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玉壶春瓶 > 导航 >

元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流传很少

元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流传很少

古代瓷器玉壶春瓶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2020-02-12

古代瓷器玉壶春瓶。

主讲:广东省博物馆古陶瓷研究员孔粤华

该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制于元代,高30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8.8厘米。玉壶春瓶是元代盛行的器形,基本沿袭宋代制式,但较宋代显得厚重饱满。该器物撇口、细长颈、广圆腹、圈足。内口沿绘一周缠枝花纹,颈部为蕉叶纹及如意纹,腹部主题纹饰为人物故事图,足壁是如意纹。青花色调淡雅,用国产青料所制。图案丰富,主次分明。胎细白,釉汁滋润,白中闪青,反映元代景德镇制瓷工艺水平,为国家一级文物。

元代开始烧制青花

元代开始出现青花的烧制,其实相当于试验阶段,用钴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300摄氏度高温中一次烧成,属于釉下彩,元青花色泽不够艳丽,略为发灰。因为元代是青花烧制的开始时期,同时流传下来的元青花很少,历来元青花价格不菲。

元代的青花,时代特点很明确。这时使用的钴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进口料绘画的青花色泽浓艳,釉面有黑色斑点,所谓“至正型”的一类大件青花器,多采用进口料;国产料的青花色调与进口料的浓艳显然不同,没有黑色斑疵,纹饰比较简单草率,多用于小件器物。

由于进口青料的色调不稳定,容易出现晕散效果,如用于人物,其眼珠很不清晰。所以元末明初的青花装饰上人物形象比较少,人物器物特别珍贵。广东省博物馆现藏元青花5件,人物元青花就只有这1件,而且这一件画人物的元青花人物画工精细,人物眼珠没有出现晕散。

存世状况较为清晰

1980年,广东有一批陶瓷出境,不法分子将其夹带其中,打算偷运出境。幸运的是在出境抽样检查中,广东省古陶瓷鉴定专家宋良璧打开第一箱瓷器的时候,就发现了它,因此把这重要的“奇珍”留在了广东。

因为元青花收藏价值、市场价值都很高,所以成为很多藏家所梦寐以求的珍品。但其实元青花存量少,存世状况较为清晰,普通买家不可能轻易买到。至今有无数收藏爱好者携“元青花”到博物馆鉴定,但未出现一件真品。

世界各地元青花收藏情况概要

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目前称藏有40件元青花,可能是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地方

德黑兰收藏元青花32件

中国江西高安元代窖藏出土元青花19件

河北保定市发现元青花、青花釉里红和蓝釉金彩10件

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残破标本

1985年江苏省句容市元代窖藏出土一对龙纹梅瓶和一件龙纹特别大的荷叶盖罐

中国香港葛氏天民楼收藏20件,为私人藏元青花最多

中国台湾省鸿禧美术馆元青花6件,藏有约50米高的大罐

日本公私博物馆收藏元青花36件

大英博物馆藏10件,其中一对至正十一年龙纹瓶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有戏剧图案的元青花梅瓶

菲律宾不断有发现,多为梅瓶庭院莲池鸳鸯纹饰大盘

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多为元青花小罐

元青花的分期(以14世纪40年代为界线)

早期:延祐型中的一部分属于此期。典型器为延祐六年牡丹纹塔式盖瓶。元初三件观音、四灵盖罐、谷仓、“戊子年”铭缠枝灵芝纹罐、至正十一年墓出土的菊花纹三足带座炉均属此期产品。此期青花着色剂以国产料为主。品种还有青花釉里红。

后期:此期为元青花的成熟期,元祐型与至正型并存。这批器物在国内大都出于窖藏,少数出于墓藏,大多数无确切纪年。着色剂有国产与进口两种。国产料主要生产一般日常生活器,产量较多,是前期国产料元青花的继续,典型器为至正十一年墓出土的菊花纹三足炉。进口料,现一般认为出自波斯卡山一带,主要用于生产高档瓷,产量有限。典型器是至正十一年铭云龙纹象耳瓶。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清代青花玉壶春瓶图片


玉壶春瓶是中国瓷器的一种典型器型,在宋代以后各个朝代和地区的产窑地区都有烧制。瓶身轮廓流畅,柔和,颈部较细,中间微微收住,渐渐的腹部垂下,变得宽大,曲线从西昌变成圆润,圈足较大,内敛或者外撇,瓶形成型于宋代,然后一直延续至今。

