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 导航 >

北宋五大名窑之冠——汝窑

北宋五大名窑之冠——汝窑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北宋汝窑瓷器鉴别 瓷器鉴别的五大要领

2020-07-06

【www.taoci52.com -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冠,它与钧、官、哥、定窑齐名,有“汝窑为魁”之誉。北宋王朝的建立,拨乱反正,社会稳定,手工业进步,陶瓷业繁荣昌盛,制瓷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到宋徽宗大观年间,以定白瓷有芒(边沿无釉)不堪用,则改用汝青瓷,命汝州建青瓷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品,即把汝官窑称汝窑,把汝窑称临汝窑。

汝官窑独居众瓷之首,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掺玛瑙末,其色有天青、豆青、虾青,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最为名贵,有“雨过天晴无去处”之称,釉汁淳厚,犹如堆脂滴泪,视如碧玉,叩声如磬,汁中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真正的汝官窑烧制时间很短,产品全供宫廷,所以汝官瓷有“近龙难得”的说法。汝官窑址在何处?是一大悬案。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为寻找汝官窑遗址,曾在汝州市、联郏县、鲁山、宝丰、宜阳、新安等10多个县市,发现多处窑址,均属于民窑系统。

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厚2~3米。最厚者在6米以上。窑址附近盛产玛瑙石,是汝窑特殊色泽的釉料。所烧青瓷,色泽莹润,并有美丽的开片。宋哲宗元祜年间,在青岭镇设巡检司,专管坑治。试掘中,出土20多件宫廷御用汝瓷,有鹅颈瓶、折肩壶、细颈小口瓶、碗、盘、洗、盂、茶盘托、器盖等。这一考古新发现,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找到了北宋五大名窑之魁的汝窑遗址。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五大名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瓷器的国家。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大量烧制原始青瓷,到东汉烧制出成熟瓷器,以后瓷业不断发展,唐宋时进入中国瓷器制作技术的繁荣鼎盛时期,明、清时景德镇成为瓷器制造的中心。自唐以后,名家辈出,名窑林立,为全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了贡献。在古代优秀名窑中,主要有:烧制青瓷闻名的越窑、以烧制白瓷闻名的邢窑、以烧制釉下铁绘闻名的长沙窑和磁州窑、以烧制黑瓷闻名的建窑、以烧制紫砂陶器闻名的宜兴窑、以烧制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等闻名的景德镇窑,此外,还有官窑、汝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德化窑等等。它们之中有专供烧制朝廷日用和观赏品的官窑,也有烧造实用的普及品和观赏品为民众生活需要的民窑。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携手共进,推动了人类陶瓷制造技术的发展。

陶 器

用泥土等无机物质做原料,采取手工或其他方法做成所需要的形状,经过800℃至900 ℃温度焙烧硬化而成的物品。一般为日用盛器、炊器、建筑构件及艺术陈设品。器体不透明,有小孔,有吸水性。中国历史上的陶器种类很多,相继出现了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彩绘陶和釉陶等品种。中国制作陶器的历史十分悠久,根据考古调查,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结束、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时期,就发明了制陶术,所以陶器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瓷 器

以瓷土即高岭土为原料,经拉坯成型、施釉、入窑焙烧制成的器物。瓷器经1300 ℃以上高温烧成,胎体烧结后呈白色或灰白色,致密坚硬,扣之能发出清脆的铿锵之声。表面的一层玻璃质透明釉与胎体结合紧密,釉层不易剥落,几乎不吸水。瓷器根据釉色可以分为青瓷、黑瓷、白瓷、彩瓷四大类。瓷器源于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即生产出原始青瓷,公元2世纪的东汉时期烧制出比较成熟的青瓷。烧造瓷器的窑口遍布南北方各地,经过南北朝、隋唐的发展,到宋代已是窑口林立,产品各具特色,出现了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南宋至元代开始,中国瓷业中心逐渐集中到江西景德镇,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的发明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明清釉上彩瓷又大大改变了瓷器的审美倾向,使之走向精美华丽,使瓷器烧造工艺达到历史上的顶峰。

