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瓷砖墙面 > 导航 >

影青瓷|淡薄如水 瓷中君子

影青瓷|淡薄如水 瓷中君子

瓷砖墙面 古代青瓷器 古代青瓷器制作

2020-07-25

瓷砖墙面。

影青瓷又称映青瓷,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

影青瓷茶杯

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窗”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元代的青白瓷产品有的还印有“玉出昆山”和“玉出昆冈”铭款。南宋时大量生产,而且“著行海内”,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当时的影青瓷绝大部分为薄剔而成的透明飞凤等花纹。这些花纹由技艺高超的陶瓷艺人在坯体上刻制之后,以透明青釉,以高温烧制而成。

器型以盘、碟、碗居多,较多见的还有盆、炉、钵、罐等,堆塑瓶也偶有出土。其中,注子、注碗是配套使用的一套酒器,注子曲流带把,壶身作瓜棱形,盖顶饰以狮钮,注碗则多呈仰莲形,全器造型生动,恰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是北宋市民生活的常用之物。盘盏与台盏则是与注子、注碗相配使用的酒具,相当于现代的酒杯。

影青瓷陶器

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由半透明的釉,发展到半透明的胎,这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由于青白瓷制作的丰富经验,为以后青花瓷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影青瓷发展很快,1983所创青花影青瓷,这一成果轰动瓷坛,引起国内外客商很大兴趣。产品获轻工业部和江西省的优秀产品获。青花影青瓷集传统的青花、影青、刻花于一体,使幽倩致的青花,晶莹剔透的暗刻花纹以及自中泛青的影青色釉互相衬托,交映生辉。1985年底,青花影青瓷获国家银质奖。

影青瓷花瓶

“影青”纹饰主要是刻花、划花、印花,还有少量的堆塑花纹。早期器皿多无纹饰,或有少量刻划极为简单的花纹,如蔓草纹、水波纹等。中期以后,花纹显得繁杂,刻花、印花大量出现,常见的有菊瓣纹、莲瓣纹、石榴花等等。“影青”的刻花、划花大多数构图简练,给人以雅致之感。

例如海浪纹,仅用梳篦式工具随意在器皿上划几下,再用尖形工具在其上划几个随意的弧度,即可出现一幅汹涌澎湃的水波浪图画,如再添上几条小鱼,那就更有情趣了。而婴戏牡丹也较为精美,一般表现的是两小孩追逐于牡丹花丛中的图案,匠人刀法娴熟,流畅有力,将婴儿天真活泼、烂漫可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家居装饰·影青瓷摆件TAOCI52.CoM

在21世纪北方收藏市场上,宋元时期的影青瓷器很少。原因是北方的瓷器爱好者对来自南方的影青瓷不太熟悉,加之赝品太多,认为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问津。其实,只要掌握了上述影青瓷的胎、釉、工艺特点和造假作伪的一般手法,完全可以一展身手。

小编推荐

影青瓷的特点


影青瓷——也叫映青瓷,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

“影青”是人们对宋代景德镇烧制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的俗称,由于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之瓷胎极薄,所刻划的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因此被称为“影青”。

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窗”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元代的青白瓷产品有的还印有“玉出昆山”和“玉出昆冈”铭款。南宋时大量生产,而且“著行海内”,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当时的影青瓷绝大部分为薄剔而成的透明飞凤等花纹。这些花纹由技艺高超的陶瓷艺人在坯体上刻制之后, 以透明青釉,以高温烧制而成。

“影青”的釉色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白中闪淡青色,厚处闪深绿色,莹润精细,晶亮透彻,前人把它称为“假玉器”,有晶莹如玉的美称;

二是淡青闪黄,这种釉色的“影青”瓷最为大量。 另外,“影青”釉中还有一种在器物周身加绘褐色的彩种,人们称为“点彩”。宋时点彩位置随便、自然,面积往往较小,彩色有非常明显的浓淡区别,中心处最浓,呈铁斑色。

影青瓷 晶莹剔透清爽醉人


“影青是中国陶瓷的艺术珍品。远在宋代,它就是景德镇瓷器的主要产品,它的特点是瓷质极薄,釉似白而青,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故有人叫它为影青、隐青或者叫它罩青。影青瓷是青白中带有一点深浅不一的浅湖色,晶莹润彻,透明性强。”

