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砖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市领导视察北京陶瓷博览会筹备工作

景德镇市领导视察北京陶瓷博览会筹备工作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5-22

景德镇古代瓷器。

中国瓷都景德镇千年华诞(北京)陶瓷博览会将于11月12日至22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开展。10月19日下午,为进一步做好北京陶瓷博览会的筹备工作,景德镇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刘德意专程来到市财政局北京陶瓷博览会作品展览室,会同秦锡麟、熊钢如、陆如等陶瓷艺术大师们,就北京陶瓷博览会的作品选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北京陶瓷博览会的安全、宣传、展区部署等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在首都北京组织承办此次规模最大的一次景德镇精品陶瓷博览会有利于宣传景德镇市的新形象新面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千年瓷都——景德镇。此次选送北京陶瓷博览会的拍卖品为100件、展览品1000件、馆藏作品80件(其中50件为陶瓷馆收藏作品,30件为出土文物),选送的作品有景德镇市不同时期的名家名作,都能很好的弘扬陶瓷文化,宣传景德镇千年的制瓷历史和千年陶瓷风韵的经典作品。景德镇市陶瓷艺术大师、陶瓷艺术家、中青年陶艺家的形象及其他们的精湛制瓷技艺将在此次博览会上得到很大的提升和展示。

相关知识

江西景德镇市重振陶瓷雄风出现重大转机


2003年,闻名中外的瓷都景德镇的陶瓷工业增速首次突破了10%,2004年,景德镇将迎来千年庆典,江西省景德镇市市委书记、市长许爱民日前在南昌兴奋地对来自省内外数百名新闻记者说:“景德镇重振陶瓷雄风出现重大转机!”新闻界和不少社会人士认为,许爱民作出这一判断是有充分理由的。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景德镇久远的制瓷历史“始于汉世,起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长时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制、观念等原因,景德镇瓷器落后于德国、日本等世界制瓷大国,日用陶瓷和工业陶瓷市场份额逐渐缩小,据局局长黄康明介绍,陶瓷业占景德镇GDP的比重曾经高达60%,但现在这个比重仅为8%左右。工业一度裹足不前。陶瓷对景德镇人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压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帐户每日都在增值!)背负着荣耀和压力,景德镇人开始了铸造新的辉煌的艰苦努力,近两年来,景德镇的陶瓷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黄康明说:“景德镇的陶瓷业目前正处于兴旺时期”。2003年,景德镇的陶瓷工业增速首次突破了10%,老瓷厂“退城进园、改制改造”工程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此利好消息相衬的是,2004是景德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制瓷业中心1000周年,为此,这个市将举行隆重的千年庆典仪式,各级政府已为这个仪式精心准备了多年,打造全国陶资“教育、科研、产业、流通”四大基地的工程全面启动,投资60多亿元的36项突出瓷都风采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正在全面进行,景德镇正在人们欣喜的目光中大变样。同时,科技部和江西省已经决定在景德镇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城,“这个平台将为景德镇重振瓷都雄风奠定基础”;科技部已批复在景德镇建设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中心;世界规模最大的陶瓷专业博物馆已经在景德镇开工建设;海内外22家知名陶瓷企业准备或已经入驻市内的工业园;中国陶瓷大市场也在建设之中。漫步在景德镇的街头,举目都是陶瓷艺术:昌南大道上的“窑火千年”装饰墙、昌江广场的陶艺墙、里村街心花园的“太平窑”城雕……生活在陶瓷海洋里的人们期待着千年瓷都的再度崛起。