青 瓷

釉面基本色调呈青绿色的瓷器。3000年前的商代中期开始出现的原始青瓷,为我国最早的青瓷。东汉时期青瓷进入成熟阶段。六朝时期,青瓷工艺水平迅速提高,隋唐时期青瓷生产更加繁荣,越窑、瓯窑、岳州窑、长沙窑等生产出了犹如千峰翠色般的青瓷。宋代青瓷达到巅峰,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中的汝、官、哥三大窑都生产青瓷。民间的龙泉窑、哥窑、临汝窑、耀州窑等南北方窑厂都生产精美的]青瓷。青瓷的美在于它的釉色,唐代越窑烧制出湖水绿般的优雅釉色,晚唐五代又烧制成功青瓷极品秘色瓷,使釉色更为清幽雅致。南宋官窑和龙泉窑发明的石灰碱釉新工艺,让青瓷釉色呈现出粉青、梅子青等如假玉器的色泽,将青瓷之美发挥到了极至。青瓷上还采用划、刻、捏塑、拍印等工艺技法装饰胎体,在浙江地区和湖南长沙窑还相继发明了高温釉上彩和高温釉下彩美化瓷器。常见的纹样有弦纹、水波纹、斜方格纹、网纹、联珠纹、卷枝蔓草、莲瓣纹等。元明清景德镇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中心,白釉、红釉、蓝釉、蓝釉描金等瓷器高度发展,彩瓷逐渐受到青睐,青瓷在社会生活中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

一、汝 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河南汝州,即今天的宝丰县。北宋后期,汝窑成为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专用窑场,制品为青瓷,传世器物有盘、碟、洗、瓶、樽、碗、盏托、水仙盆等。汝窑瓷器在历史上一直是倍受重视的珍品。从传世品看,胎体较薄,胎质细腻。器物成型和修坯工艺一丝不苟,烧制也十分考究,器物底部的支烧痕迹小得如同芝麻粒,底部施满釉。它的釉色为天青釉,色彩青幽含蓄,釉质厚如凝脂,釉面开细碎的冰裂纹。汝窑烧造御用瓷的时间大约只有20年,作品极少,目前传世的汝窑器物不足百件,分别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英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地。

宋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

二、官 窑官窑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官窑泛指历代由朝廷督办、专门烧制御用瓷的瓷窑;狭义的官窑则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文献记载,北宋后期在东京汴梁,即今河南开封设置过官窑。但至今未找到窑址。南宋官窑在浙江杭州,其中的一座郊坛下官窑已经过科学发掘,发现了窑炉、窑具及瓷器碎片。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青瓷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秦汉古铜及玉器的造型。官窑瓷器胎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体较薄,施釉较厚。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求,它创造出青釉的高档品种粉青、月白、米黄等釉色,这些釉色色泽幽雅,透明感降低,釉层厚而匀净。由于胎体中含铁量较高,大部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古代文献称为“紫口铁足”。南宋官窑瓷器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叫作“开片”。它原本是一种釉面缺陷。瓷胎比瓷釉的膨胀系数大,瓷器烧成冷却的时候,收缩幅度大的胎体就会把玻璃质的釉层拉碎,釉面出现开片。而艺术素养高的宋代工匠们巧妙地利用了这种缺陷,人为地把它变成一种釉面装饰,让自然延伸、交错的冰裂纹与温润的青釉搭配和谐,相得益彰,给单色的器物平添了天然的美感。

南宋 官窑粉青釉弦纹瓶

三、哥 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浙江龙泉。烧制的青瓷有各式碗、盘、瓶、炉等,造型幽雅有古韵,典型器物有琮式瓶、贯耳瓶、鬲式炉、莲瓣碗等。有的器物有刻划、堆塑等装饰,哥窑瓷采用多次施釉的工艺,使青釉浓厚青翠,色彩幽深,创出了粉青、梅子青等绝顶釉色,把青瓷的美,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哥窑青瓷釉上有细碎的开片,称作“百圾碎”,更小的叫“鱼子纹”,把原本是缺陷的开片变成瓷器表面自然天成的装饰,说明工匠们已经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和利用,这只有在制瓷工艺达到高峰的宋代才能做到。

