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华丽转身从景德镇陶瓷馆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华丽转身从景德镇陶瓷馆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2-12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陶瓷馆是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景德镇陶瓷馆于1954年1月1日对外开放,最初馆址临时设在市区中华北路301号的天主堂内。1955年9月,景德镇陶瓷馆的新馆舍正式落成于莲社北路21号。它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528平方米,馆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1965年8月扩建展厅主体两侧469.2平方米,与主体形成一个整体。1974年1月,陶瓷馆第二次扩建,新建一幢三层的展览大楼,计1500平方米。截止2013年6月,景德镇陶瓷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84平方米,库房面积376平方米,展厅面积3194平方米。

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2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从装饰上分,有影青、卵白、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从造型上分,有碗、盘、杯、碟、壶、瓶、罐、雕塑等;从工艺上分,有拉坯、印坯、镶坯、注浆、机压等;此外还收藏不少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景德镇近现代艺术陶瓷精品,更是该馆独有藏品。所有馆藏品类丰富、科学价值极高,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可靠的实物依据。

(一)

眺望世界范围,没有第二座类似景德镇陶瓷博物馆专门针对陶瓷艺术的博物馆。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拥有了别人不曾拥有的精彩。在过去一甲子的岁月里,它心平气和地站在喧嚣以外的安静之处,如果途经此处的人们不特意抬头仰望,就会与深邃的历史,跌宕起伏的制瓷传奇擦肩而过,这将是一种潜伏在内心深处的遗憾。因为,这里收藏着有关”CHINA”一切,错过这里,将无法在他处得到盘踞在你内心有关瓷的解答……

因此,便有了一条原则成了外地人来景德镇应该完成的规定动作:他们必须去三个地方——御窑厂、景德镇陶瓷馆和古窑。如果忽略这三个地方的任何一处,仿佛都不曾真正来过景德镇,更别说了解了“CHINA”的真正身世故事,那将是何等的遗憾呀!而景德镇陶瓷馆就像这座城市瓷文化的一位“守护神”,它默默地庇护着、收藏着这座城里所有有关瓷的一切信息,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只要你迈进那扇门,它向你敞开的是一个熠熠生辉的陶瓷世界……

景德镇陶瓷馆眼下位于风景优美,闹中取静的莲社北路169号,馆名是1964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馆内藏品通过调拨、捐赠、收购、移交等方式入藏。其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陶瓷馆建馆初期先后从文化部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调拨一批精品供景德镇陶瓷馆收藏、展示。 景德镇陶瓷馆内收藏有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景德镇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作3万余件,其中文物藏品5000余件,还有收藏有明清及当代书画600余幅,其中有“金陵八家”、“珠山八友”等名贵字画,以及玉器、金银器、砚台、石碑、石刻等杂项藏品。

当你走进景德镇陶瓷馆,你就走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瓷的世界,虽然在陈列上只是沧海一粟,难以完全,但这里呈现的是陶瓷中的精品,是陶瓷艺术领域中的一个个生动的代表符号。这座陶瓷馆,规模不大,但里面的容量却不小。其设有“历史之部”、“新中国之部”、“专题展览厅”三个部分,共计有220多件古今经典瓷器展品,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从五代的青瓷、白瓷,到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釉里红,以及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直到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

这里还有我市原各大国有陶瓷厂、陶瓷研究所、著名陶瓷名家的精品瓷之收藏。这些珍贵的陶瓷真实地反映了景德镇陶瓷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展示了历代景德镇陶瓷工人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精神。景德镇陶瓷馆基本陈列展示的是景德镇自汉代开始至今的历代陶瓷代表品种220件,比较系统的诠释景德镇1800余年瓷业薪火相传,发展脉络完整的历程,让观众从中品味到——景德镇由瓷器而形成陶瓷产业进而独步陶瓷制造业高峰,成为“瓷都”的发展历史。

(二)

景德镇陶瓷馆全年365天免费开放,平均每年接待参观者近10万人左右;为了普及、推广陶瓷文化,进行历史教育,景德镇陶瓷馆特成立景德镇陶瓷馆社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馆长亲自担任,一名副馆长专门负责整个教育工作的运行,并规定各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经常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在本市各个社区、人员密集的场所,以“陶瓷文化进社区”专题教育展出分“水土宜陶、古窑遗址、瓷业建筑遗址、制瓷技艺、历代陶瓷精品”五个部分内容,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景德镇陶瓷历史制瓷工艺、过程等方面情况。每年多次举办各种类型展览活动,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到陶瓷文化知识。博物馆每年以不同形式组织学生到馆参观,进行科普教育,接待大中专院校学生到馆进行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把集中活动和经常性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创出特色,创出实效,扩大影响。

