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艺术瓷砖 > 导航 >

唐山雕金艺术瓷器

唐山雕金艺术瓷器

艺术瓷砖 唐山瓷器的鉴别 古代艺术瓷器罐

2020-07-09

艺术瓷砖。

陶瓷金彩装饰始于唐代,有贴金和描金两种技法。现在金彩装饰主要使用由黄金制成的液体金“金水”,特点是使用简单,耗金量低。但这种金水描画在陶瓷釉面上,总是不及其他色料那样能与釉面融合牢固,经不住长时间的摩擦,容易失去光泽甚至脱色,为了使金彩装饰持久耐磨,永不脱落,1958年,唐山市陶瓷研究所老艺人孙海峰、杨荫斋等参照制镜社用氢氟酸腐蚀玻璃的方法,腐蚀瓷器釉面而成功地研制出瓷器雕金工艺。

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经久耐磨的瓷器雕金装饰,是唐山首创的瓷器金彩装饰工艺,在陶瓷彩绘装饰中独树一帜。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雕金技法日臻完善,不断创新,其金水有黄、白金之别,花纹有亮金、暗金之分,雕金加彩,沥青花纸雕金等新的装饰方法不断推出,使雕金技法更加丰富多彩,观赏雕金瓷器其造型各异,金色有别,色彩斑斓,美不胜收。taOcI52.CoM

笔者收藏一把保存完好的象牙黄釉雕金加彩花卉纹壶,是上世纪70年代唐山九瓷厂生产的,它高约21厘米,造型新颖别致,通体施象牙黄釉,壶身上装饰有雕金加彩花卉纹饰,雕金装饰的花卉纹饰上施加名贵的含黄金的胭脂红釉彩和粉红色的胭脂水釉彩,使画面呈现出高贵典雅、金彩交辉的艺术效果。1974年,唐山九瓷厂研制成功的象牙黄瓷器,由于胎釉皆成象牙黄色,制作精良,其本身就是驰名中外的陶瓷名品。这把象牙黄雕金加彩花卉纹壶集名瓷、雕金、加彩于一器,是雕金瓷器中难得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

雕金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陶瓷艺苑中大放异彩,在中国现代陶瓷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小编推荐

农业银行唐山分行举办贵宾客户子女“陶瓷艺术之旅”主题活动


2月7日,农行唐山分行在唐山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举办了农行贵宾客户子女“陶瓷艺术之旅”主题活动,这也是全省系统首次针对贵宾客户子女组织的艺术体验与交流活动,活动邀请了18名个人高端客户子女参加。

据悉,唐山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骨质瓷生产企业,其产品是中国陶瓷行业的名牌产品。活动中,专业人员为孩子们介绍了骨质瓷等各种陶瓷种类及生产过程,并引导参观了陶瓷产品的生产流程,从成型车间、贴花车间到包装车间,亲身体验从“一抔土”到“一件瓷”的生产过程。接着又参观了陶瓷艺术展厅,了解“北方瓷都”——唐山的陶瓷历史文化和陶瓷艺术发展历程,通过亲手触摸工艺品及聆听讲解,对陶瓷艺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该厂工艺体验室,工艺美术师指导孩子们在瓷杯上亲手绘制自己喜欢的作品,书画自己的奇思妙想,活动气氛十分热烈。很多家长也忍不住加入其中,为孩子出谋划策,或者干脆亲手体验。活动结束后,该行把烧制出的骨质瓷杯子作为礼物赠送给客户子女。

贵宾客户纷纷表示,活动中感受到农行唐山分行对贵宾客户的诚意与关怀。通过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贵宾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为今后开展更多的增值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艺术瓷器为何如此珍贵?


随着当代陶瓷艺术品在拍卖会上价格的再创新高,现当代名家陶瓷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前景被更多的人所认同。与此同时,不少传统老手艺、民间工艺品逐渐从人们的生活和记忆中淡出,许多珍稀罕见的民间工艺因后继无人而甚至逐渐走向消失。在瓷都景德镇,昔日大型厂矿的制瓷工艺已被自动化机械所取代,也只有在一些景点和私人作坊,还能依稀看到手工传统制瓷工艺的迹象。我们所看到的景德镇现当代名家艺术瓷却因了这种手工传统绘瓷技艺而显得弥足珍贵。

