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专业瓷砖 > 导航 >

专业性更强、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参与面更广、立意更新

专业性更强、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参与面更广、立意更新

专业瓷砖 瓷砖放射性 专业瓷砖美缝

2020-07-21

专业瓷砖。

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相继举办了两届高峰年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我国收藏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本届论坛各项活动中,专业性更强、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参与面更广,其中不乏颇具特色、含有新义、产生轰动效应的新亮点。正如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所期待的那样,相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其创办的宗旨和目的一定会实现,论坛创办地开封也一定会发展成为我国收藏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第三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各项活动在宋韵菊香中相继告一段落。论坛举办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及收藏爱好者,在领略七朝古都壮丽风光的同时,还充分享受到了一场收藏文化的盛宴。作为第三届论坛高峰年会,本届论坛在给人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凭借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给收藏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陶瓷书画相得益彰

在开封博物馆举办的宋代名窑系列——河南新出土钧窑瓷器展上,展出很多钧瓷精品,例如钧瓷盘、钧瓷出戟尊、钧瓷鼓钉洗、钧瓷葡萄紫碗等,让观众一饱眼福。以此为契机,开封博物馆随后会定期推出汝窑、官窑、哥窑、定窑的系列展览,让大家尽赏宋代名窑瓷器的美。除此之外,论坛各项书画展览,诸多古今名家作品齐集汴京,更是吸引了省内外收藏爱好者前来。如在河南方迪艺术品展馆的展品中,既有堪称孤品的齐白石、齐良芷父女两代合璧的草虫六条屏,也有几乎流落国外的、又被有识之士千方百计留存下来的王雪涛“文革”艺术精品花鸟四条屏,更有极为罕见的黄宾虹六尺整张巨幅山水。

团体参赛精彩纷呈

作为本届论坛重头戏的首届“奇瑞杯”中华民间国宝擂台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的收藏家协会参与,并有国家级专家组团鉴评,其覆盖面广,参与者众,有国家级专家鉴评,其规格、档次均属一流。

古朴端庄的战国兽首开口玉璜、原始双耳牛首瓿,工艺精美的西周白玉琮、汉代覆面、汉代青铜镜,还有李可染、吴昌硕、何绍基、茅盾等艺术大家的书画精品和亲笔文集原稿……带着浓厚历史气息的艺术精品,使人顿时产生一种“历史与艺术离我并不遥远”的感觉。这些都是参加擂台赛的各省团体参赛品,此次擂台赛分为“书画”、“玉器”、“瓷器”、“杂项”4个单项,特邀的20余个各省、市、自治区的收藏家协会与各相关收藏单位团队,纷纷带来了自己的收藏精品,为金秋汴梁更添几分色彩。

常态交易吸引人气taoCi52.coM

北宋官瓷、汴绣、珠山八友瓷版画、名人书画及古玩……论坛第四届全国民间收藏艺术品交易大会也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这项常态活动年年有特色,会会有新意,许多民间藏家都赶来进行交流、买卖。

编辑推荐

陶瓷文化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


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民俗文化,因此,它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我国人民有一个好传统,不管处于何种时代、何种处境,都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和谐、吉祥。因而,表现喜庆、幸福的祥瑞题材,自古及今,一直是陶瓷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和一个基本的文化特征。

祥瑞题材,主要围绕着“福、禄、寿、喜、和合、吉祥如意”等内容而展开。因此,在选择题材表现寓意时,经常选用如下一些事物:珍禽类,经常选用凤凰(百鸟之王,象征大富大贵、大吉大利,凤凰相偕喻爱情),白鹤(有清高、纯洁、长寿之喻),白头翁,喜鹊,鸳鸯,雄鹰;名花类,经常选用牡丹(百花之王,象征富贵繁荣)、芙蓉(象征雍容华贵),莲花,梅花,菊花;在芳草类中,经常选用兰草(有香祖之喻、兰孙贵子),灵芝(象征延年益寿)竹木类中,松(象征长寿、气节),竹(竹与祝同音,寓意百岁志喜、百寿安康),天竹(喻天祝,寓意天祝平安、天祝升平);在瑞果类中,常用桃子(常称寿桃,象征寿)、石榴(象征福,有榴开百子之说);在异兽类中,常选用、龙(王、权威、吉祥的象征)、狮(狮与师、诗同音,象征权势和诗书传家)、鹿(鹿禄同音);在鱼藻类中,喜用鲤鱼(鲤与礼同音,鱼与裕谐音,寓意腾达、富裕)、鳜鱼(鳜与贵音),另外,这种祥瑞题材在约定俗成中,形成了一整套特有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体系。如莲生贵(婴儿抱莲花)、福寿双全(蝙蝠寿字)、竹报平安(小儿放爆竹)、吉祥如意(小儿骑白象执如意)、喜上眉梢(梅花喜鹊)、福在眼前(蝙蝠、喜鹊)、六合同春(鹿鹤、梅花)、麒麟送子(小儿骑麒麟)、连年有余(莲花、鱼)、五子登科(五小儿)、天官赐福(天宫、蝙蝠)、五福捧寿(五蝙蝠围寿字)、多福多寿(一群蝙蝠、堆桃)、福、寿(老人骑鹿持桃)、麻姑献寿(麻姑担桃篮)、鱼跳龙门、丹凤朝阳(凤凰、太阳)、龙凤呈祥(龙、凤)。

