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艺家瓷砖 > 导航 >

访佛山陶艺世家刘泽棉

访佛山陶艺世家刘泽棉

陶艺家瓷砖 如何鉴别刘和义瓷器 大理石瓷砖

2020-09-12

陶艺家瓷砖。

潘炳森摄人物简介:

刘泽棉,祖籍广东顺德,1937年生于佛山石湾陶艺世家,是刘胜记第四代传人,当今石湾陶艺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广东省第七、八届人大代表,佛山市第九、十届政协委员。2007年成为佛山唯一入选的“当代岭南文化名人50家”,同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湾陶塑技艺代表传承人。

石湾陶瓷产业

源远流长

问:佛山是全国最大、最出名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区,其实佛山的工艺美术陶瓷同样扬名海内外,而佛山的陶瓷产业是源于石湾的。

刘泽棉:佛山市的陶瓷产业,以前主要都集中在石湾镇。石湾陶瓷自古以来就远近闻名,历史上就有“石湾瓦、甲天下”的谚语。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的现代建陶业蓬勃发展,以石湾为中心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张,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集群,当今人们习惯称之为“佛山陶瓷”。

问:佛山陶瓷近年十分出名,主要缘于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卫生陶瓷的快速发展。佛山陶瓷不仅有非常辉煌的现在,而且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刘泽棉:石湾的制陶业的确是源远流长。考古发现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石湾地区的先民就已经制造陶器了。时至今日,石湾镇内仍保存着四五百年窑火不断的南风古灶和同庆灶。

问:听说您就出生于石湾知名的陶艺世家?

刘泽棉:晚清时期,石湾的制陶业十分兴盛,大街小巷都是售卖石湾缸瓦、石湾公仔的陶瓷店。我的高祖父就是被当时石湾制陶业的兴旺所吸引,从顺德腾冲农村到石湾谋生。高祖父的长子刘辉胜即我的曾祖父,当时开设了一家名为“刘胜记”的陶瓷公仔店。历经努力,“刘胜记”闯出了名堂,而我也就是诞生在这样一个陶艺世家里。

问:您很早就投身陶艺创作了?

刘泽棉:我1937年出生于石湾,自幼受家庭熏陶,大约七八岁就开始跟着长辈用陶泥捏制小动物,10岁起就正式跟随父亲塑制石湾公仔。我的童年适逢战乱,石湾的制陶业备受战争摧残,制作石湾公仔难以维持生计,父亲也曾一度转行改制陶瓷日用品。解放后我有机会进入陶工子弟学校念书,记得当时依照画报试塑了毛主席像,没想到就被石湾镇工商联选中进入陶瓷陈列馆展览,还给我发了30元奖金。这件事极大地鼓舞了我,成为我迈向陶瓷工艺殿堂的第一个台阶。后因家境变迁而辍学,镇政府特许我自办小作坊维持生活。1955年我参与组织陶瓷工艺生产合作社,从此正式从事陶艺创作。1958年合并组建地方国营石湾美术陶瓷厂,我进入创作室工作,有机会向刘传师傅学艺,并选送到中央工艺美院进修。

问: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您一定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

刘泽棉:1963年是我陶艺创作值得回忆的一年,当时我在平洲公社参加劳动体验生活,看到在大旱之年能有望获得丰收,并深被农民兄弟的朴实感情所感染,于是以陶艺作品《喜悦》表现农民喜获丰收的心情。30年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来美陶厂参观,就曾仔细端详这件作品,连声称赞《喜悦》的农民形象是“栩栩如生”。1972年创作的《愚公移山》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当时的《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专题评论。改革开放以后创作的《引福归堂》、《十八罗汉》、《水浒108将》、《老子》、《达摩》等都得到海内外的好评。记得1981年为了塑好18个罗汉形象,我们去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云南筇竹寺、广东南华寺等等艺术宝库,先后捏制出160多个小泥稿,反复筛选修改才终于创作成18个姿势不同、各具个性的罗汉,当年可谓轰动一时。进入21世纪,则有2004年的《紫气东来》和2006年的《兵圣孙子》连续获得了中国(石湾)陶艺文化节的最高奖项———市长奖。

不一定是传统,但一定有地方特色

问:众所周知您是当今石湾陶艺的领军人物,2007年正式列为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湾陶塑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对此您有何感想?