而且,为了让全国人民都能充分感受到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历史,景德镇陶瓷馆多年来坚持在国内其他城市举办专题展览,次数多达近20次,他们注重选择和国有博物馆合作,保证了质量、规模和安全。除了国内重要一线城市外,专题展览足迹还踏入北京、咸阳、杭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产生了良好效应。

陶瓷馆还利用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契机,运用图版形式进社区、到学校、走军营开展宣传,并且邀请部队官兵、机关工作人员、学生来馆参观交流。陶瓷馆针对不同层次的观众采取了不同的讲解方式,如针对中小学生,采取科普教育、陶瓷知识教育等形式进行讲解;针对专家学者,从陶瓷历史、陶瓷工艺、陶瓷鉴赏等形式进行讲解;针对普通观众,采取历史典故等趣味性内容进行讲解,受到参观者的欢迎。

因而,这里丰富独特的陶瓷精品馆藏,自然也成了国际人士朝觐中国陶瓷的圣地之一。无论春夏秋冬,这里总是可以看见来自一车车世界五大洲的专程朝圣的客人。他们在馆内面对这些精美绝伦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绝品极品肃然起敬的模样,可以想象他们内心的震撼仰慕乃至留恋忘返。

(三)

旧馆历经半个多世纪后,如今显得有点狭小倨促,难以尽情全面地展示丰富的馆藏精品,难以满足广大国内外宾客的参观需求。仅以藏品展示来说,莲社北路的旧展馆只能展示藏品中一小部分,不能完整展现千年陶瓷文化风貌和发展脉络。随着景德镇陶瓷馆走过了一甲子的时间,这座博物馆的建筑物出现了老化以及无法承受巨大人流量接待的问题,旅游客车的停放也存在诸多不便。而且,与日俱增的收藏品也使得这座始建于建国初期的博物馆“有心无力”,更别说承办大型的展览,学术交流等等类似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景德镇陶瓷馆的作用,以及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八方来客展示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2003年景德镇市政府就积极地酝酿筹建新的陶瓷馆。

正在施工的新馆,位于昌南湖畔,风景旖旎、地势开阔,有利于车辆的进出停放,不会造成交通拥堵,来去自如。展厅面积就高达一万多平方米,是现在展厅面积的数倍。新馆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依照高标准、高规格、国际化进行空间设计规划,打造现代化、交互式的高科技展馆,功能将大大丰富和完善。建成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学术交流区、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商务区、办公区、多功能区、库房区等组成,满足收藏、展示、研究、培训和教育等各项功能需求。

据记者了解,新的展馆充分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光、电、声效果,给观众以全新文化体验。不再满足于宏伟、精致的建筑中文物孤立、静态的展示方式,不再满足于定时、定点的参观模式,而是让文物生动起来,让历史的故事再现出来。比如多媒体技术做导游、语音导览、手机导览等多种方式,为参观者详细介绍展品或建筑物位置情况。再比如,观众一进入新馆的展厅,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藏品数据库,了解到藏品或展品的详细信息和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故事等等,非常方便快捷。

相比老馆仅仅一千平米的展览面积,新馆上万平米的展厅能展示绝大部分藏品,包括书画和杂件,将千年历史的“瓷器、瓷业、瓷都”完整生动地呈现出来。届时,众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将让人们大饱眼福。不难想象,景德镇陶瓷馆新馆的启用和开放,必将成为瓷都新名片,再次有力地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新馆将命名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这项工程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项目总占地面积86451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米,总投资2.5亿,主体建筑于2005年初步完工。目前,装修续建工程正全面展开,项目计划投资1.5亿,预计2015年10月正式开馆。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宗旨,以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方向。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建设将紧紧抓住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中“瓷器、瓷业、瓷都”这条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信息等展陈手段,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学术研究、陶瓷文化传播、陶瓷知识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让观众回眸景德镇“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陶瓷发展历程,品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盛宴,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示中国陶瓷和千年瓷都的历史辉煌。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惊艳亮相


馆是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馆于1954年1月1日对外开放,最初馆址临时设在市区中华北路301号的天主堂内。1955年9月,馆的新馆舍正式落成于现莲社北路169号。它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528平方米,馆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1965年8月扩建展厅主体两侧469.2平方米,与主体形成一个整体。1974年1月,陶瓷馆第二次扩建,新建一幢三层的展览大楼,计1500平方米。截止2013年6月,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84平方米,库房面积376平方米,展厅面积3194平方米。

2015年10月,总占地面积8.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翻开了它历史扉页……

新旧交接,续写盛世辉煌

眺望世界范围,没有第二座类似景德镇的陶瓷馆这样专门针对陶瓷艺术的博物馆了,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景德镇拥有了别人不可企及的精彩。因此,便有了一条原则成了外地人来景德镇应该完成的规定动作:他们必须去三个地方——御窑厂、馆和古窑。如果忽略这三个地方的任何一处,仿佛都不曾真正来过景德镇,更别说了解了“CHINA”的真正身世故事。而馆就像这座城市瓷文化的一位“守护神”,它默默地庇护着、收藏着这座城里所有有关瓷的一切信息,过去、现在、甚至还有未来。只要你迈进那扇门,它向你敞开的是一个熠熠生辉的陶瓷世界……

