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烧造 > 导航 >

六朝青瓷为何难觅南京造

六朝青瓷为何难觅南京造

古代瓷器烧造 古代青瓷器 古代青瓷器制作

2020-02-12

古代瓷器烧造。

正在南京博物馆展出的“千峰翠色——六朝瓷器展”让不少读者对青瓷文物表示出极大兴趣。读者张先生就表示,在展馆见到一个鼻子朝天、嘴唇镂空的长相像“猪八戒”的人俑照片,不知道长相如此的人俑在一千多年前有何含义。另外,南京出土了众多青瓷器皿,不知道南京以前是否也有青瓷窑。

“猪脸”人俑瓷是否次品

南京博物馆的青瓷展馆是中国古陶瓷2006年南京年会暨青瓷学术研讨会的重要场馆之一。记者采访时,专家们正在展馆参观。南京市博物馆馆长白宁听了关于人俑的疑问后,哈哈一笑,表示这个人俑可能并无太多寓意,只不过是在烧制时碰坏了的青瓷作品。“一般来说,有人俑葬品的墓穴,应该都是贵族墓穴,但即便如此,与正常的日常生活用具相比,人们对墓葬里的随葬瓷器质量要求不是很严,所以这个人俑可能不过是个‘次品’而已。”白馆长笑言,“就好像发现错币一样,这样独特的次品,对我们来说,也是很有趣,又有价值的。”

民间散瓷片 募捐修文物

采访时,记者有幸遇见了前来参加学术研讨的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这位堪称“我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的老学者,对此次的青瓷展赞不绝口。提起瓷器文物,耿老有些感慨,他表示,瓷器修复和人做植皮手术差不多,就好像人脸上的皮肤有缺损,用其他人工代替物补上去,即使手术再成功,也不如用人自己本身的皮肤修补好。现在,不少老百姓手上有很多有价值的瓷器残片,这些残片放在百姓手中,既不实用,也体现不出艺术美感,在流通市场也卖不出好价。“倡议大家把这些残片捐献出来,我们修复文物的时候,拿这些残片往文物身上核,这样修出来的文物价值要比用腻子腻的高多了。修复好了,博物馆可以专门弄个记录册,把捐献者的名字记下,这对损献者来说也是种荣耀。”

南京土质差 不适烧青瓷

据南京博物馆人员介绍,半个世纪以来,南京地区已发掘、清理六朝遗址、墓葬达到上千处,其馆藏六朝青瓷文物也数以千件,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六朝青瓷精品中,没有一件是在南京烧制的。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张浦生先生告诉记者,南京至今未发现有制瓷窑址,仅在中华门外聚宝山发现了一座明代的陶窑,但也没能好好保护和开掘。据介绍,六朝青瓷窑主要集中在浙江和苏南一带,著名的有浙江越窑、江苏宜兴窑等,这些窑址与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有关,也和土质条件相关,南京虽然有山,但土质不适合烧瓷。公元二至五世纪初的南京地位特殊,是中国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各种优质青瓷制品在此集散、消费。所以,南京虽然不产瓷,却汇集了六朝时代的青瓷精品。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六朝青瓷的收藏


六朝青瓷器是我国高古瓷器中的瑰宝,在当时并非一般平民阶层的生活用品。由於其胎质坚致、造型雅秀,釉色纯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内蕴,所以每件上品位的六朝青瓷器,十多年前在国际市场的拍卖估价均在三十万元港币以上,高的更达百万之巨。高品位的六朝青瓷器一向被海内外古瓷器收藏家所珍视和追觅,而六朝青瓷的现代仿品在当今的古玩店、地摊上随处可见,真品中的明器及低档粗品则偶有发现,寻购到六朝青瓷的标准典型器几乎如同大海捞针。那麽我们如何练就一双慧眼,抓住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得到心仪已久的「宝贝」呢?

夯实专业基础,先多看少买

在历史上,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合称六朝,在考古学概念中六朝青瓷包括了西晋青瓷。六朝青瓷产於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浙江省和江苏省南部地区的产品为优秀代表,在我国陶瓷史上,六朝青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这些充满美学意境的六朝青瓷器已诞生一千七百年上下,但千百年来有关其烧制业研究的典籍史料只是凤毛麟角,而对於越窑青瓷的研究只始於二十世纪上半叶,所以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版的由著名学者撰写的有关陶瓷史、瓷器鉴定欣赏一类专著中均有章节对六朝青瓷作论述。尤其是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出版的由林士民先生著述的《青瓷与越窑》、由李刚先生主编的《青瓷风韵》以及赵自强先生的青瓷专著等对六朝青瓷均有考研论证,并配有彩色图片。六朝青瓷收藏爱好者在收藏过程中对这些学术著作应多看多记,把握要领,如:六朝青瓷前后期的胎质分为灰白和黄白,釉色分为灰青豆青和嫩草绿黄色;常见器形除有碗、盏、碟、壶、杯、罐、炉、盂、盒、洗、砚、熏、油灯、虎子、瓶等等日用品外,还有男女俑、镇墓兽、鬼灶、谷仓、鸡笼、狗圈、猪圈等明器;选择鸡、狗、羊、熊、狮、虎、鸟、蟾蜍、猫头鹰等等多种动物形象作为器皿的整体或局部造型是六朝青瓷器的显著特徵,且器形由东晋始,多由小变大,由肥矮变瘦高,耳系由半圆形变桥形;纹饰有弦纹、水波纹、斜方格回纹、「井」字纹、联珠纹、晚期出现莲瓣纹、西晋后期始采用点染酱褐色斑的饰法;六朝青瓷窑口中有以生产黑瓷为主体的德清窑,该窑初时产品器表之黑色呈褐黄、发涩、偏淡、釉斑多,东晋后黑釉润厚柔亮,玻璃质感美,颇为珍罕。

