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 导航 >

元青花解读(四)

元青花解读(四)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2020-07-08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第二,苏麻离青青花钴料是元青花的身份证。

考古报告说明,中国的青花瓷最早从唐代开始烧造,宋代北方磁洲窑也烧制过青花瓷。元代一开始就烧制元青花,到中后期达到了顶峰。过去说元青花多见的为盘、罐、梅瓶、长颈瓶、玉壶春瓶、扁瓶、执壶、钵、盒、水滴、豆形洗、高足碗、yi、盏拖等,其中以大件器为多。从我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元青花器形多种多样,大中小都有,我曾见过很小拔火罐用的小罐。蒙古族居住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头顶蓝天白云,住着洁白的蒙古包,喝的牛羊奶也是白的。所以,蒙古族视兰色为神圣尊贵,白色为圣洁。建立元朝,随着国土面积的不断扩大,尤其征服西域阿拉伯信伊斯兰教的一些国家之后,因为蒙古族和信伊斯兰教的民族都宗尚兰色,加上苏麻离青青料的进来和北方陶工的南迁,元朝完全具备了生产元青花的各种条件。这样元青花就应运而生。元代中后期从国外进来苏麻离青钴料应用在描绘青花瓷纹饰上,烧成后兰白相映,怡然成趣,受到国内外普遍欢迎。用苏麻离青绘制纹饰经过高温烧后发色多种,但大体上浓艳、淡雅、青灰三种。浓艳是用苏麻离青料,淡雅、青灰是可能用进口料和国产料混合使用,也可能钴料本身成分含量不同或者对水多少所致。元青花烧成后有进入胎骨的很自然的黑色铁锈斑和凹凸现象。这当时被认为是缺点,但正这种现象不仅提高了他的身价,而且成了后人怎么也模仿不成的优点。元代开始使用的苏麻离青到了明成化年间完全绝迹,代而开始使用浙江料和平等青料。现在的高仿可以完全模仿元青花的器形和纹饰,但就拿不到元代所使用的苏麻离青钴料的身份证。高仿元青花只能采用重笔反复描绘或者青料中添加铁金粉,其结果进入不了胎骨,浮在上边,搞的弄巧成拙,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破绽。

第三,当朝使用的釉色是元青花的衣裳。

元代青花瓷上施用的釉基本上青白釉、白釉和卵白釉三种,透明清亮,如脂似玉,晶莹油润,白中见青或者鸭蛋青为主。高仿者在釉色上下了大本钱,但还是差那么一点。

元青花无论是窖藏还是传世品,毕竟经过了七百多年,它身上的釉色是宝亮,新高仿瓷身上是贼亮,高仿者为了掩饰贼亮,只能采取化学处理或者埋入土中做旧等办法。狐狸怎么狡猾也骗不了有经验的猎人的明亮的眼睛。

第四,元青花的纹饰描绘技巧是一绝,是元青花的灵魂。

元代国运虽然不到百年,但却是书画名家辈出的时代。元代书画家继承了以前的文人画家的绘画传统,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重视绘画创作中主观意兴的抒发,即把景物、动物、人物当作抒发画家主观思想情趣的一种手段。画家们的这种思想情趣在元青花瓷器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元青花纹饰很有时代气息。元青花纹饰中为什么鱼藻纹、牡丹纹、云龙纹、莲花鸳鸯纹、人物故事纹那么多呢?鱼藻纹代表着统一强大的大元国内各族人民自由自在,欢腾雀跃的景象;牡丹纹代表着元代富贵的象征;云龙纹代表着大元国主宰一切的象征;莲花鸳鸯纹代表着和谐安定,永不分离的象征;人物故事纹代表着以史为鉴,教育人民的意思。“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象征着元代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元代请藏族巴思巴创造文字;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被派到扬州做官;汉族、回族、色目人当官当科学家的更是很多了。“昭君出塞”更是意味深长了。元青花绘画技术熟练老到,一笔画,没有回笔。现在的高仿虽然能做到照葫芦画瓢,但他绝对画不出来元青花那种神韵。一看呆板,毫无生气。

第五,元青花底部和圈足露胎部位火石红是元青花很重要的特点。

元青花底部多数很干净,但有明显而自然的火石红。这是胎体内麻仓土所有的铁矿砂经过高温处理后,从胎体内往外向没有施釉的方向释放出来的红颜色。据考察过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的许明先生报道,土耳其馆藏有几个元青花的底部就没有火石红。肉眼看可能没有发现火石红,这种现象在国内元青花中也有。但它肯定有外露的铁锈黑痣。用高倍放大镜看也能观察到渗漏的点点滴滴的火石红。

