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 导航 >

河北保定元代窖藏青花瓷品赏

河北保定元代窖藏青花瓷品赏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0-12-07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厅陈列的众多精美瓷器中,有四件青花瓷令世人惊艳,它们是1964年5月在河北保定市永华南路元代窖藏内出土的器物,当时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包括6件青花瓷器、2件卵白釉瓷器和3件蓝釉描金瓷器。此次青花瓷器的出土曾轰动一时,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成批元代青花瓷,这些器物造型典雅端庄,纹饰丰富,制作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堪称元瓷极品,弥足珍贵。此处笔者将四件绝美的青花瓷器作介绍,以飨读者,在悦目的幽蓝神韵中体味青花独具的艺术魅力。

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

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罐底

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罐盖顶部

高42.3厘米,口径15.2厘米,底径19.4厘米。盖罐直口,短颈,溜肩,上腹较鼓,下腹至底部渐收,宽圈足,足底露胎,胎色白,伴有粘砂、铁质斑点和釉斑,胎釉结合处有火石红。该罐通体施青白釉,釉层凝厚,釉面润泽光亮,所绘纹饰题材丰富,层次清晰,主题突出,全器装饰纹样达10余层。盖顶塑一昂首翘尾蹲踞的狮子,盖面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和回纹。罐身颈部饰一周缠枝菊花纹,肩部饰卷草纹和大朵如意云纹,下垂的云头内采用蓝地白花装饰技法绘水波莲花,云头之间点缀折枝菊花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四组菱花形开光,开光以双重串珠堆贴而成,开光内贴塑四季花卉和山石,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以釉里红涂绘,瑰丽的红色与莹亮的蓝色交相辉映,形成了极强的装饰效果。下腹饰卷草纹和莲瓣纹。器物上的装饰纹带或写实、或变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总体来看,这件大罐既具有青花幽静雅致的特质,又融入了釉里红浓重热烈的色调,集绘画、浮雕、贴塑等多种技法之大成,是存世元青花中的顶级艺术珍品。

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

高51.5厘米,口径6.6厘米,底径14.5厘米。瓶盖及瓶身均呈八棱形。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腹部修长内收,足微侈,足底露胎。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青。肩部和近底部饰大朵如意云纹,内绘青花花卉、凤鸟和怪兽。瓶身纹饰布局繁密,主题纹饰为青花海水火焰纹,采用留白手法装饰四条矫健有力的游龙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飞舞翻腾,四条白龙以刻、绘结合的技法塑造,看上去凹凸有致,富有立体感。龙均为双角,头小,颈部细长,双目圆睁,张口吐舌,异常凶猛生动,是典型的元代龙纹的特征。整件器物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一改唐宋以来瓷器纹饰布局疏简的传统,且形象对比鲜明,白地蓝花与蓝地白花相映成趣,极富艺术感染力。这件梅瓶形制规整,充分展示出元代制瓷工匠高超的成型技艺。

青花双狮戏球纹八棱玉壶春瓶

高32.5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9.8厘米。通体呈八棱形,敞口,细颈,圆腹,圈足微外撇。胎薄而致密,釉细腻润泽。瓶身由上至下绘九层青花纹饰,口沿内侧绘八朵如意云纹,颈部饰蕉叶纹、回纹和覆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狮戏球图,狮身系彩绸缨络,回首翘足,嬉戏玩耍,周围间以火焰、方胜、灵芝等杂宝,下腹及底部绘钱纹、莲瓣纹、回纹及卷草纹。这件玉壶春瓶造型优雅美观,纹饰生动活泼,青花色泽浓艳,是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器的代表作。

