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大明嘉靖款瓷器鉴别 > 导航 >

明嘉靖朝的精绝之作 之明嘉靖斗彩灵芝纹盘

明嘉靖朝的精绝之作 之明嘉靖斗彩灵芝纹盘

大明嘉靖款瓷器鉴别 明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别 嘉靖青花瓷器鉴别

2020-07-25

大明嘉靖款瓷器鉴别。

·明嘉靖斗彩灵芝纹盘

景德镇窑制品,高30cm,口径2.6cm,足径10cm。瓶口呈蒜头形,细长颈,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瓶通体施白釉,釉质洁白细润。口部刻细线蒜瓣纹,腹部有粘接痕一周。瓶颈至肩部塑贴一条红色螭龙,曲体上仰,口衔仙草,由肩部向颈部盘绕,卷尾与首相接,四肢平伏于瓶肩部。

·明嘉靖斗彩灵芝纹盘

明嘉靖时盛行在瓶、罐等器物上塑贴涩胎螭、狮、麒麟、鱼等饰物。此瓶装饰简洁大气,以白托红,设色清奇。制作时,瓶体与螭龙分别成型,然后将螭龙生坯粘贴于瓶坯上,满施白釉,再于螭龙上施铜红釉,高温烧成后,白釉上红螭凸起,效果神奇,颇富艺术感染力。此器无款识,其肥厚的白釉近于永乐白釉,但其造型与塑贴螭龙的装饰工艺都具嘉靖瓷器的特点,无疑应定为明嘉靖朝的作品。

·明嘉靖斗彩灵芝纹盘

文献记载,明嘉靖时曾因烧鲜红瓷器“拘获高匠,重悬赏格”,但“烧造未成”,不得不以矾红代之,因此传世嘉靖瓷器中难得见到鲜红釉器皿。此瓶体上的红釉却非矾红而是鲜红(铜红),且色润而鲜艳,实为难得,为明嘉靖朝的精绝之作。

扩展阅读

景德镇青花斗彩装饰艺术


景德镇是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艺术。斗彩最早首创于明代宣德时期。而明代斗彩最为著名的则是成化斗彩。清代的斗彩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代的为佳。

景德镇青花斗彩陶瓷瓶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明清两代是彩瓷迅猛发展的时代,仅景德镇的彩瓷品种就达数十种之多,其中以景德镇、青花五彩最为著名。彩瓷的大量出现,符合陶瓷装饰工艺从简单到复杂的客观规律,在丰富瓷器品种,提高装饰效果,美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景德镇与青花五彩是青花基础上产生的两种彩绘瓷器,它们均有釉下青花,又有釉上多种色彩,施彩工艺也颇为相似,因此常有人将斗彩与五彩混同。有种传统说法“斗彩即是釉上釉下争奇斗艳”也只是笼统泛指青花五彩,而并未真正点出斗彩的特色。近年来,常有谈两者区别的文章面世,分歧点集中在关于“斗彩”一词的理解上,多数学者认为斗彩即是运用淡描青花勾绘出全部纹饰的轮廓线,然后在双勾线内施多种釉上彩所构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彩瓷;也有少数学者则从“斗”字释意出发,认为“斗彩”的定名法可能与江西方言有关,因景德镇称“斗”有“兜”之意,即“斗拢”、“凑合”之意,因此斗彩法也即先用青料画纹饰局部,再用彩料凑齐全体。

那么究竟何为斗彩?景德镇与青花五彩又有哪些不同呢?

一、“斗彩”一词的由来

在明、清两代瓷书中很少有“斗彩”这个术语,能所见到的只是“五彩”或“白地青花间装五色”的说法。迄今为止,成书于雍乾时期的《南窑笔记》恐怕是出现“斗彩”之说最早的一本著作。该书“彩色”一节中写到“成、正、嘉、万具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关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填出者是也。”这段文字似乎已比较清楚地介绍了明代瓷器的几种施彩方法,与实物对照来看,五彩是指纯釉上五彩,而填彩和斗彩则都属于青花五彩类。当代学者通过对彩瓷的科学研究,根据彩料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将彩瓷划分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称谓,已消失的“填彩”一词,只是在介绍施彩技法时才被提及。

