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民国开光瓷

民国开光瓷

瓷砖墙面 民国瓷器鉴别 怎么鉴别民国瓷器

2020-07-25

瓷砖墙面。

“开光——是瓷器装饰的一种形式,是从古代建筑的窗户艺术移植而来。即在器物的显著部位,钩出圆形、方形、长方形、扇形、菱形、星状形、花瓣形等的栏框,再在其中图写字,突出主题纹饰,好似屋内开窗见光,故名开光。最早的开光瓷见于宋代的磁州窑和吉州窑,这是当时两处著名的窑场,规模宏大,生产数量很大。两窑的能工巧匠,已能在瓷胎上熟练地绘图写字,对瓷器进行美化装饰,开光艺术也就在此时产生了。以后各代、开光瓷器渐多,至民国时期,达到开光瓷的顶峰时期。此时许多精美之瓷,都用开光艺术,成为一代时尚。

民国开光瓷,一般先烧成白釉素瓷,再在这些成型器物的表面,贴上数个(一般成对,也有单数的)剪成各种窗式的湿纸,常见的为圆形、扇形、长方形、菱形、花瓣形等几何形状。然后再施某种颜色釉,如金釉、黄釉、珊瑚红釉、绿釉、紫釉、蓝釉等。再揭去温纸,在无色釉的空白处,用五彩或单彩颜料绘图写字,径干燥后,二次入窑烧成。因此工艺较为复杂成品率较低,工本较高。烧成之后,色釉装饰和开光内五彩装饰互相辉映,争奇斗艳,令人爱不释手。

民国开光瓷现存世还较多,收藏者容易得到。而且目前尚无仿品出现,也无文物之嫌,因此是收藏的好机会。

下面介绍几件以供同好欣赏:

1.民初黄地六开光五彩鸡菊纹茶碗

通高9.8厘米,口径10.5厘米。此茶碗碗、盖、托三位一体,盖和碗底均用釉上蓝彩书写“江西瓷业公司”6字,字体端正有力。江西瓷业公司是1907年由清末御窑总监孙挺林所创办,是官商合办的机构,已经采用新法和机器制瓷。所制瓷器、有精细和大众化2类。此茶碗为精细一类。此碗先烧成白瓷,再罩施黄釉,并在开光边缘用金粉画框,显得金碧辉煌。两碗上的两个开光,一个工笔精绘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前有一株盛开的菊花,鸡后有一山石,闪现3朵盛开之红菊。另一开光内用馆阁体书“风清野味”4字。盖上两个开光内分别画稚鸡红菊并写有字。碗托的两个开光内画红菊,书写“吉羊之用”字。此碗制作考究,胎釉精致,画工字美,不失为民初之上品。

2.金地八开光五彩山水盖罐

通高12.5厘米,口径11.8厘米。此罐先烧成白釉瓷后,再罩施金釉,因此部分金釉擦落后露出白釉底色。罐身向罐盖均为四开光。罐身两个大的菱形开光,一个画山水,为民国常见的山水画法。水边有山,有房、楼、亭,有花有树,房内靠窗一人正在读书。对面一个菱形开光书写“秋江清华,时在丁卯秋月吴城画意”数字。丁卯年为1927年,此罐已经72岁了。两个菱形大开光内夹两个圆形的小开光,画两种不同的花卉。底款为“吴城天新公司”。吴城为鄱阳湖边永修县一小镇,清代和民国时期是著名的水陆码头,景德镇瓷器的集散中心之一。当时热闹繁华,有许多瓷器公司,天新公司为其中一大公司。后由于铁路公路的开通,水陆码头已逐渐废弃不用而冷落衰败。此罐盖两个菱形大开光内一个画山水,另一个写“两腋生风吴城画意”。两腋生风出自唐代卢仝的饮茶诗。两个扇形小开光内也画两支花卉。字画精美,为一代高手所为。盖钮为民国年间常见的蜘蛛钮。罐身上还有4个象鼻状系,装铜丝把,方便提镌。整个罐富丽堂皇,既是一件实用品,更是一件艺术欣赏品。

3.珊瑚红地四开光仕女花卉图盖缸

通高13厘米,口径9.1厘米。此盖缸也是先烧成白釉瓷后,再施珊瑚红釉的。红釉中还有数个用金彩画成的皮球花图案。缸身和盖分别有两个菱形开光,一个画读书仕女,另一个画花卉。缸底用红彩书“刘秉熟作”4字,刘为当时景德镇一位匠师。

