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龙泉窑瓷器 > 导航 >

龙泉窑青瓷器如何辨伪

龙泉窑青瓷器如何辨伪

古代龙泉窑瓷器 瓷器龙泉窑如何鉴别 古代龙泉窑观音瓷器

2020-02-12

古代龙泉窑瓷器。

说起我国老窑瓷器,人们往往首推宋时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定哥。起始于北宋的龙泉青瓷,似乎品级要低一等。其实,优质的龙泉古瓷,从古至今,历来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龙泉窑位于浙江南部龙泉地区,与福建毗邻。汉代开始,已经有瓷窑,但真正让世人认可的是北宋时的青瓷。龙泉瓷是以地域而命名,以后便相沿袭。

龙泉窑自宋至清800余年的烧造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的龙泉窑更以其莹润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称绝一时,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此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商家纷纷对龙泉窑的产品进行仿烧。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

清末民初之时,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集青瓷,其后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与此同时,龙泉当地研制仿古青瓷之风大盛,一批民间制瓷艺人纷纷加入此行。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民国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

1956年,龙泉瓷厂恢复生产。浙江博物馆收藏了一批解放后烧制仿龙泉窑的产品,主要是根据南宋龙泉窑器物形制,如:双鱼洗、鬲式炉、牡丹纹大瓶等器物,但仿制得不刻意。

20世纪80年代始,一些龙泉大型瓷厂以仿古工艺品的形式大批量生产龙泉窑青瓷。

近年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兴起,为获取高额利润,各种文物作假应运而生。龙泉窑青瓷的作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器型

仿烧往往选每个时代龙泉窑的典型产品,如北宋的执壶、五管瓶,南宋的莲瓣碗、凤耳瓶、鬲式炉、元代的牡丹纹大瓶、刻花大盘、各式香炉等器物。仿品很少是对照真品的实物进行仿烧,因此造型上线条呆板,缺乏神韵,颈肩部的转折十分生硬,足端部过于整齐,器型比例失调,器物形制的规格和尺寸也不够规范。

2.胎釉

龙泉窑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应的烧造工艺。龙泉窑不同时代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不尽相同。

对粉青、梅子青釉的仿烧,一般釉料不用化学配方,而沿用传统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选择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尽管釉的质感非常像,但缺乏内敛的厚实感,往往浮光隐现。

明代龙泉窑豆青和深绿釉色的瓷器,胎壁厚重,器底粗糙,是现代仿制较容易掌握的,这类产品需仔细辨别。作伪器物一个重要工序,就是对器物釉表面进行去光处理,主要采用强酸溶液腐蚀、土埋及一些工业技术上的打磨。近年来,专家学者对经过作旧处理的器表损伤,在高倍显微镜下表现出的不同显像,作了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对古陶瓷辨伪的科学水平。

3.纹饰

龙泉窑产品的伪品的刻划纹样,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贴花工艺的纹饰,不像真品的生动自然。露胎是元代龙泉窑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元代龙泉窑特有的葱绿釉色和露胎赭红色的相衬,伪品对这类产品的仿烧,提供了识别点。

4.装烧方法

装烧技术在龙泉窑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是不相同的。在垫烧的工具上,归结起来不外乎垫圈和垫饼两类,但不同时代在圈足上所垫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时代不同的烧造痕迹。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产品的“铁足”、“朱砂足”往往是不规则的。元代垫圈痕迹、明代器物的圈足露胎部,显露出“火石红”。龙泉窑早期的产品,十分完整的少见,多少留有些残疵,主要在圈足部分。因此作伪者往往采用“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或沾粘窑渣的手法来蒙人。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龙泉窑的辨伪依据有哪些


龙泉窑的辨伪依据有哪些。

龙泉窑自宋至清800余年的烧造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的龙泉窑更以其莹润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称绝一时,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根据商品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商家纷纷对龙泉窑的产品进行仿烧,这种刻意的仿烧往往选择一种或者一类产品,有不同时代的,有不同烧造技术和制作工艺的,也有分属文化背景迥异的不同国家的。

