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斑斓绚丽面目狰狞 唐三彩镇墓兽镇邪的威慑力

斑斓绚丽面目狰狞 唐三彩镇墓兽镇邪的威慑力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7-25

景德镇古代瓷器。

·唐三彩镇墓兽

三彩镇墓兽是1957年陕西古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高63.2厘米、67.5厘米。

三彩镇墓兽为唐代的陶瓷器,除头部和角部不施釉外,其他部位施黄、绿、白和赭色釉,斑斓绚丽。三彩镇墓兽挺胸蹲坐于台座上,呈人面兽身造型,面部具有胡人特征,阔口,头部两侧有肥大的双耳。镇墓兽双眼凸起,虎视眈眈,表情威严,面目狰狞凶猛。头顶生有一弯曲的独角,双肩各有一翼,偶蹄。镇墓兽周身施黄、绿、白和棕色釉,斑斓绚丽。

·唐三彩镇墓兽

这件瓷器采用施赭、蓝、黄、绿等色釉,釉色鲜艳。人面兽身,头生角,肩长翼,背带刺,蹲卧于圆形踏板上。镇墓兽是古人放在墓穴里镇邪的陶或土质怪兽像。这个三彩镇墓兽头生巨角,肩有振翅双翼,脑后刚毛耸立,面目双眼暴突,大口内獠牙交错,面目狰狞,仿佛会随时向上猛扑,充满了镇邪的威慑力。

·唐三彩镇墓兽

这2件镇墓兽均作蹲坐状。一为人面,一为兽面,头上有角,形象凶猛,色彩斑斓,制作精致,为盛唐镇墓兽的典型形象。这种镇墓兽一般放置于墓门口,用来镇魔避邪,守卫亡灵,故刻意表现其狰狞凶猛,以具威摄效果。镇墓兽最早见于公元3世纪墓葬,初为一件,后则成对。唐代镇墓兽面目更加狰狞,人面兽面的差异减弱。至唐后期,陶镇墓俑渐渐绝迹。

唐三彩的塑造方式相对比较简单,但这件三彩镇墓兽是在模制的基础上采用了捏塑和刻划等多种手法,在唐三彩中还是很罕见的。

扩展阅读

唐三彩的“色”艺术


唐三彩是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盛行于初唐。它的釉彩有黄,绿,褐,蓝、黑、白等色。所以它的确切而又符合实际的名称应该是"唐代彩色釉陶器"。但又因这种彩色釉陶是以白、绿、黄三种颜色为其主要色调,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它为唐三彩。我国古代有以三,五为多数的意思,因此三彩也有多彩的含义。其珍品大批发掘于九朝古都的洛阳,故又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当时的陶瓷除一些日用品与陈设品外,三彩釉还大量应用于陶俑、陶马等作为殉葬品的明器上。“唐三彩”的艺术特点,不仅表现在雕塑艺术上,更突出的是色彩绚丽灿烂。

“唐三彩”在釉彩上使用了我国独有的流串工艺,在煅烧过程中,制陶艺人利用铅釉流动性强,烧制时候往下流淌的特点,把施釉技巧和装饰手法互相结合,造成色泽典雅富丽的艺术效果。制陶艺人用黄、褐釉表现马和骆驼的鬃毛,用蓝、绿表现人物的衣饰裙带,用黄、褐、蓝、绿、白的余色,分别表现马鞍、彩毯,色彩自然,协调。同时用素胎(不上釉)表现面部丰硕的肌肉,…这完全是中国绘画中的"随类赋彩"在雕塑上的应用,生动的雕塑作品再加上这些自然缤纷的色彩,终于构成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唐彩色釉器。

唐三彩施用的绿釉所用彩料有氧化铜,红丹、石英长石等;白釉用石英,长石、白铅粉、氧化锌等;黄釉则用氧化铁,红丹、石英、长石等配合,有从棕红色到浅黄色的不同变化。几种釉色虽然简单,但经艺人们精心创作,成品素烧(1000-1100℃)再施釉经850一900℃的氧化气氛烧成,即呈现出一种斑驳晕缬,十分富丽的艺术效果,成为后代的宋三彩,辽三彩,乃至对我国明清时代的颜色釉和釉上彩瓷器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特别是钴料的应用,为元代以后我国青花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国外的波斯三彩,新罗三彩,奈良三彩等无.不是在我国的唐三彩之后,显然受到了唐三彩的一定影响。

