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明万历年制瓷器鉴别 > 导航 >

大明万历瓷器真假鉴别方法

大明万历瓷器真假鉴别方法

大明万历年制瓷器鉴别 明代万历瓷器鉴别要点 万历蓝釉瓷器鉴别

2021-01-04

大明万历年制瓷器鉴别。

辨胎釉

胎色白中闪灰,胎质干涩、空隙较多从明嘉靖起瓷器胎质已远不如明代早、中期淘炼精细、致密洁白。万历官窑小件仍胎质较细密,但是,大件之物胎质已明显见差,胎质较细、空隙较多,并常见黑色杂质。瓷釉方面,万历,在明代正统、景泰、天顺时期几乎没有生产瓷器,在我国历史上成为瓷器空白期。

辨纹饰

纹饰线条如硬笔所绘万历时期瓷器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人物、动物、植物常常比例失调,婴戏纹中的孩童头大如斗;麒麟瑞兽老态龙钟。

辨工艺

器物底足处理不十分规整万历时期瓷器上最为突出的的装饰是镂孔手法,这是以前不常用的工艺手法。镂雕器中常见瓶、盒之类,镂雕手法较率意,无精细之感。万历时期瓷器大器很多,多制作粗糙,时有夹扁现象;瓷器修胎不十分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加上此时工艺较粗糙,腹部可见明显接胎痕;器物里釉可见白色绞丝纹;小件瓷器常见有各式盒子、笔杆、笔山、盘、碗、香薰、炉、莲瓣形洗、烛台、各式托座、执壶、盆、壁瓶等,有的修胎较精细,有的则稍粗。盒类瓷器多变形,不平整;盘有塌底现象,底足处理不规整,器物底足可见粘砂现象;盘碗类器物底足足墙较窄,圈足较浅,微向内收拢;底足的胎釉交接处多有一线橙黄之色,也称火石红,这是鉴定的一个依据。

辨款识

"万"字体现了早晚两期的风格明万历官窑年款多为六字楷书,四字楷书较少见。有青花和紫彩书写款,也有刻划款或在刻划款的笔画上填绿彩的。落款位置较复杂,常见于外底,另有内底、外口沿、肩部等。青花烛台则书于盛盘下。六字款的排列方式有六字双行、三行、单排横书、单行直书及旋环形等。款外有围以双圆圈或双方框的,也有无边栏的。有一种青花番莲八吉祥纹高足碗,内底心直书六字单行款,款外加双方框,框外复加双圆圈,此种款式较罕见,明代除万历朝外,唯宣德朝还有此款式。有些尊、洗的外底不施满釉,而是仅在中心有一圆饼形釉罩住六字双行青花款。万历官窑瓷器年款中的绝大多数为青花款,且早晚期特征鲜明,早期的青料与隆庆时相似,呈色浓艳,字体挺拔有力,中晚期则浓艳者少。万历款识字体颇近颜体,端庄工整,敦厚刚劲,笔力较硬,转折处多顿挫,捺多偏长。早期字型较瘦,晚期趋肥。"大"字之撇、捺顿挫有力,"万"字有"草头"(艹)与"羊字头"两种写法,体现了早晚两期的风格。

辨造型

不同时代,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以及技术条件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不同时代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是瓷器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对历代瓷器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了解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因此,只要我们头脑里有了准确的器形概念,善于体会各时代器形不同风貌,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唐代产品。

辨彩料

瓷器上的釉彩,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大明万历青花五彩瓷器


明代晚期,尤其是万历时期的中国陶瓷产品的对外贸易十分繁荣,输出量极大,贸易范围广阔,同时,针对各个海外市场,还衍生出不同的产品面貌。比如这件万历青花五彩盖碗,应该是针对欧洲市场制作的,外国人就喜欢大红大绿的风格。在17世纪,日本的伊万里瓷器模仿明代晚期的风格成功的打入了欧洲市场,顶替了中国的位置。

大明万历青花五彩盖碗,高17厘米,直径17厘米。

该器物分为上下两部分,装食品的器物,分开后是两个碗,合在一起可以保温。

在碗中心绘石榴纹,

碗盖顶部绘莲花,红彩做勾勒,中心填绿彩,蛤蜊光很明显。

碗的下半部中心同样绘有石榴纹。

碗盖,类似底足处施釉,与底足有区别。双全款接近边缘,也是日本伊万里瓷器的特点。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纹饰,看着是人物的图腾。

水果纹饰都好区分。看绿彩老化的痕迹。

看绿彩老化的痕迹。

看绿彩老化的痕迹。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书写规整,有力。双全款几乎接近底足拐角处。日本伊万里瓷器也是在仿这种万历时期的特征。