4.黄釉粉彩八开光花卉纹盖碗

通高8厘米,口径15.3厘米。此碗在白釉底上再罩黄釉,黄釉上又画粉彩花卉。碗身和碗盖各有4个圆形开光,都是“万寿无疆”4字。底款“景镇胜利公司”,其为抗战胜利后成立的一个大瓷器公司。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民国瓷收藏升温


瓷器收藏是收藏界的一个大项,但由于种种因素使然,当下市场中的古瓷,真品价格高昂,且许多古瓷也常常令藏友真假难辨。鉴于此,相关专家建议:喜好瓷器市场的朋友,目前可以关注民国瓷的收藏。

一些收藏和拍卖行业的专家介绍,民国时期虽然中国瓷业整体处于萧条衰落时期,但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器生产依旧红火,也出现了诸如浅绛彩瓷、新粉彩瓷、洪宪瓷等一些独具特色的瓷器新品种。尤其是当时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代表的艺术群体创作的粉彩瓷,将人文因素和创作个性引入工艺画瓷器中,留下了一批艺术个性极强的作品,成为民国瓷的一大亮点。

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民国瓷整体虽然仍处于较低价位,但其价格却呈上涨之势,目前已成了各大拍卖会的主角之一,民间投资热情渐高。业内认为,好的古陶瓷是纯粹的、顶级的工艺品,但经过民国时期,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创作者开始在瓷器上绘画,民国瓷已经上升为艺术品了,这是民国瓷出现收藏热的重要原因。

有国内知名藏家认为,民国瓷出现收藏热,证明美好的东西永远有市场,哪怕不是出自名家之手,好的作品不仅值得收藏,最终也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民国瓷鉴别法


当下收藏市场民国瓷器有不少赝品,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民国时期的老艺人仿造了不少民国瓷。由于民国瓷器不断升值,新仿赝品也层出不穷,给涉足瓷器收藏的新藏友设下重重障碍。 那么如何破解障碍呢?

鉴别民国瓷需须从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方面综合鉴别,稍有不慎就会误断。

一、比胎质

民国真品胎质较粗松,因此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腻,所以手感都较重。

二、比器型

民国真品的器型传承有序,都是民国按各朝已有的器型仿制。而赝品器型有些非驴非马,常常是随心臆造。

三、比釉质

1916年郭世五在景德镇督烧的民国御用瓷与珠山八友烧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质都精细,其他瓷器的釉质较粗,尤其是生活用瓷,釉面常有不同的棕眼与乔麦地。

四、比款识

民国的堂名款与人名款都很规整而清晰,款识是从右向左排起,款识自然流畅。赝品仿款十分拘谨不自然,方章仿款松散无力不清晰,且题句常常出现简化字。

五、比描金工艺

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民国真品描金的金色都纯正,赝品描金不纯正还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黄的败叶色,与真品描金相差甚远。

六、比纹饰

民国真品的纹饰都带有自然舒展的神韵,赝品纹饰生涩之中显出貌合神离。

另外两大区别在于:

一、民国真品底足自然磨痕与赝品底足打磨作旧的区别。

二、民国真品釉面莹润与赝品釉面贼光的区别。

民国瓷鉴赏要点


民国瓷一般指从1912-1949年间由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在这38年内,上连清末,下接现代,江西景德镇仍然是中国的制瓷中心。因此,瓷品上出现的特征也有一些变化,早期与光绪朝瓷相似,晚期又与现代瓷相近。民国瓷中,大量的是日用生活瓷,其中的制作精良者,也值得收藏。民国建立后,专为皇室烧制瓷器的景德镇御窑厂停办,为了生计,一些制作瓷器的名匠高手流落到民间,在百业萧条、唯有古玩行业兴旺的背景下,为中国的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民国虽不足40年,但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器生产几乎遍及全国,烧造了大量不同风格的瓷器,其中比较精致的有洪宪瓷、新粉彩瓷、仿古瓷以及一些书堂款的瓷器。