玉壶春瓶这个名称是因为唐代的玉壶春酒,明代的玉壶春瓶开始采用青花的装饰,还有梅兰、花鸟等装饰,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瓷器的生产更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名窑瓷器的声誉已经响遍海内外。

从元代流传下来的青花工艺,和一直存在的玉壶春瓶,当两者结合为一的时候,形成了青花玉壶春瓶。景德镇瓷器的巅峰,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烧出的瓷器是很精美的,无论实在什么工艺上,都是超越了之前,清代的青花种类很丰富,色彩明亮,绘画工艺精湛,画面图案多样,除开传统的青花手艺之外,在乾隆后,还产生了许多新的品种。

清代青花生产时大批量的,工艺的制作上,胎体成型或者是青花的绘制,每一步都是惊喜的做工,没有懈怠。乾隆时期的青花玉壶春瓶有继承之前的款式,在仿造的过程当中,也有创新,整体上讲究对称美,规规矩矩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炼出来的核心成分,创新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做出最瓶身大的改变,只是青花的程度显得更加的古朴实在,以前的娇艳色彩渐渐淡了下去。做工上依旧追求精神气,精巧,奇特。

清代的青花玉壶春瓶积累了岁月的痕迹,但是有的保存至今,依旧风采犹在,釉面的透明度很高,胎土白色,内外都有施釉,釉色温和,胎体是浑厚凝重的,瓶身的青花绘制的,是花纹,山水或者生活中的场景,是非常丰富有趣的,并且具备着一定的特色,底部还会有落款。

直到今天,瓷器的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清代的青花玉壶春瓶更是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繁盛,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还有工艺的价值,存世量很少的清代青花玉壶春瓶中,凝聚着中国智慧的作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会诊玉壶春瓶


读《中国收藏拍卖导报》2002年1月10日第2版唐公宪先生所写的《给鉴定师挑错》一文,就文章中一件被京城有名的拍卖行鉴定师认为“不到代”的明宣德青花蒜头口玉壶春瓶所描述的文字说明和图片,谈谈本人的一点看法。

中国青花瓷中蒜头口玉壶春瓶的造型最早见于元代,现在广东省博物馆和江苏扬州文物保管所各存一件,高15厘米。用国产青料绘月影梅纹的蒜头口玉壶春瓶,其造型是摹于汉以前的铜蒜头壶。《中国青花瓷》成化篇中介绍“……而玉壶春瓶,这时衍出一种大头收口的造型,瓶口凸头上饰以莲瓣纹,就是后来蒜头瓶的前身。”从这一点分析,在明代成化以前还未有这种蒜头口玉壶春瓶,或是从未有实物发现这一点,有可能就是那位拍卖行鉴定师对唐先生这件“宣青瓷”得出“不到代”结论的理由。我认为遇到具体稀有之物,要作具体全面分析,不要草率教条地下结论,把一件稀有的真品打入“冷宫”。

唐先生的这件蒜头口玉壶春瓶的口部沿袭了元代青花蒜头瓶的造型,与本人在镇江“张云鹏故居”藏馆所见到的一件明代正德时期蒜头口玉壶春瓶相比,其蒜头口明显收束成一小直口状确实不同,本人认为应该为明正德之前之物。再观其此瓶纹饰布局繁密,上下共七层,用放大镜观其图片线条有明显的轻重粗细变化,绘画用笔酣畅,洒脱不拘。瓶口颈的缠枝像八宝纹的法轮图案,莲叶粗而短保留了元代的葫芦形,颈部蕉叶纹为永宣风格非常明显,即蕉叶纹中茎用两条较粗的线画成,不到叶尖呈细长三角形,叶周锯齿粗,用单笔细钱勾成。腹部主题纹饰为访友图,云雾环绕房阁,人物登上台阶背身举臂敲门,竹叶呈百合花状,整个画面笔法俊巧,纹样秀丽而精致,综合腹部纹饰表现,像云雾幻境景物和竹叶呈百合花状,都是明正统时期青花瓷纹饰的特征,在以后的景泰、天顺、弘治和正德年间此种云雾幻境也有出现,但各代的时尚风格、青花用料、绘画手法和配景运用各有不同。