釉水肥厚,老化痕迹明显。

仙桃纹饰

人物图腾

绿彩有蛤蜊光,老化痕迹明显

明万历瓷器特点


明代万历年指公元1573年至公元1621年这48年,是明朝历时最长的朝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众对细瓷的追求与日俱增,致使瓷器产量剧增。这其中,属青花瓷品种最为繁多,数量巨大。

万历早期的青花瓷器,基本上和嘉靖、隆庆的青花瓷器风格一致,所用颜料都是回青。中后期,风格有所差别。在胎质上,小件精细致密釉面细润,白中闪青,釉泡细密。当然,要正确辨别该时期的青花瓷或者其他种类的瓷器,需要充分、全面了解该时期瓷器的以下重要特征。

在器型方面,和前几朝差别不大,盛行大器,除了极大的龙缸、屏风等超大器物以外,还烧制了像座墩、大罐、花觚等大器。大器多为粗砂底,外底的中心施釉如肚脐,微微内凹。镂空和雕塑的技法被广泛使用。

在瓷釉方面,釉质较嘉靖隆庆年粗,釉色有白釉、红釉、彩釉、蓝釉、回青釉、黄釉、紫釉等。白釉施釉较薄,但精细度不够。小件官窑器胎质细密,只是大件器的胎质稍次一些,能见黑色杂质。

在色彩方面,以青花和五彩瓷器居多,此外还有部分三彩、斗彩、红彩等彩色品种。青花使用回青料,多数青花颜色较嘉靖年间不同,更为浅淡、灰暗,少数还会蓝中闪紫色。红彩出单独使用外,一般会与青花合绘。而五彩较之前更为出色了,五彩瓷器青花面积较小,反而多种颜色的彩绘面积更大,五颜六色、光彩夺目,虽高雅秀美不足但华丽俗艳有余。

在纹饰方面,万历年间瓷器的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很少有刻划的花纹。若用硬笔绘作,回青料的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会溢出线外。该时期的绘画题材较为丰富,花纹大多繁密,色彩艳丽。若为龙纹,大多为侧身行龙,龙咀作张开状。

在款识方面,明万历年的官窑多为六字楷书,四字楷书比较少见。有青花、紫彩书写款,也有刻划款、刻划款填绿彩的。落款方位多见外底,也有内底、外口沿、肩部等等。六字款的摆放法有六字双行、三行、单排横书、单行直书及旋环形等等。款外有围双圆圈或双方框的,也有无边栏的。

总之,年代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总会形成不同的瓷器风格,所以在掌握学习明代万历年的瓷器特征时,还应该多多了解明代的历史,尤其是明代万历年社会的风俗习惯,这些都便于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该时期瓷器的特征。

明万历青花瓷赏析


明代万历(公元1573—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年号)朝共48年,是明代历时最长的朝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由于宫廷和上层社会对于细瓷的追求和废除禁海,致使瓷器产量剧增,青花瓷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还出现了专供对外贸易的外销瓷。万历青花早期继承了嘉靖、隆庆朝风格,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开始使用浙江青料,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风格一直影响了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器的面貌。万历朝青花瓷早期继承了嘉靖、隆庆两朝风格,晚期开始使用浙江青料,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一直影响到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的面貌。故国外一些学者称万历朝为中国青花瓷的“转变期”。从瓷器数量上来看,万历青花瓷产量剧增,品种繁多,还出现了专供外销的特殊装饰青花瓷。如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文物鉴赏》编委会编著的《明代青花瓷》一书中介绍的“明万历青花象首军持”(图1)。“军持”亦称“君持”、“捃稚迦”,为梵语“Kundika”的音译,是佛教徒饮水和洗手用具。此件军持通高20.5厘米,象首,寓意“太平有象”。小流,背部有轮盖口,直颈,腹部饱满,平底。由背到底饰青花锦地纹,内绘留白的兔纹,象颈部饰青花璎珞纹。为典型的万历朝外销瓷。据统计,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二级以上万历瓷器共535件,其中青花瓷为286件,占总数的53%以上。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收藏万历瓷器共525件,其中青花瓷为266件,同样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流落国外和民间的青花瓷更是数目巨大,举不胜举。由此可见,万历时期瓷业烧造仍然以青花为主,并显示出蓬勃发展的盛况。

(图1)

万历青花胎土淘炼不够精细,所以总体质地不如前朝,较粗松,制作工艺也不如前朝精细。

官窑小件器物胎体精细致密,且白腻,大器稍差,釉面光润肥厚,足内施亮青釉。

民窑器胎体大多厚重,修胎不规整,琢器类有明显接痕,碗、盘类的圈足足径比较大,底足制作粗率,大多为粗砂底,有明显的跳刀痕,个别的是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中心落款处常有凹陷,露胎处有火石红和铁锈斑点。早期的釉面比较细腻、肥厚,光泽度强烈,玻璃质感极好,晚期的釉质稀薄,还常有缩釉现象。