二、明成化斗彩

明代成化斗彩历来被视为珍贵品种。斗彩设色丰富,彩色多透明鲜亮。成化斗彩无黑彩,而其它彩色则具有特殊的韵味:红彩多用在纹饰中以缀出星点和花朵,鲜艳耀目,为后仿者所难以企及;黄彩变化多端,娇黄、鹅黄娇嫩透明,杏黄色闪微红,蜜蜡黄稍微透亮,姜黄则色浓光弱;绿色大都透亮闪黄,而松绿则色浓闪青;紫色大多如熟葡萄,发色紫黑,或为嫩茄皮之浅紫色。特殊者为浓黑紫色,似一层乌暗的金属氧化皮,泛出五光十色的光晕来。成化姹紫,更是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如作品斗彩三秋杯、斗彩婴戏杯、葡萄杯、花鸟杯等名贵一时,斗彩鸡缸杯名气最大,在万历《神宗实录》中就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历史上还有专门赞美鸡缸杯的“鸡缸歌”。

在造型上,成化斗彩瓷器没有太高大的器物,都比较小巧玲珑,娟秀精致。一般常见的是盖罐、杯、盘、碗一类的器物,很少见到高大的瓶子。在绘画技法上,成化斗彩瓷器体现了典型的明代艺术风格,绘画上并不追求一丝不苟,而是随手画来,带有一种强烈的稚拙感。在釉上填彩也并不是很准确,彩料经常会溢出轮廓线,这一点就与后代的清雍正、乾隆时期很不一样。

成化斗彩的装饰题材方面是比较丰富的,最多见的是各种花卉,有缠枝的、团状的各种形式的表现手法,另外成化斗彩非常有名的鸡缸杯,这个品种前两年曾拍过,达到2900万港币一件。

成化斗彩基本上是官窑器,每一件都有款。它的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六字呈双行排列,款外都带边框,有的围一双圆圈,有的围一双方框。另外一种就是“天”字款,“天”字款主要见于成化斗彩的罐上面,外面没有围边框。作为明代皇家御用的珍品,成化斗彩瓷器胎釉洁白如玉,造型精巧细致,画面随性稚朴,堪称中华瓷宝库当中的精品。

三、清斗彩瓷

清代的斗彩瓷器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品为佳,这三朝的斗彩器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工艺精,出现了继明成化之后又一个生产斗彩器的高潮。传世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为仿成化制品,另一类为清代的流行器。

清代康、雍、乾三朝仿制成化斗彩器,无论在纹样还是色彩上均能达到乱真的程度,其中尤以雍正的仿品更为逼真。然而无论仿品如何精细逼真,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清代官窑由于烧制技术提高,胎釉制作更精,纹样绘画工整有余,器型更为规整,烧成温度高,因此仿品反而没有成化斗彩器典雅、柔和、自然的神韵。

1、康熙本朝流行的斗彩器在彩绘技法上仍承袭成化斗彩的风格,纹样采用平涂勾勒的技法而成,纹绘的色彩微微越过釉下青花的边纹向外渗透。在色彩的运用和具体施彩的工艺上有了本朝代的鲜明特征。明代斗彩一般都是在白地上以釉下釉上彩拼逗而成,康熙朝在继续生产这一品种的同对,进一步创烧了黄地、洒蓝地等斗彩器,从而使康熙斗彩瓷器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器型以盘、碗、杯、笔筒、壁瓶为常见,偶然也有稍大的多角形花盆、长腹盖罐、斗笠碗、方盒等制品,纹样也以康熙朝流行的龙凤、莲池鸳鸯、缠枝桃、雏鸡牡丹、过枝凤、花卉果树、携琴访友等为典型。

2、雍正朝是清代斗彩瓷器烧制最成功的时期,其器皿从纹样布局到色彩的配合,以及填彩的工整程度均比康熙朝进步。其成就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传统的斗彩呈色中增加了金红,并在斗彩中融入了粉彩的渲染技法,不仅增加了色彩,而且打破了成化斗彩衣饰、花朵无阴阳向背的特点。第二,雍正的斗彩绘画较比以往的更为精细,釉上的各种色彩都准确无误地填于纹样轮廓线内。

雍正斗彩的形制十分丰富,所见器物有两类,小部分是仿成化斗彩的,如天字罐、鸡缸杯、马蹄杯等,更多的是当时流行的造型,如盘、碗、杯、碟、灯座、长方花盆、提梁壶、菊瓣形尊、天球瓶、如意耳蒜头瓶等。图案以花鸟、竹、凤、瓜果、松鹿、芭蕉、梅雀、龙纹、暗八仙等为典型。