南宋 哥窑双耳三足炉

四、定 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当时最有名的白瓷窑口。定窑白瓷胎体洁白,质地坚实。釉是象牙白色。不论碗、盘还是瓶、罐,常常装饰着划花、刻花或者印花,纹饰题材有莲瓣、龙凤、牡丹、莲池游鸭、婴戏、鸳鸯等。定窑还发明了一种烧制碗类器物的先进的装烧技术,叫做“覆烧”,把过去一个匣钵里正着装一件碗坯,变成多件器物扣叠在一起,形成一个筒形的组合式匣钵,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装烧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覆烧的瓷器口沿不能上釉,于是工匠们又在这些芒口的碗、盘口上镶包了金、银或铜口,成为一种特殊装饰。定窑除了大宗的白釉瓷器,还烧制少量的酱釉或绿釉器,酱釉器又称“紫定”,是传世稀少的珍品。

宋 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五、钧 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所在地河南禹县古称“钧州”而得名。钧窑器物有碗、盘、洗、花盆等。钧窑的特点在于它的釉色。它虽然属于青釉,但是釉层不透明;由于釉料中含有铜,釉色呈现天蓝、月白等多种变化,还出现玫瑰紫、海棠红等不规则的彩色斑块,装饰在花瓣形的花盆、笔洗、香炉等器物上,别有一番自然天成的韵味。北宋时期,钧窑有一部分窑场专烧御用瓷,被称为“官钧”。这部分产品设计高雅优美,制作时不惜工本,质量精益求精,成为历代收藏的珍品。钧窑还影响到周围的许多窑场竞相烧造钧釉器物,形成一个瓷窑体系。

北宋 钧窑玫瑰紫釉盆托

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五大名窑有何特点?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钧窑

钧窑分官钧窑、民钧窑。

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合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哥窑

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拒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定窑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称为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

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宋代五大名窑杂谈


中国瓷器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神州大地上遍布着各种各样的瓷窑。不少瓷窑因为烧制瓷器的工艺水平出色而被世人熟知。明代典籍《宣德鼎彝谱》中明确地记载着:“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从这段文字中,后人们可以得知宋朝一共有六个名窑,但是其中的柴窑由于瓷器失传,一般并不被人们所提及,因此人们所熟知的也只有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定窑。而紫禁城中就收藏着宋代五大名窑珍品,这些瓷器原本都是供宋代皇室享用的御用珍品。

汝窑瓷器的由来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一日,宋徽宗赵佶从梦中醒来,对梦里雨过天晴后天空的颜色仍有留恋,于是命令汝州的工匠们为他烧制这种如梦如幻的淡青色瓷器。宋朝的五大名瓷中,汝瓷的存世量是最少的,放眼全世界也只有不到一百件。北京故宫博物馆就收藏了二十件汝窑瓷器,还有一部分汝窑瓷器目前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其余的都流落到了世界多地。

哥窑瓷器的釉面布满了开片,人们将这种开片称之为“金丝铁线”,其主要由深黑色大开片和褐黄色小开片彼此交织而成。

官窑瓷器中最受瞩目的釉色种类有月白色和粉青色,用来烧制官窑瓷器陶土的土质比较细腻,官窑瓷器的胎釉非常薄。开片为冰裂纹的官窑瓷器的价值最高,为梅花片的官窑瓷器次之,为细碎纹的官窑瓷器价值最低,而官窑瓷器釉面上的釉斑以鳝血最佳。这种瓷器的造型端庄雅致,别有一番韵味,符合宋代皇室风范。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里面唯一一个烧制白瓷的窑口,烧制瓷器的胎土细腻白净。定窑非常注重刻画印花装饰工艺,定窑瓷器的印花工艺水平在宋代一直都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定窑烧制的瓷器品种繁多,有尊、碗、盘、神像......