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棱执壶

高23.6厘米,口径4.9厘米,底径7.8厘米。通体呈八棱形,壶盖中心置圆尖钮,盖面绘覆莲瓣纹。壶口为喇叭状,颈细,下腹鼓,颈腹间一侧有流,对称的另一侧有柄,近底处内收,圈足外撇。颈中部饰一周回纹,上半部绘蕉叶纹,下半部绘覆莲瓣纹,覆莲内饰火焰宝珠纹。上腹部在两周卷草纹之间饰6组折枝花卉,下腹部饰仰莲瓣纹,圈足饰卷草纹一周。流细长,流颈间有S形花饰相连接,流身两侧饰卷草纹,柄宽扁,顶部堆贴卷云纹。这件执壶造型秀美典雅,纹饰布局繁而不乱,层次清晰,堪称元青花中的精品佳作。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宋、辽、西夏、金长期对峙、战争和分裂的局面,使中国走向大一统。元朝发达的交通为各地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尤其推动了元朝海外贸易的发展,美轮美奂的中国瓷器也就这样走向了世界。元朝历史不足百年,而在中国陶瓷史上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元代创烧出成熟的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些色彩斑斓的瓷器逐渐取代了之前色调单一的素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从而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新纪元。

在保定元代窖藏出土的这几件青花瓷器以其古朴浑厚的器物造型、精湛绝伦的绘画技法和明艳动人的纹饰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的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和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器形硕大,浑圆饱满,是典型的元代青花瓷器的特征,而八方造型也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常见式样,这种造型是制瓷工匠们模仿伊斯兰金银器的样子制作出来的。几件器物的瓷胎采用的是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高岭土的加入使瓷胎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提高,因此拓宽了烧成范围,减少了器物变形,从而能够烧制出大件器物;它们的釉色皆白中闪青,从科学检测数据看,这种釉色既与青白釉不同,又与卵白釉有别,正好介于青白釉和卵白釉之间;器物上的图案花纹发色青翠浓艳,浓重之处有黑色疵点,应是采用进口“苏麻离青”钴料烧制而成。耐人寻味的是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布局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主次分明,采用横向带状分布的形式,在主题纹饰之间均以卷草、弦纹、回纹、钱纹等辅助纹饰相隔,看上去繁而不乱,井然有序。

保定元代窖藏出土瓷器精美,堪称元代瓷器的精品,其埋藏者应是当时的官宦显贵之家。这些窖藏之所以遗留到现在,是由于埋藏者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死亡或离乡背井,无法再返回故乡的缘故。

目前所见元代青花瓷器存世很少,这四件器物保存较为完好,青花发色自然,釉面清亮润泽,纹饰丰富,充分体现出元代青花瓷器的时代特征,为研究、鉴定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珍贵的标准器型和重要的实物资料。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收藏青花瓷要注意什么?


收藏青花瓷要注意什么?收藏青花瓷不能随波逐流,正因为青花瓷的珍贵稀少,市面上才会出现众多的仿造品,这就使得青花瓷市场鱼龙混杂,令人不辨真假。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因此,只要掌握了款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

首先,看钴料。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它们多属高锰类,尤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高级的工艺师创作,艺术价值更高。

其次,看发色。釉下发色艳丽,青花见五色的青花瓷品种尤为珍贵。清康熙时正是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达到巅峰。所谓青花见五色,指的是使用一种青花颜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图案出现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

第三,艺术水平是一个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最后,古代青花瓷款识中的书法、图案,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比如说,顺治时期的青花瓷总体来说较为粗糙,构图比较随意,器型、图画种类还不是很多。

元代青花瓷


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成功地烧制出青花瓷器。我国国内现存各地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有 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青花瓷有200多件。

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多为小件器物,胎子轻薄,不甚精细,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可以说相当潦草,常见器物有高足杯、碗、盘、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多为日常生活用品,这类青花瓷器当时生产数量有限,属民用瓷。另外一类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为多,其共同特点是大器者胎体厚重,小件轻薄,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该类器件做工精良,纹饰层次多,有的甚至多达10来层,画得很满,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间没什么关系,如经常是在缠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之间夹杂云凤、云龙、杂宝、海水江牙等,将毫不相干的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这类瓷器国内传世品极少,墓葬出土也不多见,绝大多数是窖藏出土。估计是由于当时发生了某些突然变故,在不便随身携带的情况下,埋于地下保存的。

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罐 元 高38.4厘米

估价:RMB3500000----4500000 成交价:RMB6503794

此罐直口,颈部稍高,鼓腹,圈足。通体纹样密满,然层次分明,排列井然有序。肩腹两侧堆贴兽耳,有孔,可供串环之用,器身牡丹花瓣与瓣之问以串珠相隔,花叶硕大,具有元代纹样特征。青花缠枝花卉罐 元 高28厘米

