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乾隆单色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美到极致是自然”——清代皇帝最爱的单色釉

“美到极致是自然”——清代皇帝最爱的单色釉

乾隆单色釉瓷器鉴别 美家美瓷砖 清代瓷器鉴别

2020-07-15

乾隆单色釉瓷器鉴别。

郎窑红釉观音尊

清乾隆茶叶末釉荸荠扁瓶

明 白釉刻花龙纹高足杯

清康熙 洒蓝纸槌瓶

清雍正 绿釉花口形高足杯

清乾隆蓝釉天球瓶

清 雍正 柠檬黄釉六角杯 (一对)

清雍正-黄釉暗刻八宝花卉高足碗

清雍正 柠檬黄釉莲瓣盘

清雍正-柠檬黄釉碗

清乾隆 红釉盘 (一对)

清 白釉菊瓣碗 (一对)

清乾隆 红釉小杯 (一对)

清 孔雀绿釉小瓶

清 蓝釉象耳方瓶

清乾隆 粉青釉瓜棱瓶

清中期 红釉五孔瓶

“美到极致是自然”——清代皇帝最爱的单色釉

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

单色釉——美到极致是自然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单色釉瓷器虽然颜色单一,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对“美到极致是自然”这一境界的经典诠释。

胎体优雅——精美无比、剔透玲珑

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部分单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

发展时期——宋元、明清

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在宋元和明清两个时期。宋代,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

雍正帝专宠——黄釉釉色

清代雍正皇帝最爱单色釉瓷器,不仅爱其恬静之釉质、素净之风格,更爱其娇美之形体,所以雍正瓷器素以造型娟秀、胎釉精细著称于世。雍正黄釉在釉色上有所创新,烧制出了多种新釉色。雍正一朝的黄釉瓷以柠檬黄釉瓷最为出名,淡黄釉瓶、柠檬黄釉杯子、菊瓣盘等品种颇受欢迎。

它没有青花复杂的花纹,只依靠细腻艳丽的色彩,单色釉瓷器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单色釉被誉为彩瓷之母,也被认为是陶瓷收藏的较高境界。质地迥异的胎体和美不胜收的釉色,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清康熙 洒蓝釉笔筒

清康熙 红釉大盘

清雍正 天蓝釉四方花盆

清乾隆 白釉透雕缠枝莲高足碗

清道光 绿釉瓜形盖罐

清道光 米黄釉印花碗

清道光 红釉洗

清光绪 豆青釉莲瓣口瓶

清光绪 豆青釉八卦琮式瓶

清 茶叶末釉灯笼瓶

清 红釉玉壶春瓶

清雍正 茶叶末釉双耳炉

清中期 祭蓝釉赏瓶

清 蓝釉簋

清光绪 茶叶末釉荸荠瓶

清光绪 白釉模印夔龙纹太白尊

清 冬青釉花盆 (一套)

“美到极致是自然”——清代皇帝最爱的单色釉

延伸阅读

明代单色釉瓷器欣赏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或一道釉,因釉中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在瓷器的坯体上施釉后经窑火烧制,呈现出美丽的色泽,即成单色釉瓷器。

图1.甜白釉暗云龙纹高足碗 明 永乐 永乐“甜白”釉是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入窑烧成后白度很高,给人以“汁水莹厚如堆脂,光洁如美玉”的甜蜜之感,后世遂以“甜白”的美称命名。

图2.祭红釉盘 明 宣德 红釉瓷器初创于元代,明永乐时日臻成熟。宣德时期的红釉瓷器,制作工艺进一步创新,釉色更加浓重,像红宝石一样瑰丽,被誉为“宝石红”。器物的口部及凸棱部位露出纯净的白釉边线,有如灯草一般,故称“灯草边”或“灯草口”。

图3.孔雀绿釉高足碗 明 宣德 孔雀绿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一种低温颜色釉,它宛如孔雀羽毛般雅丽青翠而得名,又称“法翠”。

