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厨房的瓷砖 > 导航 >

瓷砖的名词解释

瓷砖的名词解释

厨房的瓷砖 瓷砖的背景 瓷砖的选择

2020-11-12

厨房的瓷砖。

瓷砖定义

所谓瓷砖,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之过程,而形成之一种耐酸碱的瓷质或石质等之建筑或装饰之材料,总称之为瓷砖。其原材料多由粘土、石英沙等等混合而成。

瓷砖分类

依用途分:外墙砖、内墙砖、地砖、广场砖

依成型分:干压成型砖、挤压成型砖、可塑成型砖

依烧成分:氧化性瓷砖、还原性瓷砖

依施釉分:有釉砖、无釉砖

依吸水率分:瓷质砖、炻瓷砖、细炻砖、炻质砖、陶质砖

瓷砖特性

尺 寸:产品大小片尺寸齐一,可节省施工时间,而且整齐美观。

吸水率:吸水率低的瓷砖不因气候变化热涨冷缩而产生龟裂或剥落。

平整性:平整性佳的瓷砖,表面不弯曲、不翘角、容易施工、施工後地面平坦。

强 度:抗折强度高,耐磨性佳且抗重压,不易磨损,历久弥新,适合公共场所使用。

色 差:将瓷砖平 於地板上,拼排成一平方公尺,离叁公尺观看是否有颜色深浅不同或无法衔接,造成美观上的障碍。

瓷砖比较

1.瓷质砖的六大优势

低吸水率 吸水率低,仅为0.08%以下,比欧洲标准及天然石材低5-30倍,常年使用,绝无变色,不留痕迹始终如新。

高耐磨 系统高温烧制而成,莫式硬度达到8级,耐磨性为 < 150MM3,耐磨度为瓷砖之最。

尺寸均匀 采用电脑化的生产与检查设备,严格品管,尺寸均匀平整,易于施工。

耐酸性 在工业化过程中,酸雨日益严重,已成为工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冠军钻石及冠军石采用特种配方,高温烧成,耐酸耐碱,不留污泽,易于清洗。

无辐射 精选高级瓷砖原料,无辐射,打破人类使用天然石材必须暴露于辐射线及吸收氡气,进而 影响身心健康的宿命,创造零危害的自然空间,是划时代的安全建材。

零污染 采用纯天然石材,绿色环保无污染,更严格控制生产全过程,实现对环境的零污染。

2.玻化砖、抛光砖有何不同

吸水率低于0.5%的陶瓷都称为玻化砖,抛光砖吸水率低0。5%,也属玻化砖,抛光砖只是将玻化砖进行镜面抛光而得。市场上玻化砖、玻化抛光砖,抛光砖实际是同类产品。吸水率越低,玻化程度越好,产品理化性能越好,冠军抛光砖吸水率低于0.08%,品质优越于同业产品。

3.为什么釉面砖耐污性优于抛光砖?

釉面砖表面有一层釉面,实际上是一层玻璃,它不吸水,不吸污,而抛光砖表面经抛光后表面有细毛细孔,易吸收污染物,故抛光砖表面均涂一层防污剂,填充毛细孔,保证使用时不易受污。

4.Rotocolor与科技新石材(冠军)、科技自然石(马可)有何联系?

Rotocolor为目前最先进胶辊印花机名称,其印刷效果逼真,清晰,不同砖之间纹路不同,无色差。而科技新石材、科技自然石(是我公司的说法)是由Rotocolor印花机印刷生产的大规格壁砖.

5.如何比较抛光砖亮度及防污性?

亮度: 将砖表面防污剂擦除,看砖面成像清晰度,越清晰亮度越高。

防污: 将砖表面防污剂去除,涂敷不同污染物(奇异笔、墨水、茶水等)后,静止5分钟,比较去

除污染的难易程度越方便越好。另比较耐污染持久性,可以将污物静置1、2天后,比较清

除难易及留下污痕深浅,越浅防污越好。

6.抛光砖是不是不止滑?

抛光砖表面经过镜面抛光砖处理,其止滑效果相对于其它釉面砖要差一些。正常在干燥情况下抛光砖防滑性要比湿的情况下要好。

7.亮面与亚光砖有时区别?