第六,对元青花综合分析不能忽视

对古瓷的认定和鉴定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尤其对元青花可不能用一种器物或者一两个瓷片来评头论足,顾此失彼,盲目下结论。还是多看,多上手,多动脑筋,慎开口是上策。元青花是元代创烧的新品种,所以,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肯定有不少标新立异的东西。到土耳其考察的先生们第一次感觉到元青花器形和纹饰的丰富多采。他们如果不到土耳其,坐在家里肯定不会有这个感觉的。什么东西也不能一概而论。就拿元青花的火石红问题,实际上江西高安馆藏元青花中就有底部没有火石红的,看了托普卡比馆藏元青花后惊喜地发现元青花也有没有火石红的,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青料和釉料在用料成分含量的不同和烧制过程中窑内放的位置不同,温度不同,气氛不同,所以,烧出来的器物发色不一样、气泡不一样是肯定的。所以,元青花中写纪年款和不写;底部施釉和不施釉,都有可能。关键是看“三神”,神胎质,就看是不是瓷石和麻仓土的二元配方;神釉色,施的釉是不是如脂似玉,晶莹油润,白中见青或鸭蛋青;青料是不是元代特有的苏麻离青或进口料与国产料混合使用的;看纹饰神韵,画的纹饰有没有元代世代气息。同时要注意它的接口、底部乳突、火石红、底部甩釉、气泡等等诸特点。这样综合认读后,对元青花的认定和鉴定就八九不离十,很有把握了。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元青花解读(三)


(4)关于元代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红釉瓷、蓝釉瓷、釉上红绿瓷、孔雀绿釉瓷仿烧均瓷的研究问题

元代是对中国和世界陶瓷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时代,是各种文化相互影响并交融,自由来往交流的过程中创制了一批具有当朝很受欢迎,并陶瓷发展史具有历史性影响的创新陶瓷品种色。

釉里红瓷是瓷胎上用铜红料着彩,然后施透明釉,用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这是元代创烧品种。它的工艺过程和青花瓷一样,但烧制过程中火候温度掌握难度大,成品率极其低,可以说百里挑一。过去专家学者见到元代釉里红实物很少,所以说元代釉里红没有明洪武的好,而且数量极其有限。从现在陆续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实物看,釉里红的烧制技术元代已经很成熟了。

青花釉里红是指在同一器物上,既有钴料又有铜红料描绘或涂抹彩色,烧成后使青花与釉里红同现于一器,由于青花料和釉里红料在烧成过程中需要的温度氛围并不一致,因此,要使这两种色泽都能达到成功的程度是比较困难的。元代陶工发挥聪明才智,硬实攻克了这一难关,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元代红釉瓷、蓝釉瓷、釉上红绿瓷、孔雀绿瓷却是难得一见的缺少品种,但国内我都见到过。我在上面提到的内蒙古蒙元博物馆的藏品中我们将都能看到。元代瓷器件件都是国宝的话,元代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红釉瓷、蓝釉瓷、釉上红绿彩瓷更是宝中之宝,可以说件件都价值连城。将来很有必要一个一个地专题研究。元代烧制过均瓷,国内都认了,而且内蒙古出土过大量窖藏均瓷。宋代名窑怎么一夜之间烟消火灭了呢?元代仿烧过没有宋代其他窑名瓷呢?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等将来的考古发现吧!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没有见到就说中国没有。我敢说,中国民间藏着的元代瓷器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比国外博物馆高一档次。我感谢民间收藏家们为国家保护了这么多的国宝,我为元代自豪,我为祖国自豪!