图4.黄釉盘 明 弘治 弘治黄釉淡雅纯正,质感好。因其呈色淡而娇艳,釉面肥润莹亮,故有“娇黄”之称。由于这种黄釉瓷器是用浇釉的方法施釉,所以也称作“浇黄”。

明代单色釉瓷器是在元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烧制工艺日趋成熟,品种也日益增多。据已掌握的实物资料,约有16种:即白釉、红釉、蓝釉、黄釉、酱釉、青釉、仿龙泉釉、影青釉、孔雀蓝釉、孔雀绿釉、青金蓝(洒蓝)、茄皮紫、回青、瓜皮绿、仿哥釉、仿汝釉等。这些色釉瓷器,少数为低温烧成,多数为高温釉。其中著名的品种有永乐“甜白”、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弘治“娇黄”、正德“孔雀绿”等。

明清单色釉瓷器的魅力


单色釉,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宋代以后,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 单色釉瓷以纯美取胜,其制作水平的细节要求非常讲究。烧制需特别留意釉面质量和光泽质感。如果纯正明快的色釉在烧制过程中氧化略有不佳,釉面的色调就不均匀,这对烧制工艺提出近乎完美的苛刻挑战。由于是光素釉面,与之相得益彰的器型也大多是优雅、流畅的胎体。部分单色釉瓷,釉下暗刻花纹,似有若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单色釉瓷器虽然颜色单一,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对“美到极致是自然”这一境界的经典诠释。

明永乐甜白釉划缠枝莲纹“永平安颂”僧帽壶。明永乐甜白釉瓷中,僧帽壶是别具时代特色的一种器型。 白釉瓷: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釉内含铁少。白釉还可以分为甜白、象牙白、猪油白、卵白、月白、青白、鱼肚白等。明永乐朝(1403-1424)创烧的这种白瓷,则有“汁水莹厚如堆脂,光洁如美玉”之感。但当时还没有“甜白”的美称,直到16世纪,也就是明朝末年,白砂糖进入中国后,国人见之尝之,其甜美之感让人恍然想起永乐白瓷,遂以“甜白”命名。

清雍正霁蓝釉橄榄瓶

蓝釉瓷:以氧化钴为主要呈色剂,包括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祭蓝。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后人把霁蓝、霁红、甜白并列,推为宣德单色釉瓷的三大“上品”。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

红釉瓷:以氧化铜为主要呈色剂,包括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盖血红等。红釉始见于唐代长沙窑的偶然之作,宋代钧窑烧制的红、紫、蓝相间的铜红色已很普遍,纯然一色的红釉则是元代景德镇窑工的首创。由于铜在高温下易挥发,对窑室烧成气氛非常敏感,烧成技术不易掌握,故而初创阶段红釉呈色不够纯正,发色暗红。到明永乐、宣德时烧出的呈色鲜艳的“鲜红”、“宝石红”,清代的“郎窑红”、“豇豆红”、“霁红”等铜红釉名品。

明弘治黄釉碗

黄釉,以适量的氧化铁为呈色剂,也称铁黄,分高温和低温两种烧制方法。因其谐音“皇”,历来是皇家的专属。或用于宫廷器皿,或用于祭祀地神(黄色接近土地的颜色),是被严格控制的色釉,象征权力与尊贵,严禁民间使用。黄釉包括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蜡黄、鳝鱼黄等。

清乾隆粉青釉刻博古龙纹壶

青釉是我国使用最早,延用时间最久,分布最广的一个釉种。是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包括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等。青釉在商代中期已经出现;六朝至唐宋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釉瓷;宋到元明的龙泉窑系青瓷;耀州窑、临汝窑、钧窑等宋代北方青瓷;以及明、清以来的景德镇青釉瓷,是青釉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所谓的宋代“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除定窑外均属青釉瓷。

豆青釉

铁绣花

茶叶末

霁蓝釉

豇豆红

没有青花复杂的花纹,只依靠细腻艳丽的色彩,单色釉瓷器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彩瓷之母”,也被认为是陶瓷收藏的较高境界。质地迥异的胎体和美不胜收的釉色,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古代瓷器:明清单色釉瓷器的魅力