盒类瓷器多变形,不平整,撇口碗的口沿有极小的凸起边,盘塌底严重,碗、盘足内有跳刀痕和火石红色。

万历早期仍然使用回青青料,发色浓重艳丽,蓝中泛紫。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回青料用竭,开始使用浙江产的浙料,由于这个时期对青花钴土矿料有了新的工艺,从传统的水选到火煅,迅速提高了青花的发色质量,使得浙料呈色青翠幽蓝,蓝中泛灰,多有晕散,色调颇具沉静感。

万历青花瓷不同时期的造型

万历朝创造了一些新的器物,有筒瓶、壁瓶、莲花瓣式盘、四吉祥开光花鸟盆、高达73厘米的大瓶和多棱器。主要造型有花觚,分撇口式、洗口式、倭角式、出戟式、海棠式,有四方形、六方形、瓜棱形,还有带环耳、兽耳、贴兽纹等。

盒类有四方形、圆形、桃形、银锭形、双层、四层、多层式节盒、带屉式、天盖地式等。

文房用具类有笔插、笔管、笔洗、笔船、龙形笔山、调色盘、印盒水滴、烛台等。

盘类有八方形、梅花形、莲瓣形、葵花瓣形和出口外销大盘(胎体较薄,宽板沿口,器身有莲花瓣形开光,内绘花卉、杂宝等,这种外销大盘一直延续制作到清初)。

炉类有钵式炉、方形四足炉、筒式炉、鼎式炉、瓜棱炉、莲瓣炉、兽耳炉等。

罐类器形多种,口形分直口、花口、敛口,腹形有扁圆、八方形、瓜棱形,大小、高矮各不相同,还有蟋蟀罐的造型比较多,有圆筒形、扁圆形、方形、梅花形、瓜棱形、葵花瓣形等多种。

瓶类有六棱瓶、梅瓶、蒜头瓶、筒形瓶、葫芦瓶、壁瓶。蒜头瓶比嘉靖朝时开阔,颈部较粗,圆腹,圈足,有的带兽耳。葫芦瓶小口细颈,有圆形、瓜棱形腹身,也有上圆下方形。壁瓶有葫芦形、半圆形、莲花口式、瓜棱形等造型,大小各异。

万历官窑除常见的盘、碗、瓶之类外多制文具,大器比例也较大,如花缸、绣墩、梅瓶、花觚、地瓶、大盘等。小件器物精细,大件粗率。

民窑常见各式盘、碗、杯、碟、瓶、炉、高足杯、出戟尊、提梁壶、军持、鼓凳、各式洗、烛台、方炉、笔架、笔杆、调色盒、瓷塑人像等。

雕塑类最著名的有青花吹螺人、布袋和尚、八仙、南极仙翁、真武神君、观音菩萨、文昌帝君、仕女、童子和各种佛像。

万历青花器形种类繁多,大件器物数量不少,60厘米以上的梅瓶、70厘米以上的花觚、30厘米以上的大碗等较为多见。且梅瓶形体变长,瓶颈细长,瓶口颈转折处棱角突出,不像早期梅瓶那样无明显棱角。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图2)。此瓶高72厘米,口径10.4厘米,足径19.3厘米。瓶口细高,器身瘦长,瓶上有盖,宝珠纽。盖与腹面上均绘龙纹,龙身姿矫健,张牙舞爪,非常威猛大气。此瓶器型高大规整,釉面润泽,是万历青花大器的代表作。蒜头瓶也是万历时期出现较多的一种瓶式,口及腹部的各种线条变化构成了此类瓶的多种形式。

壶的造型种类也很多,有的沿袭前代壶式,有的在原来基础上又加以变化。特别是明代提梁壶以万历青花瓷为代表,壶体有瓜形、球形、六棱形等式样,提梁有高、低之别;少数为窗格式,或在壶肩部有双竖系,双系之间穿半环形金属提梁。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青花六棱提梁壶”(图3)。此壶通高22厘米,六棱形,敛口,硕腹,浅圈足,弯流,高提梁,带兽钮盖。腹部画人物故事六则,肩部及底有边,各画蕉叶纹,口画勾云纹,提梁画松竹梅及回纹一道,流上画回纹及花蝶,盖面画云纹,兽钮加染青色。