刘泽棉:首先非常感谢政府和社会给我这个称号,但我自己感到对于石湾陶艺的承传与发展仍然做得不够,只有做到老、学到老。石湾陶艺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陶艺家,我们这一辈人受刘传师傅的影响很大。现在石湾陶艺的老一辈陶艺家都已不在人世了,我越来越觉得我们这一辈陶艺工作者责任重大,弘扬石湾陶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都是与前辈打下的基础分不开的,同时我们也并非安于现状固守传统,而是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发展。象刘传的人物,欧乾的动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继刘传大师之后,庄稼、廖洪标创作了不少好作品,梅文鼎开拓了石湾的现代陶艺,还有吴灶生的红釉、梁华甫的变釉,还有一批国家级、省级的陶艺大师作坚强后盾。值得一提的是文革题材的作品,当时大家都是创作得很认真,许多作品的确是与时代同步,发自内心感情塑造出来的。至于我个人的作品,虽然也获得了不少奖项与荣誉,但我认为还是应该留给后人去评说。

问:您对当今的石湾陶艺有何评价?

刘泽棉:解放以后由于得到政府的重视,石湾陶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出现了一批具有明显时代精神的好作品。近年石湾的艺术陶瓷行业发展很快,目前可以说是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活跃的、百花齐放生气勃勃的、年轻一辈陶艺家很有锐气很有激情很有才华很有作为的时期,石湾陶艺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我对此感到十分欣慰。我另一个欣慰是石湾陶艺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认可,现在外省人也来加盟石湾,参与石湾陶艺的创作发展,因此我对石湾陶艺的前景感到很乐观。

问:外省来的陶艺家在石湾创作,走的多是反传统的路线,您是怎么看的?

刘泽棉:石湾陶艺有着很多优良传统是需要去传承的,但传统也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现在的创新将会成为未来的传统,我们的思想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个人认为新时期的石湾陶艺需要更多的包容性,不一定都要很讲究传统,但必须要有地方特色,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才会有生命力。现在青年人的爱好各有不同,你不能强迫他接受你的东西。年轻陶艺家勇于探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这是很值得学习的。石湾陶艺必须要广泛地适应各阶层人士的鉴藏爱好,同时必须接受社会和市场的检验。

许多陶艺家其实都是多面手

问:这几年陶塑生肖工艺品已经成为石湾陶艺的一个重要潮流,很多专门从事人物陶塑的大师都参与了生肖陶艺的创作,有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

刘泽棉:石湾陶塑技艺过去常常分成人物、动物、器皿、微塑等几大类,艺人只是专注于某一个类别的比较多。但是这些品类没有很明显的分界,而且在艺术上的规律是相通的,所以很多陶艺家也都是一专多能的多面手。从历史上来看,人们都知道黄炳是动物陶塑的高手,“黄炳鸭”可谓脍炙人口,但其实黄炳也是做公仔的高手。一代宗师刘传素以人物陶塑出名,但其实刘传也塑造过动物。到了今天,有很多陶艺家也是多面手。石湾的陶艺大师参与生肖陶塑设计的大比拼,有利于促进陶艺创作的繁荣。

问:这几年您也创作了一批生肖陶艺品,从羊年起的《喜气洋洋》,到猴年的《灵猴贺岁》,鸡年的《雄鸡报喜》,狗年的《旺旺进宝》,猪年的《欢乐满堂》。尤其是去年创作的《牛气冲天》,获得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的金奖,,定价3.38万元的80尊大号限量版很快被一抢而空。这虽然创下了生肖陶塑的最高卖价,但与其它艺术品相比仍不算高,,仍大有升值空间?