唐三彩对奈良三彩的影响


当人们谈到奈良三彩的时候,常认为奈良三彩是唐三彩的照搬照抄。这种观点,只看到了唐三彩的强烈影响,而忽略了日本人民在吸收唐文化的过程中的改造和创新,只重视唐三彩与奈良三彩的相似之处,而忽略了两种三彩的不同之处。虽然奈良三彩是仿唐三彩而制成,不仅在造型上与唐三彩极为相似,而且其鲜艳流淌的釉面、光灿美丽的色调也都十分接近唐三彩器物,但是,日本工匠们在模仿唐三彩的基础上也注入了日本的民族文化,渗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对唐三彩的形与色等方面加以选择和改造而制成带有日本味道的奈良三彩的。

1、使用功能与造型的比较

盛唐之时,唐三彩主要是用作殉葬的明器,这是历来的中日研究者们一致的认识。从唐三彩材料的化学性质来看,它作为盛装液体的容器,也具有比较大的实用性。李知宴对于唐三彩的使用用途曾做出过这样的论述:“唐三彩是高级艺术品,它除了作为生活用品之外,更主要的是用作陪葬品的。”因此,唐三彩的用途较为广泛,既有明器,也有数量众多的生活用具,因此器型种类繁多,造型较为复杂。不仅有器皿类、俑类、玩具类,还有一些大型的建筑构件等。

奈良三彩则不同。正仓院所藏的三彩除一件三彩塔和三彩鼓胴外,基本都是器皿类。其使用功能一般被认为是东大寺进行佛教仪式时使用的礼器,它们多供举行祭祀、佛事之用。由于奈良三彩使用功能的单一性,限制了其造型的多样化。奈良出土的奈良三彩器物种类,主要有钵、碗、盘、瓶、盅、壶、杯、罐、碟等。此外,遣唐僧对唐三彩特别感兴趣,因此奈良三彩还作为藏骨器、砖、瓦来使用。

2、胎质及化妆土的比较

唐三彩的胎质有两种,一种色泽呈淡红色,质地有粗有细;另一种胎土的含铁量较低,质地细腻光亮,色泽多呈白色。至于奈良三彩的胎质,以正仓院三彩的胎质为例,其胎土的含铁量较高,质地中不仅夹杂许多小砂砾,较为粗糙,且大多都是用氧化焰烧成的,色泽呈红蛋壳色。也有一些是用还原焰烧成的,其色泽呈灰白色。

唐三彩器一般在施釉之前,普遍先在器表施一层白色化妆土,也称“护胎釉”。 而这种白色化妆土在奈良三彩包括正仓院三彩的身上是看不到的。这说明它对于胎体表面的色泽和质感要求不高。奈良三彩中大多使用色泽浓厚的绿釉,现在看来,也有可能是为了掩盖坯体表面泛红这一不足。

3、色釉装饰的比较

唐三彩使用的釉色非常丰富,并不局限于黄、绿、褐三种,还有蓝色、白色、黑色、浅黄和茄紫等色,它以黄褐色为主色调,彰显了豪华灿烂的唐代贵族文化,明亮华丽没有丝毫的阴暗感。奈良三彩多以白色、绿色为主色调,从绚丽中回归清静,渗透了日本人内在的一种宗教情怀。

唐三彩在施釉时,为了不让器底、圈足部分的釉与杂物粘连造成次品或废品,所以常常不给器底和圈足部分施釉,使器物的底部露胎。通常,我们将这种施釉法叫做“施半身釉法”。此外,由于唐三彩器物上面部分的釉层较厚,烧成的过程中器物下部经常会出现色釉向下流淌的效果。而奈良三彩采用的却是“施全身釉法”,且上下部分的釉层厚度基本相同,所以从已出土的奈良三彩器来看,并不存在唐三彩那样露胎和淌釉的现象。

4、釉料的选用的比较

唐三彩所使用的釉料,一般都经过了精选和加工,所以成份比较细、比较纯,所得的釉料色泽透明感较强。而奈良三彩釉料的成份相对来说就比较粗、比较杂,尤其以氧化铜最为突出,正因为如此,它的釉料色泽就较浑浊,缺少透明感。