另外,该瓶颈部的变异莲瓣纹为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时代特征。再结合唐先生在文章中所描述的“……胎色白泛青灰,釉显鸭蛋青,厚润,积釉处泛青绿,盖住青料的地方呈蒙混状。所用青料为两种,勾勒涂染穿插使用……一笔点画居多,运笔较粗重,豪放,笔触明显……其青料中铁黑斑显而易见,斑点自然。”综上所述胎、釉、青花用料和绘画风格,唐先生这只蒜头玉壶春瓶应是明正统后期的上品青花瓷。

乾隆粉彩开光花鸟纹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是宋代创制的一种瓶式,由宋人诗句中「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

玉壶春瓶富有诗意,愈增声华。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宋苏轼《宝山新开径》「回观佛国青螺髻,踏遍仙人碧玉壶」等。

宋代北方定窑、汝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以及南方景德镇窑、龙泉窑等窑普遍烧造制作,品种有白釉、黑釉、白地黑花、青釉瓷等,而且各具特色。玉壶春瓶,自元代以后多配有盖,元代景德镇窑有青花、青白瓷品种。因烧造的年代不同造型有别。宋元时期壶颈部细长,腹部较小。明清时期壶颈部较粗,腹部硕大。玉壶春瓶初期为酒器使用,后因器形秀美,线条匀称,受人喜爱,逐渐作为陈设之用,历代相沿,盛行不衰。

此瓶巧作纤颈撇口,垂肩丰腹,下承矮足。双曲优雅流丽,姿态婀娜,却又比例恰宜,不失端庄。通体蓝釉,满布缠枝宝相花,颈部绘葡萄蕉叶纹,腹部开光绘花鸟。此器底部沉厚,体型硕大,有一番额外稳重之味道。

乾隆 粉彩开光花鸟纹玉壶春瓶 尺寸:

口径:10.4cm

高:31.8cm

足径:13.7cm

天青釉玉壶春瓶


藏品名称:天青釉玉壶春瓶

收藏者:贺涛

收藏经过:这件瓷器是我父亲1933年做丝绸生意时,花重金从一个外国人的手中买下来的,后来就传给了我,起先见过的人都认为它是一件青瓷。70年代,随着汝窑的发现,我到河南的汝窑遗址去看过,进一步发现这应该是一件汝窑瓷器。

藏品特征:器物的尺寸是高13.4厘米,腹径7.3厘米。这件器物是玉壶春瓶的造型,但是它的瓶颈口向外撇得很厉害;它的釉面虽然显得很润泽,但是仔细观察上面有不少鬃眼;瓶的底部有许多蟹爪纹开片;胎薄的地方由里向外泛着微微的红色。

相关背景资料: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烧制时间前后大约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相对较短,所以传世器物非常稀少,市场价值也相对较高。

鉴定专家: 毛晓沪 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宝技术研究所所长、从事古陶瓷研究三十年

专家评述见:我先纠正一下,刚才收藏人的一个错误,他讲是1992年在美国拍的,应该是我记得是1972年,而不是1992年,在美国拍过一只小盘,直径8厘米,那么卖了是154万美元,那么为什么我们给的价格,跟那个价格差得这么多呢,这么悬殊呢?我认为吧,流传有序的(艺术品)与不被人们知道的(艺术品),价格是差得比较远的,这件东西应该是宋代汝窑的真品,但是呢它应该是早期的产品,尽管这样它还是比较稀少的。

杨静荣:鉴赏汝窑大家一定要注意,宋代五大名窑里面,基本上全是以釉色取胜,汝窑关键是它的成色,刚才这件汝窑瓷器,成色还是非常漂亮的,但是它在烧造工艺上,跟后来尤其是传世下来的,汝宫窑的精品有差距,所以定在这个价位。

专家鉴定团估价:1280000元人民币

宋代玉壶春瓶赏析


玉壶春瓶又被人们称作玉壶赏瓶,是中国传统名瓷。玉壶春瓶的流行范围非常广泛,沿用时间比较长久,自宋朝以后各朝各代的窑场均有生产这个瓷器品种。

玉壶春瓶的器型是从唐朝佛寺中使用的净水瓶演化而成的,器型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基本定型了,后又历经了元朝、明朝、清朝、民国直至当代。玉壶春瓶的主要外形特征有:瓶口向外撇出,瓶颈细长,瓶颈中部稍收,中部以下渐渐加宽,直至瓶腹呈下垂状,线条流畅且圆润,圈足比较大,或稍稍向内收敛或微微向外撇出。