鉴识民国瓷,也应从胎、釉、彩料和老气四个方面入手去进行。

1、民国瓷的胎质:早期普遍见粗松,较晚清尤甚,胎釉结合部多泛黄色。也有精细的,与晚清精品相类。现代仿品胎质做得反而坚密而生硬,分量或轻或重。民国晚期由于工艺操作机械化程度提高,坯胎整齐划一,厚薄均匀,切割精准,胎土细润,铁星减少。另外,由于窑炉和燃料的改进,器物受火均匀,胎土瓷化程度提高,不易变形,胎体坚致。

2、民国瓷的釉面:一般来说大都略微泛黄,表面光泽柔和,给人一种松软之感。现代仿品则光感过强,没有柔和感。民国后期釉料经过机械处理,釉面明净细润,但同样光亮柔和却不刺眼,这是由于时间在里面起作用。民国期所用青花料,一种是沿用清代料,但多有杂质,因而多数呈色发灰,不像前朝瓷发色有精神。另一类发色也见纯正艳丽的,却不够沉着,不能入骨,有漂浮感。

3、民国瓷施彩已逐渐不取矿物颜料而采用化工颜料,色彩纯度提高,少有杂质。仿品色彩死板,少有鲜活之气。

4、识民国之器,要多从老气着手。民国至今,至少50、60年以上,传世品上应有包浆,凡釉面色泽全无者,多数是为去浮光而用酸作假过的。此外,民国器绝大部分是传世品,应有擦痕和使用之痕。但若发现有人为的方向一致的细小而密集的擦痕,这是作伪者为了去除瓷面的浮光所为,那么,此品也就可以断为新品。

民国粉彩人物纹瓶

民国初年景德镇所制瓷器中不乏精品,而洪宪瓷更是光彩夺目,堪称这一时期的官窑瓷。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活动的需要,命郭葆昌为陶务署监督,赴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郭葆昌到景德镇时袁世凯尚未称帝,最初即按袁世凯在中南海的寓所居仁堂的称谓先烧“居仁堂制”款瓷器。居仁堂即清代慈禧太后修建的海晏堂。“居仁堂制”款瓷器是郭葆昌邀集了清朝御窑厂的各路高手,由著名陶瓷家鄢儒珍负责,以雍正、乾隆朝最优秀的粉彩、珐琅彩为蓝本,制作的一批高质瓷器。同时郭葆昌在景德镇利用职权也为自己烧制了一些同类器,这些瓷器和“居仁堂制”款作品统称为“洪宪瓷”,其胎质白润,绘画细腻,色彩清淡,玲珑轻巧。目前所能见到的传世洪宪瓷中有书“洪宪年制”和“洪宪御制”款的器物,它们都是民国时期古董市场泛滥,为迎合收藏者猎奇的心理,一些瓷商、高匠烧造出来的,主要是粉彩、珐琅彩碗、盘、瓶一类作品,有的很精美,有的水平很差。因为据郭葆昌本人透露,未曾烧过带“洪宪”款的瓷器。当时袁世凯称帝总共只有83天,全国反袁之势日盛,郭葆昌在遥远的景德镇根本来不及烧制署款为“洪宪”的瓷器,帝制政权就已被声势浩大的革命洪流冲垮了。

民国期大量仿制历代名瓷,但仔细观察不难区别。民国所仿的三国、两晋和南北朝瓷,其釉面和胎土的结合不如真品紧密,胎质也不如真品坚致。仿隋唐五代白瓷,胎骨过白,釉色过亮,与该几朝的胎釉特点不一。其所仿宋元名窑瓷,一是制作粗糙,颜色不纯,釉质也较粗。所仿的汝窑、钧窑、哥窑等瓷,均不能做出这些名窑瓷的特定特征。所仿明代器也是这样,胎体不如真品厚重,又无真器的浑厚、庄重、丰满和古朴之气,里子处理不到位,器物一般无接痕,器底露胎处火石红不如真品明显,底足大都挂釉,青花用料与前朝不同,出不了明代青花的凝重、古雅和绚丽鲜艳的效果。所仿康雍乾三代之瓷,青花器由于用料不同,色彩无沉着感,发色死板、呆滞,层次也少,康雍乾三朝时青花的青翠艳丽之感全失。所仿这三朝的粉彩瓷,施铅粉过多,彩料浓重,像涂了一层油漆一样,表现死板,没有层次,也没有立体感。此外,就是制作粗糙,画技拙劣,做不出前朝的风格。无论在制作上,还是在画意画工上均不能与前朝相提并论,仔细品味,不难鉴别。

