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雍正御制款瓷器鉴别 > 导航 >

乾隆皇帝好为瓷器题诗 前朝本朝均有其御制诗

乾隆皇帝好为瓷器题诗 前朝本朝均有其御制诗

雍正御制款瓷器鉴别 好瓷砖 瓷砖哪种好

2020-02-12

雍正御制款瓷器鉴别。

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

带有御制诗的瓷器,是清宫瓷器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目前北京故宫收藏的历代瓷器中,大约有300件带有乾隆御制诗。品味这些瓷器,我们仿佛慢慢走进了乾隆皇帝的内心世界,看看这位盛世之君,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帝王,有着怎样的爱好和情趣,又有着怎样的心思和喜怒哀乐。

乾隆皇帝是作诗能手,关于其一生作诗的数量,有学者统计为4.3万余首,也有人统计为4.1万余首,还有学者认为超过5万首。但不管怎样,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总共才收录了4.89万首诗,而这些诗是2200多人花费数百年时间才写出来的。且不管乾隆诗作的水平怎样,至少可以说明他是一个勤奋的人。

总体来说,乾隆皇帝一生所作诗文,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勤政恤民之作。如《郊外即事》:“郊圻犬吠杂鸡号,策马霜华点素袍。收获才完仍播麦,田家四季总勤劳。”

第二,骑射讲武之作。如在《率侍卫等习射殿庭》诗中写道:“我朝弧矢服天下,太平讵敢忘戎焉?吁嗟荩臣听予言,克念尔祖勤劳者。”

第三,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之作。如《山田》:“旧代常愁烽火惊,于今此地有人耕。混同中外皆天泽,倍切乾乾保泰情。”

第四,说理咏史之作。如《夜静观书》:“看书如看山,其境日日殊。随境不会心,多闻不如无。”

第五,个人生活的写照。如悼亡诗《慧贤皇贵妃挽诗叠旧作春怀诗韵》:“牛女岁一会,讵云隔天汉。崦嵫虽下舂,扶桑复明旦。人生赴壑蛇,去势谁能绊。永惟王衍言,言笑忆晏晏……”

乾隆一生的诗作虽多,但其中与宫廷瓷器有关的,就数量较少了。据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带有乾隆御制诗的瓷器约有300件,器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代之前的历代名窑瓷器,特别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另一类是乾隆本朝御制诗瓷器。

《紫禁城》1998年第3期刊载的吕成龙先生《乾隆御制诗中的瓷器误定举例》一文谈到,乾隆皇帝一生做了大量的咏瓷诗,新中国成立前,郭宝昌统计为199首,其中咏柴窑4首、定窑32首、官窑70首、汝窑7首、钧窑9首、哥窑22首、龙泉窑5首、宣德朝瓷器8首、成化瓷器2首、嘉靖瓷器l首、咏陶器15首、咏白瓷l首、咏宋瓷9首。

从上述统计我们不难发现,乾隆皇帝对宋瓷十分热爱。他也曾在自己的诗文中谈到,在自己心目中,只有宋瓷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瓷器,才是真正的人间珍玩。既然对宋瓷如此钟情,那么写下大量咏宋瓷的诗作,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乾隆皇帝做为一代盛世之君,他把玩瓷器的方式绝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不但要写咏宋瓷的诗,而且还要把这些诗镌刻在宫廷收藏的宋代瓷器上面。

前代瓷器上的乾隆御制诗:

据专家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清朝之前的历代刻有乾隆御制诗瓷器20件,御制诗被镌刻在器物内、外底及外壁等各处。例如,宋官窑粉青釉圆洗、宋官窑葵瓣口碗、宋官窑葵瓣口盘、宋汝窑天青釉三足圆洗、宋哥窑双耳炉、宋定窑白釉碗等等。

这些镌刻在瓷器上的乾隆御制诗中,乾隆对瓷器的釉色、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了品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收藏和把玩古物的喜悦之情。从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乾隆皇帝对这些瓷器是发自内心的喜爱,绝不是做为帝王的附庸风雅。

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宋哥窑双耳炉,造型典雅端庄,釉面开有许多深浅不一的片纹,深者色呈黑色,浅者色呈黄色,俗称“金丝铁线”,这种自然天成的美趣,备受历代文人及鉴赏家推崇。此件哥窑双鱼耳炉在传世哥窑器物中称得上是精典之作,器底有六个圆形支钉痕,及镌刻乾隆御诗《咏哥窑炉》一首:“伊谁换夕薰,香诗至今闻。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寥寥数句,即把哥窑釉色之美展示给世人。