5、成型方法和装饰技法的比较

由于唐三彩品种丰富,造型多变,因而其成型方式也较为多样,其中器皿类品种除了手工拉坯成型外,还有模印、粘结等成型手段,且其拉坯成型的方向为逆时针,俑类等品种主要采用雕塑法成型。唐三彩的装饰技法也富于变化,普遍采用了堆塑、捏塑、刻花、印花、贴花、划花等技法。印花多饰于模印手制的器类,贴花多饰于轮制圆形的器物上。贴花是先将纹样雕塑成型再贴于器壁的装饰部位,纹饰突起,有浅浮雕的效果。而奈良三彩器皿类品种几乎全部都是手工拉坯成型,由于生产制作的陶工不同,所以拉坯成型的操作方法也不一样,日本陶工习惯以顺时针方向来进行操作。奈良三彩器物的表面装饰较为简单,几乎没有像唐三彩那样复杂的贴花、印花、堆塑等装饰技法,只有简单的阴刻或弦纹装饰。

6、纹饰图案的比较

唐三彩的纹饰丰富多彩,其中纹饰主要有柿蒂纹、蔓草纹、联珠纹、花草纹、阴刻纹、珍珠纹、飞雁纹、凤凰纹、荷叶纹、莲花纹、竖条纹、菱形纹、宝相花纹等,有些器物的纹饰还带有中亚特色。而日本奈良三彩的纹饰,比较单调。其色釉图案构成常见的纹饰基本分为两类,有黄、绿、白或者白、褐、绿相配的网状带斑点纹和绿、白相间的“W”或“M”纹。其中“W”或“M”纹在唐三彩器皿中也有运用,但纹样笔触较为整洁规整;网状纹在唐三彩中并不常见。

7、烧成工艺的比较

唐三彩绝大部分是通过两次焙烧。在未施釉以前,首先要经过一次素烧,然后再进行第二次釉烧,但也有少数小件俑类或小件生活器皿没有经过素烧阶段,直接在胎体上施釉进行一次烧制。而通过对胎釉的细致观察,奈良三彩几乎没有一件是一次烧成的,在釉烧之前,都必须进行第一次素烧,而且素烧的温度要高于釉烧温度50-100℃。

富丽凝重——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铅釉陶器,按质地分类,它应属于琉璃。唐三彩的烧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两次烧成,多运用于结构复杂、器型较大的器物,即先在1050至1100℃的窑内素烧,上釉后,于800至900℃的炉中再烧;另一种是做好坯后直接上釉,在900℃左右的温度下烧成。后者器物的胎质不如前者坚固,用手指甲就可以划出痕迹。

三彩按时代和地域分,有唐三彩、宋三彩和辽三彩,其中以唐三彩最负盛名。说它最负盛名,也只是清代末年才开始的。以前,人们对它并不认识。由于交通的不便,盗墓者发现易碎的唐三彩,也往往以砸碎了结。清光绪末年,因为修建铁路,洛阳城北的许多汉、唐墓葬被挖掘出来,这样,墓葬中的唐三彩才被带到北京古玩店出售,才引起金石学家、考古学家罗振玉和王国维先生的注意。罗振玉先生在《古明器图录》的序言中指出唐三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于是,便有收藏家特别是外国的中国文物收藏者们,出了高价买走许多珍品,这就吊起了盗墓者和古董商的胃口,一时间盗墓之风盛行,整个邙山被挖得千疮百孔。而做假者看到有利可图,唐三彩的赝品也越来越多。唐三彩在唐代是模制成型的,用真品翻模比较容易;它的烧造工艺相对瓷器而言,也比较简单,再加上真唐三彩的釉色几乎没有一件完全是一致的,造假时对釉色的要求,比对瓷器的釉色的要求低得多,所以,唐三彩成为古陶瓷门类中作假数量最多、质量最高、也最容易使人上当的一个品种。从民国初年到现在,古董市场上,赝品的唐三彩就没有断过,收藏者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唐三彩的釉色有蓝(最为名贵)、绿、黄、白、赭、褐、黑等多种,也有单彩的。它的造型,大致可以归纳为生活用具类、模型类、人物类、动物类等几种。其中又以天王、女子、骆驼、马最常见。唐三彩的造型既是鉴定唐代文物的标准器,又可从中看到当时人们生活的各种方面,比如,唐三彩女俑中的眉毛式样就有很多种,有一种眉毛只是一个小黑点,可能是被称为“垂珠”的一种眉形。

烧制唐三彩的窑口主要有河南巩县、洛阳和西安附近的黄堡窑。巩县生产的唐三彩多用浅黄釉打底,然后用绿、赭等色釉补衬,风格富丽堂皇;黄堡窑的产品多以褐色为主基调,再辅以绿、黄等色,少用蓝彩,釉色凝重而深沉。