万历朝花觚、香炉、盒类、罐类青花瓷的造型也相当丰富。花觚分撇口式、倭角式、出戟式、海棠式,有四方形、六方形、瓜棱形,还有带环耳、兽耳、贴兽纹等。香炉有钵式炉、鼎式炉、莲瓣炉、兽耳炉等。盒类有四方形、圆形、桃形、银锭形、双层、四层、多层式节盒、天盖地式等。罐类器形多种,口形分直口、花口、敛口,腹形有扁圆、八方形、瓜棱形,大小、高矮各不相同,还有蟋蟀罐的造型比较多,有圆筒形、扁圆形、瓜棱形、葵花瓣形等多种。此外这一时期文房用具类也很多,有笔插、笔管、笔洗、龙形笔山、印盒水滴、烛台等。

万历青花瓷不同时期的用料

万历早期青花瓷使用“回青”青料绘制,颜色呈蓝中泛紫,浓艳清亮。以北京首都博物馆藏“明万历青花莲瓣形盘”(图4)为例,此盘口径18.8厘米,造型独特,构思巧妙,形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内莲瓣的凹饰双勾垂云纹,盘的平坦中央书梵文,周围绘两周如意云纹,以弦纹相隔。外壁第一层莲瓣内书八个梵文,用八朵花卉为隔界,第二层莲瓣尖部绘出叶脉纹,根部空白,突出莲瓣盛开的效果,近足部重叠花瓣。由于青花色调蓝中闪紫,故此器为万历早期产品。莲花为佛教圣物,此盘应为佛教礼器。万历中期采用“回青”青料加石青,呈蓝中泛灰色,具有庄重的效果。晚期回青料用竭,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开始使用浙江产的“浙料”,俗称“浙青”。由于这个时期对青花钴土矿料有了新的工艺,从传统的水选到火煅,迅速提高了青花的发色质量,使得“浙料”呈色青翠幽蓝,蓝中带灰,多有晕散,色调颇具沉静感。而民窑青花瓷用“浙青”绘制的青花大多呈色淡浅。

万历青花瓷胎釉的特征

早期万历青花瓷胎质除少数较为精细外,绝大多数胎质都比较粗糙厚重,露胎的胎骨有火石红和铁锈斑点;釉面比较细腻、肥厚,光泽度强烈,玻璃质感极好。而中期釉质肥厚莹润,釉色泛青,呈乳白色或白色。晚期尽管釉层稀薄不均,还常有缩釉现象,但是器型比较丰富,以擅长各式文房用具为特色,有笔洗、笔架、瓷砚、印盒等等,多为青色。

万历青花瓷的纹饰

万历青花创新的纹饰比其他各朝代的都多,且构图繁密、主次不清,稍显凌乱。很多器物里外满工,绘满了装饰图案,甚至在一件器物上绘了不同内容的二十几种吉祥图案。琢器类的瓶、觚等立件,构图简单的全器只用一种题材的纹样绘制,大多采用多层装饰的方法,从两层三层一直多到八九层的都有,每层内容都很丰富。但也有疏朗清秀的,比方说在青花瓷上“透雕”,即在器型上镂空纹饰,如北京保利2010年拍卖的“明万历镂空云龙纹盖盒”(图5),倒也精巧新颖、别具一格。此件盖盒直径21.3厘米,盖心点缀花蕊,盖面镂空纹孔,盒身绘飘逸灵动的云龙纹,极具神采,整体绘画具有万历时期典型的粗犷风格。纹饰虽繁缛而不乱,镂空工艺的运用令层次丰富清晰。

早期万历青花的绘画技法采用类似隆庆朝的手法,线条有阴阳深浅之分;后期绘画简单潦草,笔法稚嫩。晚期有代表性的技法是青花淡描、铁线描和淡水点染,构图时用线条加极淡的青料单线或双线勾出图案的轮廓,线条流畅简洁,再加以渲染填色,画面颇有水墨画的效果。还有一些特有的装饰手法,如在白地蓝花的画面上加绘蓝地白花的纹饰,画面蓝白互映。还有在画面上预留的空白处用单线描绘主题纹饰,称为“预留空白”。

由于外销的需要,构图上万历青花大量采用了开光的形式来表现纹样,“锦地开光”就是万历朝青花瓷装饰的一大特色。它借鉴于云锦,锦地有古钱锦、米字锦、梅花锦等,开光的形式有圆形、长方形、四方花瓣形、长方花瓣形等。如1996年中国嘉德拍卖的“明万历青花开光人物图盖罐”(图6)。此器高40厘米,鼓腹丰肩直口,底施轴落六字双圈官窑款,带有宝珠纽盖。肩饰缠枝灵芝,胫绘变形莲瓣,腹部是四面开光,内画人物图,盖上装饰以折枝花卉和云纹。青花发色蓝中泛紫,所绘人物生动传神,布局疏朗,层次清晰,是明万历时期的典型青花器物。盖上有纹一道,罐口磕一处。再如1982年出江西广昌纪年墓出土的明万历外销转内销的青花瓷盘,欧洲人称“嘉橹”,日本人叫“芙蓉手”,也是典型的外销开光瓷盘。