对于宫中所藏汝窑瓷器,乾隆皇帝更是珍爱有加,在传世品的许多件汝窑器物底部都刻有乾隆皇帝的诗文,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汝窑三足圆洗,淡淡的天青釉色细润如堆脂,釉面遍布细碎片纹,韵味无穷。这件三足圆洗极为珍贵,底部镌刻一首乾隆皇帝于戊戌夏时所作的御题:“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乾隆皇帝除了在前朝瓷器上镌刻御制诗文外,本朝瓷器上也多见他的诗文。只不过,这些诗文是以一种装饰手段出现在瓷器上,并成为宫廷御制瓷器特有的装饰手法。

有关乾隆御窑御制诗瓷器制作或使用的情况,《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中,最早的记载应是在乾隆七年,乾隆皇帝看到御制诗歌山水青花大罐发出“甚好”的赞叹,旨令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按其式样,别样瓶亦照有诗句、山水、花卉烧造。”

本朝瓷器上的乾隆御题诗:

北京故宫珍藏的一件清乾隆珐琅彩花卉小瓶,画面为洞石花卉图,画面一隅题五言诗二句:“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并钤印“金成”、“佳丽”、“旭映”胭脂红篆章三枚。瓶身整体装饰不仅诗绝、画精,且印更妙,达到了完美的和谐。

北京故宫收藏有一件粉彩开光花卉御制诗文瓶,腹部呈八莲瓣形开光,四面开光内以粉彩绘牡丹、荷花、芙蓉、梅花四季花卉;另四面开光书楷、行、隶、篆四体乾隆御制诗各一首,其中一首咏牡丹的诗句写到:“锦绣堂中开画屏,牡丹红间老松青。日烘始识三春丽,岁暮犹看百尺亭。夭矫孥空欣得地,辉煊散彩正当庭。一般都是生生意,坐对从知笔有灵。”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一诗一画,相得益彰。

中国嘉德2013春拍中,一件“清乾隆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lot3092)以原本估价6倍多的2702.5万元成交,该器亦是乾隆御制诗瓷器的佳器。

该瓶主体纹饰作于腹部四面开光之中。正背两面开光分别以墨彩隶书书写乾隆皇帝两首御制诗,诗作末尾分别钤“乾隆”、“宸翰”朱文、白文印。第一首为咏梅诗:“幽谷香凝冰玉腮,寻芳才见一枝开。雪过野径行行远,春到山村得得来。最爱轻盈含数点,莫愁狼藉落成堆。明窗雅助新诗兴,坐上曾延萼绿陪。”该诗是乾隆帝即位前青年时代的作品。主要表现诗人雪中探梅,偶有所得,仙风临身之感。

第二首是咏菊诗:“霜华点染素花寒,枫叶纷披柳叶残。篱下爱看白玉盏,枝头忽作紫金盘。晚芳摇落香犹在,冷艳依迟秀转攥。我是诗人亦花史,一番吟赏一番看。”描绘了菊花生长于萧瑟秋风中,即使花瓣凋落仍香气犹存,歌颂了菊花清高的格调。

两侧面开光中分别描绘诗中所赞咏的秋菊与冬梅。菊花图以各色不同品种的秋菊为主体,花朵漫生于画面之中,或含苞、或绽放,左上一隅,一只秋虫闻香而至,既巧妙填补了画面空白,又为花朵增添了动感与生气。

梅花图中,一株梅树于画面下方蜿蜒而出,左右伸展,布满整个画面,梅树枝头不见枯叶,唯有粉、白两色梅花傲雪而生,一株火红山茶与梅树同栖同生,绽放于梅干一侧,不仅为画面增添生机,也预示着春日将近。

乾隆御题诗除了与画面共同装饰器物外,还常单独作为主体装饰器物。在不少宫廷茶具上面,既有体现。如故宫珍藏的一套白地红花茶具,由长方盘、圆壶及两个盖碗组成,红彩书乾隆御制诗文:“荷叶擎将沆瀣稠,天然清韵称茶瓯。胜泉且免持符调,似雪天劳拥帚收。气辨浮沈原有自,火详文武恰想投。灶边若供陆鸿渐,欲向曾经一品不。”其情之高雅,显而易见。