估价:RMBl500000----2200000

此拍品1949年前曾藏于一加拿大银行家处,20世纪六七上年代先后在加拿大、日本展出。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元 直径48.2厘米

估价:RMB6000000----8000000成交价.RMBl0582520

此盘菱花口板沿,兜腹圈足,口沿、内壁青花地留白凸起缠枝花开,盘心青花绘鱼藻纹。印花凸起纹饰是元代白釉、卵白釉瓷器常见的装饰方法,移植到青花瓷器上非常少见,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如此硕大的盘子,适应阿拉伯人的生活习惯,应为元代景德镇窑专为西亚烧制的外销瓷器。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元 44.1X5.5厘米

此瓶线条圆润流畅,通体绘青花纹饰。肩部为杂宝纹及缠枝牡丹纹,腹部绘汉代典故"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人物故事及梅,竹、松、芭蕉、山石等纹样,下部有宝莲纹。虽通体装饰各种图案,但繁而不乱,层次分明,其艺术成就之高,在元青花瓷中似可夺冠。青花荷鹭双耳罐 元 高37.9厘米

估价:RMB450000----600000

此罐上口缩颈,溜肩鼓腹,收胫浅圈足,肩腹之间饰两兽耳。其口、颈、肩、胫部绘画的卷草纹、缠枝花卉、双脚流云,仰覆莲中的火珠,大如意垂云山的折枝花以及主题纹饰荷塘鹭鸶,都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常见的题材,纹饰自然流畅,疏密得当,极富韵味。

漫话元代青花瓷


说到“瓷都”景德镇对中国陶瓷的贡献,首先得从元代景德镇烧制的青花说起。因为元代青花瓷产地,虽然另有浙江江山、云南建水及玉溪等地,但无论产量、质量和艺术价值,都无法与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相媲美。青花瓷是一种以天然钴土矿为呈色剂,在白釉坯胎上用毛笔描绘图案花纹,罩透明釉后,入窑一次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宋代亦有烧制,到元代臻于成熟。从元代开始,历经明、清,无论官窑与民窑,一直盛烧不衰,成为最具民族文化风格的重要彩瓷品种,深受海内外世人的青睐。

失之交臂的元青花

景德镇虽然在元代已成功烧制青花瓷,但由于史籍缺载和缺乏有明确纪年的实物佐证,人们对它的认识与了解有数百年的历史空白。在半个世纪以前,中国到底有无元代青花瓷?如果有,它又有哪些艺术特征?可以说谁也难以说清楚。正因为如此,人们在揭示这一历史之谜时,颇有些曲折与传奇。

事情首先得从流失到英国的一件带元朝纪年题记的青花瓷器说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人霍布逊从英国达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中国青花瓷器中,率先披露了一对形制完全相同的中国青花龙凤纹象耳瓶,瓶高63.6厘米,瓶身绘缠枝菊、蕉叶、缠枝莲、飞凤、海水云龙、缠枝牡丹、杂宝及变形莲瓣等多层图案,瓶颈上用青花书:“信州路玉山县顺成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拱”的长篇题记。至正十一年(1351年),为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年号之一。在元代以前,中国瓷器还没有形成书写纪年款识的惯例,发现这件青花瓷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向世人宣称,这是中国元代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器。这件供奉者在景德镇订烧的瓷器,怎么会流失到英国呢?据知名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先生讲,这对青花瓶原为北京智化寺的案前供器,1929年被闽籍旅英华侨吴赉熙贩运英国后,被英国伦敦达维德基金会收藏。北京琉璃厂学徒出身、后为陶瓷鉴定专家的孙会元先生生前回忆,这对带款元青花瓷,当年曾在琉璃厂文物市场上流传过,因当时不敢相信元代有青花瓷,谁也不认,后来才流失他邦。