国际陶瓷博览会将成为陶瓷博采会


10月中旬将在瓷都景都镇举办的国际陶瓷博览会不仅是一次陶瓷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是一次世界名瓷的采购盛会。在此盛会期间,景德镇的名瓷不仅会得到一次空前规模的展销,国内外著名陶瓷产区的陶瓷精品也将不失时机的在此展示展销。其中包括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台湾、香港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家国际知名陶瓷生产厂家在此展示风采。北京数十个宾馆饭店组成的大型陶瓷采购团将包机参加本次博览会,尽情的采购各地名瓷,数百名海外陶瓷采购商包括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这些大型连锁超市在内也凭借敏锐精明的商家眼光和及时准确的信息果断决定届时重拳出击,选购景德镇的精品名瓷和各地名瓷,并寻找长期合作伙伴。1000多年来,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明代以后,更是凭借其光彩夺目的陶瓷精品和生产规模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没有到过景德镇的人是难以想象陶瓷艺术具有的艺术魅力的,近几年来,景德镇民间自发形成了规模不等的展销团到国内外数百个城市举办过陶瓷展销活动,使千千万万的人们大开眼界,无数过去只有皇家才能享用的陶瓷精品进入了无数寻常百姓家。然而,即使是最大型的展销活动也难以囊括景德镇的精品陶瓷,特别是高档陶瓷精品展销队伍更不敢轻易展销。因此,本次陶博会也将是精品的总检阅、总展销,盛况空前!规模档次和以往各种活动不能相提并论,国内外各陶瓷产区的展示展销又将为本次活动增添浓墨重彩。世界名瓷那里有,金秋十月景德镇。这两句话已成了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名言。其实我们变换个角度不妨将其改一个字:世界名瓷那里买,金秋十月景德镇。

景德镇的黄金时代


仅17世纪上半叶,就大约有300万件中国瓷器到达欧洲

景德镇瓷器外销始于宋代,至元、明、清延续,但各朝外销的品种和地点却不尽相同。宋代主要是青白瓷,多销往东南亚地区。随着南宋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地区逐渐开始设窑仿烧青白瓷,直接销往国外,使景德镇青白瓷外销受到一定的冲击。但这种竞争的局面使宋代青白瓷颇为发展,以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白瓷窑系。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个省43个县发现有南宋时烧造青白瓷的窑址,有些精品甚至与景德镇窑的出品难分仲伯。

元代外销瓷主要是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地均出土有这两类瓷器,但品质却无法与伊朗和土耳其收藏的元青花瓷相比。伊朗和土耳其收藏的青花瓷器不是外销瓷,而是为元朝皇帝特制的赏赐瓷,故其做工精致,画工精细。

明清两朝景德镇瓷器外销量很大,并出现两个高潮:一是明嘉靖、万历时期,二是清康、雍、乾阶段。

明初郑和下西洋,曾带去了不少景德镇瓷器,分赠沿途各地,它们至今仍藏于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中。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黄信、巩珍3人归国后,各著《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蕃国志》,记述沿途所见所闻,以及中国瓷器外销的状况。如《瀛涯胜览》提到爪哇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星槎胜览》中则提到瓷器贸易的地方有20几个国家和地区;《西洋蕃国志》也提到占城、爪哇、锡兰等地人们对中国青花瓷的喜爱。而当时中国只有景德镇生产青花瓷器。故文献中记载的在海外颇受欢迎的瓷器,理当是景德镇民窑产品。

但景德镇瓷器大量外销应该在明晚期。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海峡后,随即开拓东南亚市场及与中国的贸易,加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海上走私贸易的频繁,刺激了景德镇瓷器的大量外销。中国瓷器最早进入欧洲是于16世纪率先到达葡萄牙,而第一艘葡萄牙的商船经好望角到达中国的广州是在1513年。

之后,英国、荷兰、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海上霸权,肆意抢掠贸易商船,其中有不少即是开往欧洲的装满中国瓷器的商船。1623—1636年,荷兰海盗抢掠西班牙、葡萄牙商船达55艘之多。1625年,荷兰占领台湾,取代葡萄牙人在西太平洋的霸主地位。海上贸易战争对景德镇瓷器的外销应该有一定影响,但荷兰人随即成为景德镇瓷器的最大买主。在明崇祯九年、十年、十二年(1636、1637、1639年),曾分别购买景德镇优质外销瓷数十万件之多。欧洲现今传世的部分有纪年的1650—1660年景德镇外销瓷,即是荷兰人以台湾为基地,通过走私集团向景德镇定制的。据粗略统计,仅17世纪上半叶,就大约有300万件中国瓷器到达欧洲。