在了解六朝青瓷的基本知识后,应结合自己在收藏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经常就近到博物馆或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六朝青瓷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去多看实物,领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纹饰等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与此同时经常到市场里、地摊上、古玩店中淘淘、觅觅,面对真伪难辨的青瓷器,都应上手细观,做到「心静、眼冷、手紧」,不可听信卖者美妙动听的「故事」,不可心贪,不可见啥买啥。对经选择所买的真品或难免买回的赝品,应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反覆揣摩和比较,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确定了收藏目标后,不少人往往走火入魔,如所谓吃了「良性海洛因」,见了东西不买就不过瘾,朝夕神往梦牵,「情况不明决心大」,成了「购物狂」,要力避走此极端。不过反过来说,如花了大价钱买了许多赝品,也不必过分窝火,不要一蹶不振,不要发誓「金盆洗手」,更不要跳楼。笔者也曾有过花费巨金错买了许多赝品只好全部送人的历史,曾有过「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感受。然而,往事不可追悔,风物长宜放眼量,「千金散尽还复来」,正面经验常从反面教训中得来,不观千剑怎可识器,不交学费怎得真知?但我们无论如何应该尽量少交学费才是。

攻克辨伪难点是关键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仿制古陶瓷以牟利的手段现已无所不用其极,往往让人望而生畏,防不胜防。但就六朝青瓷来讲,本人在实践中体会到辨伪的重点在於:仿品与真品相比,首先是形似而神难似,古代制瓷工匠往往一辈子操持瓷艺,有的世代承传,他们技艺娴熟自如,神来之手随心所欲,所作器皿精神十足,纹饰或秀巧大方,或柔美生动;尤其动物造型的器皿,个个栩栩如生,灵性飞动,呼之欲出。而新仿赝品,虽造型、大小尺寸颇相似,但形体生硬,整体与局部比例欠和谐,缺圆浑自然之韵,动物造型呆板,无神无采,有悟性的收藏者一看便知真伪。其次,真品与仿品的胎质及表面呈色有显著区别,真品或灰白、或黄白,有显的老旧痕迹,「时代感」强烈;东晋时器底的窑具垫烧痕迹呈色浅淡,陈旧依稀;仿品胎骨较新,有的作旧痕迹明显,器底的垫烧痕迹既新又深,甚至附着粘连状的闪亮结晶体。再者,真品的釉色发柔光,有的釉面剥落处呈年久日深、自然天成之痕斑,仿品釉色新亮发刺目的「贼光」,有的用化学药水浸蚀成的「沁斑」粘粘糊糊,成小片或成条线「淌」在釉面上,与真品自然斑驳的蚀褪迹象形成鲜明对比。收藏者综合以上诸因素,认真去比、去悟,在实践中总结出理性的经验,便可成竹在胸了。

拜专家为师,交藏界挚友

收藏六朝青瓷到了一定阶段后,要进一步升提自己的鉴赏水平,除自己继续多看书,订阅专业报纸杂志,增加实践知识外,有机会的话,应抽一段时间去参加专业培训班、听高水平的专家讲课;参加收藏组织,交结人品端、藏品藏识丰富的挚友。德高望重的专家们大多毕生从事现场考古和文物研究鉴定工作,大多自成一家,众望所归。听他们讲专业课,又现场上手看瓷片,把摩古代文物,提答问题,可谓事半功倍,善莫大焉。一九九五年七月,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国家一级文物专家鉴定组成员、复旦大学和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张浦生先生应邀在无锡给文博人员讲课二星期,当时我任香港大公报驻苏南记者,每天工作极忙,念及不可轻失此良机,硬是安排时间去聆听张先生讲课九天半,深感「解渴」。有的难点问题经张老师当面点拨指教,茅塞顿开,至今记忆犹新。另外,努力创造条件,加入各级收藏协会、研究会等组织,多参加其开展的活动,获益同样良好。因为这些会员们无论来自庙堂之高,还是来自江湖之远,无论是学者名流,还是蓝领村夫,在藏品藏识面前人人平等。经常参加活动,常能听到真知灼见,得到宝贵的藏品信息,给自己的帮助之大往往始料未及。几年前我在参加江苏省民间收藏研究会会议期间,一位藏友告诉我,其一浙江藏友因故欲高价转让一把东晋德清窑黑亮釉龙柄鸡首壶,我迅速作联络面洽。「收藏家关键时刻要敢於并善於一掷千金」,鸡首壶在众买家竞争中终於欣然来到我手里,后经张浦生先生目鉴,他并和其上博、浙博的专家同事「会诊」,被定为孤品,据张先生称,孤在「龙柄」也。

许多人说,收藏也是千秋大业,实不为过。古往今来,一个人收藏目的实现或基本实现,既体现了金钱的竞争,某种程度上更体现了知识和人品的较劲,与此同时要以平和的心态恭候机遇的光顾。六朝青瓷的收藏,一同此理。谚语云:「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苦心人,天不负,只要「准备」得充分,机遇大门大多会向你微笑敞开,你的收藏天地里一定会春华秋实。

浅谈六朝青瓷的收藏


六朝青瓷器是我国高古瓷器中的瑰宝,在当时并非一般平民阶层的生活用品。由於其胎质坚致、造型雅秀,釉色纯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内蕴,所以每件上品位的六朝青瓷器,十多年前在国际市场的拍卖估价均在三十万元港币以上,高的更达百万之巨。高品位的六朝青瓷器一向被海内外古瓷器收藏家所珍视和追觅,而六朝青瓷的现代仿品在当今的古玩店、地摊上随处可见,真品中的明器及低档粗品则偶有发现,寻购到六朝青瓷的标准典型器几乎如同大海捞针。那麽我们如何练就一双慧眼,抓住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得到心仪已久的「宝贝」呢?