钧窑的烧造在中国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宋之前中国陶瓷的釉色比较单一,一件瓷器上只有纯粹的青色、釉色......但是到了宋朝,中国制瓷工艺水平大大提升,人们正我了更加成熟的烧造技术,创制出多釉色的陶瓷品种,人们称之为窑变。

宋代五大名窑是中国瓷器制造史上的第一个历史高峰,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财富。这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瓷器文化,仍然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秉持匠心传承下去!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


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钧窑

钧窑分官钧窑、民钧窑。

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合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哥窑

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拒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定窑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称为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

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陶瓷的分类

陶瓷器根据其使用的粘土、长石、硅石等原料及配合比例的不同,可分为半瓷器、硬质陶器、瓷器、硬质瓷器等几种。其它还有用石灰石代替长石的石灰质陶器,用白云石代替长石的白云石陶器,用骨灰代替长石的骨灰瓷器等等。

一般来说,烧制的方法可分为两种:一是最初在700~800℃的温度下进行素烧,素烧后上釉,然后再在1100~1300℃的温度下进行烧制;另一种方式是先在高温1100~1250℃下进行烧制,然后上釉再以900~1000℃的温度进行烧制。

瓷器上釉后再进行绘画装饰的方法称为釉上彩(700~800℃)上釉前进行绘画的方法称为釉下彩(1000~1300℃)。

我国的陶瓷装饰丰富多彩,富有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如果按照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来分门别类,则可以归纳为五大类。

雕塑类: 刻花、剔花、堆花、镂花、浮雕、塑造

颜色釉类: 结晶釉、裂纹釉、砂金釉、无光釉、流釉色坯

釉上彩绘类: 古彩、新釉、粉彩、广彩;印花、喷花、刷花、贴花

釉下彩绘类: 青花、五彩、釉黑红、贴花

贵重金属类: 亮金、磨光金、腐蚀金、本金、贴花

陶瓷艺术品之质量鉴别

一般消费者对于美术陶瓷艺术品的鉴别因缺乏专业知识面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不过,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也许能对陶瓷艺术品的鉴别有一定的帮助。

1 外观造型必需新颖、别具一格,颜色雅致、釉面细腻、手感光滑的器具,在注重艺术性和装饰性的基础上,也可注重实用性。

2 以上看下、从里到外、看有无变形、扭曲,有无缺釉、粘釉、磕碰掉瓷及疤痕现象。把陶瓷品放在柜台上,看是否平稳,有无翘曲现象;有口有盖的物品,一定试一下口与盖是否合适。同一规格、型号产品应大小、厚薄一致。

3 把瓷器放在柜台上、地上或用手托起,轻弹几下,声音清脆、响亮,说明质量好、结实,如声音异常,则说明有裂纹、内伤或破损现象。如大件陶瓷品,还应在不同部位听听声音。

4 带把、嘴中浮雕类的陶瓷艺术品,如花瓶两边的"耳"等,都是二次成型,也就是说粘到主体上去的。因而应仔细观察这些部位有无间隙、缺釉现象,有无分离感,应注意平滑顺畅自然过渡,无粘接痕迹。

5 陶瓷上的图案或雕刻上的花纹应完整、统一、清晰、牢固,勾画的装饰金、银线,应粗细一致,光亮美观,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单色产品应颜色均匀、色泽一致。

6 对于成套陶瓷器具,要看好各部分的造型、图案、颜色是否一致、协调、配套。正规产品的底部或包装箱上大都印有商标、产地或厂名。同时还要看包装是否完备、结实,以便携带、运输。

我国生产陶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南北陶瓷各有特色,黑陶、紫砂陶及仿古陶瓷都颇具特色。总之,艺术性强、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风格别具、生产数量少的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五大名窑瓷器特点


中国的五大名窑是钧窑、汝窑、定窑、哥窑、官窑,也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因为正式开创了烧制实用的器皿和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在宋朝之前的中国大多都是进行陶器的烧制,和瓷器是两种类别,所以五大名窑不仅仅是因为其制作工艺的进展,更意味着我国瓷器时代的到来。

图1:元/明 钧窑玫瑰紫葵式花盆;成交价:RMB  20,239,695;尺寸:直径27.3厘米;拍卖公司:佳士得纽约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9-03-22。

钧窑,是宋朝的名窑之一,“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缠万贯也不如钧瓷一片”就是来形容它的,因为其独特的制作方式、朴实的造型、工艺精湛、釉色的丰富为名,是我国五大名窑之首,以烧制青瓷为主,但是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颜色非常丰富,钧窑详细的分为两大类,一是钧官窑、二是钧民窑,因为有着特殊的美感和艺术效果,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