五, 对元瓷的认识和鉴定理论要创新

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邓小平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在不同时期及时提出了一、二、三、四新理论,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两只手都要硬”“照顾沿海、内地两个大局”“处理国内问题要坚持三个有利,处理国际问题要划分三个世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用四化干部”等等耳目一新的理论之后,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江泽民在新时期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鼓励国人“理论创新”要我们“与时俱进”。

中国在崛起,在变化,世人有目共睹。近期回大陆访问的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都承认变化太大,出乎他们的想象。这说明一个民族只有理论创新,事业才能够发展,国家才有前途。

我们的元瓷研究也要另辟蹊经,理论创新,不然走不出误区来。

对专家学者要尊重,但不能迷信。因为对元青花我们认识很晚,很 多专家学者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元青花,所以,元青花面前我们同样都是小学生。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的所长刘新园先生看了托普卡比元青花后一番感慨最有代表性。《中国陶瓷》要学习,但需要不断修正、补充和发展。实践出真知。可不能小看中国的收藏家,他们有知识,有头脑,有胆量,也有爱国心。他们在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有的已经练就了火眼金睛,可不是当年琉璃厂的古董商有眼无珠,把元青花云龙象耳瓶那样的国宝都不认识而失之交臂,成为国家和民族的一大憾事;更不是当年莫高窟的王道士那样为了蝇头小利,让外国人把国宝偷运出去。我在先人研究的基础和广大收藏爱好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元青花的认定和鉴定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第一,胎质决定瓷器断代和真假。

我们观察元青花有与其他朝代瓷器不同的很多特点。瓷石加麻仓土二元配方制作胚胎是从元代开始的。麻仓土与高岭土性质一样,出土地方不同。正因为出土地方不同,所以麻仓土与高岭土比较,麻仓土的杂质多,铁的成分高。元代的粉碎、洗练技术简单粗糙,所以,麻仓土和瓷石的颗粒都比较大而且气孔大。这个特点在元代器物和明洪武器物上基本相同。永乐开始就胎质变细些了,后来到清代越发细腻了。元青花底部一般都很干净,元青花底部多数不施釉,所以,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时就会发现元青花的底部象用天津小站大米熬出来的稠稀粥一样白白净净、黏黏糊糊,一颗颗晶莹光亮的颗粒当中加杂着点点铁矿砂和其它各种杂质东西。元青花有什么底子,它的胎质也是一样的。现在的高仿元青花,它制作不了元代的胚胎。高仿元青花有的交尽脑汁在瓷器底部沾些粗砂,但做不到黏黏糊糊,也没有铁矿砂,与器物的胚胎更是牛头不对马嘴。元青花的胎质最好观察。元青花多数底部不施釉,器物施釉不到底,有缩釉现象,再加上元青花有烧制过程中出现窑裂,麻仓土中的铁矿砂在高温条件下炸开釉面而出现棕眼、鼓包等现象,给我们提供了观察胎质的极好条件。如果器物有残冲情况,那观察起来更加方便。在这里我提醒各位不要忘记我在前面提到的几点,明永乐开始中国瓷器进入了写纪年款识,底部施釉的新时代。明永乐、宣德瓷器中也有底部不施釉的,但两点要特别注意,永乐朝的胎质是有名的白而细;宣德瓷器款识满遍身。

元青花解读(二)


对元青花的以下几个主要特征,我们应该很好的把握。

(一)高颈大罐、扁壶、高脚碗和杯、八棱六棱器物、yi、敛口大钵、葫芦瓶、觚等是元代少见的特殊器型。碰着了是缘分,可不能叫失之交臂。

(二)大。元青花中不乏大罐、大壶、大盘、大瓶。伊斯兰需要以外,元朝统治民族蒙古族更需要大器物。蒙古族吃肉、喝酒、喝牛马羊骆驼奶、还有吃水从很远的河流、小溪拉水,这些民族习惯需要大器物。

(三)重。同样大的器物,元代的就重。原因是元代瓷器用的是麻仓土。麻仓土就比高岭土重。

(四)底部一般都有乳突,也叫鸡心。

(五)大器物底部一般都有不规则甩釉现象。这不是陶工偷懒所致。而是数量、质量或者商品、贡品的特殊标志。

(六)大器物一般都有接口。但玉壶春、八棱六棱瓶罐一般没有接口。元明大瓷器,为什么会有接口呢?因为元青花用的是麻仓土,麻仓土重,所以怕上边压下边而走形。元明大罐、大瓶都是二次制作,把下半部先做出来经凉半干后接着做上边的。所以,元明大罐、大瓶里边都有上边胎土往下坐的过程中挤出来的一圈封口厚胎土。这方法避免了走形,很好的保持了器物的完美。元代玉壶春为什么没有接口呢?用通俗话讲,元代玉壶春的腿矮,肚子大,脖子细,所以上边压力轻。元代八棱六棱器物为什么很少有接口呢?做的过程中把一部分胎土刮掉,减轻了负担,所以没有接口。这里看到我们的先人多么聪明。本人还没有摸过江西高安、河北博物馆出土元青花大罐、玉壶春和八棱瓶,但我相信它们都应该有这个特征。

