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导航 >

百子闹春图将军罐赏析

百子闹春图将军罐赏析

瓷器鉴别 瓷砖 陶瓷文化

2020-01-20

瓷器鉴别。

百子闹春图将军罐赏析

这款道光粉彩百子闹春图将军罐采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传统题材,布局大气,人物众多,紧而不乱,层次分明,盖子疑为老后配,罐体为道光至咸丰时期,但盖子画片釉面都与身体有着明显差别,盖子画片风格看像同治时期,年龄相差20年左右。除盖子下方有一小磕皮外,余全品相。高42.5厘米,器形硕大,胎体厚重,色彩艳丽而沉着,器身通体绘百子戏婴图,构图错落有致,人物众多。场景山石,树木及孩童衣着款式、颜色多变,童子生动活泼,形体饱满,做各种游戏,场面热闹非凡,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百子图为传统吉祥图案,产生于明清两代,有乞求多子多孙,人丁兴旺之意,其题材还有百子闹龙灯,麒麟送子等。百子图纹饰,大器不多,如此完整者更为少见。此罐现珍藏于九江市博物馆内。

将军罐收藏:藏市"黑马"将军罐 瓷器藏圈知者寥寥

将军罐这种瓷器器形并不古老,据有关专著介绍,它创烧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见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有清一代各朝皆有烧造,直到民国时期仍流行于市。但究其用途和名称,前后却有天壤之别。明嘉靖、万历初创时期,此种罐形属佛教寺院为装殓僧、尼圆寂火化后所遗骨灰订烧的专用骨灰罐,到明末时因其器形高大挺拔、丰硕俊美,器物外壁又可以用青花、五彩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遂被制成摆置观赏的陈设器。清后期至民国,将军罐更大量生产,其粉彩、单色釉及青花双喜字罐甚至为婚礼嫁妆所必备。因其罐盖呈半球状凸起,盖顶球珠高耸,极像古代将军所戴头盔,故取名将军罐。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清代青花将军罐鉴赏


军罐,是因其体形硕大、造型饱满、气魄雄伟酷似一位头顶缨盔的将军而得名。从元代由短颈大腹的无盖大罐到明代的荷叶盖罐逐渐演变形成,从存世的实物来考证,真正成熟的将军罐是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开始,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官窑、民窑大量烧造。清代中后期更是备受推崇。将军罐也由实用器皿逐渐发展为用来陈设装饰、供奉避邪的艺术品。图中这对清代中期的缠枝花青花将军罐高45厘米,直口、丰肩圆胸,腹部渐收,器型饱满,整体就像两位戴盔披甲壮年的将军,器型稳重挺拔,威猛刚健。青花图案自上而下共分七层,盖子顶是蓝色的围棋钮,往下用青花绘出2朵枝条纤细修长、花朵丰满的缠枝花,在盖子的折沿上用泼墨留白的手法绘出半隐半现的梅花,花朵分内外两圈。罐子的颈部是连续的如意纹,肩部用青花绘制的如意头花边披肩。作者在罐子的胸部与腹部巧妙地运用写意的线描手法绘满了浓淡相间的缠枝花,委婉流畅的曲线将花朵与叶子表现得婀娜轻巧。腰部以下是变形的回纹。这种庄严威武的造型与浪漫娟秀纹饰巧妙的配合,逐渐成为了大众非常喜爱的风格,这也是从清代乾隆开始一直到清末青花瓷上较为流行的典型纹饰。在对大量的新旧陶瓷标本分析中发现,新瓷的表面光泽与旧瓷的光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古陶瓷的光泽由强到弱(逐渐切弱),虽然显得暗淡,但过渡逐渐,比较自然。这对青花将军罐的青花发色凝重、淡雅,图案的边缘比较朦胧、柔和。因为在上百年的岁月里,釉子因不可避免受到磨损、风化、侵蚀而发生老化,釉子表面与内部的老化与劣化改变了釉子的光学性能,釉子表面的光泽降低内部的光泽加强,清晰度与透明度不断下降,最后变成了一层毛化膜层,在毛化膜层的作用下,古陶瓷釉下的图案也会变得柔美、凝重、典雅。特别是图案的边缘比较朦胧、柔和。而那些新仿瓷釉下的图案就显得清晰、单薄,缺少立体感,特别是图案笔画的边缘比较锐利、清新。在这对青花将军罐盖子的钮上能看到比较明显的磨损,损伤是多年自然使用的痕迹,这个与人的使用习惯和器型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使用时人手经常摸触的地方以及放置时陶瓷与放置经常接触的地方往往磨损比较严重。凡是人手经常触摸的地方多是陶瓷器型凸起的外沿的“峰部”,触摸较少的地方常是陶瓷器型凹陷的内缩的“谷”或“沟”部。“峰部”越突出,凸起就越常受到磨损其光泽就越暗;无论新瓷经过怎样人为的打磨、去光,破坏的多是外部和外表,只是造成了表面的粗糙,它里面没有被破坏的地方发光还是很亮。而古陶瓷的表面结构的破坏和改变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它遭受到的破坏是长期的。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爆,将军罐成了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目标,但与花瓶等其他古玩不同,将军罐是由罐子与盖子两部分组成,在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大多数身首异处,特别在文革“破四旧”的年代又因体积太大难以藏身而大量被毁,完整的传世品较少,所以这一对原配的、完整无缺的清代缠枝花青花将军罐更是稀有,弥足珍贵。