霍布逊的报道过于简单,还缺乏更有说服力的佐证,在当时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这件带款青花瓷为标准器,对照伊朗及土耳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其它青花瓷器进行了类比研究,把与此青花瓷风格特征相似的青花瓷器定为“至正型”青花瓷。随着标准器的确定和考古的新发现,中国元代青花瓷才逐渐为人所识。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内,国内外的研究学者,进一步以“平正型”瓷风格特征为标准器,通过对比研究,又确认出一批具有“至正型”风格的元代青花瓷器。

元代青花瓷的分期


元代青花瓷的发展进程,是有待于我们依据更多的实物和文献予以科学说明的课题。由于对许多虽属细节但又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的未知,我们难以跳开这些隐秘而对整个元青花发展线索作出正确判断。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元青花的历史背景、工艺方法、性质用途都十分复杂,使元青花发展的过程在时间顺序上表现为相互交叉叠合的多层面的统一。也就是说,名义上的时间顺序的划分,是粗线条的、模糊的和逻辑意义上的。

元代青花瓷在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工艺不断变换,依照器物的销售对象采用过不同的原料。从釉面看,有青白釉、白釉和卵白釉三类;从青料看,有进口苏泥勃青料和国产青料两类。元青花上釉面的不同和青料的差异及两者的组合情况,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延祐期青花、至正期青花和元末期青花三个阶段。

(一)、延祐期青花瓷

青花瓷在整个元代的早中期缓慢发展着,从元初(1271年)到元后期至元(1335-1340年)间的六七十年间,工艺粗糙的青花瓷断断续续地被生产出来,是成熟元青花的准备阶段。

延祐期青花处于元代青花瓷的成熟过程中,尚具许多工艺上的初创性和原始性,特征可以归纳为:

1.施青白釉,釉色或稍透明或稍混浊,青白色或灰黄色。

2.采用国产青料,呈色青中含灰或青中含褐,有些则是青料浅淡处青灰,青料厚重处青褐。

此外,延祐期青花除用青花线描装饰外,还采用堆塑刻画等辅助手段。这时期青花纹饰仅见牡丹、灵芝、缠枝菊、莲纹、如意纹等花卉图案纹,不见人物纹和动物纹,构图简单,画面疏朗。

延祐期青花在工艺上的基本特征是施青白釉和采用国产青料。延祐六年纪年墓出土的青花塔式瓶集中反映了元代前期青花的工艺和装饰特征,是这一阶段青花瓷的代表。1276年元前至元丙子纪年墓出土的青花观音像已具备延祐期青花的基本特征,是元青花延祐期的开始。1348年元至正戊子青花罐施青白釉、用国产青料,仍属延祐期青花范围。

目前已知有纪年款或纪年墓出土的元延祐期青花,都属特殊订烧的器物或随葬器。同时,在海外出土、发现的元青花藏品中,都未发现过符合延祐期特征的器物。因此延祐期青花的性质有两点是可以认定的:一是仅限于国内使用,还未作外贸商品;二是仅限于少量烧制,还未作大宗商品进行规模生产。

(二)至正期青花

元代青花瓷成熟于14世纪中期的至正年间,其直接原因是由于外贸需求的激发。至正期青花反映了元青花的最高成就,是元代青花瓷的主体和代表。

至正期青花的典型器物很多,但有纪年款或纪年墓出土的,仅一对至正十一年款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和至正十一年纪年墓出土的青花连座三足炉两例。

作为工艺上完全成熟的至正期青花,从原料、制作、绘画、烧成都达到完美的程度。不仅有大型的所谓"至正型青花",也有和至正型青花工艺上相同,装饰风格上相似的小型青花器。

至正期青花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

1.施含青的透明釉(白釉),不同于晶莹厚润的青白釉,又区别于乳浊失透的卵白釉。另见用青白釉的小件器。

2.用进口苏泥勃青料,翠丽鲜艳,略含紫,线条边缘有流散晕化,积青处见蓝褐斑。

另外,至正期青花装饰上以线描青花纹饰为主,部分使用堆塑、模印、刻画等辅助手段。采用模印方法的,仅限于直径40厘米以上的大盘。纹饰多样,有花卉、人物、动物几类。构图繁密,盘自内向外,瓶颈自上而下有数层甚至十几层纹样。

