订制者姓名等事项的铭文。它们大多是用墨彩(估计是含氧化铁的物质)书写在瓷器的底面上的,施护胎汁加以保护。铭文中,“某某”,“某某造”,“某某置”与“某某订造”是一个意思。他们是订造者,置办者,而非如有些文献所说的是制造者。

最知名的莫过于美国大德基金会收藏都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让我们知道了元代也有如此大器型花瓶。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其中一件的颈部记有六十二字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元代瓷器里上赏赐瓷铭文

元代瓷器里底部有墨书铭文“赏赐”两字。显然,这些瓶、罐是作为赏品使用的。因为有一个“赐”字,应该是以元朝皇帝的名义赏给有功之臣的。这些瓷器的色彩都为青白或蓝白两色,暗含做人做官要清清白白的意思。

我发现的此种铭文按时间前后汇集如下:

一个元孔雀蓝地墨彩文姬归汉纹执壶有:“江南婺源县中云镇陈富貴置,至正八年六月谨记”。婺源縣,位于赣东北角,景德镇之东。

一个元青花加色八仙人物纹八棱形梅瓶有:“江南婺源縣中雲鎮陳富貴置,至正八年六月謹記”。

一个元孔雀蓝地墨彩牡丹花纹凤首流执壶有:“至正八年秋月吉日河东陈家亲造”。

一个元青花锦香亭故事纹罐有:“大元国至正八年六月吉日张文进”

一个蓝花金彩亚将军人物纹盘口瓶有:“至正八年六月吉日张文进造”。

一个元青花云肩纹大盘有:“至正八年秋月吉日河东陈家亲造”。

一个元蓝花青花龙马纹盘口瓶有:“至正八年秋月吉日河东陈家亲”。

一个元孔雀蓝地墨彩牡丹花纹盖罐有:“浮梁陳员外賀母親大人八十大夀,至正十一年訂造”。

一个元斗彩荷池纹盘口罐有:“浮梁陈员外贺母亲大人八十大寿至正十一年訂造”。

一个元青花鬼谷下山高颈大瓶有:“大元国至正十一年吉日张文进造”。

一个元青花三英战吕布高颈瓶有:“大元国至正八年吉日张文进造”。

一个元蓝釉白凤纹单执壶有:“大元至正五年造”。

此外,黄地五彩婴戏纹三系高足罐等七件延佑瓷器,在其肩上或身上有墨彩铭文:“延佑六年御赐五王府公用”。

记事性铭文对社会学与民俗学研究是有价值的,所以我把见到的此种铭文不厌其烦地罗列了出来。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元代蓝色釉瓷器有几种


元代生活在大草原是上崇拜蓝天白云,同时辽阔的草原和蓝天给蒙古人宽广的胸怀,他们喜欢的颜色跟中原人也不一样,比如喜欢蓝色,通过元青花就知道了,其实除了知名的元青花,元代还有其它蓝釉瓷器,元代的蓝釉瓷器分为三类:“蓝釉”、“蓝釉堆白”和“蓝釉描金”。

蓝釉描金

蓝釉描金是在已经烧好的蓝釉器上,再进行描金装饰。蓝釉属于高温釉,需要先入窑高温烧成,然后再二次入窑低温烘烤金彩。两次烧制费时费工,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由于烧制这种蓝釉的青料非常昂贵,再加上要达到完美均匀的釉色效果非常困难,所以这类蓝釉器物数量特别稀少。几乎都是在宫廷贵族们的阶层使用。蓝釉描金器物之所以名贵,除了烧制彩料难得,工艺繁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祭蓝釉

祭蓝釉最早创烧于元代的景德镇。是一种以钴着色的石灰碱釉瓷器。生坯施釉,在1280—1300℃的高温下一次烧成。烧好后的祭蓝釉瓷器,釉色深沉稳定,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一致。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它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元代蓝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仪)、爵、小杯、盘等。装饰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贴龙、飞凤、海马纹等。

蓝釉堆白

蓝釉堆白就是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属于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的一种,知名的蓝釉堆白就是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盘。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

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这种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4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1件。

元代 蓝釉堆白龙纹盘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

瓷器的款识与鉴别


陶瓷器具上的款识,早在新石器时代,无论陕西出土的仰韶文化类型的陶器还是浙江良渚文化类型的陶器,以及青海、甘肃出土的陶器上,都有发现。当时尚无文字,但多数都刻有符号,是为我国陶瓷款识的滥觞。

商周以后,逐渐出现了几种类型的款识,一是编号或记号;二是“左司空”、“大水”、“北司”等官署名;三是“安陆市亭”、“栎市”等作坊名;四是陶工名,“伙”、“成”、“苍”等:五是地名,如“蓝田”、“宜阳”等;六是器物所有主的名字,如“北园吕氏缶”等;七是器物放置地名,如“宫厩”、“大厩”等;八是吉祥语,如“千秋万岁”、“万岁不败”、“金玉满堂”等;九是“大明成化年造”等国号;十是广告(招子)类,上面甚至有如“元和十四年(819)四月一日造此罂价值壹千文”17字。唐代瓷上还有阿拉伯文“真主最伟大”和一批梵文瓷器。至于印有“福”、“寿”的民间窑产品,和“内府”、“官”、“御”的御窑标记,作坊名、姓氏,订制者的堂、斋名等,距今年代越近款识也越多样化。宋代以后,紫砂陶茶具兴直,像供(龚)春,一开始就署了名款,用纪年和国号款的极为少见,吉祥用语只作为壶饰铭刻,这和瓷器具有明显的不同。但作为鉴别,瓷器和陶器虽都有相同的地方,在用釉书写以后,瓷器的款识又远比陶器要复杂。