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中,有一对“清乾隆矾红御制诗文茶碗”上拍(lot3962),以345万元成交。这对茶碗碗口微撇。碗壁以矾红御题诗文一首:“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火候辩鱼蟹,鼎烟迭生灭。越瓯泼仙乳,毡庐适禅悦。五蕴净大半,可悟不可说。馥馥兜罗递,活活云浆澈。偓佺遗可餐,林逋赏时别。懒举赵州案,颇笑玉川谲。寒宵听行漏,古月看悬玦。软饱趁几余,敲吟兴无竭。”落款:乾隆丙寅小春御题,加盖“乾”朱文圆章,“隆”朱文方章。

诗中提到的梅花、佛手、松实,是乾隆皇帝自创的一种茶——三清茶,采三者入茶,以雪水烹之而成。并在品尝佳茗之时,作诗以和,文雅之至,于御瓷中体现。史料记载,乾隆时期仅重华宫所办的“三清茶宴”就有43次,也称重华宫茶宴。“三清茶宴”于正月初二至初十间择日举行,参加者多为词臣,如大学士、九卿及内廷翰林。每次举行时,须择一宫廷时事为主题,群臣联句吟咏。

在清宫的各种陈设用瓷器中,壁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从史料看来,乾隆皇帝特别钟情壁瓶,将十四件式样各异的壁瓶装饰于珍藏稀世法帖的养心殿三希堂之东壁墙上。此时清宫对壁瓶的称谓改为“挂瓶”、“轿瓶”。名称的变化,亦反映功能的转变,因为乾隆时期壁瓶多出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悬挂在皇帝的御辇中。

有统计显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48件乾隆时期的各式壁瓶,其中的138件壁瓶上有不同体例的乾隆御制诗。这些诗文中,大多数是乾隆的《咏挂瓶》。

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中,有一只“清乾隆仿古铜釉御制诗文轿瓶”上拍,以667万元成交。这只轿瓶隽巧别致,气质华贵,取双夔龙为耳,以仿古铜釉为底色,口沿以下分别装饰如意云头纹和夔蝠纹,瓶腹中间为长形倭角开光,围以模印鎏金夔龙纹,开光内白地墨书篆体《咏挂瓶》诗,篆法古雅清秀。末钤红彩篆书“乾”、“隆”关联章。底部为“乾隆年制”阴文四字篆款,端庄稳健,有别常见的描金篆款,是为乾隆壁瓶少见之款式。底部与背部皆敷设金彩,以模仿铜胎之效果。较之乾隆朝其它壁瓶,本品最为独特之处正是色釉之罕见,为乾隆壁瓶当中仅知的一例。

乾隆御制诗以它特有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为瓷器装饰拓展了一片天地,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乾隆时期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瓷器上所镌刻或书写的诗文多是乾隆皇帝的有感而发,这些“历史价值大大超过艺术价值”的御制诗,不仅记录了当时宫廷中许多的政治活动,同时也为我们了解乾隆皇帝的审美取向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提供了最直接的文字资料。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雍正、乾隆两朝御瓷的优劣


雍正、乾隆两朝御瓷的优劣:

乾隆早期御瓷比雍正差?

清朝康、雍、乾三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期,集历代古瓷工艺之大成,而三代中又以雍正朝为顶峰,到了乾隆朝初期则略有下降的趋势,那原因何在呢?我们先从被誉为“瓷中皇后”的画珐琅瓷中,探寻其内在的根源。有人说,这与雍正帝对官窑瓷烧制的亲力亲为有关,这只说到了很小的一部分,因为乾隆爷对官窑器烧造的重视程度也是事必躬亲的。我们从清宫档案不难找到此类记载:乾隆六年四月十二日唐英被责问“烧造上色之瓷器甚糙,釉水不好,瓷器内亦有破的,著怡亲王寄自唐英。”足见乾隆帝对御窑瓷的烧造过问亦十分细致,连上色和釉水都点到了。那为什么烧制出来的作品仍不及雍正时?以珐琅彩为例,雍正时画珐琅的画师都是当时风靡画坛的一流高手,如戴恒、唐岱、贺金坤、汤振基、邹文玉等,因此使绘在瓷胎上的画达到了蝶有绒毛,花含露珠之精绝。而乾隆时,这些高手竟移作他用,倒不是将这些宫廷画师贬谪了,而是将他们纷纷提升,以致“乾隆元年四月十四日,催总默参峨为画珐琅人不足用,另欲将画珐琅画人张维奇情商进内当差,照例行取钱粮,每月工含银五两,二八月衣服银十八两,回明内大臣海望,监察御史沈瑜,员外郎三音保准行。钦此。”乾隆元年不但画珐琅缺人,在烧珐琅方面也换了新人:“乾隆元年三月十七日,首领吴书来说,乾清宫苏培盛、交小太监何德祿、王成祥、杨如福、魏青奇四名,传旨,着给珐琅作,与烧珐琅。钦此。”可见竟然将这些小太监也用上了,其烧制质量自然不能与雍正时同日而语。