在18世纪的100年间,

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数量达到6000万件以上

在海外市场的刺激下,中国瓷器上的纹饰较前更为丰富,除缠枝花、庭树湖石、婴戏、虎纹、织锦、海螺、仙怪人物外,至嘉靖时,鸟树、折枝花果、云鹤、人物及象征寓意吉祥的纹样大量出现。为适应海外市场更高的需求,当时官窑中优等青花料被工匠以各种方式从御厂偷偷带出,以至于王宗沭在《江西大志·陶书》中感叹说:“青色狼藉……流于民间,其制无复分。”这些纹饰活泼、料色幽菁、制作考究的嘉靖细瓷,品质直追官窑瓷器。

在重本抑末的封建社会里,景德镇制瓷业的繁荣和发展确实来之不易。在空前广阔的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和高额利润的刺激下,中国古老的制瓷手工业获得了新的活力。在没有新的动力和机器的时代,除扩大生产规模外,就只有靠分工、再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共计一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即是景德镇制瓷业精细分工的生动记述。精密的分工,较先进的制瓷技艺和优质的原料,以及具有极强的竞争意识,这些都促使景德镇制瓷业终于发展到工场手工业时期所能达到的极限顶峰。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康熙初期的三藩之乱使景德镇的陶瓷内销受到冲击,而郑成功领导的东南沿海抗清斗争及清廷的镇压,则使景德镇瓷外销陷入困境,以致当时欧洲市场上的中国瓷非常稀有。欧洲传世瓷器中能确认为l66l—1682年的景德镇瓷器寥寥可数,可见其时海禁之严,走私之不易。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收复台湾,重开通商口岸,景德镇陶瓷生产迅速恢复。康、雍、乾太平盛世,社会殷富,内外销市场空前繁荣,景德镇瓷器外销的第二次高峰迎面走来。此时英、法、荷兰、丹麦、瑞典诸国先后在广州设贸易机构与华商直接签订瓷器贸易合同,广州商人还设立公行作为进出口贸易代理,收取瓷器售价的30%作为代理费。

此阶段景德镇瓷器到底外销出去多少件,谁也说不清。1700年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在欧洲的港口一天就卸下146748件中国瓷器,可见市场的快速增长。东印度公司,这个建于16世纪下半叶的著名公司,是从小运输贸易发展成为1799年的“联合荷兰东印度公司”,其贸易运输的不断扩大,为东西方的物质及文化交流贡献甚隆,同时也奠定了非常重要的航运霸主地位。到了18世纪,中国的瓷器经东印度公司大量输出,直接进入欧洲市场。1729—1794年,仅荷兰东印度公司便运销瓷器达4300万件。其时东南亚诸国间的贸易利润亦非常可观,不但福建、广东沿海居民直接运货至马尼拉、雅加达等地贩卖,荷兰东印度公司亦在l700年后一度中止从东方输入瓷器,而发展亚洲各地间的瓷器贸易。在18世纪的100年间,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数量达到6000万件以上。至今存世的这些外销瓷,在欧洲即达百万件左右。

欧洲人喜欢大件瓷器,在色彩上也追求火爆热烈

景德镇外销瓷的造型及艺术风格均不同于内销的产品,其中比较多的是一种被称为“克拉克”的青花瓷,也有人称其为“加橹瓷”或“芙蓉手”的,是为明晚期产品。造型以盘、碗、瓶、军持等类为常见,图案既有中国传统模式的开光或锦地开光的花鸟、人物等样式,也有充满异国情调的繁密纹饰及新颖的郁金香纹样。由于这些瓷器颇受欧洲贵族厚爱,销路好,利润也相当可观,故仿制品很快就出现了。国内福建地区的仿品较粗劣,国外日本伊万里有田窑仿品则十分精细,几可乱真,并曾盛销欧洲达百年之久。