刘泽棉:其实我在创作人物中也结合有不少动物的,但以单独的动物陶塑获奖还是首次。记得在解放初期乃至六七十年代,陶艺家的作品和书画家的作品卖价的差别并不大。自改革开放以后,两者的价格差别就越拉越大了。现在一件潘玉书、刘传的原作,拍卖价大概要比同档次同样名气的书画家作品低。

问:这种差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刘泽棉:一方面这说明了我们对陶瓷艺术宣传不够,没把市场培育好,拍卖劲头不足。另一方面则说明目前陶艺作品的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换一句话来说就是说明石湾陶艺作品存在着很大的升值空间。过去石湾陶瓷历史上毕竟是民窑,不象北方的官窑出名,更不象书画作品那样易于全国性流通。我们不会进行市场炒作,又少有财团投资来捧,所以拍卖价老是上不去。其实陶艺作品的创作更复杂,既要求艺术造型好,又要有泥和釉与火的结合,要做好一件作品很不容易,它的艺术价值、市场价值、收藏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石湾陶艺界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既要适应市场也要引领市场,我们大家都要共同努力。

建筑陶瓷和艺术陶瓷也是可以互相吸收的

问:人物陶塑和动物陶塑可以互相吸收,建筑陶瓷和艺术陶瓷也可以互相吸收吗?

刘泽棉:我觉得是这样。建筑卫生陶瓷可以向艺术化发展,甚至可以把每片瓷砖、每件洁具都做成艺术化;艺术陶瓷也可以向实用化的方向发展,让它们具有日用品的更多功能。一个陶瓷花瓶,你用它来插花,它就是日用陶瓷;你用它来装点房间客厅,它就是装饰品陈设瓷;你如果用来欣赏用作收藏,那它又是一件艺术陶瓷了。建筑卫生陶瓷和工艺美术陶瓷是可以互相吸引互相融合的,尤其是在造型设计上。

问:在佛山有一家日资企业乐华公司,它生产的陶瓷外墙砖很高档很精致,卖价很高,据说这家公司就是把外墙砖当成艺术品来造的。

刘泽棉:我觉得这个方向非常好。生产陶瓷需要使用大量的陶土沙泥原料,中国的陶瓷生产有数千年乃至过万年的历史,许多很好的陶瓷原料都被用掉了,而这些非金属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只会越用越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卫生陶瓷产业飞速发展,产量急剧膨胀,每年耗用的陶瓷矿产原料数以千万吨计。但是现在建筑卫生陶瓷的卖价却相当低,听说出口价格也只及外国产品的几分之一,这种贱卖资源的情况实在令人痛心。我想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应向质量上设计上提高,要向艺术化方向提升。

问:您觉得建筑卫生陶瓷和工艺美术陶瓷的共通之处在哪里呢?

刘泽棉:是文化,是陶瓷文化,说远一点还包括中华民族的文化乃至全人类文明的文化内涵。在佛山的祖庙,在广州的陈家祠,石湾瓦脊十分出名。你说石湾的瓦脊公仔是建筑陶瓷呢还是艺术陶瓷呢?它们既是屋顶的建筑材料,同时也是美术陶瓷作品,没有必要把它们归属到哪一个类别里去。不管它是建筑陶瓷还是工艺陶瓷,总之它就是有一种很浓厚的文化味道,体现着一种很有特色的陶瓷文化和岭南文化。正是蕴含了文化,所以它们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建筑陶瓷和艺术陶瓷都在发展变化中

