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还是多到景德镇看看为好

还是多到景德镇看看为好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7-28

景德镇古代瓷器。

山东济南召开的“首届中国民间元青花藏品研讨会”早已落下帷幕,但是有关这次会议得失的讨论却不断见诸报端和网络。能引起人们如此关注的会议无论其直接成果如何,起码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会议召开期间,正值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第二期古瓷鉴定研修班,元青花的鉴定与辨伪也是其中研修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人作为中心的负责人,无法参加济南的会议,愿意结合研修班中涉及的内容,谈点个人的意见。

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特别是所谓“精品大器”,即通常所说的“至正型”元青花,烧造数量不多,时间也不长,其中还包括元末(1361年以后)朱元璋势力范围控制时期。从造型和装饰风格看,这类瓷器主要是销往伊斯兰地区,国内对青花瓷的认识并不看好,如明初曹昭《格古要论》就说:“近世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但也不是绝对的,元青花作为日用瓷,除外销以外,在国内必然也会部分流通,这从建国后国内窖藏、墓葬出土的典型元青花可以得到证明。传世的(元青花)民间收藏也不能排除,如上世纪70年代景德镇陶瓷馆从江西丰城县征集的元青花缠枝花梅瓶以及各地博物馆馆藏元青花的报道,多是民间征集的。但是可以肯定,这类民间收藏的传世品,数量极为有限,而且其收藏下限必须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20世纪)70年代以后收藏元青花,则必须有高超的辨伪能力和准确掌握其流传序列,否则,上当受骗没商量!

收藏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收藏者得到一件可心的藏品时,往往都会激动不已而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忽略或者不情愿去找破绽,甚至人为地造出种种“理由”维护其藏品的可靠性。其实这是文物收藏的大忌。济南会上专家与藏家意见分歧,就反映了这种心态。有一种说法认为,精品元青花是无法仿制的,这是一种误解。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元青花是景德镇仿古者的主攻对象之一,高仿品从胎釉、造型、厚薄、底足、纹饰、青花发色特征等等,无一不仿而毕肖,并造就了多位元青花仿古高手,连专家往往都难辨真假。马来西亚一位著名收藏家魏先生就辗转收藏了一大批元青花,后转销美国被发现为伪品而遭官司之苦,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专家、鉴赏家的意见可以听,但要作具体分析。例如专家在辨伪中找规律时,有时会将个别现象当成普遍规律,有时又刻意强调真品工艺上的完美性而贬低仿品。实际情况是,真品有高低粗细之分,仿品也有高低粗细之分,古瓷辨伪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景德镇的仿古高手,大都磨练成了古瓷鉴定专家,你掌握的鉴定要诀,他也同样知道,并在仿制中予以关注和克服,只是掌握的分寸不同而已(有的是现代制瓷工艺的局限性),也许从中就会留给我们很多破绽让我们去识破。

笔者十分不解,作为元青花的原产地和膺品发祥地的景德镇,有关它的研讨会却数次远离景德镇召开。与会者或走马观花来过景德镇,或仅仅在书本上了解景德镇,对陶瓷生产状况缺乏感性和理性认识,如何能将研讨会引向深入?所以,笔者热忱希望有志收藏元青花的朋友们多到景德镇来看看。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愿意为他们提供方便,甚至承办类似的研讨会或研修班。我们可以邀请全国知名的古陶瓷专家讲课,更可以组织仿古瓷高手讲课和现场表演,还可以将真品和膺品进行对比研究,帮助大家找出膺品的破绽,这样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景德镇“科教兴市” 为陶瓷发展推波助澜


近年来,景德镇市以实施国家陶瓷科技城区域创新试点工程为契机,建设了以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陶瓷研发基地,以学院为基础的陶瓷人才培养和教育基地,以工业园区、火炬计划新材料及产品产业基地为基础的陶瓷产业化基地,通过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切合景德镇市实际,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陶瓷传统产业的新路子,推动了陶瓷产业快速发展。陶瓷产业总产值由前几年的20亿元发展至突破了100亿元,陶瓷规模企业数量突破100家,逐步形成了大陶瓷格局,实现了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涪具陶瓷、高技术陶瓷、艺术陶瓷“比翼齐飞”的局面。

景德镇被确定为“国家陶瓷科技城”之后,以工业园区、火炬计划新材料及产品产业基地为基础的陶瓷产业基地成为吸引企业投资和规模发展的热土。2010年新引进项目16个、新投产企业8家、新开工企业10家、大规模以上陶瓷企业达107家。以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陶瓷研发基地成为创新科学技术和孕育成果的源泉,先后与22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横向技术转让和合作关系,并将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推广。

据统计,共签署技术开发(委托)、技术转让合同50多项、纵模向科研经费4200余万元,尤其是在陶瓷与艺术设计领域产学合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合同经费达1700余万元,创历史之最。以为基础的陶瓷教育基地成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的温室,以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及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中国城等为基础的陶瓷交流基地成为打造科技合作成果展示的平台。