夯实专业基础,先多看少买

在历史上,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合称六朝,在考古学概念中六朝青瓷包括了西晋青瓷。六朝青瓷产於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浙江省和江苏省南部地区的产品为优秀代表,在我国陶瓷史上,六朝青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这些充满美学意境的六朝青瓷器已诞生一千七百年上下,但千百年来有关其烧制业研究的典籍史料只是凤毛麟角,而对於越窑青瓷的研究只始於二十世纪上半叶,所以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版的由著名学者撰写的有关陶瓷史、瓷器鉴定欣赏一类专著中均有章节对六朝青瓷作论述。尤其是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出版的由林士民先生著述的《青瓷与越窑》、由李刚先生主编的《青瓷风韵》以及赵自强先生的青瓷专著等对六朝青瓷均有考研论证,并配有彩色图片。六朝青瓷收藏爱好者在收藏过程中对这些学术著作应多看多记,把握要领,如:六朝青瓷前后期的胎质分为灰白和黄白,釉色分为灰青豆青和嫩草绿黄色;常见器形除有碗、盏、碟、壶、杯、罐、炉、盂、盒、洗、砚、熏、油灯、虎子、瓶等等日用品外,还有男女俑、镇墓兽、鬼灶、谷仓、鸡笼、狗圈、猪圈等明器;选择鸡、狗、羊、熊、狮、虎、鸟、蟾蜍、猫头鹰等等多种动物形象作为器皿的整体或局部造型是六朝青瓷器的显著特徵,且器形由东晋始,多由小变大,由肥矮变瘦高,耳系由半圆形变桥形;纹饰有弦纹、水波纹、斜方格回纹、「井」字纹、联珠纹、晚期出现莲瓣纹、西晋后期始采用点染酱褐色斑的饰法;六朝青瓷窑口中有以生产黑瓷为主体的德清窑,该窑初时产品器表之黑色呈褐黄、发涩、偏淡、釉斑多,东晋后黑釉润厚柔亮,玻璃质感美,颇为珍罕。

在了解六朝青瓷的基本知识后,应结合自己在收藏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经常就近到博物馆或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六朝青瓷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去多看实物,领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纹饰等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与此同时经常到市场里、地摊上、古玩店中淘淘、觅觅,面对真伪难辨的青瓷器,都应上手细观,做到「心静、眼冷、手紧」,不可听信卖者美妙动听的「故事」,不可心贪,不可见啥买啥。对经选择所买的真品或难免买回的赝品,应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反覆揣摩和比较,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确定了收藏目标后,不少人往往走火入魔,如所谓吃了「良性海洛因」,见了东西不买就不过瘾,朝夕神往梦牵,「情况不明决心大」,成了「购物狂」,要力避走此极端。不过反过来说,如花了大价钱买了许多赝品,也不必过分窝火,不要一蹶不振,不要发誓「金盆洗手」,更不要跳楼。笔者也曾有过花费巨金错买了许多赝品只好全部送人的历史,曾有过「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感受。然而,往事不可追悔,风物长宜放眼量,「千金散尽还复来」,正面经验常从反面教训中得来,不观千剑怎可识器,不交学费怎得真知?但我们无论如何应该尽量少交学费才是。

攻克辨伪难点是关键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仿制古陶瓷以牟利的手段现已无所不用其极,往往让人望而生畏,防不胜防。但就六朝青瓷来讲,本人在实践中体会到辨伪的重点在於:仿品与真品相比,首先是形似而神难似,古代制瓷工匠往往一辈子操持瓷艺,有的世代承传,他们技艺娴熟自如,神来之手随心所欲,所作器皿精神十足,纹饰或秀巧大方,或柔美生动;尤其动物造型的器皿,个个栩栩如生,灵性飞动,呼之欲出。而新仿赝品,虽造型、大小尺寸颇相似,但形体生硬,整体与局部比例欠和谐,缺圆浑自然之韵,动物造型呆板,无神无采,有悟性的收藏者一看便知真伪。其次,真品与仿品的胎质及表面呈色有显著区别,真品或灰白、或黄白,有显的老旧痕迹,「时代感」强烈;东晋时器底的窑具垫烧痕迹呈色浅淡,陈旧依稀;仿品胎骨较新,有的作旧痕迹明显,器底的垫烧痕迹既新又深,甚至附着粘连状的闪亮结晶体。再者,真品的釉色发柔光,有的釉面剥落处呈年久日深、自然天成之痕斑,仿品釉色新亮发刺目的「贼光」,有的用化学药水浸蚀成的「沁斑」粘粘糊糊,成小片或成条线「淌」在釉面上,与真品自然斑驳的蚀褪迹象形成鲜明对比。收藏者综合以上诸因素,认真去比、去悟,在实践中总结出理性的经验,便可成竹在胸了。

拜专家为师,交藏界挚友

收藏六朝青瓷到了一定阶段后,要进一步升提自己的鉴赏水平,除自己继续多看书,订阅专业报纸杂志,增加实践知识外,有机会的话,应抽一段时间去参加专业培训班、听高水平的专家讲课;参加收藏组织,交结人品端、藏品藏识丰富的挚友。德高望重的专家们大多毕生从事现场考古和文物研究鉴定工作,大多自成一家,众望所归。听他们讲专业课,又现场上手看瓷片,把摩古代文物,提答问题,可谓事半功倍,善莫大焉。一九九五年七月,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国家一级文物专家鉴定组成员、复旦大学和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张浦生先生应邀在无锡给文博人员讲课二星期,当时我任香港大公报驻苏南记者,每天工作极忙,念及不可轻失此良机,硬是安排时间去聆听张先生讲课九天半,深感「解渴」。有的难点问题经张老师当面点拨指教,茅塞顿开,至今记忆犹新。另外,努力创造条件,加入各级收藏协会、研究会等组织,多参加其开展的活动,获益同样良好。因为这些会员们无论来自庙堂之高,还是来自江湖之远,无论是学者名流,还是蓝领村夫,在藏品藏识面前人人平等。经常参加活动,常能听到真知灼见,得到宝贵的藏品信息,给自己的帮助之大往往始料未及。几年前我在参加江苏省民间收藏研究会会议期间,一位藏友告诉我,其一浙江藏友因故欲高价转让一把东晋德清窑黑亮釉龙柄鸡首壶,我迅速作联络面洽。「收藏家关键时刻要敢於并善於一掷千金」,鸡首壶在众买家竞争中终於欣然来到我手里,后经张浦生先生目鉴,他并和其上博、浙博的专家同事「会诊」,被定为孤品,据张先生称,孤在「龙柄」也。