单色釉,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宋代以后,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单色釉瓷以纯美取胜,其制作水平的细节要求非常讲究。烧制需特别留意釉面质量和光泽质感。如果纯正明快的色釉在烧制过程中氧化略有不佳,釉面的色调就不均匀,这对烧制工艺提出近乎完美的苛刻挑战。由于是光素釉面,与之相得益彰的器型也大多是优雅、流畅的胎体。部分单色釉瓷,釉下暗刻花纹,似有若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釉内含铁少。白釉还可以分为甜白、象牙白、猪油白、卵白、月白、青白、鱼肚白等。明永乐朝创烧的这种白瓷,则有汁水莹厚如堆脂,光洁如美玉之感。但当时还没有甜白的美称,直到16世纪,也就是明朝末年,白砂糖进入中国后,国人见之尝之,其甜美之感让人恍然想起永乐白瓷,遂以甜白命名。

清雍正霁蓝釉橄榄瓶

蓝釉瓷:以氧化钴为主要呈色剂,包括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祭蓝。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后人把霁蓝、霁红、甜白并列,推为宣德单色釉瓷的三大上品。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

红釉瓷:以氧化铜为主要呈色剂,包括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盖血红等。红釉始见于唐代长沙窑的偶然之作,宋代钧窑烧制的红、紫、蓝相间的铜红色已很普遍,纯然一色的红釉则是元代景德镇窑工的首创。由于铜在高温下易挥发,对窑室烧成气氛非常敏感,烧成技术不易掌握,故而初创阶段红釉呈色不够纯正,发色暗红。到明永乐、宣德时烧出的呈色鲜艳的鲜红、宝石红,清代的郎窑红、豇豆红、霁红等铜红釉名品。

明弘治黄釉碗

黄釉,以适量的氧化铁为呈色剂,也称铁黄,分高温和低温两种烧制方法。因其谐音皇,历来是皇家的专属。或用于宫廷器皿,或用于祭祀地神,是被严格控制的色釉,象征权力与尊贵,严禁民间使用。黄釉包括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蜡黄、鳝鱼黄等。

清乾隆粉青釉刻博古龙纹壶

青釉是我国使用最早,延用时间最久,分布最广的一个釉种。是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包括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等。青釉在商代中期已经出现;六朝至唐宋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釉瓷;宋到元明的龙泉窑系青瓷;耀州窑、临汝窑、钧窑等宋代北方青瓷;以及明、清以来的景德镇青釉瓷,是青釉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所谓的宋代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除定窑外均属青釉瓷。

豆青釉

铁绣花

茶叶末

霁蓝釉

豇豆红

没有青花复杂的花纹,只依靠细腻艳丽的色彩,单色釉瓷器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彩瓷之母,也被认为是陶瓷收藏的较高境界。质地迥异的胎体和美不胜收的釉色,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唐代巩县窑单色釉瓷器中精品——黄釉褐彩执壶


巩县窑

提到巩县窑,人们往往将其与著名的唐三彩联系起来,对该窑烧造的其他单色釉品种却言之甚少。实际上,巩县窑单色釉黄釉作品与唐三彩相比毫不逊色。其独具特色的釉水、粼波荡漾的色阶,是巩县窑单色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

这一件,就是别具特色的巩县窑产品家族中的一员。该执壶胎为浅黄,壶体施黄釉,壶身主体部位伴有五处黄釉褐彩,黄釉釉下施化妆土,釉不及胫、足;壶体通高近17厘米,直颈,侈口,唇边肥厚;壶口外径7厘米,壶颈高3厘米,宽肩,长圆腹,肩下腹部渐丰,下腹微下垂,较肩处丰腴;腹高13厘米,胫处内收,饼足底,足底边有较小角度的斜修胎痕迹,底部无釉;肩腹衔接处有一圆柱型短流,壶的另一面(颈与上腹近肩处)安一双柱型弯曲成圆弧型的把手(把手较小,只能一指勾拿),另在流与把的中间(肩与颈之间)部位各安一系。