一般来说,可从书法字体、字数、位置、款式、结构、内容以及款的外线框(又分双圈、单圈、无圈、双边正方框等)加以辨识。字的排列方式有六字两行、三行款,四字两行及四字环形款等。民窑一般是无年款的,康熙朝字体楷、行、篆并用,釉色也多。乾隆时多数不加圈框,特点是堂名特多。嘉庆时出现图章式篆书款;咸丰时篆书减少,民窑篆书章盛行;同治时以青花、红彩或金彩楷书为多,民窑大多用印章式红彩篆书款;光绪以后多不加圈框了。

例如,《世界陶瓷全集·宋代》一书中收有一兔毫盏之照片,外壁下有“大宋显德年制”六字。显德为五代时后周最后一个年号。赵匡胤在显德七年正月禅周建立宋王朝,当年改年号为建隆,当然不会再用前朝年号,更不会“大宋”与“显德”并用。古人对此国号丝毫不马虎。再对比书写部位、字体、风格,证明这是一件拙劣的赝品。再如明代永乐款字浑厚圆润,结构严谨,纪年款均为“永乐年制”四字篆书。凡四字楷书或六字篆书款识者多是仿制。仿永乐的瓷具自明代嘉靖、万历就有了,一直仿至现在,但那书体再无真永乐时的圆润柔和。又如,宣德年的“德”字,心上无一横,有者皆伪。正德年即仿宣德瓷款,但只要对比器型、胎釉等,便易区分。再如“大明正德年制”的明字其“日”与“月”上面是平行的,在德字的“心”上也无一横,“年”字上面一横最短,可以比较。康熙时的茶具的仿制品也很多,珐琅器上凡书六个字的均系赝品。

对仿古做假的瓷器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鉴别:(一)看造型,看器物的口、腹、底足、流、柄、系,是否符合其时代特征,看整体造型风格,是粗矮、高瘦、饱满、修长等等,各朝各代也都有特征,可据其特征加以辨识。(二)看胎釉:从底足上的或口边露胎的缩釉处,可看出胎质特色。福建胎呈黑紫,吉州的就呈米黄或黑中泛青。同是明代,早期的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凹凸和大小不等的釉泡,明末的就薄而亮。(三)看工艺:从成型、装烧、烧成气氛和燃料的不同,都会在器物表面上留下不同特征。同是宋代,定窑烧成器物口沿无釉,而汝窑采用支钉烧成,通体满釉,只在底部留下芝麻状支钉痕。(四)看纹饰:元代青花布局繁密多达七八层:到明初,则趋于疏朗。同样是最普遍的龙形,不但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分,龙的神气也各不一样。(五)看彩料:同是青花,明初用的是“苏泥麻”青料,有黑疵斑点,是宣德青花的主要特征,明中期以后改江西产的“陂塘青”,以淡雅为特征。表现的内容也从豪放变为恬静。

以上仅仅是鉴别的一种最普通的常识。当然不能仅仅凭款来断真伪,一定要结合实物从多方面加以辨别,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纹饰上,做假仿制者最缺乏用笔的自然流畅、挥洒自如的美感。古瓷釉色是静穆的,仿制品则有浮光(又称燥光、贼光)。仿制者虽想方设法要去掉浮光,他们采用酸浸、皮革打磨、茶水和碱同煮等方法,但总不能达到古瓷釉色那样的自然。我们还可以把彩瓷迎光斜视,彩的周围有一层淡淡的红色光泽(俗称“蛤蜊光”)者是百年以上器物。再就是掂在手上感觉,其重量是沉厚还是轻浮(俗称“手头”)等等,作为鉴别条件。

鉴别瓷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过凡事在普遍性中还有特殊性,前人也没有想到后人要如此来对待他们眼中的一件普通器物。例如,用进口釉色时,谁能保证不同时用国产的呢?因此下定论之前,还是应该很谨慎的。

当手持一把紫砂壶时,我们首先的概念认为它是茶具;然而我们手持一件瓷茶壶、茶碗、茶杯、托盘、茶叶罐的时候,我们头脑里总会先考虑它是哪个时期的哪类瓷。所以,紫砂壶的专用特征远比瓷壶、瓷碗来得强,历史上对瓷茶具也没有什么专门的要求。就像唐代法门寺出土的瓷注,可以盛酒,也可以盛水冲淡茶汤。又像今天的饭店里,装醋和酱油的小壶,也可以用来沏茶一样。再说,瓷器的生产过程可以采用灌浆法成型,远比紫砂陶器的拍片法省时,加之釉色的多样、书写绘画也比紫砂的刻制省时,所以很少有资料说明古代瓷工有什么代表人物。

从晋窑青瓷水注,越窑茶碗,唐代长沙铜山窑水注,到宋代青、白瓷水注和碗,建窑的天目茶碗、兔毫盏,吉州窑的玳瑁斑、油滴……曾经令古人爱茶者如痴如迷。同一的茶泡于不同的杯中会产生出不同茶味的意境,这也是古今的共识。现在,有不少茶人也自己捏壶、制碗、削竹做成各种茶具,乃至专门做一只茶桌,茶具的世界是很广阔的,“吃茶去”和“吃茶趣”永远没有句号。

宋代瓷器款识如何鉴别


宋代瓷器审美偏向于文人瓷,因为 宋代中国文化发展到顶峰,具有文人气息的美,属于柔性美,也反应出中国文人气息和文化气息。

宋代瓷器的款识比前代也开始增多,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款识的主要内容有作坊标记、工匠姓名、制作年份、吉祥语、宫殿名称和宫廷用瓷专用款铭等。总的特点是款识文字简明扼要,仍以刻划款为主书写款较之以往有所增多,模印款前期增加,字体精瘦有力,具有宋代风格。以下是宋代瓷器主要款识内容:

宋代汝窑瓷器款识鉴别

汝窑青瓷为宋代青瓷之冠,传世品很少,全世界仅有几十件。汝窑瓷器仅见三种款识。

一为“奉华”字样,为宫廷玉工制作。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如汝窑出戟樽、汝窑瓜棱注碗及汝窑纸槌瓶,这三件器物的底部均刻有“奉华”二字。又如汝窑粉青釉樽,仿铜器樽等,底部都刻“奉华”二字。

另一种款识是于器底刻一“蔡”字,刻“蔡”字款的无疑是物主的姓氏。如宋代汝窑青瓷碟和青瓷盘均刻有“蔡”字。这可能系蔡京父子所用。蔡京是宋徽宗时的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子蔡修贵为当朝附马,徽宗曾七次到其府第,赠予无数珍宝,其中有汝瓷是理所当然的事。还有一种刻“甲”、“乙”、“丙”、“丁”字样,以划分器物的等级。

宋代定窑瓷器款识鉴别

定窑瓷器是进奉皇帝的,所以,宋代瓷器款识多与宫廷有关。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带“官”字款的。“官“字款白瓷在晚唐及五代都曾出土,宋代更为多见。大多是盘、碗、瓶、壶和罐。其中有'官”字款刻花莲瓣碗、“官”字款净瓶、“官”字款盖盒等,还有“新官”字样的,如“新官”字款莲瓣口碗等。这些出土器物均为精工制作,是为上层人物制作的。另外,辽宁博物馆也藏有“官”字款碗、“官”字款鎏金口划花凤纹洗以及“官”字款葵口碗等。在出土及传世定窑瓷器中有刻“尚食局”、“尚药局”款识的。带“尚食局”款识的多为大型盘类器物,字体有粗细两种,河北曲阳出土一件白瓷印花云龙纹盘,上面刻有“尚食局”三字。宋定窑白釉瓷碗,刻有”食局官区正七字”款识。宋定窑白釉瓷碗,其外壁由右向左横刻“尚药局”款识。据记载,宋代宣徽院下设六局,其中尚食局掌管膳食之事,尚药局掌管和剂诊候之事。故刻这些款识的器物是宫廷内食用及药用之器。另外,定窑瓷中还有底刻“五王府”三字,这是某五王府定烧的器物。在博物馆收藏的定窑瓷器中有一些铭文是宫廷玉工镌刻的。这类款识多为宫殿建筑的名称,有“奉华”、“风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寿”。如一件宋定窑白釉折腰盘及白釉碗,其底足内均刻“奉华”款识。

定窑瓷器款识除刻划以外,还有模印和书写款识。如一件宋定窑白瓷盘,盘心印阴文:“定州公用”。这是专门为定州府衙烧制的瓷器。

宋代越窑瓷器款识鉴别

宋代越窑瓷器款识以刻划的纪年款为主,所见款识基本上是北宋的纪年有“太平戊寅”(公元978年)、“太平二年”、“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熙宁四年”、“淳化二年”、“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大中祥符五年”等。还有款识是一个字的,如宋越窑青瓷款识“供”字。

宋代钧窑瓷器款识识别

宋代钧窑瓷器带款识的很少,主要以数字为主。即在器物底部刻一至十的数据。数目字的确切用意是,即数目字越小,器物越大,就是说刻“一”字是同类器物中最高或口径最大的,刻“一十一”字是最低或口径最小的。

其款识常见于洗、盘、碗、炉蹲等器物底部。这种数码款识在宋瓷中独具特色。刻数字款的器物有一件宋钧窑葵式三足洗,葵口折沿,腹分六瓣,底支撑三个如意形足,外壁玫瑰紫釉,色彩绚丽,底芝麻酱釉,底刻有“六”字。钧窑器还有底刻“奉华”、“重华宫芝兰室用”、“重华宫漱芳斋用”等款识。如博物馆藏宋钧窑天青葵花式盆托,刻“重华宫芝兰室用”款字。宋钧窑天蓝海棠式水仙盆,器底刻“重华宫漱芳斋用”款字。这些瓷器专供宋内府使用。

瓷器鉴定的重要性


文物鉴定是文物研究的基础。过去社会遗留下来而传世至今或经过发掘出土的文物,都应当称之为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是不相同的,要根据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研究的价值,对其进行鉴定而加以区别。现在国家博物以及省、市、自治区各大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的历史文物,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个人的收藏。正因为如此,历史文物就成为一种“商品”在社会上流通着,也随之出现了对历史文物进行仿制的“商人”。因此,鉴定文物除了鉴定其历史与艺术价值外,又有了一个鉴别真伪的问题。随着时代的推移,这种“假古董”大量出现,鉴定文物的真伪显得格外重要了。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这表明我国陶瓷发展的历史悠久,不同时代的陶瓷是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产物,从这种意义上讲,每件陶瓷器都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这就是我们鉴定陶瓷器的重要科学依据。

陶瓷器本身既是一种美术品,又是一种实用品。因此,还要从艺术的角度,如它的造型、花纹装饰等去观察研究,因为各个时代所具有的特征是不同的。除此之外,还要看它的烧造技术,包括窑炉的结构、器物成型的方法以及使用的原料等各个方面,来进行综合性的形容。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历史时代的科学鉴定。