浅绛彩瓷和新粉彩瓷是民国时期的两种重要瓷类品种。鉴赏要点略述如下:

浅绛彩瓷,是因绘画技法而名的一种彩瓷。咸丰、同治年间,由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等一批画家把由黄公望当年首创的以淡赭石与水墨相间渲染而成的一种山水设色画法,运用到彩瓷的绘画上,在白瓷上绘上花纹,再染以淡赭色和少量的水绿、草绿和淡蓝等彩,经低温烧成。色调清淡柔和,颇具文人雅趣。所绘题材已不局限在山水,更有花鸟、人物和走兽之类。早期多由文人画家作画,后来制瓷画匠也纷纷加入其中,仿而作之。因此,鉴识这类瓷品,除了要看其胎釉特征和老气程度外,主要要看其画工画意水平如何。

新粉彩瓷产生于民国30年代前后。当时景德镇瓷厂聚集着一批著名绘瓷艺人像王琦、汪晓棠、周筱松等,包括后一些时候的“珠山八友”等,在吸收浅绛彩绘画技巧的基础上,拓宽了用色用彩的路子,以富丽的浓墨重彩替代了浅淡而年久易掉色的浅绛彩,创出了色彩浓重的新粉彩。两者的区别在于:浅绛彩是文人画家把纸绢上的文人画移植到了瓷面上,所追求的是一种文人雅趣;而新粉彩则是制瓷艺匠模仿文人画家在瓷上作画,他们注重于色彩的明丽,所追求的是一种明快的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更迎合大众化的欣赏要求。鉴识新粉彩也和浅绛彩一样,除了观其胎、釉和老气外,更要看画工,特别是遇到名家署名的作品,一定要从其绘画风格和水准等方面仔细去识别。凡遇画意一般,画工草率者,即便写的是名家大名,也不要轻意认定。

新粉彩瓷是民国瓷中的一大亮点。其画师都出身艺匠,以工见长,作品浓艳俏丽,更符合市民的欣赏习惯。新粉彩在传统的基础上,把画、书、诗、文发挥到了极致,与传统粉彩相比,在造型、线条、色彩、光彩、意境等方面,吸收了近代画的技法,实现了“瓷”与“画”的完美结合。新粉彩的全盛时期是在1912-1940年间,其代表为第一代新粉彩画师潘匋宇和汪晓棠。潘匋宇民国初年曾任江西省立甲种窑业学校图画教员。汪晓棠曾为袁世凯画过洪宪瓷,与潘匋宇同为民国初年的新粉彩大师。第二代新粉彩画师是“珠山八友”。珠山系景德镇市中心的一个小丘,是前清御窑厂所在地。1928年瓷板画开始流行,为了便于接受订货,在王琦倡导下8位画师成立月圆会,称为“珠山八友”,前后共10位画师参加,分别是王大凡、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田鹤仙、毕伯涛、王琦、程意亭、邓碧珊和刘雨岑。第三代新粉彩画师活跃于30年代以后,有的到50、60年代仍在创作,大多师承珠山八友,有刘希任、万云岩、张沛轩、王锡良、方云峰、汪小亭等人。这几代画师以瓷当纸,作品题材包括山水、花卉、人物等,墨韵、笔法、色彩极为精妙,加上题款、印章,构成了完整的绘画作品,恰好当时流行绘瓷名家个人用印,因而留下一批艺术个性非常强烈的作品,有些作品甚至在当时就已超过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

各种仿古瓷是这一时期的又一看点。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景德镇的仿古瓷红极一时,所仿古瓷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广,从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隋、唐、五代的白瓷,到宋代官、汝、哥、钧、定窑瓷,以及元、明、清的青花、斗彩、粉彩、五彩、珐琅彩及单色釉瓷等等,其中清雍正、乾隆两朝的彩绘瓷器是最为热门的仿制对象。因为没有了官方限制,民国仿古瓷中随意书写明清两代纪年款的瓷器大量出现,而且有的款识仿写得惟妙惟肖,不仔细分辨,一般是看不出来的。世界上很多博物馆都把这些民国仿品看作清代官窑瓷,这在无意中抬高了民国瓷的档次。此外,署“静远堂制”款的瓷器,为徐世昌所定制,专门摹仿清代雍正瓷器釉面精细的特点,其风格大体与“居仁堂”款器物相同。署“延庆楼”款的,为曹锟定烧的瓷器,以北京中南海延庆楼为名,品种较少。