影青瓷

影青其实是一种青瓷,和定器也有颇大的区别;在色调上,定窑是一种乳酪样或牙白色的乳白,影青则是一种青白中带有一点深浅不一的浅湖色,在透明度上,定窑釉呈乳溺,透明性差,影青晶莹润彻,透明性强。影青是釉料中含有少量铁分经过原焰烧成而呈现的色调。古代景德镇的瓷釉配合都是石灰石为主要助熔剂,石灰釉的特点是氧化钙含量在0.600分子当量以上时,即使釉用原料中铁的含量很少,经过还原焰烧成也会产生一种浅青色调,所以影青是当时景德镇常用釉料配合及一定的烧成条件下韵必然客观产物。

影青瓷瓷器

青白瓷曾风靡一时,行销海内外。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京都汴梁与临安都有专门出售白瓷的店铺,出售供都城人们日常生活中饮食、饮茶及饮酒的器皿。赵汝适《诸蕃志》记述中国当时陶瓷器对外贸易的情况,其中有番商用青白瓷器交易的记载。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也有瓷器对外交易的记载。

解放后,在景德镇附近之牛屎岑、洪源、三宝莲、南市、湖田等地都发现了大量影青瓷片,而且不少系宋、元时期所制宋、元时景德镇窑已有三百座,生产量很大的,远销它处的也不少,所以影青瓷出土的范围也极广,无论现东北、华北、黄河南北及长江流域各地都有发现。因此,加深了一些人对影青原产地迷惑的原因。 影青以铁为着色剂,多在雕刻花纹的生坯上施釉,釉厚约及1.5毫米,在还原气焰氛下,以约1250-1280℃温度烧成。影青是景德镇宋代瓷器的主要产品。它的特点是瓷质极薄、釉细白而青,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故有人叫它为影青、隐青或者叫它罩青。

清爽醉人

南宋影青印花芒口碗,高6.3厘米,侈口直径18.5厘米,底足6.5厘米。该碗所施釉水细腻柔润,色泽白中含青,犹如清亮的湖水,印花纹凸起处因釉水流失而泛白,凹入处因釉水积聚而泛青,两者色差对比鲜明,真好似风吹湖水波光潋滟,那是一种清爽醉人的感觉,甚为雅致可爱。

南宋影青印花芒口碗

景德镇附近的牛屎岭、洪源、三宝蓬、南市、湖田等地先后发现了大量影青瓷片,不少系宋、元时期所制。宋、元时景德镇窑已有三百座,生产量很大,以后历代都生产,1949年后,景德镇有些瓷厂采用色剂加基础釉的方法制成新影青,其优良者也酷似传统影青的釉色而被广泛应用。

影青瓷似湖水潋滟 清爽醉人如沐晨风


“影青是中国陶瓷的艺术珍品。远在宋代,它就是景德镇瓷器的主要产品,它的特点是瓷质极薄,釉似白而青,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故有人叫它为影青、隐青或者叫它罩青。影青瓷是青白中带有一点深浅不一的浅湖色,晶莹润彻,透明性强。”

影青

影青其实是一种青瓷,和定器也有颇大的区别;在色调上,定窑是一种乳酪样或牙白色的乳白,影青则是一种青白中带有一点深浅不一的浅湖色,在透明度上,定窑釉呈乳溺,透明性差,影青晶莹润彻,透明性强。影青是釉料中含有少量铁分经过原焰烧成而呈现的色调。古代景德镇的瓷釉配合都是石灰石为主要助熔剂,石灰釉的特点是氧化钙含量在0.600分子当量以上时,即使釉用原料中铁的含量很少,经过还原焰烧成也会产生一种浅青色调,所以影青是当时景德镇常用釉料配合及一定的烧成条件下韵必然客观产物。