问:这些年来市场份额很少的仿古砖异军突起,刚刚过去的2008年更被业者称为是仿古砖年。仿古砖得以逐渐流行逐步大行其道,相信与仿古砖的文化含量较高有密切关系。

刘泽棉:当人们还吃不饱饭的时候,他们追求的是温饱。回顾过去的旧石湾,就主要生产三煲一钵。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时候人们就会有新的追求,即精神上的追求、文化方面的追求。想当年大家都用不起瓷砖的时候,少数人首先用上了那些4英寸、6英寸的白瓷片就已经觉得很幸运很满足了。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那些小规格的白瓷片几乎已经没有人再用了,都用大规格的彩色有图案的。家居装修也越来越讲究品位、讲究艺术、讲究文化了,人们对于陶瓷制品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文化味道更浓的瓷砖自然也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问:近几年收藏石湾陶瓷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多了。

刘泽棉:盛世兴收藏,改革开放30年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石湾美术陶瓷很多人都可以买得起玩得起,所以购买者、收藏者越来越多,不少人还把收藏石湾陶艺品作为一种爱好,或者作为一种投资的方式,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个发展机遇,认真把石湾陶艺做好,要给收藏者一个升值的信心。

问:工艺美术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在这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都在发展变化中?

刘泽棉:无论是美术陶瓷还是建筑陶瓷,都必须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例如历史上石湾陶艺也曾创作过不少陶塑动物,但都未有形成一股市场的潮流。今天我们看到陶瓷年肖品已经成为一种节日消费,而且方兴未艾,这就是一种发展变化吧。如今家居住宅园林别墅都在一日千里的开发,建筑卫生陶瓷的发展变化比美术陶瓷更多更快,我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其实石湾的建筑陶瓷发展进步很快,花色品种多,质量也不差,如艺术砖,木纹砖,石纹砖,图案砖,文化石等等,都有文化艺术的包含,早已和文化艺术结合得很好,只要再努力一点,陶瓷世界就将是我们的了。

问:去年的陶瓷行业有不少热点出现,例如金融海啸、环保风暴,您是怎样看的?

刘泽棉:国际金融海啸导致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对陶瓷业的影响肯定是有的。只要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质量,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事实上陶瓷市场也是不可能直线上升的,波浪式的前进是正常的事,有高潮也有低潮才符合市场规律。对于陶瓷市场的变化,其实我们早就应该有所准备,起码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去年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陶瓷企业环保整治力度,不及格企业被关停搬迁,说明社会的文明进步,与世界同步才能促进社会发展。但我觉得佛山陶瓷行业历史悠久,我们要共同珍惜更加重视,政府应大力扶持,使陶瓷企业通过自己努力,把节能减排搞好、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搞好,推动陶瓷行业的优化和提升。

陶艺创作是我最大的快乐

问:2007年您从艺60周年,出版了《耕陶五代》大型画册,为石湾陶艺发展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刘泽棉:我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陶瓷艺人,也是刘胜记从艺的第四代传人。回首大半辈子的风雨历程,真是思绪万千百感交杂。许多前辈和好友浮现眼前,许多往事历历在目,许多人都为石湾陶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令我欣慰的是,这60年来我也和大家一起努力了,没有辜负流逝的岁月,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问:您的四个子女———刘兆津、刘健芬、刘志斌、刘淑贞都继承了您的事业,个个都学有所成,成为当今石湾陶艺界的新生力量。现在连您的孙辈也参与陶艺创作吗?

刘泽棉:我感到最欣慰的,是四个子女都从事石湾陶艺事业,而且他们的艺术风格各异,题材新颖有创意,一个外孙女创作出了年轻人流行的时尚陶艺。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相信未来的石湾陶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问:除了陶艺创作,您没有别的嗜好?

刘泽棉:我这个人不苟言笑,不擅应酬,不会下棋,不会打扑克,也不会打麻将,或者我从未体验过别人认为的“人生乐趣”。种几盆花,养几条鱼,已使我在生活上获得了满足。有人说我是天才,但我自己知道其实我最缺乏的就是天才。我没有聪慧的天资,唯一能做到的只是后天的勤奋,将勤补拙是我的工作原则。我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查阅书籍、搜集创作资料是我最热衷的乐事,书籍报刊为我的陶艺创作提供了许多帮助和借鉴。

问:您今年72岁了,依旧每天在创作室里忙,为什么不好好休息安享晚年?

