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简一瓷砖是 > 导航 >

收藏的另一种快乐是交流——博宝艺术网首届专家鉴定会

收藏的另一种快乐是交流——博宝艺术网首届专家鉴定会

简一瓷砖是 艺术瓷砖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2020-07-22

【www.taoci52.com - 简一瓷砖是】

博宝艺术网记者王波撰文 据悉,由博宝艺术网主办的首届专家现场鉴定会,暨博宝艺术网首届专家藏友交流会于9月25日圆满结束。此次鉴定会,十分荣幸的邀请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知宴先生,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故宫陈列部主任、中央二套鉴宝栏目资深专家宋海洋先生,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特贴文物鉴定专家,央视《鉴宝》、《寻宝》专家李元茂 先生以及博宝艺术网专家鉴定团资深鉴定家鉴泉斋主参加此次活动。

此次鉴定活动举办的十分成功,前来鉴定的朋友来自全国各地,带着自己的藏品齐集北京。经过各位专家认真鉴定,藏友手中的的藏品大多为现代仿制品。一位来自江西的藏友李先生鉴定的一件瓷器被鉴定为现代仿制,得知鉴定结果,他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向专家虚心的请教,鉴定专家耐心细致的解答,李先生表示,这次鉴定会令他受益匪浅,在鉴定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能够与专家面对面做交流,学收藏,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希望日后可以多举办这样的活动,为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李知宴:男,1937年3月出生,汉族,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考古专业。1962年毕业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陶瓷,主要是整理研究皇宫珍藏的官窑瓷器,作古代窑址的田野考古,曾率队发掘龙泉窑。1979年进入北京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继续研究陶瓷。系统地开展对中国古瓷窑址的考察和发掘,再次发掘龙泉窑。职务和职称: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导师,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鉴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WWW.TAOci52.Com

宋海洋: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故宫陈列部主任、中央二套鉴宝栏目资深专家从事玉石的研究工作,对中国玉器的发展有较深的研究,同时对陶瓷,漆器,文房四宝,鼻烟壶,珐琅,竹,牙,角雕器等杂项研究也较全面。

李元茂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特贴文物鉴定专家,央视《鉴宝》、《寻宝》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海南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海南省书协副主席。发表鉴定论文近百篇,有专著《名石治印》、《古书画仿制研究》等 。

在鉴定会结束后,专家们表示,收藏的真正乐趣并不是计较于真假之间,而是能够在收藏的过程中成长和成熟,藏友之间、藏友与专家之间的交流是一种值得收获的快乐,希望收藏爱好者可以调整好收藏的心态,从历史、从文化、从制度等等的方面出发,来了解收藏品,去感悟,去体味,去琢磨收藏带给我们的欣喜与快乐,这才是收藏的真正内涵。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瓷上邮票:陶瓷艺术另一种美


陶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国粹的象征。在老百姓的眼中,陶瓷兼有收藏和实用两种属性。在历史长河中,陶瓷大多时候是以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存在,不曾与其他载体相结合。而邮票长期以来是以纸质载体流传于世。随着收藏市场的不断发展,也形成了贵金属等更具收藏价值的邮票。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瓷上邮票”系列邮品总策划人王鲁湘表示,将邮票和陶瓷结合,形成“瓷上邮票”这样的艺术新形式,是收藏界的一次跨界新尝试。

陶瓷工艺衍生的邮品

1月5日,《丁酉年》生肖鸡票将与集邮爱好者见面。而另一款陶瓷概念的“十二生肖瓷上邮票”“瓷上邮票鸡缸杯”和“瓷上邮票大吉”3款生肖陶瓷邮品,将与《丁酉年》生肖鸡票同步首发。代表国家形象的邮票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瓷器,将进行一次跨界融合和完美展现。

据悉,此款邮票由中国集邮总公司联合江西景德镇景德瓷器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据景德瓷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克勤介绍,“十二生肖瓷上邮票”采用了陶瓷流延成型工艺,成品只有0.25毫米厚度,晶莹洁白、润滑如玉,再施以釉上五彩,将我国第一轮生肖邮票图案制作成190毫米×138毫米的陶瓷仿制产品,并按中国传统书画的册页样式,用上等宣纸装裱成册,附上韩美林设计的《丁酉年》鸡票大版,美观大方、典雅时尚。内含《丁酉年》邮票大版1套、瓷铂仿印的第一轮生肖邮票(12枚)及《丁酉年》邮票(2枚),限量发行1万套。