许多人说,收藏也是千秋大业,实不为过。古往今来,一个人收藏目的实现或基本实现,既体现了金钱的竞争,某种程度上更体现了知识和人品的较劲,与此同时要以平和的心态恭候机遇的光顾。六朝青瓷的收藏,一同此理。谚语云:「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苦心人,天不负,只要「准备」得充分,机遇大门大多会向你微笑敞开,你的收藏天地里一定会春华秋实。

陶瓷文化:鉴别六朝青瓷的要点


六朝是指吴、东晋、宋、齐、梁、陈这6个先后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朝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南、北分治的南北朝,六朝属南朝政权,之所以称六朝青瓷,是因为这一时期大部分烧造青瓷的窑场都在六朝统治下的南方,但这一时期里,中国北方也有青瓷烧造,因此,六朝青瓷泛指三国、两晋、南北朝这300多年历史时期的青瓷。

鉴别六朝青瓷的要点必须从青瓷的胎、釉、工艺等方面入手。一般来说,胎质细腻、坚致、瓷化程度高,而且分量较轻,胎壁较薄者为真品,反之则为赝品。真品六朝青瓷施釉均匀,釉层较薄,釉色青中带黄,带有剥釉现象,吴和东晋时期的青瓷施满釉,西晋和南朝施半釉,赝品六朝青瓷则施釉厚而不匀,有堆釉现象,且有较强的玻璃光。从工艺来看,真品六朝青瓷由圆器拉坯而成,手法娴熟,胎壁薄厚均匀,底足常见抛物线形的线割痕迹,造型优美端庄秀丽,而且常有堆贴图案或者捏塑装饰,而赝品瓷器则拉坯手法生硬,胎壁不均匀,底足无线割痕迹,造型呆板,无神无采。掌握了这些要点,鉴定六朝青瓷就相对容易了。

六朝青瓷:洗尽铅华是美


青瓷是中国瓷器中最古老的品种,可以说青瓷的起源就是中国瓷器的起源。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勤劳聪慧的商代先民就烧制出所谓的“原始青瓷器”。东汉晚期,长江下游地区的古越国人烧造出了成熟的青瓷器。两汉及以前的青瓷被称为早期青瓷。六朝时期是中国青瓷烧造的蓬勃发展时期,这时的青瓷烧造地域已扩大到江、浙、闽、赣、湘、鄂等省。六朝青瓷泛指三国、两晋、南北朝这300多年历史时期的青瓷。

六朝青瓷的产地以南方为主,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其中以浙江的越窑为中心,另外还有均山窑、瓯窑、婺州窑等著名的青瓷窑场。

越窑是六朝青瓷的主要产地,也是代表六朝青瓷烧制工艺最高成就的瓷窑。越窑主要分布在浙江绍兴、上虞、余姚、宁波一带,这一地区历史上曾是古越人的居住地,春秋时为越国,唐代设越州。

越窑青瓷基本上摆脱了陶器与早期青瓷器的工艺传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成型方法上,除轮制技术有所提高外,还采用了拍、印、镂、雕堆和模制等,烧造了众多新颖的品种,使瓷器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瓯窑窑址位于浙江温州地区。瓯窑早在西汉就生产青瓷,六朝时,瓯窑开始大规模生产青瓷,但规模远不如越窑。均山窑址在江苏宜兴县,又称“南山窑”。婺州窑在浙江省中部金华地区。除此之外,南方青瓷窑址还有德清窑、岳州窑、洪州窑等。

在东魏晚期,中国北方也烧制了青瓷。目前在山东淄博发现了北朝青瓷窑址,另外在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的一些北朝墓中,也出土了一批青瓷器。北方青瓷的器型种类不及南方多,主要有罐、缸、大尊、豆、碗、托杯等,绝大部分为实用器,风格饱满粗壮、浑厚质朴,与南方瓷器风格迥异。

六朝青瓷的器型丰富,常见的有盘口壶、虎子、魂瓶、香薰、水盂、唾壶、鸡首壶、烛台、青瓷羊形器、灯、砚、尊类等。

六朝青瓷是我国瓷器中的瑰宝,一件完整而精致的六朝青瓷器,其拍卖估价在10多年前就达30万港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百万元之巨。

现今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六朝青瓷多为现代仿品。鉴别须从胎、釉、工艺等方面入手。一般来说,胎质细腻、坚致、瓷化程度高,而且分量较轻、胎壁较薄者为真品,反之则为赝品。真品六朝青瓷施釉均匀,釉层较薄,釉色青中带黄,常有剥釉现象,吴和东晋时期的青瓷施满釉,西晋和南朝施半釉。赝品则施釉厚而不匀,有堆釉现象,且有较强的玻璃光。从工艺上看,真品六朝青瓷由圆器拉坯而成,手法娴熟,胎壁薄厚均匀,底足常见抛物线形的线割痕迹,造型美观,而且常有堆贴图案或捏塑装饰,而赝品则拉坯手法生硬,胎壁不均匀,底足无线割痕迹,造型呆板,无神无采。

六朝三国西晋青瓷的文化特征


六朝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上承汉代瓷器创造的成就,下为隋唐青釉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六朝是指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包括西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这6个先后以建康为都城的朝代。这一时期的瓷器被称为六朝青瓷是因为大部分烧造青瓷的窑场都在六朝统治下的南方,因此,“六朝青瓷”的概念是泛指三国、两晋、南北朝这300多年历史时期的青瓷制品。

青瓷兽兽形尊 (西晋.永宁二年)