现代青花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一、认识现代青花

青花是我国陶瓷装饰中发明较早的装饰方法之一。历史上,在景德镇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陶瓷装饰中, 尤以”青花”影响为大。青花所用的钴青料, 最初是一种自西域输入的称作“sma“e”的含钴的琉璃色的玻璃,后来才改用一种天然出产的黑褐色矿物 (即钴土矿,我国叫它作“珠明料”, 日本称作“吴须”),把这种原料磨得极细加茶水使其成为墨汁般的乌黑东西, 然后在坯上绘画。 民间青花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它从一开始就继承了唐代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绘的优秀传统, 又吸收了宋代磁州窑和吉州窑的艺术特点, 把釉下彩民间艺术推向了更高、更新发展阶段。景德镇民间青花艺术自元、明、清直至现代,历久不衰, 以其雄浑博大的民族气魄,浓郁的东方艺术特有魅力,蜚声中外,驰誉艺林。

民间青花艺术是相对于官窑青花艺术而言的,是指基于人民大众生活的直接需要、广为流传民间、 由置身于人民大众的民间艺术家创造的青花装饰艺术。这种装饰形式是民间艺术家们以钴为着色剂,在瓷器坯体上表现自己对客观事物感受和认识的陶瓷装饰形式。它的工艺特点、艺术风格、生产方式、销售对象等等都是不能和官窑相提并论的。它具有自身特定因素、特定内容、特定风格、特定价值, 非官窑青花所能代替。

现代民间青花与传统民间青花,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创作思维的更新、创作行为的变革,现代的从传统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现代民间青花是传统民间青花的延伸、蜕变和发展的结果。

二、现代青花的民族性

景德镇民间青花艺术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是根植于人民大众土壤中的乡土艺术,也和其他陶瓷装饰艺术一样, 是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现。在发挥陶瓷功能、材质、工艺特点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它的艺术表现手法既吸收了中国民族图案的特点, 又融进了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艺术的技法, 以其纯真想象、生动布局、高度概括、大胆夸张产生了美妙绝伦、令人陶醉的艺术形象和美的境界。这些作品质朴简练、气韵生动、 自然烂漫、潇洒豪迈,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景德镇青花艺术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民族化、大众化、多样化的特点贯穿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它所表现的题材, 以造化为师,来源于生活。描绘人物、 山水、花卉、动物、 图案、书法等大都是寓吉祥如意、 向往美满幸福等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反映了中华民族固有的习俗爱好。有赞美生活的牧牛图、 婴戏图、 耕作图、 捕鱼图、松下读书图:有体现幸福吉祥的福寿图案 、龙风图案、牡丹、云鹤、雨水纹: 有反映民俗风情的狮子戏珠、对弈图; 有表现高风亮节的松竹梅、兰菊、高士图、陶渊明爱菊; 有描绘历史故事的萧何月夜追韩信、王昭君等等。这些都是民间艺术家们丰富想象力和对生活感受的倾吐,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人民大众审美情趣, 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右图的青花“喜”坛是清代父母在女儿结婚的时候给女儿的嫁妆, 既表 示祝福, 又暗示着自己女儿的清白之身。 “喜”坛折射出浓厚的民俗气息。

曾经不止一位西方设计家说, 中国拥有丰富的设计资源。的确, 中国文化面貌最为西方人所赏识的莫过于艺术与设计上的表现。西方学者拉图勒(Lat。uret“)说过: “假如艺术为民族灵魂之体现,假如一国文化之纲领,可以一切求之于审美形式, 则中国文化乃最为多方面的。譬如中国人之帝国思想的豪壮气魄, 可见之于京城的宫墙及大殿的空间设计中:其保持疆土、斥攘夷狄德奋斗毅力,可见之于长城之建筑设计中: 其儒家哲学所鼓吹之节度,可见之于其整齐之宫室房屋的设计观念中:其与天地合一的愿望,可见之于宋人山水中:其对于来生的见解, 可见之于佛教之绘画与雕刻中; 而华夏民族之精细的女性的灵敏性, 又可见之于其花草动物画与其他雕刻工艺设计之中。”拉图勒在上述简单的评论中, 可以说将我国设计、艺术的优点备述而尽之矣。右图的青花纹样将中国的帝王思想展现的淋漓尽致, 繁复中达到令人惊异的统一。

华夏五千年民族文化的延续, 孕育出迥异于西方,造型温文儒雅、踏实敦厚的“中国形”。中国曾被欧洲视为富庶有体、神妙进步的乐土,他们推崇、 向往中国的事物。而今这些珍贵的民族资产却受子孙的鄙夷近乎百年。今天若要落实当代民族的设计,便不能不从民族精神出发,对民族根源去深华人,断无胜任的可能,其所作的设计恐怕将有流于形式、流于浮泛之虞。今天,面对这个愈来愈不“自我”的生存空间,我们必须切实去了解“民族符码”。深体精义,融会贯通, 并注入新意,则必有出人意表且饶富民族趣味的新形貌产生。

三、现代青花的世界性.