文物鉴定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是研究与揭示各个时代历史文物的特征,掌握其发展规律并用以达到正确断代目的的科学。科学的灿代有利于文物的研究、保护、陈列、出版,是历史文物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也是研究陶瓷发展史的基础。

既然瓷器鉴定是一门科学,就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然而,实际工作中,有这样两种偏见是值得注意的:

一种认为鉴定不是科学,而只是一种经验之谈,没有什么理论根据,甚至否定它的科学性质。进而否定传世文物的历史价值,只承认经过发掘出土的,尤其是具有确凿纪年墓出土的文物,因此,对收藏于博物馆的大量传 世品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大多数应是靠不住的赝品。也有的学者认为,除了考古发掘品外,有文献记载的是可靠的,否则也是靠不住的。

另一种则过分强调鉴定工作,甚至把它提高到不适当的地位。实际上是把文物研究看成是真真假假的研究,而不与社会历史等各种现象联系起来研究,只是停留在玩物鉴赏,即“玩古董”阶段,这就使文物失去了对人类历史研究的真正价值和重要作用。因为文物是研究社会发展史的的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是当时社会的历史反映,为历史学家提供极为珍贵的研究资料,我们从某件文物就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情景。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在某一时代的文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它们反映了一个共同的时代面貌与时代特征,组成了整个社会历史文化面貌。所以不应当把它们分割开来研究。作为整个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的一个个组成部分,如陶瓷、青铜、玉器等不同品类,按质地对其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把它们各自的发展面貌比较系统地揭示出来,为扩大到整个社会、时代的研究打下基础。因此,光靠文物鉴定工作是不能完成上述任务的,而需要结合考古、文献等各个方面瓷料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总之,我们既不能不重视鉴定,也不能过分强调与夸大文物鉴定工作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就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弄清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明宣德官窑瓷器款识大全


中国古代瓷器有年号款识是从明代开始的,因为是形成初期,所以款识不统一,而且不规范比较复杂,从文字排列看有直行和横书两种。总之,宣德年号款的款式种类之多,为明代历代款式之最。此种现象正说明宣德是“年款”起初阶段,尚没有固定的规范格式形成,所以才会给后人留下一个“宣德款遍器身”的说法。清朱琰《陶说》记:“宣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

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宣德瓷器款识写法

宣德青花款识有楷书和篆书两种,以楷书居多,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字体清晰,浑厚而古朴。

宣德年号款的青花框或圈,其青花粗细浓淡约显不一。单圈、双圈均有首尾笔锋搭界,青花笔触有色重线叠痕迹。圈中六字双行若以中心线上下左右分割,大明德年四字相比宣制两字挤在上半部,字迹下留圈内空白比上半部多,显得上紧凑下舒展。

宣德官窑楷书年款中,有一种风格尤其突出,其笔法工整、清秀、刚劲,自然大方,以前人们多认为这是仿晋唐小楷的笔法,近年有人提出宣德官窑年款的蓝本,出自当时功力深厚的大书法家沈度之手。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名重一时。“台阁体”结构以方正为主,笔道粗细一致,各部停匀,属于楷体,适合皇家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标准。书写一笔不苟,法度谨严,点画巧妙,转折分明,提按清楚,运笔便捷利落而沉实;线条轻重,粗细有变化,其收笔、落笔、撇捺、转折勾挑处,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字中牵丝搭笔,显得十分自然。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景德镇御窑厂临摹当时官方常用“台阁体”书写宣德款绝非一人。因此造成宣德官窑瓷器上年款字体的写法不一。

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为例,常见“大”字的撇画,下分割第一笔横划,有右边长的,也有左边长的,也有左、右相等的,且这一横还有长短之分的。但,由横划左侧三分之一处分割为常见,并且上方出头适中,过长者为清代仿笔特征。

“明”字的日部常低与月部,日与月的最下一横笔,其左右高低、倚斜之势基本保持一致,在一个基准线,而月部却绝无长勾现象。

“宣”字第一笔向右点,往往与第三笔横勾连接。第三笔横勾左高右低,带动整体横划有倚斜之势。

篆书“德”字心上有一横,而楷书“德”字心上无一横。“德”字双人旁与左边有支离不合之貌,“德”字“心”中三点在一个基本平直面上,最后一点无拖拉。

“年”字虽然有五种不同的写法,但第四笔用向右平斜点代替短竖,少有右短竖为常见特征。本朝款不见第四笔左斜是宣德款的重要特征。第五笔左高右低,倚斜之势能收得住,笔不下塌。最后一笔直画下端常见顿笔收尾色浓,极少见尖锐之锋。

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制”字下“衣”一点或有或无,有“衣”款将点和第三笔的撇一笔连成。“衣”字提笔和撇笔书写无连接,“衣”字提笔与捺笔分笔书写常不在一个对应线上。

器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造型别致,纹饰线条流畅,工整细腻。

宣德款识口诀

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楷书款“大”字多撇短,捺长。“德”字“心”上无一横,这是沿用汉碑中的古体写法。“德”左右两部分靠得很紧,看似不太协调。“制”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刀”,“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篆书款书写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六字有的大小不一,字体清晰、圆润,起落笔处呈尖状,“德”字“心”上有一横,“宣”字左边一点多不过横,右边一勾下垂,“制”字下部的“衣”字一横较短。

元代青花瓷器鉴别


本文主要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主要探讨了元代青花瓷器鉴别中的几个问题。元代青花瓷器在造型、纹饰、胎釉彩、制造工艺等方面都符合当时的时代特色,因而笔者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了鉴别瓷器真品的要素,最后分析了元代青花瓷器仿品的特征。