亮面砖、亚光砖所用的釉药不同,一般亚光砖烧成温度要比高亮面砖,亚光釉面相对亮面砖 容易吸脏,但不会渗到釉面内,用常见的清洁剂就可去除。

如何选购瓷砖

第一步: 看釉面有无针孔,斑点,釉面的质感,有无色差;

第二步: 看瓷砖是否变形;

第三步: 看瓷砖吸水率,用水滴在砖背面,扩散面积越小,吸干时间越长,吸水率越低,质量越好;

第四步: 听声音,用手敲瓷砖,声音越尖脆,质量越好;

第五步: 掂重量,重量越重,质地越好;

第六步: 开箱检验,看有无破损,将不同箱产品各抽一片,平铺后看有无色差,尺寸有无大小。

补充说明

1.瓷砖背面为什么有不同英文字母?

在生产时成型一回可出多片生坯,为便于生产追踪,在每块模仁上标示不同英文字母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陶瓷专业名词解释(二)


接下来小编继续为大家介绍陶瓷专业名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颜色釉:

是用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原料配制的呈色优美的釉料。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颜色釉。它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左右) 和低温颜色釉(1000℃左右),若以1250℃为界,分为高、低两种。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釉等。

颜色釉与普通色釉的不同在于颜色釉的特殊烧制工艺和配方。颜色釉的釉面,必须经过1250℃以上的高温煅烧 ,才能显现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纹若流云飞瀑的独特魅力。颜色釉五彩缤纷种类繁多。青色的如:豆青、影青、粉青、龙泉天青等;红紫色的如:祭红、郎窑红、均红、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红、火炎红等。黄色的如:钛黄、象牙黄、蟮鱼黄、粉黄等。绿色的如:翠绿、孔雀绿、金星绿、哥绿等;黑色的如:乌金、铁 锈花、无光黑。其他还有结晶釉、窑变花釉、茶叶末、钛花釉、裂纹釉、唐三彩、龙泉釉、 蜡光釉、金砂釉、变色釉、“三样开泰”、霁蓝釉等。 另外还有低温颜色釉如:西洋红、胭脂红、孩儿面、粉红、辣椒红;鹦哥绿、苹果绿、浅绿、鱼子绿、瓜皮绿、炉均翠苦绿、浇绿;正黄、浇黄、淡黄、鱼子古铜、黑地浇紫等。

综合彩:

是采用多种技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装饰形式。它是根据作品的要求,动用不同原料(釉上、釉下色料)、不同表现方法(雕刻、绘画、色釉)和不同烧炼工艺(高低温)相结合而达到整体设计效果,使瓷器装饰更为完美。综合彩的作品,可尽量发挥各种技法的特点和工艺操作的所长,以充分达到创作意图。因此,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装饰方法。其特点是变化灵活,丰富多彩,各种装饰形式相互衬托,互为补充,争奇斗艳,丰富了陶瓷艺术语言。

瓷器收藏常用名词解释


1、八吉祥:瓷器纹样之一。由轮、螺、幢、伞盖、花、瓶、鱼、结(也有的说: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种吉祥物组成。偶有用火珠状吉祥物代替其中之一。