去年4月14日,江西省首个陶瓷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景德镇市正式成立。该联盟致力于江西省陶瓷产业技术的创新与技术进步,聚集并整合省内外相关科技资源,形成联盟内成员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的机制,以创造知识产权和重要标准为目标,以创新产品,改进工艺,节能减排为重点领域,解决江西省陶瓷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及共性问题,提升联盟成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陶瓷产业技术进步与升级,全面提升陶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景德镇市还积极发挥科技会展作用,推介陶瓷科技成果。近年来,在南昌举办的中部博览会上,景德镇市组织了10多项科技成果进行推介,其中大多数为陶瓷科技成果,在深圳高交会上,景德镇市组织了纳米环保陶瓷刀、剪切模高频谐振器用压电陶瓷材料及元件产业化等6个高升技术项目参中高新技术成果展,引起良好反响。

此外,在陶瓷科技工作中,院地科技合作进一步加强。景德镇市与中科院南京分院的科技合作从单一的陶瓷领域拓展到飞机、汽车、机电一体化等多个领域。目前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传热传质研究中心与景德镇神飞特陶有限公司的“高性能毛细微槽冷却装置”项目正式开展合作。景德镇陶院充分发挥本院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工作。近几年来,先后有4个项目与国外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合作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景德镇瓷器中好的品种是什么?


景德镇瓷器中最好的品种是什么?

景德镇瓷器出现于汉代时期,当时出产的陶瓷只作日常器具使用,质地粗糙,做工简陋。唐宋时期,景德镇有陶器转而烧造瓷器,在宋代和元代得到迅速发展。景德镇烧造瓷器种类多样,其中最好的瓷器品种是骨瓷,被人们形容为“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骨瓷是一种掺杂了动物骨灰,经过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两次烧造而成的,其拥有白度高、透明度号、瓷质细腻、釉面光亮平整的特点。骨瓷最早为英国人发明,发现历程具有喜剧色彩,是人们在制作瓷器过程中偶然掺入动物骨灰,而后经过研究所得出。

骨瓷又名“骨质瓷”,在我国名为“骨灰次”,因为我国人们的忌讳,所以称之为骨瓷。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里,制瓷工匠不断对骨瓷工艺创新,骨瓷制作工艺复杂,标准严格,因此其在器形较其他瓷器更规整,其洁白度、透明度和热稳定性方面也比其他瓷器表现更出色。骨瓷质地细腻洁白、器形独特、纹饰图案简洁明朗,一直为世界各国贵族使用,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公认的高档瓷器种类。

评论:景德镇如能把握好“3势”


善谋事者定懂得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凡事无势而不立。

何谓势也?势,一般解释为趋势,我更认为是一种力量与方向并蕴含着某种规律在里面。

因为在《孙子兵法》里有这么一句话:孙子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意思是,能让石头浮在水面上,靠的是力量和速度,这里就是"势"!

在古代还有一句俗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意思是,就算智慧过人,冥思苦想也比不上顺势而为;就算有再好的农具,反季节耕种也比不上应季的收成。这说的就是规律。

说到势一般有顺势、借势与造势之说,分别代表着不同观念和能力。

所谓顺势就是认清规律,顺应潮流(方向)并主动对接。只有懂得势,然后熟练应用和驾驭,才能更好的做成事。这就像站在山顶,向下推动一块滚圆的石头,省心又省力,事半功倍。反之则是逆势,往往事倍功半。从这个意义上说顺势者就是懂事者!

而借势就是要借用某种客观规律去实现自己的目的。“火借风势,水借山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能借上风时不必煽风点火,火就能凭借风势烧得很旺;能借水势时不用划桨撑篙,船也能乘着波浪自在漂流。借力打力者高明也!

造势就比较难了,是指在自身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通过主观努力去创造条件形成新的共识,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需要智慧与整合的,更是能量的积累与喷发。

其实势表面看到的是力量、方向和规律,核心却是某种能量造就的结果。顺势、借势多指利用自然规律或历史契机,而造势者往往是通过集聚能量去改变或颠覆某种趋势与走向,取得出奇致胜的效果。过去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点悲观与唯心,我想说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能。只要能量够了,万事皆有可能!当科技发展到可以造出四级捆绑火箭时,人类的飞天梦就成为现实了。这是人为的结果,是能量的作用。故有“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之说,造势者英雄也!

做大事者既要懂得顺势而为,又要会巧妙的借力打力,更要有造势的勇气和能力。

对景德镇而言,要顺的是文化旅游与互联网的大趋势;要借的是国家传承与创新试验区的大利好;要造的是与世界对话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大格局。唯如此才对得起“世界瓷都”、“中国第一镇”的历史名号!