青花蓝地白花双凤纹菱花口大盘

一、前言

元代青花瓷器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识别起步较晚,但是因其古朴浓厚的造型、明艳的纹饰色彩以及精湛的绘画技法而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近些年仿制品越来越多,同时仿制品越来越逼真,导致人们对瓷器真假难辨,造成人们极大的财产损失。

二、元代青花瓷器的鉴定要领

对元代青花瓷器进行欣赏与鉴定,主要从造型、纹饰,胎釉、制作工艺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造型

元代青花瓷器具有与同时代其他瓷器造型风格相同的饱满、硕大以及浑圆的特征,因而能够给人留下朴实、雄伟、庄重的感觉。目前常见的器型主要有大碗、大盘直颈盖罐、玉壶春瓶、梅瓶、盘口瓶、盘口狮钮盖罐、葫芦瓶、四系扁壶、执壶、风流扁壶、花盆、筒炉、盘座、盏托、高足碗、高足杯、鼎,等等。而元代青花瓷器比较多见的造型是八方造型,通常有八方葫芦瓶、八方玉壶春瓶、八方梅瓶、八方执壶、八方盖罐等,体现着时代特色。元代青花瓷器除了要满足当时汉族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外,还具有以下三种特殊功用的器具:其一为满足蒙古人爱喝酒的生活习惯而生产的高足杯与高足碗;其二为了满足伊斯兰国家抓饭的生活习惯而生产的出口到伊斯兰国家的大碗、大盘;其三是出口到东南亚诸国的小件器物,主要包括葫芦瓶、鸟食罐、双系小罐、军持等。

(二)纹饰

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具有主次分明、布局繁密、构图严谨、层次丰富的特征。瓶、罐的纹饰主要呈横向带状分布,具有5-8个层次。层次之间通过钱纹、弦纹、回纹、锦纹以及卷草等辅助纹饰相隔。八方造型器具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边棱作纵向分区布置。此外,盘、碗等器物,通常采用同心圆分布的方式,展现出多层次放射状的外观形态,某些器具上还具有回纹、云纹、蕉页的纹理,与时代相符。

元代青花瓷器具有粗放与细腻两种绘画方式,具体表现为白地青花纹饰与青花涂地章留白纹饰,有的器具为了增强装饰效果,还在器具上绘有青料星点以及剔刻花筋叶脉。元代青花瓷器在绘画工艺上的典型特征是线条酣畅流利、笔触细腻。器具绘画上用于装饰的主要有动植物装饰、人物故事装饰、仪器几何装饰等。

此外,在元代青花瓷器上具有一些符合当时时代特色的纹饰,比如蕉叶纹、回纹、莲瓣纹、海水纹、花卉纹、云间纹、云纹、卷草纹、竹石纹、鱼藻纹、钱纹,等等。

(三)元代青花瓷器所使用的青料

元代青花瓷器上图案的典型特征是图案发光鲜艳,同时在浓重处有黑点疵点,闪烁着金属光泽,这种光泽人们常称为“锡光”。如果把瓷器对光斜视,就会发现锡光上移,与周围蓝色区域处于同一平面。这种特征不同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器上的“铁锈斑”,后者瓷器上的铁锈斑常常没入釉内,外观呈现凸凹不平的形状。元代青花瓷器的青料来源史籍并无记载,因而近些年关于青料的来源一直众说纷纭,分歧很大。综合来看,主要有下面三种观点:其一来源于波斯;其二来源于印度;其三来源于远东的蓝色料Smalt而制,而Smalt又必须与锰矿或钴土矿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描绘青花瓷器的目的。但是笔者认为,当前对元代青花瓷器中青料中钴料的来源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主要是因为对元代青花瓷器所测试的样本数量偏低,当然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然而笔者坚信,随着无损测试技术的应用,这个问题终将被解决。

(四)元代青花瓷器的胎

总体看,元代青花瓷器的胎记呈现厚重的特点,通过对其断面以及器底观察分析得出其胎质与明清瓷器相比,不够细腻洁白同表面粗送同时分布着许多细小气孔。通过技术测试发现,元代青花瓷器的胎的主要成分是瓷石与高岭石合理搭配而制。而高岭石的使用加大了瓷器中三氧化二铝的含量,进而加大了烧成概率,同时瓷器整体强度提升降低了变形,这些都是烧制大器物的基础。

(五)元代青花瓷的釉

元代青花瓷的釉主要呈现白中闪青色。通过科学测试发现,它不同于以往的青白釉以及卵白釉,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方面,其釉中氧化钙含量比青白釉低而比卵白釉高,而氧化钠与氧化钾的含量却比卵白釉低而比青白釉高。

(六)元代青花瓷器的工艺特征

其一,器具的表面特征多数为砂底无釉,玉壶春瓶除外。

其二,对于瓶、罐、壶来说,都是通过先分段成型再进行粘结,从外观来看,接痕明显。

其三,圈足出现扭曲,常常有斜削修足的现象,而且底部含有鸡心状凸起。

其四,器具的外底部出现不规则的釉斑,这种釉斑是施釉过程中工匠粗心洒在上面的,因而导致每个器具的釉斑都呈现不同的形状。

其五,在器具底部露胎处常出现疵点。

其六,对于梅瓶而言,其颈部大都呈梯形。

(七)元代青花瓷器款识

多数的元代青花瓷器都不署款,除了个别瓷器如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具有原创的署款外,其他瓷器的教识多是后人添加上去的。