国外仿烧龙泉窑产品成为世界性的现象。埃及的福斯他特是当时政治、经济的中心,制陶业十分发达。中国陶瓷源源不断地输入,对当地的制陶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而仿烧大量的中国瓷器。仿烧龙泉窑的产品有北宋的划花篦点纹碗、元代的双鱼小盘、菊纹贴花碗。高丽瓷与中国的瓷业有着深厚的渊源。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南宋的青瓷模印莲花碗,烧造的方法为3个支钉烧造法,支钉的断面为白色。但它莲叶舒展的纹样布局,碗的直口、垂腹、矮圈足的造型,与龙泉窑的早期风格如出一辙,从中可以看出这种交流源远流长。龙泉窑在南宋时期生产的平口长颈瓶、莲瓣碗,高丽瓷也有仿制,特点是釉色稍深,平底,支钉支烧。元明时期龙泉窑烧造的青瓷大盘,仿造它的国家有泰国、越南等。

伊朗所仿龙泉青瓷有以下几个特征:1、一般较厚重;2、胎、釉结合度较差,在口沿部分多有剥釉现象,3、釉色多为浅绿偏黄,4、釉中普遍呈现有淡红丝的现象,5、有部分出现干漆般的釉面,6、圈足上有乳丁状的突起物。

这些国外所仿的龙泉窑产品,因为采用的是当地的瓷土原料,使用的是当地传统的烧造技术,尽管模仿的器物很明确,但只能达到形似而质不同的效果。同时这些仿烧的产品,以间接的方式传达出这个地区和时代的特有的产品风貌。因此,国外烧造的仿品与龙泉窑的产品往往有很大的不同。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清《南窑笔记》记载有仿龙泉窑:“今南昌仿龙泉深得其法,用麻油釉入紫金釉,用乐平绿石少许,肥润翠艳(不)亚于古窑。”

清末民初之时,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集青瓷,其后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与此同时,龙泉当地研制仿古青瓷之风大盛,一批民间制瓷艺人纷纷加入此行。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民国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宝溪乡陈佐汉、张高礼、张高乐、李君义以及龚庆芳、龚庆靖、龚庆平兄弟,八都吴兰亭、吴庆麟、蒋建寅、黄观光,木岱口徐子聪等亦仿制古青瓷。龙泉县长徐渊若著《哥窑与弟窑》所言:“……有时颇可混珠,若用药品去新光,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则好古者亦易上钩。盖二章之器,殆无完璧,仅损米许,已属可珍,若不故损一二,则购者必疑赝品,若毁过多,则价不能过索,故仅损米许,可使人惊喜欲狂也。”民国34年(1945年),陈佐汉曾将仿古弟窑产品“牡丹瓶”“凤耳瓶”等70余件邮寄国民政府实业部请功,获蒋介石题赠“艺精陶仿”匾。陈佐汉还遍访龙泉、浦城各地,将民间发掘收藏之古龙泉青瓷器绘图100余幅,集成《古龙泉窑宝物图录》。1950年陈又将“云鹤盘”等3件仿古青瓷通过外交途径送往苏联,作为庆祝斯大林70寿诞献礼。民国时期烧制的仿古青瓷,工艺落后,成品率低,釉色优劣不稳,有的对仿古青瓷加以伪造,如南宋时期的蟠龙瓶,把龙纹堆塑成鹤纹,几可乱真的传世仿品这一时期也不多见。

1956年,龙泉瓷厂恢复生产。浙江博物馆收藏了一批解放后烧制仿龙泉窑的产品,主要是根据南宋龙泉窑器物形制,如:双鱼洗、鬲式炉、牡丹纹大瓶等器物,但仿制得不刻意。1959元青釉印花龙纹盘直径41厘米估价40万一60元港元成交价98万港元佳士得2001年4月30日年,成立了浙江省龙泉青瓷恢复委员会,由科研、生产、文物考古等部门组成,在对龙泉窑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同时,龙泉瓷厂的研制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功,不仅使传统的龙泉青瓷获得了新生,还创烧了许多新的器物品种。20世纪80年代始,一些龙泉大型瓷厂以仿古工艺品的形式大批量生产龙泉窑青瓷。

近年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兴起,为获取高额利润,各种文物作假应运而生。龙泉窑青瓷的作伪,从民间简陋小窑的个体作坊到陶瓷专家精心的高仿,不仅从造型、釉色、纹饰上力求逼真,还用特殊的技术进行作旧处理,企图以假乱真。这就要求文物爱好者和收藏者具备一定的知识,以大量的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应用地层学和类型学排比,特别是以纪年墓出土的标准器为依据,结合科学的测试手段,了解掌握作伪的各种方法,增强鉴别真假的能力。根据经验,龙泉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辨伪:

不同时代的器物组合和造型特点,是当时社会的风尚和习俗所决定的,因此不同时代的龙泉窑产品,都有它清晰的演变轨迹。仿烧往往选每个时代龙泉窑的典型产品,如北宋的执壶、五管瓶,南宋的莲瓣碗、凤耳瓶、鬲式炉,元代的牡丹纹大瓶、刻花大盘、各式香炉等器物。根据精仿和粗仿的需要,成型工艺上采用传统的手拉、模制等工艺技法。仿品很少是对照真品的实物进行仿烧,因此造型上线条呆板,缺乏神韵,颈肩部的转折十分生硬,足端部过于整齐,器型比例失调,器物形制的规格和尺寸不够规范。

龙泉窑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应的烧造工艺。龙泉窑不同时代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不尽相同。以釉色和造型取胜的南宋龙泉窑的白胎类厚釉产品,是仿烧较多的一类,有凤耳瓶、鬲式炉等。对粉青、梅子青釉的仿烧,一般釉料不用化学配方,而沿用传统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选择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尽管釉的质感非常像,但缺乏内敛的厚实感,往往浮光隐现。仿龙泉窑的黑胎类厚釉产品,主要表现是它的开片和“紫口铁足”,但它薄胎厚釉的工艺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更甚于南宋官窑。釉的厚度超过了胎的厚度,在仿制技术上的难度大,同时这类产品典型器物少见,也没有完整器物可以借鉴,一般均为仿制品。明代龙泉窑豆青和深绿釉色的瓷器,胎壁厚重,器底粗糙,是现代仿制较容易掌握的,这类产品需仔细辨别。作伪器物一个重要工序,就是对器物釉表面进行去光处理,主要采用强酸溶液腐蚀、土埋及一些工业技术上的打磨,目的是降低器表的光亮程度,使釉色柔和滋润,器物沉稳古朴。近年来有专家学者对经过作旧处理的器表损伤,在高倍显微镜下表现出的不同显像,作了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对古陶瓷辨伪的科学水平。

纹饰是龙泉窑产品重要的辨伪依据。纹饰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趣,有明显的发展脉络,它与同时期的胎釉有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伪晶的刻划纹样,往往用笔生涩拘谨,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贴花工艺的纹饰,呆板规矩,不像真晶的生动自然。露胎是元代龙泉窑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元代龙泉窑特有的葱绿釉色和露胎赭红色的相衬,使对这类产品的仿烧,很难准确地把握釉和胎的呈色,或浅或深。

龙泉窑青瓷


宋,元盛极一时的浙江龙泉窑至明代虽逐渐衰落,但明早,中期制品仍十分精美。明代龙泉窑系的青瓷造型,大体上和元代一致,其风格和宋代的纤巧秀丽不同,而代之以硕大厚重。产品多大型瓶,盘,日用的小件器物较少。釉色已失去南宋梅子青釉、粉青釉那种柔和、含蓄的艺术效果。这时的青瓷釉层薄而透明,光泽度较强。

从传世产品看,明代龙泉窑的制品有精粗之分。精品胎色白中微闪灰、胎质细腻厚重,制作精湛,造型精美,施满釉,圈足底部留有刮圈垫烧痕。釉面光泽度很强,滋润匀净,釉色绿中微泛黄。器表多有刻划花装饰,图案构图疏密得体,刻花精细。粗品胎质淘洗不精,质地较粗。制作也不精细,胎体特别厚重,尤以底部为甚。所见多为碗、盘类制品,釉色多绿中闪黄。器皿仍采用满釉刮圈垫烧,但工艺较粗,常见的有直口深腹碗等。装饰以印花和刻划花为主,图案纹样有器外壁的瘦长菊瓣纹,内里的花卉纹,以及颇有特色的印花历史故事、二十四孝人物等。其中人物图多印在器内壁,人像旁根据人物的具体形象分别书 "孔子泣颜回","韩信武之才"等,由于制作较粗,印花纹样常有模糊不清之感。

针对不同的釉料性能,明代龙泉青瓷还形成有别宋瓷的装饰特色不以釉色取胜,而以印花、堆贴,刻划花为主。明龙泉青瓷的装饰范围也大大增加。明龙泉青瓷正是利用釉的透明性能,采用刻、划,堆贴装饰,使作品另具一种工艺美。但总的来说,明代的龙泉窑系,大多产品成型草率,器形笨拙,因而到清初以后,就停止了生产。

龙泉窑剔花双耳瓶 明 高39厘米

如何鉴定元代龙泉窑青瓷?


如何鉴定元代龙泉窑青瓷?

