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诗词 > 唐诗宋词鉴赏 > 导航 >

宋词:读孟尝君传鉴赏

宋词:读孟尝君传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古代瓷器鉴赏

2021-10-08

【www.taoci52.com - 唐诗宋词鉴赏】

文字发挥到极致应该就是中国的诗词了,学习诗词的重点在于诗词释义,哪里有快速帮助我们理解诗词的文章?下面有关诗词的内容希望你能够喜欢!

摘要

全篇紧紧围绕“孟尝君不能得士”的主旨,一立,一驳,一转,一断,把孟尝君能得士传统看法一笔扫到,虽转折三次但严谨自然,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读孟尝君传

延伸阅读

宋词:五代史伶官传序鉴赏


摘要

这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作者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并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具体论断,精辟透彻,发人深省。

宋代: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词:旧书不厌百回读的下一句鉴赏


摘要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出处

宋•苏轼《送发惇秀才失解西归》

原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枉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斯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竭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楹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旧书不厌百回读的下一句

注释

子:你。

赏析

诗人劝告人们要多读书,因为书中自有无穷意味,即使读上千百回也不会感到厌烦。只要你肯熟读,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两句充分说明了好书的价值与它的作用。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宋词:方山子传详细解释


摘要

元丰三年(1080年),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过往频繁。据苏轼自己统计,在黄州四年,他“三往见季常,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详《岐亭五首》)。两人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年)写下了这篇散文。

宋代: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方山子传

宋词:故书不厌百回读赏识


摘要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出处

宋•苏轼《送发惇秀才失解西归》

原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枉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斯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竭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楹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故书不厌百回读

注释

子:你。

赏析

诗人劝告人们要多读书,因为书中自有无穷意味,即使读上千百回也不会感到厌烦。只要你肯熟读,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两句充分说明了好书的价值与它的作用。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宋词:伶官传序解析


摘要

欧阳修在文章最后写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不是一朝而蹈死地的,他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最后死在自己宠幸的伶人手里。这个现象启示我们,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或者就是自己。这些因素由小积大,由少积多,最后来个总爆发。这就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发现不良的苗头,立即改正,如此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欧阳修的这句话,其实是写给北宋最高统治者看的。北宋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政权,正是因为不能自强,所以最后也落得个“身死国灭”。历史就是这样无情,也是这样惊人地相似。

宋代: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

宋词:好书不厌百回读解析


摘要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出处

宋•苏轼《送发惇秀才失解西归》

好书不厌百回读

原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枉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斯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竭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楹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注释

子:你。

赏析

诗人劝告人们要多读书,因为书中自有无穷意味,即使读上千百回也不会感到厌烦。只要你肯熟读,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两句充分说明了好书的价值与它的作用。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宋词:旧书不厌百回读赏识


摘要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出处

宋•苏轼《送发惇秀才失解西归》

原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枉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斯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竭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楹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旧书不厌百回读

注释

子:你。

赏析

诗人劝告人们要多读书,因为书中自有无穷意味,即使读上千百回也不会感到厌烦。只要你肯熟读,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两句充分说明了好书的价值与它的作用。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