三、常见元代青花瓷器仿品

虽然元代青花瓷器做工细腻、外形精美,但是国人对其仿制大概在30年前开始,原因有二:其一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认识相对晚;其二,清代皇宫藏品中并没有元代青花瓷器样品。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著名瓷器生产基地景德镇市东风瓷厂与陶瓷馆开始协作进行元代青花瓷器的复制,他们通过使用手工制瓷的方式,以原物为模型,在纹饰、胎釉彩、外观造型以及烧制工艺上进行模仿,经过两年的努力,仿造出多种盘、瓶、炉、罐。成品经过瓷器专家鉴定,认为这种仿制品基本保持当时的艺术形式以及反映当时的时代特色,足可乱真。但是如果以发展的观点看这些仿制品,则可发现这些瓷器精美度要高于真品,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们在仿制过程中为了追求一种精美工艺品并不追求逼真导致的。此后各种仿品也层出不穷,但是仿制质量也参差不齐。

当前对元代青花瓷器的仿制主要出现三种形态:其一照葫芦画瓢;其二别出心裁;其三画蛇添足。

所谓照葫芦画瓢是依据真品,仿制出外型上基本一致的瓷器,这也的风险是古玩市场上最多见的一种仿制方式。

所谓别出心裁是依据真品,一部分仿制真品,一部分自己创造。比如在造型上进行仿制,在纹饰上别出一格,或者纹饰上相同而在造型上别出一格。

所谓画蛇添足是依据真品,依葫芦画瓢作出仿制品,然后再加上一些别的成分,比如常见的把元代其他陶瓷中的款识移植到元代青花瓷器上。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鉴别分析发现,不管是从纹样方面还是从造型方面看,元代青花瓷器都符合当时的时代特色,当前的仿品无论再怎么逼真,都无法仿制出像真品一样传神的工艺品,仅仅追求形似,是无法从内在体现当时的时代特色的。此外,在元代青花瓷器鉴别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鉴别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因而利用现代鉴别技术去鉴别瓷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鉴别的难度,进而提高了真品收藏价值。

大明宣德年制款识瓷器鉴别


大明宣德年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色泽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著称,被认为是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所以很收藏界的人以拥有一大明宣德年制款识青花瓷器而骄傲。宣德青花瓷器所用青料为“苏泥勃青”,烧成后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与浓艳的青色相映成趣。那么大明宣德年制款识瓷器怎么鉴别呢?

大明宣德年制款识瓷器鉴别首先我们要认识大明宣德年制款识瓷器的真品,然后我们才能谈起大明宣德年制款识的鉴别,那么大明宣德年制款识瓷器真品从哪里找呢?我们从故宫里的青花瓷大明宣德年制款识瓷器认识和学习大明宣德年制款识瓷器的鉴别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瓷器的青花用进口青料,发色浓艳有黑点,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而宣德朝则是明代青花瓷制作的顶峰阶段。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苏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属光泽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明宣德瓷器的青花使用进口青料,此种高铁低锰料在烧成过程中青料易晕散,故所绘纹饰不够清晰。但是宣德时期使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烧成后的青花色泽浓重艳丽,深入胎骨。

大明宣德年制款识瓷器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使用国产青料,其特点是青花发色淡雅,少有晕散和结晶斑。宣德青花天球瓶上的青花色泽淡雅,当为使用国产青料描绘而成。

祭蓝釉白花鱼莲纹盘底款

足内施青白色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青花海水蕉叶纹尊款识

足底青花双圈内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

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高53.1cm,口径8cm,足径16.5cm。

梅瓶小口,圆唇外卷,短颈,丰肩,肩下渐收,圈足。肩及足部饰上覆下仰的莲瓣纹各一周,莲瓣纹为青花地上绘饰白色轮廓线及圈点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菊花、茶花等花卉图案。肩部自右向左横书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明宣德时期50cm以上的琢器传世较少,此件梅瓶形体高大,端庄规整,纹饰精美,堪称明宣德时期大件器物中之精品,体现了宣德时期高度的制瓷技艺。

青花阿拉伯花卧足碗-底款

青花阿拉伯花卧足碗-底款卧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纹壮罐盖纽绘釉里红团花以及青花如意云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仿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清仿大明宣德年制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纹壮罐底部

此罐造型源自明代宣德时期,端庄大方,胎体坚硬,釉色莹润,釉里红发色纯正,青花颜色翠蓝,纹饰布局严谨,是清代雍正官窑仿大明宣德年制款识瓷器中的一件上乘之作。

我本想全部介绍一下故宫里收藏的大明宣德年制本年款瓷器,但是突然想到有比较才能真正学会鉴定大明宣德年瓷器,所以找了一件清代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进行比较。

元代青花瓷器鉴定


青花瓷是陶瓷工艺中的瑰宝。它以显示对比分明的青白二色而定名, 其制作工艺是: 以着色力强, 色泽浓艳清新的钴料在高岭土瓷胎上绘以纹饰, 然后施透明清澈的白釉, 经1350度高温烧结而成。成品的釉下彩呈现蓝色花纹, 明净典雅。过去陶瓷界多认为青花瓷的烧制, 始于元代。

1985年江苏省扬州出土一件绘有成株牡丹及如意云纹的青花大碗残器, 其纹饰与唐代铜镜传统图案花纹相同。由上海中国硅酸盐研究所对其瓷釉﹑色料进行化验, 所得的科学数据证实, 该残器系河南省巩县窑产品, 其蓝天色花纹为釉下钴料绘就。与此装饰大体相同的瓷器, 近年在美国﹑丹麦﹑叙利亚﹑日本及香港等地亦继有发现。经1986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陶瓷学术会讨论, 学者们以目前发现的这一实物标本为据, 认定青花瓷早在唐代已烧制成功。它是唐代巩县三彩的姐妹艺术, 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青花瓷器。元代青花瓷的烧制不是偶然的, 它受到唐代巩县窑﹑长沙窑及宋元两代磁州窑﹑吉州窑釉下彩绘的影响, 进而在景德镇官窑烧制成功的。 元青花缠枝花镂空器座 元青花三顾茅庐罐, 元代青花的研究热潮,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陶瓷界即已着手探索元代青花。

