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中国瓷器 素三彩

中国瓷器 素三彩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三角 雅素丽瓷砖

2020-07-07

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干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巳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因色彩中没有红彩,故名 "素三彩" 。

此品种创烧始见于明代成化朝。但是它与成化斗彩一佯,不但不见干明清文献记载,早期也不见专门论述。从目前的资料看,景德镇素三彩的烧制当以明代成化制品为早,正德时的最好,其釉面亮青肥腴,彩料细润,色泽浓艳厚实,纹饰洒脱自然,有明一代,十分突出。清代康熙朝的素三彩器极负盛名,对成化、正德两朝的三彩瓷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还烧成了釉上蓝地素三彩和墨地素三彩。此外还发明出在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明清素三彩的区别在于:明代三彩瓷高温烧胎前,在需画纹饰的地方暗刻纹饰并不涂釉,其余地涂釉后高温烧出白瓷,在无釉的地方彩绘纹饰,低温第二次烧成;而清代的素三彩一般先刻暗纹,全器罩白釉后高温烧成,彩绘纹饰后低温再烧。此外,康熙时还有少量作品是在高温烧好的素白胎(有的先刻暗纹)上涂低温并回彩,再低温烧,因为是以低温釉为地,白釉极薄,牙黄色,没有高温釉肥润似玉的效果。

另外,和五彩斗彩一样,清代的素三彩彩色比明代丰富得多,出现釉上蓝、水绿、淡黄等色,色彩多但纹饰淡雅、疏朗、清秀,即使纹饰繁密,亦布局合理得当,边饰讲究,绘画精细,和明代的相比有天壤之别。素三彩器在康、雍之前较多,以后各朝少有烧造,清末民国多有仿制,终无法与真品相媲美。与五彩瓷相比,素三彩瓷略少红颜,但工艺讲究,色彩搭配沉静雅素,既不失富丽之态,又更显成熟稳重之气。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什么是素三彩?


素三彩为瓷器低温釉彩之一。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

素三彩在明代正德时已十分精致,与唐朝时期的唐三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清康熙年间,素三彩的制作工艺达到了顶点,派生出许多色地的三彩新品种,如黄地三彩、绿地三彩、虎皮三彩、墨地三彩、白地三彩等。这些素三彩新品种,以一种彩色釉铺陈为地,其他釉色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别具一格。多用于盖碗茶具、陶瓷茶壶等。并且运用了雕塑、镂空及锦地开光图案等技法,更加丰富了素三彩的变现了。制作时先在瓷坯上刻划出图案花纹,不施釉,高温素烧后,用色彩填在图案上,再以低温烘烤而成。

墨地三彩 地釉先施绿釉再施黑釉,问世以紫黑釉勾勒再填黄、绿、紫、白色。有的在墨地开光中绘白地三彩。墨地三彩稀如晨星,民初多有仿制。

虎皮三彩 以黄、绿、紫三彩相间点染成虎皮状斑块,釉面光亮变幻。器物有盘、碗及福禄寿三星。均胎骨致密沉重。清末民初有仿制。

白地三彩 清康熙朝三彩品种之一。以素白器为地,先刻出云龙、花卉、三果等纹饰轮廓,再用黄、绿、紫色绘出图案,最后罩以白釉。常见盘、碗等器。

三彩瓷塑 类唐三彩俑,将雕塑和釉彩结合起来,有仙佛、禽兽、鬼怪及福禄寿字壶均胎质坚致,造型生动。三彩康熙已很少生产,晚清光绪及民国初出现过一些仿制品,也相当精美。

素三彩的素是什么颜色


素三彩是诸多彩色瓷器的品种之一,它的历史由来已久,但不知什么原因,在我国的历史文献记载中,并没有素三彩的相关论述。从现在掌握的一些资料来看,景德镇素三彩的烧制年代应该在明代以前就开始了,并不象先前一些人所说的始于满清康熙晚期。康熙晚期只是素三彩最盛行的时期。极有可能是这个时期所留下来的素三彩都非常有影响力,所以就造成了误解。