在今天发达的西方世界,我们发现中国传统哲学对人们的吸引力非但未减弱而是日益增强。当东方的人们尚且为西方科学的飞跃进步而叹为观止时,西方一些思想家却开始沉痛地感受到西方工业社会弊病丛生。他们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东方, 到中国古代圣贤中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真谛, 这也是当今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动向。

随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奥林匹克大家庭里掀起越来越强劲的“中国风”。前往北京的各国和地区代表团服装上的汉字成为一大特色。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顺义水上公园和青岛等所有水上项目的颁奖仪式中使用的北京奥运颁奖礼仪服饰“青花瓷”系列,设计灵感取自世界闻名的中国青花瓷器。中国传统乱针绣的运用形象逼真地再现了青花瓷的晕染效果。鱼尾裙的廓形设计凸显了中国女性的柔美曲线和中国青花瓷器的温和之美。这套“青花瓷”礼服在全世界的关注下登上舞台, 被世人所认可。

中国的青花, 中国的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

陶瓷是中国的代表, 而青花则是中国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之一, 历年都会有若干国外陶瓷艺术家或陶瓷爱好者来到景德镇进行交流学习, 了解青花则是他们的第一门课程。

“看到青花我就会联想到中国”,这是一位国外陶艺爱好者的自白。青花的造型与装饰被广泛的应用与各种材质, 西方国家试图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装扮自己。青花引领着“中国热”再次被掀起。

中国紫砂学术第一人 毛大步


玩紫砂、玩茶器,大多兴致所至,盘桓消遣,移思休闲,破闷解乏,寻趣找乐……倘做一本正经地慎重求知、严谨考证,反而可能失去原本的情趣与本来的意义。但要步入高端收藏,必然触及其专业与学术。否则只能停留浅显,一辈子也不会进步。专业与学术的见解,更不受阶级、等级、资历、疆域与年龄等诸多限制,能者为师,惟才是举。所以有必要,重点探讨,大家参与,群策群力,共同完善“已知与未知”的紫砂方面的专业知识。希望大家在丰收物质收藏的同时,也取得专业上、精神上收获的双丰收,真正达到“陶冶心灵”。学术探讨,决非一人之力而能成就,需要大家热情参与,不吝赐教,切磋砥砺,去伪存真而渐臻。

紫砂研究,昔为小道,虽有文人参与,官宦相扶,却终难成器。而今盛世,紫砂天下,不可同日而语!紫砂学术研究,不迷权威,多为本悟,借鉴史实,综观高论,求知求解,重视佐证,奉行真理……

学术研究,远离利益之争,不分远近之别;跳出圈子看圈子,往往看得最为客观与真切。紫砂,是所有爱好者的信仰。真正紫砂,不是某个人的“杰作”;也绝非某集团的“产物”。大家皆信佛,而“佛”并非就是某个庙堂的摆设;或是某个圈子里的图腾。佛,应在各自心中。

学术研究,应是科学性的务实探索,理智性的细微分析,公正性的真实反映,其实毋需急功近利。看待紫砂,收藏者、制造者、经营者,各自有着鉴赏方式:或从外、或从内、或从感觉,不求一致。所以紫砂学术应分:专业学术、民间学术,商业学术。彼此虽然有别,但此中有交叉,也常存共识。

专业学术,是以历史遗存资料、陶瓷专家、学院教授、研究学者等共同谱写的典籍资料。民间学术,是以普通的行业作者、民间收藏爱好者与其他领域爱好者等发起与参与完成的专业资料。商业学术,是以投资者、开发商、经营者与相关作者等以提升商业价值而进行的专业策划宣传资料。妄自分界,姑且听之。即便是商业学术,也能从中找到许多有价值的紫砂资料和取得一定的社会宣传效应……

紫砂学术研究,乃是对整个紫砂艺术的充分理解及细化。其中包括起源、成分、造型、工艺、沿革、发展、鉴赏等等。紫砂创造包罗万象,专业要求甚高;历史发展趋于狭窄,现代拓展过多,多元时代学术作用显著。对于紫砂定论,大家莫衷一是,有认为“紫砂”:代表原料、代表性能、代表工艺、或代表品牌……

其实,应有小紫砂与大紫砂之分:“小紫砂”是小圈子里的产品,“大紫砂”是所有与之相关事物。因此紫砂宣传工作,应无门户之见,抛却个人喜好,放低利益关联,客观地围绕“大紫砂”而开展。紫砂宣传,是承载着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必须讲求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专业学术,至关重要……