景德镇是世界最早的手工业城市之一,有着辉煌的历史,而且在世界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手工技艺门类齐全,人才辈出。在陶瓷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不仅出现了拉坯、利坯、做坯、薄胎瓷、粉彩瓷、雕塑、颜色釉配方等多种工艺,及至到民国初期,珠山八友瓷上文人画的出现,开拓了瓷器作为艺术品的新纪元。如今,景德镇现当代名家瓷画更是深得传统文化精髓,将传统文人画与精美的陶瓷艺术融会贯通,传承中有所创新,极具现代审美情趣和传统文化内涵,深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著名的陶瓷世家薪火相传,在传统瓷上文人画方面更是名家荟萃,精品迭出。

如今,现当代名家艺术瓷已经成为收藏市场的香饽饽,拍卖市场是艺术收藏市场的重要风向标。中国嘉德、北京瀚海、北京荣宝等著名拍卖公司,早就察觉到名家瓷画的巨大商机,近些年来,名人瓷画作品专场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嘉德现当代陶瓷专场,许多著名的现当代名家瓷画作品成交价全部高于估价,无独有偶,去年北京保利秋拍现场,“瓷艺泰斗”王锡良《黄山》瓷板被藏家“抢”至123.2万元成交,较起拍价28万元高出数倍。在2010年期间的保利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拍卖会上曾经出现的王隆夫《琴高跨鲤》重现拍场,并以78万元的高价成交。李进的瓷板《情趣》以75万元成交,张松茂的一件雪景《昭君出塞》瓶拍得高出起拍价近两倍的价钱,而袁世文的粉彩雪景重工象耳描金瓶以11万元成交……由此可见,现当代陶瓷若收藏得当,价值足现。

另一方面,景德镇有很多身怀绝技的师傅,还有很多世界之最。手工拉坯,最大的桌面在景德镇,最大的莲子缸在景德镇,最大的陶瓷盘,最高的花瓶,这些手工劳动的高水平的发挥,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这些都应该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手工制作的才是最好的。

可以说,“自己动手”在主流创作中比以前更受欢迎了,手工艺在艺术界内部的可见度有所回升,涌现了不少知名艺术家。以中国景德镇现当代艺术陶瓷为例,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活动于去年的十一月十日公示,全国共九十三人,而景德镇以十八人居全国城市之首。谈及名家瓷画为何会成为收藏市场的另类热点藏品。业内人士直言,首先,瓷画的艺术价值较高且价格偏低,主要体现在手工绘制的独一无二上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们骨子里还是喜欢独一无二的东西,而且一旦喜欢,便想拥有。这也可以算是当下名家瓷画收藏趋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瓷器是中国的名片,西方世界用“china”代指中国,可见瓷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内涵,积聚着太多中国元素,当代名家瓷画拥有超前的艺术思想。

当然,还有就是现当代名家瓷画价格泡沫少、升值空间较大,也是名家瓷画受市场追捧的原因之一。与当代书画发展历程不同,当代书画在市场炒作下天价作品频频亮相,而当代名家瓷画是近些年才渐渐兴起来的,当代名家瓷画单价一般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对于初中级收藏者来说风险相对较小,可以作为初步涉水的藏品。

据透露,当代名家瓷画基本上由艺术家自己定价,而非市场定价。大多数陶瓷艺术家会根据市场接受能力,把自己的作品价格每年提高20%至50%,从这个角度来说,名家瓷画市场潜力不小,可谓收藏界的潜力股,优绩股。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名家瓷画赝品少,艺术家一般都健在或刚去世不久,可以多渠道考证其真实性,探究作品的艺术价值,因了其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性,现当代名家瓷画,愈发彰显出其深厚的艺术收藏价值,而被更多的藏友关注并看好。

绚丽多姿的唐山天目釉瓷


油滴天目釉瓷“文房四宝”——荣获“第五届河北省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每套系国外市面价值2万元以上。

釉面晶莹光润,色泽经久不变。近日,在唐山陶瓷艺人刘文坦的工作室里,记者有幸一睹我国已失传七百年的陶瓷神品——铁系黑釉曜变天目瓷。

刘文坦介绍,天目陶瓷难以烧制关键在于炉温难以控制,温度稍有闪失,成品就会擦肩而过。窑内每次烧制瓷坯几百件,因春夏秋冬季节不同,最后烧制的成品数量也不同,成功率最高仅为30%。因其烧制工艺精深,每件成功瓷品都是收藏家们可遇而不可求的“孤品”。