因此,至正期青花的特征是施含青的透明釉(个别青白釉),用进口青料,后者尤为基本特征。必须强调的是,至正期青花不仅包括以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为代表的大型青花器即所谓至正型青花,还应包括这一时期生产的工艺上和至正型青花相同的中、小型青花器。20世纪后半期在国内陆续发现的元青花器中,就有相当数量的这类中、小型青花器。

至正期青花的上限目前尚难精确界定。据至正初的一些青花器仍施青白釉,用国产青料,烧制是又欠精的情况来看,成熟的至正期青花应开始于至正初或稍后,即14世纪40年代。至正期青花的下限大约结束于14世纪50年代,即至正十二年或稍后的一段时期。从至正十二年起,景德镇地区战争不断,到至正二十年,朱元璋政权实际已控制了景德镇,连年兵火不仅影响了以外贸为主要目的的青花器生产,也切断了进口青料的来源,致使至正期青花过早终结。

与延祐期青花不同的是,至正期青花的商品属性更加明确。

(三) 元末期青花

元末因战事导致生产条件的变化,青花制作中采用了多种原料制作不同的器物以适应不同的销售对象的方法,从青料看有进口钴料和国产钴料两种,从釉面看有白釉、卵白釉和青白釉三种,其中进口钴料基本用于白釉青花,国产钴料基本用于卵白釉和青白釉青花。这样元末就有进口青料白釉青花瓷(典型器如五爪龙纹青花器和内暗花外青花器)、国产钴料卵白釉青花瓷(典型器如东南亚出土的小型青花器)和国产钴料青白釉青花瓷(典型器如国内出土的一些小型青花器)三大类。至于其他青料和釉面的组合情况仍然存在,但比例很小。

从青料看,元末期有进口青料和国产青料两种。进口青料用于大型器或制作精致的中小型器,国产青料均见于中、小型器。

从釉色看,元末有含青的透明白釉、卵白釉和青白釉三种,透明白釉青花基本用进口青料,卵白釉和青白釉青花基本上用国产青料。用于青白釉的青料呈色大多浓重深黑,有铁锈斑。

从纹饰看,透明白釉进口青料器沿袭至正期青花的装饰风格,但基本不用模印涂青的方法,画面较至正期青花稍疏朗。卵白釉国产青料器纹样以白描性质的简笔花卉纹为主,青白釉国产青料纹样稍复杂,采用勾勒点染或简笔白描画法。

由于元末期青花用料和需求的多样性,使产品的特征呈现复杂化,这样,当我们从抽象概念向具体推移,对某一件元末青花进行判断时,会出现和上述三类标准器有异的第四类、第五类甚至更多的归纳,这正是元末期青花瓷特征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

收藏青花瓷需要注意什么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中的第一大门类,数量之广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近几年来,青花瓷器一直是古董收藏市场上的一个热门品种,清朝官窑青花瓷就屡屡在拍卖会上拍出高价,更多的人怀着热情投入到了瓷器收藏行列。相信每一位瓷器投资收藏者的手中,至少都有那么一两件青花瓷。当然,青花瓷的数量大就意味着它的仿品并不少,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在青花瓷收藏中立于不败之地呢?咱们收藏青花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我们在收藏青花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钴料是什么,青花瓷的钴料种类繁多,具体有平等青、石子青、回青、苏泥麻青......这些钴料基本上都属于高锰类。特别是进口青花钴料烧制而成的青花瓷的收藏价值是最高的。这是由于一般只有当时水平较高的制瓷大师才会运用这种比较珍贵的进口青花钴料来烧制青花瓷,故而这件瓷器的艺术价值不可小觑。

第二点,我们在选购青花瓷的时候,还需要看它的发色如何。一般来说青花见五色,釉面发色比较鲜艳的青花瓷最为贵重。清朝康熙年间,制瓷工匠们烧制的五彩青花将青花瓷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青花见五色,这句话听上去非常高端、深沉,但它的含义并不难以理解,指的是运用一种青花钴料创作出来的青花瓷,外壁纹饰出现深浅虚实等多个变化,看上去美妙极了。