万历青花主要纹样有云龙纹、双龙纹、穿花龙纹、穿花团龙纹、龙舟纹、龙凤纹、月影梅花纹、卷云纹、杂宝纹、蕉叶纹、缠枝杂宝纹、灵芝纹、八卦纹、进宝图等。如2011年北京诚轩拍卖的“明万历青花穿花龙纹蒜头瓶”(图7)。此器高45.5厘米,自上而下分别以青花绘卷云纹、璎珞及杂宝纹、卷云纹、蕉叶纹、缠枝杂宝纹、龙穿花纹、花叶纹,共七层纹饰。纹样繁而不乱,极富层次感。青花发色淡雅,略有晕散。胎体厚重,造型挺拔,传世较为少见。杂宝有珊瑚、海螺、十字杵、古钱、银锭、象牙、犀牛、火珠、方胜、云板等,经常使用其中八种图案则称为“八宝”或“八吉祥”,没有像前朝那样规定死板。人物纹主要是绘制婴戏、仕女、仙人、老子出关、四妃十六子、达摩,还有戏曲插图等,另外在人物纹旁边往往还配以山石、梵文、八宝、龙纹等。纹样的特征是人物体形比较失真,画面多有道教色彩。仙翁的脑门很高,像冬瓜。小孩儿的头大,后脑勺大,和身体不成比例。具有万历青花特征的纹样还有娃娃攀花纹、狮子穿花纹、灵芝纹、天宫麋鹿图等。天宫麋鹿图绘于器心,是为“厚禄”之意。

万历青花瓷的款识特征

万历青花上的款识具有独特的时代风格。从字体布局到字体书写,与前代皆有不同。一是将朝代款与吉言或斋名、王府名、干支相结合,组成一体的款识,如“大明万历年德府造”、“大明万历辛丑年造”等。二是朝代款识,改变前朝隆庆款的“造”为“制”。三是字体上改变前朝的以楷书为主,而用篆、隶、行、楷。笔法刚劲有力,端庄工整。官窑器大多书青花“大明万历年制”双行六字楷书双圈款,如北京首都博物馆藏“明万历青花莲瓣形盘”盘底(图8),很少使用“万历年制”四字款。还有和其他字句合用的,如“古周饕餮,万历年制”、“万历年制,纯忠堂用”等。

万历民窑青花上的年款有“大明万历年制”、“大明万历年造”、“万历年制”三种。除年号款外也有“福”、“禄”、“寿”,以及“福寿康宁”、“万福攸同”、“金玉满堂”、“富贵佳器”、“天禄佳器”等吉语佳句款。

款识

官窑器大多书青花“大明万历年制”双行六字楷书双圈款,很少使用“万历年制”四字款,只有和其他字句合用的,如“古周饕餮,万历年制”、“万历年制,纯忠堂用”等。

民窑器年号款有“大明万历年制”、“大明万历年造”、“万历年制”三种。除年号款外也有古语款、赞颂款、图记款等,有“福”、“禄”、“寿”、“万福攸同”、“金玉满堂”、“玉堂佳器”、“富贵佳器”、“天禄佳器”等

明万历官窑龙纹青花瓷器


明万历 青花龙凤纹瓜棱罐

中国是龙的故乡。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到历代帝王的精神支柱,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智慧。龙纹在瓷器上的应用确切地说始于唐代,宋、元以后愈加广泛,晚明万历朝官窑青花瓷集永、宣、成、弘瓷业发展之大成,开创了晚明瓷业发展的新局面。在龙纹装饰方面,元末明初那种强壮、粗犷、豪迈的龙纹形象已被万历朝洗炼、俊俏、洒脱的风格所替代,龙的形体拉长,身体呈桥形拱起,头部加大,双眼突出,上下唇均加长向上翻翘,鼻端通常被处理成“如意”形,鬃发茂密的向后方飘拂。龙多为五爪,短小而尖利,四爪指在前,一指在后呈轮式挣张,龙鳞简化而草率。龙的形式多样,富于变化,主要有腾空龙、升降龙(一龙在上,一龙在下,首尾相应)、行走龙、穿花龙、戏珠龙、团龙等,它们多与宝珠、祥云、海水、灵芝、花卉配合,寓意吉祥与瑞气。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景德镇官窑制品中,万历朝的几件青花龙纹瓷器极富时代特色,与同好共同鉴赏:

1、万历款青花双龙纹罐

高10.2、口径9、足径8.9厘米,敛口,圆腹,平底,圈足。外口下及足上部有如意云头边饰,腹绘双行龙戏珠纹,龙头硕大,嘴部奇长,上下唇开启吐细长舌,鼻为如意形,下巴的胡须系蝴蝶结,双目如珠,角细长,鬃发向上方竖起,形似沾足了墨汁的斗笔。此龙纹虽脸如马面,嘴的大小占整个面部的三分之二,但毫无狰狞之态,鼻端和下胡的修饰更显得柔和祥瑞,前肢和后腿关节处系的蝴蝶结带为晚期明时龙纹所独有。

2、万历款青花龙凤纹活环耳瓶

高21、口径5.5、足径8厘米。此瓶形制仿古代青铜器投壶的造型,颈两侧安龙耳套活环,外口下由右至左横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颈绘卷草及蕉叶纹,腹绘双龙双凤。双龙做立姿行走状,龙的身躯扁矮,粗壮,四爪向外挣张,龙额饱满如牛首,眼小而圆,角略短,鬃发倒披在脑后竖起,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刚劲而强健,简笔菱形的龙鳞更突出了膘悍的气韵。活环耳瓶的烧制创烧于明初,万历朝十分流行,清代康熙以后比较少见。由于工艺难度大,成功的制品数量极有限,两只套在双耳上的活环必须在匣钵中悬挂后再烧才能防止活环与大耳粘连,活环的胎体细窄轻薄极易变形断裂,所以在工艺制作上活环瓶的确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万历款青花穿花龙扇形蟋蟀罐

高9.8、口径9.2、足径8.9厘米。通体呈扇形,平盖,顶安圆钮,底白釉内青花花边扁额形长条框内有楷书六字款“大明万历年制”。斗蟋蟀是古老的游戏,明宣德时的瓷质蟋蟀罐已烧制得十分精彩。此罐追求新颖的形制,通体以九条穿花龙为主要纹饰,正面绘一立姿行龙,边壁均绘首尾相错的升降龙,隙地满绘缠枝花叶纹,由于受边壁画面的局限,龙的头部很大,躯干细瘦而蜷曲,四肢壮健有力,双目如灯,肉多骨少,丰肥饱满,双角随鬃发向两侧分开,面部略显板滞。

4、万历款青花镂孔龙穿花长方盖盒

口径19×18.2、足径25×18.2、高11.1厘米。盒长方形,盖面镂孔,中部菱形开光内有镂孔云龙纹,隙地绘火珠、朵花等,盖面及盒边壁均绘双龙戏珠纹,通体绘龙十七条,姿态为对首戏珠纹,龙头肥大,眼珠突起,身躯修长,充满动态。万历官窑中此类青花镂孔盒较为常见,多为胎体厚重,雕刻圆润,一般是供宫廷中盛装果品,从实用功能上讲它清洁卫生,具有良好的通风透气功能,从装饰效果上看,它形制古朴,花纹满密,十数条龙在花草间穿行舞动,生动优美。

明万历 五彩龙凤纹出戟大花觚(残)

5、万历款青花龙纹碗

高7、口径16、足径6厘米。碗撇口,深腹,圈足,里心青花双圈内绘正面龙,龙头肥硕,双目有神,椭圆形的龙面,脑后的鬃发向两侧飘动,龙劲扭曲,尾部短粗,爪窄小尖利,爪指间距拉长,是十分典型的晚明龙爪的特征;碗外部绘双行龙穿行于祥云之间,追赶宝珠,龙鼻上翘呈如意形,下巴极长向前伸展,整个龙的姿态是向前方涌动,形象生动而飘逸。有趣的是,碗外部的双龙姿态相同,只是一个开口,一个闭口。一般来说晚明行龙张口的较多,从绘画技法上说比较容易把握住龙的精神面貌,而闭口龙较难表现出龙的气韵,《图画见闻志》云:“凡画龙开口者易为功,合口者难为功。”画界有“开口猫,合口龙,言其二难也”之说。此碗外壁的行龙又唇紧闭,形态优美,神采飞扬。

6、万历青花龙穿花纹碗

高6.5、口径14.5、足径5.5厘米。碗里外绘龙纹,底白釉内有如意形花押款。碗心纹样与上一件大抵相同,为豹脸形的正面龙,外绘海水江崖,双行龙在云水之间翻腾舞动,大张龙口,颈细体壮,身体中部呈桥形拱起,脊背的羽鳍向上竖起随风飘拂,爪出四指,尖利如钩。四瓜龙最早出现在宋代,晚明青花中十分少见。此碗的胎体、形制、青花和绘法与上述书官窑款的龙纹碗相差无几,只是足内书花押款,当是万历民窑中官搭民烧的制品之一。