这种高科技陶瓷大多用在航天、航空及电子领域,用在民用领域尚属首次。据介绍,这种特殊陶瓷工艺采用高纯的氧化铝陶瓷材料和高纯的氧化锆制作,并采用陶瓷流延成型工艺进行加工,才能制成如此平、薄、透的瓷铂。瓷上邮票的所有颜色均通过烧制工艺进行上色,工艺难度大。《十二生肖·瓷上邮票》将印刷工艺和烧制工艺进行了完美结合。

吸引更多藏家群体

陶瓷,其“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自古受到君王与百姓的喜爱。说到陶瓷收藏,王鲁湘指出,当今世界仍然认为中国陶瓷的文化高度、美学高度,尤其是陶瓷所代表的东方美学是不可逾越的。中国瓷器的收藏在世界上成为一个单独的门类,与中国字画等文化属性强烈的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收藏不同,中国瓷器能够让全世界的人欣赏,其收藏也具有全球性和普世性的特点。而瓷铂素有白色黄金之称,邮票与瓷器的结合为邮品设计增加了一个新的门类,也给集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收藏选择。

陶瓷艺术和邮票艺术是收藏的两个领域,面对的藏家不尽相同。而将陶瓷和邮票结合起来,在进入收藏市场后,两个领域的收藏者可以重叠起来,进而达到增加收藏受众的目的。董克勤解释,当“瓷上邮票鸡缸杯”投向市场时,如果是邮票的收藏爱好者,有了心仪的邮票,还搭配了4只精致的鸡缸杯,很值得购买。鸡缸杯也是一件不错的收藏品。送人或是自己收藏都可以。而在这样的推广方式中,无形中会培养一批原来不是邮票或者陶瓷的收藏者。王鲁湘表示,将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杰作,运用高科技工艺,使之变成平民化和标准化文化的衍生消费品,是在大众中传播、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之路,此次跨界融合,既提升了陶瓷邮品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也提高了其收藏价值。

而景德瓷器与中国集邮总公司合作,是一次厚积薄发的历程,其用16年的时间经历了为宜家、麦德隆贴牌加工到景德窑自主品牌,从贸易到实业、从实业到研发、从研发到创意、从创意到品牌、从品牌到渠道的转变。而今已经从原始的制瓷走进了新陶瓷时代,自主的新材料配方、专有的“维甄”陶瓷防伪技术、无限创意的新瓷设计、正名的“景德窑”商标、标准化的运营体系,让景德瓷器成为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集邮总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懂得辨别专家也是一种收藏能力


“在一次鉴定会上,有市民拿着民国茶杯请专家估价,专家信口开河,说至少值8万~10万元,这位市民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家共有300件!”在2005年曾红极一时的“民间鉴宝活动”潮近期又卷土重来。市场人士提醒普通收藏者,要谨慎对待鉴宝活动,懂得带眼识专家;自己要积累知识,并对自己掌握的经验有足够的自信。

“真专家”也遭质疑

“专家中有优有劣,懂得分辨专家也是一种收藏的能力”,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周德田表示,他“踢爆”市场中存在的种种专家怪现状:一是不少专家貌似什么都懂,什么都能鉴定。他认为,专家就是专门研究某个艺术品种的专业人才,各有千秋,不可能什么都通;说自己什么都懂的往往不是真正的专家。其二,专家之间也有“潜规则”。当不止一名专家在场时,专家之间互相给面子,一个说东西好,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有人先表态了,其他人绝不会拆台。因此,周德田建议请专家鉴定时,每次最好单独请教,不要“专家会诊”。

广东省拍卖业协会秘书长郑晓星给普通收藏者“支招”,选择专家要看几个标准:第一,鉴宝是非盈利性的,鉴定结果相对客观。不过,有市场人士透露,有专家在市场中鉴宝时虽然号称免费,但是实际上偷偷暗示收藏者如出10万元即可出鉴定证明。第二,非企业性的行业组织鉴定相对较为权威;第三,要选择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专家。