影青瓷

解放后,在景德镇附近之牛屎岑、洪源、三宝莲、南市、湖田等地都发现了大量影青瓷片,而且不少系宋、元时期所制宋、元时景德镇窑已有三百座,生产量很大的,远销它处的也不少,所以影青瓷出土的范围也极广,无论现东北、华北、黄河南北及长江流域各地都有发现。因此,加深了一些人对影青原产地迷惑的原因。 影青以铁为着色剂,多在雕刻花纹的生坯上施釉,釉厚约及1.5毫米,在还原气焰氛下,以约1250-1280℃温度烧成。影青是景德镇宋代瓷器的主要产品。它的特点是瓷质极薄、釉细白而青,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故有人叫它为影青、隐青或者叫它罩青。

南宋影青印花芒口碗

南宋影青印花芒口碗,高6.3厘米,侈口直径18.5厘米,底足6.5厘米。该碗所施釉水细腻柔润,色泽白中含青,犹如清亮的湖水,印花纹凸起处因釉水流失而泛白,凹入处因釉水积聚而泛青,两者色差对比鲜明,真好似风吹湖水波光潋滟,那是一种清爽醉人的感觉,甚为雅致可爱。

景德镇附近的牛屎岭、洪源、三宝蓬、南市、湖田等地先后发现了大量影青瓷片,不少系宋、元时期所制。宋、元时景德镇窑已有三百座,生产量很大,以后历代都生产,1949年后,景德镇有些瓷厂采用色剂加基础釉的方法制成新影青,其优良者也酷似传统影青的釉色而被广泛应用。

影青刻花


刻花又称刻划花,景德镇在宋代烧造的影青刻花瓷,因影青取青瓷和白瓷之长,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闪白,白中泛青,故而宋时叫作青白瓷,不仅国内受欢迎,而且畅销国外。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等国先后出土宋代景德镇的青白刻花瓷,其中“盒子有多种形状,印纹也丰富”,“青白瓷刻花瓶的造型及漩涡纹,婴戏纹都具有景德镇的典型风格”。日本弓场纪知等的{宋代景德镇窑》说:“在日本国内,景德镇窑及景德镇窑系的青白瓷出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从北宋后期到南宋的青白瓷,器壁通常薄如刀,内壁装饰有流畅隽美的刻花纹样。当然在制品中也有精细粗杂之别,大概是罩在瓷胎上的透明釉才形成了景德镇独特的带有玻璃质青色的透明色。它们即是出土品,也令人难以感知时代在熠熠发光”。再从景德镇湖田、湘湖两窑址发掘的实物看,宋代景德镇的影青刻花瓷“色白花青”“体薄而润”造型稍长匀称,挺拔秀美、瓷色纯正、如冰似玉,青白相映,素雅恬静,纹样的内容丰富,形象简炼,手法利索。

刻划花的基本技法有刻、划、削、扒等形式,刻花刀法有两种:一种是以平刀为主,所谓平刀就是刻去花面周围的地皮,使纹样凸出,再在凸出的纹样上,用侧刀修饰刻花纹线条,完成花面。另一种是用侧刀为主,即倾斜刀面,一刀刻划的线条是一边深,一边浅,有宽有窄的各种线条,变化参差,形成纹饰,俗称“半刀泥”。刻划花中的“斜角形”线条犹如中国绘画“十八描”中的“钉头鼠尾描”,讲究用线的抑扬顿挫,十分有力,铁线形犹如“铁线描”,线条粗细均匀,如铁线流畅自如,易于掌握;“月牙形”线条如同“兰叶描”,柔中见刚,富有弹性,使于转动,灵活多变,刻划花用刀如用笔。用刀轻重缓急随线条方圆、曲折、长短、疏密、形状、结构的变化而奏刀,有挫有放。刻粗长线条,轻指而畅快。刻婉转处,心细而缓慢。

宋代,刻划花纹饰题材广泛,有人们喜闻乐见的花卉牡丹、莲花、秋菊、芙蓉、石榴、萱草等;动物有游鱼、水鸭、鸳鸯、龙风、狮虎等;人物多为以胖娃娃为主题的“富贵宜男”、“婴戏纹”等;还有回纹、雷纹之类的几何纹样;边饰多为莲花瓣、蕉叶、水波纹等。纹样构架有“困式”、“带式”、“长式”几种样式,纹样与釉色、造型相一致,共同体现了一种挺拔、潇洒、秀丽、流畅的艺术风格。