素三彩的素是什么颜色呢?这“素”,就是没有颜色的意思,即“素烧胎”。“素胎”是指陶瓷的生胚,还没有上釉前的胎,它既能增强胚体本身的强度,在搬运时起到不容易损伤的作用,又可以在上釉彩的时候不会因为浸湿坯体而造成崩裂的现象。因为这两个原因,这个工艺一直在陶瓷制作工艺中被使用。而且中国古代一直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的说法,素三彩所有的釉色均没有红色,所以都是“素色”,由此得名。

素三彩是在明代时期,人们在唐宋三彩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发展起来的,随着瓷器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改用“素烧”这种强度更高的烧制方式替代传统的素烧陶胚,这一改进,不仅避免了搬运时不可避免的磕碰损坏现象,还提高了产品的精美程度。因此也成了明清三彩和宋三彩风格上的明显区别。在这一点之上,素三彩就有了“素三彩瓷”和“素三彩陶”这两大类别。明朝时期,素三彩在颜色上做了进一步提升,不过,在颜色的运用上千变万化,还没有到很讲究的地步。

到了清代,素三彩的制作手法变得更加细腻,工艺也趋于复杂化。这一时期,一种使用黑彩勾勒的技术取代了以往雕刻划线的工艺技术。这种方法使得素三彩的画面变得更为精致,画风精美绝伦。有专家猜测,此种技术应该是画师们总结前朝经验,在五彩瓷的绘画基础之上创新做得出的结果。清朝时,素三彩迎来了鼎盛时代,品种也更加多样,既有明朝的传统遗风,又有康熙时期的新兴彩粉技术。不过,康熙年间也有一些器具使用了荤色(胭脂红),这就难免显得名不符实了。

素三彩在明朝时期慢慢发展壮大,到了清朝时期,因为斗彩、五彩瓷等瓷类型的出现,让它差点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不过,到了清初康熙年间,经过一系列的创新,素三彩又重现光芒,甚至还出现了盛行风潮,到雍正时期,素三彩继续变革,与当时的新兴彩瓷工艺结合,与历史一起前行。素三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几经沉浮,不断创新是它得以留存至今的原因。

论明代杂彩和素三彩瓷器


近些年,福建地区的陶瓷考古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漳州境内一批古窑址的发现,使长期以来中国古外销瓷研究领域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应刃而解。其中平和县田坑素三彩瓷器窑址的发现,为东南亚各国及日本收藏甚多的各类素三彩瓷器找到了归宿,同时也为研究中外陶瓷技术交流史和陶瓷贸易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另外,以往人们仅知景德镇烧造素三彩瓷器,田坑素三彩瓷窑址的发现,则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认识。笔者认为,明代素三彩瓷器是在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田坑素三彩瓷器既受到景德镇同类产品工艺的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了便于掌握第一手资料的福建同行深入研究田坑素三彩瓷器,笔者不揣冒昧,对明代景德镇素三彩瓷器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景德镇三彩瓷器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景德镇素三彩与田坑素三彩之关系,作一全面论述,不妥之处,敬希专家们指正。

虽然人们习称的明代素三彩名称中带有“彩”字,但实际上它属于多色低温铅釉,而不是一般所称的用来描绘瓷器纹饰的彩,这与人们将唐代多色铅釉陶瓷器称作"唐三彩"的习惯是一脉相承的。素三彩瓷器上的釉是以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锰等作着色剂,主要颜色有黄、瓜皮绿、淡茄皮紫、孔雀绿等,还有黑色及基本不含呈色剂的白色。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用红色,故显得素净优雅,这是素三彩得名之由来。因为我国历来对颜色有“荤色”、“素色”之称谓,结婚、祝寿为红事,用荤色,即红色;丧葬、祭祀为白事,用素色,既红色以外的其他颜色。清末寂园叟《陶雅》曰:“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成书于民国初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亦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其实,“素三彩”中的“三”乃“多”之意,即素三彩瓷器不一定只施三种彩,有的器物除施黄、绿、紫色外,还加施白色、孔雀绿色、黑色等。从传世品及出土物看,素三彩瓷器出现于明代成化时,正德、嘉靖、万历时曾大量生产。但从明代瓷器的发展过程看,素三彩瓷器是在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杂彩