高27.9厘米,口径13.3厘米,1976年江苏省宜兴县周墓墩出土,南京博物馆藏

六朝青瓷的釉料由石灰石和瓷土配成,铁为主要呈色剂,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东晋青瓷胎骨坚实、釉色匀净,以淡青色为主。西晋使用化妆土成功,外观更为饱满柔润。东晋青瓷的生产趋向普及,而且在质量上有明显提高。南朝青瓷胎骨致密,呈灰色,通体施釉匀净透明,多为淡青或淡绿,有的泛黄。北方青瓷于北魏晚期开始烧制,胎呈灰白色,釉色深浅不一,多为青褐、青黄色。

六朝青瓷的产地以南方为主,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其中以浙江的越窑为中心,另外还有均山窑、瓯窑、婺州窑等著名的青瓷窑场。

越窑是六朝青瓷的最主要产地,也是代表六朝青瓷烧制工艺最高成就的瓷窑。越窑主要分布在浙江一带,这一地区历史上曾是古越人的居住地,春秋时为越国,唐代设越州。这里的青瓷自东汉创烧以来,到六朝时得到了迅速发展,是我国最先形成的窑场众多、分布地区广阔、产品风格相近的瓷窑体系。

越窑青瓷基本上摆脱了陶器与早期青瓷器的工艺传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成型方法上,除轮制技术有所提高外,还采用了拍、印、镂、雕、堆和模制等,烧造了众多新颖的品种,使瓷器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东吴时,越窑青瓷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有的胎较疏松而呈淡黄色,釉以淡青为主,间或有青黄釉、黄釉。釉层均匀,胎釉结合牢固,纹饰有弦纹、水波纹等,晚期出现斜方格网纹,在一些器物上堆塑人物,神佛像,飞鸟走兽等。西晋时,瓷窑激增,青瓷的产量和质量均明显提高,青瓷的胎质比以前加厚,胎色变深,呈灰色、深灰色,釉呈青灰色,釉层厚而均匀。这一时期是青瓷花式品种最多的时期,纹饰有弦纹、斜方格网纹、连珠纹,还有忍冬、飞禽走兽组成的花纹带。

东晋时期,青瓷生产出现了普及的趋势,但器物的造型逐渐趋向简朴,装饰大为减少,明器也极少见,纹饰以弦纹为主,水波纹减少。西晋晚期出现的褐色点彩装饰也广泛流行。另外还出现了受佛教艺术影响的莲瓣纹。瓷胎色偏浅,釉色略偏黄。

南朝时,越窑的烧造扩大到浙西北的吴兴,浙东的余姚、奉化、临海等地。这一时期的产品仍采用前期的制瓷工艺,多数胎壁致密,呈灰色,通体施青釉。少数胎质较松,呈土黄色,外施青黄或黄釉。南朝早期褐色点彩仍流行,但比东晋时小而密,刻画莲瓣纹很流行。

瓯窑窑址位于浙江温州地区。瓯窑早在西汉就生产青瓷,但影响较小。六朝时,瓯窑开始大规模生产青瓷,但生产规模远不如越窑。

均山窑址在江苏宜兴县,又称“南山窑”,1959年被发现,因离均山村不远,故定名为“均山窑”。

婺州窑在浙江省中部金华地区。早在新石器晚期,金华地区先民就在丘陵地带建造窑炉,利用当地瓷土和石灰釉制作陶器。商代开始烧造原始青瓷,真正大规模烧造青瓷是在东汉至东吴时期。除此之外,南方青瓷窑址还有德清窑、岳州窑、洪州窑。六朝青瓷上承东汉青瓷,下接唐宋青瓷,具有承上启下之作用,对于研究古代陶瓷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国西晋青瓷赏析

一、青瓷虎子(三国.赤乌十四年):高16厘米,宽11.8厘米,长20.9厘米,1955年江苏省南京赵士岗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二、青瓷虎子(西晋) 高20.9厘米,长26.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三、西晋青釉胡人骑狮俑:高25、长18.5厘米,1990年安徽省舒城县出土。狮仰首蹲卧,怒目坚耳,长须垂于胸部,羽状尾贴于臀部,肌体丰隆。一胡人骑于狮背之上,其人深目高鼻,头戴高冠,胸前抱一小羊,衣服上装饰圈点纹等。纹饰刻划精细,青釉润泽,胎质灰白坚硬,造型丰满,形象生动。

四、西晋青瓷狮形器:长19厘米,高12.5厘米,1964年江苏省南京市板桥镇石闸湖出土,南京市博物馆藏。狮形器釉作青灰色。头作狮形(亦称辟邪),尾呈蕉叶状,颔下有须。项脊分披鬃毛,腹部两侧画有羽翼。脊上有直径三厘米的圆管,以前释为注水器,但无泄水孔,亦考为烛台,此器所塑动物形象质朴,富有装饰味。

五、青瓷羊尊(西晋):高19.5厘米,长26厘米,1974年南京西岗果木场西晋墓出土,南京博物馆藏。

六、青瓷羊(三国):23.4厘米,长32厘米,江苏省南京清凉山吴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陶瓷文化:六朝青瓷的的特点及鉴别方法


所谓青瓷,其釉是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的高温石灰釉,这种釉含2%的三氧化二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时呈青色或青绿色,故称青瓷。青瓷是中国瓷器中最古老的品种,可以说青瓷的起源就是中国瓷器的起源。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勤劳聪慧的商代先民就烧制出所谓的“原始青瓷器”。东汉晚期,长江下游地区的古越国人(今浙江东北部地区)烧造出了成熟的青瓷器。两汉及以前的青瓷被称为早期青瓷,这一时期青瓷的总体特点是原料处理和坯泥炼制还比较粗糙,釉色不稳,工艺简单。六朝时期是中国青瓷烧造的蓬勃发展时期,这时的青瓷烧造地域已扩大到江、浙、闽、赣、湘、鄂等省。各地瓷窑烧制出了各具地方特色的青瓷产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六朝是指吴、东晋、宋、齐、梁、陈这6个先后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朝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南、北分治的南北朝,六朝属南朝政权,之所以称六朝青瓷,是因为这一时期大部分烧造青瓷的窑场都在六朝统治下的南方,但这一时期里,中国北方也有青瓷烧造,因此,六朝青瓷泛指三国、两晋、南北朝这300多年历史时期的青瓷。六朝青瓷的釉料由石灰石和瓷土配成,铁为主要呈色剂,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东晋青瓷胎骨坚实、釉色匀净,以淡青色为主。西晋使用化妆土成功,外观更为饱满柔润。东晋青瓷的生产趋向普及,而且在质量上有明显提高。南朝青瓷胎骨致密,呈灰色,通体施釉匀净透明,多为淡青或淡绿,有的泛黄。北方青瓷于北魏晚期开始烧制,胎呈灰白色,釉色深浅不一,多为青褐、青黄色。