在唐朝时期,老百姓们多将酒称之为“春”,后世延用。瓷器专家们推测玉壶春瓶得名于一种叫作“玉壶春”的酒。在北宋时期,玉壶春瓶主要被当作储存酒水的器皿,后在不断发展变迁中,被老百姓们赋予欣赏陈设功能,成为了一种典型的中国瓷器品种。

在元朝时期,玉壶春瓶承袭以往器型的基本特点,圈足外撇,瓶身修长,形制除了有圆形以外,还出现了八方形,釉色和纹饰相对以往来说更加丰富华美,逐渐由宋代的实用酒器演变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室内陈设物品。

到了明朝时期,玉壶春瓶的器型不似元朝时期玉壶春瓶那般消瘦修长,逐渐变得粗壮起来,瓶腹愈发地饱满,瓶颈愈来愈长。明朝洪武时期的玉壶春瓶的轮廓曲线转折较为明显,不似元代玉壶春瓶那般明朗隽秀,却带有元末明初瓷器那种粗犷笨重的感觉。明朝中期以后,玉壶春瓶的器型愈来愈流畅舒润,明朝时期的青花玉壶春瓶最为多见,瓶身上的纹饰以云龙、梅花、兰花、缠枝莲等为主。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玉壶春瓶精品,下面请各位藏友一起来欣赏吧!

以上瓷器名为白釉玉壶春瓶,目前被收藏于河南博物院。此件瓷器规格:口径是七厘米,腹围是四十点五厘米,高是二十五点七厘米。口沿往外撇出,瓶颈细长,瓶腹下垂,圈足露胎,整个瓶身施以白釉。虽然瓶壁上并无任何纹饰,但是造型素雅含蓄、简约大气,线条转折流畅舒朗,备受历朝历代老百姓们的喜爱。在宋朝时期,多个窑厂大量烧制玉壶春窑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件白釉玉壶春瓶便是其中一件精品。

乾隆酱红釉粉彩花鸟纹玉壶春瓶


乾隆天子对颜色釉的钟情至深,即位以来多次谕旨瓷务事件,均曾提及烧造颜色釉器皿。

最为典范的一例莫过于乾隆十六年《养心殿造办处活计清档·记事杂录》的纪录:“郎中海望持酱红釉瓷盘片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何以?将此破瓷交给年希尧,照此破瓷釉水烧造。”

由此可见,乾隆帝对酱红釉的工艺关注颇深。乾隆酱红釉粉彩花鸟纹玉壶春瓶花瓶为玉壶春式。造型为撇口,长颈,垂圆腹,圈足,外壁均施酱红釉彩地。

本品秀巧典雅,曲线隽美多姿,所敷酱红一色宝光内蕴,纯正妍丽,凝厚莹亮,为有清一代酱红釉之范例。其上以粉彩绘一虬干老辣苍劲,枝头白玉兰吐萼含英,结构疏朗,气味清新。绘画精致,彩料妍丽,花瓣朵朵粉嫩宜人,极为清雅,丰韵傲骨,并与鲜赤色地形成猛烈的视觉对比,富具立体结果。

清代较多青花蕉石纹玉壶春瓶,白底蓝花,有舒适寂然的意境;唯此玉壶春瓶涂酱色釉,带给人想象空间。中心绘白玉兰一只,画面天然形成了「富可敌国」的寓意和「白头偕老」两个主题,此图为清代宫廷画家所作,传承至今,难能难得!

清代陶瓷制品青花玉壶春瓶的赏析


清代陶瓷制品青花玉壶春瓶的赏析​。

清代康、雍、乾时期,经济繁荣,工商业兴盛,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空前的繁荣,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窑也兴旺发达。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要品种,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清中期之后到清晚期,随着经济、文化的衰落,瓷业生产受到影响,制瓷水平明显呈下降趋势。

镇江博物馆藏乾隆官窑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图1),高29.1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11.5厘米。瓶撇口,长颈,溜肩,圆腹,圆腹下垂,圈足较高微外撇。足内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图2)。乾隆时期的官窑款大多为六字篆书款,极少见四字篆书款和楷书款。口沿上绘蕉叶纹,下绘缠枝纹;腹部绘翠竹、芭蕉、洞石、花草和栏杆。此瓶造型优美,是清代玉壶春瓶的标准式样,青花发色浓艳,纹饰富有层次感。