随着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一路走高,民国瓷在近几年的拍卖会上也表现出强势,日益受到国内藏家重视,甚至超过了晚清官窑精品瓷。民国瓷器精品之所以被逐渐看好,是因为无论从烧造技术上,还是图案设计、绘画技法上,它都不亚于晚清官窑瓷器,加之民国距今也不过百年,有不少仿品也完全可以和清三代官窑媲美,这些都为民国瓷的收藏和升值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乱世中瑰宝”—民国瓷


民国时期虽然国家未统一战争频繁,但当时的文化艺术却发展的不错。民国瓷器作为乱世瑰宝有着别样的艺术性和美感,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民国瓷是按照年代来划分的一类瓷器。民国初年,仿古瓷又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无论在胎质、釉色以及绘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景德镇陶瓷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民国瓷继承了清代末年以来仿古瓷的工艺成就,仿古陈设瓷的生产和销售非常活跃。

收藏民国瓷主要收藏细瓷。细瓷是供上层人士使用的日用瓷和瓶尊之类的陈设瓷,工艺水平很高,有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民国瓷有几个收藏重点:一是洪宪瓷,二是彩画仿古瓷,三是珠山八友的瓷板画。瓷板画最好是四块以上的套屏;插屏、挂屏上用于观赏的瓷板,其价值远强于一般日常家具上的瓷板;四是民国瓷塑作品。

选择民国细工粉彩应注重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的艺术地位和作品艺术价值,另一个是瓷器的完整精美程度。比如以瓶为主的各类陈设器、壶与各类文房用具,很多名家都画过壶,有的极为精美,具有较高的升值潜力。目前,青花瓷、粉彩瓷,凡画工简单、无底款、器形又小者价位在百元左右。如果青花发色好,或粉彩鲜亮,而画工精细者,虽无底款也值几千元。如果画工好、釉色好、又有底款,无论是青花还是粉彩价位都应在万元。至于那些仿清三代官窑品和“珠山八友”的精品价值就更高了。

关于民国瓷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民国统治时期虽然短暂但其间的文化艺术发展不可否定。民国瓷器也是中国瓷器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部分,不可轻视和否定。

民国贴花瓷市价浅析


民国时期,曾流行一种贴花瓷,这种剪纸贴花瓷器画面丰富、色彩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陶瓷彩绘艺术中的一个独立品种,现在市场中还时常可以见到。民国剪纸贴花瓷器的图案多富于寓意,表达吉祥喜庆之意,如松鹤延年、富贵牡丹等吉祥图案。以前,剪纸贴花瓷器,不太为人重视,甚至有人认为其难登大雅之堂,所以价格一直很低。如今,随着人们对这种独特陶瓷装饰看法的改变,收藏者开始专门关注这类装饰瓷器,其市场价格也发生大幅度的上扬。一对民国贴花瓷瓶,1995年前不到百元就可以买到,2000年,已是500元以上,现在则要千元以上。

将剪纸花样移植到瓷器制作上,形成一种陶瓷装饰手法,故叫剪纸贴花瓷。这种瓷器装饰方法为宋代吉州窑所独创,像在黑釉茶盏器内,就常装饰有凤鸟、梅枝等剪纸纹样。民国时期,剪纸贴花瓷器成为一种流行的装饰手法。工匠们根据器型的需要,充分利用剪纸特点,剪出各式各样的图案进行装饰。并采用各种印刷手段把陶瓷颜料印刷在专用纸上或薄膜上,再把这种做好的剪纸贴于陶瓷制品上,经烧制后达到装饰目的。在贴花瓷器各种各样的图案中,有的全部采用贴花工艺,有的采用一部分绘画、一部分贴花的方法进行表现。剪纸贴花按照装饰在瓷胎或釉体上的不同,可分为釉上贴花、釉中贴花和釉下贴花。器型以瓶、帽筒等为多见。