在过去一甲子的岁月里,这座博物馆心平气和地站在喧嚣以外的安静之处,在莲社北路一处幽静的高处,如果途经此处的人们不特意抬头仰望,就会与深邃的历史,跌宕起伏的制瓷传奇擦肩而过,这将是一种潜伏在内心深处的遗憾。

旧馆历经半个多世纪后,毕竟显得狭小倨促,难以尽情全面地展示丰富的馆藏精品,难以满足广大国内外宾客的参观需求。仅以藏品展示来说,莲社北路的旧展馆只能展示藏品中一小部分,不能完整展现千年陶瓷文化风貌和发展脉络。随着馆走过了一甲子的时间,这座博物馆的建筑物出现了老化以及无法承受巨大人流量接待的问题,旅游客车的停放也存在诸多不便。而且,与日激增的收藏品也使得这座始建于建国初期的博物馆“有心无力”,更别说承办大型的展览,学术交流等等类似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馆的作用,以及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八方来客展示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2015年10月18日,一座全新的,设施更加完备的陶瓷馆盛装起航,新馆正式将馆名定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即将隆重开启的新馆,位于昌南湖畔,风景旖旎、地势开阔,有利于车辆的进出停放,不会造成交通拥堵,来去自如。展厅面积就高达一万多平方米,是现在展厅面积的数倍。新馆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依照高标准、高规格、国际化进行空间设计规划,打造现代化、交互式的高科技展馆,功能将大大丰富和完善。建成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学术交流区、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商务区、办公区、多功能区、库房区等组成,满足收藏、展示、研究、培训和教育等各项功能需求。

新的展馆充分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光、电、声效果,给观众以全新文化体验。不再满足于宏伟、精致的建筑中文物孤立、静态的展示方式,不再满足于定时、定点的参观模式,而是让文物生动起来,让历史的故事再现出来。比如,多媒体技术做导游、语音导览、手机导览等多种方式,为参观者详细介绍展品或建筑物位置情况。再比如,观众一进入新馆的展厅,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藏品数据库,了解到藏品或展品的详细信息和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故事等等,非常方便快捷。

相比老馆仅仅一千平米的展览面积,新馆上万平米的展厅能展示绝大部分藏品,包括书画和杂件,将千年历史的“瓷器、瓷业、瓷都”完整生动地呈现出来。届时,众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将让人们大饱眼福。不难想象,馆新馆的启用和开放,必将成为瓷都新名片,再次有力地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文化。

完美升级,承载未来荣光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在具备现代个性的同时,蕴含诸多的陶瓷文化元素:主体建筑在两山之间,寓意“深山藏宝”;正立面外形中间圆形建筑像一件瓷器,两侧建筑像一双手与寓意“拉坯成型”;玻璃幕墙外钢护网成冰裂状,与陶瓷裂纹釉相似;通透的屋顶采用自然光源节能环保,寓意“玲珑剔透”;顶层的通廊向上高挑,寓意“通向未来”;整个建筑平面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架水车在运转。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按照高标准、高规格、国际化打造的现代、交互式高科技展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以保护传承为建馆之基,以教育传播为立馆之务,以创新发展为兴馆之策。充分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光、电、声效果,给观众以全新文化体验。新馆将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学术研究、陶瓷文化传播、陶瓷知识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亦是千年瓷都——景德镇的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为满足不同层面参观者的需求,馆内除常设基本陈列外,还不定期引进各种类型的临时展览,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把博物馆文化送进学校、社区、军营。

馆内设有电子和图书阅览室,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不定期邀请外地和本馆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让公众多层面,多角度深入了解文化。

馆内设有陶吧,由专业人员免费辅导,供观众动手制作陶艺。为满足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馆内设立商务中心,发售博物馆开发的具有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衍生产品,纪念品和书刊。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在馆基础上建立的,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一座具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特色的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3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从装饰上分,有影青、卵白、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从造型上分,有碗、盘、杯、碟、壶、瓶、罐、雕塑等;从工艺上分,有拉坯、印坯、镶坯、注浆、机压等;此外还收藏不少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景德镇近现代艺术陶瓷精品,更是该馆独有藏品。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从前身馆发展至今,不断地收藏藏品,可完完整整的书写一部中国陶瓷史。通过新馆的科技展示手段,将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陶瓷史补上,引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新的陶瓷博物馆更以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方向,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示中国陶瓷和千年瓷都的历史辉煌,一座城延绵数千年的陶瓷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可从这里获得解读……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宗旨,以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方向。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建设,将紧紧抓住文化发展中“瓷器、瓷业、瓷都”这条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信息等展陈手段,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学术研究、陶瓷文化传播、陶瓷知识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让观众回眸景德镇“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陶瓷发展历程,品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盛宴,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示中国陶瓷和千年瓷都的历史辉煌。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穿越古今与瓷对话