任何一种艺术,到了一定成熟阶段,自然而然产生专业学术。没有学术的艺术,应是伪艺术。紫砂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都是“艺”为境界,“术”是追求与达到的手段,二者同样攸关品质。大多紫砂业者偏于“术”的完善;而教授学者却重于“艺”的提升;各有所长,资源互补,彼此互惠。倘见“高端学术”而无“高端作品”是不适合的;只见“精良作品”而缺“学术论述”也是不适合。

“工艺品”地位,远远未及“艺术品”;作品专业学术高度在成熟艺术市场是与商业价值来划等号。工艺层面可以临摹、代作;而学术则不能。论文可以抄袭,而境界却不能因此提高,所以学术最难。专业学术虽难,即便专研有成,理论亦很难转换成商品而从中牟利;故而“吃力不讨好”,从者寥寥……

任何一种学术探究,都会引发争议,紫砂犹为如此。道理不说不清,自在各种争辩中逐渐明朗起来。学术争论很正常,因为侧重点各不相同,各有各的依据与理由,往往就是在争论中得到进步与完善。譬如鉴定古壶问题,有根据出土、有依据工艺、有通过比对与排除、有任凭经验与感觉,各显神通。历代名家真品,自有过人处;要是仅仅依照工艺精良程度来断定真伪,虽有道理,似乎也未是稳妥。若是依照出土时间来判定,自然较为科学;倘是作品本身艺术高度不够、工艺粗浅,也会存有疑虑。民间流传器物,品类繁多,花样百出,有很多很难判明其真正身份,这极需大家来共同鉴赏与评定。所谓公有公理、婆有婆理,兼听则明;学术研究聚集各方真知灼见,探讨共识,理清沟渠,分明泾渭……

紫砂学术研究,必须领会“传统法度”、“创新精神”、“融入时代”、“持续发展”等重要含意。日益庞大的紫砂产业,需要专业学术背后支撑。学术研究容不得虚伪敷衍,专业追求才能不断进步。紫砂事业发展有许多种方式,商业成功是最直接的;但未必最持久;专业成功,才能算永久的成功!专业学术与商业策略,如车轮两侧,行业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不应厚此薄彼,兼顾才得平稳。专业研究的重要性、紧迫性、时代性与必要性的课题,应是每个参与者面临的心灵拷问与资质检测。技师评级晋升,必须提交专业论文,已充分说明紫砂业者学术问题在理论层面的重要性与必须性。紫砂事业的千秋大计,或许更多依赖于专业学术进步的健康发展。专业学术,应具历史高度的前瞻性……

学术专研的终极,应是多方面裨益:既利于鉴赏、更利于创作;使低者渐能,能者更高,高者超越。学术研究的提倡,不仅能推动艺术进步,尚能侧面规范市场、督促公平交易,引领积极向上的风尚。任何艺术品甄别优劣,均为依据专业素养与创作能力;而鉴赏识别的“审美艺术”,主要源自专业学术。何为模仿拼凑、何为借鉴完善;何谓创新进步、何谓退化萎缩;统统地逃不出专业学识炼就的法眼。紫砂虽是与茶结缘,守望相助,荣辱与共;但紫砂艺术自成体系,历以创造新奇、惠泽大众而盛誉。紫砂不为服务于茶而独立生存,主要依赖于专业学术的成熟与发挥;自此,才真正称之为紫砂艺术品。学术研究的实际意义,始于无形,潜移默化,功在当代,利于千秋;应值得大家兴师动众来投入……

艺术创作没有规律、标准可循;而审美、鉴赏有标准;创作与收藏有各自标准,但皆奉学术为准绳。专业学术历来是艺术行业的核心动力、发展的后续能源;由此才能繁衍繁盛,光前裕后,创造无限。紫砂,所有爱好者的珍惜宝贝;学术,所有艺术品的特征属性;紫砂专业学术,是紫砂大厦的柱础。于制造而论,学术为树之根系;于收藏而言,则是宝藏开启之匙。紫砂艺术的社会地位不断攀升,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广,倘见产业渐巨,而学术匮乏,难免看似荒谬。机遇时代,欲将紫砂再建伟业,传遍天下,“大紫砂”的观念攸关至要,专业学术的完善迫在眉睫。所以学术问题,不仅是紫砂作者的研习专项;也是所有参与“紫砂游戏”者的必修科目,无从回避。紫砂是宜兴的骄傲,是华夏的瑰珍,也是全人类的物质遗存;行业者尽力做好发扬传承,责无旁贷……