另外,郑晓星还提醒普通收藏者,在进行鉴定前要搞清楚自己鉴定的目标,如果是为了出货,最好找卖货机构鉴定;如果是为了收藏,就要找权威机构,如博物馆、文物店和非盈利鉴定中心等。如果仅仅为了爱好,不一定非要鉴定其真假价值不可,可以长久收藏下去,只要自己觉得赏心悦目就可以。

最好送大拍卖行检验

有收藏人士表示,如果要对专家进行检验,可以把藏品送到大拍卖行上拍,如果大拍卖行愿意接受并上拍,即可确定藏品的真假;反之,如拍卖行不愿意接受或者推诿,那藏品的真实性就值得质疑了。

也有人曾用“怪招”考验专家眼光。一名收藏者收藏了一件瓷器,专家说是真品,而自己还不确定,于是他跑到古玩市场中,分别找到几个商家,请他们照版仿造100个,每个出价10万元。但是商家均表示无法接单,于是该名收藏者对这件瓷器的真实程度有了一定的把握。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专家中固然有“老鼠屎”,但是不能完全否认专家的重要性,重点是要懂得分辨好的和差的专家;其次,收藏者不能全倚赖专家,自己要有知识积累,并对自己的经验和眼光有自信,这才是收藏的真正意义。

欣赏钧瓷是一种美的享受


欣赏钧瓷是一种美的享受对钧瓷艺术品的欣赏、收藏就是一种对艺术没的探讨过程,它能满足钧瓷爱好者的精神需要,人们通过欣赏钧瓷艺术品,即观察其形色,品评其优劣,领略其玄妙,感悟其道,激励情绪,陶冶性情,使心灵丰富、愉快、积极、健康,从中得到美得享受。能悟美、悟文、悟德、悟境界、悟人生。欣赏钧瓷是一种对话,与钧瓷对话时历史对话,与艺术对话,从中领会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东方艺术。欣赏钧瓷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有画面,有声音的审美过程,其中心是一个“变”字,除了静止的诸多变化外,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观赏,还会呈现千变万化。“变”的核心是趣成天然,堪称“神、奇、绝、妙”。鉴赏要“手把、眼观、耳听、心仪”,至少从上述四个方面整体把握,常赏常新。正如古人诗云:“层卷当受益,赏钧眼更新”。欣赏钧瓷是一种美得享受就是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即“钧瓷无双”,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园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庄优美,古朴典雅,它的釉变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夕阳残照,高山云雾,峡谷飞瀑,伯牙抚琴等等,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有魅力,名人曾用“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等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民间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黄金有价钧无价”国外更有“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梅瓶

民间收藏宝贝真不少 西宁民间文物收藏品现场鉴定会


9月22日,当收藏爱好者捧着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专家朱民英鉴定的“春秋战国———青铜刀币”证书走出鉴定会时,一脸的笑容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小小的两枚钱币据专家估价最少4万元。

当日,西宁市一百多位民间文物收藏爱好者,走进了仅举行两日的“西宁民间文物收藏品现场鉴定会”,与来自北京的国内知名文物鉴定专家———国家博物馆鉴定专家、文物鉴定委员王中信,中国收藏家协会古陶瓷主任委员朱民英,面对面请教文物知识,鉴别收藏品的真假。“您这套清代的木刻版古籍,现在文物市场上已经很少见了,可以说快绝迹了,升值空间很大,要妥善保管好……”“您看,几百年的瓷器,它的表面肯定会有一层氧化层,不会这么剐手,再者明清官窑出来的瓷器,皇帝的御用标记不会盖在上面,你这盆啊,肯定是假文物……”鉴定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专家们一边凭借熟练的文物鉴定技法鉴定着文物,一边将渊博的文物鉴定知识化繁为简现场传授给收藏爱好者,令不少的藏友受益匪浅。