汝窑在北宋晚期开始烧制,是宫廷的御用瓷器,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等多种颜色,造型古朴大方、釉层较厚,色泽明亮但却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特点,因为其釉中加入了玛瑙,色泽青翠滑润,有着“雨过天晴破处”之誉,该瓷器中含有釉泡是它的特征,而且非常大,很稀疏,也有着“寥若晨星”之称,器型较小,大多都是些盘、碗等。

官窑,是北宋末年宫廷官窑烧制的御用瓷器,主要器型是瓶、尊、洗、盘等,因为其瓷器的器口部位釉的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紫口”、“铁足”之称。因为其重视质地,且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但是却很少施加有纹饰、多为素面,所以釉面肥厚、多开片。

定窑在晚唐时期开始烧制,在北宋时期达到了其鼎峰时期,主要是以碗、盘、瓶、碟等,大多都是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胎薄轻且质坚硬,色泽洁白但是在透明度上没有其他瓷器强。因为其纹饰的丰富多彩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装饰大多都以白釉印花为主,,白釉划花、白釉刻画等,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

哥窑最大的特征就是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多种,其釉面均为失透的乳浊釉,全为宫廷用瓷的样式,釉色以灰青为主,做工较为的精细,和一般的民窑瓷器有着较大的区别。

在我国的陶瓷史中,“汝管哥窑定”五大名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其极高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它们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市面上五大名窑的瓷器价格可以用极其高昂来进行形容,工艺精湛、做工精细、时代特征、器型优美是它的代名词,更加无法替代的是它的制作工艺以及烧制的技术,价格的高昂使很多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但是却使得它们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展示了它们的姿态。

汝瓷作为宋五大名窑之首,为何传世作品不多?


“官哥汝定钧”这五大名窑虽说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只有短暂的百年之久。但是它们所赋予的历史文化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五大名窑所留给我们后世的人不仅仅是在文化的体验,更多得是在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官窑的古朴雄厚、哥窑的透亮莹润、定窑的刚劲流利、钧窑的独特亮丽以及汝窑的古朴大方各具特点。虽说这五大名窑的历史的舞台上百花齐放,但是也有着更胜一筹瓷窑,那就是汝窑。汝窑所制成的瓷器不管是在古代人的心中还在在现代人的心中依然处于榜首的地位。

汝窑瓷器是人们最为喜欢的瓷器,按道理来说它所流传于世的作品应该是非常的多,但是与这一现象却是恰恰相反,由汝窑所制成的瓷器,流传于世的作品并不多,甚至是不足百件,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汝窑不仅是在现代的存世量十分的稀少,它在当时社会中就已经是十分的稀少,这是因为汝窑瓷器所烧制的特殊时间段所决定的。汝窑瓷器的烧制只有短短的二十余年左右,在这二十余年之中更有百件精品已经是十分不错的了,据相关资料的记载:由徽宗时代流传于世已知的汝窑瓷器只有87件藏品左右,而在这87件藏品中有67件藏品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之中,剩下的20件藏品流失在民间。

原因之二:汝窑瓷器所使用的原材料稀有且珍贵,也成为了汝窑瓷器存世量稀少的原因之一。汝窑瓷器在烧制的过程中会在釉中加入玛瑙末,这层玛瑙末也是是瓷器釉面呈现出玉般光泽的主要原料,由玛瑙末所制成瓷器的釉面像孩童的肌肤一般细腻柔和,光泽含蓄且不刺眼,这是它独特的魅力之处。而玛瑙末也因为属于珍贵原材料,在但是社会并不常见,所以使它流传于世的瓷器极为少见。

原因之三:汝窑制瓷配方失传,这也是汝窑存世量稀少的最主要原因。汝窑的制瓷时间短暂的二十余年左右,因为后期其制瓷的失传,导致瓷器的仿制难度增加,在加上汝瓷的烧制工艺极其复杂,一共也有着大约七十二道工序左右,不管是在温度控制还是在釉料的配方之上,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若有一道之错,就不可烧成天青之色。