该黄釉执壶具有盛唐时期的审美取向。当历史步入唐朝以后,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社会安定,其审美取向有别他朝,极具时代特征。如唐代的马俑造型肥硕,男俑外貌雍容,女俑体态丰满等。而黄釉褐斑执壶就展现了唐人生活的基本特征,他线条简洁、比例协调、素雅端庄、朴拙大气,尽显雍容华贵的审美取向。其周身几块褐彩就像大唐美女脸部的彩妆一样,给人以无穷的魅力。他丰腴大气、有姿有色、莹莹酥光、端庄美丽,唐人对美的追求在黄釉执壶壶体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黄釉执壶是研究唐朝酿造业和酒文化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面对太平盛世,老百姓把酒言欢,酒文化的发展印证了唐朝酿造业的繁荣。正如白居易在他的诗里写到:“家未苦贫常酝酒,身虽衰病尚吟诗”,“莫愁客来无供给,家酝香波野菜香”。从白居易的诗里,视乎已经窥视到,老百姓自家酿造美酒当时已经成为常态。酿酒业的发展又刺激了酿酒与售酒为一体的酒肆、酒楼、酒家、酒舍的发展。而作为盛酒器具之一的执壶,当之无愧地成了这些店家和老百姓家中必备之物,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唐朝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巩县窑是唐代重要且规模较大的窑场,他始于隋,盛于唐,衰败于五代初。巩县窑产品较多,除烧制闻名于世的唐三彩外,还生产白瓷、黑瓷、绞胎及黄、绿、蓝单色釉陶瓷。

巩县窑黄釉执壶与著名的寿州窑黄釉瓷器相比,无论从其胎、釉及修足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且艺术含量、视角冲击力较寿州窑产品有过之而无不及。从黄釉执壶身上所反映的信息,其单色釉釉色不仅呈深浅有序的网状结构,而且壶身主体部位还出现了大块黄褐彩斑,说明当时窑工对单色釉的掌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其壶体上浓淡相间网状结构的釉面和随意流淌的几大块黄釉褐斑看似不起眼,却突出了釉面流淌变幻的韵律感、增加了该黄釉执壶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该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清代景德镇窑带托盖碗的精巧之美


清代饮茶风尚与明代无异,饮茶主要用盏、壶之类,除此之外,盖碗也是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盖碗一般由盖、碗及托三部分组成。盖碗出现于康熙时期,到中晚期出现了盖碗加茶托的“三件套”。盖碗的作用之一是防止灰尘落入碗内,起到防尘作用;其二是防烫手,碗下的托可承盏,喝茶时可手托茶盏,避免手被烫伤。清代景德镇窑大量生产带托盖碗,品种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单色釉等。

镇江市西津渡清代遗址道光年间瓷器窖藏,出土近100件套瓷盖碗、果盘等残器(图1),其中茶碗有冬青釉和青花两种(此地原是一处唐至清的官署遗址, 窖藏坑的表土层发现很多红烧土,有可能当时此地失火,而将这批茶具就地埋藏,此处当为渡口接待官方客人的处所)。

如这件清代景德镇窑冬青釉带托盖碗(图2),高11.2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5.4厘米。盖弧面,盖顶饰环形捉手,盖扣于碗的内口;碗敞口,圆唇,斜腹弧收,圈足;盖捉手、碗足内有的仿“大清嘉庆年制”款,有的为画押款。冬青釉即青釉器,查看清代以来文献,记载青釉器名称较多,有豆青、东青、粉青、龙泉釉等。唐英《陶成纪事》载:“一仿龙泉釉,有浅、深二种。一仿东青釉,有浅、深二种。”但很难细分,一般将呈色深且浓者称为“豆青”;呈色稍淡、青中略泛绿者称为“冬青”;色泽更淡、青中泛粉白者,称为“粉青”。 

再如这件清景德镇窑青花缠枝喜字纹带托盖碗(图3),高11.4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5.4厘米。盖弧面,盖顶饰环形捉手,盖扣于碗的内口;碗敞口,圆唇,斜弧腹,圈足;托,敞口,圆唇,斜弧腹,圈足。有的在盖捉手、碗足、托足内有“大清道光年制”款。青花盖、碗、托外壁绘对称的三组“喜”字,间以缠枝灵芝、蝙蝠纹。 