曜变黑宝石天目釉瓷——阳光下看,碗内有唐代失传至今的“秘色光”。

曜变蓝圈天目釉瓷——和现存日本的宋代曜变天目茶碗相近,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斑点,二是斑点周围闪耀着蓝色光彩。

曜变蓝圈天目釉瓷

木叶天目釉瓷——宋代传统名瓷,碗内有杨树叶图案。

茶叶末天目釉瓷

兔毫天目釉瓷

玳瑁天目釉瓷——碗内为福建沿海海龟背图案

曜变红宝石天目釉瓷

曜变红宝石天目釉瓷

曜变鹧鸪斑天目釉瓷——瓷品有正点鹧鸪斑、类鹧鸪斑等品种。

青花瓷器的装饰艺术


(一)青花装饰的色彩效果

青花瓷是以一种单纯的青色彩料,描绘于白瓷素坯上,再上透明白釉,经高温烧成。所绘青料,溶合于釉质中,在洁白光润的瓷面,透出鲜丽的青色花绘。只见青白相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瓷器表面明净光洁,不怕食品酸碱腐蚀,便于清洗,能永葆美丽的特点。这是青花瓷器作为日用器皿的独特的长处。然而,青花色彩的本身,也有它的特殊作用。对各种色彩,都往往有各民族的爱好与时代特色,并结合实用要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艺术效果。青花瓷器,历经数年百年,古今中外赞誉不衰,是有它一定作用因素的。特别是作为日用饮食器皿的瓷器,在彩色上除了美术欣赏外,更重要的考虑该色彩的实用上清洁卫生的美。白色是一种最洁净的颜色,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虽然出现了那么多性能优良的材料,但白瓷作为饮食用具的独特地位未有丝毫动摇。青花装饰于白瓷,只是打破了白瓷的单调,使白色瓷器更加优美,并且不影响斗净这一适于饮食用具的可贵木质。这种青花白瓷,使人联想到清清流水映蓝天的美景,往往与清洁、明净联系在一起。与我国民间流传的蓝印花布一样,都反映出人民对净丽、朴素的色彩的爱好。特别是在广大农村,青花瓷器更是深受欢迎而成为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不仅是饮食器皿,同时还喜欢青花喜字坛,作为实用而又是逗人喜爱的摆设品。

青色是一种安定宁静的色调。青花装饰于白瓷,更显出它的明艳、清丽。在现今各种室内场合配置中,表现出良好的色彩装饰效果。能起到艳而不俗,鲜而不佻,明朗而安定,既能近赏,又能远看,能够达到远看颜色近看花的作用。设想一个普通的房间里,有木质的案几架柜、床铺桌椅,以及被褥、窗帘等织物,一般偏向于棕褐红黄等色调,这当中有几件青白瓷器陈列其中,一定会显得特别清新优美。或于庄重的会客厅中,有几件较大一点的青花瓷器,能起到调节色彩情调作用,使肃穆中增加活泼的气分。尤其是象国家大的宴会场合、广阔富丽的大厅,重色的木质家具、洁白的台毯,台面上放满着五色缤纷的鲜花和丰盛的菜肴,再加上青花瓷器,就会大起生色。对周围富丽的环境,能起点缀和衬托作用。在整个大厅色调的乐曲中,奏出几个响亮的音键,组合成丰富协调的旋律,为整体增色,而决不是喧宾夺主。所以解放以来,景德镇为国家用瓷、人民大会堂、北京饭店及各大宾馆等,制作了大批成套青花餐具、陈列瓷和日用瓷,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贡献。

青花瓷的蓝,是一种纯度较高,给人以鲜明、莹澈之感的蓝色,所以对其呈色有幽靓、苍翠、浓艳、青翠、幽菁可爱、妖翠欲滴等等形容。但又不是一种纯粹单一的蓝色,因为在作为着色剂的钴土矿中,尚含有铁、锰等其他着色元素,因而呈色是微带一点绿味的饱和蓝色,也有的是微带一点紫味。这就形成了青花呈色所谓典雅、隽永、柔和、淡雅的又一方面,即色彩的淳厚、含蓄,决不是一种肤浅、单调的色感。由于钴土矿来源的不同,以及釉料、烧成气氛、操作手法的差异,致使各历史时期及现今生产上的青花呈色各有不同的特色,大致上可分以下几种典型色调:

① 宣德青花的深蓝色。青色比较凝重、透骨,色彩效果上比较庄重有分量。1956年陶研所曾为国家用瓷制作过这种色调的青花瓷器,效果很好。

② 成化、正德青花的淡蓝色。青色比较清淡、雅致、匀净、秀美。适宜于装饰精细轻薄的瓷器,在雍正及清代末期都曾经大量仿制过这种淡蓝色的青花瓷器,也有不少精美的作品。现在,在大量生产的高级日用瓷及精细的艺术瓷上,仍有成功的运用。

③ 嘉靖万青花的浓蓝色。青色浓艳强烈,尚不露火气,远效果比较好,适宜于大件粗壮的作品,青料调制不当,容易接近于纯钴氧的色调。

④ 康熙青花的鲜蓝色。青色明净、鲜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鲜蓝而不火气,是理想的我国特产珠明料的色调。现在生产上配料,一般以这种色调为标准。

⑤ 纯氧化钴的蓝色。青色浓蓝而泛红紫,比较刺眼而浮浑。所以不用于高级青花瓷器的生产。但由于青料配制简单,发色显明,仍大量应用于普通青花蓝边碗的生产上。

其它,釉下五彩中使用的海碧、天蓝等与青花呈色比较,其色鲜艳,轻快有余而沉厚不足,不够含蓄而少韵致,其区别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国外某些青花瓷的呈色,大多接近纯氧化钴的蓝色,显得浮燥火气,缺乏深幽、明净的美感。

青花只有在白色瓷持的衬托下,更显出它的美丽。因此瓷质的白度与色调对青花的艺术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理想的青花白瓷的瓷质应该是洁白透明而微带青绿色,所谓白中泛青,是景德镇传统的青白釉瓷质,能使青花透澈、鲜明而协调。单纯的高白度瓷质,往往觉得与青花对比较强,不够和谐。当然也并不反对用高白度瓷质作青花,要是釉色透润,也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白而带蒙,会使青花失透,发色昏沉。所以青花效果的好坏,对选择白色瓷质、釉料有很大关系。这种清洁、素静的蓝,和光洁、莹润的白瓷相结合所产生的特殊彩色效果,是青花瓷器的一个鲜明特点。

(二)青花装饰和中国传统绘画工具--毛笔

富于弹性,有锋、含水性能优良的毛笔,对于中国造型艺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绘画的光辉成就和中国书法都能够独立成为一种艺术,是与毛笔工具的运用分不开的。中国人民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有关用毛笔的技法理论:所谓一笔之下有刚柔、虚实、浓淡、轻重之变化。运笔之法有中锋、顺、逆、拖、擢等等。形容笔墨之异有:悬针垂露、奔雷堕石、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这种驾驭毛笔的特殊技巧和丰富经验,运用到景德镇的陶瓷上来,创造了划时代的青花瓷产品。在某一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中国传统绘画工具毛笔与白瓷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使中国绘画和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关系更为密切了。扩大了陶瓷装饰的题材范围和意境。丰富了陶瓷装饰的手法。对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两代的陶瓷装饰艺术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蓝印花布和青花一样,具有民间艺术质朴、健康、爽朗、大方的气质,同样地以单纯的蓝白两色作为手段,而蓝印花布的纹样笔笔到家,处处实在,但能于板中见活,静里寓动。青花则得毛笔之功,流动清婉,酣畅淋漓,可以以虚写实,笔不至而意达;借笔势之蜿蜒、起伏、顿挫、转束,另辟一番境界。静的可以写到万籁俱寂,天地无声,动的可以写得风驰电坼、地震雷鸣,大的可以画出烟波万顷,重峦迭障。细巧可至毫发俱备。纵横交错,层出不穷,极尽毛笔挥洒之能事。这与宋代磁州窑的黑花、红绿彩的彩绘用笔有显著的区别,无论在装饰题材和意境,表现的手法和效果上都较前有了飞跃的发展变化。