现代化的场馆,一流的设计,这里是一片陶瓷的海洋。在这里,你能穿越古今,与历史对话。日前,汇聚着古代文明与现代化气息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引得四方游客络绎不绝。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从前身馆至今,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3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从装饰上分,该馆藏品有影青、青白釉、卵白釉、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从造型上分,有碗、盘、杯、碟、壶、瓶、罐、雕塑等;从工艺上分,有拉坯、印坯、镶坯、注浆、机压等;此外还收藏不少外国瓷和外地瓷。可谓集中国古瓷之精华,汇天下名瓷之大成,全面展示古今中外的陶瓷文化。

据悉,博物馆除了展览展示外,还充分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光、电、声效果,给观众以全新文化体验。比如多媒体技术做导游、语音导览、手机导览等多种方式,为参观者详细介绍展品或建筑物位置情况。在学术交流上,博物馆还建设了丰富的图书资料、电子阅览室、电子书籍等,满足不同层面的观众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该场馆处处彰显的人性化设计,不仅设立了无障碍通道,还在馆内每层楼梯上安装了无障碍升降平台,为障碍人士提供了方便。

景德镇:“博物馆+”让博物馆活起来


2019年5月18日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市6家国有博物馆、12家民办博物馆和1家行业博物馆,紧紧围绕“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活动主题,一改以往的主场模式,活动百花齐放,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以观众为中心,以社会为导向,广泛服务于社会,提高群众对博物馆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市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博物馆热”正在成为社会文化的新时尚;“博物馆+”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博物馆正在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新空间。

管理层面的重视

5月17日,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占兴华。他告诉记者,从这些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对博物馆的管理来看,从数量到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对此,占兴华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要辩证地看待传统和未来,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发扬,但博物馆要活起来,也要与时俱进,要将科技融入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中,使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占兴华看来,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博物馆热”和“博物馆+”可以使博物馆得到延伸发展,衍生出新的文博产品。

形式多样的展览

5月18日,记者在我市各大博物馆采访时,真实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在国际博物馆日的丰富活动,更感受到博物馆对于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意义。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市举办国有博物馆展览7项,非国有博物馆展览5项,国有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7项,非国有博物馆宣传活动10余项。

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图片展”、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景德镇民窑制瓷宣传展”和浮梁县博物馆的“博物馆进部队——文物保护图片展”。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精选出近170幅反映民国时期制瓷资源、制瓷技艺、瓷业建筑和解放后计划经济时期陶瓷发展、城市风貌的老照片进行集中展示,目的是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彰显瓷都工匠精神,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景德镇力量”,同时配以免费定时讲解,为公众系统梳理了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和景德镇民俗博物馆联合外展“启明气象——景德镇御窑出土洪武官窑瓷器特展”,本次展览从珍贵的文物中挑选出92件洪武官窑瓷器精品,通过此次展览向参观者展示明代洪武官窑的辉煌成就。同时,民俗博物馆提供的系列窑具、古代传统制瓷用具等也在展览中展出,并现场展示了包括传统手工成型工艺、陶瓷绘画工艺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让观众参与体验,通过文物静态陈列与技艺动态展示结合,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传统制瓷工艺,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的创新

景德镇厚森青花瓷博物馆举办了“开拓与探索——文化青年创业展”,旨在通过讲述文化及相关领域青年创业的故事,探求文化及相关领域创业的方法与思路。景德镇十大瓷厂博物馆和景德镇景东艺术陶瓷珍品博物馆于博物馆日,举办以“当代文创产品展览”“景东文化创新产品展览”为主题的展览,将陶瓷历史与现代艺术创新相结合,通过当代创新型文创产品,让观者在特色各异的展品中感受传统与创新。我市各博物馆围绕活动日主题,发挥各馆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布置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搭建博物馆公众展示、普及文化的平台。

通过“5·18国际博物馆日”各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让公众了解和熟知博物馆,增进了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博物馆将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城市窗口、文化地标”为己任,充分讲好瓷都故事、传播好瓷都声音、诠释好瓷都特色,充分发挥文化中枢的作用。

瓷韵千年: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现场见闻


随着央视综艺《国家宝藏》的走红,不少人认识了故宫的镇馆之宝——各种釉彩大瓶“瓷母”。乾隆年间,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职到景德镇督办官窑30年,至1756年去世,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篇章。“瓷母”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个86cm高的大瓶器集高温低温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体,从上到下依次运用了色地珐琅彩、松石地粉彩、仿哥釉等15种施釉方法,16层纹饰,颈部对称夔耳,腹绘12扇开光图案,包括“三羊开泰”、“太平有象”等画面,烧造工艺繁复至极,至今无法复制。