杂彩是指各种色地单彩瓷器。明代杂彩瓷器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白釉单彩,计有白釉矾红彩、白釉绿彩、白釉黄彩、白釉酱彩等;另一类是其他色地单彩,计有黄地绿彩、绿地黄彩、绿地褐彩、黄地紫彩、绿地紫彩、黄地黄彩等。其中与素三彩有关的是白釉绿彩、白釉黄彩、黄地绿彩、黄地绿彩、黄地紫彩、绿地紫彩、绿地黄彩等。

1.白釉绿彩

其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毛笔蘸绿釉描绘纹饰,此品种创始于永乐时期,成化时继续生产。景德镇珠山曾出土永乐白釉绿彩灵芝竹叶纹器托、白釉绿彩渣斗残片和成化白釉绿彩缠枝灵芝纹三足炉。另一种是在已成型的盘、碗等坯体上施以白釉,按设计要求剔掉外壁龙纹处的白釉,并刻划龙体上的细部线条,高温烧成后,再在龙体上填绘绿釉,复入低温炉烘烧而成,有的器物还有暗刻的海水纹。传世所见白釉绿彩云龙纹盘、碗多为弘治、正德官窑产品,成化、嘉靖器少见。从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的成化白釉绿彩云龙纹碗看,其绿彩浅淡,微闪黄色,透明度较强。嘉靖白釉绿彩瓷器上的绿色很纯正,除刻填绿龙纹装饰的以外,还有以黑彩勾画纹饰轮廓线的。

2.白釉黄彩

为宣德时的创新品种,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有宣德白釉黄彩折枝花果纹盘,其内壁绘四折枝瑞果,内底葵花心内以黄彩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壁四折枝莲花,外底素胎。景德镇珠山曾出土成化款白釉黄彩云龙纹碗,其黄彩发色浅淡,在洁白的釉色衬托下,显得高贵典雅。白釉黄彩瓷器至嘉靖时仍有生产,传世品中见有盘、碗类器。

3.黄地绿彩

即以黄釉作地,绿彩描绘纹饰,在明代杂彩瓷器中较为常见。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曾认为黄地绿彩瓷器始烧于明代弘治时期。八十年代以来,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厂遗址不断出土实物标本,从现有资料看,黄地绿彩瓷器始烧于明代永乐时期,以后各朝多有烧造。1983年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黄地绿彩云龙纹梨式执壶,壶里及圈足以内施白釉,壶身锥刻双龙戏珠及祥云十四朵,腹下部及盖面锥刻变形莲瓣纹,圈足外墙及壶流锥刻卷草纹。所有锥刻纹饰均填绿彩,隙地填黄釉。1983年景德镇珠山还出土永乐黄地绿彩云龙纹撇口盘,盘里及圈足以内均施白釉,内壁暗印云龙纹,盘心锥刻折带云三朵。外壁锥刻二云龙戏珠纹,有纹饰处填绿釉,隙地挂黄釉。

宣德黄地绿彩瓷器除延袭永乐时的釉下暗刻花纹装饰外,又新发明一种堆线纹装饰。1988年景德镇珠山出土的黄地绿彩云龙纹撇口盘,与永乐同类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外壁纹饰不是锥刻,而是用胎泥堆起线条,系宣德早期作品。

成化黄地绿彩瓷器见有景德镇珠山出土的黄地绿彩锥刻云龙纹撇口碗和黄地绿彩堆线云龙纹撇口盘,外底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系沿袭永乐、宣德时的工艺传统。

弘治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有盘、碗、高足碗等,器内多施白釉,外壁以黄釉为地,锥刻二云龙戏珠纹,花纹填以绿釉。弘治黄地绿彩盘、碗上的款识,多见外底白釉下以青花料楷书的六字双行双圈款。

正德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有盘、碗、高足碗、执壶、渣斗等。多在器外壁锥刻二云龙戏珠纹,花纹填绿釉,隙地挂黄釉,器内多施白釉,釉质肥腴,白中闪青,个别器物内施黄釉,且暗刻云龙纹。其所署年号款有青花楷书六字或四字双行双圈款,也有暗刻六字双行双圈楷书款。其中的高足碗是沿袭弘治时的品种,但腹下部增加了暗刻的变形莲瓣纹,高足近底处增加了暗刻的卷草纹,足内施白釉,应注意其落款位置是在足内边缘,按顺时针方向绕足书写四字青花楷书款。

