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导航 >

现代与古典完美融合 塑造陶瓷工艺新文化

现代与古典完美融合 塑造陶瓷工艺新文化

陶瓷文化 瓷砖工艺 现代瓷砖

2020-07-21

陶瓷文化。

中国礼品综合资讯门户网礼多多,为你提供最权威的礼品报道,让你了解最前沿的礼品新品资讯,让采购商们永远走在流行最前端。

陶瓷艺术,在我国已经具有了1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的陶瓷以其富含中国文化元素而闻名于世。近年来,随着可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陶瓷艺术方面除了追求高雅的精神享受外,开始越来越注重健康的生活享受。为迎合消费者日益高标准的需求,各陶瓷厂家纷纷开始着力于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能力,推出各种绿色环保,但又不失高雅艺术气息的陶瓷艺术品,将我国陶瓷行业推向了一个新时期的发展高潮。

东莞长宏工艺制品厂就是上述众多陶瓷制品厂商中的一家佼佼者。据了解,东莞长宏工艺制品厂是一家专业从事陶瓷工艺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实体型企业,是广东省陶瓷行业优秀企业。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注重绿色生产,不惜投入巨资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通过改进生产环节来不断降低生产污染,同时,公司还紧跟时尚潮流,抓住现代人寻求品味的想法,设计创造出了大量既实用又美观更具独特时尚韵味的陶瓷工艺品,一度成为行业界的标杆型企业。

东莞长宏生产的陶瓷工艺品品种丰富多样,真正让人有些目不暇接,有香筒、花瓶、高级烛台、大油灯、金刚碗、檀香炉、高脚供盘、高级茶壶等,涉及到筒、盘、碗、瓶、壶、烛台、油灯、人物等数十种高档陶瓷工艺品。此外,东莞长宏生产的陶瓷工艺品的名称也极具中国特色,富含中国古典元素,如金八吉祥竹子香筒、金八吉祥高级莲花瓶、金色莲花花瓶、金八吉祥高级莲花烛台、高级米色大油灯、观音捻花手、金八吉祥金刚碗、金八吉祥有柄檀香炉、金吉祥高脚供盘、金八吉祥高级茶壶、三宝佛、关公雕像等,简直是琳琅满目,能满足人们多元的精神享受需求。

此外,富于个性化的造型,也是东莞长宏陶瓷工艺品的一大特征。那些颇具中国古典元素的笔筒、供盘、花瓶、烛台、金刚碗等工艺品,现代人对其格外钟情。总之,东莞长宏生产的陶瓷工艺品用尽了赤橙黄绿青蓝紫,或图案,或花朵,或人物,或鱼、或鸟、或山水,远远看上去,仿佛一件件精美的艺术杰作,还有部分陶瓷工艺品还是采用手工彩绘技术和镶金装饰,使其成为同时具有欣赏和收藏功能的工艺品,必将能给我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和高品质的享受。

随着东莞长宏的陶瓷工艺品的不断上市,不知不觉中,让我国陶瓷工艺品行业发生了一个全新的变化,使得陶瓷工艺品行业突破了原来的概念,一些新的瓷种如骨质瓷、强化瓷等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视野,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陶瓷工艺品,而且每一件都同时充满了现代品味和艺术气息,不仅能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冲击和文化体验,还能让人们在一种现代与古典完美融合的氛围中,体会着一种全新的时尚感受。

小编推荐

福建陶瓷工艺文化


部 福建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福建已能制作比较精美的陶器。进入青铜时代,几何印纹硬陶颇为兴盛,原绐青瓷也已出现。至秦汉,原始青瓷向前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技艺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显示出福建地方特色。隋唐五代,瓷器技艺渐趋成熟,陶瓷品开始输往国外,而国外的陶瓷品也进入了福建,从而促进了福建陶瓷业的发展。

建窑(位于今福建建阳县水吉镇)系宋代八大窑系之一,以烧制黑釉瓷“建盏”闻名。由于当时饮茶斗茶之风流行,烧制小碗最多,因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俗称“兔毫盏”。釉色丰富,变化无穷,其中尤以“油滴”、“曜变”最为名贵。建窑黑瓷不仅列为贡品,还与茶叶一道远销朝鲜和日本。建瓷在日本被称为“兔毫天目”,至今被视为珍宝收藏。

蜚声中外的德化瓷器

福建德化县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也是外销瓷器的重要基地。德化瓷业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瓷器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远在宋、元时代就进入国际瓷坛,蜚声海内外。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现已发现了30多处宋元时代瓷窑遗址,在东南亚、东非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不少当时德化瓷的遗物,就是历史的见证。