六朝青瓷的产地以南方为主,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其中以浙江的越窑为中心,另外还有均山窑、瓯窑、婺州窑等著名的青瓷窑场。越窑施六朝青瓷的最主要产地,也是代表六朝青瓷烧制工艺最高成就的瓷窑。越窑主要分布在浙江绍兴、上虞、余姚、宁波一带,这一地区历史上曾是古越人的居住地,春秋时为越国,唐代设越州。这里的青瓷自东汉创烧以来,到六朝时得到了迅速发展,是我国最先形成的窑场众多、分布地区广阔、产品风格相近的瓷窑体系。“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碗,越州上……越瓷类玉……越瓷类冰……越瓷青……青则益茶。”越窑青瓷基本上拜托了陶器与早期青瓷器的工艺传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成型方法上,除轮制技术有所提高外,还采用了拍、印、镂、雕、堆和模制等,烧造了众多新颖的品种,使瓷器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东吴时,越窑青瓷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有的胎较疏松而呈淡黄色,釉以淡青为主,间或有青黄釉、黄釉。釉层均匀,胎釉结合牢固,纹饰有弦纹、水波纹等,晚期出现斜方格网纹,在一些器物上堆塑人物,神佛像,飞鸟走兽等。西晋时,瓷窑激增,青瓷的产量和质量均明显提高,青瓷的胎质比以前加厚,胎色变深,呈灰色、深灰色,釉呈青灰色,釉层厚而均匀。这一时期是青瓷花式品种最多的时期,除日常用具层出不穷外,明器也大大增加。纹饰有弦纹、斜方格网纹、连珠纹,还有忍冬、飞禽走兽组成的花纹带。

东晋时期,青瓷生产出现了普及的趋势,但器物的造型逐渐趋向简朴,装饰大为减少,明器也极少见,纹饰以弦纹为主,水波纹减少。西晋晚期出现的褐色点彩装饰也广泛流行。另外还出现了受佛教艺术影响的莲瓣纹。瓷胎色偏浅,釉色略偏黄。南朝时,越窑的烧造扩大到浙西北的吴兴,浙东的余姚、奉化、临海等地。这一时期的产品仍采用前期的制瓷工艺,多数胎壁致密,呈灰色,通体施青釉。少数胎质较松,呈土黄色,外施青黄或黄釉。南朝早期褐色点彩仍流行,但比东晋时小而密,刻画莲瓣纹很流行。瓯窑窑址位于浙江温州地区。瓯窑早在西汉就生产青瓷,但影响较小。六朝时,瓯窑开始大规模生产青瓷,但生产规模远不如越窑。均山窑址在江苏宜兴县,1959年被发现,又称“南山窑”,因离均山村不远,故定名为“均山窑”。婺州窑在浙江省中部金华地区。早在新石器晚期,金华地区先民就在丘陵地带建造窑炉,利用当地瓷土和石灰釉制作陶器。商代开始烧造原始青瓷,真正大规模烧造青瓷是在东汉至东吴时期。除此之外,南方青瓷窑址还有德清窑、岳州窑、洪州窑。六朝时期的青瓷产地除南方以外,在东魏晚期,中国北方也烧制了青瓷,目前在山东淄博发现了北朝青瓷窑址,另外在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的一些北朝墓中,也出土了一批北方生产的青瓷器。北方青瓷的器形种类不及南方多,主要有罐、缸、大尊、豆、碗、托杯等,绝大部分为实用器,风格显得饱满粗壮,浑厚质朴,与南方瓷器风格迥然不同。其胎骨一般灰白色、灰色居多,烧造火候普遍较高,胎质纯净而无气孔。少数火候稍低,胎内有黑点及气孔,釉色有青褐色、青黄色、灰绿色等,主要纹饰有莲瓣纹、宝相花纹,连珠人面纹等,刻画莲瓣、鸭子等。六朝青瓷的器形丰富,常见的器形有盘口壶、虎子、魂瓶、香熏、水盂、唾壶、鸡首壶、烛台、青瓷羊形器、灯、砚、尊类等。六朝青瓷是我国瓷器中的瑰宝,在我国瓷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其胎质坚致、造型典雅、釉色清纯,有极为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内蕴,因此,每件完整而精致的六朝青瓷器,其拍卖估价在10多年前就达30万港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百万元之巨。高品味的六朝青瓷器一向被海内外收藏家所珍视和追寻。现今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六朝青瓷多为现代仿品,真品中的明器及低档粗品则偶有发现。由于真假六朝青瓷鱼龙混杂,因此正确鉴赏六朝青瓷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鉴别六朝青瓷的要点必须从青瓷的胎、釉、工艺等方面入手。一般来说,胎质细腻、坚致、瓷化程度高,而且分量较轻,胎壁较薄者为真品,反之则为赝品。真品六朝青瓷施釉均匀,釉层较薄,釉色青中带黄,带有剥釉现象,吴和东晋时期的青瓷施满釉,西晋和南朝施半釉,赝品六朝青瓷则施釉厚而不匀,有堆釉现象,且有较强的玻璃光。从工艺来看,真品六朝青瓷由圆器拉坯而成,手法娴熟,胎壁薄厚均匀,底足常见抛物线形的线割痕迹,造型优美端庄秀丽,而且常有堆贴图案或者捏塑装饰,而赝品瓷器则拉坯手法生硬,胎壁不均匀,底足无线割痕迹,造型呆板,无神无采。掌握了这些要点,鉴定六朝青瓷就相对容易了。