弥足珍贵的“瓷母”唤起了许多人对瓷器的热爱。一件上好的瓷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高温低温色釉、釉上彩釉下彩分别是什么工艺?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瓷器特征又有什么不同?这些,我们都可以在中国陶瓷博物馆中找到答案。

走进陶瓷的大千世界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专题性陶瓷博物馆。它坐落在西市区美丽的昌南湖畔,收藏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珍品重器,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馆内共设有八个展示厅,分朝代陈列展示了历代陶瓷珍品,有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等等,其近现代和当代珍品为陶瓷馆所特有。

八月的天气铄石流金,即使在树荫下也能感觉得到风是滚烫的,马路上满是扑面而来的热浪。相比之下,凉爽的陶瓷博物馆便俨然成为了人们游玩避暑的夏日天堂。在现场,不少市民纷纷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孩子们围绕着导览机器人开心地聊着笑着,一时间为肃静的博物馆带来了不少生气。旁边,还有不少大人默默地站在展柜前欣赏着瓷器,并不时拿出手中的相机拍下照片作为留念。

在一套十二花神杯陈列展柜前,来自北京的彭先生驻足良久。“我最喜欢这套十二花神杯,”彭先生说道,“它出自清朝康熙年间,12件为一套,一杯一花,杯壁一面绘画,另一面题诗,每只杯上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题上相应的诗句,所以叫做‘十二花神杯’。几百年前就能做出工艺这么纯熟的作品,实在是难得。”说着,彭先生忍不住翻出手机里的照片,对比观赏起来。

一旁,讲解员正按照参观路线,耐心地为游客一一介绍着博物馆中的珍贵展品。“大缸烧制不容易,由于当年的大件制作受工艺制约,目前还尚未发现存世整器,这个宣德青花大龙缸,是我市一位叫做罗国新的市民捐赠给博物馆的……”作为博物馆里唯一可以触摸的明清瓷器,大龙缸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吸引了不少眼球。据介绍,罗国新本是一位仿制瓷器的小商贩、小作坊老板,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收集瓷片,后来他决定以抢救收集修复古瓷片为己任,并将古董商出价几百万元求购的大龙缸无偿捐赠给博物馆。他向馆方提出唯一的要求是,不要用玻璃罩着大龙缸。这样的话,参观博物馆的游客们就可以近距离接触大龙缸,亲手感受一下明朝瓷器的质感和手感。

领略瓷都精品风采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陶瓷行业非常繁荣。这里的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代表性产品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中国陶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代青花牡丹纹梅瓶便是一件经典的青花瓷器。它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相较于“瓷母”精致炫丽的外观,元代青花牡丹纹梅瓶显得低调不少。这款梅瓶小口,丰肩,收腹,器身至上而下绘五层纹饰。肩上覆莲瓣纹,内绘八宝纹,腹部绘缠枝牡丹,下腹绘仰莲瓣纹。整件器物层次多,纹饰满,釉色青白,青花发色浓郁。

“博物馆里的宝贝真的太多了,”市民王女士不止一次地带孩子们走进陶瓷博物馆,她说:“总体来说就是精、奇、巧,让人叹为观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进博物馆,通过日常参观游览以及参加“博物馆之夜”等活动,市民们既能详细了解瓷器的制作工艺、发展历史,各个时期瓷器的发展特征等,近距离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还能透过这些瓷器更深入地了解景德镇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对于我来说,博物馆为我和家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边玩边学习陶瓷历史的场所。”王女士说道。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于10月18日开馆


9月26日上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在市文广新局二楼会议室召开动员大会,会议就新馆筹备及开馆工作进行了动员,市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出席大会并作讲话,市文广新局、陶瓷馆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议要求,全体陶瓷馆干部职工要传好陶瓷馆接力棒,努力打造“特色、专业、一流”的陶瓷博物馆,进一步提出具体5个方面要求:“增强责任、提升形象、提高专业、增加效益、确保安全”,尤其是要带好队伍,达到“出形象、出人才、出成果。”

会上还就“回顾、目标、任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新馆筹备及开馆工作路线图做了清晰的表达,并对5项馆内具体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

据了解,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拟于10月18日开馆,进入倒计时,时间紧、任务重,基本陈列有6000多平方米,2000多件展品,10月8日,全部完成布展。并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进入临战状态,工作分解到人,任务、责任要坚决落实。

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在景德镇开馆


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20日在中国瓷都景德镇的御窑厂遗址开馆,为公众欣赏古代皇家精品瓷器、了解中国精湛的制瓷技艺及其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平台。

景德镇御窑集中了元、明、清三代中国最优秀的工匠和最好的原料,为皇族烧出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瓷器。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只看到御窑瓷器的烧成品,其制作管理过程与深厚的工艺内涵却常被忽视。