刘泽棉:陶艺创作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生命就是艺术的生命。如果停下来,那么人生就真是没有什么乐趣了。搞陶艺创作的最大快乐,就是能够将自己的意念变成作品,并且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我不能让这种快乐“退休”。

问:你对美术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的前景感到乐观吗?

刘泽棉:陶瓷在中国、在世界有数千年过万年的历史,历尽风雨曲折,始终具有生命力。我对陶瓷包括工艺美术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的前途都感到乐观,因为人民需要陶瓷,我们有责任把陶瓷做得更好,让陶瓷美化世界。

观察:

人们都知道刘泽棉大师是当今石湾陶艺界的领军人物,但并非人人都知道刘大师所在的石湾美术陶瓷厂。在2006年企业转制之前的50年里,一直是同时生产美术陶瓷和建筑陶瓷的,其红狮牌琉璃瓦、劈开砖同样十分出名。在我国陶艺界,刘泽棉是最了解、最接近建筑陶瓷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一。

要总结中国建筑卫生陶瓷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经验,以探索未来的发展之路,听听象刘大师这种特别人物的意见是十分有益的。他认为建筑卫生陶瓷和艺术陶瓷互相学习互相吸收可以更好融合,实际上提出了建筑卫生陶瓷艺术化的方向,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刘大师对记者说:我希望建筑卫生陶瓷和工艺美术陶瓷行业都要再努力一点,,陶瓷世界将是属于我们的。让我们一起集思广益共同努力吧!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佛山陶艺精品年前涨价


单价比去年同期增长二成

新年伊始,陶艺年货市场掀起热销风。国家级大师的限量版、精品版作品由于坚守本土陶艺精髓,备受收藏者瞩目,其单价比去年同期增长二成,最高价格可以卖至200万至300万元,销量同比增长一成,直接引领了石湾陶瓷在整个陶瓷行业不景气背景下的“逆势”增长。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梅文鼎等认为,佛山石湾陶艺精髓就是民窑精神,即贴近民生,以百姓喜闻乐见的经典传统、现当代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为原型,平民化又不失艺术感。

近来,佛山石湾陶瓷业内的一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刘泽棉、廖洪标、潘柏林、黄松坚、梅文鼎、刘炳等作品备受热捧。不少行内收藏家认为,正是由于坚守本土文化,深耕石湾千年陶瓷精髓,使得石湾陶瓷精品在收藏市场的价值备受肯定。

“由于景德镇、宜兴等地的陶瓷作品宣传效果比较好,以前对他们关注比较多。但是近年来大家都开始关注岭南文化,石湾陶瓷就是这种文化的经典。”家住广州的收藏爱好者刘先生和几个朋友在佛山陶瓷美术厂精心挑选一些名家的作品,作为贺年礼物。

“大师级陶艺家精品的销售额已经占到我们厂整个销售额的七成左右”,佛山石湾美术陶瓷厂总经理严俊介绍,目前贺年市场上销售最热的作品几乎都是出自刘泽棉、梅文鼎等几位大师之手,虽然这类产品的价格最便宜也要4000元以上,有的单品甚至达到200万―300万元,但由于对本土文化重视,这类精品级的作品还是给销售额至少贡献了10个增长点。

与大师级作品备受追捧的情况不同,价位较低的普及版石湾陶瓷包括石湾贺年公仔则在市场遇冷。相比于去年同期销售的热闹场面,石湾陶瓷的许多零售商介绍,从去年底至今,来买蛇生肖公仔的客人减少了二成。

佛山陶艺“栩栩如生”


佛山陶艺赢得温家宝总理称赞

这个佛山陶艺展是由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和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作为在文化中心举办的首个展览,陶艺展开幕与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揭牌仪式同时举行。当日,温家宝总理以及蒙古国恩赫包勒德副总理为文化中心揭牌,随后共同参观了陶艺展。