2、宝相花:状如蔷薇,形大色丽,花瓣为二或三重,瓣端作三至五份裂开。流行于唐代彩色釉陶器及明、清瓷器上。

3、爆釉:瓷器釉有破损。

4、崩釉:陶瓷制品表面釉层自然的成块或成片脱落的现象,称为崩釉或剥釉。

5、束腰:笔筒有束腰的感觉,器皿底部又往往不齐平,自内向外倾斜。

6、冰裂纹:纹片的一种,因釉面似冰开裂而得名,其特点是无论角度大小欹斜,均为直线。

7、剥釉:瓷器出窑时,表面局部出现脱釉和滚釉的现象,一般统称为剥釉。

8、博古纹:博古纹样常包括一些古董、花瓶、文房四宝以及天文仪器之类的器物。博古纹在明末清初应用较多。

9、冲口:瓷器因磕碰而造成口内外成一条线的裂痕。

10、灯笼尊:清乾隆时流行,敞口,短颈、,自肩至足直下,形似灯笼而名。以青花、釉里红、粉彩、炉钧等品种为常见。

11、法华(法花):陶瓷釉色名。是在琉璃釉制作的基础上发展的新品种,琉璃釉用铅作熔剂,法花釉用牙硝作熔剂。创于元代,明中期以后在山西晋南一带盛行,具有特殊装饰效果。制作方法采用彩画中的立粉技术,在陶胎表面,用特制带管的泥浆袋,勾勒成凹线的纹饰轮廓,然后分别以黄、绿、紫釉料,填出第子和花纹色彩,入窑烧成。

12、梵文:印度古代书面语文字。以梵文书于瓷器作为装饰题材,盛行明代庙宇供器上,内容为佛教经文咒语之类。主要是青花品种。

13、福禄吉庆: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官窑粉彩瓷瓶上盛行的吉祥图案。一般在各种底色上绘蝙蝠、桃、团寿、磬、如意、双钱、双鱼、e字、盘肠等纹样,四周辅以规整的花卉。这些图案的含义是:蝙蝠--夫;桃--寿;磬--吉庆;双钱--双全;鱼--有余;盘肠--连绵不断。谐音组成:"福寿吉庆"、"福寿双全"、"万事如意"、"吉庆由于"等吉祥语。乾隆以后各朝仍流行这类纹饰。

14、过枝(过墙):自器物内(外)墙至外(内)壁,或器身至器盖,枝干相连,花叶相属,浑然一体者称为"过枝(过墙)"。纹饰常见为:花枝、翠竹、瓜果、桃实等,绘于盘、碟、碗、盏等敞口圆器内外,或盖碗的上下。过枝花纹于明成化年间开始多见,盛行于清雍正、乾隆、道光。有青花、五彩、粉彩等品种。

15、海八怪(海兽鱼涛):以汹涌波涛作地,绘海马、狮、象、翼龙和鱼等各色海兽鱼类奔逐其间。此纹饰始于明宣德朝,以青花与红彩互为衬托,明代后期采用青花一色绘画。清代有仿品。

陶瓷:纹饰款识

16、后挂彩的瓷器和修复的唐三彩瓦器,用眼看是不太容易,可是敲敲它,放在耳边听听声,因为是重烧过,声音发闷。

17、花押款:在器物底部的图形标识,始于明中晚期。

18、鸡爪纹:指瓷器局部受到点状冲击而形成的辐射状裂纹,裂纹不过胎,多呈黄色,形如鸡爪。

19、交泰瓶:清的乾隆朝的特殊制品。传世品有粉青釉凸花胆式瓶,傅部中间镂雕成如意头形,上下两部胎体互相勾套,可以活动,但有子母扣连接,不能分开,胎际皆涂金。另有黄釉青花器,撇口收颈,扁腹胎体上下两部镂以T形隔离套,制作巧妙,又称"天地交泰瓶"。

20、金丝铁线:纹片的一种,传世哥窑瓷器的特殊纹饰,因开片有大小之分,大开片呈深灰色似铁,小开片呈酱褐色,似金丝线而得名。

21、军持:亦称“君持”、“捃稚迦”。梵语“Knudika”的音译,为佛教僧侣饮水、洗手等的器物,亦为伊斯兰教徒所用。有铜、铁、瓷等质地。唐代有白釉、青釉制品。宋代亦作插花之用。元、明、清时期极为流行。以江西景德镇窑和福建德划窑,晋江磁社窑等产量为大,产品主要销往南洋各国。元代以敞口、长颈、扁腹、细长管状流为常见;明、清演变为器深矮胖和乳头状流。品种有青花、釉里红、白釉、绿釉、黄釉等。

22、开片(纹片):瓷器釉层中出现的裂纹。本是瓷器烧成过程中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缺陷,但宋代后开始有意识的在瓷器上用开片作为装饰。