战国到六朝早期瓷器鉴定秘籍


初入门的收藏爱好者,不可盲目收藏,必须先确立收藏方向。

瓷器收藏和玉器收藏书画收藏不一样。书画收藏也就是古代书画和现代书画,玉器收藏也就是高古玉和明清玉,翡翠三大项。而瓷器收藏绝不是简简单单青花瓷,粉彩瓷,五彩瓷,青瓷这么简单。

我们一般把收藏瓷器的爱好者分为几大类。高古瓷,明清瓷,民国瓷。

其中高古瓷,又分为六朝瓷,唐瓷,宋瓷,元瓷。

明清瓷又分为明官窑,清三代,清中晚,明清民窑。其中有的人又错开,专收青花瓷,粉彩瓷,五彩器,颜色釉等等。

民国瓷主要收藏的是浅绛彩为主的彩瓷。基本上玩瓷器的,都只涉猎其中一项或者两两项,专家学者亦不例外。

瓷器和陶器不一样。最早的瓷器,被称为原始青瓷。一般认为出现在战国时期。现在有资料显示,可能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原始青瓷。原始青瓷制法是用瓷石为胎,施一层含铁元素的石灰釉,经1200℃左右高温焙烧而成。由于采用了瓷石和较高的温度,所以胎体烧结程度较好,吸水率低,敲击时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所以被称为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由于工艺一直没有太大突破,从商代一直到汉代,没有太大的技术进步。再加上贵族商周时期一般都喜欢青铜器(当时以青铜为主要货币,青铜货币按重量定币值。所以,青铜器实际上等同于用钱堆筑起来的器皿,属于赤裸裸的炫富,)汉代贵族则喜欢漆器和黄金(漆器制作工艺复杂,昂贵,一件漆器耳杯当时价值十倍于青铜耳杯,而且轻薄,美丽。黄金更是大汉贵族的最爱,参看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就知道当时他们有多喜欢金子了)。所以直到三国时期,由于战乱,在孙吴境内,开始大量流行浙江本地生产的青瓷器。主要产地在绍兴,上虞一带。

六朝青瓷魂瓶

所以我们说的早期青瓷,一般就是指六朝青瓷。

所谓六朝。就是以北方正统士族为代表的政权。继承了魏国的西晋,然后是东晋,然后是宋齐梁陈。这一时期又称为南北朝时期。所谓北朝,就是以北魏为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这时期南方主要是青瓷,产地主要都在浙江。统称为六朝青瓷。

北方磁窑考古资料不多,产地不太清楚。以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青釉莲花尊为典型代表。近年来考证为相州窑生产。器型多高大,以雕塑出名。相州窑在历史上是个文献中无记载的瓷窑,今天的河南安阳在北魏、北周时期隶相州管辖,按古代以地名命窑名的法则,故称相州窑。

1986年10月,安阳市文管办再次在对安阳桥一大型隋墓的清理发掘中,意外地在出土的瓷质建筑构件的模具上发现刻有“相”字铭文,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有力地证明了相州窑的实际存在田野考古调查证实:相州窑始烧于北魏,终于晚唐。

北齐相州窑青白釉瓷神牛

北朝还有一项发明,那就是白瓷。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我国至今所见的最早的白瓷。这时候的白瓷釉色普遍泛青,说明还没有脱离青瓷的影子,它的釉料中含铁量比较高,也说明白瓷是从青瓷进化而来的品种。早期的北齐白瓷极为罕见。

而六朝时期的江南,属于传统汉族士大夫阶层居住地。由于战乱,大量的汉族士族从中原迁到江南,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和知识。大力的提高了以浙江为代表的南方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

六朝青瓷,多采用模印工具印花,然后施釉。还有一种印贴工艺,是用模子先做好瓷泥纹饰后再粘贴到胚体上。然后施釉。最常见的印贴纹饰是兽面衔环纹饰,还有猛兽。印花和印贴是当时青瓷的主要装饰方法。东晋后这种方法显著减少了,出现了不少用铁锈斑装饰的点彩瓷器。但中国最早的釉下彩瓷器,却不是东晋,而早到了三国孙吴时代。

孙吴青瓷釉下彩绘盘口壶

青瓷釉下彩盘口壶:三国时期吴国, 高32.1厘米 ,1983年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长岗村M5出土,圆弧形盖,盘口,束颈,圆鼓腹,平底。

壶上腹饰一周贴塑,由四个铺首、两尊佛像、两个双首连体鸟系组成。排列整齐,间隔有序,均以褐彩勾勒。盘口壶肩腹部饰釉下彩绘图案:鸟形盖纽两旁各饰一柿蒂纹,盖面绘四组类似纹饰,两个人首鸟身的动物分别在一株仙草上方相对飞舞,仙草两侧各有一只动物;颈部绘七只异兽,除两只并列外,其余几只之间皆有形状相似的半身异兽图案;腹部绘两排持节羽人,上排有十一人,下排为十人,高低交错排列,空隙处绘有疏密有致、飘然欲动的仙草和云气。

它将制瓷工艺和绘画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拓了瓷器装饰的途径,在中国陶瓷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好了,早期瓷器就介绍到此,你了解清楚了吗?