古陶纹饰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中国古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一直为中外收藏家所瞩目。一件件古陶器物,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配色,无不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观、社会观、艺术观、宗教观,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陶器制作是人类最早的一项手工生产劳动,它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极为密切。考古发掘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境内的先民们就已经制作陶器,其起源甚至可追溯到更远古的年代。陶器制作代表了我们民族文明的演进过程。这些古陶上从天上到地下的各种场景、器物无所不包,其内容涉及哲学、史学、建筑、服饰、经济、民俗、风物、宗教、美术等,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实物载体。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不少的艺术手段来美化陶器,例如拍印、刻画、绘画、捏塑等。人们为了美化陶器,往往把纹饰安排在器物的肩、腹等最突出的部位,使得目光容易接触到,既便于人们在使用中欣赏,又能增强器物端庄、饱满、挺拔的质感。常见的纹饰有弦纹、带条纹、竖条纹、圆点纹、逗点纹、三角纹、菱形纹、圆圈纹、曲折纹、双钩纹、方格纹、回纹、云雷纹、X形纹、S形纹、O型纹、 A型纹等几何形图案纹饰。还有取材于自然形象的太阳纹、月亮纹、六角星纹、水波纹、漩涡纹、螺旋纹、花瓣纹、蝶须纹、网纹、编织纹等以及汲取动物形象的鱼纹、蛙纹、鹿纹、鸟纹、眼睛纹、眼睫纹、人面鱼纹、鸵鸟纹、人像及舞蹈纹等。这些纹饰就构图来说,已经初步掌握了均衡、整齐、对称、连续、反复等构图法则,不但符合装饰图案的基本要求,没有轻重悬殊、画面失调、杂乱无章的现象,而且创造了迄今仍然能在生产中使用的、有强大生命力的图案形式原理。这些纹饰就内容来说,有动物纹、植物纹、编织纹以及宽带纹、三角纹、曲折纹、斜线纹等几何状纹饰,这些纹饰无不表现了大自然、形体、运动产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规律性,灵活而又美观。

古陶上的纹饰所描绘的龙潜凤舞、狮咆虎啸,飞鸟走兽、人仙共陈,展现了一个活力非凡、生命力旺盛的热闹世界,是古人对上天的敬畏和崇拜,是对种族繁衍的希冀和祈祷以及死后对天堂的向往和享受。

千面风情——陶瓷中的镶器


镶器属于陶瓷中的一种器形,相对于其他瓷瓶的浑圆有度,棱角分明的镶器于陶瓷器形中十分的抢眼。它的样子好似几块小瓷板沿缝拼接在一起,直来直去的起承转合中带给你无限的新奇,你永远不知道它的下一面会是怎样的。

在我们的展厅里,江葆华老师的四季山水于小小的镶器之上因势作画,极为的灵动。春日春耕田亩,青翠一片;夏日飞瀑直泄,树木葱茏;秋日环绕溪边,树木渐萧;冬日翠色略显,群山起伏于云雾缭绕之中若隐若现。围绕小小的方形器物,春、夏、秋、冬四时之景尽显其上,仿若时空的流转于须臾之间便可完成,神奇至极。这便是陶瓷的器形带给我们的独特的审美享受。

展厅的另一边摆放着余瑞林老师的作品,也是一件镶器,瓷板的拼接好似一本厚厚的大书,十分雅致。而且镶器天然烧制而成颜色釉的流变效果,自成画面的一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们熟悉的达摩,只是今天的达摩不似往日那般神采飞扬、须发横生。原来他是在面壁,于此修行坐禅,自然是神情柔和、心如止水。转动镶器,会惊喜的发现另外一边绘出了牧童归家的情景,悠然惬意,令人喜不自禁。原来镶器上方土黄色的窑变效果经过瓷艺家的妙手丹青瞬间带领我们融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它可以是一面土黄的墙壁,也可以是傍晚十分那略显昏黄的天空,抑或还可以是别的什么,全在你的想象,艺术即是如此自由。

小小镶器,融汇世间万千精华,轻轻一转,千面风情汇集一处,令人叹为观止。

陶瓷文化:紫砂壶的功能性和工艺性


紫砂壶是用于泡茶注茶的。所以,选购时不妨先就其实用的功能加以考量。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其容积和容量的恰当,壶把的便于端拿,壶嘴出水的流畅,让品茗沏茶得以得心应手。因此,选购紫砂壶应依据个人的饮茶习惯,考量壶的容量,壶嘴出水的顺畅,壶把执握的舒适等等。

宜兴紫砂壶,长久以来,即被人们推崇为理想的注茶器。紫砂壶优良的实用功能,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即有所记载。明清两代人们认为茶壶之所以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陶,是由于紫砂壶能发出茶之色、香、味,并且既不夺香,又煮熟汤气。关于越宿不馊的说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紫砂壶之所以具有上述实用功能,主要是由于紫砂泥料的特性所决定的。紫砂壶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附吸力。它能吸收茶之香味,且保持较长的时间,而施釉的陶瓷茶壶,这种功能比较欠缺。紫砂壶与施釉的陶瓷茶壶相比,茶汤确实不易变质发馊。这种功能由茶壶本身精密合理的造型所决定。紫砂壶的嘴小壶口壶盖配合密切,位移公差0.5mm,口盖形式都成压盖结构。而施釉茶壶,壶嘴大都口朝上,口与盖的位移公差达1.5mm左右,且口盖形式都成嵌盖结构。由于紫砂壶制作的精密度高,比施釉的瓷壶,减少了混有黄曲霉等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渠道。因此,相对地推进了茶汁变质发馊的时间。