元代在我国历史上属于非常强盛的一个王朝,但这个首次由少数民族贵族统治的统一大帝国,其社会的文化背景相当复杂,执政的蒙古族文化根基较浅,它对陶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色彩和造型上。从色彩的审美习惯来说,蒙古人尚蓝、尚白,随着色尚爱好的转移,青瓷已远不如宋代之盛。但由于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瓷器大量出口,元朝龙泉窑在南方仍是产瓷的重要地区,生产规模比宋代扩大数倍。烧瓷的窑厂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向便于运输的瓮江两岸扩展,甚至原先烧造其他青瓷的地方也发现烧造龙泉青瓷的窑址。

元代龙泉窑青瓷的胎质比较粗糙,胚体成型后大多不加修整,瓷釉也不具备宋瓷器物失透的雾光效果,釉面光亮,釉质的玻璃质感较强。从传世的器物和窑址出图的标本暗示,元代龙泉窑所烧造的碗、杯、盏、洗、盘、瓶、罐、壶等器物,在形制上仍是南宋传统的继承,但在艺术风格上却深深的打上了蒙古族文化的烙印。与赵宋王朝相比,如果说两宋是“崇文”的,那么元代则是“尚武”的。蒙元统治者为了扩大其统治领域,在长期的战争中表现出一种强悍英武的气概,蒙古民族由于游牧生活的习惯,具有大吃大喝、豪饮的生活习惯。这一切都在元代

的陶瓷制作商得到放映,形成了元代陶瓷造型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元瓷造型与宋瓷有别,胎体厚重、形制硕大,这一时代特点在龙泉窑青瓷中表现非常明显。这时烧造的大型器物有高达一米的大瓶、口径3尺的大盘和口径42厘米的刻花大碗,这些器形高、大的器物,就造型而言虽不是创新的样式,但大瓶烧成后瓶身不偏不倚、大盘的盘心平坦而不变形,标志着元代龙泉窑青瓷的烧造技术更趋于成熟。其端庄规整、安定稳重,蕴含着一股雄浑宽大的气势,它反映蒙古统治者对大型器皿的偏爱。

罐是元龙泉窑青瓷中常见的器物,元罐大多口径大于足径或者口径与足径相等,加之器身缩短,整个造型显得非常敦厚凝重。盘类器物中呈菱花口、底的折沿大盘,龙泉窑中也大量烧制,这种新的样式,盘边口沿上的花瓣形状窄而瓣数较多,菱花口有10瓣、12瓣,甚至多达16瓣的,更有通体凌花式的,为元时特有的样式。与时代风格相吻合,元龙泉窑青瓷大盘,造型扁矮,俯视角度大,造型的显见面主要在口面部分。与传统的盘类器物比较,元盘形制的变化,重在器皿的平面上。菱花口折沿大盘,大多均为较宽半沿,有着凌花边大盘的折沿大2寸多宽。而盘径达两尺以上的大盘,其口面之大更为以往所不见。元龙泉窑青瓷大盘的口面虽广,但底足较小,腹壁轮廓线的弧度较大,因而视觉上给人一种浅的感觉。就元龙泉窑青瓷大盘口面大小、盘边宽窄和立面坡度的变化,充分显示元瓷硕大的时代风貌。

元代龙泉窑青瓷的纹饰,最为独特的是“八思巴”文字的装饰。八思巴是元朝创制的蒙古新字,乃元世祖忽必烈所尊奉的喇嘛教萨迦派首领八思巴主持下创制的,故名。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忽必烈下诏颁行天下,并下令强制推行。由于这种文字字形复杂、书写起来也很不方便,其杂学杂用,实践中它基本上知识作为一种官方文书的通用文字,在民间没有普遍流行。而以八思巴作为瓷器的装饰内容,在元代不仅见于龙泉系的大窑、绿烧口、领脚、安仁口等窑址,此外在临近的广元系孙竹口、丽水系保定等窑址中出土的碗,盘残片上都能见到。目前虽不知这些文字所体现的具体内涵,但作为官方特用的文字,只有元一代,并仅见于龙泉窑和福建的德化窑,足见龙泉窑青瓷在元代制瓷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南宋龙泉窑青瓷追求瓷釉的色质美、至元代则大量运用刻、割花、印花、堆贴和镂雕等技法。这时的贴花有满釉和露胎所创造。龙泉系领脚窑址出土的一件“露胎贴花八宝盘”,揭示了最早的露胎贴花是作为一种装饰手段,在盘、洗等圆形的露胎处,贴金兔、荔枝、仙桃、鸟雀等内容来美化器物。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元龙泉窑露胎荔枝盘”,盘内心贴塑一荔枝,荔枝露胎不上釉,它与施青釉葵瓣形光滑的盘体,造成粗细不同、反光程度有别的对比。元龙泉窑青瓷所采用的这种装饰手法,正是利用胎、釉不同的性能,充分体现材料的质地美。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元代龙泉窑青瓷也烧制以铁为呈色剂的褐色彩器。这种装饰本是两晋时制瓷匠师所首创,两晋时青瓷的薄釉和釉色都布偶理想。龙泉窑青瓷的釉质比较肥厚,厚釉在高温下熔融时带动了以铁为呈色剂的彩斑流动,使指不觉呆板,于是产生了华丽的效果,逐使这种装饰构思得以表现。在元代的制瓷手工艺中,龙泉窑是烧制外销的重要瓷窑。曾到过南洋数十国的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谈到外国交易货用瓷器诸条时,多次提起“*周瓷器”或“*周青瓷”。1982年南韩新安海底沉船打捞的一万多件瓷器中,龙泉青瓷占一半以上。这些物证和文献表明:龙泉窑青瓷也深受海外各阶层人民所欢迎。元代龙泉窑青瓷的大量外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龙泉窑青瓷贵在何处