嘉靖时期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明显增多,常见的有葫芦瓶、墩式碗、高足碗、方斗杯、撇口盘、方砖、盒、罐、碟等。所施黄釉不及以前匀净,含有杂质。所刻纹饰有凤穿花、龙凤、缠枝花、人物等。外底多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

万历黄地绿彩瓷器的造型有罐、碗、盘、碟等,所刻花纹多为云龙纹,图案多不精细,线条不甚流畅,显得粗率。外底多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

4.绿地黄彩

与黄地绿彩瓷器的作法相反,即以绿釉作地,暗刻花纹处填黄釉。见有弘治、绿地黄彩撇口盘,万历绿地黄彩盖罐、盘等。盖罐通体暗刻纹饰,肩部为变形蕉叶纹,腹部四面菱形开光内饰海水行龙,开光外饰八吉祥纹,近足处饰八枝折枝花。罐盖平顶无纽,盖面刻云龙戏珠纹。所有暗刻花纹都填黄釉,隙地施绿釉。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

5.黄地紫彩

即以黄釉作地,锥刻纹饰处填紫釉。从现有资料看,此品种最早见于成化时期,景德镇珠山曾出土成化黄地紫彩云龙纹碗,碗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腹部锥刻二云龙赶珠,近足处锥刻莲瓣纹,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所见传世万历黄地紫彩瓷器有人物纹出戟花觚,双螭耳炉等,其黄釉不甚匀净。

6.绿地紫彩

即以绿釉作地,锥刻花纹处填紫釉。明代作品极少见,传世品中见有万历绿地紫彩云龙纹碗。此品种至清代康熙时又开始大量生产。

二、素三彩

明代素三彩瓷器是在上述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浇黄、浇绿(瓜皮绿)、浇紫(淡茄皮紫)三色为主,它们可以相互交错使用,分别作“地”。加施另外两种颜色,有的还加施孔雀绿、黑、白等色,形成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还有一种孔雀绿地三彩。

关于素三彩瓷器的创烧年代,以往曾认为创烧于正德时期。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新的实物资料的不断发现,人们进一步确认,明代素三彩瓷器最早见于成化时期。传世品中有成化素三彩足具,上有黑褐彩楷书:“成化元年孟秋吉日景德镇东山程氏静乐轩章靖公十一世孙节淳置为妻何氏足具用。”1988年景德镇珠山出土有成化官窑素三彩香薰,通体施黄、瓜皮绿、墨绿、紫四色釉,方座底部有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方框款。

正德时期,素三彩瓷器的产量和器形明显增多,常见器物有花盆、高足碗、洗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正德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内施白釉,外壁以绿釉为地,暗刻海水和十六只蟾蜍。绿海水,白浪花,黄蟾蜍,色彩对比鲜明。口、足处涂抹紫釉,足上暗刻花叶纹。外底略内凹,施瓜皮绿釉。近口沿处刻双线方框,“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内涂黄釉。

正德素三彩瓷器特别注重色彩的搭配,除黄、绿、紫釉以外,还常常加施孔雀绿釉,使淡雅的画面透出亮丽的美感。

嘉靖素三彩瓷器的造型有瓶、罐、执壶等。日本兵库颖川美术馆收藏的嘉靖素三彩执壶,通体以孔雀绿釉作地,并有描金装饰。腹部鸡心形开光内暗刻海水云龙纹,龙身填黄釉,海水、朵云填孔雀绿釉,隙地填紫釉。此种素三彩描金瓷器颇为少见。此时还出现一种白地素三彩瓷器。

万历时期的素三彩瓷器,不但产量有所增加,而且种类亦有所增多,是明代素三彩瓷器生产最为兴盛的时期。常见的器形有盘、碗、炉、方尊、出戟尊、绣墩等。所用釉色以黄、绿、紫三色为主,另有白、黑孔雀绿色,常以黄、绿、紫釉分别作地,釉上加施其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釉形成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等。釉下多有暗刻或以黑彩描绘的纹饰,常见题材有云龙、折枝花果、杂宝、人物等。其盘类器外底所施釉与器身地釉相同,并署紫黑彩或暗刻的六字双行双圈款。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历紫地黄、绿彩折枝花果云龙纹盘同内外壁均暗刻折枝花果六枝,盘心暗刻云龙纹,环以六朵祥云,刻划纹饰处均施以黄、绿彩。外底紫釉下刻划六字双行双圈楷书款,款字笔画填绿釉,圈线填黄釉。