在我国古代的历代皇帝之中,不管是明朝皇帝,还是元朝皇帝们都曾下令圣旨来让瓷匠们必须复原出有着天青之色的汝窑瓷器,而瓷匠们也都想尽天下办法,但是最终的却也是无告而终,由此从唐朝到宋朝时期所研制出烧制天青色瓷器的技术就此失传,成为了千古之谜。

汝窑瓷器用它独特的天青之色,成为了现世中瓷器收藏爱好者们“梦中情人”,他那似玉非玉的质感令人沉醉,天青之色更加令收藏者们向往颂誉。

珍品汝窑瓷器鉴赏及成交价格统计:

1: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尺寸:13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294,287,500 ,成交时间:2017.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北宋晚期御瓷汝官窑,造于河南汝州,今宝丰县,近千年来地位至高,实为神品,乃中国历史之珍,显中国哲学之华,集中国美学之粹。汝瓷小巧朴雅,温婉隽永,不仅代表中国陶瓷艺术之真髓,历史意义更是深远,古今名藏均以其为首,然珍稀无比,一器难求。此件汝官窑笔洗,釉如凝脂,天青犹翠,冰裂莹澈,器形巧致雅绝,底见三芝麻花细小支钉。为台北鸿禧美术馆旧藏,通器完美臻善,当属汝官瓷之范。

2:北宋汝窑天青釉茶盏,尺寸:直径10.2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56,350,000 ,成交时间:2018.11.26,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盏敞口,弧壁,矮圈足。通体施素雅天青釉,呈清逸灰蓝色,釉面凝脂泛油光,开浅片纹。圈足留有三个芝麻状小支钉痕,露胎处呈香灰色。

这件首次曝光的汝窑茶盏,是日本已知第三例传世北宋汝瓷,也是唯一的盏形器物。此器的口沿曾有破损,后用金粉修补,但修复时仅用原片,并未添加外物。此物代代相传,原来保存完好,破损之后,当时的物主用传统的「金继」法(描漆敷金)黏补修复。原来的残片用漆黏合,为求美观,再沿接缝敷以金粉。传统而言,此法多用于修补茶具,所用金漆华彩熠然,格外美观。

3:北宋汝窑粉青釉盖盒,尺寸:高7厘米;口径16.7厘米;足径12.8厘米,估价:RMB 31,000,000 ,成交价: RMB 35,200,000 ,成交时间:2008.10.26,拍卖公司: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敞口、弧壁、浅腹、平底、下有圈足外裹底有五支钉痕,全满釉支烧,釉层光润,开片自然,釉色粉青,造型规整,工艺讲究,上有顶盖,扣合严密,胎体细白,保持完好,为北宋时汝州文庙窑精品。

4:北宋汝窑天青釉圆洗,尺寸:直径12.2厘米,估价:HKD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HKD 14,750,000 ,成交时间:2019.04.02,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匡时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此件汝窑小洗呈圆形,口微敛,浅弧腹,平稳无足,足底有3个支烧钉痕,胎呈香灰色。洗身通体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天青犹翠,如冰似玉。这件汝窑圆洗造型规整,胎质细腻,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天,堪称绝美之稀世汝窑珍品。汝瓷之美如空谷幽兰,加上国际收藏界迄今已确认的汝窑整器不足百件,且绝大部份属博物馆珍藏,所以益发难求。