北宋时代德化以碗砰仑窑为代表的窑场,其制瓷工艺已采用轮制、模印和胎接成型的技术。以龙窑大量烧制青瓷、青白瓷、白瓷的各式碗、盘、杯、碟、瓶、罐、壶、盒、洗、花瓶;少量烧制黑釉茶碗等。使用刻花、划花和印花等装饰手法,于瓷器表面饰以莲瓣、牡丹、云水、蕉叶、缠枝花卉等花纹以及篾纹、菊瓣、葵纹、麦穗、卷草等几十种饰纹。这些产品在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有发现。到南宋时,瓷窑烧制技术又有新发展,烧制的白瓷,器型大,胎体薄,釉色滋润,白度度,透光度强,已达到秀高的水平。宋末元初,德化瓷窑有很大的改进,出现了一种介于龙窑和阶级窑(又称蛋式窑)之间,较易控制烧成火争的“鸡笼窑”。开始改变宋初以来使用还原烧成的老技术进入采用氧化烧成新技术阶段。此时窑场的生产规模亦有很大扩展,1976年考古发掘的屈斗宫宋代窑炉遗址,坡长达57.1米,共有17间窑室,这样大型的古窑炉,实为全国所罕见。这一时期的瓷釉,已经出现白中闪黄或泛红的新产品,瓷雕佛像已很流行。外销瓷仍占瓷器贸易的主要地位。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行记中,曾盛选德化“瓷市甚多”、“制作精美”、“购价甚贱”,并把德化瓷器带回意大利。据英国首任驻大使艾惕思到德化参观后证实,至今意大利博物馆还保留一件马氏当年带的德化家春岭窑的小花插作品。

迨至明代,德化瓷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器物造型、烧制技术、产品质量、生产品种、工艺水平,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都远在宋元之上。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瓷塑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和“天下共宝之”的珍品。独树一帜的“象牙白”(建白瓷,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调素雅,被称中国白瓷的代表,享有“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特别是道释人物瓷雕,造型逼真,格调高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德化窑古代工艺技术成就的高峰。在明代,德化窑炉在砌建技术有新的创造,在全国首次出现了装烧容量大、既节省燃料,又易于控制烧成火焰的半倒焰式的阶级窑。这种形式的窑炉流传到国外,对国际瓷窑的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1970年出版的《窑炉》一书曾记载:“阶级窑在福建德化最早出现,同时也最著名。日本的窑,是深受德化的影响而设计的,所以日本把德化的窑估计为串窑的始祖。”时代中叶,釉制作技术有新创造,窑下青花日渐进入了德化瓷的装饰领域。

陶瓷工艺流程


一、淘泥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六、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九、烧窑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

十、成瓷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十一、成瓷缺陷的修补,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进行修补,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陶瓷工艺流程


一、淘泥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六、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九、烧窑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

十、成瓷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十一、成瓷缺陷的修补,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进行修补,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追朔人类陶瓷历史 陶瓷工艺的传统与现代


人类制作陶瓷的历史悠久,可说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技术之一,从世界各地出土的先民遗物中可以观察出:人类最早制作的土器中,除了部份土偶作为祭祀或陪葬用品外,其余大多作为日常生活烹煮食物、贮存或盛装食品之用。

由于陶瓷制作中,用来成形的粘土原料易于取得,又因粘土具有丰富的可塑性,能轻易做出各种造型,较木材、岩石更易于做出中空的容器;同时,用粘土烧制成的陶器,其重量适中,易于持用或搬动;并且可供盛水及耐火之烘烤,所以这些土制器皿,从居有定所的农耕时化开始,便逐渐变成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具了。

随着人类生活的改善,以及宗教、风俗习惯的形式,人类在陶制器具的造型与表面的修饰上,增加了许多使用功能以外的加饰处理,于是陶制器具除了实用的功能外,更表现出美观与抚慰精神的作用,陶瓷工艺也就在这人类的生活与精神需求中丰富起来。

陶瓷工艺随着不同地区文化与生活习性的需求,而产生不同的陶艺风格,虽然在人类历史上,东西方的陶艺文化曾有过多次大规模的交流纪录,彼此的陶艺发展也都受到交流的影响而在造型、彩釉及制作技术上有所改变,但是,经过时间的累积,这些外来的影响最后还是融入本身的陶艺文化之中。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为了开拓国人视野,促进文化交流,拓展国际关系,以迈向国际化的途径,特举办「台北国际传统工艺展」,希望借着各国传统工艺作品的展出,增进对其他国家与族群文化艺术的认识,并孕育健全的世界观。尤其更可透过传统工艺的交流,提升国内工艺水平,而陶瓷工艺的交流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现在就亚洲、非洲、北美洲、中南美洲、欧洲等地区,分别介绍其传统陶瓷工艺的发展与特色:

亚洲地区的陶艺

亚洲地区的陶瓷制作起源甚早,依材料与制作技术的不同,可分为两大主流;一是以中国为中心,包括日本、韩国等地的东亚陶艺系统;另一则是以中东地区为中心.包括埃及、叙利亚、土耳其、伊朗等地的西亚陶艺系统。这两大陶艺系统最大的差异,是在于陶瓷烧成温度的高低,与使用釉药、粘土性质的不同。

东亚地区陶艺的制作技术,是起源于纪元前二千年殷商时代,然后逐渐发展成偏向高温的灰釉系统陶器。由于在制作时采用氧化铁作为呈色剂,再以高温(1200~1250度)烧成,所以陶器呈色从灰青到褐色,形成质朴、沉静的东亚陶艺特色。

西亚或中东地区的陶器,大多使用较低温的碱性釉或含铅、锡的白釉,并使用氧化钴、氧化铜、氧化铁等呈色剂,所以釉色鲜艳华丽,具有活泼、奔放的性格。

从陶器作品的表现上,东亚地区的陶艺,深受中国风格的影响,造型工整庄严,釉色沉稳、清雅;在作品表面装饰方面,除了图纹整齐与讲究图形的重复与连续外,也将水墨画的技巧应用在器册表面的装饰青现。相对的西亚其中东地区的陶器造型较为柔和,而由于使用低温的铅釉、锡釉,所以釉色鲜艳活泼,尤其以具有金属彩光的金彩釉,为一大特色。常见的装饰是描绘花草、人物或动物的图案,笔法活泼奔放。

这次亚洲地区参展的作品中,韩国的四件作品是沿用韩国传统青瓷镶嵌与白瓷铁绘的技法,所制作出来的瓶、瓮。而新加坡因为是以华人为主的新兴国家,除了保有华人的文化传统外,并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信息,所以陶艺的表现也呈现出这种特色;参展的六件作品均可看出;在传统的造型中加入现代的造型意念与质感变化。从土耳其送来的七件作品中,有六件是以传统西亚风格所绘制而成的瓷瓶、瓷盘及瓷板作品,另外一件则是表现陶器与皮革不同材质对比的水瓶作品。

非洲地区的陶艺

非洲地区的原始部落很多,传统陶艺大多停留在较低温的陶器制作阶段,制作方法也很原始,大多以土条成型的方法盘筑而成圆瓮或圆钵作品,器物表面未上釉的居多,为了避免装水渗漏,所以在器皿的表面加以磨光,以增加胚体表面的密致度。在装饰方面:则以粘贴绳纹;或在磨光的器物表面刻上单纯的线条及原始图案为主。至于烧成方面,非洲地区的传统陶艺,大多以野外烧制的方式烧成,燃料是以野外采集的芦苇、树枝为主,烧制时间依作品的大小与数量之不同,短则五、六小时.长则一、二天。据调查从东非到西非各部落民族,大多采用这种野外烧制的方法制陶。虽然非洲的传统陶器制作非常原始,但是这种经数千年所延续下来传统工艺,却充分表现出原始民族朴质、坚韧的特性,无论陶器的造型或色彩,都显示出单纯、厚实而充满生命力。

这次传统工艺展,来自非洲地区史瓦济兰的作品有八件,除了一件描述非洲人酿酒情景的陶塑作品,及一件传统浮雕图案的陶瓮外,其余都是以传统制作方式成形,然后加以磨光、野外烧制而成的,充满非洲原始陶艺的特殊美感。

北美洲地区的陶艺

北美洲地区的陶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早期居住于美洲大陆旳原住民族陶艺;另一类则是大量移入美洲大陆之后所带来的欧洲陶艺。由新移民所带来的欧洲陶艺,经过了数百年来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今日多采多姿的北美洲陶艺,在加拿大与美国分别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加拿大的陶艺注重实用与朴实的传统,尤其重视陶瓷材料的质感变化,具有英法传统陶艺的特质。此次参展的作品中,不论茶壶、杯盘或花器,造型都颇为简洁,釉色亦清雅、朴素,而作品表面的刻饰或彩绘亦十分工整。

比起加拿大的朴实与保守,美国的陶艺就显得活泼与多彩。由于美国是民族的大熔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种与文化在此交会,加上美国社会风气崇尚自由、开放,注重个人风格的表现,所以陶艺创作表现的形式、作风和理念,非常多元化;也因此形成了美国陶艺的特有风格。从此次参展的作品中便可看出这种特性:在造型表现上显然可见不同民族风格的特色,作品表面的釉色或彩绘,既有东方高温釉彩表现的作品,也有印地安人低温色料及磨光处理的质感表现作品。

陶瓷工艺品传与承的辩证关系


在陶瓷工艺漫长的演化进程中,自然而然地触及到今人常挂嘴边的——传承。传承什么?如何传承?本文立足当代,探索古代,试图进一步探析陶瓷工艺品在传与承过程中的辩证关系。