23、康熙朝凡有二层台的器物,器折角处应极为挺直,有硬折角的感觉,凡折角圆浑者属后仿。

24、康熙朝盘、碗之类的圈足,除中、晚期的官窑成滚圆的"泥鳅背"状外,早期的官窑器及绝大多数民窑器为足壁内、外斜削而呈尖状,且足边大多有缺损。

25、康熙朝瓶、罐之类的立体器,其器物内、外壁的釉色应该一致。

26、康熙朝瓶、碗、盘、罐等器底能看到明显的旋纹痕和点点黑疵。

27、康熙朝器物的双底足,大多是外圈底足高于内圈底足。

28、康熙朝青花的青料周围有明显的水印指捺纹。

29、康熙朝人物画面脸部绝大多数外斜不正,这是陈老莲画人物的风格,凡人物脸部正面而规整者要注意其他各方面的条件。山水画的山石大多是南宋画院画风的"劈斧皴",晚期才有"披麻皴"画法。

30、康熙朝特有器型:观音尊、棒槌瓶、金钟杯、笠式碗、凤尾尊、马蹄尊等,后世仿品在器型上多少都有不同。

31、康熙朝五彩瓷的彩料周围,特别是蓝彩部分侧视之有蛤蜊光圈。

32、磕碰:指陶瓷器局部被冲击而残缺,是成品的硬伤。

33、磕釉:陶瓷器局部被轻微磕碰,釉面伤缺而未伤及胎体。

34、刻瓷:在瓷面上錾刻出装饰花纹,有的再在纹痕内填以墨或颜色而成。

35、口毛:在器物口沿位置,有爆釉现象。

36、口有崩;在口沿位置,因磕碰等原因形成小缺口。

37、葵口:器口的一种。因口沿呈秋葵花形而得名。碗、盘、碟之类器物均有此口。口沿有呈五瓣花形的,也有成六瓣花形的。宋代极为流行,明、清景德镇窑的制品十分精美。

38、顺治瓷器多在数器物的口沿抹上一层淡酱色。

39、顺治瓷器胎质、釉质均较粗,釉色发青。

40、顺治炉一类器物的底足均为饼底实足。

41、顺治有的盘底往往有窑裂痕。

42、铁锈斑(铁锈花):青代用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生产的一种结晶釉。如:《陶雅》所载:紫黑色釉,满现星点,灿烂发亮,其光如铁,为铁锈花。其中的釉料配方主要是含铁和锰。

43、铁锈花:指宋、元是北方磁窑生产的,在黑釉质上用赭红色绘画的瓷器。称:黑釉铁锈花。

44、团花:凡成圆形的图案称为"团花"。多见团龙、团鹤、团凤、团螭、团花蝶、团寿等。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品种。明代成化、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上团花十分流行。

45、洗口:器口呈洗形而得名。壶、瓶之类的器物常有此口。

46、洗口瓶:指瓶口似洗口而得名。宋代南北瓷窑多有烧造。器型大体有:洗口、直颈、垂圆腹、圈足;洗口、直颈、折肩、桶式腹、浅圈足;洗口、长颈、扁圆腹、圈足三种。

47、窑伤:棕眼(针孔、针眼、毛孔、猪毛孔、缩釉):是陶瓷制品釉面出现的无釉小孔。阴裂:指有釉盖没的坯体裂纹。釉裂:指釉面开裂而坯体未裂。窑裂(窑缝):陶瓷器于出窑前胎体和釉面同时开裂。

48、雍正瓷普遍特征是釉面有桔皮纹。

49、雍正仿永乐、宣德青花器有二个明显特征:一是施青料,系一笔涂抹,并无永、宣的小笔触痕;二是用加重点料来冒充永乐、宣德的自然黑铁斑。

50、雍正仿永乐甜白碗、盘之类器物,器底完全透亮。

51、雍正官窑及民窑精品碗、盘圈足均呈滚圆的"泥鳅背",抚摸之有糯米粉般的细腻感。

52、雍正民窑器瓶、杯、碗的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无釉而有明显旋痕。

53、雍正时的器物,除以仿明永乐、宣德及成化瓷为最普遍外,其突出的器型有牛头尊、贯耳瓶、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尊、桃洗及高圈足枇杷尊等。