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是自宋室南迁以后,随着景德镇瓷业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我国陶瓷窑炉发展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特别在明、清时期,景德镇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瓷区,而且产品质量之高,生产规模之大,制作之精,品种之多,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制作工艺过程中,窑炉结构和烧成技术是影响最大的关键技术。

景德镇窑的发展过程,很可能是在龙窑的基础上先形成元末明初时期的葫芦形窑[44],然后逐渐形成小型蛋形窑[45],清末至今,随着瓷器产量的不断扩大,已由原来小型的蛋形窑改为至今仍继续采用的大型蛋形窑。柴窑的主要部位尺寸如图1所示。

表1 窑砖和泥浆的化学成分(m%)

名称

SiO2

Al2O3

Fe2O3

TiO2

CaO

MgO

K2O+Na2O

窑砖

66.28

17.83

6.85

0.76

0.44

1.88

2.96

泥浆

68.33

22.03

3.87

0.97

0.78

1.40

2.64

蛋形窑的结构是窑前部高而宽,后部低而窄,全窑长18~20m,窑前高度约5.4m窑尾约2.3m,窑底倾斜度为3°,全窑容积约150~200m3。紧接窑尾末端设有一与窑长相等的烟囱,高约16~18m,窑墙和窑顶厚度约02.0~0.25m,窑身两侧用窑砖围砌成一护窑墙,与窑身之间留有0.2~0.3m空隙,作为空气隔热层,以减少窑内热的损失。窑的前部有一个窑门,高约3m,宽约0.6m,进门处有一火坑,在火坑上部与窑底水平高度处,全部用烧过的旧匣体和窑砖砌成火床(或炉栅),长约1.2m,宽约0.7~0.8m,炉条之空间设有用窑砖砌的骑子(即斜放窑砖)。高温烧成时,烧窑工常常将斜放的骑子用铁钩钩下,以增加窑内的空气量,提高烧成温度。装窑完毕后,即将窑门用窑砖封闭,上部留一0.3×0.4m的投柴孔,投柴孔上部用两只匣钵砌的窑眼,以作为观察前部火色、估计窑温之用。投柴孔下部留一发火孔(除渣孔),另在窑顶靠近烟囱前设有看火孔,以配合观察窑内的瓷器成熟程度。烟囱的断面似半截蛋形,全部由窑砖砌成,壁厚约0.10~0.12m,上口断面约2m2,烟囱断面高尖处一般都朝向窑身的方向,现就其热工技术特点简述如下:

(1)从我国陶瓷窑炉发展过程而论,景德镇的蛋形窑采用一般耐火度极低的粘土砖(耐火度1300℃)和砌窑灰缝泥浆作为砌筑材料,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所使用的窑砖的化学成分和泥浆的化学成分列于表4-2。惊人的是未使用耐火度高的耐火砖和耐火材料。窑砖的物理性能如表2所列。

表2 窑砖的物理性能

耐压强度

105Pa

抗弯强度

105Pa

体积密度

(g/cm3)

空隙率

(%)

真密度

(g/cm3)

透气率

(kg·/cm2/mm)

111.5

23.3

1.95

27.09

2.65

0.021

(2)装窑容量大,适合于多种坯釉烧成。根据实际记载,窑室面积约200m3,可装瓷器20t,匣体柱约40余柱,随着窑内前后温度的不同,约5排一种配方,全窑共装约24个坯釉配方产品。窑室前部装高温坯釉产品,即精细白瓷(1300℃);中间部位烧中温坯釉瓷器,那普通白瓷,温度为1250℃上下;窑的后部装低温坯釉粗瓷(或称灰可器),温度为1200℃上下。此外,在窑内还装有高、中、低温颜色釉,在烟囱底部装匣钵处温度为950~1000℃,常装低温釉瓷,如法华釉产品。窑内各部位装窑产品的利用率很高,如无高超和熟练的烧成技术是难以办到的。

(3)以柴作燃料,烧成时间短,烧成周期快,产品质量高,是蛋形窑最大的特点。全窑烧成时间共20~24h,最高温度1300℃,窑前部的CO含量为5~8%,窑中部为4~6%,窑的后部为2~4%,最后部(在烟囱底部)为1~2%,说明在烧成过程中全窑处于弱还原焰与重还原焰变化之中。窑内压力的分布情况为,窑前部自窑成5m处至发(清)火孔的动压维持在1.33×102Pa左右,窑中部自窑底0.1m高至发(清)火孔3.95m处的动压维持在零压左右,窑的底部(约0.1m高)为0~(―4-6)× 133.2Pa。说明窑内大部分处在零压阶段,过量空气极少,这是景德镇陶工们为了用含铁量较高的原料制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泛青白瓷,经历了多少代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才达到了如此高度的筑窑和烧成技术水平。

景德镇蛋形窑的炉栅强度与倒焰窑、阶级窑相比[26]如表3所列。由表中数据表明,景德镇窑的炉栅强度最小,热效率最高,燃料消耗量也最低。景德镇窑烧成时间短,单位耗柴量低,加上在一窑内装入多种瓷器品种同时烧成,确实是代表我国古代瓷器烧成水平的一项伟大创举。