龙泉窑制瓷之美名,自宋以来,天下为之倾心,并且一直以来就以出产青瓷著称,其所出青瓷色泽明丽、釉面澄净,在拍卖中屡创佳绩。那从瓷器发展源流与瓷器的价值变动角度来说,龙泉窑青瓷是凭借何种特点牢牢占据着制瓷业的一席之位的?又是凭借什么实力能够成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中国制作瓷器的历史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都是非常悠久的,且品类众多。而龙泉窑青瓷则正式开始于五代,兴盛于南宋,其特点多样。因其颜色呈青色,所以极具典雅、古朴、端庄、青淳的特色,因此不同于其他种类的瓷器。其中的梅子青、粉青釉则达到了龙泉窑青瓷釉色制瓷技艺的最高境界。除此之外,龙泉窑青瓷还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造型浑朴,色泽纯洁斑斓而闻名世界,这些都令龙泉窑青瓷极高的收藏价值。

同时,龙泉窑青瓷还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以及文化交流的世界性商品,所以相对于御用的瓷器,龙泉窑青瓷在烧造中更多地体现了世界性的审美偏好,比如器型稳重端丽、釉面重光泽,与其余瓷器相比更多一些东方独有的含蓄之美。而龙泉窑青瓷能够传承到现在且没有断绝,这也与它庞大的瓷窑体系紧密相关。中国自瓷器产生开始,就存在了大量的专门用来烧制瓷器的瓷窑,而龙泉青窑也是中国制瓷史上年代最长、分布最广、质量最高、规模最大的青窑名瓷。历史感与含蓄之美交融,难怪龙泉窑青瓷在世界拍卖会上的价格也居高不下了。

龙泉窑青瓷还分为两种类型,一为“哥窑”,一为“弟窑”。其中龙泉“哥窑”烧制的青瓷因以紫足铁口,釉裂成纹、釉层饱满为独有特色,而素有“金丝铁线”之美称。被世人视为瓷中珍品,龙泉“哥窑”还是宋代五大瓷窑之一,可见其在瓷器史上的尊崇地位。而龙泉弟窑虽然不在五大名窑之列,但也未逊色于其他瓷器,龙泉弟窑胎白釉厚,光泽柔和,釉层丰厚,宛如美玉,瓷体棱线处因有白痕微露而被称为出筋,足底呈红色为朱砂底,端丽秀逸;弟窑青瓷釉色之美,宛如美玉,至今世上尚无匹敌。

总之,不管是哥窑还是弟窑,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及风采,屹立于世界瓷器之林。不仅如此,龙泉窑青瓷自产生起就享受着各种各样的赞誉,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它的价值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龙泉窑青瓷之所以贵,正是在于龙泉窑青瓷的这些特点以及品质,技艺圆熟、历史悠久、品质极佳,是制瓷史上一朵摇曳生姿的奇葩!