3、乾隆斗彩器具有器型变化多端、装饰华丽繁缛、色彩绚丽缤纷的特点。传世斗彩器各种器型均有,特别是高达50 至70厘米的大型斗彩器尤为流行。除通体一种斗彩装饰外,乾隆的斗彩还常与五彩、粉彩、珐琅彩、黑彩等品种组合在一件器物上,这种斗彩与其他品种组合的装饰是前所末有的。除此之外,金彩在乾隆的斗彩中广为运用,金彩的流行,使乾隆斗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器型主要是盘、碗、瓶、罐、高足碗、花觚、盒等,乾隆官窑斗彩纹样大多是按朝廷送来的样稿或按圣旨要求设计的,纹样大多寓有一定的吉祥含义,以缠枝莲花、双鱼、灵芝、八吉祥等各种祥瑞物组成的寓意“吉庆有余”、“福禄长寿”、“富贵大吉”等四字吉语纹样为流行。

釉上彩在陶瓷装饰盘仕女图中的应用


随着陶瓷技艺的不断更新创作仕女图的技法也在不断变化,其中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作为仕女图中重要装饰技艺中的一种,它在创作中的应用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一、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概述

在清朝初期,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在五彩中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作品大都以线描为主,通过线条的抽象美来倾注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达到情境的完全融合,其中不仅有反映宫廷妇女生活的作品还有反映普通农妇生活的作品,如著名的《耕织图》。到了雍正时期,仕女图依然兴盛,其类型以工笔为主流,同时也创作出了更多的新作品,其中还有大量的具有西方绘画特点的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作品。这个时期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的作品以其柔美细腻的艺术表现力受到世人的喜爱。进入乾隆时期后,仕女图开始走上了巅峰发展阶段。其图纹的仕女形象表现极为丰富甚至出现了不少西方仕女的形象,其技法也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色。因此有人称清代彩瓷“始于康熙、盛于雍正、流行于乾隆”。

二、釉上彩陶瓷装饰盘在仕女图中的应用

釉上彩陶瓷装饰盘是陶瓷装饰技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纹饰并进行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最常见的三种釉上彩陶瓷装饰盘技法分别是古彩、粉彩、新彩。

古彩因为它红绿鲜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故亦称硬彩。其技法主要具备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色泽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夸张,民间风格浓郁,装饰性强等特点。大部分好的古彩作品必须是线与色的紧密结合而仕女图也是以线描为主的作品,多采用游线描、铁线描、琴弦描。从这点看,仕女图中使用古彩技法可以非常完美地体现出古彩技艺的特点。

粉彩又称“软彩”,是釉上彩陶瓷装饰盘的一个品种。其工艺特点通常是以玻璃白打底,勾涂渲染采用没骨法,从而突出纹饰的阴阳转侧和浓淡深浅的立体感。用这种工艺画出来的各种图纹,都会出现明暗、深浅以及阴阳向背的分别,增强了层次感和立体感。粉彩有填色、洗染直至烧成等工艺步骤。其中填色和洗染尤为重要,因为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人物的层次和立体感,就必须要给勾勒好的线条填色以突出立体感,而洗染的作用则能更好地显示出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的光感层次,使画面显得生动自然。

新彩人们曾称为“洋彩“,始于清末,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其特点主要是局限性小,能提供给创作者更自由的想象空间,有助于拓宽创作者的创作思路。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的发展瓶颈在于仕女图纹的种类少,技法过于传统而新彩的出现很好地完善了这方面的不足。它比传统技法更加随意大胆,特别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以后大大提升了新彩的装饰艺术和审美效果。