表3 炉栅强度表

窑 别

项 目

炉栅面积(m2)

窑室几何容积(m2)

倒焰窑

4~6

100~120

20~30

阶级窑

4~5.0

160~200

36~40

景德镇窑

0.90~0.95

180~200

190~200

我国陶瓷烧成技术和窑炉发展的过程相当长,随着地区和时代的变化,其改进也是多种多样的,简要的概括起来可以归纳成下述图表作为总结。

海归艺术家为景德镇瓷画创作增砖添瓦


景德镇瓷板画 中国文化代表之一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一地区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泽被无数后人,在人杰地灵的环境中挥笔写意,创作出举世闻名的瓷艺精品。作为中国文化代表之一的景德镇瓷板画,其表现形式正在发生变化。一些瓷艺创作者在传统瓷板创作中加入现代元素,形成独具一格的瓷画风格。海归艺术家连泽强就是其中一人,他独创的立体堆雕瓷板画,为景德镇陶瓷书画增砖添瓦,并荣获了陶瓷界的最高奖项。

目前中国瓷板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有青花、粉彩、新彩,但在连泽强看来,这些瓷板画创作都太墨守陈规。如今有一群人聚集到景德镇,使景德镇瓷板画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民间的瓷板画正在发生变革,包括一些立体瓷板画的出现。

连泽强的工作室里放着几幅作品,乍看是传统山水画,细看却是棱角峥嵘的“立体”瓷板画,画面中的山水呼之欲出。连泽强说,瓷板画的出现在当代艺术上已有时日,但用这种形式来体现山水画面貌尚属首次,这就是立体堆雕瓷板画。

从小学画并迷上了书法和籇刻的连泽强,受陶瓷盆景的灵感启发,萌生了用陶瓷来立体呈现中国传统书画的创作思路,并为此专门在十多年前从定居的澳洲回到中国,到瓷都景德镇潜心研究陶瓷艺术。连泽强通过对釉色的调整,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创出了立体堆雕瓷板画,他因此获得了陶瓷的最高奖项“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博览奖”。

连泽强介绍,立体堆雕瓷板画的烧制工艺十分复杂,一件优秀的作品必须经过多次烧制才能完成,而且成品率只有20%。立体堆雕瓷板画刚一问世,就受到了业界关注。

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的沉淀,陶瓷堆雕艺术只是目前引起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震荡的技法表现之一。在未来的10年内,景德镇的陶瓷书画将进入百花争放的时代。

中国景德镇现代陶瓷大展为鹿特丹夏日添风采


中新社巴黎七月二十二日电鹿特丹消息:为期一周的中国景德镇现代陶瓷大展已在荷兰鹿特丹揭幕,适逢鹿特丹夏日嘉年华狂欢,古色古香的中国陶艺文化将为该市的夏日活动增添异域风采。

这次展览在鹿特丹闹市区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举行,展览计划进行到本月三十一日。

今天来自荷兰的消息说,比足球场还大的展厅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各式陶瓷工艺品,观赏选购的游客在那些一人多高的花瓶箭筒中时隐时现,宛如在“瓷海”中畅游。

据介绍,这次来鹿特丹展览的瓷器几乎囊括了现代景德镇陶艺大师的作品,品种有一千多种。为了让荷兰人更好地领略的艺术魅力,七名工艺师加盟展团,亲临鹿特丹授艺。

展团团长余耀华特别介绍了陶艺大师梁丰琴创作的“松鹤同春”大屏风,这幅两米多长的瓷屏风花了工艺大师半年的心血。另外一件“千件重彩莲子缸”也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之一,这个瓷缸集现代景德镇艺术陶瓷制作的大成。虽然古代的景德镇已经将瓷艺发展到一个高峰,但现代的大师艺人们仍然不断在创作技巧及制作工艺上推陈出新。

这次展出的陶瓷品既有可供荷兰公司机构、餐馆酒店摆设的大型陶艺术作品,也有不少适合家庭的精美小摆设,来参观的顾客,几乎没有空手而归的。余耀华说,开展没多久,一些华侨华人已是数次光临,生怕心目中的精品被别人捷足先登。一些荷兰公司也在洽购如“超万件剑筒”之类的大型陶瓷艺术展品。

陶瓷之都景德镇 是遍地设计师还是大师横行?