紫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从显微观察发现,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同时这些矿物的颗粒组成,适中的紫泥的矿物组成,具有类似中国大陆南方制瓷原料的特点,即其矿物组成属于粘土。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紫泥粉碎的细度,以过60目筛为宜。泥料过粗制作时费功;泥料过细制作时粘手,坯体表面会引起皱纹,同时还会引起干燥,烧成收缩增大,降低烧成温度,则发生气泡缺陷。过60目筛的泥料,大的颗粒尚粗,在成型过程中系用精加工这道关键工,把器形周身理光,形成一层致密的表皮层。由于表皮层的存在,产品烧成的温度范围扩大了,不论在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层容易烧结,而壶身内壁仍能形成气孔。因此,成形时的精加工工艺,俱有把泥料、成型、烧成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作用,赋予紫砂表面光洁,虽不挂釉而富有光泽,虽有一定的气孔率而不渗漏等特点。紫泥经过1150℃烧成后,形成了残留石英、云母残孩莫来石、赤铁矿、双重气孔等物相。双重气孔使产品俱有较高的气孔密度,一定的气孔率。此外,紫泥试样中的结晶相较多,玻璃相较少。所有这些特点都促成紫砂壶俱备有良好的实用功能。

紫砂泥是一种紫红色或浅紫色的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陶土,由于紫砂壶坯体不施釉,所以烧成后仍有较大的吸水率和气孔率。据测定紫砂茶壶的吸水率在1.6%~7.05%之间。因此,制成品俱有良好的吸附气体性能和透气性能,用之泡茶色、香、味均好。其它实用功能还有不炙手和不易爆裂的优点。由于紫砂壶传热缓慢,虽然用沸水泡茶,也不炙手。同时还可放在文火上煮茶,不易烧裂。

综上所述,紫砂壶不但能保持茶汤的色、香和茶味,且不易使茶汤变质发馊,和耐冷热急变性好等诸多良好功能,确是其它陶瓷茶壶所望尘莫及的。

第六个文化遗产日 多项活动营造保护传承氛围


6月11日是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内地多个城市开展了与此相关的丰富活动。

景德镇重建元代馒头窑再现“元青花”魅力

王昊阳在江西景德镇报道:“文化遗产日”当天,景德镇元代馒头窑窑炉奠基重建,拟于今年10月在景德镇期间试烧,有望重现“元青花”与元釉里红瓷的惊世魅力。

为复原元代挛窑与烧瓷技术,重铸享誉世界的“元青花”和元釉里红瓷,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召集多位窑炉与制瓷专家,开始重建馒头窑,以元代历史为参照,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复原元代馒头窑。

6月11日上午,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景德镇市文物局局长江华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胡家旺等人握揪挥土,举行元代馒头窑窑炉奠基仪式。

景德镇元代馒头窑由江西陶瓷研究所设计,国家文博研究员周荣林以及景德镇挛窑师傅余云山等人多次讨论,对窑炉烟囱、建材等问题进行反复研讨,最终达成一致。

“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吕子豪在河北保定报道:设于保定的中国直隶官府菜研究会11日宣布,在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中,河北省保定市申报的“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榜上有名。

当日,中国直隶官府菜研究会会长、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传承人梁连起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该研究会依据入评“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上千本明、清、民国时期的老菜谱和相关史料,成功挖掘开发出“李鸿章烩菜”、“鸡里蹦”等400余道直隶官府菜品,并复原了失传上百年的美食器皿“温盘”。2006年,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正式入选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第一个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申报成功的中国菜品。

以酱香味为主兼具多味的直隶官府菜,首创于清康熙盛世时期的直隶官府,完善于皇帝行宫及保定官府,鼎盛于晚清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督直之时。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具极高学术与历史价值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出版座谈会今天在京举行。由朱培初、宋兆麟、梅建军等五位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认为“这部成系列的文献性学术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将为维护中国的文化命脉和保护民族特质作出贡献,对中国科学院科学与人文研究领域的开拓也有创新价值。”

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但长期以来未曾有系统的著述问世,不少优秀的传统技艺,有的已经失传;有的被现代工艺所替代;有的虽然延续至今,却又缺乏系统的文字记载整理,如再不进行抢救,则前景堪忧。

1995年,在华觉明研究员等知名学者的倡导和推动下,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正式成立,同时筹划编撰《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一书,意在国家尚未立法保护之前,先将已知的优秀传统工艺及其研究成果以文字、图片的形式著录存世,为日后抢救保护做准备。1996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和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鼎力支持下,《全集》编辑委员会正式成立,路院长亲任主编。1999年1月,《全集》完成立项程序,被确认为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科研项目,为《中国传统技术综合研究》的两个子课题之一。