1929年被子闽籍旅英华侨吴熙运销到英国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原系北京智化寺的供器, 署有至正十一年( 1351年) 铭款, 其颈部题字为“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圹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 祈保合家清吉, 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 星源祖殿, 胡净一元帅打供。”瓶身绘缠枝菊﹑莲﹑牡丹﹑蕉叶﹑飞凤以及海水云龙为主体纹饰, 笔触有力﹑青色浓艳﹑形象生动。此瓶为英国人泰乌多福勒特茹所收藏, 而被黄人霍布逊发现。本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波普博士将其定为“至正型”, 亦有“熙型”之说。从而以其为标志, 开始对元代青花瓷在朦胧中进行研究。六十年代, 海内外广泛展开了研讨元代青花瓷的热潮。初期的一些文章提到的主要是散见于中亚地区伊朗德黑兰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中之藏品。当时认为, 传世的元代青代青花瓷为数不多, 且大都已流落异国他邦。但据近几十年来的考察, 仅国内各省博物馆﹑文物单位藏品和历年窖藏﹑墓葬出土, 以及散落于社会上的元代青花瓷传世品, 陆续被发现的, 为数已不少, 其存量与质量均不亚于国外。近年在全国各地出土的残片更是难以统计其数, 江西景德镇御窑及湖田等窑址的出土物造型繁多, 扬州唐城遗址附近也出现不少。在国外, 如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阿曼中亚地区及“丝绸之路”的出土物也屡有发现, 可见当时盛烧之状况。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花卉盖罐 元青花缠枝菊连座炉, 国内现存元青花的经典之作, 从制作工艺上看, 元代青花瓷多姿多彩, 并非象旧时所说俱为厚重粗笨。

1975年, 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征得湖北省黄梅县元延佑六年( 1319) 墓出土的青花缠枝塔式罐, 肩部四面对称狮﹑象首堆塑, 纹饰简便, 青花色泛灰不鲜, 应予测试。 1964年, 河北省保定市出土一批窖藏青花瓷, 计有青水白纹云龙梅瓶﹑狮球玉壶春瓶﹑缠枝牡丹执壶, 形制约为八方。江西省高安出土的一批青花云龙牡丹梅瓶﹑云龙荷叶盖罐, 河北定兴县出土的特殊造型的青花松竹梅高足碗, 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凤首扁壶﹑出戟花觚﹑托盏﹑洗, 广东省发现的青花鸳鸯 ﹑人物舟船﹑葵口松竹梅浅盘均为难得之物。 

1978年, 浙江省杭州元至元丙子( 1276年) 纪年墓出土青花瓷座观音像三件, 系元青花烧造年代最早的作品。辽宁抚顺市发现的六方兽耳尊, 南京明洪武二年沐英墓出土的萧何追韩信梅瓶, 湖南常德元墓出土的蒙恬将军玉壶春瓶, 安徽省蚌埠市明初汤和墓出土的双兽耳尊, 江苏省金坛县窖藏出土的云龙罐, 四川省出土的青花“至正七年”款的盖罐, 广西省出土的尉迟恭救主罐, 湖北省发现的“四爱”人物梅瓶和新疆“丝绸之路”上发现的高足豆, 更是弥足珍贵。甘肃省天水市窖藏出土的一批元青花瓷中的凤纹梨壶﹑青海省发现的青花器座﹑内蒙古自治区窖藏出土同于元大都龙纹碗的青花象纹碗等器的的胎厚体重, 有的胎薄体轻, 玲珑剔透, 均是典型的精美作品。最近香港拍卖行出现了一件三顾茅庐罐, 纹饰新颖, 应予重视。 元青花缠枝牡丹梅瓶 元青花庭院狮子折沿盘, 元代青花的艺术成就与鉴定要领, 《元史》卷八十八《百官志》载: “浮梁瓷局, 秩正九品, 至元十五年( 1278年) 立, 掌烧造磁器。画局秩八品, 掌烧造诸色样。”由此可知, 元代青花瓷是在浮梁局直接组织﹑管理﹑指导下的景德镇匠人以其惊人的技艺烧造出的艺术佳品, 当时参与制作的还有从西域俘来的工艺技术人员。

元青花瓷迅速发展的原因, 主要是它适应了元统治者生活习俗与审美的需要, 此外也与北方磁州窑釉下彩绘瓷的生产以及与中亚文化的交流﹑瓷器外销等因素的激发有关。

1﹑ 造型特色在造型方面, 具有代表性的四系扁方壶﹑执壶﹑凤首壶﹑梅瓶﹑玉壶春瓶, 口径达45厘米的大盘﹑大碗脱颖而出, 都与传统的造型有明显的不同。如梅瓶, 器型高大粗壮, 器身上肩肥腴, 腹下削瘦, 配以稳定的器座, 造型十分新颖。它是符合当时的审美观与实用需要的历史产物, 因此, 烧制多样的美器是很自然的。更加新颖的造型有: 多穆壶﹑僧帽壶﹑梨式壶﹑龙凤壶﹑葫芦瓶﹑S耳瓶﹑戟耳瓶﹑蒜头口瓶﹑双系小口罐﹑鸟食罐﹑鼎﹑炉﹑豆﹑ ﹑高足杯﹑杯盏﹑大碗﹑墩碗﹑折腰碗﹑浅盘﹑葵口洗﹑菱花口大盘, 口部呈平沿的梅瓶等等, 其形制均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元青花纹饰由当时的画局出样, 其工艺采用印﹑堆﹑绘﹑先印后绘﹑剔花﹑镂孔﹑堆塑﹑填色﹑洒点﹑绘画等技艺进行装饰, 收到各自不同的艺术效果。 元青花西厢记罐 元青花开光四爱梅瓶。