三、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的审美价值

纵观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审美取向上有着显著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到了绘画与工艺的发展,因此这三者都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如宋代郭若虚说:“历官古名士画金童玉女及神仙星宫中有妇人形象者,貌虽端严,神必清古,自有威重俨然之色,使人见则肃恭有归仰之心。今之画者,但贵其跨丽之容,是取悦于众目,不达画之理趣也。”从郭若虚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早期的仕女图审美取向是以妇女的德行为标准的;而仕女图全面发展的时期在唐代,这个时期的工笔人物画创作达到了顶峰,出现了许多代表性作家,他们对仕女图纹的刻画比以前更加细腻生动。此时的仕女图纹大都以浓丽丰满,雍容华贵的上层社会妇女形象为主,反映出了唐人推崇华丽与奢靡的审美取向。如张萱的《捣练图》表现的是妇女们在捣练、烫平、缝衣的景象,这种劳动并非是普通的、日常的劳作,它代表着上层社会的礼仪—“女德”。作品构图完美,人物形象逼真,设色艳而不俗,充分展现出唐朝健康丰腴的审美倾向。另一位代表性人物周昉是中唐著名的仕女画家,他画的仕女形象体态丰肥浓艳。如著名的《簪花仕女图》描绘的是贵族妇女在赏花游园的画面,画面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绘有采花、赏花、漫步和戏犬的场景,人物线条刚劲有力,色彩浓艳却不显庸俗,体现了唐代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宋代的仕女图逐渐变为“美女图”的代称。仕女形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丰腴浓艳变为修长秀美,思想从自由开放变为深层内向,由华丽风靡变为秀雅文静,展现出了现实女子共性美的价值观。到明朝唐寅、仇英等代表作家创造了“世俗美”的仕女形象。这与当时社会的文化艺术繁荣鼎盛密不可分,因文人画派层出不穷,促进了世俗文艺的迅猛发展。因此作家在审美取向上多以商人和市民阶层的需要为主。在仕女形象上更加注意身段的匀称,婀娜清秀并善于结合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创作出不同格调的作品,使其自然生动又不乏文雅,颇有雅俗共赏的效果。在明末清初时期还出现了“变形”仕女的图纹,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社会不稳定,朝代更迭中,人们以悲观的情感面对生活。绘画艺术则是文人抒发情感,反映人们生活的主要手段,此时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的审美取向多以晦涩隐喻为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到了清代衰落时期,社会腐败,产生了许多没落文人,沉浸在风花雪月之中,来往于风月欢楼之上,社会风气糜烂。仕女图的形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纤细俊秀的美女,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其中最典型的仕女形象是“病态美人”。

四、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的艺术特色

1、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以工笔画为主,注重了人物肢体语言的表达,例如手、脸部的表情等,通过对线条的勾勒,做到细致入微、流畅自然、色感强烈,创造出更加富含神韵的作品。仕女图是以写实为主的作品,从这个角度来看它虽然失去了描摹实物的功能却能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运用了线条的抽象美,使人物不断符号化,形成了人景合一的审美取向。

2、在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的发展历程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重大影响。西方绘画大都使用油色来烘染出立体感、明暗透视等特色,与中国绘画艺术有巨大差异,他们更习惯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矛盾中产生的视觉性效果。在雍正乾隆时期,西方绘画技术在中国得到了极大地推广,如在彩料的应用上创作出了类似于西方油画特点的作品,在人物的架构,服装的绘制上更加注重层次感。特别是通过对外贸易,使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畅通,创作出许多中西技艺结合的作品。

3、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大部分的图纹形象是以宫廷贵妇为主元素,这不但可以集中反映出不同时代宫廷生活的特点,还能表达出不同时代的历史故事和重要人物,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种珍贵技艺。

总之,釉上彩陶瓷装饰盘仕女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能通过人们的学习与创造诞生适应时代需要的作品,可见其艺术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审美取向趋于多样化。同时世界上各种文化的交汇日益频繁,扩展了创作者的思路,使他们拥有用之不完的灵感,也会随之出现适应这个时代的作品。

珐琅第一斗彩第二 洁白细腻薄轻透体的斗彩瓷器


·斗彩瓷器

斗彩又称逗彩,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 "青花间装五色"。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按照专家陈万里先生的意见,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成化斗彩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小巧别致,有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还有一种绘有海马或团花的盖罐,底有一“青花”字。

·斗彩瓷器

寂园叟着《陶雅》卷下称:“何以谓之豆彩,豆者豆青也。……杂以他色曰豆彩。”又说,“豆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而式微于乾隆,嘉道以后殆未之见也。……亦名之曰斗彩。”这里作者将豆青色称为斗彩,实际上说的是康熙豆青地五彩瓷器,这种五彩瓷器嘉道以后确实不烧制了。如康熙豆青地五彩花果纹盖碗,以豆青釉色为地,五彩绘酸浆果纹饰,盖面与碗身各绘两枝。浆果包含在桔红色的囊状花萼内,绿色的枝与叶,乳白色的花冠,非常艳丽,是件精美的釉上五彩瓷器,不是斗彩器。这种豆青地五彩器为康熙新创,以后各朝很少发现。