在《全集》编写过程中,编委会从全国延请学养深厚的权威学者或常年从事传统工艺调查研究、卓有成效的中年学者主持各卷的编撰,同时坚持规范化运作和严格把关,质量、文字、图片、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出版者大象出版社精心审校和做装帧设计,用铜板纸印刷,图随文走。各分卷大致分:历史沿革、工艺、所用的原料、设备、技法、历史上著名的工匠、作坊等内容。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分为《漆艺》、《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造纸》、《印刷》、《中药炮制》、《陶瓷》、《雕塑》、《丝绸织染》、《传统机械调查研究》、《金属工艺》、《民间手工艺》、《酿造》、《文物修复和辨伪》、《历代工艺名家》等14卷。《全集》出版后,在社会各界获得广泛好评。2007年,《全集》前七卷荣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并被列入全国“三个一百”优秀图书书目。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的支持下,《全集》又增补6卷,其中《甲胄复原》已于2008年出版,其余5卷将在2011年完稿。全部出齐后共20卷,成为一部成系列、覆盖传统工艺所有十四大类的文献性著作。

陶瓷质性的“重”与“层”


一、“天尚重”艺术品有三层。因社会人的高尚心态功能决定,追求艺术升华的正气净洁灵性为泵动力,以自然的心血来潮、随心所欲或我行我素的良性思维,孕化艺术形态,具有自发性、开放性和自然性。专志为社会人中道德境界优秀的人才贤良所创作与尝有。

玄层。非我性玄之又玄的气力运动,由纯洁无邪的气物质性能,孕化为艺术形态,称为灵品。

妙层。忘我的下笔如有神的气力运动,由正气强旺,公而忘私的气物质性能,孕化为艺术形态,称为神品。

写层。超我发挥的气力运动,以重公强艺,不惜损私的气物质性能,孕化为艺术形态,称为珍品。具有初步的超凡脱俗性能。

二、“人圜重”工艺品有三层。由社会人的心态良静功能因悟性启动,在为活好选择的公、私、艺辩证统一的为公主流性中,创作一定性能的艺术形态,由形态、神韵、气度和文化内涵等区分优劣,供相应层次文化素质和学问的社会人赏存。属易仿宜像样品。

画层。社会人借自己心态功能固化的习惯性思维,启动气力运动,创作的工艺品重古少新缺时意,多旧少创老一套,称为常品。

划层。社会人借框划的线限或他人规范,启动气力机械运动,制作的工艺品,规整缺活,多滞少气,匠性气迹很重,称为作品。

描层。社会人借设定的点线和局面,固化气力运动,重复机械性动作,虽其制作工艺品,却像不知故,问不知因,品不知意,称为庸品。

三、“地底重”制作品有三层。由社会人的为己心态功能因生存的本性启动,为生活高于一切的动机和金钱,选择制作工艺品。人圜重三层的制作品,多借助仿体,为需要者盲做;或与低级趣味相应,制造货币载体。

仿层。由社会人为一定的喜爱和富有者购买的心态需求,借已有工艺品全貌的形、画、名复制,称为赝品。

抄层。由社会人因某些喜爱泵动气力运动,抄形或画而换名姓的制作品,称为贼品。

陋层。由社会人的扭曲或低劣心态功能,为名利或迎合脑袋进水者的需要,创制丑化社会主流或取邪事颂支流的作品,称为毒品。

艺术陶瓷、书画等一切工艺美术品,既是人类社会本时代文化与物质财富等的体证,也是相关社会人基本文化素质的体现,更是工艺美术创作者德艺学问的见证。真正的艺术创作大家,在进化到一定阶段或专志为艺术追求高端化时,都坚持不为金钱逢迎、不为损艺捧场、不为加工订货费时间等,而是坚定地力行借外优内不惜时,视有化无不惜力,泵无孕有不惜功等光明正大的艺术之道,坚定地为社会、为艺术、为后人物化正气浩然、性能健康的天重性艺术品。

粉彩传统性与时代感


在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当代陶艺呈现出相当活跃的态势。粉彩作为一个陶瓷装饰的画种自然也包含其中,那么怎样面临粉彩的时代感,让我国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既立足于当代陶艺的氛围中,又保持它的传统性不被当代更多的装饰手法所掩盖,已被越来越多的陶艺家所重视。

一、粉彩的传统性

粉彩的工序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用墨线起稿,然后在图案内填上一层可作熔剂又可作白彩的玻璃白,将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低温烧成。粉彩瓷器充分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运用各种丰富的彩料,使画面风格近于写实。瓷面光泽透亮,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粉润柔和,秀丽雅致。粉彩所用的颜色种类多达数十种,每种彩料根据不同的画面需要又可派生出多种色调。