在今年9月至10月24日之间,这两个工作坊应该存在,它们是学院与当地陶瓷企业合作的项目,目标是创作出优秀的陶瓷作品,参加2009北京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

10月24日至30日,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在北京召开。

(一)

ICOGRADA,中文意思“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

这个组织成立于1963年,是由世界各国平面设计、视觉传达、创意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育等方面专门协会组成的国际性非政府、非政治性组织,也是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专业国际组织。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自1964年首次在瑞士苏黎世举办以来,已成功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了22届,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平面设计的范畴。它现已成为国际上最具吸引力的设计领域交流大会,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林匹克”。

设计工作坊是ICOGRADA每届大会的规定活动。

设计工作坊的运行模式非常独特,每个工作坊都将邀请国外设计界人士参与,共同完成课题。国内外设计师可以带着先进的设计理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与辅导,这种模式对中国的设计教育意义非常,很多国内设计院校,特别是偏远地区、中小城市的院校,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与国际设计界建立起沟通机制,而国外的设计师和设计专业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设计业的现状,为今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今年7月份的报道,“青花缘”和“玲珑缘”是设计工作坊之一。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景德镇的新闻媒体对此是没有报道的;至于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有没有派员参加并报道,更是无从知晓。我曾经以“法蓝瓷”为例,批评过设计这一短板的存在。造成这一局面的,不仅仅是陶院或者陶研所这类机构的责任,这个城市的所有成员其实都应该有责。

景德镇本应该是一个遍地设计师的城市,而不仅仅是大师横行。

著名设计师王受之先生是本届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开幕式的主持人,他在谈及这一盛会对未来中国设计业的影响时,用了“深远与持续的刺激”这一形容,他认为这不单单是由中央美院具体承办的一个活动,而是一种将导致中国设计业水平整体提升的力量,这股力量的根本,还是眼界的扩张。“中国学生的眼界随着这种活动的增加会越来越开阔,也就是说和国外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王受之语带双关,在乐观未来的同时对中国设计教育的现状评价悲观。

这位16年前就已经是美国设计教育最权威的学府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终身教授的知道分子,同时也是中央美院的博士生导师,所以,他有足够的资格对中国设计教育的现状做出评价。

(二)

2009年世界设计教育奖颁发给了韩国鸿毅大学的安尚秀先生。

在ICOGRADA主席关于安尚秀的颁奖辞中,有这样的评价:他的工作反映了世界设计协会的精神和哲学理念,即考虑未来的能力不管是远还是近,都应该成为我们设计视觉的一部分,它彰显了设计的本质,把东方和西方结合起来,未来和过去结合起来,这是安尚秀大和谐的本质。

我刚刚看了一部韩国的影片,车太贤主演的《非常主播》(又名《超速绯闻》)。

影片的故事与主题一般,还是脱不了韩剧惯有的“能搞”的毛病,表演夸张且程式化,是典型的亚洲肤浅综合症产物。但我对片中的场景与道具印象深刻,无论是主人公的家还是他们的日常用品,都足以构成一场现代设计的视觉饕餮。

我不是一个“哈韩”的人。

很多年前,我花费不菲买了只“三星”的直板翻盖手机,没想到这台南昌人俗称“棺材板”的手机故障连连,分明是满格信号,你一拨号传来却是“不在服务区”的语音提示。从那以后,我一直认为韩国产品是样子货,中看不中用。后来我还真就邂逅了韩国的前科技部部长,这家伙当时的身份是三星集团的首席科学家,类似总设计师或总工程师。我就利用采访的机会,从兜里掏出那倒霉的“棺材板”向他投诉。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家伙的回答。

“这款手机的主要价值就是它的外型设计,我们为此将80%的研发成本支付给了它的设计师。”

上个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设立了“公立包豪斯学校”,主张设计师应适应现代大工业的生产与生活需要,用最简单的几何构造,方形、矩形和圆形来设计大众所需的生活品。包豪斯的这一主张成为20世纪的设计主流,饱受知识界诟病的“火柴盒”式建筑,其实仍是当下世界城市构造的主体建筑。

包豪斯理论受到的最强烈批判,就是机械与无趣。

而根本上,是这种理论不仅最低限度地使用设计师,更最大程度地抹平阶级的差异。不管你是有钱还是没钱,在同样的建筑物出没与拥有同样的个人空间,在外人看来都是一致与不可区分的。这应该是包豪斯触犯众怒的地方。当代设计去包豪斯趋势非常明显,在彰显个性与追求创意的旗号下,设计教育与设计理念已经逐渐区分出阶层,有需求的人能够获得比一般人更好的设计。

就像《非常主播》里的车太贤,因为是著名DJ而尽享奢华。

(三)

前不久,中央美院入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世界最好设计学院,有舆论认为,这说明世界设计界对中国设计教育还是承认的。

说实话,我不这么认为。

我现在住的地方离中央美院也就二、三百米的距离吧!周边最多的就是各种美术培训机构和房屋招租的广告。据说来报考中央美院的孩子没有不提前来这准备的,有的甚至提前到一进中学就来北京望京的花家地南街租房子住。

他们仅仅是来沾中央美院的“仙气”吗?

有观察家指出,目前的环境其实是很不利于设计师的成长的,我们的设计师唯利是图,太过于强调物质的回报。

本届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期间,中央美院一位叫谢小凡的教授就公开批评说:一个良好的设计作品,具有“人文关怀”是第一位的,设计是否真的为大众考虑?第二位是“唯美”。“唯利”应该是最后的一位,它是动力,但是目前来说被强调得过多了。

什么样的设计才是“人文关怀”呢?