元代影青刻花瓷釉色比宋代略深,装饰技法仍沿用宋瓷刻花法和印花法,但在装饰风格上却与宋代有别,元代影青花纹样较为简练,构图疏朗而简洁。元代后期影青刻花瓷生产逐渐走向衰落,为卵白釉瓷和青花瓷所取代。

入明以后,青花瓷生产成为主流,彩瓷盛行,影青刻花瓷生产只是在永乐朝有仿古的一种,汲取宋代青白釉和元代枢府瓷之制作方法,新研制一种青釉暗花瓷和白釉暗花瓷,俗称“甜白釉”。

清代,影青刻花瓷生产似乎中断。《饮流斋说瓷》说:“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乎鬼斧神工,而古朴浑厚之致,荡然无存”。但在督陶官唐英期间却得到延续,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称:“仿米色宋釉,系从景德镇东20里,地名湘湖有故宋窑址,觅得瓦砾,因仿其色泽,款式。”所谓米色宋釉,即是宋初瓷微带白米黄,尚未形成白里泛青的影青瓷前身。

民国时期,影青刻花瓷零星生产,多为细小玩件。

1950年后,影青刻花得到恢复和发展,景德镇市建国瓷厂就为京、津、沪大宾馆饭店生产了大量的影青刻花瓷,技艺人员借鉴传统刻花刀法,在工艺上进行了革新,除保留了一定数量的手工刻花外,还创造了“以模代刻”、“以贴代刻”和“阳模滚压印花”等新工艺。

以模代刻是利用模型上的纹样采取倒浆、旋浆成型方法代替手工刻花,这是借鉴景德镇在宋、元时曾有过的印花形式,就是把花纹雕刻在模具上,再把湿坯(有塑性的坯体)放在模上压印,使其内壁(或外壁)出现纹饰的一种方法。操作方法是先在坯体上设计好花面,用刻刀按花纹刻划纹样,制成模间,再翻制模型,模型干燥后再采取倒、旋浆方法做成坯,最后将坯体合缝线修清,再用刻刀微清理一下花纹,使纹样清晰,以后施釉烧成。成瓷效果与手工刻花基本相似,可以制作堆雕和暗雕花纹,而且花面一致,适用于瓶类陈设瓷的批量生产。

以贴代刻是先在坯体上绘制花纹,然后按器型将花纹分成数块,制成软橡胶模型,再用配制好的釉浆注入胶模内,依次贴在施好外釉的器型上,撕下橡胶模,最后用刻刀修饰一下花纹便可。用这种方法制作堆雕花面,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工时,而且花面统一,适用各类产品,一般工人只需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手。

以压代刻的制模方法和以模代刻一样,只是成型方法采取阳模成型,其中滚压成型最佳,因为滚压成型压力大,且均匀,广泛适用于日用瓷大批量生产。此种方法,无需另外用刻刀修饰花纹,不仅产量大,而且规格统一。

越窑青瓷中的精品 专为皇家烧制的瓷器


·秘色瓷

法门寺相传始建于东汉,唐时建有护国真身宝塔及地宫,供养佛指舍利。地宫中的许多文物是唐皇室供奉的,其中的秘色瓷是作为贡瓷的越窑精品,属宫廷专用。器物以青绿釉为主,釉内夹杂玛瑙细末,釉面润泽晶莹,釉层有透明感。这次出土的瓷器共19件,器形有瓶、碗、盘、碟等,大部分在同出土的文物帐上被明确记为“秘色瓷”。

·秘色瓷

在地宫出土的《衣物帐》上明确记录“……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子共六枚”,此碗为这批秘色瓷器之一。这批秘色瓷是唐懿宗和僖宗在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瘞埋的供养品,因此此时秘色瓷已被烧造,而且工艺技术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