由于不同的描绘用笔,而使各历史时期的青花装饰产生多样的艺术效果。元青花的气势磅礴,笔势飞动,讲求大效果而不拘泥于细微末节。即使是云纹、海水、回纹、二方连续那样需要规矩的图案纹样,也是大致规整而已。其用笔纯熟,悬肘运腕而写,挥洒自如,转折有致,笔墨功夫非一朝一夕可就。但在青花料彩绘所不可避象的痕迹--浓淡层次少,精致的产品也不例外,料性不匀,浓淡不一,笔痕清楚,画线、填色同出一笔,连画带填,而无分水技法。这种用笔纯熟,而料性较生的现象,是元青花十分明显的一个标志。

永乐、宣德青花用笔较工整,但却未至刻板。虽无元清花用笔之豪放,但自然明朗,娓娓而出,别具匠意,十分明丽动人。这时也还没有分水技法。分手技法的出现,及所谓学画不学染,学染不学画的分工,从画面效果判断,该是成化以后的事了。

成化以后,呈色清亮,与用笔拓填之作品迥然不同,大片蓝色,采用分水技法;分水时,笔峰不触及坯面,只以笔稍引导涌至坯上的料水,以使形成所需要的形状,让料色自然沉淀于坯上,故能得到清亮爽目的蓝色。这种分水技法的出现,即染和画的分工,是青花彩绘技法的一大进步。成化青花呈色清亮,嘉靖、万历浓艳,至康熙而被称为娇艳欲滴,恐不单色料来源之别,是与分水技术法的出现及熟练掌握也是有关系的。这种染画的分工,是商品生产发展的结果,也可以看成是青花彩绘技法趋于成熟的一种表现。

民间青花用笔流利豪爽,点染错落生动。明代制瓷工艺的分工精细,画青者画染分工,专一于一两种纹样的绘制,达到高度熟练的技巧。故能于用笔之时,成竹在胸,一气呵成,如风舒云卷,痛快豪爽。青花艺人笔下的山水、走兽、人物,都是唯取其神态,纵笔描绘,不假修饰,于熟练中自求变化,故多即兴之笔而意趣万端,形成民间青花瓷画十分显明的一个特点。

(三)青花装饰的构图布局

从每一件历代留下来的优秀作品,及大量生产的民间青花瓷器来看,从纹样组织,黑白虚实的配置,虽有简胆繁,有工整有率笔,但往往感觉到是一个生动完整的整体。它是数百年来艺人们长期摸索创造发明的结果。不少纹样构图是经过延续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所形成的。作为创作艺人的说,有的一辈子从事这一画面,或几代画这一样式,熟练到不用眼看也一样能画。绘画时只见彩笔飞舞,一只只瓷器脱手而成,一天要画上几百只碗碟。他们对美的追求、人民的爱好是深有体会的。在艺术的创作经验,熟悉掌握青花装饰的构图布局的艺术技巧,可以从无数作品中看到所反映出来的生动和丰富的生活内容,无不与当里的人民生活、精神状貌息息相关的。象不少富有民间情趣的婴戏图,有散点而通景的构图中,描绘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寥寥数笔,把他们舞蹈、欢跳的姿态表现出深窍的生活意境。但也有不少作品,在反映内容上,受时代的局限性,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封建落后的东西。我们必须加以鉴别,去伪存真,吸取其中有益的东西。

相传青花的创作绘制,从构图布局、画线、分色整个过程,往往是一手画成的,只有在大规模生产上,作坊主为了更多的利润剥削,才使画、染分工,经过大量复制,不断改进,而形成各种定型的装饰画面,表现出整体的协调、完整、统一。如瓶、罐、盘、碗的装饰上,考虑到脚、肩部与器型主体身部的关系,在这些部位适当地装饰各种图案纹样,以作主景的衬托,使主景更加突出而完整。也因此创造了大量的边脚图案。如姜芽海水、火焰宝珠、佛手、芭蕉、如意、回纹、色子、云头、珍珠、锦纹等。而在主体上又以开光、散点、折枝、缠枝、通景、满花等格式加以布局装饰,使整体达到呼应而有节奏。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这些图案的组合都有一定的动势发取得相互间的配合联系,如瓶罐的脚部,往往饰以直格莲瓣、佛手、姜芽海水等具有硬直向上动势的纹样。而肩部则饰以复莲瓣、大如意、云头、宽带锦纹等纹样,以示复盖披护,接着颈部又常以芭蕉、叶芽等向上舒展的纹样,而至口部则以小如意、云带、色子、回纹、珍珠、文武线锁口,使整体达到有机的契合,同样的盘、碗、壶、瓶等整体装饰构图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动势。不论采取回旋缠枝、折枝、散点、疏密通景的格式,其动势趋于连绵不断相互贯气,以达到整体完满统一的意境,这点,也许是我们民族艺术的普遍特征之一。如舞台角色的亮相,不管他怎样的伸腿举手,转头瞪目,通过他连贯的动势,达到姿态的平衡呼应,给人以优美的形象,即使是如何奔腾热闹的狮子舞,不管他怎样窜跑滚翻、构图的千变万化,他们总的动势常集中狮子的彩球上,发使整个舞蹈热闹而不烦乱,变化而有统一,以及国画构图上的开合问题,都是通过动势以达到整体的完整统一。