54、雍正碗类有深圈足和大底足的特征,有的口径与足径的比例为2:1。

55、永乐青花色泽浓艳,釉层晶莹肥厚,不好识别是因为有年款的器皿少。

56、炸地:底部有放射性裂纹,且从胎里(外)向外(里)裂通。

57、炸釉:成品的釉面有裂纹或龟裂称风惊、釉惊;坯釉同时开裂称惊裂。

陶瓷专业名词解释(一)


为使艺术陶瓷投资、收藏爱好者,能更好地了解、掌握艺术陶瓷的一些基本知识,小编特将陶瓷专有名词编辑汇总如下。

青花:

瓷器釉彩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典型青花器系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蓝花在釉下,因此属釉下彩。

青花瓷的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的制造瓷器的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斗彩:

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的特点是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这种装饰已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和它的特色。

釉里红:

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均窑的紫红斑釉。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

中国传统习惯上,常常以红色代表吉祥与富贵,而且釉里红的呈色稳重,敦厚,既壮丽,又朴实,这都是深受人们喜悦乐用的因素。烧成后的特点是沉着,热情。

粉彩:

也叫“古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已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从装饰的艺术效果来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凡绘画中所能表现的一切,无论工笔或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釉上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 再在“彩炉”(在800-900 ℃之间烧成)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故称硬彩。古彩的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

古彩所描绘的对象甚多常见的有人物、山水、龙风、鸳鸯、松柏、灵芝、花草等。古彩瓷在历次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受到广泛的称赞。是景德镇陶瓷技术的优秀传统之一。就年代说,包括大明彩和康熙彩;就色彩说,有三彩、五彩和红绿彩。其技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装饰性强。

新彩:

旧称洋采,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先用五彩颜料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这种瓷器,称新彩瓷。新彩瓷,系清末民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建国后,几经改进,使新彩装饰技法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成为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景德镇现时流行的新彩中除颇有中国写意画风格的扁笔新彩外,还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贴花等。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装饰格调已形成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地方特色。新彩包括贴花、绘画、刷花、喷花、印花、薄膜移花、描金加彩、套色印金、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其特色是色彩丰富,装饰多样,毛坯造型秀丽,花纹生动,格调新颖。

瓷砖种类名词


亚光砖

亚光是相对于抛光而言的,也就是非亮光面。这种瓷砖可以避免光污染,维护起来比较方便。亚光釉面相对亮面砖容易吸脏,但不会渗到釉面内,用常见的清洁剂就可去除。

抛光砖

通体砖坯体表面经过打磨而成的一种光亮砖。相对普通砖而言,抛光砖表面要光洁得多,耐污性、耐磨性也更优秀。在运用渗花技术的基础上,抛光砖可以做出仿石、仿木效果。小编

吸水率

瓷砖的基本检测参数之一,主要反映瓷砖内部空隙的多少,主要影响瓷砖的密度、耐磨性、抗污性等。按照有关标准,瓷砖分类以吸水率为划分标准:吸水率小于等于0.5%的叫瓷质砖;吸水率大于0.5%小于等于3%的叫炻瓷砖;吸水率大于3%小于等于6%的叫细炻砖;吸水率大于6%小于等于10%的叫炻质砖;吸水率在10%以上的叫陶质砖。

釉面砖

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瓷砖。釉面砖比抛光砖色彩和图案丰富,因为表面是釉料,所以耐磨性不如抛光砖。选购釉面砖除了查看砖的尺寸是否一致等外,主要看吸水率。如果砖压机质量好、密度高、烧制温度高,吸水率也会更小。

瓷片

表面有釉层的瓷砖,是内墙砖的一种。通常用于卫生间和厨房等墙面,花色多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由于是贴在墙面上的,需要有一定的吸水率来保证墙面与水泥的结合度,坯体吸水率在6%-15%较为合适。

仿古砖

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瓷砖,实质是上釉的瓷质砖。与普通釉面砖相比,主要是釉料色彩的不同。砖的外观仿造以往的样式做旧,多采用自然色彩,体现沧桑、厚重、质朴的感觉。