尽管忙的不亦乐乎,朱民英依然被本地的收藏爱好者们的热情感动着,认为此次来宁收获颇丰。他说,很多人对自己的藏品简直了如指掌,而且不少的藏品价值和品位都很高,青海的文物市场大有发展前景。据了解,此次现场鉴定会鉴定的文物真品可根据收藏者的需要,出具文物鉴定证书,拥有鉴定证书的藏品今后可在网上拍卖,同时有机会参选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节目现场鉴宝。

瓷片收藏:残缺有时也是一种美


有人说,现在真正的古董越来越少了,其实是你缺少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古董越来越少的今天,完好瓷器也是少之又少,一片残片价值也可能不菲。

现在残片新的价值被挖掘出来了,将瓷器局部做成现代饰品,充满时尚感与古朴美感,成为了文艺范儿必备之装饰品。

因为古代瓷器的工艺非常讲究,虽为日常使用之物,但细节之处一丝不苟,还有那种娴熟,熟练掌握毛笔的提按,用色的浓淡,这是现代很难模仿出来的。

残缺有时候是一种别样的美。欣赏之余,试想它们经历拉胚,上色施釉,烧制,售卖,使用,打破,掩埋,又被后人掘出,欣赏,叹服,仿佛它们经历了一世轮回,处处有点滴故事。

近十几年来,收藏市场不断的升温,收藏队伍不断的壮大。其中瓷器收藏占到30%以上,比例之高令人惊讶。在2010年伦敦一家拍卖行拍卖中,“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近5.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再次刷新中国最贵艺术品纪录。这极大地鼓舞了国内收藏爱好者对陶瓷收藏的热情,一些业内人士也分析,继中国书画之后,下一个价格疯涨的板块将是古代瓷器。由于时间局限,再加上保存不当等因素,完整的古瓷器,是少之又少。那么,残瓷、瓷片是否还有价值呢?

收藏界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瓷器有毛,不值分毫”,说的是瓷器上的瑕疵对其价值的影响。中国传统收藏观念里非常注重器物的完整美,如有破损,会使观赏价值和交易价格大打折扣。

众所周知,瓷器是较难收藏的一类收藏品,陶瓷的烧制、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都易损、易坏,又经过几百上千年的战乱、变迁等,能流传至今且又完好无损的寥寥无几,像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现存名窑藏品也是以件计,几件、几十件。

因此,对一些较稀有的、典型年代的瓷器,虽然残缺,但因其具有名窑口、存世较少的特点,目前依然不失其较大的市场价值,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利用新材料将残器修复完整。而随着国人对瓷器修复的重视,不久的将来,也会有技艺高超的专业人士对瓷器进行修复,使其回归完美。北京潘家园里逛地摊发现了一家专门售卖瓷器的摊主,一看东西,果然不同凡响。别小看这些个残片,每一个都恰恰留下了构图完整的一幅画面,人物,花鸟,鱼兽,都能体味到古人的匠心。有的看似随意两笔,粗犷生猛,但就是这样才显得大气浑厚和古朴。

在2012年的伦敦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明宣德云龙纹大盘残器就以15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而一件明宣德云龙纹瓷片,在2011年的一场拍卖会中也以36万元人民币成交。

所以,对于一些珍稀精美的残器,包括重要窑口的瓷片(宋代汝哥官钧定五大名窑)、元青花、成化瓷等这些瓷片也是备受追捧的。对瓷片的研究,就是所谓的“上手”,可以极大提升收藏爱好者的学习和鉴别能力,是书本和间接经验所不能及的。

收藏是一种爱好传承 三位民间藏家的那些事儿


都说古董界水深,在普通老百姓看来,那都是有钱人才能玩儿得起的嗜好。不过,今天介绍的这3位民间古董藏家还真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他们笑言自己是“最有钱的穷光蛋”,下面就讲一讲他们鲜为人知的那些事儿。

因为爱,所以爱

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齐同民本是一名教师,由于从小对古董的热爱,很早就进入到了古董藏家的行列。