天启、崇祯时的素三彩瓷器传世极少,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在崇祯素三彩龙凤纹大碗,内外均以黄釉作地,以紫、白、黑、孔雀绿彩描绘纹饰。碗内绘四只凤凰穿飞于缠枝牡丹间,外壁绘二云龙戏珠,火珠下有一上覆有叶、下承仰莲的招牌,上书“玄山苍水”四字,外底施白釉,画有青花双圈线,圈线外用红彩楷书“皇明崇祯十一年腊月初八吉时……。”及“福有攸归”。此碗属祭祀用器。

三、关于明代景德镇素三彩瓷器的用途

从上述成化素三彩足具和崇祯素三彩云龙纹大碗所署铭文看,明代景德镇窑生产的素三彩瓷器是供陪葬或祭祀用的,不属于饮食或陈设用器。1958年发掘定陵时,出土有万历素三彩人物纹出戟尊和素三彩凸蟠螭纹炉,亦证明这种瓷器的用途之一就是作陪葬品。这似乎是继承了唐代以来三彩釉陶主要是用作随葬品的传统。

四、关于景德镇素三彩与田坑素三彩之关系

田坑素三彩瓷器,从已发表的资料看,其在工艺上明显受到景德镇的影响,但在器物造型、装饰题材和装饰风格方面,又具有独特的地方风貌。

关于田坑素三彩瓷器工艺受到景德镇影响是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的。有学者考证,明正德十二年平息寇乱后,曾选留部分兵众定居平和,其中应不乏江西籍精于陶艺之人。另外,从正德十四年至崇祯二年,计有十三位江西籍人任平和知县。时值漳州月港海上贸易繁荣,瓷器又是外销大宗商品,这些县官理所当然会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从江西引进制瓷艺人,在富涵瓷土资源、水路运输又便利的平和县专门烧造外销瓷,以获取厚利。

田坑素三彩瓷器虽然在釉色种类(黄、绿、紫、孔雀绿等)、刻填技法等方面,明显受到景德镇素三彩的影响,但在器物造型、装饰题材、装饰风格等方面,又根据其外销性质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在器物造型方面,景德镇素三彩瓷器常见有盘、碗、高足碗、花盆、执壶、绣墩、炉、尊等;而田坑素三彩瓷器则以各式小件瓷盒为主。在装饰技法方面,景德镇素三彩瓷器多采用釉下刻划或以黑彩勾画图案轮廓线;田坑素三彩瓷器虽也用此技法,但还大量使用模印技法。在装饰题材方面,景德镇素三彩多使用云龙纹,另有少量缠枝莲、折枝莲、折枝花果、杂宝等。图案工整规矩;田坑素三彩的装饰题材则丰富得多,有云龙、梅花、茶花、菊花、莲花、灵芝、鱼藻、花鸟、花果、云纹、回纹、钱纹、蕉叶等,图案布局灵活多样。

关于田坑素三彩瓷器的烧造年代,窑址调查者根据器物造型、图案推测其上限应在嘉靖、万历年间,笔者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尤其是瓷器上的折枝灵芝、钱纹等均为嘉、万时景德镇瓷器上的流行纹样。另外,田坑素三彩瓷器上折枝花卉和花鸟的装饰风格,也与嘉、万时景德镇瓷器上的同类纹样相似。至于田坑素三彩瓷器年代的下限,则有待于今后做进一步分析。

素三彩瓷器简介


素三彩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这一品种由来以久,它与成化斗彩一样,不但不见于明清文献记载,早期也不见专门论述。从目前的资料看,景德镇素三彩的烧制当以明代成化制品为早,而并非像李先生所说,自康熙晚期才开始生产。

古人云:“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以黑地为最贵,亦有浅黄、浅绿等地而花则黄绿较深者。亦有间露白地者,茄紫为地殆稍罕见,有则花仅绿黄二色耳,殆合地统计为三色也。

绿套绿、黄套黄,于浅深中分先后,故有实四五彩而亦称素三彩者。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