(七)胎质不如明清的细致,胎土颗粒大,杂质多。明永乐朝开始,改进粉碎瓷石、陶洗麻仓土的工艺之后,景德镇瓷器的胎土一朝比一朝细致。明中期又采用磁器吸杂质的办法,杂质就更少了。高仿元青花胎土就更不用说了,已经很细了,没有气孔。

(八)火石红。火石红与麻仓土的关系密不可分。元青花器物施釉不到底,底部不施釉,胎土中铁的成分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集中往没有施釉的方向挥发,所以元青花的火石红是从里边往外涔漏出来的,决不是后来人为涂抹而成的。有的元青花底部肉眼不见火石红,或者火石红很不明显。但肯定有一些黑痣。不是没有火石红,用高倍放大镜观察,还是能看到一些很自然的火石红。

(九)气泡。元青花是用柴窑烧的。元青花的气泡,可以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有趣的是元青花的气泡,小气泡外有零散的大气泡。明代瓷器的气泡,一般大中小三种。现在高仿用气窑、炭窑烧制,与元青花的气泡是有明显差别。

(十)纹饰特征。过去的研究把人们的注意力都引到纹饰和釉色上去了,带着礼帽钻牛角,钻不出来了。但对纹饰的研究大获成果。比如,牡丹花的叶子是葫芦形;鸳鸯的翅膀是往上立的;龙纹头小,细颈,躯体壮实,背有锐利的锯齿形鳍脊,龙体修长,以三爪居多,爪修长锐利,斜方鳞;风纹鸡头,鹰嘴,鳞躯,花尾,尾一至五条,作花形排列。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胎土是元青花的骨骼和血肉;苏麻离青色料和透明油润的白釉是它的衣裳;画工画的纹饰神韵是元青花的灵魂。注意了这三点就抓住了元青花研究的重点。同时不能忽视元青花的一些主要特征,要学会全面综合分析,这样才会认识元青花。

四, 研究元青花需要讨论的几个问题

(1)元青花有没有底部施釉的?

过去专家学者们的认识是多不施釉。但从考古发现和传世元青花器物看,有的元青花底部也有施釉的。我一个朋友就有一个早期元青花玉壶春,它底部就施了釉。

(2)元青花有没有纪年款的?

过去专家学者的看法是,元青花是不写款识的。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元青花也有写纪年款识的。《中国陶瓷》一书中就早有记载。我在内蒙古蒙元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曾看到“大元至正元年制”的牡丹纹饰梅瓶一个;“大元国至大二年三月”款识的红釉青花玉壶春一个;“枢府公用”款识的红釉青花鱼纹玉壶春一个;“内府公用”款识的红釉青花鱼纹三管瓶一个;“内府”款识的蓝釉凸龙纹玉壶春一个;“内府”款识的蓝釉白龙纹梅瓶一个;“大元国至元二年三月”款识的蓝釉釉里红鱼纹梅瓶一个;“内府公用”款识的釉里红鱼纹梅瓶一个;“大元国 至正六年制”款识的缠枝牡丹纹青花釉里红梅瓶一个。内蒙古有一个藏家手中还有一个“大元国至正十一年制”款识的八棱鱼藻纹玉壶春。另一个藏家手中还有写“木沙栖鸭景已残,沙边落雁雪犹寒。江南江北曾行路,今日山窗借画看。”绝句,并写有“大元国至正七年秋”款识的青花釉里红玉壶春一个。还有一个藏家手中有一个红绿彩绘梅瓶上写着大元国至正元年制的铭款。以上举的烧制难度特大的元代瓷器,国内外博物馆中几乎是见不到的。过去我们没有发现,所以那时侯说,元青花不写款,可以理解。没有见过的东西,世界上不一定不存在。但现在我们面前已经出现一批写款的元青花时,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呢?