乾隆下这样的御旨,是提升原班画珐琅画师后,突然发现画珐琅人缺了,故立即下旨着内务府招新人补充,在他看来仿佛画珐琅器不必非要全国一流的宫廷画师,只要有相当高超的水平即可。而事实上,如此一调换,直接造成瓷胎画珐琅器的水平下降。我们可以从瓶碗上看出,雍、乾之间珐琅器上绘画水平的高低差异。比如同样画奇石,雍正的宫廷画师运用国画的皴法和细笔勾勒,精细地表现出奇石的立体效果,而乾隆时的画师,只是将笔由山顶整片深抹下来,甚至用石青色简单地分出些浓淡而已。就是在诗词的钤印上,乾隆时也不及雍正时讲究,多用红彩代替了红料。一对比,立分高下。另外,一个更为直接的原因:雍正时,珐琅彩瓷是先由景德镇烧好素胎后运京中,交由造办处,等宫廷画师绘成后,送如意宫,怡亲王府和颐和园小窑烧制而成。加之雍正帝亲自参与,任何人不敢草率为之。到了乾隆时,宫中珐琅彩瓷移交景德镇烧制完成。清宫档案中有记载“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瓷器一百七十四件,传旨交与烧造瓷器处唐英……再五彩珐琅瓷五寸瓷碟一件,五彩珐琅暗八仙瓷碗一件收小些也烧造。”

弹劾追责之下乾隆御瓷又有惊世之作

移交景德镇,交唐英督烧,照例质量也不会下降多少。唐英艺术素养非常高,既是个绘画能手,又是制瓷高人,有学者说他是因为由员升为官后志得意满,业务上松懈所致,此观点值得商榷。因唐英在乾隆七年曾上书要朝廷免去其“九江关务”一职,希望自己专职督烧御窑,足见他并非将官职看得很重,骄怠一说经不起推敲!他一再遭到乾隆的查问,如前面所述的色和釉的问责外,同月又被更严厉的追查,“唐英钦奉硃批,不但去年,数年以来,所烧造者远逊雍正年间所烧造,且汝从未奏销。旨到可将雍正十一、十二、十三年等,所费几何?所得几何?乾隆元年至五年所费几何,所得几何?——查明造册奏阅备查,仍缮清单奏闻。”

用词之严厉快到弹劾追责的程度了。其实唐英哪敢懈怠?他做事历来谨小慎微,克勤克俭,这主要是由于御窑厂协造一职屡屡更换之故,而更为主要的原因,此时唐英主抓税务,陶务竟然为次了,一年只去景德镇两次。自己不能自始至终亲历其间,质量上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唐英再有能耐,靠遥向指挥必然不如心意。加之具体掌管烧造的人,即工厂的厂长一职,无固定人员,运作自然松懈,产品质量必定无法保证。皇帝的追责,唐英何敢申辩,只好强吞苦涩,直到乾隆六年十二月,一个名为老格的督窑员继承协造一职后,情况才有了改观。所以,乾隆八年之前的御瓷无论从形制或纹饰基本都参照雍正时的产品,少有创新之作,直到从乾隆八年至乾隆二十年唐英退休,在老格和另一帮手六十三的共同努力下,又创造出了很多惊世之作!将景德镇的官窑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饮流者说瓷》中提到的落“古月轩”款的珐琅彩瓷应该是乾隆八年后唐英、老格、六十三合力研烧的精品,不输给雍正时的瓷胎画珐琅器。

龙泉窑青瓷清宫应用广泛,深受乾隆皇帝赏识


宋 龙泉窑 双鱼洗

故宫旧藏宋龙泉窑器物25件,器形包括了炉、瓶、碗、盘、洗等多种形制,釉色多为粉青、梅子青,温润淡雅,青翠欲滴。其中以炉为最多,共10件,按装饰纹样又分出戟三足、芙蓉三足、弦纹三足等;瓶的式样包括琮式瓶、盘口瓶、贯耳瓶、凤耳瓶、弦纹瓶、八方折角瓶等多种式样;洗有折沿洗、双鱼洗、菊瓣洗三种,龙泉窑以双鱼洗产量最大。