在‘汝、官、哥、定、钧’宋朝五大名窑中,汝居首,官次之。简单来说,汝窑和官窑分别是北宋和南宋的皇家御瓷。有学说认为,官窑是宋室南迁以后,仿汝窑而烧的官方瓷器。据考古调查和发掘情况表明,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具体的烧造年份尚未明确,但中国学者陈万里提出,烧造汝官窑的时间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仅20年左右。陈氏断代的部份依据,来自两份宋代文献,其一是徐兢(1091-1153年)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其二是叶寘(活跃于十三世纪初)的《坦斋笔衡》。别的学者认为汝窑烧造年代或许略长,甚或长达四十年,但普遍观点认为汝官窑的烧造年代不长,故成品数量难免偏低,传世品则更是极少,被后世视为稀世之珍。烧造汝窑御瓷的巅峰时期,应是北宋徽宗年间(公元1100至1126年在位)。徽宗固非治世之材,但其鉴藏、艺术和审美造诣却早有定论,他统治期间以素雅为尚,这一审美观对后世影响至深,造就了中国史上有名的文化盛世。宋代汝窑青瓷尽管在色调上深浅不一,但都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汝窑之所以多呈天青色,或释为主流审美特别是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所致。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尚青色。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传说,他曾梦见雨过天青,醒后便下旨烧造‘雨过天青云破处’般颜色的瓷器,汝州工匠技高一筹夺魁,由此,天青色也成为汝窑瓷器的典型特征。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满足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色彩方面的审美追求,使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首,并一直受宠于宫中。汝窑青瓷选料精心、做工考究、胎体较薄,绝大多数都光素无纹饰,个别采用刻、印花装饰。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5:清乾隆仿汝釉双耳三足鱼篓尊,尺寸:宽25厘米,估价:HKD 12,000,000 ~ 22,000,000,成交价: HKD 13,800,000 ,成交时间:2014.10.07,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4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创烧于十一世纪末至十二世纪初的北宋汝窑瓷,以釉色温润,开片优雅而闻名于世,在宋代青瓷中,汝窑被推为首位,有“汝窑为魁”之说。据南宋人周密《武林旧事》载,宋高宗赵构造访宠臣张俊府邸时,为献媚于高宗,张俊特备厚礼献上,礼单中就有汝瓷十六件,由此可见,南宋时期汝窑瓷就已是名贵之物。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开始仿制汝瓷,其后断绝。清雍正朝复烧,品质远在宣德仿品之上,乾隆帝即位后,景德镇官窑仿汝瓷烧制依旧,从《清档》的记载分析,乾隆一朝烧制仿汝釉瓷器主要集中在乾隆十三年以前,其时常将内府旧藏汝窑实物或制样发至珠山御窑厂让唐英临摹,本器即是当时作品的典型代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高宗皇帝曾赋诗赞当时仿汝器物:“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油。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

本品唇口短颈,溜肩扁腹,两侧贴塑双系形耳,下腹环饰十二乳丁,下承三乳足,整体造型敦实可人,亦不失庄重。尊胎体厚重,足端露胎处呈铁褐色,以仿宋器“铁足”之意,通体内外施仿汝釉,釉色粉青空灵,质地腴润,凝泽失透,宝光内蕴。其釉面密布细小开片,据此判断,本品所施汝釉应为唐英于《陶成纪事碑》中记载两种仿汝釉中的“仿铜骨鱼子纹汝釉”。尊底心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青花发色偏蓝,为仿汝釉器青花款识之典型特征。据其字体书法判断,本品应为乾隆朝早期之前唐英督窑时期所烧造的作品,亦与上文《清档》记载相合。

6:清雍正仿汝釉如意耳盘口瓶,尺寸:高21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成交价: RMB 9,315,000 ,成交时间:2019.03.23,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嘉德四季第53期·迎春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雍正朝景德镇御窑厂仿汝瓷的制作主要模仿北宋汝窑的釉色,并在足际露胎处刷酱褐色护胎釉,以仿宋器铁足之意。但此时御窑厂的制作慕古而不泥古,仿汝釉作品的造型多为本朝新创。本品盘口内卷,细颈溜肩,颈部置以对称的双如意耳,垂腹,外撇式圈足。足端修削规整圆润,胎骨坚实致密,露胎处刷护胎酱褐釉,通体施天青色仿汝釉,釉色宁静淡雅,宛若苍穹,釉面光洁无暇,滋润凝重并有玉质感。瓶底心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标准的雍正单色釉御窑款识字体。

雍正时期仿汝釉瓷之所以能够独步天下,与皇帝本身的文化修养、督陶官的艺术品位和景德镇瓷器生产技术的提高紧密相连。本品即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仿汝釉瓷珍,其品质精良至极,造型、釉色皆无可挑剔。检索各大公私收藏,不见与本品完全相同的作品存世,誉之为稀世孤品,毫不为过。