镇江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件清代景德镇窑白地粉彩人物纹带托盖碗(图4),通高9.7厘米,盏口径12厘米,足径4.3厘米。盖弧面,盖顶饰环形捉手,盖扣于碗的内口;器敞口,深腹,圈足。托口沿外撇,中空,圈足。盖捉手、碗圈足内有仿“同治年制”官窑款。整器绘西厢记人物故事。碗盖画面为庭院深深,芳草青青,手执折扇的张生、莺莺与红娘正站在庭院中说着什么;碗腹画面为张生手执折扇与前来送别的莺莺情别,赴京赶考。

带托盖碗茶具盛行于清代,上至皇室、下至百姓皆喜用带托盖碗,主要是既可以防灰尘落入碗内,又可防烫手。

中华国宝级美瓷欣赏(清代)


清乾隆 霁红釉描金题诗花卉纹胆瓶

清乾隆 松石绿地粉彩八吉祥高足莲托供品(八件)

清康熙 五彩果鸟图碗(一对)

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清雍正 霁蓝釉菊瓣形花壶

清雍正 秋葵绿釉葵口菊瓣大碗

清雍正 斗彩鸡缸杯

清乾隆 粉彩仿珐华莲池水禽纹盖罐(一对)

清雍正 粉青釉弦纹荸荠扁瓶

清雍正 豆青釉绶带耳葫芦瓶

清乾隆 茶叶末釉贯耳瓶

清嘉庆 黄地粉彩蕃莲纹《如意吉祥》盖罐(一对)

清雍正 粉彩梅菊纹碗

清康熙 素三彩暗龙花果图盘(一对)

清雍正 斗彩山石花卉纹盘(一对)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龙凤争珠图双龙耳扁壶

清雍正 豆青釉浮雕兽面饕餮纹天球瓶

清雍正 粉彩牡丹蜜蜂纹碗

清乾隆 粉青釉暗刻夔龙如意耳尊

清雍正 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蒜头瓶

清乾隆 黄地赭绿彩八吉祥《五福捧寿》图折沿盘

清康熙 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尊

清乾隆 松石绿地粉彩花卉龙把多穆壶

清乾隆 炉钧釉弦纹长颈八棱瓶

清乾隆 斗彩蕉石纹玉壶春瓶

清雍正 仿哥窑瓶

清雍正 青花缠枝莲纹长颈瓶

清康熙 珊瑚红地五彩花卉内绘果实纹碗

清乾隆 豆青釉贯耳方瓶

清雍正 斗彩《如日方中》寿字纹高足杯

清雍正 珐琅金彩觚

清嘉庆 豆青加白人物双耳地瓶

清乾隆 釉里红凤戏牡丹象耳方瓶

清乾隆 粉青釉浮雕夔龙纹双耳瓶

清乾隆 粉彩八桃五福盘

清雍正 粉青釉划花花卉纹花浇

清嘉庆 胭脂红地粉彩通景牡丹花卉纹瓶(一对)

清乾隆 粉彩九老图灯笼瓶

清雍正 青花花果纹双耳抱月瓶

清雍正 柠檬黄地青花缠枝花卉纹六角贯耳壶

清乾隆 粉青釉弦纹长颈八棱瓶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卉六方瓶

清雍正 黄地粉彩《福寿万代》图葫芦瓶

清雍正 青花花鸟纹双耳扁壶

清乾隆 粉青釉方瓶

清雍正 仿木纹釉墨彩山水高士访游图笔筒

清雍正 青花矾红云龙大盘

清乾隆 松绿地粉彩赶珠云龙纹长颈瓶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龙凤争珠图双龙耳扁壶

清雍正 斗彩《多子多孙》图葫芦瓶

清雍正 粉彩过墙枝九桃《福寿》大盘

清乾隆 茶叶末釉描金蝙蝠纹绶带葫芦瓶

古代瓷器:唐代巩县窑单色釉瓷器中精品——黄釉褐彩执壶


巩县窑黄釉褐彩执壶

提到巩县窑,人们往往将其与著名的唐三彩联系起来,对该窑烧造的其他单色釉品种却言之甚少。实际上,巩县窑单色釉黄釉作品与唐三彩相比毫不逊色。其独具特色的釉水、粼波荡漾的色阶,是巩县窑单色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