素三彩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这一品种由来以久,它与成化斗彩一样,不但不见于明清文献记载,早期也不见专门论述。从目前的资料看,景德镇素三彩的烧制当以明代成化制品为早,而并非像李先生所说,自康熙晚期才开始生产。

古人云:“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以黑地为最贵,亦有浅黄、浅绿等地而花则黄绿较深者。亦有间露白地者,茄紫为地殆稍罕见,有则花仅绿黄二色耳,殆合地统计为三色也。绿套绿、黄套黄,于浅深中分先后,故有实四五彩而亦称素三彩者。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

满清康熙一朝之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对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但又发明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黄地紫绿龙纹碗,承继万历所创之官品,延烧至今,以康熙制器最为精致,白地素三彩牡丹暗龙碗与白地素三彩三多纹暗龙大盘皆创自康熙时期,其造型庄重,胎细全洁,外壁刻龙施彩,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工艺甚为讲究,乃康熙素三彩器之精品。墨地素三彩天圆地方瓶当属素三彩之佼佼者,型制中包含古人对天地理论之领悟,且制造时先涂绿釉,再施墨彩,即为墨地,再以深紫之笔白描花卉鸟兽、荷莲等图,填绘黄绿紫白各色,方式一器,工艺繁缛之极,故后世殊不敢仿。民国时期,墨地素三彩器多为欧美诸国所夺,令国人所憾。

素三彩器在康雍之前较多,以后各朝少有烧造,清末民国多有仿制,终无法与真品相媲美。

素三彩乃何年何地何人命名难以考证,但此名称甚为精妙。自元明以来,五彩绘瓷颇为盛行,大绿大红等色相互搭配,颇有富丽华贵之感,与五彩相比,素三彩略少红颜,但工艺讲究,色彩搭配沉静雅素,既不失富丽之态,又更显成熟稳重之气。素三彩之名类同于五彩,带三带五并非实数,故才有“三彩辅蓝红钱上加钱,三彩加红价值连城”之说。

明代成化一朝,瓷都制有一精罕之官品,名曰“素三彩鸭形香薰”,型分三种,有大有中有小,胎薄体轻,造型栩栩如生。一肥鸭伫立于方座之上,昂首张口,颈乃烟道,腹间中分,上下盖合,器座镂孔如壶门。黄绿紫三色所施甚美,色虽浅淡,却与墨彩相配得尤为精妙。正德、万历年间亦有珍品,正德素三彩海水蟾蜍洗,款彩纹样无一不令人拍手称绝。

康熙盛世中的瓷器 釉上彩之粉彩、斗彩、素三彩


粉彩

粉彩瓷器创于康熙晚期,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其烧成的温度比五彩低,色彩柔和,又称为“软彩”。“玻璃白”是一种含砷的白色粉末,掺于彩料中,可将各种彩“粉化”,使彩料调配出或深或浅的颜色。在彩绘部位用“玻璃白”打底,然后施彩渲染作画,可产生浓淡不一,阴阳分明的效果。若彩绘后于作画部位另涂一层“玻璃白”,烘烧时与色料熔化成玻璃状,又与釉面密结,则呈色晶莹。此外,“玻璃白”还可单独作白色颜料使用,描绘雪景等纹饰。

康熙 粉彩钟馗醉像

康熙 粉彩折枝花水丞

康熙 粉彩花蝶纹盘

底部

康熙 粉采花蝶纹盘

斗彩

斗彩的特点是突出青花线描,在青花线内填染各种色彩,既柔和清雅又娇艳秀丽,是明代首创。康熙斗彩瓷器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又由于彩料不够纯净,部分传世品的色彩表面有小黑点,从而成为独特的时代特征。在装饰方法上,康熙斗彩比明代又进一点拓宽,有作为器物的局部纹饰或边饰的;有与青花、五彩组合在一件器物上的;有将斗彩加暗花装饰的,实为别出心裁。