勾缝剂

也叫填缝剂,以水泥为基材的固体粉末。用于瓷砖、面砖、大理石、花岗石等砖材之间填缝,具有防裂、抗水及耐久性,可有效阻止水泥砂浆中游离钙的析出,也使铺贴效果更美观。

腰线

建筑墙面上装饰用的水平横线,外墙面上通常在窗口的上下沿,卫生间墙面上用不同花色的瓷砖贴一圈横向的线条也称为腰线。材质并不局限于陶瓷,树脂、金属等材料也可做腰线。

十字卡

也称十字架,安装铺贴瓷砖时使用的塑料制品,埋入间缝中定位,确保角对角十字位精确对齐间距,调整瓷砖中间缝隙大小,使瓷砖铺贴规整漂亮,瓷砖之间的缝隙一致、均匀且方便安装。

薄板瓷砖

一种厚度减薄的瓷砖,因为厚度减薄,能有效减少瓷砖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由于其厚度较薄,铺贴过程中对于砂浆层的要求非常高,如果砂浆调配不当极易造成瓷砖在应力作用下破裂。小编

玻化砖

瓷质抛光砖的俗称,吸水率低于0.5%,多模仿天然石材纹理,可作墙砖、地砖,应用最为广泛。其表面如玻璃镜面一样光滑透亮,是瓷砖中最硬的一种,在吸水率、边直度、弯曲强度、耐酸碱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釉面砖及一般的大理石。选购时可在瓷砖背面洒点水,看能否滚落而非渗透进去,越不吸水表示吸水率越低,密度也高,具有很高的防潮、抗污能力。

通体砖

一种不上釉的瓷质砖,有很好的防滑性和耐磨性。通体砖的表面不上釉,正面和反面的材质和色泽一致,因此得名。

留缝铺装

家用瓷砖一般采用留缝方式进行铺装。如不留缝,在热胀冷缩及墙体变形的影响下,可能会使瓷砖开裂、崩瓷。

陶瓷名词:天球瓶


天球瓶——瓶的一种式样。直口、长颈,腹浑圆,似圆球,故名。明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创制,多为青花。清代雍正、乾隆又烧制青花釉里红、粉彩等品种。

陶瓷名词:马蹄尊


马蹄尊——尊的一种式样。广口,圆唇敛,削肩广腹,平底,器形似马蹄状,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烧制,仅见釉里红小件器件。

陶瓷名词:甜白釉


甜白釉--白釉的名贵品种之一。明代永乐景德镇窑创烧,在有暗花纹饰的薄胎器物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器物见有有小盘、小罐等。

瓷器收藏中遇到的常用名词


1.八吉祥:瓷器纹样之一。由轮、螺、幢、伞盖、花、瓶、鱼、结(也有的说: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种吉祥物组成。偶有用火珠状吉祥物代替其中之一。

2.宝相花:状如蔷薇,形大色丽,花瓣为二或三重,瓣端作三至五份裂开。流行于唐代彩色釉陶器及明、清瓷器上。

3.爆釉:瓷器釉有破损。

4.崩釉:陶瓷制品表面釉层自然的成块或成片脱落的现象,称为崩釉或剥釉。

5.束腰:笔筒有束腰的感觉,器皿底部又往往不齐平,自内向外倾斜。

6.冰裂纹:纹片的一种,因釉面似冰开裂而得名,其特点是无论角度大小欹斜,均为直线。

7.剥釉:瓷器出窑时,表面局部出现脱釉和滚釉的现象,一般统称为剥釉。

8.博古纹:博古纹样常包括一些古董、花瓶、文房四宝以及天文仪器之类的器物。博古纹在明末清初应用较多。

9.冲口:瓷器因磕碰而造成口内外成一条线的裂痕。

10.灯笼尊:清乾隆时流行,敞口,短颈、,自肩至足直下,形似灯笼而名。以青花、釉里红、粉彩、炉钧等品种为常见。

11.法华(法花):陶瓷釉色名。是在琉璃釉制作的基础上发展的新品种,琉璃釉用铅作熔剂,法花釉用牙硝作熔剂。创于元代,明中期以后在山西晋南一带盛行,具有特殊装饰效果。制作方法采用彩画中的立粉技术,在陶胎表面,用特制带管的泥浆袋,勾勒成凹线的纹饰轮廓,然后分别以黄、绿、紫釉料,填出第子和花纹色彩,入窑烧成。