六朝瓷绘与两汉漆画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于艺术的思潮、流派或艺术家,只有在历史的发展中才能认识它的产生原因,判断它的价值,从而便于我们批判地借鉴。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动荡分裂的乱世,然而它却是华夏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相融合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诗歌、书法绘画、工艺美术,堪称璀璨缤纷、绚丽多姿,六朝的文化美术是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纽带。在中华文艺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制瓷工艺便是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们勤劳聪明的祖先就发明了原始青瓷。到了三国两晋时期步入成熟发展阶段。除了胎质坚致,釉色青碧,造型多样外,在装饰上首创了彩绘艺术。关于我国彩绘瓷出现的时期,国内外陶瓷界历来都认为始于公元9世纪的唐代中晚期,以湖南长沙窑、四川邛崃窑为代表。谁知,石破天惊,1983年南京市博物馆改古都在南京中华门外长岗村一座孙吴古墓中,意外地清理发掘出一件青黄釉黑褐彩羽化升仙青瓷盖壶。该壶高32.1公分,口径12.6公分,腹径31.2公分,底径13.6公分。造型别致,在肩部两侧贴塑四个兽形铺首;器身前后中央各堆贴佛像一尊;腹之上部左右饰一对长翼鸟。自壶的盖顶至器身以黑褐彩通体满画。其盘口处绘一圈三角形装饰带;腹部上下二层为21位持节羽人,四边衬托云气纹、仙羊纹;颈部有一周仰莲纹。整幅画面充满佛道仙境气氛。壶盖内有子口,纽顶为一雕塑珍禽,其内外均有黑褐彩绘画,因烧成温度不高,胎釉结合欠佳,再加上受到外部温湿度变化的影响,器身部分釉面出现剥落现象。由于目前全世界仅此一件,属于清理发掘出土的完整早期釉下彩绘瓷器。故已被国家文物局许列为国宝级文物。曾记得,1984年秋,余陪同故宫博物院已故著名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至南京市博物馆鉴赏该壶时,他以惊奇的口吻说,如果不是我们考古发掘出土的,谁都不敢说这是一千六七百年前的彩绘瓷。这一发现太重要了,它将我国彩绘瓷的出现时间从9世纪唐代一下子提前到公元3世纪孙吴了!

无独有偶,笔者于1999年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上发现过一块吴末西晋初的淡青釉黑褐彩云龙纹残盘片。它的绘画风格与两汉六朝的石雕、砖刻、漆画云龙纹十分相似。后经科学测试表明,它系釉下彩,以含锰稍高的氧化铁为着色剂,烧成温度1180℃。根据热释光测定,其年代约1600多年。2002年上半年,在南京市区大行宫一带的基建工地上突然发现了六朝时期遗骸遗存,出土了一批六朝早期孙吴时的青釉黑褐彩残器碎片,其器型多盖壶,有的尚能修补复原。此外,还有少量的盘、洗一类的器皿。从纹饰上看有青龙、朱雀、白虎、奔鹿、飞天佛像、奇花异草,及云气纹、菱形纹等等。最令人振奋的是,2004年4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又在该市秦淮河南岸船板巷皇册家园建筑工地上清理发掘出一件带盖黑褐彩瑞兽珍禽纹双唇口青瓷罐(俗称“泡菜缸”)。伴同出土物竟有40多枚木筒,分别带有孙吴“赤鸟元年”(即公元238年),赤鸟十三年(即公元250年),“永安四年”(即公元261年),西晋“建兴三年”(即公元315年)等纪年。这一重要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彩绘起源断代,提供了确切可靠的实物依据。故而备受海内外历史界、陶瓷界专家、学者的关注。

综上所述,六朝孙吴时期的彩绘瓷画器当为中国彩绘瓷之始祖。它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古拙朴实,雄健浑厚”八个字来概括。尤其是所画人物、动物的形象,洗练却不乏生动,追求神似,但又不忽视形似。例如一件“飞天”残片,似像非像,耐人回味,此乃作者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所致。六朝彩绘瓷画的题材主要是瑞兽毕现、珍禽会集、庆云环绕、芝草丛生,与神仙人物一类内容,给人一派祥瑞的遐想。此均系东汉以来人们崇拜道佛虚幻神话思想的产物。特别是佛像与莲花的出现,充分说明民间的信仰和国家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外来文化在不断地深化影响。而瓷器装饰不仅成了这种政策的一个历史见证,而且使我们亦可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状态,并有助于推进我们探索六朝时期中国绘画艺术的高超发展水平。 绘画艺术和其他美术一样,具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汉代在我国封建社会是一个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大的进步,作为意识形态的漆画艺术,在继承春秋战国及秦代的优秀传统基础上有迅速的发展。其题材内容,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物,在形象的塑造、构图的处理与线条用色等方面,那种质朴稚拙和严谨庄重的风格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它给六朝的瓷画艺术带来了积极的启迪和影响。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在艺术构思的表现力上几乎全方位地接受了汉代漆画艺术风格。而汉代和漆画创作工艺与装饰工艺又同战国楚人风采有着显著的传承关系。研究汉代漆画,当以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两具精美的彩绘漆棺为代表。漆棺绘画布局严谨,绘画生动,线条奔放,尤其是云气纹,气势恢宏。在流云中还画有各种神仙怪物,栩栩如生。云气象征天体,象征死者可以随着云气飞升上天。这种表现与当时道家佛家推崇的羽化升天思想有着密切关联。同样,我们在六朝孙吴时期黑褐彩瓷画上亦常见在云气中有飞翔的禽鸟、奔跑的走兽,以及羽人、飞天等图像。其绘画生动逼真,以线条为主,结合块面。风格上凝重厚实,自然古拙。在色泽上黑褐彩浓郁深沉,气韵昂然。特别是彩绘瓷画上常见的菱形纹边饰,更是同楚汉漆画文化密切融合。诚然,六朝彩绘瓷在排列形式、绘画技法与工艺手段上与漆画相比还是有所不同、有所变化。其中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漆画直接用彩料在器身上作画。而六朝彩绘的工艺,则采取先用氧化铁青色剂在瓷胎上绘画,后上一层釉,再置于高温窑炉中一次烧成。在绘瓷学上称之为釉下彩。它的特点经久耐用、永不褪色,这种瓷绘工艺在六朝孙吴时期首开先河,一直延续千百年。

总之,六朝孙吴青瓷上始创的彩绘技艺,是当时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个重大的突破,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意义,它对后世异彩纷呈、万紫千红的彩绘瓷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六朝青瓷为何难觅南京造》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六朝青瓷为何难觅南京造》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烧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