如何鉴定明代龙泉窑瓷器


明代龙泉窑瓷器的市场价值非常高,升值潜力也很多,因而现代收藏关注者众多,而市场中出现的仿品也是不计其数,让不少收藏者头疼。那么,如何来鉴定明代龙泉窑瓷器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支几招,教大家如何去鉴定明代龙泉窑瓷器。

一、器型

据小编从专业藏家那里了解到,市场中出现的仿烧作品,往往选择的都是各个朝代的典型产品,比如北宋时期的执壶、五管瓶,元代的牡丹纹大瓶、刻花大盘、明代龙泉窑瓷器等,这些都是历史上非常珍贵的存在,市场价值非常高,有的甚至拍出了千万、上亿的价格。因而,不少造假者不惜重金投入,希望能仿造出以假乱真的明代龙泉窑瓷器。但是实际上,因为是仿照,没有实物对照,所以,仿烧出来的所谓明代龙泉窑瓷器,不仅线条呆板毫无神韵,同时细节处理十分生硬,器型比例失调,形制也是不够规范。

二、胎釉

明代龙泉窑瓷器的釉色和胎体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它会因为烧制工艺、成分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再者,明代龙泉窑瓷器的颜色为豆青和深绿釉色,胎壁比较厚重,底部很粗糙,这些比较容易仿制,因而在鉴定的时候需要小心辨别。不过,明代龙泉窑瓷器的釉面去光处理却是现代工艺达不到的,尤其是采用的强酸溶液腐蚀、土埋、工业技术打磨等,更是让所谓的明代龙泉窑瓷器看起来没有灵气。这一点,通过高倍显微镜就能看出来。

三、纹饰

市场中仿制的明代龙泉窑瓷器,纹饰雕刻都非常刻板,不如真品流畅、自然。同时贴花工艺也没有那么自然,看起来像是假的一样。在鉴定的时候,可以着重看一看。

四、装烧方法

不同时期的龙泉窑烧制技术是不同的,明代龙泉窑瓷器底部有火石红,这是其特点,虽然现代仿品也有这个特点,但细心看还是能看出不一样的。

除了这四点之外,还要注意,从明代中晚期开始,窑口的数量大大减少,品质也下降不少,到了后期,龙泉窑瓷器已经衰落到无人知的地步。到明成化弘治之后,明代龙泉窑瓷器的胎体更加厚重,釉层却越来越薄,质量明显下降。

明代龙泉窑瓷器是我国瓷器史上非常重要的瓷器品种,它的存在不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也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不过,在收藏之前,首先要学会的还是鉴定其真假,这样才能不会与真品失之交臂。

宋元龙泉窑与龙泉窑系瓷器


龙泉窑,是继唐,五代越窑之后发展起来的瓷窑,创烧于北宋早期,在南宋时期得到大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其烧制的粉青梅子青瓷器,宛如碧玉,极为名贵。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一带,主要集中在大窑、金村,溪口周围,目前已发现数百处龙泉窑的民窑遗址。

南宋龙泉溪口官窑鱼龙耳瓶

至南宋晚期,除龙泉当地外,浙江庆元、运和等县以及江西吉安、福建泉州等地都烧造龙泉风格的青瓷,形成龙泉窑系。

南宋时期龙泉窑烧造有黑胎厚釉青瓷与白胎厚釉青瓷,往往同窑合烧。大窑金村等地窑口以白胎青瓷为主,溪口则主要烧制黑胎青瓷。南宋中期之后,受官窑影响,工艺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胎薄釉厚、釉质如玉,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黄绿色釉、灰绿釉、菜绿色釉等。

黑胎厚釉瓷器与官窑器相似,胎薄、质细、坚硬,灰黑如铁。少数胎呈黄或砖红色,胎质疏松。釉层厚、透明发亮、有开片,习称“紫口铁足”。和南宋官窑很难区别,以前都命名为龙泉仿官,近年学界有人提出龙泉官窑的说法,此说法得到不少学者的认可。

白胎厚釉青瓷也是受南宋官窑影响,胎略厚,白中带灰,圈足,底露胎处呈朱红色或浅紫色,多数青釉釉层光洁不开片,釉色有粉青、梅子青等。

南宋龙泉大窑梅子青八方贯耳尊

南宋龙泉窑创造性的发明了石灰碱釉,代替过去使用的石灰釉,从而使得用较少的施釉次数,就可以获得较厚的釉层。从而简化了南宋官窑发明的多次施釉,多次素烧的方法,不仅使青瓷呈色更加青翠,更使其“釉汁莹润如堆脂”。从而烧性的烧出了色如翡翠的梅子青釉,使龙泉青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龙泉窑最好的釉色一般都为粉青色,梅子青由于烧成温度接近1300度,较粉青釉的1230度左右更高,从而釉面玻化程度更高,釉色青绿,宛如青绿山水。虽然在古代粉青釉价值高于梅子青,但今天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改变,所谓前人重粉,今人重梅者,说的就是梅子青在今天极其名贵之事。目前,尚未见到馆藏品有传说中的梅子青龙泉瓷器。