前两天的一个晚上,我在陈武平的古窑茶庄喝茶。在那里,我看见了两只茶盅,都是青花釉里红,差别在于器型,一只阔而浅,一只深且腹鼓口收,前者设计重在品茗,后者设计重在闻香。但我相信,用不同的茶盅,喝到嘴里的茶,感受应该是不同的。前者让饮者感受到的只是茶汤的温润,而后者很可能会有烫嘴之虞……

所以标准的功夫茶具,品茗杯和闻香杯一定是分开设计的。

在最新一季的米兰时尚发布中,设计师将前所未有的精力集中在口袋上面,为不同物品设计了形状不同、深浅不一的口袋。苹果甚至推出一项促销活动“为iPod而造”,鼓励设计师在从牛仔裤到沙滩短裤的一切物品上设计MP3专属口袋。

其实,与其设计那么多的专属口袋,不如来个大一点的。就像那位叫约翰·罗查的设计师,本季他推出的正装外套上风箱式的口袋大得足以容纳一个人的所有家当。

我到餐厅吃饭,每次都恳请服务员给我一个大一点的饭碗。

我实在很烦有人在旁边目瞪口呆地替我数碗,然后报告说“这人吃了8碗饭”——那也能叫碗?也就比酒杯大点吧!我恳请现在的餐具设计师能不能紧跟时代,不要再设计什么“一眼眼”的海派饭碗了,整个大点的,比如原来景德镇光明瓷厂生产的那种大玲珑碗,就够海,也够嗨!

景德镇,凭什么让全世界为之剁手?


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图/视觉中国

这里拥有天造地设的制瓷资源。

这里以一镇之力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历史。

这里生产了明清两代99%以上的皇家陶瓷。

这里的产品曾远销亚非欧美

特别风靡于欧洲皇室

这里是名扬世界的陶瓷之都——景德镇。

为了将这里的杰作与一般porcelain区分开

欧洲人给这种精品瓷器起名为china

一座为瓷而生的城市

很多人都听过景德镇的大名,但恐怕多数人不知道景德镇在哪里,甚至不知道景德镇究竟是镇还是市。有幸去过景德镇,则会发现,这座偏处江西东北一隅、赣皖浙三省交界山区中的小城,偏僻、闭塞,飞机一天不过几班、铁路是时速200公里的伪高铁、高速公路因地处山区也大量限速在80、100公里。

但初次到访景德镇的游客不会想到,这座青砖黛瓦、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地下,蕴藏着无数的珍宝。不起眼的丘陵中埋藏的是瓷石、高岭土、釉果、釉灰、耐火土等40余种制瓷原料。一市之内,仅瓷石、高岭土的采矿点就达169处之多。

其中高岭土就是大名鼎鼎的观音土。这种在别处用来充饥的白色粘土在陶工手中化为了瓷器的筋骨。元代,蒙古人信奉“大就是好”的审美原则,阿拉伯顾客则有使用特大瓷盘的需求。为此,景德镇陶工将高岭土混入制瓷原料,创造出陶瓷史上的“二元配方”,解决了生产超大瓷瓶、超大瓷罐与超大瓷盘的棘手问题。

穿镇而过的昌江与南河、小南河等众多支流是景德镇制瓷业的不竭动力,一座座水碓的昼夜摏捣,将深山中坚硬的瓷石碾为粉末,造就了瓷器光洁细腻的坯体。

对大山中的景德镇来说,陆路崎岖、昌江就是这里的交通命脉。昌江上游的祁门瓷土、徽州松柴源源不断地为景德镇供应工业原料。顺昌江而下入鄱阳湖,北出湖口,内务府会负责御窑瓷器的进京之路。南入赣江,跋山涉水,则有一批批中外商人接力,将景德镇瓷器由河海联运销往全球。

在景德镇,一草一木都在为制瓷服务。

走出城市核心区,很容易在路边邂逅狼萁草。将狼萁草与石灰石混合、铺叠、偎烧,再加水与尿液陈腐至少两个月,就是景德镇人制作釉润如玉青白瓷的独门秘诀。宋人将这种瓷器称为“假玉器”,相信他们一定不清楚制瓷的工艺细节。

山间的松木是这座城市的火种。烧窑耗柴,自古窑业有“一里窑、十里焦”之说。而景德镇地处亚热带山区,植被茂密、树木生长迅速,窑火延烧千年后的城市森林覆盖率仍高达66%以上。而根据台湾媒体的说法,今天景德镇山区的森林中还有又长又粗尾部会喷火的圆柱体对着他们。

一家欢喜几家愁

一座城市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景德镇的崛起的主要因素是本土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但不可否认,竞争者先后暴卒也为瓷都上位铺平了道路。