齐同民认为自己对收藏的热爱源自遗传。在他的印象中,童年时期妈妈的姥爷家里就有很多古书和古钱。每次串亲戚,幼小的他就对这些古老的东西爱不释手。文革时期,为了能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小人书、人模、钱币等保存下来,齐同民还真就把它们用塑料布包好放在了鸡窝里,演绎了一出现代版的“潜伏”。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齐同民开始收藏邮票和古钱币,直到1995年接触到瓷器,他才转向了瓷器收藏。这里还有一件小趣事,一天齐同民在古董市场上看到一个玉雕的小狐狸,只是觉得东西好,就花了5元钱买下来。那狐狸尾巴回蜷至下巴,歪着头、眯着眼在睡觉,神态真是美极了。齐同民当时并不懂行,后来被一个朋友以800元的价格买走了,心里还高兴的不得了。3天后,齐同民才知道那位朋友又转手卖了8500元。“现在想想,汉代和田白玉雕成的小狐狸,我那朋友也只是捡了个小漏,挣了点小钱”,齐同民回忆到。

再后来,齐同民又接触到木器家具和瓷器,通过“以藏养藏”的方式,每年他也能挣上几万块钱,比工资多一点。当雪球越滚越大之时,齐同民的发财梦也越发不可收拾了,他说:“人有了贪婪的心,收藏的路上就会有陷阱已经在你面前铺开”。一次,齐同民看上了一套漂亮的紫檀方桌椅,心里合计要是买到手肯定赚不少钱,于是2.9万元买回了家。业内朋友一看,东西是老红木的,只有一块是紫檀镶的椅子腿,最多值两三千元。发财梦破灭,齐同民一次就赔了近3万元。

从那以后,齐同民收藏就比较谨慎了,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年的收藏,20年的努力,使得他在中国古钱币、古陶瓷、古家具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我的藏品只要有几件精品可以按照‘唐宋元明清’的朝代顺下来就可以了,其实就是玩的心态。文物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政治、经济、文化都在文物上面反映出来。我喜欢这些东西,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喜爱、一种认知,一种肯定、一种珍惜。”齐同民如是说。

齐同民喜欢把自己的藏品送给喜欢它们的朋友,他认为文物的价值就是传承。然而,现在他越来越感到一种危机感。“现在的年轻人一谈到文物就会担心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谈到,“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了距离感,缺少美的感悟,着实让人担心啊”!

三十年基本建设,使大量文物都冒了出来

北京藏家陈立建谈到,改革开放30多年,新中国的基建规模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大得多。改革开放之前,全国各地的楼房都很少见,天津那个时候最高的楼只有四层,像石家庄这样的城市也就是两层,而两层楼的基础不过一两米深。现如今,高楼大厦林立,地下车库再加上基础,少说也要挖到地下六七米深,于是,把全国的土地都翻了个遍,这些文物自然就冒出来了。“还有高速公路、高铁建设,古河道清理和水利建设,出的东西太多了,喜欢的都知道这些是宝。”陈立建表示,“但一些专家不这么认为,没见过这么多东西,就统统认为是假的,正因如此,也导致我国很多的文物受损或流失。”

有专家表示,民间收藏90%都是赝品,在这一点上齐同民持反对态度。如今,在我国的民间藏家少说也有几千万人,每人收藏10件,也要达到上亿数量的藏品。仅景德镇几个手工作坊,根本不可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生产出这么多赝品,更何况还有很多东西是现代工艺也根本无法制造出来的。现如今,连真品都不一定能卖出价,假东西就更没人买了,唯利是图的商人怎能做这等赔本的买卖?

呼吁文物鉴定法尽快出台,为我国的文物流失把好第一道关口

北京藏家徐强可谓是收藏大家,几万件藏品目前都集中在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镇的阳光文物宫里。

一提到中国文博界的鉴定现状,徐强真是忧心忡忡。“看外国博物馆、收藏家手里不断流入的东西,这些肯定是从中国流出去的,然而中国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种事态继续,又或高价从国外的拍卖会上购回”,徐强谈到。再有,就是我国目前出现的一些所谓的评估委员会,根本没有合法鉴定资质,却在全国各地招摇撞骗。“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资质持证上岗,唯独文物鉴定,国家连文物鉴定法都没有,如何能为文物的流失把好第一道关口啊!”,徐强激动地说到。