工艺

一、陶瓷工艺的情感表达及重要性

陶瓷工艺看似简单,其实繁复多元,撇开拉坯、利坯等常常听到的,还有许多程序和讲究。它与造型、装饰有所区别,没有那样直接的表达,相对而言更为间接而需要深入品味。如果把造型、装饰等比作雄伟的大厦,那么工艺则是支撑的框架、基石。实际上,和许多手工业一样,制瓷工艺的工具也较为简单,主要还是依靠双手操作完成。而恰恰是因为这种简单,工匠们不得不明确地用感官触碰材料,清楚地了解制作的方法,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再拿建筑来比喻,如果说材料是构成楼宇的物质基础,那么工艺则是将材料转化为楼宇的手段。在陶瓷上,泥土与水便是材料,陶瓷成品则是生活所需品。人在生产陶瓷的过程中,通过所具有的技艺将泥土制作成可用的物件,水缸或碗碟,而这个可用的物件在寄予物质功能的同时,也赋予了情感、审美以及文化。

陶瓷在制作的过程中,工艺不仅仅是实现器物可以“使用”的过程,也是以此为媒,将泥土与思想合二为一的过程。在这个多元的过程中,不管是造型、装饰还是材料和窑火都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可见,陶瓷工艺在整个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它是历史的产物,既有传承也有改变,补充和修正从未间断,以达到逐步提高、更趋完善。直到如今,在现代化工业生产陶瓷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不少产瓷区仍然保留着独特的传统工艺,成为其特点和特长。其中景德镇制瓷工艺可谓其中典型。

工艺

二、瓷业传承方式的历史演变

严格来说,工艺应是伴随其载体的诞生而出现的。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烧造最原始的陶器,那么其工艺应是同等长度。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化进程中,自然而然地触及到今人常挂嘴边的——传承。

在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陶瓷业秉承着“世袭”制,乃至到今天的社会,仍然有不少陶瓷艺人将技艺视为传家之宝。以景德镇的配釉为例,一个釉料世家的珍贵配方是绝不外传的,而且只传男不传女,哪怕带入坟墓均恪守如此规制,这在现今都有着鲜活的例证。

封建时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端,匠籍户和工役制解体,劳动力出现了本质的改变,工场手工业开始出现与风行。在工场手工业市场中,为了追求利润,家庭结构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从而作坊主开始带徒授艺。就这样,技艺传承的方式开始演变,父子世袭制向师徒传艺转变。

工艺

三、陶瓷工艺传与承的辩证关系

陶瓷工艺传承的方式见证了世事变迁,而传承什么、为何传承则更显所属时代的风土人情。今人对于传承,尤其在艺术方面,往往会将其与发展、创新联系起来,以表明事物的可持续性。然而,有学者认为“传承”应分开释义,承在前而传在后,所谓承前启后,它本身就有着延续、发展之意。

但不论前后占位,“传”或者“承”都有其继承、选择与开拓性,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它们。

随着工业的发展,陶瓷工业产品走进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工业陶瓷加工的严格、精准,主要表现的是物理实用与数字性,在某种层面上存在着机械的冷漠感,与传统工艺制作的陶瓷器物相比,缺少应有的人情味。故而今天的人们,仍然愿意选择更为怀旧的传统陶瓷器具,因为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饱含着人文关怀和文化价值。

“从工艺美术发展史来认识,陶瓷传统工艺不存在落后的问题,只存在一种技术方式的差别。”

的确,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新石器时代陶器的泥条盘筑成型方法至今仍然沿用,并被众多陶艺家所接受。博士、新生代陶艺家解晓明就常常使用泥条盘筑来制作现代陶艺,并获得一致认可与好评。其原因即是,这种比较简便而且容易掌握的方法,对许多造型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表现力,并无滞后之感。

由此可见,人文精神与技艺方法,便是传统陶瓷工艺传承的意义所在,体现了为何而“承”与“承”什么。那么前面提到,传承本身有着流传、发展的含义,“传”又该作何理解呢?实际上,二者并无具体分界,并伴随而生、相互促进,“承”的具象或抽象的精神内核,同样也是“传”的内容与意义。

只不过差异在于,它们根据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以及承上还是启下的对象的不同,所产生的选择、演变也有不同。用较为通俗的语言概括,就类似于“笔墨当随时代”了。传、承,不是简单的取消,也不是完全照搬,更不是不同领域间生硬地移植。保护、研究、吸收、创新,围绕着传承的课题,永远存在诸多疑虑与思考。

陶瓷在发展史中,传承技艺尤为重要,其方式也在不断改变。而传什么与承什么都曾考验着后辈,传与承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并没有明显区分,本来就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在当代的陶瓷艺术品实践中,应当明白工艺的可贵与其选择性。我们传承下来的,应当像泥条盘筑一般隽永而富有生命力,无关时间远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