科学就讲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陈云同志讲“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字箴言,给我们研究元青花指明了方向和方法。我的观点是,如果器物的胎质是麻仓土和瓷石的二元配方,用的是苏马离青钴料,纹饰具有元代神韵,器物的很多方面有元代特点,那就不管他底部施釉了没有,有没有款识都应该认定它是元青花。

(3)关于元末明初青花瓷器认定问题

中国历史上元之后就是明朝。实际上元还没有完全灭亡之前农民起义军已经占领景德镇地区。明洪武开始在景德镇烧制官窑瓷器。明洪武时期烧制的瓷器也多不写款。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明永乐开始瓷器上写纪年款识,但永乐朝也有不少器物都不写款。改朝换代了,明代开始用的陶工还是元代那时侯的陶工或者他们的后代。所以,元末明初,具体讲的话元至正后期到明永乐后期为至这个阶段内烧制的青花瓷器既有元代遗风,又有明代风格。对这批瓷器认定为元青花好呢,还是认定为明青花好呢?尤其对这时期的釉里红,包括江西高安市博物馆的开光花鸟釉里红罐,从纹饰上看它的肩部绘制的变体覆莲纹是相互搭肩的,是明代洪武的画法,但已认定为元代釉里红。象这样一批器物,我的意见能够明确认定元代的断代为元代,能够明确认定为明代洪武、永乐的断代为洪武、永乐的器物,实在很难划分的定为元末明初瓷器。不要以为不好划分而忽略了这批宝贝。

解读海外元青花发现与收藏


元代青花瓷在14世纪中及稍后通过贸易渠道输往西亚、南非、欧洲和东南亚等地。这些地区的元青花有传世藏品和出土物两类,其中传世品主要集中于西亚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博物馆和伊朗德黑兰的阿尔德比尔神庙,都是体形巨硕、青色鲜丽和绘制精美的大型至正型青花。与此相反,东南亚地区出土或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大都属器型较小,纹饰简单的小型器,仅出土少量大型青花器的残片。20世纪以来,大量中国文物流散,见于英国、美国等地博物馆的元青花数量巨大,且多为至正型青花,包括作为断代标准的“至正十一年”铭象耳青花瓶。

伊朗藏品。伊朗德黑兰阿尔德比尔神庙是收藏中国元青花瓷的宝库。早在17世纪初,阿巴斯王将1600多件中国瓷奉献给神庙,这些盖上印章的华瓷中,有数十件极为精美的元青花。起初,阿尔德比尔神庙的神职人员并没有把这些元青花视若拱璧而珍藏。在1931年拍摄的一张照片中,元和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叠放于地上,如进入尚代开发的宝库。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波普曾对这些瓷器进行了研究识别,将一大批元青花瓷分离出来并作了披露。

日本是中国元青花的又一收藏大国,惟入藏时间、入藏方式尚待考证。据日本人三杉隆敏《中近东之中国瓷器》一书记录的27件元青花中,有大盘17件,大碗1件,梅瓶3件,大罐3件,扁瓶2件,葫芦瓶1件。除梅瓶和大罐外,尚有国内出土物中很少见的40-60厘米大盘和近40厘米的扁瓶。作为中国近邻,中国陶瓷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据20世纪70年代统计,日本近800出遗址发现过中国陶瓷,包括元代青花瓷。日本收藏有极为可观的完整、精美的大型元青花瓷。日本所藏元青花器型丰富,既可见到近年国内出土的玉壶春瓶、大罐等器物,又可见到西亚所藏大盘、扁壶和葫芦瓶。

土耳其收藏。土耳其托普卡帕博物馆又称托普卡帕宫博物馆,位于首都伊斯坦布尔。作为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伊斯坦布尔是连接东西方的枢纽,历史上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千百年来,土耳其王国的宫殿中收藏了1万多件的中国瓷器,其中有数十件大型元青花瓷,是世界上收藏元青花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博物馆。这些陈列于原皇宫大厨房的元代青花瓷有大盘、大罐、瓶、碗、壶等器型,有些残损的则用纯金加以修饰,更显豪华和瑰丽。在托普卡帕博物馆所藏39件元青花中,大盘19件,大碗4件,玉壶春瓶1件,罐4件,梅瓶5件,葫芦瓶3件,扁口瓶1件,扁瓶1件,另有残罐盖1件。

这些器物在国内出土物中很少见到。同样,近30年中国内出土的元青花托盏、执壶、高足杯等,在国外则几乎没有。另外,从装饰方法看,大盘上采用的模印、青地白花方法也少见于国内出土物,显然是因销售对象不同而分别生产的。

除日本外,英国、法国、美国、印度、东南亚等地的国家博物馆都有数量可观的藏品。可以不用怀疑的是,元青花绝大部分藏于国家博物馆,海内外私人藏品的数量应是非常有限的。

在中国陶瓷收藏热潮推动下,元代青花瓷器成为海内外研究者和收藏家持久不衰的热点。因元青花的无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和能够流通的有限数量,使其货币价值不断飚升。