康熙 斗彩八宝绿云龙纹盖罐

底足

康熙 斗彩人物纹碗

碗内部图案

康熙 斗彩人物图案菱花式花盆

局部

康熙 斗彩龙鹤纹盘

底足

鹤纹

康熙 斗彩竹凤纹碗

底部

康熙 斗彩串枝桃纹碗

碗内图案

底部

康熙 斗彩龙凤盖罐

康熙 斗彩龙凤盖罐

底部

康熙 斗彩花蝶纹盖罐

盖顶部图案

底部

素三彩

素三彩指器体纹饰不用红彩,而以黄、绿、紫三色为主,有时加点蓝或白,因而显得明净幽雅。景德镇素三彩瓷器,创于明代正德年间。康熙时期素三彩常以其中一色为地,其它二色绘纹饰,因此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和“白地三彩”等。黄、白地者明快,绿、紫地者雅静。施彩方法新巧,多数产品在素胎上刻划出纹饰的轮廓线,然后施彩上釉,经低温火烧制而成。纹饰以云龙花鸟为主或锦地“开光”。主要器型多为盘、杯及瓶、罐、盒等。也有根据器型设计的要求,出现素三瓷塑人物及不同形状的香薰等,大大丰富了康熙素三彩瓷器的表现能力。另外,在素胎上施黄、绿、紫三色,使呈虎皮状斑点纹的,俗称“虎皮釉”,是康熙时期所特有的素三彩品种。

康熙 素三彩折枝花卉盘

康熙 三彩镂空锦地梅花纹六方香薰

康熙 黄地三彩紫绿龙纹折沿大盘

康熙 黄地三彩丹凤长圆盒

康熙 三彩虎皮釉碗

康熙三彩瓷除以上外,还有黄地红、黄地绿、黄地紫及蓝地黄、绿地紫等多种绘龙纹饰的宫廷用瓷。

康熙 黄地紫云龙纹饰碗

康熙 绿地紫云纹碗

康熙 黄地红龙纹碗

素三彩寿星捧桃瓷像


寿星,是民间传说中主宰人间寿夭之神,即南极老人星。在古代,寿星的地位极为崇高,《尚书》说:“(人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中“寿”排在首位,可见人类对长寿的追求是亘古不变的。自东汉起,祭祀寿星与敬老活动结合在了一起,列入历朝历代的祭典,并由帝王亲自主持祭祀仪式,直到明代洪武年间才废除。但此后,民间对寿星的崇拜却更为普遍了。

自有寿星崇拜以来,其形象有一个逐渐演变发展的过程,到清代已基本定型。河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清康熙年间的素三彩“寿星捧桃瓷像”,就是一位天庭饱满、鹤发童颜的古装老者,手捧鲜桃,含笑而立,那慈祥和蔼的面容,令人感觉可亲可敬……由此可见,银发长须、头高额隆、大耳短躯、面目慈祥———凡此种种形象特点,于寿星而言是缺一不可的。素三彩,是一种极为珍贵的釉上彩瓷器品种。这种工艺始创于明成化年间,到清康熙时已日臻成熟。这个时期景德镇的素三彩瓷器极负盛名,是素三彩制品最为精致的时代。素三彩常见的颜色有黄、绿、紫,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因颜色中没有红色等鲜艳色彩,显得素净、淡雅,故名“素三彩”。当然,“三”在文言中有“多”的含义,所以素三彩并不限于黄、绿、紫三种颜色,譬如这件“寿星捧桃瓷像”中,寿星的内衣为绿色,飘带为黄色,外衣和靴子则是施以褐色釉。在此,黄、绿、褐虽皆为素色,但釉色却很鲜艳,因此并不给人以沉闷浓重之感。

据陶瓷鉴定大师耿宝昌回忆,20世纪50年代,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曾下文在全国征集搜寻素三彩器物,但所获甚微。另据琉璃厂的老人回忆,真品清康熙素三彩大件,在民国时期就已罕见。近些年来,国内外各大拍卖会上的各类素三彩也很少见,其中尤以清康熙时期的素三彩价值最高。据悉,河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寿星捧桃像”,是1965年束鹿县信托公司收购的。尽管其可能是曾散落于民间的旧物,但其完好的外观却显示出十分完美的品性:瓷质坚致细密,刀法娴熟、雕工细致。老寿星神态自若,清秀飘逸,古拙厚重与秀丽轻盈的气象兼而有之,清康熙素三彩瓷之珍贵,由此可见一斑。

彩瓷中的素三彩指什么颜色?