·斗彩瓷器

民国时许之衡先生在《饮流斋说瓷》中说:“何谓豆彩?盖所绘花纹以豆青色为最多,占十分之五六,故曰豆彩也;或称斗彩,谓花朵之攒簇有类斗争,或称逗彩,谓彩绘之骈连有同逗并,实则市人以音相呼,辗转讹述……”以上晚清至民国的瓷书中用“斗”字的同音字讹传出“豆彩”或“逗彩”之说。其“攒簇有类斗争”为景德镇当地方言,有“凑近、拼凑、聚集”之意。将多种彩色凑在一起为斗彩,这种说法与传统的成化时期斗彩瓷器特点不相符合。

·斗彩瓷器

斗彩瓷器,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小杯胎体之薄几同蝉翼,可映见手指。白釉柔和莹润,表里如一。这种胎、釉特质的形成是由于成化瓷中的铁、钙含量下降所致,标志着成化官窑对胎釉原料的选择与控制比明朝前期更为严格。斗彩瓷器在彩色方面表现为丰富而华贵。成化以前釉上彩色很少,即使著名的“景泰蓝”所用颜色也远较成化斗彩为少。“运用不同的选料和配比,做出这么多的彩色,是成化时期制瓷工人的巨大创造”。成化青花色泽淡雅,釉上彩色鲜艳清新。已故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先生,曾撰文谈论成化彩色的特征:“鲜红艳如血,杏黄闪微红。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皆透明。差(姹)紫色浓而无光。

孔雀蓝色沉,孔雀绿浅翠透明。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油红色重艳而有光。姜黄色浓光弱”。实可谓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其中的“差紫”是成化彩色中的独特品种。孔雀蓝与孔雀绿不用于斗彩器。成化斗彩在彩色运用上灵活自如,按照器物及纹饰风格,或者选用一两种(如斗彩卷叶纹瓶),或者选用三四种(如斗彩葡萄纹杯),或者选用五六种(如斗彩鸡缸杯)。用三四种彩绘的较多,用一两种或五六种彩绘的极少。然而无论选用几种,都设色精当,素雅与鲜丽兼而有之,明丽悦目,清新可人。应该说,若无成化颜色的丰富,便不会有尔后嘉万五彩、康熙五彩、雍正粉彩等的发展成就。

·斗彩瓷器

在我国历来就有珐琅第一,斗彩第二的说法。客观的来讲,虽然斗彩在胎土方面优于珐琅彩,但是经过了三百年的历史演进,我国在制瓷工艺之上发生了极大的进步,无论是制作技艺,还是彩料丰富方面珐琅彩均高于斗彩,珐琅彩雄踞瓷器之首当之无愧。虽然如此,但是斗彩依然在我国瓷器中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创造性的烧制方法为后世瓷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瓷器修复—康熙民窑五彩怪兽盘的修复


康熙民窑五彩怪兽盘口径27厘米,高4厘米,整个器物通体施白釉,双圈足底,青花花款。盘中分别绘有四脚带尾,青面獠牙,形象各异的双角、独角、双翅展飞的五只怪兽,其色彩主要以红绿釉上彩为主,墨彩、黄釉及紫釉为辅。该收藏品曾经修复过,根据修复工艺来看,估计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所为。这次因出国展览需要,须重新拆洗、粘接、打底、做色、做旧方可陈列。

康熙五彩怪兽盘

该盘修复前已碎成四块,但只碎不缺,复制后基本完整。残块大的为4厘米×7厘米,小的为2厘米×2厘米。修复时必须先行将铁质骑马钉清除,用微型高速切割机配上金刚沙切割片,转速调至中低速,每分钟掌握在1.2万转至1.5万转。切割片的厚薄采用0.3毫米,直径为2厘米的薄片,这样被切割物的损伤小于3丝至4丝,切割完毕,残器自然分解,然后清洗。

康熙五彩属釉上彩工艺品,清洗时用清水兑中性洗洁剂比例为100比5,将器物浸入装有清洁剂的盛器中浸泡一至二个小时,器物表面污渍基本清除,随后用浓度较高的清洁剂将不易清除的地方及瓷片的拼接处彻底清洗干净,最后用负离子水或纯水滤清,干后即拼接。

粘接的材料用无色透明的环氧树脂加适量的填充剂及不易退色的矿物质颜料,使粘接剂配制到跟瓷器一样的颜色进行粘接。粘接后打底。

最后是做色,康熙五彩釉质浑厚、色彩艳丽,且透明度高,调色时采用高强度仿釉涂料,釉多、彩少使修复处的透明感、光质感尽量与原器物接近。操作时机械喷绘与手工描绘相结合,修复完毕再做些旧使之天衣无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