鉴定唐三彩时,首先要注意胎子。巩县窑生产的唐三彩用白色黏土做原料,虽然比较坚硬,但因为烧结温度不够,所以敲击起来声音发闷。仿的唐三彩,胎子很杂,有的坚致如瓷胎,有的是红色陶胎,还有水泥和石膏的。唐三彩的釉大多数都有细小开片,不见大的开片,片纹自然均匀。由于大多数唐三彩是墓室中出土的,所以纹路中一般没有浸进泥土,釉层薄而匀,紧贴胎体。而仿制的唐三彩,有的釉太做作,不匀。有的仿品想当然地将唐三彩上涂上黄泥,以充出土文物,遇到这种器物时要十分当心。真的三彩器的刻划纹饰,刻划得很深,有力度,上釉时一丝不苟,不出轮廓线。

唐三彩的工艺制作流程


如果要挑一种最能代表大唐气象的器物的话,那一定是唐三彩。那些飘逸的三彩骏马,丰满的仕女俑和充满异域风情的三彩驼队,无一不映射着一个盛世的荣光。但这种如今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彩陶,实际上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被发现。在这以前,史书并没有关于“唐三彩”的记载,更不用说它的制作方法了。

但在今天的洛阳,有一个叫作南石山村的地方,制作出的三彩陶却足可媲美唐代。这座村庄就在唐三彩的发现地北邙山附近。1905年,几个筑路工人不小心凿开了这里的一座唐王室贵族墓穴,一批五颜六色的彩陶得以重见天日。这种彩陶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外国人的大量收购让它们一时“洛阳纸贵”,从那个时候起,南石山村人就开始了仿制唐三彩的历史。 那么南石山村的村民是如何将这种消失已久的彩陶制作方法寻找回来的呢?答案或许简单,但也最接近真实,那就是几代人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南石山村人通过将试烧出来的陶片与真正的唐三彩进行比对,直至烧出一模一样的为止。我们在南石山村找到了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先生,他带我们参观了唐三彩的制作流程。

制作唐三彩的原料是一种叫作“高岭土”的优质黏土。这种黏土可不一般,经过长时间的淘练和陈腐之后,它的质地变得极为细腻,像橡皮泥一样可塑性极强,又不容易变形。同时又有很强的吸水性,可以使粘结的部分浑为一体,晾干后不易开裂。

有了优质的原料以后,就是塑形了。图中高水旺正在雕塑一匹半个人高的骏马。在制作大型或者较为复杂的三彩时,通常是采用雕塑成型的方法。高水旺说,最难雕刻的部分是马的眼睛和嘴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匹马的全部灵气就汇聚在这两个部位上。眼睛要怎么修才能带神,嘴巴要怎么咧才有劲,这里面可都有讲究。

对于较小的器件则可以采取模制成型的方法。通常分为两到三个模具,各部分分别成形后再将它们合在一起。

接着还要修边,将模具贴合处产生的多余边角剔去,并贴上装饰用的花纹或其他小附件。

坯胎成型晾干后,就进入不带釉的第一次烧造,称为“素烧”。高水旺所搭的窑形状像一个馒头,当地称为“馒头窑”。经过1100℃左右的高温烧造,坯胎在冷却后呈现出温润的乳白色,像一块洁白的画布在等待着涂抹。

接着,便是形成唐三彩特有色泽的最关键一步——施釉。这些釉料由不同的金属氧化物调制而成(至于具体的配方当然就不方便透露了)。从图片上看,这些釉料不过是深浅不一的红色罢了,可是在下面的图片中你会看到,经过烈焰的洗礼,这些红色将分化成五颜六色。

挂上釉色以后,便进入第二次烧造,称“釉烧”。在900℃的高温中,这些釉料的颜色发生奇妙的变化,在烈火的烘烤之下,黄、绿、褐等颜色釉被表现得绚丽多姿,它们自然垂流,相互交融,颜色在泥胎上奔跑,如同它诞生的那个时代那样自由而奔放。

在最后的烧造过程中,窑炉内会发出“噼呖噼呖噼呖”清脆的响声,这是釉片的开裂。这一过程形成了唐三彩特有的纹理,一些细密的裂纹,你只有贴得足够近才能看清,它们被形象地称为“蜻蜓翅膀”。

如果是仕女俑,还得再加一道工序,叫作“开相”。为了表现人物更为细腻的表情,仕女的脸部通常不施釉,而是改用矿物颜料来涂画。

这就是唐三彩工艺品制作的全部流程。说不定在一千多年前的盛唐,唐三彩也是这么被制作出来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