经过对故宫旧藏宋龙泉青瓷在宫中原藏位置、器型、数量的整理分析可以发现,旧藏品中除收藏于清太庙、避暑山庄和奉天故宫等处外,传世宋龙泉窑青瓷在宫中使用或收藏的地点均集中在乾隆皇帝幼儿、成年、亲政及预备归政后居住之所。由此可以看出清宫对于宋龙泉青瓷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乾隆皇帝。

乾隆时代是有清以来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由于相对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使乾隆帝能够有精力、有情致来发展自己在艺术上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对于艺术有着超乎寻常的痴迷和热情。他大量的诗文被收录在《乾隆御制诗集》中,这些御制诗文中有许多涉及瓷器,其中五首针对宋代龙泉瓷器,有两首专咏龙泉青瓷盘,在其诗文的自序中分别介绍了两件龙泉青瓷盘的来历。

宋 龙泉窑 青瓷敛口钵

其一为:“乾隆二十年五月平定伊犁,其明年,侍卫哈青阿自军营归,携古瓷盘一,云得之吐鲁番,盖龙泉窑也。回人掘地而出,以盛乳潼,则夏不败,哈青阿以币易之。宋时其地为辽、夏所隔,不应达彼。元世祖平西北二百余国,疆索最广,是物流传当在其时。”诗文则感叹了此盘的经历:“盘子龙泉釉,陶成修内司。何年归绝域,经岁翳沙陂。饱食膻浆味,宁无故土。思李陵俨人也,相较不如伊。”另一件盘子则是属国进贡之物。

通过对故宫清宫旧藏的25件南宋龙泉窑器物的分析、排比,以及对其传承过程的追考,结合当时皇帝对宋代龙泉窑器物的褒奖和赞誉,可以明确地得知,当时部分收藏到皇宫中的宋龙泉瓷器来源于进贡或是呈献到皇帝面前的,有些也是当时边疆地区出土的。

康熙瓷器为何能够独步本朝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康熙早期指的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康熙时期瓷器烧造情况。康熙时期瓷器烧造达到了中国瓷器烧造的顶峰,同一时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号称“清三代”,烧造瓷器的技术都是非常不错的,但雍正、乾隆两朝的青花与康熙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虽然康熙时期青花和明朝时期青花相比,少了一丝浓艳娇美,但是就清朝一朝而言,也是可以独步本朝的。那么康熙时期瓷器烧造为什么能够达到独步于本朝的高度呢?主要有几点原因:

1.官窑政策

首先是当时的政策比较好,特别体现在官窑方面,采用了官搭民烧和陶官制度,这种制度始于明代晚期,到了康熙十九年成为了一个固定制度。官窑瓷器的飞速发展也从侧面促进了民窑瓷器的进步。

2.青料选用

康熙时期瓷器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青料的选用。康熙时期沿用了明末时期的浙江料和江西料,同时也用到了广东和广西的青料以及云南地区的珠明料。上等的民窑瓷器和官窑瓷器运用的都时上等的浙江料和云南珠明料,青花色呈翠毛蓝和宝石蓝,这两种颜色也奠定了康熙瓷器独步本朝的基础。而广东和广西的青料并不耐火,青花烧制成功之后,色泽比较灰暗。除了青料的选用之外,也沿用了明末青料的煅烧法,使得青料得到了进一步的提纯和优化,也使得青料的成色更加明艳翠丽。康熙时期的青料通过提纯,再结合分水的绘画手法,使得青料在瓷器上展现得非常具有层次感。

3.胎体质地

康熙时期的胎体所用的陶土经过多次提纯、精炼,因此康熙时期的胎体烧制出来像糯米一样洁白细腻,非常的温润,这种胎体被人们誉为“糯米胎”,糯米胎也是康熙时期瓷器的一大特点。

4.窑工分工

康熙时期开始有了明确的分工,这在以前是没有的,绘画、上釉、烧制等等复杂的工序,有不同的窑工来负责,这样一来术业有了专攻,每个窑工负责不同的工序,经过反复的练习,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正是因为这些好的政策和技术的革新,康熙一朝的瓷器烧造才能够独步于本朝。