五代时,这里还叫昌南镇。为了补贴家用,昌南人从山寨越窑开始了亦农亦陶的制瓷历程。不过这时的昌南镇只是南方众多窑场中平凡的一处。

转机是青白瓷的诞生。中国瓷业自南北朝以来,南方多烧青瓷,北方多烧白瓷。而北宋时昌南镇独辟蹊径创烧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的青白瓷。对于丝路不通、玉石原料断绝的北宋来说,这青白瓷器是玉石的完美替代品,因而赞颂青白瓷是“饶玉”,认为“其视真定红磁,龙泉青秘相竞奇矣。”传说正是由于景德镇生产出精美的青白瓷器,宋真宗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名给这座市镇,从此昌南镇改名景德镇,迈入中国第一流陶瓷产区之列。

这时北方的定窑、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龙泉窑、吉州窑是景德镇的主要竞争对手。不过,对于景德镇来说,两宋的失败史就是一部景德镇竞争对手的遭难史。靖康之变,让景德镇的北方竞争对手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绝迹于南方市场。

很快,景德镇的南方竞争对手们也要倒霉了。宋蒙战争爆发对南方无疑是一场浩劫,龙泉窑所在地浙东、吉州窑所在地吉安先后成为战场。尤其是吉安,作为抗元领袖文天祥的家乡曾有被元军屠城的记录。龙泉窑、吉州窑同遭大难。

唯独偏处赣东北一隅的景德镇,由于地处山区、远离交通要道,平安度过了这场大战。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南宋尚在广东进行最后的抵抗。元世祖忽必烈就已迫不及待地下令在未受战火波及的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在此烧造专供官方使用的枢府瓷器。

也正是在元代,景德镇创烧了影响世界的青花瓷。作为世界上唯一能烧造高质量青花瓷的城市,景德镇从此走上镇生巅峰,中国制瓷业由百花齐放变为景德镇一枝独秀。元末乱世,景德镇再次躲过战乱。大明洪武二年,明太祖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从此确立了陶瓷之都的绝对地位。

今天,翻开任意一本中国陶瓷史,会发现存在着两种叙事方式。明清以前陶瓷史以地域和窑系为主线,章节名一般是越窑、定窑、汝窑等等。从明代以后,却是以时间为主线,章节名只有永乐瓷器、万历瓷器、雍正瓷器、乾隆瓷器等,一般只在最后一节简要叙述“景德镇以外的陶瓷生产”。

洪武釉里红是朱元璋最得意的杰作。“奉天靖难”的朱老四与他的好圣孙则最偏爱青花,后人称永宣青花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刘益谦2.8亿拍下的成化鸡缸杯则代表着景德镇明代彩瓷技艺的一座高峰。

清代,康雍乾盛世也是景德镇瓷业的盛世。爱好西洋文化的康熙帝引进欧洲技术,创造出珐琅彩,将中国彩瓷工艺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仿古小达人雍正帝的直接督促下,景德镇先后仿烧成功龙泉瓷、定瓷、汝瓷等,“宋以来名窑均可逼真仿制”。中国历史上所有知名窑口的精品,从此成为了景德镇千百种产品中的普通一员。

“十全老人”“史上最高产诗人”“题词爱好者”更是对景德镇情有独钟,通过画样、木样、瓷样、通信等多种手段,亲自指导御窑陶瓷生产。对于未按其要求生产的产品还会禁止督陶官报销费用,自行赔钱。

一座让世界剁手的城市

仅仅是“窝里横”远不足以让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作为18世纪中叶以前,世界上唯一的高档青花瓷产地。幽蓝神采对世界各国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

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1428年,宣德皇帝赐给朝鲜世宗青花大盘5个、青花小盘5个。朝鲜世宗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的谢恩表,表示“何期使命之至,又荷天贶之加?……青花满盘,光照弊邦之陋!揆分踰望,举国腾欢!”并为这几十件瓷器上供了“黃細苧布、白細苧布、黑細麻布各五十匹、白細緜紬三十匹、人参一百斤、松子二百斤、杂色馬十六匹。”更夸张的是,据《明实录》记载,正统时光禄寺招待女真使者时,竟被窃走580多件青花盘碗。

随着海道大通、大航海时代的到来。青花瓷更为狂热的欧洲私生饭也登上了历史舞台。1497年,达·伽马驶过好望角。欧亚大陆两端,开始了直接贸易往来。葡萄牙以澳门为据点,经印度洋、好望角跨越半个地球将景德镇瓷器运回欧洲。而西班牙人则以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在今墨西哥)为据点,跨越另外半个地球定制。有学者估算,三个世纪中,大约有3亿件景德镇瓷器销往欧洲。

欧洲人有多疯狂?在国王们看来,只要有瓷器,天天都是双十一。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修建了一座中国风格的宫殿用以展示他的陶瓷收藏。萨克森选帝侯、波兰国王奥格斯特二世不但斥巨资建立工厂、仿制瓷器,还以600名龙骑兵为代价,换来了151个景德镇青花瓷瓶。销售中国陶瓷的瑞典东印度公司则是一夜暴富。仅第一次航行,公司就赚了90万克朗,而那时瑞典整个国库只有100万克朗。