北宋时期的龙泉窑青瓷,主要模仿瓯窑,基本上是采用刻划花装饰技法。器物胎骨多呈灰色,釉色多为艾叶青或略微偏黄的色彩,透明度和光亮度较差,刻划的纹饰则比较清晰。这种表现方法通过运刀的轻重缓急体现出刻花的节奏与韵律,从而赋予刻划纹舒展自如的艺术魅力。常见的纹饰有莲瓣、荷叶纹等。器型有炉、瓶、盘、渣斗及塑像等,各类造型变化有多种样式。如瓶有梅瓶、龙虎瓶、五管瓶、胆瓶、鹅胆瓶等;炉则有三足、四足及八卦炉,奁式炉等。

南宋龙泉大窑鼓钉三足炉

南宋时青瓷工艺上的主要变化是薄胎厚釉,装饰手法以印、贴、堆的方法代替刻、划方法。在胎骨上增加厚度而不损伤胚体,凸出的纹样施釉后,釉在高温烧成时产生流动,使纹样的凸起部分显得更加清楚。

最为典型的器物,为莲瓣碗,碗的外壁为仰莲瓣纹,就是采用深雕式的莲瓣纹,当时人曰“龙泉窑。。。翠浅露白痕者真”;莲瓣纹中间凸起,烧成后隐现出白线,通常称为“出筋”,既加强了器物的形体美,又使青瓷釉色出现了浓淡的变化。也成为鉴定龙泉窑的要诀。

南宋造型除各类日用器皿外,文房用具中的水盂、水注、笔筒、笔架等也很常见,象棋子、鸟食罐也很有特色。此外,仿古铜器及玉器的各式鬲、觚、斛、投壶及琮式瓶等也多有生产,这与北宋后期崇古之风相关。铭文有“金玉满堂”及“河滨遗范”两种。

元代龙泉青瓷的造型比南宋形制明显增大,胎体厚重,显现出威武雄壮的风格。除一般碗盘常用瓷以外,创新产品有高足杯、菱口盘、荷叶盖罐、环耳瓶、凤尾尊等,产品质量一般来说不如南宋,胎质粗糙、釉面光亮,但也有许多精美之作。元代龙泉的装饰艺术有划、印、贴、堆、镂刻、点彩等,题材内容较为广泛,有各种花果、花卉、鱼纹、羽毛、人物以及吉祥图案等。在制作和装饰上又有很大变化,由南宋时的重釉色、重造型转为元代的重纹饰。

元代无论大小器物几乎都有花纹装饰,这是龙泉当时美化瓷器的主要手段。精品有八方露胎贴塑人物纹梅瓶,其在工艺制作上采用露胎氧化新方法,印花开光不施釉露出氧化红色胎,使人物造型更加突出于青绿色底釉上,产生一种特殊的装饰效果。这种氧化胎纹饰也是元代创新的一种艺术风格。

南宋龙泉小梅窑蟹甲青三系瓶

元代是龙泉窑系瓷器烧造兴盛时期,因行政区划又称为“处州瓷”、“处瓷”或“青处器”。由于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比宋代扩大数倍,瓷器大量出口,深受海外各阶层人们的欢迎。

明代龙泉窑青瓷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在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发掘以前,人们多以为明代官窑仅有景德镇一处。然而事实证明,直至明代中期,龙泉窑与同期的景德镇窑一样,仍具有官窑的性质。龙泉窑是我国烧造历史最长的一个窑系,它始于五代时期,在南宋凭借“替越之瓷”的优势达到烧造鼎峰。元代的龙泉窑青瓷算是南宋辉煌的延续,不过器形变大,胎体厚重,釉色以青绿为主,带偏绿、偏黄色调,大量出现适应马背文化的新器物,且惯用粗放的露胎装饰。元代末年,龙泉窑青瓷的烧造因为战乱低迷过一段时间,也正是因此,此前的研究才会陷入“元代以后龙泉窑已经基本衰落”的误区。