欧洲人的审美观不同于东方人,他们喜欢大件瓷器,在色彩上也追求火爆热烈。他们对瓷器的喜好,也是浓情四溢。18世纪初,奥古斯都二世为搜集他喜爱的精美中国瓷器而不惜一切代价。当他得知邻国普鲁士威廉国王的妃子手中有不少中国瓷器精品时,便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他打听到威廉国王好武,喜欢身体强壮的大个子士兵,于是通过外交谈判的方式与威廉国王达成协议,用自己的4队近卫军换取威廉妃子的12个青花大瓶。此事发生在1717年4月19日。如今,这12个花瓶连同奥古斯都二世珍藏的其他瓷器,一起陈列在德国德累斯顿的博物馆中。还有像法国凡尔赛宫中,也陈列着高达1米的康熙五彩花觚。如此大件的瓷器,在当时的官窑中很少生产,应当是为适应欧洲人的审美情趣而专门烧造的。

不仅外销瓷的规格与国内用瓷不同,其内容也充满西洋情趣。各种绘有族徽的瓷器被称为“徽章瓷”,是当时欧洲贵族专门到中国定制的产品。这种瓷器传世很多,所绘族徽均很精美。现存里斯本的绘有葡王曼努埃尔一世(1495—1521年)纹章的青花执壶是迄今已发现的中国为西欧特殊烧制的最早的外销瓷器。17世纪后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派人到广州定制了许多瓷器,现存于法国国家博物馆的康熙五彩瓷罐,罐身绘有双鹰国徽,便是那时烧造的瓷器。

由于优质制瓷原料来源被切断,

景德镇制瓷业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除纹章瓷外,还有人物画瓷,多取自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宗教故事题材。船舶图案也较为常见,因为欧美许多贵族都是因经营海运或海军出身起家的,所以对船舶情有独钟。在其定制的整套瓷器上画上船舶,船上还绘有国旗,有的还题上船名、船长姓名及年月等,也偶有码头风景和水手离别图,近似于一幅幅社会风俗画。各种花卉也多取材于欧洲名画家的作品。欧洲人曾将名画家的画印成画册,带到中国,供彩绘工匠摹绘。景德镇的制瓷工匠也曾将各种彩料绘成“样盘”,供外国人选择参考。这种样盘在欧洲的博物馆中也有收藏。

由于欧洲人喜爱色彩瑰丽的瓷器,康熙、乾隆时,欧洲市场上的珐琅彩、墨彩瓷的价格要比同类青花器高出4倍。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与官窑的影响下,景德镇引进欧洲的珐琅彩,并将其改造为更适合工匠彩绘的“粉彩”,同时还引进了西洋画法。由于丹麦、瑞典、荷兰、英国、法国人都抢购彩瓷,为满足外商的急迫需求,许多景德镇白瓷运到广东后再加彩绘出售。这样既避免了瓷器在成品运输中因破损而造成的成本浪费,又加快了外销瓷输出的周期。这些彩瓷一般被称为“广彩”,画工多师承景德镇工匠,多数较景德镇略显粗糙,但也有不少画得精细者与景德镇高手难分高下。

继德国迈森瓷厂开始仿造“克拉克”瓷,其后荷兰、西班牙、英国也争相仿制。在1755年以前,英国所用之高岭土,均由中国及日本输入。由于欧洲瓷器系用三元配方,烧成温度较景德镇要高,许多仿品较景德镇克拉克瓷更优。但其釉薄而匀,缺乏景德镇瓷石灰碱釉的润泽和白里泛青的玉质感。青料的呈色亦不如景德镇瓷优雅沉静、色调富于变化,其画风与景瓷相去甚远,有明显的异国情调。

然而在乾隆朝末年(1794年),由于认为有伤地脉,高岭山高岭土被控制严禁开采。由于优质制瓷原料来源被切断,景德镇难以像过去一样大量提供优质瓷器参与国际竞争。巧合的是,欧洲诸东印度公司大量的瓷器订货也到乾隆末为止。也正是在此时,原先受景德镇抑制的欧洲生产硬质瓷的工厂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嘉庆、道光年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继续增长,但景德镇的外销瓷所占比例却日渐缩小,这预示着景德镇制瓷业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景德镇霸业之一:崛起之前


我们今天谈瓷器,几乎离不开“景德镇”这三个字。可是,景德镇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瓷器的伊甸园,它真正在中国瓷器史上成为老大,要到元代青花瓷出现的时候。不管美术史专家如何强调它在宋代的辉煌,以及其名字“景德”是来自北宋真宗的年号,都无法否定它早年辈份低的事实。