素三彩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这一品种由来以久,它与成化斗彩一样,不但不见于明清文献记载,早期也不见专门论述。从目前的资料看,景德镇素三彩的烧制当以明代成化制品为早,而并非像李先生所说,自康熙晚期才开始生产。

古人云:“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以黑地为最贵,亦有浅黄、浅绿等地而花则黄绿较深者。亦有间露白地者,茄紫为地殆稍罕见,有则花仅绿黄二色耳,殆合地统计为三色也。绿套绿、黄套黄,于浅深中分先后,故有实四五彩而亦称素三彩者。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

满清康熙一朝之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对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但又发明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黄地紫绿龙纹碗,承继万历所创之官品,延烧至今,以康熙制器最为精致,白地素三彩牡丹暗龙碗与白地素三彩三多纹暗龙大盘皆创自康熙时期,其造型庄重,胎细全洁,外壁刻龙施彩,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工艺甚为讲究,乃康熙素三彩器之精品。墨地素三彩天圆地方瓶当属素三彩之佼佼者,型制中包含古人对天地理论之领悟,且制造时先涂绿釉,再施墨彩,即为墨地,再以深紫之笔白描花卉鸟兽、荷莲等图,填绘黄绿紫白各色,方式一器,工艺繁缛之极,故后世殊不敢仿。民国时期,墨地素三彩器多为欧美诸国所夺,令国人所憾。

素三彩器在康雍之前较多,以后各朝少有烧造,清末民国多有仿制,终无法与真品相媲美。

中国早的“三彩”:釉陶汉三彩


在中国“三彩”家族中,尤以“唐三彩”釉陶艺术最有代表性,它以其富丽堂皇的色彩和生动的造型艺术为世人赞叹。但中国最早的“三彩”釉陶雏形诞生于汉代,它是在制作低温铅釉陶器技术广泛运用并不断成熟基础上,从单色釉品种演化创新出来的。

在汉代,我们的祖先就已掌握了铅釉陶的烧制技术,制作这种低温釉陶,是用陶土作胎体,用含铜﹑铁等元素矿物质作釉的着色剂,经过700℃的温度烧制而成。由于釉里加入的元素不同以及炉温的变化影响,器釉色窑变呈现出翠绿色﹑酱黄色﹑橘黄色﹑深褐色﹑黑灰色等颜色。釉内掺入大量的铅做助熔剂,使釉陶表面平整光滑,釉层清澈透明,色泽悦目,富有极强的装饰效果。中国汉代时这种铅釉陶作为明器烧制十分普遍,大多陶器釉色单一,在已经发现的这种铅釉陶器中,现代人们习惯将绿色釉陶叫做“汉绿釉”,把黄色釉陶称为“汉黄釉”。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釉陶器出现绿﹑黄两种釉色在一件器物上,经纬分明地各占一半的情况。最为罕见的是绿﹑黄﹑褐等釉色以线条或斑点的形式出现在一件陶器上,使这个器物的釉色呈现出多种色彩的装饰效果,这就是最早的“三彩”釉陶——“汉三彩”。“汉三彩”的出现,打破了原先釉陶色彩单一的局面,是汉代陶艺大师对釉色装饰艺术的大胆创新,是艺术品位和风格的升华。“汉三彩”为以后“唐三彩”的成功烧制奠定了基础。

从直观上判断“汉三彩”,其主要特征为:在同一件釉陶上,出现绿﹑黄以及两种以上釉色交融、混合过渡、互浸浊色,这些色彩的分布给人以“三彩”或“多彩”的感觉。

另外,“汉三彩”、“唐三彩”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

一﹑同为陶釉,胎质属性相同,都为陶土制作。

二﹑釉质基本属性相同,同为含铅低温釉。

三﹑烧制工艺大体一致,无重大差异。

四﹑使用目的一致,主要为随葬明器。

五﹑装饰目的相同,即通过匠人有意识施釉,使其窑变出多种色彩于一体,以达到美化装饰器物的直观效果。

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汉三彩”还带着初始时期的风味,釉色的品种变化还无法与釉色斑斓﹑色彩丰富的“唐三彩”相比。

在民间收藏日趋蓬勃发展的今天,汉代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汉三彩”实物越来越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我们无理由漠视“汉三彩”的存在,而应该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客观﹑公正的研讨氛围,来发掘和光大“汉三彩”这个祖国古陶瓷文化中的瑰宝。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国瓷器 素三彩》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国瓷器 素三彩》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民国素三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