·秘色瓷

关于秘色瓷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传统的解释是因只供宫廷专用,藏在深宫鲜为人见,且数量极少,故称秘色。但现在一般认为,秘色瓷是指越窑的青瓷精品,是贡瓷的组成部分,但并非专供皇室。还有一种解释秘色瓷实为“密室瓷”,意为一种在密封的空间里烧制的瓷器。因“秘”与“密”在古代是通借字,故古越窑陶工赋予这种烧制成本极高、只供皇室享用、神秘而颜色特殊的瓷器以秘色瓷之称。关于“秘色”之色,千百年来后人总是通过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千峰翠色”加以诠释。对这批秘色瓷是否为诗意中夺千峰翠色的青绿,研究者也各执一词。其中,持密室瓷说者认为:正是因为秘色瓷是在一种瓷制的供一次性使用的密封匣钵中烧制,从而使匣内的器物在均衡稳定的弱还原气氛中烧成,烧出的瓷器釉层均匀、光亮、滋润,但颜色呈现的大多应是黄绿而非翠青。

青花瓷中的窑变之美


1、异彩纷呈的色彩美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就是对窑变产生异彩纷呈的色彩效果的真实写照,窑变异彩纷呈,依据中国的五彩理论,窑变最突出的色彩有赤、青、白、黄四类,黑色则较为少见。赤,即红色系,紫为红之变色,也属红色系,如:海棠红、郎窑红、祭红、胭脂红、宝石红、鸡血红、火焰红、茄皮紫、玫瑰紫、葡萄紫等等。色彩是陶瓷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为直接而生动地传递了美感,给人最震撼的视觉冲击。

15头青花园林咖啡具套装

2、疏密相间的肌理美

经过窑变,陶瓷在肌理上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有釉面上的开片和行纹。开片是青花瓷入窑烧制时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导致釉面上呈现出裂纹,以及网状纹路的现象,如:冰裂纹、袈裟片、百极碎、春风化雨等。行纹则是因为制作者用不同的原料,多次分层施釉,在高温下釉料融化纵横流淌,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产生的自然生动的纹路,如:蚯蚓走泥纹、菟丝纹、蟹爪纹、鱼子纹、龟背纹、锦华纹等。这些开片和行纹眼观似裂冰碎玉,如碎若锤击,手抚摸在其面上却润滑如凝脂,错落有致、高洁纯粹。

3、变幻莫测的神秘美

独具一格的窑变青花使得清新淡雅的青花瓷更具一抹神秘的色彩,其艺术效果是不可预想的,它往往超出人们的意外。青花瓷经过窑变,各种色彩的微妙变化和合理搭配,产生丰富、厚实、富丽、华贵等丰富的美感。窑变器物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釉在相应的器型上流动熔融,色彩纹路交映出奇。色浅处,韵质流转;色浓处,显山露水,浑然呈现出一幅惟妙惟肖,奇绝无比的图画,摄人心魄,意境深远。同是一个蓝色,有像蓝天碧水一般的天蓝色,也有雨雾般渐渐晕开梦幻一样的天青色,更有仿佛淡淡月光一般的白色。另外,即使是同一种器型,同一种釉色配方,装在同一个匣钵内,窑工一旦将其放进窑内,要烧出什么样的色彩,什么样的纹路,事先都是无法预知的,一切取决于烧成时的温度、湿度、气候、燃料、气氛的强弱、升温的速度等因素。

国礼名瓷:光华朗润鲁青瓷(图)


鲁青瓷文房用品

山东淄博孟祥海

青瓷以瓷质细腻,色泽纯洁,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而著称于世。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青瓷如玉,温润、含蓄、典雅,“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对中国艺术而言青瓷是最具有艺术内涵的重要陶瓷品类。

鲁青瓷是世界四大青瓷之首(即鲁青瓷、中国龙泉青、韩国青瓷、日本青瓷),始于宋代,1972年重新研制成功。1982年,鲁青瓷刻瓷文具在西德慕尼黑第34届手工艺品博览会上力挫群方,荣获西德慕尼黑第34届手工艺品博览会金奖。这枚金牌也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陶瓷艺术品在世界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鲁青瓷生产工艺复杂,由于在还原气氛下烧成,烧出的产品瓷质细腻,釉面青翠欲滴、晶莹剔透、明快淡雅,艺术效果明显。鲁青瓷通过丝网装饰后,生产出的产品有“碧空白云”之效果,堪称瓷苑一绝;通过刻瓷艺术手法装饰后,刻出的作品,画面层次清晰,立体效果突出。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已故著名诗人赵朴初参观了鲁青瓷后,当即挥毫写下了“光华朗润鲁青瓷,疑有天人捧玉卮,雪沫乳花浮午盏,静参禅味吃茶时”的著名诗句。所以,鲁青瓷还常常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外国要员和友人。