景德镇的影响也渗入了欧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时的欧洲家庭眼中,景德镇瓷器就像是来自地球另一端的极品盲盒;画家会在作品中把作为异域珍宝摆放到显著位置;景德镇陶工所绘制的图案甚至被欧洲建筑、壁纸、家具所模仿。

这一切造就了景德镇的全球市场。赣东北山区的这座市镇,同时与江户、马尼拉、巴达维亚、德里、伊斯法罕、开罗、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等地进行贸易,根据各国需求制作符合当地品味和需求的瓷器。

为了进一步窥伺景德镇的隐私,1709年,一名天主教传教士殷弘绪费尽心机,凭借与江西巡抚的私人关系来到景德镇,在发回欧洲的书信中相近描绘了这座18世纪国际城市的图景。他在信中写道,为了满足全球陶瓷市场需求,三千座窑炉遍布全镇,烧造着各式瓷器。近百万居民每天需要消耗超过一万石白米和一千多头猪。

景德镇的产品“传播世界各地、博得人们高度赞赏”,“事实上,其他省,如福建、广东等地也制作瓷器。但是,即使是外国人也绝不会把它们同景德镇的瓷器加以混淆。”信中说,在这座山中市镇,人们熟悉皮阿斯特尔,这种欧洲银币可以在景德镇的市场上直接流通。

21世纪的手工业城市

1949年后,为扩大陶瓷生产规模、提升机械化水平。政府曾将景德镇民营手工业作坊合并为建国、人民、艺术、光明、新华、景兴、红星、红旗、宇宙、为民、雕塑、曙光等十几家大型工厂,景德镇人一直习惯统称“十大瓷厂”。

现代工业在大批量生产工业化产品的同时,也在摧残着景德镇的手艺传承与艺术创造。值得庆幸的是,十大瓷厂时代,景德镇传统手工艺虽然在国内没有市场,却依然在国际上拥有一批拥趸。国家出口创汇的需要为景德镇保留下一大批制瓷艺人。

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国营瓷厂经营不善、先后破产,对景德镇人来说无疑是一段灰色的回忆。因祸得福的是,经过下岗潮的阵痛,景德镇人自发回归传统组织起各式私人手工作坊,这座城市重现出其手工业城市的本来面貌。其他地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的“传统工艺”,被这座城市的人们当做是日常谋生之道。

得益于遍布街巷里弄的专业作坊,在这个后工业时代,景德镇保留下了最完整的手工艺生态圈。手工艺基因为这座城市吸引到无数艺术“景漂”。今天,在总人口160万,市区人口仅40万的景德镇,有着超过4万名外来艺术家、设计师作为景漂在这里创作,其中国际艺术家就达5000多人。

据统计“景漂”们在这里开设了4000多家创意工厂、艺术工作室,仿古专家、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当代陶艺家、创意设计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创作空间。这里有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也有最为先进的3D打印,一切技术在这座城市只为制造陶瓷服务。

山谷中的三宝国际陶艺村,曾种下景漂最早的种子。由留美归国的陶艺家李见深改造而成的这个艺术聚落,是中国最早开展艺术家驻留项目的区域。从2000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有几百名外国陶艺家来这里创作、交流、访问。三宝目前有陶艺博物馆、陶艺研修院、餐饮旅舍、画廊等几部分,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完整艺术空间。

最能反映景德镇厚重历史的,无疑是明清以来的城市中心的御窑厂。这里外表其貌不扬,却是自明洪武二年至袁氏窃国延续烧造五百余年的皇家瓷厂,是中国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品类最多、工艺最精的官窑。故宫中所收藏的精美陶瓷,都能在这里找到他们的孪生兄弟。

十大瓷厂已经消失,但遗留下了包豪斯风格的老厂房。在原宇宙瓷厂改造的陶溪川文创街区,保留着工业时代的煤烧圆窑包、煤烧隧道窑、十大瓷厂公章墙。

园区中的陶溪川美术馆,不经意间就会邂逅一场顶级陶艺展览。得益于严谨的学术研究与国内外收藏家的支持,由独立学者黄清华开办的唐英学社,是了解中国陶瓷历史的绝佳窗口。几百米外的3D打印实验室则在用最先进的工艺重复着土与火的试验。

由陶溪川再东行数公里,雕塑瓷厂中由乐天陶社组织的乐天创意市集代表着中国青年陶艺的最高水平。周日,在厂内一街之隔的明清园,也会举办明清园市集。顺着雕塑瓷厂的主路走向后门,两旁陶艺小店以外人难以想象的底价销售各式陶瓷文创产品。

这就是景德镇以一种产业,撑起一座城市,历经千年,经久不衰,昨天的工艺在这里传承,明日的创意在这里迸发,土与火之歌,是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也是明天。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还是多到景德镇看看为好》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还是多到景德镇看看为好》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