咸丰民窑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图3),高32厘米,口径8.5厘米,圈足11厘米。瓶撇口,细长颈,溜肩,圆腹,圆腹下垂,圈足较高微外撇。口沿上绘蕉叶纹,下绘缠枝纹;腹部绘翠竹、芭蕉、洞石、花草和栏杆。青花色淡雅,构图、用笔不及乾隆器,但还算比较精工,是咸丰民窑青花的代表作。

玉壶春瓶名称的来源,认为是因宋人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一般为撇口、细颈、垂腹、圆足。其特点是颈部较细,中部束腰,这种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品种有青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成为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玉壶春瓶在宋代时作为斟酒之器,在酒器中为单独的一件使用,注碗与盘盏为一组合。元代时期与宋代流行的酒器组合稍有不同,元代酒器组合是盘盏与玉壶春瓶,玉壶春瓶取代了注碗,在元代壁画中有相应的情景,元代墓中出土的酒器往往是盘盏与玉壶春瓶同出。

玉壶春瓶发展到明清时期,已作为陈设器的面目而出现,陈设、观赏的功用成为其制造的主要目的。乾隆以后玉壶春瓶烧造逐见减少,多数为仿前朝作品,如镇江博物馆藏咸丰民窑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造型与纹饰都与乾隆官窑玉壶春瓶相同,但相比下,显得笨拙,比例失调,不及乾隆官窑器造型的精美秀丽。

不同寻常的玉壶春瓶


霁红釉早在明初洪武年间已烧制成熟,但至明中期即失传,以低温矾红代替。清初康熙年间又恢复了生产,这种铜红釉瓷在清朝以康熙质量最佳,但数量极少,晚清生产更少,只见光绪仿康熙红釉器,制作粗率。

据记载,霁红釉的配方由红铜条、紫英石合成,兼配碎器、宝石、玛瑙等组成。永乐鲜红、宣德红釉,康、雍、乾三期有别于郎窑红、豇豆红的红釉均属霁红之列。康熙霁红器既不像郎窑红那样浓艳透亮,也非豇豆红之淡雅柔润,而是一种失透深沉的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左右高温还原焰中烧成,其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有橘皮纹,色调深红,呈失透明状。总之,釉如橘皮、失透深沉、白底青花款这三者是康熙霁红区别于郎窑红器的显著特点。康熙霁红器物有玉壶春瓶、盘、碗之类,其中有“大清康熙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和康熙早期的“大清丁未年制”的青花竖两行六字双圈楷款的康熙霁红器极为珍贵,显然都是官窑祭器。

康熙朝瓷器的款识问题,据许多专家考证,康熙早期并未见官窑款识,而是大量使用花押、图记、斋堂款,官窑器也有不署年款的,家藏款、私家款,传世品中罐瓶之类很少是有本朝款。据笔者粗考,清康熙朝早期瓷器只见有“大清丙午(康熙五年)、丁未(康熙六年)、戊申(康熙七年)、辛亥(康熙十年)年制”的青花楷书干支款,主要书于碗、杯的圈足内。而只见“大清丁未年制”的青花竖两行六字双圈楷书款书于康熙霁红玉壶春瓶的白底圈足内,青花着色沉着,楷书字体宽大。直至康熙二十年以后书写本朝年款才成为制度。因此,清康熙早期的瓷器,即使是官窑器,没有署本朝官款,而署干支款、图记款等应属正常。

闽北私人收藏有一件清康熙“大清丁未年制”款霁红釉玉壶春瓶,该瓶高13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4.2厘米,最大腹径8厘米。该瓶胎质细密,瓷化程度好,胎体分量较重,系分三截拼接而制成,瓶口脱釉呈灯草边,整器施满霁红釉,釉如橘皮,有釉水流淌至圈足边之痕迹,圈足内施青白釉,釉层肥厚细润,见青花双圈中书写竖两行六字楷书干支款“大清丁未年制”,字体顿捺明显,线条挺拔。据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的《明清瓷器堂名(年号干支)款一览》载,“大清丁未年制”系康熙六年的干支款,见于青花梅树亭月碗。因此,该瓶应为清康熙早期所制的霁红玉壶春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元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流传很少》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元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流传很少》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玉壶春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