乾隆皇帝都曾经称赞的钧窑究竟有什么魅力


中国的窑洞很多,但是能得到皇帝称赞的很少,钧窑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大放异彩、吸引大量目光的窑洞,在清朝时期再次达到了鼎盛,也成为现代人追捧的窑品之一。那么,乾隆皇帝都曾经称赞的钧窑究竟有什么魅力,让皇帝都如此称赞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钧窑,亦名钧窑、钧台窑,是以鲁山花瓷和柴窑为基础形成的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受到道家的影响,因而在瓷器烧制上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到宋徽宗时期,钧窑的水准达到了高峰,工艺技术更是发挥到了极致,正是因为这种无论呈色还是纹理都随心所欲的技术,迄今无人能模仿,因而在宋朝时期,钧窑堪称是鼎峰水准。

北宋时期的钧窑作品,发色、纹理大小和发布都是一致的,而且控制的很好,可以用恰到好处来形容,这也是后世人无法模仿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人能做到像北宋时期那样随心所欲的去控制其呈色、纹理,以至于到了后期,这种钧窑作品慢慢减少。

钧瓷的烧制工艺已经失传,窑址也是慢慢沉入水中,市场中流传一句话“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可见当时的钧窑出产的钧瓷多么受欢迎,多么惊人。

由于钧瓷的工艺失传,且数量越来越少,因而市场价值越来越高,后世人看到了钧瓷的市场价值和潜力之后,纷纷模仿,可惜的是,即使到现在,依然找不到好的方法模仿出相似的瓷器。

钧窑的烧制非常独特,形成的钧瓷更是绚烂奇妙,其色彩是在烧制过程中形成的,犹如美玉一般,非常生气,而且窑变万象,妙境丛生,有些犹如群山叠翠,有的就像是积雪南陵、玉暖冰河,更有的钧瓷像星辰漫天、仙山环阁,十分精妙。这些精美的瓷器不仅受到世人的喜爱,更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爱。

在乾隆皇帝的《赏钧红》中曾提到“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足见乾隆皇帝对钧瓷的喜爱。

如今,钧瓷已经成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瓷器之一,它被所有人所珍视,也被所有人抢夺收藏,然可惜的是,钧瓷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即使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达到了天价,依然找不到多的一件钧瓷。因此,用有价无市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钧瓷之美不仅征服了中国人,也俘虏了外国人的心,很多外国友人在看到钧瓷之后,都被其折服,纷纷加入到收藏队伍中来。也因此,钧瓷的价格更高,收藏难度也更大了。

壁瓶 乾隆皇帝的随行诗刊 三希堂都是它的天下


2016年,在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一件高51.2cm的清乾隆-御制霁蓝地描金-御题诗-洋彩堆塑荷莲配仿黑漆描金座大壁瓶被拍出,其款识为“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六字横行,最终以805万元的高价成交。说实话,这件瓷器一连串的名字真是看得小编眼都要花了,不过一经注意到“御题诗”、“壁瓶”两字眼,小编也就立马反应过来这件赏瓶为何能拍卖到近千万价格之高了。乾隆皇帝爱写诗,一生作诗四万余首,简直是个诗文高产狂魔。不过庆幸的是乾隆的诗,没有一首是要求“背诵全文”的,当然说这话仅为开心一笑罢了。在诗以外,乾隆也爱瓷器,对复古风的瓷器他爱,对于创新式的瓷器他更爱。而壁瓶,相对而言就算是创新式瓷器的一种。壁瓶,又叫挂瓶、轿瓶,形制宛如普通瓶尊的一半,靠壁一面平坦有孔,可以用来系绳悬挂,其造型多样不输普通瓶尊。

说到壁瓶,这里还有一个民间小传说。相传是明朝宣德年间,在一间瓷器小作坊中,一位窑工在搬运新烧成的瓷花瓶时不下心将其中一件瓷瓶掉落在地,瓷瓶当即碎成两半。窑工心里既惊且愧,不知道如何对窑主人交代,幸亏他灵光一闪,将两半瓷瓶又各自补上一面平壁重新烧了一遍,然后将它们挂在墙上作为装饰。当然,故事就是故事而已,毕竟谁也没见过瓷瓶一摔正好可以摔成对称的两半的。不过,故事中所反映的成型的壁瓶起源时间、形态特征等倒是不假。壁瓶的御窑烧造正式开始是在宣德年间,但是其雏形却早在唐代就出现,宋代就已经进入基本定型阶段,元代的壁瓶甚至已经具备了盛水插花的功能,只是形制还不是特别成熟。