6月2日在蒙古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开幕的佛山陶艺展迎来尊贵客人,正于蒙古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观看展览后,称赞佛山陶艺“栩栩如生”。

据悉,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此次展出佛山陶艺作品38件(组),汇集了佛山11位国家级大师的名作和青年陶艺家的代表作品。展览将持续一个月。

温家宝总理一路参观,随口都能说出一些作品形象的名称,称赞“虎塑得漂亮,鹰塑得精神”,还一眼看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梅文鼎名为“风调雨顺”的一组作品是以四大金刚为创作原型。在场的梅文鼎向嘉宾们表示,希望借他的这一组作品,祝愿中蒙两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参观结束时,温家宝总理指着佛山的陶艺作品感叹道:“作品挺好看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啊!”

佛山刘氏家族陶塑艺术展将现濠江


由澳门特区文化局、民政总署、澳门基金会、霍英东基金会、澳门桃李艺术协会赞助主办、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协办的家国情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佛山刘氏家族陶塑艺术展》将于6月18日在澳门金碧文娱中心展览厅举行。

据悉,本次《佛山刘氏家族陶塑艺术展》将展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传、刘泽棉、刘炳以及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著名陶艺家刘国华、刘楠、刘桂乐、刘桂标、刘桂芳、刘桂炳、刘雪玲、刘健芬、刘国祥、刘兆津、刘淑贞、刘国成、刘志斌等80多件(套)精品,为澳门各界送上一份“石湾公仔”贺礼。

近日,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伟为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母亲”的感恩之情,用传统胎泥、大雕塑、块面的手法,创作出一尊60厘米高的毛主席《运筹帷幄》塑像。

《运筹帷幄》,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在敌强我弱、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毛主席仍习惯地右手夹着一支烟,左手叉在腰间,目视远方,展现了一代伟人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对打赢每一场战役、建立新中国充满信心。

市政府要带佛山陶艺“过长江”


下周赴北京国家博物馆展览、拍卖,政府牵头集结为首次

即将在国家博物馆展览的黄松坚作品《龙之尊者》

“都说佛山公仔过不了长江,这次我们就是要过”。昨日,佛山市文广新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将携佛山陶艺大师及其作品赴北京,举办为其10天的佛山陶艺文化系列活动,佛山陶艺作品将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活动将于2013年8月22日-9月1日在北京国家博物馆等地举办,活动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佛山陶艺展、石湾陶艺学术报告会和佛山当代艺术陶瓷专场拍卖会。

18国家级大师 最全的集结

文化局副局长赵维英介绍,陶艺展是石湾陶艺首次在国家博物馆这一国家级殿堂上的集体亮相,展出作品年代从明朝至当代,囊括18位国家级大师作品,跨度最长、大师最齐、最具代表性。同时,9月1日举办的拍卖会则首次囊括了佛山籍国家级陶艺大师的代表作品,上拍作品之优良为历年佛山陶艺拍卖会所罕见。赵说,这此活动,将是佛山市对陶艺文化大力宣传、扶持的第一项措施,今年下半年,还将举办陶瓷艺术文化节,进一步提升石湾陶艺在国内及国际上的影响。

此次展览,共展出明清至当代陶艺精品274件(套),还有不少故宫藏品神秘亮相。其中有100件明、清、民国和1949年-1980年间石湾陶的代表性文物,200余件1980年以后至今的石湾陶艺大师的作品。部分文物为故宫博物院内的清宫旧藏,从未对外展出。

“这次我们终于走出了长江,还是政府带的头,我感到激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将携他的作品参加展览和拍卖,其中以历史人物主题多。

拍卖78件作品 估价1800万

事实上,佛山陶艺深受广府以及港澳台藏家喜爱,但却因地域和文化差异等问题,“一直走不出长江”。石湾公仔在中原和北方的认知度远远滞后于景德镇陶艺。9月1日,佛山将在北京举办“新月雅集———佛山当代艺术陶瓷专场拍卖会”,这也是对北方市场的第一次市场测试。拍卖会汇集了刘泽棉、廖洪标等陶艺家作品共78件,拍品估价总值1800万。