1994年11月,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元青花“三顾茅庐”故事纹大罐以794万港元成交。

2003年9月16日,在美国纽约朵尔拍卖公司(Doyle New York )举行的“F. Gordon Morrill 所藏中国瓷器和贸易瓷专拍”中,元青花四系海水云龙纹扁瓶(高36.7厘米)以583.1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822万元)成交,14世纪青花云龙花卉纹大盘(直径48.7厘米)以168.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95万元)成交。

2005年7月12日,英国佳士得公司在伦敦拍卖会上拍出的元末明初青花“鬼谷出山”人物故事纹大罐(高27.5厘米,径宽33厘米)以1400万英镑(加佣金为1568.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成交,创中国瓷拍卖价格之最。这些成交记录为元青花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鄂博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元青花瓷器炙手可热。原本只是学术界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因为一件鬼谷子下山大罐的拍卖,在国内掀起了收藏研究的高潮。也由此带来了历史上第二次仿古作伪瓷器的高潮。

元青花鉴定要点,近年来归纳总结的很多。网上到处可以查到。不过,由于秘诀已经公开并且广为传播,收藏家知道的秘诀,仿制者了解得更多。收藏爱好者手上没有见过真货,仿制者手上却可能真品不少,而且都是解剖后货。

鉴瓷要看底,鉴瓷要看花。

看底,最容易中枪的,莫过于接底。底是真的,花几块几十块前买过老底接上去,再烧。对于信奉看瓷看底就能买的藏家,价值就是大杀器。

看花,技艺娴熟,功力深厚是最重要的。但目前一件东西画了几年下来,景德镇随便找个小姑娘。画的鬼谷子也像模像样。因为元青花绘画本来就是民间匠人画,而不是文人画,模仿起来并不是难事。

那好,到底看什么才能懂鉴定呢?答案是看观察精品实物!

对于真正的研究者,不信专家不信书!信自己的眼睛!能达到收藏高境界的藏家,无一不是经常去博物馆,经常去拍卖行看真货学到知识,技能长进的。行话说的好,“鉴真,才能识假”。看真品看的多了,赝品一入眼就感觉不对。与其记住千千万万仿品的特征,不如记住简简单单真品的特点。

玩瓷器的,一定要去一次景德镇樊家井。去了,才知道仿古瓷水有多深。但不建议经常去,眼睛看坏了,收藏事业也就就此终止。80年代末期开始收藏那批收藏者,目前阵亡了99%。没剩下几个还在坚持收藏的人,这是原因之一。

现在不少人迷信马未都。其实他也不过是80年代进入收藏圈的极少数人之一。在这之前,国内是没有地摊买卖古董的。要收藏,只有文物商店。主要卖给外国人,当然,文物商店的瓷器90%都是民国,民窑瓷,想找件真精稀的东西买到手,那恐怕是痴心妄想了。也有不少国宝级别的东西就是那时候卖到文物商店的。比如元蓝釉白龙纹梅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有两件!!!

一件是湖北钟祥郢靖王墓出土的,还有一件就是农民卖给文物商店的。

四爱图梅瓶2006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是罕见的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它是郢靖王妃郭氏珍爱之物,见证了这位王妃为夫殉情的凄婉故事。据记载郢王去世后,郭氏对镜梳妆后自尽,与夫君合葬,生前珍爱的四爱图梅瓶成为其陪葬品。

郢王朱栋,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岁次戊辰五月十七日,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中的第二十四子,母惠妃刘氏。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册封为郢王。年满20岁那年,即永乐六年六月,郢王才到分封之国安陆州就藩。

值得说明的是:太祖皇七子齐王朱榑因图谋不轨,永乐四年废为庶民,排除皇子系列,所以才有郢靖王墓志铭所称"王讳栋,太祖高皇帝第二十三子也"的记载,明人郑晓的笔记著作《今言》,仍将郢靖王列为高皇第二十四子,《明史》亦然。

永乐十二年(1414年),郢王去世,终年27岁,成祖皇帝朱棣赐谥曰靖,又称郢靖王。永乐十三年四月初六日葬封内宝鹤山(今九里乡三岔河村皇城湾),后郢王妃郭氏与之合葬。王薨之逾月,妃郭氏自尽无子国除,合葬。