为什么?因为在元代以前,中国所流行的瓷器是青瓷,从汉代的绿釉陶器,到魏晋南北朝的早期青瓷,由于政权分裂以及经济的原始性,整个中原大地,并没有出现一种计划性的、以手工业供养整个城市的生产模式;直到唐代,规模经济逐渐成形,青瓷与白瓷出现了首次的分庭抗礼,当时称为“南越北邢”,南方的越窑盛产青瓷,而北方的邢窑则长于白瓷,两者并驾齐驱,难分轩轾;到了五代十国,南方出现了一种称为“秘色釉”的青瓷精品,风靡北方,把白瓷压了下去;到了北宋,五大名窑中即使以定窑出现最早,排名上却只能叨陪末座,其余的汝、官、哥和钧,都属于青瓷系统,可见截至元朝以前,青瓷白瓷之争,青瓷一直遥遥领先!

定窑是宋代白瓷的代表,可惜在色泽和强度方面,与日后的景德镇仍有距离。

“景德镇”位处江西,本名“浮梁”和“饶州”,虽然很早已经以瓷器生产为主轴,其名字亦在宋真宗年间受赐,可是在早期的青白争霸中,它并没有担当起重要的角色。相反,它不过是一位对于青瓷亦步亦趋、忠实严谨的模仿者而已。当然,景德镇在宋代的瓷器产量非常之大,但问题是,正如一个歌手,即使不断在全国走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但都只是唱着别人的歌,没有自己的作品,那么你能相信,这人能够成为万世不朽的巨星吗?不断唱陈奕迅的歌,不会为你带来陈奕迅的成就,顶多只能让你变成一位影武者而己。景德镇在宋代的繁荣,就是一种活在别人影子底下的繁荣。可是,这时候的它,已露出了自成一派的巨大潜力,因为,那里有着一种无可取代的原材料——高岭土。

高岭土是一种非常洁白、坚固、细腻的原材料,可塑性比起任何窑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看五大名窑,定窑也是白色的,但是一掂量在手,感觉就是密度低、松散,颜色带杂质,不但许多造型完成不了(不够结实,结果抵抗不了高温而变形或垮掉),美观度也不足;对于青瓷,景德镇可以洁白瓷土模仿,可是青瓷却模仿不了景德镇的洁白,正如白纸上可以涂绿色,绿色纸却涂不上白色的道理,青瓷是一种有局限的工艺,一旦中原品味的大潮流变了,它就可能永远的失去优势。

结果,随着宋朝的陨落,青瓷的潮流走到终结。

蓝色和白色在中国文化里,一向不是吉祥的颜色,但在中东世界,却是穆斯林的象征。蒙古人把军队打到了欧洲,汗国势力则巩固在亚洲最西端,刚好把整个伊斯兰文化圈兼而并之,亦同时把他们的品味和工艺消化掉。刚巧,蒙古人也是尚白尚蓝的民族,于是景德镇,就在宋元之间的品味革命之中,找到了它的转型契机;用现代的商战术语来说,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蓝海”,打出了另一个市场,另一片江山。

青花虽然来自中东,却做得比任何中东作品要好,是真正的“青出于蓝”。

景德镇的高岭土,成就了青花瓷的白色基调,而青花瓷的蓝色,则是由西域的颜料和风格来完成。当中的细节,譬如究竟由谁下旨烧造、以及技术东传的细节等,文献上仍然待考,但可以肯定的是,西域的人和物料,来到东方的景德镇,是英雄来到用武之地;而景德镇在元朝崛起,则是先由“时势造英雄”,再有“英雄造时势”:蒙古人和穆斯林的品味,促使了青花瓷的诞生;而青花在中国诞生之后,则反过来被中东世界所疯狂。

中东世界的Iznik瓷器,一直是中国青花的追随者,可惜从原料开始,已经先输一截。

在十五世纪,也就是大概明朝的时候,中东出现了一种称为Iznik的瓷器,正是伊斯兰世界对于青花的模仿和创作。笔者曾经在土耳其看过不少佳作,不过衷心地说,在苹果对苹果的比较下,瓷质、用色、造型、品味,都很难追得上青花。