青花斗彩陶瓷世家


青花斗彩陶瓷世家

《伏虎罗汉》(作者 郭琳山)

《婴戏》(作者 郭琳山 嵇锡贵)作品之一

《唐舞女》(作者 郭琳山 嵇锡贵)作品之一

●郭琳山陶瓷艺术回顾展正在进行 去看看千金难求的珍品

●两代人都是工艺美术大师 这样的家庭杭州不多

本报讯 嵇锡贵望着橱窗里的《唐舞女》发呆,眼角有点湿润,这是她最喜欢的一套瓷器,是她和先生郭琳山合作的一套作品,她彩绘,先生制作,但,这样的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从前天开始,郭琳山大师陶瓷艺术回顾展在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为期一个月,他的夫人、同为工艺美术大师嵇锡贵,一看到这些展品就会想起与先生 “青花斗彩”的日子。

本次展览以郭琳山大师的作品创作年代为脉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2009年。

在杭州市,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一共只有七位,郭琳山伉俪占了两大名额。他们的大女儿郭艺,则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郭琳山一家,很低调,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但在市面上流通的却很少,都集中放置在两套房子里。这两天,郭琳山的作品一展出,马上就有不少人通过熟人找上门来,希望买个一两件收藏收藏。

可对郭家人而言,郭琳山的作品是无论如何都舍不得卖的。

郭艺说,父亲生前就开始向各级博物馆捐赠作品,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个自己的艺术馆,免费供人参观欣赏。

“他每做好一件作品就会藏起来,有些连我也不知道,我一直以为他作品很少,要办展览了,一件件翻出来,没想到那么多,这次展出的陶瓷作品有75件,画13幅。” 嵇锡贵说,真可以搞艺术馆了。

郭琳山惜瓷,徒弟金国荣最有体会,他打趣说,“当嵇老师做好一件作品,郭老师都会怂恿她卖掉,而轮到他自己,他却根本舍不得卖。”

金国荣说,郭先生的青瓷捏塑瓷雕作品《射》曾被一个香港收藏家看中,三番四次打电话过来,然而,无论对方说什么,郭先生都不肯松口,“外行人可能不知道,做一件陶瓷作品,从原料开始要经过70多道工序,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之作了。《射》更是师傅用独创的手工卷泥片陶捏塑方式创造的,堪称得意之作,他宝贝得紧。”

现在,郭先生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西溪湿地的贵山窑陶瓷艺术馆年底就要开馆,到时将会长期免费对外开放。馆名特意从夫妻俩的名字里各取了一个字,里面陈列的也将是两位“陶瓷伉俪”的毕生心血。

大师的家

郭琳山(1939~2011),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浙江临海人,毕业于同济大学硅酸盐专业,攻陶瓷雕塑。

他的陶瓷艺术风格多样、别具一格,涉及紫砂陶塑、陶捏塑、南宋官窑釉瓷雕、青瓷捏塑瓷雕等。尤其擅长人物和动物的造型,其制作的《伏虎罗汉》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夫人嵇锡贵,1941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浙江湖州人,擅陶瓷彩绘,《大地回春图》是她的青花代表作。

女儿郭艺,1969年出生,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2岁开始随母亲学习陶瓷制作技艺,13岁便成为国家注册的民间艺术传承人。她现在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景德镇陶艺大师携“7501毛泽东用瓷”亮相长沙


6月6日,珍贵的景德镇“7501毛泽东用瓷”在湖南长沙亮相,吸引了广大收藏爱好者前来观看。这套水点桃花9头茶具是在此间开幕的“景德镇世界陶艺大师黄美尧、程羊仔作品邀请展”上展出的,业内人士称根据目前市价可达300万元人民币。