清道光粉彩将军罐鉴赏


这款道光粉彩百子闹春图将军罐采用传统题材,布局大气,人物众多,紧而不乱,层次分明,盖子疑为老后配,罐体为道光至咸丰时期,但盖子画片釉面与器身有明显差别,盖子画片风格像是同治时期,年龄相差20年左右。除盖子下方有一小磕皮外,余全品相。高42.5厘米,器型硕大,胎体厚重,色彩艳丽而沉着,器身通体绘百子戏婴图,构图错落有致,人物众多。场景山石、树木及孩童衣着款式颜色多变,童子生动活泼,形体饱满,做各种游戏,场面热闹非凡,充满欢乐气氛。百子图为传统吉祥图案,产生于明清两代,有祈求多子多孙、人丁兴旺之意,其题材还有百子闹龙灯、麒麟送子等。百子图纹饰,大器不多,如此完整者更为少见。此罐现珍藏于九江市博物馆内。

将军罐这种瓷器器型并不古老,据有关专著介绍,它创烧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见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有清一代各朝皆有烧造,直到民国时期仍流行于市。但究其用途和名称,前后却有天壤之别。

明末的将军罐器型较为矮、拙,到了清代顺治时期基本定型,造型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多为平底无釉,通体浑圆,器型高大。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期,这时的造型,将浑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颈部,收紧圈足,使得将军罐的造型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将军罐造型受人喜爱,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大量烧造,特别是民窑的制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这些题材纹饰比较繁缛,在小器物上很难展示,而高大的将军罐,则可以将这些题材全面地展示出来,深受广大百姓的认同。

明嘉、万初创时期,此种罐形属佛教寺院为装殓僧尼圆寂火化后所遗骨灰订烧的专用骨灰罐,到明末时因其器型高大挺拔、丰硕俊美,器物外壁又可以用青花、五彩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遂被制成摆置观赏的陈设器。清后期至民国,将军罐更大量生产,其粉彩、单色釉及青花双喜字罐甚至为婚礼嫁妆所必备。因其罐盖呈半球状凸起,盖顶球珠高耸,极像古代将军所戴头盔,故取名将军罐。

正大艺术网赏析粉彩之观音坐莲瓷塑及百子图大盘的市场价值


粉彩: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而活泼。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今日香港正大艺术网有幸征集到粉彩的精品,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赏析一二:

粉彩观音坐莲瓷塑规格:74.5cm¥1,800,000RMB

此粉彩观音坐莲瓷塑观音神情娴雅平静,安详自如,她安详地端坐于莲瓣之上。作品精雕细刻,线条流畅,衣纹自然,飘逸,温润如玉,更展现其纯净,高雅的“东方女神”魅力。这件渡海观音为“真,善,美”的化身,富有神韵,在注意人物表现的同时,着意外表的衣纹刻划,线条清晰,简洁,潇洒,多变化,柔媚流畅,翻转自然,圆劲有力,立于莲座之上,形象准确,生动传神,极具收藏价值。

粉彩百子图大盘规格:33.5cm¥880,000RMB

此粉彩百子图大盘,整体造型大气自然,盘中所绘百子,神态逼真,栩栩如生,釉色莹润亮丽,釉色艳丽。

此粉彩百子图大盘,胎体精细,器型硕大,画工精湛,色彩厚重艳丽,发色华美亮丽,寓意吉祥,人物多而不乱,比例协调,人与人表情搭配自然流畅。此盘造型规整,胎质细腻,壁厚均匀,釉面温润,绘画娴熟,生动,底书“乾隆年制”款识,极具收藏价值。

传世遗珍之“黑地人物将军罐”


藏品高:43cm,口径:13.5cm

美如画卷的将军罐

传世遗珍,价值难以言喻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陶瓷古国,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制造和使用了陶器,瓷器则更是我们中国的发明,尤其瓷器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将军罐的出现。虽然将军罐制作极其困难,但是将军罐极为美观,各代皇帝更是爱不释手,将军罐是古代“具有故事的瓷器”崛起的契机,瓷器渐渐为世人所钟爱!