为此,景德镇文化部门组织业内高水平企业,探索古代制瓷工艺,根据御窑瓷器特征,印证考古资料与文献史料,经上千次试验,力图再现御窑瓷器的生产工艺,并严格按照这些工艺模拟烧造出一批产品,使普通公众也能欣赏到古代专供皇族的精品瓷器。

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馆长向元华说:“馆内展品达150多件,主要模拟明、清时期御窑厂生产的日用瓷器,再现了白鹿尊、青花抱月瓶、百碟瓶一批历史精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张燕认为,这批展品在逼真度等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生产者对古代制瓷工艺各个环节的研究非常深入,遵循这些工艺生产出来的部分产品公之于众,有助于研究人员解决中国陶瓷考古史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为研究中国陶瓷史、科技史、文化艺术史提供了一分宝贵的实物资料。

博物馆还通过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游人展示制瓷工艺的历史和传承,介绍这些珍品的原料和窑具,工匠成型、彩绘、填色的制瓷过程,以及历代帝王管理窑厂、官员监督工匠制作的历史等。

博物馆位于元、明、清三代专门烧造宫廷用瓷的皇家窑厂遗址之上,这片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具有独特的文化考古价值。多年来,文物考古部门进行了多次抢救性发掘,清理了埋藏落选的贡品、遗址等大量官窑标本,修复了数以千计的官窑珍品,有一批被誉为“绝世孤品”的瓷器和文物遗存面世。

景德镇体育陶瓷将被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


“体育陶瓷”即将进入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物馆

“体育陶瓷”获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肯定

日前,景德镇橄榄枝陶瓷有限公司创作生产的体育陶瓷即将被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同时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与景德镇橄榄枝陶瓷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合作伙伴,双方联袂打造、宣传2022年冬奥会,以体育陶瓷为媒作为中国申奥成功和冬奥会的文化传播。10月7日,记者来到景德镇橄榄枝陶瓷有限公司,采访了董事长江爱莲。

记得第一次来景德镇橄榄枝陶瓷有限公司,是今年5月该公司的体育陶瓷被2015射箭世界杯赛(上海站)的赛事组委会作为礼物赠送给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射箭联合会等多名官员;而再次来到景德镇橄榄枝陶瓷有限公司,则是该公司的体育陶瓷即将被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并被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全力推广宣传,再一次成功迈出里程碑的重要一步。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景德镇橄榄枝陶瓷有限公司是如何做到的?

江爱莲说:“这次能够与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成为合作伙伴,相信跟公司坚持秉承‘打造奥林匹克体育陶瓷,让陶瓷文化与体育精髓完美结合,进入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的公司理念有很大关系。其实早在2013年公司成立之初,公司产品创作思路就是将奥林匹克精神通过陶瓷表现形式和生产工艺把陶瓷与体育完美融合起来,不仅要具有艺术性,还要具有实用性,这样才可以传播中国元素——瓷器,让中国瓷器注入新的生命力,让更多的体育爱好者能够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

冬奥会冰壶项目

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由国际奥委会授权,作为国际奥委会在中国的唯一一家非官方指定的国际体育组织。走进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一眼就能看到景德镇橄榄枝陶瓷有限公司创作生产的有舵雪橇和俯式冰橇两个项目的瓷娃娃摆放大厅最显眼的位置;速度滑冰、无舵雪橇、越野滑雪、单板滑雪、冰壶……,而摆放在展柜内的一对对神态栩栩如生,动作惟妙惟肖的瓷娃娃更是让进入俱乐部的人眼前一亮。江爱莲说:“前段时间,在景德镇陪同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接受了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赠予他的冬奥会冰壶项目体育陶瓷,对把奥林匹克精神紧密结合而展示出来极具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体育陶瓷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评价。

在上次的采访中,曾了解到景德镇橄榄枝陶瓷有限公司已经把58项奥运会(夏季、冬季)运动项目的体育陶瓷产品创作生产出来。而目前,公司研发创作出各体育项目的其他延伸陶瓷产品也即将亮相。江爱莲告诉记者,公司和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已经瞄准明年的里约奥运会,准备合作举办一次体育陶瓷展,将公司的所有体育陶瓷产品进行展示,以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赛事为平台,与世界各国互动,与参赛运动员互动,使体育陶瓷成为链接奥林匹克文化和精神的重要形态,使公司能够通过这一最高平台走得更远!