12.梵文:印度古代书面语文字。以梵文书于瓷器作为装饰题材,盛行明代庙宇供器上,内容为佛教经文咒语之类。主要是青花品种。

13、福禄吉庆: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官窑粉彩瓷瓶上盛行的吉祥图案。一般在各种底色上绘蝙蝠、桃、团寿、磬、如意、双钱、双鱼、e字、盘肠等纹样,四周辅以规整的花卉。这些图案的含义是:蝙蝠--夫;桃--寿;磬--吉庆;双钱--双全;鱼--有余;e--万;盘肠--连绵不断。谐音组成:"福寿吉庆"、"福寿双全"、"万事如意"、"吉庆由于"等吉祥语。乾隆以后各朝仍流行这类纹饰。

14、过枝(过墙):自器物内(外)墙至外(内)壁,或器身至器盖,枝干相连,花叶相属,浑然一体者称为"过枝(过墙)"。纹饰常见为:花枝、翠竹、瓜果、桃实等,绘于盘、碟、碗、盏等敞口圆器内外,或盖碗的上下。过枝花纹于明成化年间开始多见,盛行于清雍正、乾隆、道光。有青花、五彩、粉彩等品种。 15、海八怪(海兽鱼涛):以汹涌波涛作地,绘海马、狮、象、翼龙和鱼等各色海兽鱼类奔逐其间。此纹饰始于明宣德朝,以青花与红彩互为衬托,明代后期采用青花一色绘画。清代有仿品。

16、后挂彩的瓷器和修复的唐三彩瓦器,用眼看是不太容易,可是敲敲它,放在耳边听听声,因为是重烧过,声音发闷。

17、花押款:在器物底部的图形标识,始于明中晚期。18、鸡爪纹:指瓷器局部受到点状冲击而形成的辐射状裂纹,裂纹不过胎,多呈黄色,形如鸡爪。

19、交泰瓶:清的乾隆朝的特殊制品。传世品有粉青釉凸花胆式瓶,傅部中间镂雕成如意头形,上下两部胎体互相勾套,可以活动,但有子母扣连接,不能分开,胎际皆涂金。另有黄釉青花器,撇口收颈,扁腹胎体上下两部镂以T形隔离套,制作巧妙,又称"天地交泰瓶"。

20、金丝铁线:纹片的一种,传世哥窑瓷器的特殊纹饰,因开片有大小之分,大开片呈深灰色似铁,小开片呈酱褐色,似金丝线而得名。

21、军持:亦称"君持"、"捃稚迦"。梵语"Knudika"的音译,为佛教僧侣饮水、洗手等的器物,亦为伊斯兰教徒所用。有铜、铁、瓷等质地。唐代有白釉、青釉制品。宋代亦作插花之用。元、明、清时期极为流行。以江西景德镇窑和福建德划窑,晋江磁社窑等产量为大,产品主要销往南洋各国。元代以敞口、长颈、扁腹、细长管状流为常见;明、清演变为器深矮胖和乳头状流。品种有青花、釉里红、白釉、绿釉、黄釉等。

22、开片(纹片):瓷器釉层中出现的裂纹。本是瓷器烧成过程中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缺陷,但宋代后开始有意识的在瓷器上用开片作为装饰。

23、康熙朝凡有二层台的器物,器折角处应极为挺直,有硬折角的感觉,凡折角圆浑者属后仿。

24、康熙朝盘、碗之类的圈足,除中、晚期的官窑成滚圆的"泥鳅背"状外,早期的官窑器及绝大多数民窑器为足壁内、外斜削而呈尖状,且足边大多有缺损。

25、康熙朝瓶、罐之类的立体器,其器物内、外壁的釉色应该一致。

26、康熙朝瓶、碗、盘、罐等器底能看到明显的旋纹痕和点点黑疵。

27、康熙朝器物的双底足,大多是外圈底足高于内圈底足。

28、康熙朝青花的青料周围有明显的水印指捺纹。

29、康熙朝人物画面脸部绝大多数外斜不正,这是陈老莲画人物的风格,凡人物脸部正面而规整者要注意其他各方面的条件。山水画的山石大多是南宋画院画风的"劈斧皴",晚期才有"披麻皴"画法。