华青瓷


 华青瓷:这种青瓷继承了古代青瓷的本质特点,又创新产生多个超越古代青瓷的性能优势,在整体上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时代美学理念的进步。

质地美:从里到外散发的优雅沉静,标志着华青瓷制作技术迈向新的更高的层次。华青瓷采用天然玉石入釉,通过烧成过程中产生神秘窑变所形成的结晶体,使釉色温润,晶莹透亮。历史上的青瓷,其表现力往往局限于表层的釉色,而华青瓷由于材质的通透性而呈现一种整体的质地感。这种质地感,使华青瓷在制造技术上超越任何一类青瓷。

空幽感:这是华青瓷对天青色的最具创意的发现与表达。华青瓷由于材质的整体通透性,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空灵幽深的感觉,这是在历代青瓷不曾有或者说不曾达到的效果,也是只有利用现代科技才能实现的创新。空幽感的体现,深度适应了现代人的文化心理,这是华青瓷在中国青瓷美学境界上的重大突破。

老窑瓷:温润如玉的龙泉窑青瓷


·龙泉窑青瓷

龙泉窑是今浙江省南部丽水地区龙泉市及其周边地区众多古代生产青瓷窑场的总称,因龙泉所在地区自宋代以来一直属处州管辖,所以古代文献中对龙泉窑及其青瓷产品,又称“处州窑”、“处瓷”或“处器”等。迄今在龙泉及其邻近的庆元、云和、景宁、遂昌、松阳、丽水、缙云、武义、永嘉、泰顺、文成等县,发现各期龙泉青瓷窑址四百余处,其中龙泉市的龙泉溪和秦溪两岸瓷窑最多。这些古代窑场普遍烧造一种风格类似的绿色调青瓷,其中以龙泉境内的大窑和金村窑场最有代表性。

·龙泉窑青瓷

龙泉窑青瓷属于南方青瓷类型,北宋早期产品风格主要受越窑影响,釉面常采用刻花装饰,并辅以蓖点或蓖划纹,釉色呈淡青色,器物造型以日用瓷为主。北宋中晚期龙泉青瓷釉色逐渐转为青黄色,产品虽仍以日用器皿为主,但造型变得更加规整。此时,釉面装饰普遍使用刻花、划花、印花等手法,纹饰主要有花卉、游鱼、飞雁以及婴戏等。北宋晚期还盛行浅浮雕莲瓣纹,一些器物印有“河滨遗范”、“金玉满堂”等文字。

·龙泉窑青瓷

南宋时期是龙泉窑生产的第一个高峰,其青瓷制作工艺的最大成就在于改变了早期青瓷使用的石灰釉,而发明了石灰碱釉。石灰釉的特点是高温下黏度小易于流釉,因此早期青瓷往往施半釉,釉层普遍较薄,釉面玻璃质感较强。而石灰碱釉的特点则在高温下黏度大,釉不易流淌,器物不仅可以施满釉,釉层也可以施得厚一些,因此南宋龙泉窑采用了多次上釉法烧成了釉面质感温润如玉的粉青釉、梅子青釉等青瓷史上的一代名品。随着宋室南迁至杭州,龙泉境内的溪口窑等地即出产一种在器型釉色以及开片装饰等方面与南宋官窑器十分相似的黑胎厚釉青瓷。

·龙泉窑青瓷

南宋龙泉窑青瓷在釉面装饰上,多采用堆贴装饰,形成一种浅浮雕效果。同时更加重视器物的造型设计,以此突出釉色之美,造型不仅出现了炉、瓶、渣斗、盆等许多新器形,而且每种造型有许多变化,如瓶类器形就有胆式瓶、龙虎瓶、鹅颈瓶、琮式瓶、盘口瓶等,此外炉的形制亦有奁式炉、三足炉、桶形炉等。盘、洗、碗则出现了双鱼盘、折沿洗,菊瓣碗等器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