(景德镇霸业之一,待续)

景德镇瓷商射洪遇困


梦想中火爆的购买场面没有出现,设想的20天将货物卖完回家,但是从5月1日到18日的18天里,30人的展销队,60余万的陶瓷品只卖了2万多元!从江西景德镇来射洪展销的瓷商江和平说,“这确实让人没想到,但是把这些瓶瓶罐罐的东西再搬回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昨(18)日,记者接到了有关景德镇瓷商在射洪遇困的求助电话后,赶到作为展销会场的射洪新世纪广场,果然看到一群疲惫的外地客商在为那些花花绿绿的陶瓷品的销路愁眉苦脸,见了记者就纷纷诉苦,“10多天了就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不知道是我们的销售方法不对路呢,还是射洪人不喜欢这玩意儿,东西没卖什么可每天的展销费加上开支,怎么都要1400才得行哟!空空的展销场里没人来看,更别说是买了!

据记者采访参观者感觉到,射洪的消费者对陶瓷品消费确实不够了解,特别是那些作为观赏品的陶瓷,更是缺乏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搞陶瓷展销也就难怪要遇困了!这么精美的东西怎么就没人买呢?

展销负责人表示,为了脱困,将对陶瓷品进行让利处理,“换几个回家的路费就算了1记者在此提醒那些来遂宁开展经营活动的客商一定要事先调查好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免遭遇到像景德镇瓷商一样的困境!

景德镇“名瓷”为何自降身价


近日,在三大动力路广场上,各种木架围成几十个摊位,最高标价达“138万元”、号称“故宫收藏”的近万件大小瓷器堆放在那里,买者不多。

“千年瓷都”景德镇瓷器为何自降身价卖“地摊货”?一些展销商称,他们担负不起展厅场地费。

哈尔滨市一位来自江西专卖店的经销商向记者披露内幕:正在哈尔滨市地摊上销售的瓷器其中有部分是伪劣瓷。据他介绍,一些打着“景德镇瓷器”招牌来哈展销的瓷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业内人所说的“展销瓷”,景德镇个体瓷器作坊达几万家,个人作坊生产出的精品陶瓷数量很少,许多质量很低的陶瓷专门供应展销会。如果你到景德镇进货,批发商就会问你,是进“展销货”还是“门店货”?“门店货”一般都是优等品,“展销货”次品较多,多为贴花瓷,而贴花瓷没有收藏价值,其价格也与手工瓷相差10倍。另一种是仿冒瓷———用一些烧制温度低,工艺简单的外地低温瓷冒充景德镇瓷。还有一种就是废瓷,展销商按“堆”收购,然后涂上石膏、上釉等加工处理,修复有裂缝地方,运到外地后摇身一变成了价值不菲的“景德镇名瓷”。

景德镇陶瓷饰品:对首饰业破壁的新现象


破壁思维就是抢占思维空缺,分业外、业内的两种形式:

一、用业外的机会颠覆业内同质化的需求饱和造成的不思进取的行销意识;

二、另外在业内抢占思维空缺,或避实就虚,或创新破壁发展。

破,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在于变,变在于通。壁,就是墙或某些物体上作用象墙的部分,它往往形成一种壁垒-----对立的事物和界限。“壁”需要分解与突破,“壁”拆开即为“辟”、“土”,意思是开拓疆土,打破原来的领地,进入更新更大的范围。

破壁思维颠覆了传统思维,通过嫁接、跨界、杂交和混搭,在红海中破壁而出,为首饰业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调查发现,沪宁两地首饰产品的同质化竞争非常明显,中国首饰产品一直停留在原有的珍珠、钻石、玉、珊瑚、琥珀、玛瑙、水晶、金属、木头等主原材料上,近几年来,作为陶瓷的颠峰之地和中国瓷都景德镇,让陶瓷与饰品的创意融合,迅速地打破了行业间的壁式阻隔,让陶瓷也饰一下,陶瓷混搭着饰品,泥与火的结合体,成为绿色饰界的代表,陶瓷饰品的流行态势一发不可收拾,陶瓷首饰的表现形式有瓷花、瓷珠和瓷片等,品种有项链、胸针、手链、耳饰挂件、扣饰、香烛台和家装小摆设品等等。陶瓷饰品从构思画图、捏雕、做坯、成形、干燥、补水、上釉、烧制到最后的成品打磨,过程非常细节化。