7、万历款青花龙纹盘

高3.8、口径20、足径12.3厘米。里心绘云龙纹,外壁绘双龙,一龙张口,一龙闭口,鼻上翘,半圆形的下巴上有一排竹叶状的胡须,龙头的画法十分特殊,眼眶突出,鬃发的发际与眉骨齐平,浓密的毛发如同一顶巨大的帽子扣在头顶上,背鳍呈锯齿状,躯体向前卷曲涌动,隙地基本空白,突出了龙的主体形象。

以上几件故宫的藏品由于数量有限,还不能概括万历青花瓷中所有的龙纹形象,但从总体风格上分析,我们仍然可以初步地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特征:首先,万历朝正面龙的形象较嘉靖朝明显增多,头硕大,脸丰满,有“牛头豹脸”之说,鬃发极为浓密,以头顶中缝为界向两侧分披,有的形如鸟羽,有的如蝶翅,面积是脸部的两倍到三倍,脖颈细长在头顶上方环绕成一个小小的半圆连续起分披两侧的鬃发。侧面龙头部扁长,似鳄鱼,嘴巴开张极大,吐飘带形长舌,有的下唇胡须呈竹叶状排列,有的系成蝴蝶结状。闭嘴龙的下巴多向前伸,将脸部拉长,双目圆睁,炯炯有神,其次,龙的躯体肉多骨少,鳞片不再是菱形而多被简化成尖长的锯齿纹,细密层叠的龙鳞已十分罕见。书官窑款识的多为五爪龙,爪短粗尖利而钢硬,拇指与其它四指的间距不同,多为轮式挣张。整体说来,万历朝的龙纹装饰更加抽象简约,着重描绘龙的精神和风格,而不太注重细部的刻画,它形式多样,以拟人式的夸张手法展示万历朝龙纹英姿勃发、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

怎样鉴别万历五彩瓷


万历五彩以大红大绿,施彩繁缛为基本风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万历五彩特征明显,怎样鉴别万历五彩。

(1)瓷土淘炼不精,因而略显粗糙,胎体厚重,有歪斜和不圆现象,大器多为砂底,修胎不规整,衔接痕明显,盘碗底心下凹。

(2)釉面不如嘉、隆时期莹润,后期釉面稀薄而显青白色。

(3)色彩大红大绿,更以红色为重,对比强烈,多用青花作图案的一部分。很多器物采用开光图案和镂空工艺。

(4)所绘图案线条细腻,繁密过之而气魄不足,青花勾线上所填的彩,常漫出双勾线而命名纹饰显得精率模糊,所画人物上下比例失调。图案只以炽烈取胜。器物多大件,但瓷土粘接不牢,胎体厚重;完整器少见,整器也常见粘接处的裂痕。中小型器物有盘、碗、盆、盒之类。

万历五彩瓷以图案纹样满密为特点,以龙凤花草为主,结合镂空、雕塑等工艺和道教色彩图案,创造出绝世精品。

明万历五彩麒麟纹大罐


【藏品现状】 现藏江苏民间藏家手中

【简介】

高28.5cm 口径17.5cm 足径16.5cm

明万历五彩麒麟纹大罐。整个器物自口至底,层层花纹密布,无纤毫隙地,可称艳丽之至。这时期的五彩,一反明成化时彩瓷之疏朗、优雅、宁静,变为浓艳热烈的风格,纹饰繁密杂乱,布满器身。华丽俗艳有余而高雅秀美不足,为万历年五彩之特征,此瓶即典型器物。这件五彩麒麟纹大罐不仅成功地运用了五彩装饰,而且以熟练的描绘技艺,给人以巧夺天工之感。如此大气之感与五彩装饰相结合的工艺,反映出当时瓷匠们高超的技能,是万历时期官窑五彩瓷中的稀世珍品。

明神宗万历时期,官方手工业喜爱制作五彩缤纷的作品,以寓意吉祥为要,而题材琐碎;在同一平面上,常以各种形状的开光框缘界隔出不同空间与主题,使观者视线所及,纹饰满布,几无间隙;多样主题并呈,让人目不暇给,充分营造华丽而热闹的气氛;同样的风格也见於此时的漆器和织物的图案设计。另方面,若仔细观察细部,则见画工用笔简单明了,目的明确,不经意的出现笔线出锋,色彩漫溢出界的情形,均可见此时窑场少量产管理严谨,匠着精益求精。