一直到清代,宫廷中用于装饰的壁瓶大量出现,甚至在乾隆皇帝轿辇的也大量装饰,其名称也因此改叫挂瓶、轿瓶。清代挂瓶最具特色的装饰,是皇帝的御题诗。乾隆皇帝喜爱壁瓶,每有诗文作得,便名人送稿至御窑厂唐英处,令其以诗为装饰烧造挂瓶。乾隆皇帝称赞御题诗挂瓶“随行供啸咏,沿路撷芳华”,可以说,壁瓶已经成为乾隆皇帝的随行诗刊了。乾隆皇帝对壁瓶的宠爱,还延伸到他的房间装饰上。三希堂作为乾隆的书房,虽然空间不大,但是气韵古朴,文雅之气浓郁,而这里更是乾隆御题诗壁瓶的天下,墙上挂满各式彩瓷壁瓶共计13个,每个壁瓶内都插着色彩缤纷的玉石花枝或松竹作为装饰,明丽而典雅。这不仅是瓷器在文房装饰中的重要体现,也从侧面应证了壁瓶在清乾隆时期的繁荣。

乾隆御制款描金粉彩花卉纹六棱瓶


粉彩瓷是清宫廷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乾隆皇帝对书画、诗词以及各类工艺品的喜爱达到狂热程度,对瓷器的偏爱尤甚。乾隆皇帝对瓷器的喜爱不仅停留在赏玩层面,甚至直接参与到瓷器制作中,对宫内制瓷诸事屡屡过问,其痴迷程度尤甚其父雍正皇帝。例如,乾隆常下谕旨,粉彩在制作前,宫中负责此事的大臣需先向皇帝呈画样或木样,待审定后,方可送交景德镇御窑场烧制(有关乾隆时期瓷器制作的木样、画样以及款识、题诗等样稿,在《清宫档案》中皆有案可查)。在乾隆皇帝的亲力亲为下,粉彩从单纯的日常生活用具变成具有陈设观赏、祭祀礼佛、品鉴把玩的多用瓷,这是宫中其他工艺品无法相比的。

在用彩方面,乾隆粉彩经常利用粉彩温润柔和的质感造出不同的色泽层次和透视关系,所以能够精准细致地仿制出石,木,动物等物体的色调和质感。乾隆粉彩装饰另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大量乾隆粉彩大量采用缠枝宝相花或洋花作主题纹饰,加饰龙凤、八宝、吉庆、祥瑞,。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在结合千姿百态的造型,使得乾隆粉彩瓷器显得繁缛华丽,精细完美。

今日展示一件乾隆时期的乾隆御制款描金粉彩花卉纹六棱瓶,通高:高:26cm ,底部落”大清乾隆年制”帝王款。器形规整,胎质细腻坚致,质地细腻轻盈,釉面滋润匀净,通体施以粉彩,并辅以描金工艺将瓶身分成多个部分。盘口,束颈,造型秀长,大气文雅,通体黄色粉地。纹饰丰满,棱处描金,极具观赏价值。此瓶在制作工艺上,以红、黄为主色调,精制巧妙的工艺技法,丰富多样的图案,呈现着乾隆粉彩的遗风。特别是烧造如此规整大型之陈设器,十分难得。(此件藏品参加2018年6月新加坡春季拍卖会,敬请关注)

由于粉彩瓷器色彩柔和,瓷画精细优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文物市场上清代彩瓷较多,粉彩尤其突出。乾隆粉彩更是以工艺精湛,纹饰繁缛,不惜工本著称,艺术价值极高。近年瓷器市场的大幅上涨中,最先上扬的就是粉彩板块和青花板块,至今也是瓷器市场中最受追捧的两大类瓷器。在近年拍卖市场中,清乾隆粉彩在粉彩板块中表现最为突出,成交价排行榜前10名中的基本均是清乾隆粉彩,由此可见今日展示的粉彩描金花卉纹撇口瓶具有巨大收藏价值