相关链接:

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

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是一家以贯穿国际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为发展方针战略的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俱乐部是由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先生亲授的中国唯一一家非官方指定的国际组织机构。

俱乐部通过于再清副主席及体育界名人、各种国际奥林匹克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及收藏品的展示,普及奥林匹克文化、宣传奥林匹克精神。该俱乐部发展战略核心将围绕“全球体育信息化资源开发”为核心,以体育产业植入社会最大化为视角、以专业的深度立足于中国体育产业,面向国际、国内企业提供资源整合、产业资讯、商业咨询与市场策略规划等服务展开各项合作。俱乐部不仅拥有一支由中国体育产业高端经营人才、资深体育赛事及策划者们所组成的核心团队,更与国际奥委会、中国奥委会和国内外各家著名的体育机构、职业体育联盟、各界体育商会等相关机构保持着密切地合作,将国际体育产业的最新理念、运作合作模式、国际发展趋势带入中国。

俱乐部以自身的运作经验可为国内外体育企业或官方机构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供专业性协助,也可在品牌评估及推广等方面为国内企业提供相应服务。我们的经营主旨是为了让中国体育各项事业在各级行政与政策环境下与目标客户紧密达成合作,根据客户的需要和发展目标,制定可行的市场进入策略规划,协助国际企业解决进入中国体育市场所面临的信息来源、沟通渠道、市场进入方式、合作伙伴评估、市场调研和开发等各种问题。以国际化的运作理念与合作方式、丰富的体育产业链开发经验,以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和商业规则的了解,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奥林匹克营销提供帮助,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景德镇博物馆:厚重的历史 鲜活的记忆


“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我国出现得比较晚。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南通博物苑,由清末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建的。最早筹备的第一座公立博物馆,是1912年在北京国子监成立的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中国历史博物馆前身),而1914年在北京开放的古物陈列所,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第一座公立博物馆,至今也只有100来年的时间。

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的平台。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她犹如和煦的春风,干旱时的及时雨,让千年瓷都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了。根据国家文物局2013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截至2013年底,全国博物馆共计4165家,国有博物馆3354家,民办博物馆811家。其中民办博物馆增速尤为显著,比2012年度增加164家,所占比例由2012年的16.7%上升至19.5%。景德镇市民办博物馆的发展速度在江西处于领先,江西省民办博物馆占全国民办博物馆数的2.7%;景德镇市民办博物馆占全省民办博物馆的60%、占全国民办博物馆的1.5%。

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瓷器发展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比“四大发明”更具影响力。认识中国,从瓷器开始;认识China,从景德镇开始。一个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让一座城市延续近2000年,还青春无限、魅力四射,这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而今天,用老祖宗留下弥足珍贵的陶瓷文化遗址遗存,集中地展现给全世界,就是一个最好佐证。

景德镇博物馆的发展走过了六十个春秋。前30年,仅有3家公办博物馆;后30年,公办和民办博物馆就有10多家。实际上我市首家民办博物馆,早在 2006年7月23日,由收藏家孔发龙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注册,也就是如今的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但当时没有纳入文博部门正式管理。2010年1月,国家文物局等七部门下发《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后,才迎来了民办博物馆的春天。2010年11月,江西省文化厅在全省首次批复了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三家民办博物馆,2012年至今又有9家民办博物馆成立。景德镇已形成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补充、各有特色、互相完善的博物馆新格局。

公办为主体,主要是体现在馆藏的全面性和权威性上

1954年1月,作为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的景德镇陶瓷馆,正式建馆开放。该馆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2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从装饰上分有影青、卵白、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从造型上分有碗、盘、杯、碟、壶、瓶、罐、雕塑等,从工艺上分有拉坯、印坯、镶坯、注浆、机压等。此外还收藏不少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近现代和当代景德镇陶瓷精品。所有馆藏年代可靠、品类丰富、科学价值及高,是收藏家、鉴赏家最具权威的断代标尺,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可靠的实物依据。如今文化大繁荣催人奋进,景德镇陶瓷馆易名为景德镇中国陶瓷馆新馆的装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2015年将迁入位于昌南湖畔的现代化新馆。新馆占地近3万平方米,其中仅展厅面积就高达1万多平方米,按照“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高标准进行建设。届时,她将会以新的面貌,揭开神秘的面纱。

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是集明清建筑保护、文物收藏、瓷业习俗研究与展示、旅游接待为一体的园林式国家三级博物馆。该馆不仅保存着极具地方特色的11栋明、清世俗建筑,清代镇窑整体迁建落户,还搬迁保护了1栋较为完好的古窑房,2栋原装的古坯房,4栋用技改中拆除的古坯房料复原的坯房,都是明、清窑业建筑的原始遗物。明清六式窑的复原复烧,并收藏有一批五代至民国时期景德镇民俗用瓷、生产和生活器具、古代碑刻、石造像以及当代名人陶瓷书画作品。同时,该馆举办了瓷业习俗、民俗用瓷、古代制瓷图、古今名人陶瓷书法艺术及瓷乐演奏等展演活动。