其实,再有经验的鉴定专家也不可能单凭眼和手就能一一确定每一件文物的真假和年代,因为中国文物太丰富了,只有通过科学的机器检测,才能真正确定生产的年代。目前,通过科学家们的长期努力,鉴定文物真假的检测仪器已经诞生,起码铜器、瓷器的检测已经很成熟,很可靠。中国科学院的大批专家将全国所有古代窑址的资料,和出土文物的标本资料综合起来,做成一个数据库,通过仪器的检测,对比成分含量就可以判断出具体年代。对此仪器的鉴定结果,国际上是认可的,反倒是中国不认可。

在徐强看来,收藏本是很简单的事,只要喜欢,买得起就可以了。然而,目前这些正常的秩序被一些人利用,成为为个人牟利的工具,使得代表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物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实在心痛。

3位民间藏友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想保护好这些美好的事物。为中华文明,尽一己之力。

收藏应是一种文化而非低进高出的数字游戏


当下收藏渐热,各类收藏节目也势如破竹,纷纷涌现出来,在大众视野下熠熠生辉。一些业内专家在谈到我国艺术品收藏队伍有数千万之众,各地电视台文物鉴宝活动四处开花时表示,这类“鉴宝”节目让大家拿着自己的藏品出镜,和各路嘉宾一起雾里看花,再让专家当场判决真伪,甚至还有现场将赝品击得粉碎的环节,热闹是热闹了,但更像一场大众的娱乐游戏。

千百年的收藏史,分皇家收藏、文人收藏和民间收藏三个层面。毋庸置疑,民间收藏是一个相对肤浅的层面。鉴宝节目的内容应该是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培养高雅的趣味情操,而现在一些电视台的鉴宝节目路子有点偏,光教人知道古董值钱,把文物收藏当成数字游戏——几万元买进,几十万元卖出,获利数十倍。专家称,古董是值钱的,但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认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典章制度等提供实物参照作用。

在专家看来,收藏是一种高雅而令人乐在其中的文化,也是一种醉人而令人忘却烦恼的境界。当然,收藏行为高深莫测,需要丰富的历史和文物知识支撑。对于很多收藏者来说,现在最欠缺的就是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古董。有的人虽曾经拥有,但缺乏鉴赏知识,也就不存在享受,与那些闪烁着人文光辉的千古之物始终没有建立起难以割舍的感情,没有体会其中的的玄妙与清逸、凝重与尊贵,因而也就不懂得珍惜。

如今电视台办鉴宝类节目,让一些人“捡漏”成功,一夜暴富。以至于现在男女老少都在古玩市场倒腾古董。说到底,那不是热爱收藏,而是妄想通过淘文物发财,这说明很多藏家文化素质并不高,收藏目的不纯,以致出现花钱买回假古董,再花几百元鉴定,甚至抱着假古董坐火车、乘飞机赶到电视台来“鉴宝”的怪现象。

北山会馆举办首届陶瓷艺术鉴赏交流会


1月11日-13日,首届“青出于蓝”陶瓷艺术鉴赏交流会在南屏北山会馆举办。活动邀请了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芳携带个人经典作品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并进行现场陶瓷版画绘画。

据悉,活动现场汇集了当代300多件陶瓷艺术精品,以及数十位青年陶瓷艺术家的创意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享誉海内外的高端陶瓷品牌“法蓝瓷”也在参展之列,展现出了瓷器为人们生活带来雅致精彩的另一面。据悉,如此高水平、全方位集中展示艺术文化的鉴赏交流会在珠海尚属少见。

主办方称,活动主要致力于对艺术的文化推广,以“传播陶瓷文化,营造收藏氛围”为主题,通过交流品鉴活动,增进珠海市民对的了解,加深对优劣的鉴赏及制作工艺的认识。也希望能借此活动,在2013年开春之际,为广大陶瓷爱好者和市民带来一场丰富的陶瓷艺术盛宴。

活动期间,为了更好地诠释陶瓷艺术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紧密关系,主办方还专门邀请中南大学茶与瓷艺研究所主任曹进教授为市民作景德镇瓷艺赏析,也为爱瓷、爱茶的朋友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流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