虽然将军罐在古代极为受欢迎,但是由于制作异常困难,所以至今存世量极为稀少。对于藏家来说,拥有一件真正的将军罐足以自傲,据了解,目前真正的将军罐基本上都藏于博物馆和个别大藏家手中,市场上真品几乎绝迹。

将军罐瓷器价值无法估量,2009年在香港一个清代将军罐出了70万,2012年当这个清代将军罐再次出现在香港,让人意外的是,众多收藏家竟然激烈争夺,最终以215万定锤。仅仅隔了3年,升值了3倍有多。学者认为215万的价格在今天或许是高价,若干年后,这个价格只能说“捡漏”了,因为清代将军罐存世量极为稀少,且都是精品,深受历代皇帝万般喜爱。

本公司最近有幸征集了一件传世遗珍“黑地人物将军罐”,藏品高:43cm,口径:13.5cm。藏品保存极为完好,将军罐外观图案极为瑰丽,黑地锦纹上剔刻的庭院,数位人杰、小孩,人物表情生动,树木、花草甚至将军罐壁纹饰等细微之处皆刻划得一丝不苟,工艺极为精湛。布局疏密得当,是上品佳作。“黑地人物将军罐”价值难以言喻。

“黑地人物将军罐”造型轻盈而不失稳重,体态修长而颇具风雅。古朴端庄而厚实,颇具典雅的儒风。极为瑰丽,罐中图案犹豫真实世界,栩栩如生,意境之美,让人如痴如醉,看上去让人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宁静、端详、舒适,仿佛进入了一个的世外桃源,让人流年忘返。

将军罐在竞卖会上,每次出现,必定轰动全场。如今存世量极为稀少的“黑地人物将军罐”闪耀登场,难以想象将会引起何等波澜,一场来自众多大收藏家激烈争夺的大戏,将要来临。

嘉靖青花应龙罐赏析


明嘉靖窑仿成化青花江崖海水应龙纹小罐《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楷书款高15.8cm

鉴赏人:梁晓新(苏富比艺术学院中国前首席代表、资深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与投资顾问)

□名家鉴赏

这是一件由海外征集来的回流青花珍品,2010年我在北京的拍卖会上看到它时,立即被它的出众艺术魅力所吸引。

这件精致的青花罐,从造型与纹饰上均是刻意追摹前朝成化时期(1465-1487)的天字罐效果,可见成化官窑瓷器,在仅仅三十多年后的嘉靖朝,就得到了热烈的认同与赞美。从一些已经发表了的嘉靖仿成化器来看,它们均是笔绘特别精细,窑烧品质也相对本朝其他官窑作品要显得更精美。譬如本件应龙纹小罐,釉水清透明润,宛如肥润的堆脂,甚至具有成化瓷器上独有的蜡质感,而青花料则仍然选用了平等青,以刻意体现成化青花淡雅细腻的感觉,同时也掺用了优质回青料,故发色层次分明之外,仍然体现了明艳青翠,蓝中泛紫的效果,仰垂莲瓣纹带有明显的成化风格,而龙头与龙身的样式却沿用了当时的绘画手法。综合以上风格特点,这件异常精美的小罐应该是嘉靖早期的官窑精品。

在已经发表过的资料记录中,只有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珍藏一件几乎完全相同的青花应龙罐;香港著名收藏家李景梁则珍藏一件万历款小罐,尺寸稍小,但造型与纹饰却与本件小罐几乎完全一致。这说明了这种具有鲜明皇权寓意纹样的小罐受到了明内府非同寻常的青睐,直到万历朝仍由官窑仿制。

粉彩婴戏图壮罐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14.9cm,口径5.8cm,足径5.5cm