景德镇陶瓷饰有手工制作和贴花工艺等,这种饰品有收藏价值,比较个性、精致,综合了时尚、流行、创意、手工传统原创文化等。陶瓷饰品,正以其创新的个性,让就业的人群更加年轻化、多元化、时尚化和国际化。

在景德镇,许多陶院学生的专业就是学陶瓷雕塑、制作或设计的,他们利用空余时间,把自己设计制作的首饰半成品拿到窑里去烧,然后拿到乐天陶社的周末集市上去卖。景德镇的陶瓷产业链比较完善,烧陶瓷的窑,成本相对比较低,所以陶瓷首饰的制作,关键还是创意。

就是异地的许多大学生,通过淘宝店或企业官网,从景德镇进一些精美个性的陶瓷饰品,开出格子铺,低成本地为自己将来的创业找到了一个好的起点。

除了学生外,外国人、中国内地的客商也慕名而来,对景德镇的陶瓷饰品情有独钟。景德镇的陶瓷饰品曾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中国的首饰消费呈现多元化的消费趋势,人们对款式、工艺、材料和价格等方面有多样化、个性化和时尚化的追求。

景德镇的陶瓷产业链完善,从原料供应、陶模开发、产研学、生产制作、窑炉烧制、成品展示、销售和市场服务正逐步地完善着,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大批的人去操作,非常热闹,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事业的腾飞。对于景德镇,千年瓷都,千年产业,千年文化,创意,成为承递一个产业的火种。笔者坚信,景德镇陶瓷首饰,凭借瓷都完整的陶瓷产业链和深厚的文化链,将引领首饰行业的新未来!

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机构主要职责和组成人员


为加强对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由江西省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申报推荐领导小组负责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省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主要职责和组成如下:

一、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和组成人员

(一)领导小组职责:全面负责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的组织管理工作,协调解决评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决定评审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审定第六届江西工艺美术大师。

(二)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 长:洪礼和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常务副组长:谢碧联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副 组 长:张菊萍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巡视员

 王晓庆 省文化厅副厅长

 谢光华 省轻工行办主任

成 员:刘正明 省工信委巡视员 

 梅仕灿 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

 钟起茂 省民政厅副厅长

 王 斌 省财政厅副厅长

 陈祥云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董晓健 省国资委副主任

二、评审工作委员会职责和组成人员

(一)工作委员会职责:负责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的组织管理工作,拟定评审工作管理办法和评分标准,审定专家库和专家组名单,提出评审工作中需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组织落实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工作委员会不参与专家组工作。

(二)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

主 任:谢碧联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常务副主任:刘正明 省工信委巡视员

副 主 任:左银宝 省工信委指导协调处处长

 王书红 省人保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

 刘昌兵 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

 魏 斌 省轻工行办副主任

成 员:马徽江 省民宗局社会事业处处长

 罗良意 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

 刘建平 省财政厅经建处调研员

 龚 健 省国土厅矿管处处长

 余光辉 省国资委办公室副调研员

三、评审工作办公室职责和组成人员

(一)办公室职责:具体负责组织拟订评审工作管理办法和评分标准;管理专家库,提出专家库和专家组组成人员名单;负责组织设区市申报推荐以及申报作品的接收、保管、展示和清退工作;审核申报者资格,评定申报者业绩;统计评审结果;负责办理评审工作行政文件,承办评审工作委员会交办事项。

(二)办公室组成人员:

主 任:左银宝 省工信委指导协调处处长

副主任:甘红霞 省工信委指导协调处副处长

 喻经强 省人保厅博士后工作管理办公室主任

 吴先华 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

 余小林 省轻工行办人事处处长

成 员:省有关单位处室、省有关协会工作人员。

领导小组或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调整由各成员单位向评审工作办公室提出,报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或工作委员会主任批准。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结束后,相应评审工作机构即撤销。

相关阅读:

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通知

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管理办法

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申请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