第三点:青花瓷的品相是它是否值钱的一个关键因素。一般来说,造型典雅大气,外壁纹样具有立体感,并且线条层次分明,题材内容比较出色的青花瓷更值得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们入手。

第四点: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青花瓷上。古代青花瓷上面的题款书法以及图案,对于古代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以及篆刻艺术的研究都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打个比方说,清朝顺治时期的青花瓷看上去就比较粗糙,釉面上的构图相当随意,瓷器造型和绘画题材方面也不尽如意。

以上就是选购青花瓷所需要注意的几点,希望对各位瓷器收藏爱好者们有所帮助。在这里提醒有意收藏青花瓷的朋友们,现在市场上的青花瓷仿作赝品并不少,大家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谨防上当受骗。

如何鉴识元代青花瓷?


对于青花瓷器来说,元代是一个重要的年代。虽然元代以前,在唐代和宋代,已发现有青花瓷器的生产,但是,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到了元代才真正达到了烧制的成熟期。20世纪40年代以前,元青花瓷还不大被人注意。至上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玻普根据英国达维德基金会所藏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题记有青花云龙象耳瓶,对照中亚地区土耳其、伊朗宫廷和寺院所藏青花瓷瓶进行研究,将其定为标准器,定出一批所谓“至正型”青花瓷,元青花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正因为对于元青花认识时间不长,因此,历史上没有元青花的仿品,现在市场上见到的仿器,均是当代人所为。

成熟的元青花官瓷胎质紧密洁白,釉色纯净透明,运用进口或国产青钴料产生蓝色的图案花纹,已熟练地掌握了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因此,鉴识元青花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去进行辨别。

元代的青花瓷,特别是其中晚期景德镇窑所烧造的产品,可以代表元青花的最高水平,其胎釉和青花用料上通常有以下一些特点:其胎骨厚重,形制一般较大;胎质坚密洁白,但当时胎料的淘练技术不如明清时精细,尤其在一些民窑产品上,露胎处可见到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官瓷产品情况要好得多,有些铁斑和砂眼,但不影响整体胎质的坚密和洁白度。底足和缩釉处常能见到一种火石红斑;

元青花施釉较厚,但不是十分均匀,烧成质量较好,釉面光亮滋润,给人一种如堆脂般的油润感,这是重要鉴别依据。在釉薄处透过釉面能见到胎上泛出的一种近似肉红的颜色,这一点,也是鉴识元青花和明代永乐瓷的胎釉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如遇釉色干枯单薄,又没有肉红色从釉下透出的所谓元青花,十有八九是后仿之品。

元青花使用的青花钴料有国产和进口两种。国产钴料产地以浙江、云南、江西为主,由于内含成分高锰低铁,因此发色灰暗。这些大都为云南玉溪窑、浙江江山窑所生产的民用瓷;元青花官用瓷所使用的进口钴料俗称“苏麻离青”,主要用于生产外销瓷,少量流入国内市场。这种料的特点是低锰高铁成分,烧成后其色料全部熔融于釉中,形成蓝色玻璃相。青花绘画大都采用涂抹的方法,发色浓艳,但在蓝中也泛出一定程度的灰度,有晕散现象,青色浓厚之处,常有黑色铁斑析出,产生一种点染似的特殊效果。这种效果,是检验是否运用“苏麻离青”料的一个依据,但烧造得好的精品元青花也未必一定有黑色斑点析出,铁质黑斑毕竟是一种缺陷,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博物馆所藏的大量元青花瓷就都没有黑斑,因此,鉴识元青花所用的进口料,黑斑既是一个重要特征,但又不是唯一的依据。有人说是用的两种料,即用“苏麻离青”料的有黑斑;而用“苏泥勃青”料的则没有黑斑。这种说法是无知的表现。本人以为,并没有什么两种进口料,两种叫法只是翻译的不同,而有无铁斑,关键还在于烧造技术上的差异。鉴别时主要还是要看这种青钴料在釉下的熔融状况。真品烧造得好的元青花看上去就像蓝宝石一样闪闪发光,既好看,又耐看。

元代青花瓷文化展首博开幕 73件元代青花瓷亮相


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20日在京举行开幕式,来自中外25家博物馆的73件元代青花瓷在首博首次集体亮相。