2﹑ 钴料的变化元代青花所用钴料, 有国产与进口的青料。国产料发色灰, 进口料绘画的青花色泽浓艳, 层次清晰, 明净素雅, 时有黑色斑点。如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瓶一类大器多采用进口青料。国产料多是用于小件器物, 如菲律宾出土物及江西九江市博物馆征得的至正十一年墓出土的青花莲菊连座瓶炉。青花装饰丰富多彩, 描绘有细腻入微和线条粗放之分, 常用青花涂染为地章留白的处理手法, 或加以浮雕工艺, 或阴刻剔出花筋叶络, 使之突出, 更富立体感, 或在繁密复杂的纹饰空间染以蓝色, 将留白的翎毛﹑花卉衬托成生动的画面。绘画精致而细腻, 构图繁缛, 器体纹饰多至八九层, 但主次分明, 处理和谐。器物口里往往也加绘蕉叶﹑云纹﹑回纹装饰。多饰变形莲瓣, 如意头形的倒垂云肩, 其中时绘海水﹑花卉或祥禽瑞兽。牡丹花瓣留出白边以显层次, 花大叶大形如手掌, 精工细绘, 栩栩如生。绘工粗放者用笔雄豪遒劲, 寥寥几笔构成梅菊﹑云纹, 形象极为生动。

3﹑ 丰富的纹饰 元青花松竹梅盏托 元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洗口象耳瓶 元代青花纹饰内容题材丰富, 繁花似锦。云龙纹是历代沿袭运用的纹饰, 龙的形象一般是头小﹑双角﹑颈细身长, 有三﹑四﹑五爪之分。龙凤纹主要为独龙﹑团龙﹑行龙﹑穿花龙﹑云凤﹑穿花凤。云纹有团云﹑灵花龙﹑如意形云﹑飘状长带云, 一﹑二连三云片或山字形大片云。动物有: 天鹿﹑麒麟﹑狮﹑虎﹑豹﹑象﹑鹿﹑羊﹑海马﹑白兔﹑仙鹤﹑孔雀﹑鹭鸶﹑长尾鸟﹑芦雁﹑鸳鸯﹑莲池鱼藻﹑秋虫螳螂等, 均极逼肖。花卉有: 牡丹﹑月季﹑荷莲﹑蕃莲﹑宝相花﹑菊花﹑梅花﹑月影梅﹑松竹梅﹑牵牛﹑射干﹑灵芝﹑芭蕉﹑竹石﹑瓜果﹑葡萄等。人物多采用历史故事, 主要有: 蒙活将军﹑周亚夫细柳营﹑萧何追韩信﹑韩信赠金﹑文姬归汉﹑昭君出塞﹑三顾茅庐﹑吕洞宾﹑尉迟恭单鞭救主﹑四近人物( 周茂叔爱莲﹑陶渊明爱菊﹑林如靖爱梅﹑王羲爱鹅) ﹑西厢( 拜月﹑拷红) 等等, 以及仕女﹑婴戏图。佛教的法器金刚杵﹑道教的八仙也入画面。人物形象多高大而清秀, 但开光四爱人物则景小, 神态飘逸, 辅助的边饰采用卷草纹﹑钱纹﹑水纹﹑回纹﹑串珠纹﹑蕉叶﹑变形莲瓣纹等。文字诗句者较少见, 这一装饰系受磁州窑影响, 如高安窖藏出土的青花高足碗, 以草体书写“人生百年长如醉, 算来三万六千场”的警世之言, 书体流畅。还有上写“福”“寿”以及属姓氏的何﹑黄者。纪事干支纪年铭也见于装饰之中, 如“至正七年”即是。

4﹑ 胎釉处理 新仿青花釉里红镂雕花卉盖罐 新仿元青花海水龙纹罐, 元代青花瓷鉴定要领, 除对以上造型﹑色彩﹑纹饰细致体察, 认真研究, 掌握其特有的时代特征外, 识别胎釉及工艺的处理也十分重要。以景德镇的湖田烧造的元青花瓷而论, 胎质坚细, 露胎砂底光滑, 时有附着铁色斑点, 尊﹑罐类底部边际略有浅显较宽边足, 盘类足内边呈坡形, 梅瓶类足边刮削棱角有力, 干净利索, 宽窄不齐。玉壶春瓶圈足边线虽然齐平, 但有显示里出外进之疵。元代青花瓷的釉面一般较厚, 色泛青白, 往往有欠润泽。通常称之为卵青, 较有光亮的则青白度稍弱, 它与明﹑清瓷的釉面色泽显然不同。元代烧制青花瓷的窑场, 尚有云南玉溪﹑建水, 浙江江山县, 以江西景德镇烧制的水平为最高, 产品远销国外, 成为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瓷器而名扬世界。

八十年代起始, 海内外出现了大量仿制的元代青花瓷赝品, 多为独出心裁臆造的古怪器型, 确是新颖。即使据型摹制之器也大都走样, 其与原器相比差之远矣。大略观感作为现代艺术品尚可值得欣赏, 不善于识别很容易被其迷惑, 对此万勿自我陶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