目前,市场上仍可以见到不同器型,不同图案的民国剪纸贴花瓷,但作伪者也大有人在。收藏这类贴花瓷,一要注意品相。瓷器收藏注重完整,虽然现在年代久远的瓷器有残或瓷片都比较受重视,但目前来说,剪纸贴花瓷器仍以完整无缺为佳,或者有冲但要不影响纹饰,这类品相完好的贴花瓷器的价格会不断升高。二要注重纹饰艺术。这类瓷器以形象生动,色彩端正的为上品。富于生活装饰色彩,象征吉祥喜庆气氛的贴花瓷器更是可以重点关注。因为这样的瓷器无论从收藏价值本身,还是市场表现来看,都有不错的表现。

“民国”精瓷行情看涨


从近年的瓷器拍卖行情来看,凡称得上精品的,几乎都达到了应有价位。如清雍正青花釉里天球瓶拍到662万元,虽然价位有些出乎意料,但创了新高,总是有它的合理性。去年一件粉彩鼻烟壶拍到180万元,也是一个奇迹,这件鼻烟壶比手掌心还小,却是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在常人看来,这可有些不可思议。

但是,艺术品有这样一个规律:越是精美的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越能升值。近年来,明清官窑的价位屡创新高,把瓷器艺术品的拍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与此同时,也就意味着它的升值空间将有限。因此,现在拍卖市场出现了清末民初的瓷器有行情看涨的势头,特别是民国的精品瓷器,受到收藏者的青睐。

民国精品瓷器被看好有事实为证。曾有一件民国粉彩人物纹瓶,底上有蓝料款印章"陶务监督郭宝昌谨制"。这件拍品开始估价3.6万元,经过一番竞投,最后以6万元成交。这已经高于清晚期普通官窑的价位了。还有一对民国粉彩锦地开光人物图瓶,竟然以25万元成交。在去年北京荣宝斋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民国粉彩人物牧童骑牛图花瓶,估价8万至9万元,最后以9.68万元人民币成交。

民国精品之所以被逐渐看好,是因为无论从烧造技术上,还是图案设计、绘画技法上,都不亚于清晚期的官窑瓷器,民国精品大多仿清三代官窑瓷器流至海外的不少,世界上好多博物馆都把这些民国仿品看作清三代的官窑,这无意中抬高了民国瓷的档次,加之民国仿品距今也近百年,有不少仿品完全可以和清三代官窑瓷媲美。这些给藏家收藏民国仿瓷带来了安慰。

民国时期陈设瓷品种


民国瓷器品种繁多,且分类方法有别,前文按花色分类,即为青花、粉彩、浅绛彩、颜色釉等。

青花是民国瓷器中的大宗产品之一,因青花料的产地不同,矿苗各异,其制成的青花器色泽不同,品质亦有高下之别。依产地可分为云南珠明料、堆峰珠明料、上高无名子、洋蓝及土青。云南珠明料多用来绘制上等美术瓷,主要销往国外及国内大城市,或为官宦等订烧之器。色泽艳而不浮,为民国时青花中的上等。堆峰珠明料产于江西省上高县新界埠乡,青花发色较好,但稍逊于云南珠明料,多用于较高档瓷器上的绘制。上高无名子亦产于上高县,但质量又次之,多用于中档瓷器。洋蓝为进口钴料,发色浓艳有紫光,料色浮在胎面,给人以飘浮之感,多用于中低档瓷器。土青为吉安、抚州等地所产,色泽灰青,漂浮感极为明显,多绘于低档瓷器。

釉里红虽为民国彩瓷品种之一,但鲜有上乘器物,其色泽较淡,发色飘浮不稳。

五彩是民国彩瓷品种之一,多用于仿古瓷,艺术成就较高,虽所烧制的器物不及清康熙时期,但亦有不少几可乱真的器物,为晚清以来最为成功的五彩瓷器。

粉彩为民国时的大宗产品之一。就装饰技法来讲较五彩复杂。由于粉彩所用的色料均为矿物质配成,理化特性极难掌握,彩绘难度明显超过五彩,所以,民国时粉彩器除一些名家之作外,少有成功之作,不是色彩单调就是色彩污浊。

新彩为民国时的大宗产品之一,因所用彩料为国外引进,故又名洋彩。具有操作简单,颜料色泽鲜艳,烧成后效果变化不大的特点,且生产成本较低,适于大量生产,故民国时新彩器物极为常见,但多数器物绘制粗糙,艺术成就不高。