据悉,1975年,景德镇集中当时最优秀的40多位陶瓷艺术家和技术人员,受命为毛泽东烧制一批专用瓷器,这批瓷器被称为“7501毛泽东用瓷”。除送京的瓷器外,部分瓷器被封存在工厂仓库里,改革开放后,共有2000多件封存的毛瓷流落民间。现收藏此套“7501毛泽东用瓷”的是黄美尧、程羊仔陶瓷美术馆。

本次邀请展由湖南省文化厅主办,湖南文化艺术基金会、景德镇黄美尧、程羊仔陶瓷艺术馆联合承办。除此套毛瓷,邀请展更多的是展出世界陶瓷艺术大师黄美尧、程羊仔多年陶瓷艺术生涯的精诚作品。这些展品从一九八九年开始先后在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巡回展出,曾掀起一次次中国陶瓷热。

75岁高龄的陶艺大师黄美尧在景德镇工作、生活了30多年,他经过年探索发现了釉中青花的彩绘方法,即在烧成的白瓷胎上用特制的彩料进行绘制再施釉,进行二次高温烧成,由此形成了新的青花瓷面貌,创新了陶瓷的表现形式。“湖南文化产业发达,这里的醴陵瓷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造诣,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加强两地的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

传承与超越——佛山现代陶艺作品展开幕


12月19日上午,由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佛山现代陶艺研究中心、佛山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协办的“传承与超越———佛山现代陶艺作品展”在佛山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是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在上月对佛山陶艺企业进行调研后提议举办的,展示了近年来在国内外陶艺界崭露头角的佛山市63位中青年陶艺家的现代陶艺作品96组,共148件,集中体现了佛山现代陶艺创作的整体实力。主办单位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推介和扶持一批有艺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发展前景的中青年陶艺家和中小型陶瓷创意企业,促使佛山的陶瓷艺术在对传统石湾陶艺的继承发扬和重新阐释中闪现出时代的光辉,提高佛山陶瓷艺术的创作水平和产业化程度。

中共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中共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志容,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麦洁华为展览揭幕;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徐东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梅文鼎,中共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志容致辞;佛山市人大副主任林邦彦,佛山市政协副主席杨锡基,广州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徐咏虹,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汉基为佛山电台举办的“我为佛山陶艺发展献一策”建议征集活动获奖市民文壮飞、李星、潘志刚等15人颁了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梅文鼎、潘柏林、钟汝荣和中青年陶艺家等100多人出席了展览揭幕并参观了展览。展览将持续到12月28日结束。

佛山石湾陶艺产业提升研讨会举行


4月28日上午,佛山市陶瓷美术学会为进一步推动佛山市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在陶城大厦二楼会议室召开了“石湾陶艺产业提升研讨会”。

研讨会由佛山市陶瓷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孟涵主持。佛山市文联副主席唐秀云、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主任郑蔚、佛山市经贸局副科长叶金林,禅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何育明、禅城区经贸局科长李小英,石湾镇街道宣教办副主任杨洪等领导和陶艺大师、媒体记者4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与会者纷纷发言,气氛热烈,陈月华会长、国家级大师刘泽棉、廖洪标、梅文鼎、刘炳、钟汝荣、霍家荣、陶城报副总编辑许学锋,陶艺大师程禹卫、潘汾淋、刘慧红、黄强华、佛科院文艺学院教授姚朝文、石湾陶瓷博物馆副馆长廖志勇等先后作了发言,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思维碰撞和深度的研讨,提出石湾陶艺产业提升首先要提升人的观念,与时俱进,做强做精。要建立和提升石湾公仔理论体系,注重后备人才的教育与市场推广普及,提升石湾陶艺理论,向现代陶瓷产业化方向发展。最后何育明副部长作了总结发言,提出陶艺产业发展关键是方向、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希望石湾陶艺界打破门户之见,引入中介进行市场化运作促进石湾陶艺产业又好又快地提升。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访佛山陶艺世家刘泽棉》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访佛山陶艺世家刘泽棉》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艺家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