这一件黄釉褐彩执壶,就是别具特色的巩县窑产品家族中的一员。该执壶胎为浅黄,壶体施黄釉,壶身主体部位伴有五处黄釉褐彩,黄釉釉下施化妆土,釉不及胫、足;壶体通高近17厘米,直颈,侈口,唇边肥厚;壶口外径7厘米,壶颈高3厘米,宽肩,长圆腹,肩下腹部渐丰,下腹微下垂,较肩处丰腴;腹高13厘米,胫处内收,饼足底,足底边有较小角度的斜修胎痕迹,底部无釉;肩腹衔接处有一圆柱型短流,壶的另一面安一双柱型弯曲成圆弧型的把手,另在流与把的中间部位各安一系。

该黄釉执壶具有盛唐时期的审美取向。当历史步入唐朝以后,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社会安定,其审美取向有别他朝,极具时代特征。如唐代的马俑造型肥硕,男俑外貌雍容,女俑体态丰满等。而黄釉褐斑执壶就展现了唐人生活的基本特征,他线条简洁、比例协调、素雅端庄、朴拙大气,尽显雍容华贵的审美取向。其周身几块褐彩就像大唐美女脸部的彩妆一样,给人以无穷的魅力。他丰腴大气、有姿有色、莹莹酥光、端庄美丽,唐人对美的追求在黄釉执壶壶体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黄釉执壶是研究唐朝酿造业和酒文化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面对太平盛世,老百姓把酒言欢,酒文化的发展印证了唐朝酿造业的繁荣。正如白居易在他的诗里写到:家未苦贫常酝酒,身虽衰病尚吟诗,莫愁客来无供给,家酝香波野菜香。从白居易的诗里,视乎已经窥视到,老百姓自家酿造美酒当时已经成为常态。酿酒业的发展又刺激了酿酒与售酒为一体的酒肆、酒楼、酒家、酒舍的发展。而作为盛酒器具之一的执壶,当之无愧地成了这些店家和老百姓家中必备之物,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唐朝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巩县窑是唐代重要且规模较大的窑场,他始于隋,盛于唐,衰败于五代初。巩县窑产品较多,除烧制闻名于世的唐三彩外,还生产白瓷、黑瓷、绞胎及黄、绿、蓝单色釉陶瓷。

巩县窑黄釉执壶与著名的寿州窑黄釉瓷器相比,无论从其胎、釉及修足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且艺术含量、视角冲击力较寿州窑产品有过之而无不及。从黄釉执壶身上所反映的信息,其单色釉釉色不仅呈深浅有序的网状结构,而且壶身主体部位还出现了大块黄褐彩斑,说明当时窑工对单色釉的掌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其壶体上浓淡相间网状结构的釉面和随意流淌的几大块黄釉褐斑看似不起眼,却突出了釉面流淌变幻的韵律感、增加了该黄釉执壶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该黄釉褐彩执壶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雕塑瓷的色釉装饰


近年来,艺术釉被广泛地应用在雕塑瓷上,鉴于艺术釉(尤其是高温颜色釉具有许多优点(如色泽丰富,自然生动,变化多样),在雕塑造型时应采用概括简练的表现手法,让简明的艺术形体给色釉质地发挥, 自然流动,深化创造一个广阔的天地。雕塑尽量是表面单纯的形体,但与丰富多采的色釉一结合,即能成为有变化,有生命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动物雕塑在这方面表现效果更为明显,各种艺术釉巧妙地装饰在各种动物雕塑上可以达到以少求多,以色制胜,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

色釉装饰雕塑瓷的方法很多,可根据瓷雕的各种表现对象选择一种或数种方法,目前各地采用的方法有沾、喷,涂、浇釉等。沾釉(也叫浸釉)易于掌握,适应于大批量稳定生产,但变化不大。喷釉对釉层的厚薄部位灵活掌握和控制,以达到生动具体表现对象之目的。但在大批生产中不易达到统一的效果。有时为了某些局部进行装饰或突出某个局部的釉色,可采用涂、刮、刻、填等方法。也可用刻线的方法来控制釉色的流动或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为了表现人物雕塑的服装等经色釉装饰烧成后再用粉彩装饰其人物的面部及肤体,其艺术效果与色釉装饰巧妙结合相得益彰,更胜—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