浅绛彩盛行于清同治、光绪年间,民国初期仍大量生产,色泽以淡赭、淡紫、水绿及草绿等为主,彩绘后经低温烤烧而成。由于绘制时不用玻璃白打底,所以彩层较薄,较粉彩更易绘制,具有较强的传统文人画气息,但色彩不够鲜艳,易于磨损,故在民国中期逐渐为新彩所取代。不过浅绛彩绘画的技法、构图及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表现形式对民国时期彩瓷的影响较大。

民国颜色釉瓷器远不及清代丰富,以白釉、红釉、蓝釉、绿釉、黑釉、窑变釉几大系列为主,除白釉外,多为仿古瓷器物。

民国白釉是所有釉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釉色品种之一。由于所施的釉料产地不同,配方不同,釉色及釉面光洁度不尽相同。精致者与晚清官窑差别不大,光滑洁白,不见有杂质与气泡。稍次者釉面较为光洁,但有杂质,并有泛灰现象。较低档的生活用瓷,其釉面不平,杂质较多,气泡明显,色泽青灰。

民国红釉系列见有霁红、郎窑红、豇豆红、钧红、珊瑚红等。霁红釉缺乏釉面光洁如镜的装饰效果。郎窑红色泽较为浓郁,但成功之作较少,多数作品釉内小气泡不明显。豇豆红器物有高下之分,但均达不到康熙时的水平,成功者虽有深浅不一的斑痕,但明快鲜艳感不强。钧红釉色泽多偏深红,色泽不艳。珊瑚红釉层较厚,红中闪黄,多用作色地,上绘纹饰,单一的珊瑚红器物极为难见。

民国青釉系列见有豆青、粉青、天青及龙泉釉等。豆青釉色泽较深,釉面凝厚,为民国青釉中最成功的釉色。粉青釉色浅淡,但粉润之感不强。天青色泽淡蓝,有雍正天青之韵味,但汁水不甚莹厚。龙泉釉色泽深浓,呈色较为稳定。

民国绿釉系列有湖水绿、仿哥绿及吹绿釉等。湖水绿色泽浅淡,釉面光润。仿哥绿釉色不稳定,深者略泛褐,浅者几近青白。吹绿釉的釉面多有不规则的色斑,此类器物的釉下多有暗刻纹饰。

民国蓝釉器物有霁蓝及孔雀蓝釉,霁蓝釉色泽较为纯正,但光泽度不强。孔雀蓝釉呈色不一,有的偏蓝,有的色淡而艳。

民国酱釉呈色不一,有的釉色深沉,釉质莹润;有的色泽略淡,施釉较薄;有的施釉较厚,有失纯正。

民国纯黑釉器不多见,多为釉上素三彩或五彩描金器物,釉色深沉,施釉均匀。

民国黄釉色泽浅淡,但缺乏娇嫩之感,有的釉面不平,色泽有深浅不一的现象。

民国窑变釉较为丰富,或以红色为主,蓝紫两色明朗稀疏,或青红交错如兔毫,朴素高雅。

民国瓷上的“文明装”


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后,人们长期禁锢的思想大为解放,一时大兴文明之风,提倡什么“文明戏”、“文明装”和“文明结婚”等。这也影响到了当时瓷器的烧制工艺,一时许多制瓷高手云集到景德镇珠山脚下,切磋琢磨、立意创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像珠山八友的作品,用粉彩颜料创造出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瓷画,无论是青山绿水、花草虫鱼、亭台楼阁、文人仕女等,无不生动灵秀、形象逼真,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浅绛彩瓷器走向了衰落,随之大兴粉彩瓷。时代风貌的变迁与烧瓷工艺的巨变,无独有偶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对瓷画文明装的粉彩帽筒,就具有鲜明民国时期的特征和文化内涵。该帽筒通高32厘米,径15.2厘米,上端写有“普陀山”三字行书。另绘有一对中年妇女带着一小孩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游览普陀山的情景,画面远处是层峦叠嶂。近处是青石台阶,拾级而上,有一凉亭立于茂林之中。一对女子和孩子身穿色彩鲜艳的“文明装”。两人似乎在称赞普陀山的美景如画。

所谓“文明装”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与“传统”相对而言的新式服饰,旧时亦指时兴的新式服饰为“文明装”。通过这幅瓷画“文明装”,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服饰风尚以及时代特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民国开光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民国开光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