这座“博物馆”建成之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1987年来自国内各地20余位专家教授在评审意见书中指出:景德镇“遵循忠实历史、科学复原的指导思想,把散落在市郊濒于毁坏且难以就地保护的作坊和明、清世俗建筑搬迁复建,……突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立个性,具有强烈的东方文化建筑艺术色彩,成功地构成为一座新型的博物馆,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同年12月《中国环境报》以头版头条报道指出: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设计和营造的结果,“在我国首次解决了迁建与集中保护珍贵的明清民俗建筑的问题,……为保护历史名城的珍贵遗产作出了较大贡献。”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朱自煊、副教授楼庆西参观后挥笔写道:“这种形式,在国内当属独创”。

1981年,在湖田窑遗址建立的“湖田窑古瓷窑遗址陈列馆”,2003年改为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湖田窑遗址是我国陶瓷史上生产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产品种类最全,质量最精的宋、元时期窑场,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同期的陶瓷生产水平。湖田窑始烧于五代,鼎盛于宋、元,结束于明代中期,期间延续制瓷历史近七个世纪。它以宋代的影青瓷,元代的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而著称于世,是我国乃至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湖田窑遗址既出土了价值连城的古代陶瓷产品,又保存了足以体现古代制瓷工艺的瓷业遗址,现已成为吸引中外来宾观赏的古文化载体。

2014年6月14日,在全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景德镇主场城市活动当天开园的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明、清两代御用瓷器的专门制造场所,代表了明清时期中国陶瓷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现存遗址及其背景环境是研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城市发展脉络的重要基础。御窑厂地下遗存极为丰富,出土了大量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年间的各类器皿,曾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园内的珠山之巅,有1990年重建的龙珠阁,她被喻为景德镇瓷器的象征,作为官窑遗址和现代官窑器研究成果展示场所,龙珠阁一直是中外陶瓷爱好者关注的地方。

民办为补充,主要体现在馆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上

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以景德镇古瓷藏品与古瓷标本、近现代名家作品、高仿精品以及相关文史资料等为主,系统展示了景德镇辉煌的千年陶瓷艺术历史,并生动再现了景德镇各个历史时期手工制瓷工艺;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收藏展示了景德镇建国瓷厂、东风瓷厂等“十大瓷厂”生产的颜色釉、青花玲珑、粉彩等各种陶瓷艺术珍品,并将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主要收藏了“7501”毛主席用瓷、清代浅绛彩瓷、民国瓷及木雕、名砚等工艺美术品;真如堂生活艺术博物馆,奉行“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让人们身处其中,喝一泡茶、焚一炉香、翻几页书、听几声琴、所有藏品旨可亲近,并无隔阂;三宝国际陶艺村博物馆,充分地利用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资源、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把国际化理念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协会的成员组织、国际著名的陶瓷艺术文化机构、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国际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交流平台,也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特殊贡献;景德镇景东艺术陶瓷珍品博物馆,主要珍藏民国时期珠山八友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徐亚凤等陶瓷世家的作品。为国内外朋友、陶瓷爱好者和参观者提供一个高品位的参观、鉴定、交流平台;厚森青花瓷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与展示景德镇青花瓷”为宗旨,专门就景德镇青花瓷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工艺技术等进行综合展示;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经十多年的艰辛整理,修复官窑精品千余件。该馆的藏品大多为孤品、绝品,为海内外罕见。其中元青花五爪龙纹围棋罐、明洪武釉里红地白缠枝莲纹大碗、明永乐白釉三壶连通器、明宣德青花行龙纹蟋蟀罐、明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纹盘、明成化三彩鸭形香薰均是“镇馆之宝”,为世人所仰慕。现展示的遗迹还有:墙、窑炉、和掩埋落选御用瓷器的小坑。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发挥博物馆的欣赏和教育功能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如何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是一篇大文章、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文化遗产不再是简单地保护,而是要在保护中加以利用、传承和发展。对已经珍藏在博物馆里文化遗产,那只是进行了保护,但要让其“活”起来,就是要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整理、研究、发掘、传播和展览,不断丰富自己的馆藏。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形成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仍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博物馆的新职能、新形态、新方法、新的收藏对象也不断地出现。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的章程,才明确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所以,对博物馆的馆藏,要有组织地安排参观,把它办成青少年的科普基地、办成地方史教育,实现“中国梦”的爱国主义基地;可以有目的地进行研究,把其研究成果运用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之中;也可以有计划地进行复制,把精湛的技艺传承下去。

在文化作为一种创意产业的今天,景德镇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说明景德镇陶瓷文化底蕴的厚重,是景德镇独特的文化景观,是千年瓷都瓷景德镇的一大特色。陶瓷博物馆是株幼苗,需要呵护和扶助,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更需要博物馆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探索办馆的路子,让社会公众从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引起盛世藏瓷的兴趣,把陶瓷博物馆办成陶瓷历史文化的活标本,成为见证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的窗口。(来源:景德镇广播电视周报)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华丽转身从景德镇陶瓷馆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华丽转身从景德镇陶瓷馆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