据悉,本次展览是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青花文化交流中心等主要承办方历经2年准备,精心打造的国内外元青花瓷盛会。展览将持续至6月21日,有元代青花瓷标准器青花凤首扁壶等73件国内外博物馆珍品被集中展出。

首都博物馆馆长姚安介绍,目前存世的元青花瓷器总量极少,而且部分流散日本、美国、土耳其、伊朗等国。其中,伊朗是除中国外保存元代青花瓷器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次的展品中将包括青花蓝地白花杂宝双风纹菱花口大盘等6件由伊朗国家博物馆珍藏的青花瓷。

据悉,为了让喜欢青花瓷的观众更好地参观,首都博物馆还将向观众提供多方位服务。展览不仅配置了图录、电子光盘资料片、免费折页,还有部分纪念品出售。此外,为配合展览,首都博物馆还将举行“元青花瓷与中华文化国际论坛”大型学术会议等。

元代青花瓷的辅助纹饰


元青花的辅助纹饰品种繁多,有图案性质的写实内容或几何纹样。明以后,青花瓷纹饰大多沿袭元青花画法,但略见变异。这种差别在辅助纹上有更为明显的反映,是鉴别元青花的重要佐证。

(一)波浪

元青花上的波浪纹应用于大盘的边沿、盘中纹饰间的隔离及花卉纹的底纹。边沿采用波浪纹的大盘一般为菱边。

波浪纹由浪纹和波纹两部分组成。元青花上的浪纹以轻重变化的粗线勾勒,形状如"佛手",如棕榈叶又如姜芽,称姜芽海水。波纹以极细密的线条画成,放射状或旋涡状,后者如人的指纹。浪与波之间有留白以增加空间感。有些波浪纹中加绘简笔朵花。

模印的花卉纹饰带有些以波纹衬地,作为相邻的波浪纹的延伸。

明初青花波浪纹已简化,浪纹用细线双勾中空,有的加绘细小圆圈以示浪花。波纹粗而疏,层层叠叠,汹涌起伏。已不见指纹状的旋涡。

(二)变体莲瓣

莲瓣分写实性质的和抽象性质的,后者为变体莲瓣,有仰覆之别,应用很广。

元青花上的变体莲瓣纹饰于瓶、罐类器物的颈部和胫部。每瓣独立,由外粗内细双框组成。内框细线一笔勾成,外框双勾后填色或粗线画成。粗线画成的分两笔,均从中间起笔。莲瓣肩部方折。内框线条和莲瓣内纹饰连笔。莲瓣内填杂宝(火焰、宝珠之类)、花卉(以莲、菊为主)或云头,云头下加一圆圈。

明初变体莲瓣外框互相借用,肩稍圆柔,莲瓣内图案简单,有宝相花、旋涡纹等。

(三)回纹

元青花上的回纹源自青铜器的云雷纹。单体绘制,自左上方起逆时针走笔,从外到内一般为套叠两框,也见单框。有变形回纹,笔画简化而不完整。

明初青花回纹两个一组,笔画相连,借用一条边线。明初回纹的另一种

画法是整个饰带一笔完成,从外向里画后再逆向画出,开始第二个单位。

(四)卷草纹

元青花上的卷草纹每一单位独立绘制,一正一反相接。也有的二上一下或一下二上相接。无中心波谷曲线。

明初卷草纹先画一中心波谷曲线,在上伸发卷草纹,明中期起,有不画中心波谷曲线的卷草纹。

(五)钱纹

元青花上的钱纹饰于盘沿和瓶口等处,有整钱组成的装饰带,也有半钱交叉组成的饰带。钱纹以外圆内方为基本造型,有种种变化。有些钱纹中的方穿画成菱形,菱形每边加一点,如菱形饰带画法。

(六)菱形

元青花上的菱形饰带画于盘的口沿或作瓶罐纹饰的间隔。圆口大盘一段用菱形饰带装饰边沿。每一单位为两个菱形套叠,有的在其间填青。内菱形中心和四边各有一点。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河北保定元代窖藏青花瓷品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河北保定元代窖藏青花瓷品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