“粉彩”装饰从清代开始在原“古彩”的基础上逐步演变形成。到了康熙,乾隆年间可说是到了兴旺阶段,装饰手法上绝大部分都是从中国画来装饰的,从大量资料和实物样品中可以看出清代这段时期,粉彩已不是原有“古彩”的那种用线不分浓淡,用色单调,只靠几种颜色的表现形式,而是在造型上吸取了中国画工笔重彩用线有浓淡变化,用色自然写实的表现手法,由原来古彩用线单调,无浓淡用色、无阴暗层次,演变成具有中国画用色丰富,阴暗层次强,用线有浓淡粗细之分。花叶用广翠加以打底色,分出明暗层次,花头也巧妙地用玻璃白打底然后再用洋红、净苦绿、紫色等加以洗染,这种工艺操作方法完全是国画工笔画中的操作方法,其效果简直是中国画在陶瓷上的再现,不同的只是所用材质不同。采用中国画装饰的粉彩瓷,其工艺性更加和中国画表现技法溶为一体了,粉彩在这段时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有些精品在皇宫中才可享用。直到现在仿古瓷中的粉彩精品都要落上清康熙,乾隆年间制的底款,以示是代表当时粉彩的顶峰时期的象征,而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以中国工笔画为特征的粉彩装饰纹样,其价值连城。

到了民国和解放初期,随着粉彩瓷的不断发展,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粉彩绘画大师把中国画移植在粉彩画中应用,使粉彩画更向前迈进了一步,把粉彩瓷画推向了更新的高潮,此阶段以王琦、王大凡、刘雨岑为主要代表的人物和花鸟画更加明显地把中国画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运用在粉彩创作的作品中,以奔放、流畅、刚劲、粗犷、写意的用线,以及没骨的着色技巧的运用,巧妙的利用玻璃白代替国画中的工粉,再加以洗染的方法,更使粉彩和中国画溶为一体了。

二、粉彩的时代感

创造一件粉彩艺术作品,今天看来,最重要的是以艺术思维及其创作规范达到目的。陶瓷艺术创作的基本素质要求,必须把某些局限变成智能创作,使艺术和工艺技能相结合探索出若干的文化精神价值,表现出粉彩艺术的精美,玩赏的特点,充分挖掘粉彩艺术的丰富审美内涵,达到伴随生活审美持续性的要求。所以粉彩技能是靠经验的积累才能自由的创作,尤其强调师传的技术经验,另外,在材料加工和绘制过程中,控制绘制油性的经验,加上填色的技术,这些基本靠经验的传授。因此粉彩艺术在创作思维至表现形式和内容的价值上,创作者都必须根据材料的经验积累,以最终的理想效果思考艺术形式及艺术题材。并且配合制作材料,使技法达到表现艺术情感的目的。粉彩艺术在这里说明艺术思想必须同瓷胎泥性、加工材料、思考创作目的和通过“火”的烧成,才能形成一整套有机的联系,才能恰到好处地创作出理想的效果。

正因为如此,粉彩艺术强调粉彩的韵昧,也就是线与面,墨与色相互渗透,使线与墨色,色相混合的整体效果显示出来,强调白的空间表现内容的价值,为主体充分显现形象及环境整体视觉效应的过程,注重视觉规律,所谓“计白当黑”“知其白,守其黑”正是使艺术视觉效果给人欣赏的直接性与内在心理相联适应的过程,这充分说明审视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增加感性的愉快和理性分析双重的满足,这是内在的艺术哲学价值。

现代环境生存逐渐处在以直线和抽象几何空间建筑里,间隔了自然环境,回归自然就形成了现代精神的表现主体。粉彩艺术注重品味的价值,然而品味反映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时空感,因而伴随着生活活动中通过感官反映感觉性质,它的客观社会性通过感官特征极为突出和重要的是文化特征,在综合的感观基础显示其文化的价值。品味至使审美视觉整体同局部构成互补的关系。这就是艺术和工艺材料构成依据,使审美感觉存在价值及思想的特点。因此粉彩材料的美感同技巧密切相关。所以色釉高雅,韵味,厚重在粉彩艺术中显示性格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粉彩艺术语言区别于其他艺术而显示自己的内在审美魅力。

从粉彩的产生和发展情况来看,粉彩装饰总是不断充实和变化的,不断淘汰和创新的。现代日用陶瓷不适宜以传统釉上粉彩作装饰,但已有釉中、釉下贴花纸粉彩的问世,同样给日用陶瓷耳目一新的美感。况且,日用陶瓷之外,还有大量的艺术陶瓷提供了粉彩装饰的用武之地。粉彩艺术瓷的装饰语言,包括表现技法、艺术风格和装饰效果,是任何其他装饰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粉彩在现代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但又存在机遇,粉彩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魅力仍势不可挡,陶艺家在运用粉彩技艺时必须进行观念的变革。从审美角度来看,陶艺家们不单注重工艺技巧,而且注重器皿造型。把造型与工艺完美结合,使景德镇的粉彩表现艺术与技术达到高度统一。

三、寻找传统性与现代感之间的平衡

中国陶艺传统是开放的,它不只是教会我们模仿,它也教会我们创造。传统是活的,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其热情和忠诚不断修改,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生命力的不朽之物。我们要切记,在开创现代陶艺新篇章的同时,把握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尺度,不断在传统中吸收营养,推陈出新,现代陶艺只有跟随时代才能顺利推向前进。为改善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