30、康熙朝特有器型:观音尊、棒槌瓶、金钟杯、笠式碗、凤尾尊、马蹄尊等,后世仿品在器型上多少都有不同。

31、康熙朝五彩瓷的彩料周围,特别是蓝彩部分侧视之有蛤蜊光圈。

32、磕碰:指陶瓷器局部被冲击而残缺,是成品的硬伤。

33、磕釉:陶瓷器局部被轻微磕碰,釉面伤缺而未伤及胎体。

34、刻瓷:在瓷面上錾刻出装饰花纹,有的再在纹痕内填以墨或颜色而成。

35、口毛:在器物口沿位置,有爆釉现象。

36、口有崩;在口沿位置,因磕碰等原因形成小缺口。

37、葵口:器口的一种。因口沿呈秋葵花形而得名。碗、盘、碟之类器物均有此口。口沿有呈五瓣花形的,也有成六瓣花形的。宋代极为流行,明、清景德镇窑的制品十分精美。

38、顺治瓷器多在数器物的口沿抹上一层淡酱色。

39、顺治瓷器胎质、釉质均较粗,釉色发青。

40、顺治炉一类器物的底足均为饼底实足。

41、顺治有的盘底往往有窑裂痕。

42、铁锈斑(铁锈花):青代用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生产的一种结晶釉。如:《陶雅》所载:紫黑色釉,满现星点,灿烂发亮,其光如铁,为铁锈花。其中的釉料配方主要是含铁和锰。

43、铁锈花:指宋、元是北方磁窑生产的,在黑釉质上用赭红色绘画的瓷器。称:黑釉铁锈花。

44、团花:凡成圆形的图案称为"团花"。多见团龙、团鹤、团凤、团螭、团花蝶、团寿等。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品种。明代成化、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上团花十分流行。

45、洗口:器口呈洗形而得名。壶、瓶之类的器物常有此口。

46、洗口瓶:指瓶口似洗口而得名。宋代南北瓷窑多有烧造。器型大体有:洗口、直颈、垂圆腹、圈足;洗口、直颈、折肩、桶式腹、浅圈足;洗口、长颈、扁圆腹、圈足三种。

47、窑伤:棕眼(针孔、针眼、毛孔、猪毛孔、缩釉):是陶瓷制品釉面出现的无釉小孔。阴裂:指有釉盖没的坯体裂纹。釉裂:指釉面开裂而坯体未裂。窑裂(窑缝):陶瓷器于出窑前胎体和釉面同时开裂。

48、雍正瓷普遍特征是釉面有桔皮纹。

49、雍正仿永乐、宣德青花器有二个明显特征:一是施青料,系一笔涂抹,并无永、宣的小笔触痕;二是用加重点料来冒充永乐、宣德的自然黑铁斑。

50、雍正仿永乐甜白碗、盘之类器物,器底完全透亮。

51、雍正官窑及民窑精品碗、盘圈足均呈滚圆的"泥鳅背",抚摸之有糯米粉般的细腻感。

52、雍正民窑器瓶、杯、碗的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无釉而有明显旋痕。

53、雍正时的器物,除以仿明永乐、宣德及成化瓷为最普遍外,其突出的器型有牛头尊、贯耳瓶、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尊、桃洗及高圈足枇杷尊等。

54、雍正碗类有深圈足和大底足的特征,有的口径与足径的比例为2:1。

55、永乐青花色泽浓艳,釉层晶莹肥厚,不好识别是因为有年款的器皿少。

56、炸地:底部有放射性裂纹,且从胎里(外)向外(里)裂通。

57、炸釉:成品的釉面有裂纹或龟裂称风惊、釉惊;坯釉同时开裂称惊裂。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砖的名词解释》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砖的名词解释》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厨房的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