在青花装饰构图中,都可以找到这种动势的规律。如明初常见的一束莲,其花朵枝叶、彩带、根须通过动势的左右转翻,上下呼应组合成一个完满的适合纹样,特别是根须与彩带的上翻,起到节奏的平衡作用,其它各捉缠枝式样,虽回旋转翻变化很多,但动势的来龙去脉迹可寻。通过花头枝叶的穿插安排,常是放而复收,往而复回,以致轻重疏密,达到动势的均衡和安定效果。

在青花装饰构图中,还必须熟悉掌握整体的黑白效果,大的块面问题及纹样组合的黑白空间,也就是景德镇艺人们在创作构图中所谈到的水路问题,虽然水路是指青花纹样上所留下的白地空间,白地空间的疏密大小,也就是相对地由纹样的疏密大小所造成的,这是青花与白地在视觉形象上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处理青花纹样时,就要考虑水路的黑白效果,把非纹饰部分的白地,看作与文饰部分同样重要的因素加发对待。正如金石艺术上的分朱布?国画构图上所讲究的计白当黑、知白守黑,在动笔落墨的进修,考虑到整体的黑白视觉形象,同样观赏一件青花作品,青花与白地所开成的整体色调,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是形成形象的决定性因素,如宣德青花的雄健,成化青花的清秀,康熙青花的爽朗,雍正青花的细腻,表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

钧窑瓷器的艺术魅力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掩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钧窑瓷器不但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加之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达到了类翠似玉赛玛瑙的美丽程度,形成了钧釉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确有巧夺天工之美,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宋代钧瓷的釉料配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青瓷那种单纯的以铁的氧化物作呈色剂的传统,采用了以铜、铁、磷、锡等多种元素,分别配釉,分层挂釉,加上独特的窑变工艺,即火的艺术,使钧瓷的釉层结构变得复杂。经过用光学仪器观察的结果显示,钧红釉系多层结构,大约分为四层:靠近胎体的一二层与天青釉的结构相同,天蓝釉的上部界面出现起伏很大的波浪形,并有许多气泡;第三层则是不连接交错的紫红层;第四层为表面层,是比较整齐均匀的铜氧化层,即淡蓝色层。这样的釉面结构,对各种光波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使釉层含蕴光莹,犹如宝石。釉层里的气泡对光线的搅动作用,使釉中的流纹变幻无穷,形如流云,灿若晚霞,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由于铜在高温下的挥发作用,工艺上较难控制,烧制出色泽质量好的制品更为不易,所以以铜为着色剂的钧窑瓷器历来都被视为珍品。相传民国时上海大收藏家潘子良曾有葵花式花盆残片标本,有人出过高价买去当作宝石镶嵌戒指。近来也曾在古玩市场见到有民国时期制作的挂屏和座屏,中间镶有宋、元时期的钧瓷残片,一般为天蓝釉带紫红斑,国内的收购价一般为单件数千元,但遇到的机会已不多见。这种以带有紫红窑变斑的钧瓷残片做装饰物的出现,更为直接地说明了钧瓷窑变釉的烧制不易及其弥足珍贵。

钧窑瓷器丰富多彩的铜红窑变釉的成功烧制,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一览无余的单色格局,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并为以后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青瓷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受钧窑瓷器铜红釉制作工艺的影响和启发,南方地区的许多名窑在元、明、清时期相继生产出了高质量的名贵铜红釉,如元代的釉里红,明清时期著名的宝石红、霁红(祭红)、郎窑红、美人醉等新品种。虽然其色调和风格因胎釉成份,烧成温度和气氛以及施釉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不能就此否认钧窑铜红釉的成功运用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和积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