四爱图是历史悠久的古代绘画题材。

林和靖爱梅、鹤: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宁波奉化人(一称钱塘人)。北宋著名诗人,“和靖”是宋仁宗赐的缢号。他隐居于杭州西湖,以植梅养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诗句,被誉为千古绝唱。 梅花,不与诸花同时,欺霜傲雪,骨骼清奇,颇类文人君子一身傲骨,自古以来被誉为四君子之首。是古代人气节的象征。

周敦颐、爱莲: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爱莲,出自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王羲之爱兰: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淅人(今山东临淅),东晋著名书法家,史称“书圣”。所作《兰亭集亭》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相传王羲之喜爱兰花。 “兰之绮绮,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陶渊明爱菊:陶渊明(365——427),名潜,字亮,洵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喜爱菊花,其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等,至今仍烩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这件梅瓶,全名应为元青花开光四爱图梅瓶。为了使器物上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位置留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菱形、心形等)的空间然后在该空间里装饰花纹,称为“开光”。

元青花人物绘画比较少,因为早期比较难以控制苏勃泥青的晕散,使得人物面目,形象不清楚。所以观察元青花以图案为多,人物最著名的为元青花八大观还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以及湖南省博物馆藏蒙恬将军玉壶春瓶。仔细观察这件馆藏品,无疑是精品,但如果出现在民间收藏家手里,肯定会被专家,砖家们枪毙的。为什么?笔者先不说,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共同学习提高。

元青花值得研究的就有四大类


从细分元青花生产的几大种类能说明什么问题?

元青花值得研究的就有四大类:

1)皇族使用及赏赐瓷,多数精品大器都属于此类。这部分在当时是不准买卖的,生产出来即被征用,赏赐给皇亲贵族,包括远征西亚的成吉思汗的弟弟旭烈兀及其 率领的贵族人士。主要是因为这种瓷在当时成功率极低,每窑成功不了几件,生产成本极高,无法作为商品瓷流通。只能供不顾成本的皇家征用。这部分散落在现在 的国内国外都有。

2)官府定做瓷。各级官府因各种需要定做的,都留在国内使用。

3)庙堂供器瓷,包括庙堂定做和民间定做放在庙堂的供器,基本都留在了国内。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就是民间定做的庙堂供器。原本在国内,不过是因为国内的众多高手不认识才被外国人买走了。

4)商品瓷,这部分可分为民用细路瓷和民用粗瓷,早期尚未向国外出口,多数用于内销。晚期一部分出口到国外,一部分在运输的过程中被留在了国内各地,也有在当地就被留下的。其中精细的尚有研究价值,青花粗瓷研究价值不大。

由此看来,所谓元青花都是出口瓷都在国外,已是过时的陈词滥调。当年提出这个观点是因为当时对历史认识不够,现在坚持这个观点就只是为错误找论据了。

元青花概述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谈谈元青花


讯 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述说了青花的魅力,更多的人也因此对它一见倾心。

原始青花瓷出现于唐宋,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而元青花作为青花瓷器的开端,则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元代青花瓷器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胎质幼洁、色白。元代青花瓷器造型独具特色。

当时的景德镇陶工在继承唐宋制瓷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弥补了形体上工艺粗糙的不足,使元青花更精美。元代青花瓷器款式多样,造型别致,并出现了胎体厚重的巨大形体。元代青花瓷器具有精湛的装饰技法:青花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形成了以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为主的几种风格。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题材多样,其中以元代龙纹极具特色。

总之,元代青花瓷器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

元青花如何鉴定?


元青花如何鉴定?宋代以前景德镇制瓷,胎土只使用瓷石一种原料,烧成温度较低,制大器易於变型。早期景德镇瓷多中小件这是主要原因之一。南宋后期至元初,在麻村发现了烧瓷的黏土(即麻仓土,现在通称高岭土),经研究在瓷石中掺入20%左右的高岭土,耐温高,走型少,提高了硬度,增强了瓷胎的白度和透明度,为烧制优质大型青花器提供了条件。这就是二元配方制胎。具体配料一般掌握高岭土在五分之一,瓷石占五分之四上下。二元配方的使用是景德德制瓷工艺的一大创新:

① 用麻仓土成胎,可以提高炉温,瓷胎不易变形

② 胎色较白,微显青灰色阶

③ 胎骨里面含有气孔较多,鉴于手工制胎的原因,胎骨中孔隙多数是偏狭形④ 胎底颗料状明显,不如明清瓷胎细腻。

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因为含有麻仓土,胎色是以白为基色,微显青灰,显青灰的程度有深浅不同的色阶。大概是窑温的不同而造成。这种白中微显青灰色阶细分可能有多种,一般粗略分成较深较浅两类即可。元青花的胎色没有纯白的,但有深灰和土黄的两种。按程度也可细分多类。但基本上都是不含麻仓土的其他窑口的产品。有因烧窑失败烧结不透而胎色发黄的,不在此例。有的元青花露胎处显土黄色,并不是其胎质本色,有的是因胎土里含有铁质,入窑前晾胎不够干燥而形成的微显淡淡的窑红,有的是长期接触黄土等物形成的包浆。并非瓷胎本色。不应该误解里面也是土黄色的。

元青花在露胎处经常显出或淡或浓的红黄色。这种现象,是在入窑后火烧形成的。平常称做窑红或火烧红、火石红。元青花的窑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胎土中含有铁元素而形成的。元青花的胎中含有多种元素,还会有一定量的水分。在入窑烧制的过程中,水分会从胎里向外蒸发。而胎土中含有的游离铁元素随着水分的蒸发会浮现到胎皮表面,显出深浅不等的红黄色。这就是窑红。也就是说形成窑红的成因一是胎中含有铁元素,二是胎含水分,胎晾晒干燥不透而形成。

有人说元青花都有火石红,没有火石红不是元青花,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不少元青花露胎处没有火石红。只要胎骨、釉面、青料、工艺、绘画等都对的,不管有没有火石红都是元青花。

元青花瓷器的火石红多种特征:

(1) 大面积火石红,和火石红浓重的。

(2) 火石红较浅淡的。

(3) 露胎和釉交接处有一线火石红的。

(4) 没有火石红的。

元青花的露胎处的情况比较复杂,不能以有没有火石红判断真假元青花。

火石红表现多样,是与胎土所含铁元素及水分的情况决定的。

(1)当素胎施釉后晾晒比较彻底,胎釉均已干透的情况下,入窑烧成后,露胎处往往没有火石红,只有一些铁元素积聚的芝麻黑点。

(2)当胎凉晒不够彻底时,胎土中所含的铁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浮现。在露胎表面显出火石红。

(3)表胎已晒透,但施釉后未干透而入炉烧制的,因为釉中含水分缘故,会在釉水周边形成一圈轻重不等的火石红。

(4)个别元青花在底部露胎处显出较浓厚的红黄色类的护胎釉面的东西,似乎是涂了一层东西,经烧制后而凝聚,尚需进一步研究。

因为真元青花既有有火石红的,也有没有火石红的。而现代制品,也有仿制火石红的。因此以有没有火石红判断是不是真元青花就会进入误区,引起失误。

看火石红应该重点看是真正的古窑火石红,还是现代仿制的假火石红,而不是以它论真假。

一般来说,多数假窑红是从外部涂抹上的。真窑红是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很容易区分。但是,几年前在窑中烧制高仿窑红已试验成功。这种仿古窑红如果没有作旧,一般比较鲜艳,出不来几百年的沉旧痕迹,比较好认。如果作旧作的好的,就难认了。因为它也是烧制出来自然形成。特别是新仿一线窑红,围绕釉边露出一线红,很能迷惑人。怎样区分呢?真正的元青花一线窑红不仅有经历数百年的陈迹,周围露胎的地方,还往往伴随产生一些由于胎土中含铁元素聚集成斑而形成的黑芝麻(000716,股吧)点。新仿窑红的胎土与古胎土不相同。因此虽然新仿出了一线窑红,但周围露胎处一般没有黑芝麻点,比较干净。这就区别开了新老窑红。当然这种现象的区别只是对今天的仿古窑红来说的。仿古与鉴别总是相斗争而存在的。我们点出如何区分,仿古者就会研究对策,他们今后也会研究出比较像的窑红和黑芝麻点来。我们的鉴别也要不断提高才行。

元青花的釉料配制呈现出多样化,比较复杂,有影青釉、青花白釉、卵白釉、兰釉、红釉等多种颜色釉。在一些地方窑口烧制的元青花中还有灰青釉。

元代景德镇使用的较多的是青花白釉。这种釉是在原影青釉的基础上改善而来。其中减少了釉灰的比例(约占10%左右),增加了釉果的比例,因此釉层中A2O3的成分增加,CaO成份降低。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元青花如何鉴定?”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元青花解读(四)》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元青花解读(四)》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