生产时代:乾隆

生产窑口或产地:景德镇窑

品种:粉彩

陶瓷造型:罐

说明:清乾隆

罐直口,短颈,筒形腹,圈足,附盖。罐内壁与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以粉彩婴戏社火图为主题装饰,边饰紫地轧道粉彩仰覆如意云头纹。图中婴孩在园景中有的举灯、骑马,有的敲鼓、打镲、吹号,有的举狮戏球、燃放爆竹,一派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场面。外底署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婴戏图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已经出现,至宋、金时期磁州窑枕面上多见。唐、宋、金瓷器上的婴戏图主要反映民间生活场景,人物、动作、场景单一,系民窑产品。明代这种喜闻乐见的纹饰被官窑瓷器吸收采纳,将表现人物与场景扩大,发展至清代逐步成为官窑瓷器上的一种程式化的象征图案,寓意喜庆太平。

元青花昭君出塞纹罐赏析


中华民族是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昭君出塞是历史上国内民族融合的一个真实故事。2000多年来,她的故事一直在民间传唱。故事的主人公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元青花昭君出塞纹罐,高29.5cm,荷叶盖。纹饰繁密,层次众多,满花装饰,该罐呈现白釉泛青,青花颜色青翠,有晕散、聚釉及铁锈斑,该罐的裾部位置,绘有元青花典型的变形莲瓣纹。该元青花罐使用的青花用料,其主要成分是金属元素钴的氧化物,学名叫氧化钴。过去的青花原料来自于人们在自然界发现的氧化钴矿石,将矿石研磨细之后用作画青花的颜料。自然的氧化钴矿很少,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大量富集的氧化钴矿,自然矿石已经枯竭。后来随着化工合成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制造氧化钴,这种人工合成提纯得到的氧化钴就被称为化学料,而原始矿的氧化钴料称为矿物料。元时元青花生产曾经使用由国外进口的青料。

“昭君出塞”图,表现的是西汉元帝时期,胡汉和亲,王嫱(昭君)下嫁呼韩单于事,《汉书》“元帝纪”、“匈奴传”中都以寥寥数十字做了简单的记载。葛人葛洪《西京杂记》中,加入了王嫱不行贿赂,画工毛延寿画美为丑,欺瞒帝王的情节。西汉宣帝时,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本文来源于华夏陶瓷网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着急。昭君出塞图,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她名叫王嫱,又叫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

临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据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画工。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到了元代,关汉卿作《汉元帝哭昭君》,马志远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张时起作《昭君出塞》等,对这一题材以戏曲、杂剧的形式进行了再创造,衍成了感人的爱情故事。盖罐所画正是“出塞”漫漫旅途中的场景,王昭君怀抱琵琶,点明了主题。在金代磁州窑的作品中,也有一件白地黑花昭君出塞纹方形枕,现收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这件元青花昭君出塞纹罐的出现,是大元帝国实行民族融合政策这一事实的反映。

该元青花昭君出塞纹罐原作,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近年来,国内瓷区如景德镇有专门根据这件原作的照片,进行精细高仿的仿品出现。虽然都叫元青花昭君出塞罐,但仔细观察两者,在造型、纹饰的细微处仍然存在极大差别。

汪吟泉《猴王宴乐图》赏析


汪吟泉的《猴王宴乐图》

王柳

汪吟泉的瓷板画《猴王宴乐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件瓷板画是汪吟泉正值创作巅峰期的作品之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猴王和群猴设宴饮酒玩乐的景致,细细品味发现,每只猴子姿态各异,神态万千,衣着不尽相同,在作者的细笔勾勒下显得栩栩如生,就连猴子的衣襟、毛发都是那么生动细微。前景是群猴和筵席的食物,中景突出威风凛凛、势压群“猴”的美猴王,远景则只有一只猴子在远处站岗。层峦叠起的远山消失在云雾飘渺之中,那种袅袅虚无的感觉不言而喻,虚实结合、远近相宜的味道表现得恰到好处。

这件瓷板画图案采用国画工笔画法,绘工精细,将山林间群猴宴乐的场景绘制得惟妙惟肖。繁杂的绘画工艺显示出作者炉火纯青的创作技法,特别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是在景德镇一种墨彩技法的基础上得以升华的。墨彩是民国以后兴起的文人彩,原本是由黑、红、金三种颜色来表现,为使颜色更为丰富和出众,作者大胆尝试加入了黄色、绿色等颜色,使整个作品的文人气息更显浓郁。

这件作品也显示出作者在创作时较少受传统技法的约束,而是按自己预定的构想去营造“艺术气氛”及“观感效果”。汪氏作品体现出来的这种“气氛”及“效果”,为拓宽我国陶瓷釉下装饰的表现手法作了极为有益的尝试。扎实的国画工笔基础和自幼随父亲画瓷像的阅历经验,为汪吟泉成为光影青花的创始人打下了坚实根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