但是随着大窑枫洞岩窑址的发现,根据考古结果来看,明代早期可以算是龙泉窑青瓷的“第二春”,在此期间生产的龙泉窑青瓷水平不让宋元,并且仅作精细瓷专供宫廷使用。但是自明代中期开始,龙泉窑瓷器生产就急剧衰落,此时已经出现了精瓷、粗瓷“平分天下”的局面,为了维持窑口的经济运作,民间用瓷开始成为主流。到了明末,龙泉窑几乎就已经不再受到朝廷重视,很少进贡御用瓷,也就脱离了明代瓷器的官窑体系,自此景德镇官窑一家独大。

明代初期,龙泉窑青瓷产生战乱后的“复兴”,承袭元代遗风颇多。明早期的龙泉窑青瓷主要指洪武至天顺年间,但实际上目前并没有见到真正的景泰及天顺两朝官窑器实物,这也是整个明代官窑瓷上的空白期。至于中期龙泉窑开始衰落,有学者猜测与景泰、天顺两朝不无关系。明早期的龙泉窑青瓷胎体较厚,仍很坚致,胎质的细腻程度不输元代,胎色较白但微微闪灰。洪武及永乐时期的器物是最典型的佳品,以莲子碗、墩式碗、菱口折沿大盘、执壶、梅瓶等一系列青瓷为代表的精瓷作品,普遍造型工整,施釉层凝厚,釉色发色青翠,釉面玻化程度较深,透明度高,表面光泽强。在装饰技法上,明早期的龙泉窑青瓷最常用的是刻花装饰,多采用“三刀法”制作。

明中开始,由于景德镇瓷器制作的赶超,龙泉窑瓷器生产受到一定程度挤压,精瓷数量骤减。大部分作为民间器的粗瓷批量出现,文献记载亦称“化治以后,质粗色恶”,即说成化、弘治以后,龙泉窑瓷器的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型笨拙,釉层变得稀薄、发透或青中发灰闪黄,纯正的青色几乎不见。龙泉窑基本走向民窑化道路。这种由盛转衰,一方面是景德镇彩绘瓷的兴起得到皇家的钟爱,另一方面是因为龙泉地区由于手工业兴盛而遭受繁重的苛捐杂税,这是封建统治下腐败循环的必然结果,实在令人叹息。

龙泉窑青瓷怎么鉴定真假


龙泉窑青瓷作为“瓷器之花”、“瓷海明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瓷质精致,造型简洁,线条明快流畅,色泽纯正而斑斓,但也正因为其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出现了很多仿造的龙泉窑青瓷,那么,如何分辨龙泉窑青瓷的真假呢?只需看以下三点,就能搞定。

首先,龙泉窑青瓷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和相应的烧制工艺。不同时代龙泉窑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是不同的。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仍保留了仿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是浅青色,薄而光亮。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明初龙泉窑尚有元代遗风,中期以后逐渐转衰。产品胎粗釉薄,釉色呈色不稳定,光泽性强。龙泉窑青瓷因受国内外人士欢迎,所以出现很多仿品。仿制品的玻璃质感太强,釉色则显冷硬,质感远差于真品,缺乏神韵。

其次,龙泉窑青瓷的线条明快流畅,而伪品的纹样,往往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装饰花纹较简练,常见纹样有鱼纹、金枝、蕉叶、荷花等。南宋龙泉青瓷种类丰富,装饰普遍采用刻花和堆塑法。到了元代,龙泉窑青瓷,风格与南宋相差很远,装饰手法多种多样,以划花为主,花纹粗略,线条奔放,常见的纹饰有云龙、飞凰、双鱼、八卦、八仙、牡丹、荷叶。仿制的龙泉窑青瓷的纹饰相比较真品龙泉窑青瓷而言,艺术感略差一些,没有真品的生动自然。

最后,在龙泉窑青瓷的每个发展时期,其装烧技术都是不相同的。在垫烧的工具上,分为垫圈和垫饼两类,但不同时代在圈足上所垫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时代不同的烧造痕迹。尤其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青瓷的“铁足”、“朱砂足”往往都是不规则的。龙泉窑早期的产品,很少见到十分完整的,或多或少都有些残疵。因此仿制者通常采用沾粘窑渣的手法来骗人。

总之,龙泉窑青瓷与仿造龙泉窑青瓷的鉴别方法主要应该从釉色鉴定,纹饰,装烧方法等多方面仔细观察,能够更为准确地鉴别瓷器的真假,不要被仿制品所迷惑。鉴别瓷器真假,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除了亲身实践外,还要多看相关书籍,多去大拍卖行参观展览,多请教专家和内行,以免上当受骗。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龙泉窑青瓷器如何辨伪》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龙泉窑青瓷器如何辨伪》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龙泉窑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