雍正御制瓷器拍卖价格统计


雍正时期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其景德镇御窑的烧造的瓷器品种却十分的丰富,瓷器额质量名列清瓷之冠,只要是因为当时朝廷督陶官的监督另一方面是有着大批技艺高超的工匠师,雍正时期从整体上看其器物的体积比前朝略少,在造型上也一改了康熙时期的古拙浑厚之风,是清朝的瓷器中最为细致精美的瓷器,大多以青花和粉彩为主,其中珐琅彩最为的名贵,粉彩以白地为主,也有少量色地粉彩,青花以晕散的永乐、宣德风格为主,有着晚晴时期和康熙时期的风格,所以说雍正时期的瓷器较为的融合但是又有着其他朝代所没有的,雍正时期御制瓷器一般价格较高,高达上千万,正反映出了其收藏价值。存世量较少,再加上原料的的提纯度较高、造型独特且纹饰独特,所以说雍正时期的御制瓷器价格较高。

雍正时期御制瓷器的特点主要是 一 轻巧俊秀、工丽秀丽,在其外形上有着“细条美”之誉,确实是多一分就显得笨拙,少一分就显得简陋,给观赏者一种高雅之感。二 胎土淘炼的较为的精细,胎体较为的坚硬、其质地细腻且洁白,但是相较于康熙时期的胎质较为的疏松,在器物的底部处理十分的讲究,触感非常的细腻滑润。三 是雍正时期瓷器的外部主要以绘画为主,同时兼用了刻、印、堆塑和镂雕工艺,所以说在一件瓷器上就有了不同类型合二为一的瓷器,在纹饰中花卉的内容最为丰富,构图的主次、着色的轻重,图案的简洁清晰所以说从这造型、外观、质地就可以看出雍正时期御制瓷器的独特,所以说千万的价格也不足为奇。

《清朝雍正胭脂红玉壶春瓶》的价格在成交是高达六千二百万的价格,《清朝雍正粉彩松鹿纹摇铃尊》的价格成交是在五千六百九十万的价格成交,这些在雍正时期瓷器的价格并不是最高的,所以说在雍正时期有独特的花卉图案居多,山水、人物方面也有涉猎,而且还会在其纹饰上有着配套的诗文作为注解,珐琅彩的烧制成本较为的昂贵,其胎白釉润,色调鲜明,其精湛的程度才是其他时期的所烧制的瓷器无法相比的,而透润、简练才是雍正时期御制瓷器的特征。

如今我们的拍卖市场上关于雍正御制瓷器较少,大多数的瓷器其质地和造型方面都距离这精品相差甚远,所以说市面上的御制瓷器的收藏价值和价格没有很高,并不是所有的御制瓷器价格都在千万之上,许多的收藏爱好者对于雍正御制时期的瓷器是极其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造型和外观、质地,更是因为其纹饰上融合了之前时期的特点,存世量较少非常罕见,所以说收藏价值是很高的。随着瓷器市场的兴起,其雍正仿制瓷器的价格会越来越高。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锦地开光花鸟图蟠耳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20种高仿品中,有6件清代乾隆年间珐琅彩瓷器。这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锦地开光花鸟图蟠耳瓶就是此次高仿国宝级文物之一。此瓶撇口,短颈,溜肩,鼓腹,胫收敛,圈足。肩部两侧各置一蟠耳,内施白釉。金彩口,颈部饰变形团寿纹。以各色彩料绘以缠枝花卉,两面开光绘花鸟图,足外墙饰一周连续回纹。足内松石绿釉地红料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瓶蕴涵着皇家的艺术性情,她的雍容华贵与典雅,无与伦比。

珐琅彩被世人誉为“彩瓷皇后”,是在皇帝的直接授意下创烧,并在皇帝亲自指导下发展起来,这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罕见的。她一经问世就享受着宫廷画师出具样稿,由景德镇官窑瓷厂烧制上好素胎,然后送往京城皇宫内“造办处”选胎,再经“如意馆”画师绘画填彩,最后入宫内彩炉烘烧等一系列殊荣,在清宫独领风骚近百年。

珐琅彩艺术发展到乾隆朝,就进入了极盛阶段。后人评乾隆珐琅彩瓷有四绝:“质地之白白如雪,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欲飞,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珠,鲜艳纤细,蝶有绒毛,且颈颈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有蝇头,四绝也。”乾隆珐琅彩之所以取得如此高超的艺术成就,宫廷画师精湛的技艺是其根本原因之一。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乾隆皇帝好为瓷器题诗 前朝本朝均有其御制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乾隆皇帝好为瓷器题诗 前朝本朝均有其御制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雍正御制款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