7:清乾隆仿汝釉双耳三足鱼篓尊,尺寸:宽18.2厘米,估价:RMB 4,500,000 ~ 5,500,000,成交价: RMB 8,970,000 ,成交时间:2015.05.16,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5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本品唇口短颈,溜肩扁腹,两侧贴塑双系形耳,下腹环饰十二乳丁,下承三乳足,整体造型敦实可人,亦不失庄重。尊胎体厚重,足端露胎处呈铁褐色,以仿宋器“铁足”之意,通体内外施仿汝釉,釉色粉青空灵,质地腴润,凝泽失透,宝光内蕴。其釉面密布细小开片,据此判断,本品所施汝釉应为唐英于《陶成纪事碑》中记载两种仿汝釉中的“仿铜骨鱼子纹汝釉”。尊底心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青花发色偏蓝,为仿汝釉器青花款识之典型特征。据其字体书法判断,本品应为乾隆朝早期之前唐英督窑时期所烧造的作品,亦与上文《清档》记载相合.

8:清乾隆仿汝天青釉撇口长颈瓶,尺寸:高38.2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RMB 13,800,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器型规整,口部略外撇,细长颈,丰肩,腹部浑圆,呈球形,圈足外撇,整体器形近似「赏瓶」而线条更加秀逸。全器通体施仿汝釉,釉质润泽平净,色泽沈稳静穆,富有天然韵致,尤显大气雅致、风韵隽永,堪为陈设佳器。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且为典型乾隆早期写法,应出自唐英之作。此瓶若用于插花,其法一如郎世宁的《聚瑞图轴》所绘,各式花卉直接插入瓶口内,不需要铜胆,因此它只能适合春夏秋三季瓶花之需。「合困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词为当年乾隆皇帝为宋汝窑粉青槌瓶所写的赞赋之句,认为釉色莹润秀美的汝釉瓶,放在书斋案头即使不插花亦能予人无限之美感。

9:清乾隆仿汝釉弦纹洗,尺寸:直径16.5厘米,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RMB 4,600,000 ,成交时间:2019.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洗呈圆形,敞口,口沿和腹部仅以一条弦纹装饰,通身仿汝釉,釉色温润肃穆,釉质莹润肥厚,开片疏朗有致,予人以清新自然之感。器形端朴稳庄,典雅可嘉,为清乾隆期宫廷官器仿汝釉之成功典范,点缀案头,美不胜收。底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配有著名收藏家胡慧春先生亲选木制底座。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略述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钧窑

钧窑分官钧窑、民钧窑。

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合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哥窑

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拒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定窑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称为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

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中国五大名窑怎么区别?


中国五大名窑怎么区别?

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一、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在琳琅眩目的中国瓷器中,"北宋官窑青瓷"出类拔萃,精美绝伦,古气盎然,朴人眉于,被视为瑰宝。官瓷是官办瓷窑制器,专供皇家使用,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代的宫廷御瓷,权臣贵胄也只能望瓷兴叹,可见而不可及。因而高贵、难得便成为人们对北宋官瓷的第一印象。

相传官窑造出以后,宫里的太监便来检查,发现有稍稍瑕疵的便摔碎。剩下的精品才可呈到皇宫里,供皇室使用。正因为这个,所以,官窑存世量极少。

特点:

1、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2、官府经营的瓷窑。也泛指明、清时期景德镇为宫廷生产的瓷器。元代景德镇官窑称“枢府窑”。明清景德镇官窑,近代常以帝王年号分别命名,如;“宣德窑”、“成化窑”、“康熙窑”等。明清官窑亦称“御窑”,存世量极少。

3、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二、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神垕镇(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窑址: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

特点:

1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

2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

汝窑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

三、钧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窑址: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

特点:

1钧瓷的釉色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

2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

3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

四、定窑

定窑为宋代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故称为定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窑址: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在宋代属定州,故名。

特点:

1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

2胎薄而轻,质坚硬,色洁白,不太透明。

3定窑由上迭压复烧,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这是定窑产品的特征之一。

定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

五、哥窑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窑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

特点:

1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

2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北宋五大名窑之冠——汝窑》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北宋五大名窑之冠——汝窑》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