以本件开篇瑞兽麒麟为例,麒麟外型刚劲有力填色自然,给人以严肃正面之感。其它点缀之处,色料淘洗匀细,其繁复多彩、色调喧哗,以及细碎的填染,反而成为此时期让人惊豔的特色。万历五彩以大红大绿,施彩繁缛为基本风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万历五彩特征明显,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鉴别。(1)瓷土淘炼不精,因而略显粗糙,胎体厚重,有歪斜和不圆现象,大器多为砂底,修胎不规整,衔接痕明显,盘碗底心下凹。(2)釉面不如嘉、隆时期莹润,后期釉面稀薄而显青白色。(3)色彩大红大绿,更以红色为重,对比强烈,多用青花作图案的一部分。很多器物采用开光图案和镂空工艺。(4)所绘图案线条细腻,繁密过之而气魄不足,青花勾线上所填的彩,常漫出双勾线而命名纹饰显得精率模糊,所画人物上下比例失调。图案只以炽烈取胜。器物多大件,但瓷土粘接不牢,胎体厚重;完整器少见,整器也常见粘接处的裂痕。中小型器物有盘、碗、盆、盒之类。

金代磁州窑系烧造的釉上红、绿彩瓷器是最早的釉上五彩瓷器。景德镇窑从元代开始烧造五彩瓷器。

明朝宣德年间,官窑青花五彩瓷器烧成,仅西藏萨迦寺有藏,明朝中期开始流行的青花五彩工艺,至万历朝发展到高峰。青花五彩瓷器烧造工艺复杂,先于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出一定的纹样,入窑烧成。再以红、黄、绿、紫、赭等色彩描绘到已烧成瓷器上,最后再入窑以700度低温烧造而成。五彩瓷并不是指一定要有五种彩,可以根据文饰的需要增减,釉下青花是“五彩”之一彩。青花五彩瓷在明嘉靖、万历时期烧造极盛,画面粗犷,色彩艳丽,器形风格各异。

万历官窑五彩瓷烧造难度大,产量低,传世不多。多见于小件,大件器物罕。器形多样,有盘、碗、洗、罐、瓶、尊、各式盒(圆、方、六角、银锭等)花觚、笔杆等。图案纹饰以龙凤、花草为主,并有婴戏、八仙、鱼藻等画片。明万历五彩麒麟纹大罐大件器物的胎体精致细密,大器胎体厚重,釉面光泽肥润,微微泛白,别具一格。收藏家以拥有一件明代五彩瓷器为荣。

明万历民窑青花云龙瓶


明万历民窑青花云龙瓶

明代的民窑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朵奇葩,它器形丰富,纹饰多样,构图巧妙,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景德镇民窑烧制的这件明万历青花云龙瓶,收藏于泰安市博物馆,它高34.3厘米,口径25.7厘米,底径24厘米,瓶口为子母口,圆肩、腹部微鼓,平底,通体绘青花图案,素雅大方。

云龙瓶的颈部以锦地纹衬底,四面有开光,开光内绘有云鹤纹及圆钱纹。古人以云鹤寓意长寿,而圆钱纹则代表财源广进,两种纹饰和在一起代表了福禄寿喜。云龙瓶的肩部装饰有一圈萱草纹,它也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吉祥纹饰,寓意子孙满堂。瓶的腹部共描绘有三条姿势各异的龙,穿梭于云海间。正中间的是一条坐龙,它双目直视,龙口大张,两前肢做大鹏展翅状,气势逼人;坐龙的左侧是正在行走的龙,它的四肢强健有力,穿云破雾,悬停在云海之间;坐龙的右侧同样描绘有一条穿梭于云海间的行龙,龙的身躯围绕在一个装饰有莲花底座的方形扁款周围。云龙瓶的底部描绘有一圈海水江崖纹,海浪山石与祥云图案遥相呼应,更表达了福山寿海的吉祥寓意。

这件青花云龙瓶器形优美,构图饱满,画法古拙,是明万历时期景德镇名窑瓷器中的精品,更为重要的是它上面还写有文字,记录了当时的社会信息。这件青花云龙瓶瓷器的瓶底边沿写有一行小字,内容为江西饶州府浮梁县景德镇信士程时振施舍。瓶腹部的扁款中也写有九行文字,内容为:“江西饶州府,浮梁县景德镇,信士程时振敬造,大青花瓶一副,在于泰山顶上娘娘,御前来还供奉,专保父亲程珊,寿命长寿,兄时恭弟时启,舍门皆吉,及自己买卖往来平安,百事遂意、福有攸归,万历己亥猛秋月吉日书。”

根据瓶身上的文字,我们得知这件青花云龙瓶是江西景德镇的一位叫程时振的信士,于万历己亥年,也就是万历二十七年敬献给泰山顶上的娘娘的。泰山顶山娘娘指的是碧霞元君,明间也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她是中国古代影响力最大的女神之一。因为泰山奶奶在历史的地位,她比泰山神要早。中国有两大女神,南方的妈祖,北方的就是泰山老奶奶。泰山老奶奶,基本上北方,尤其在河北、山东,包括东北,解放前基本上村村有泰山老奶奶的庙,供奉的都是泰山老奶奶。

那么,那位程时振信士为什么要专门烧造一件瓷器来敬供碧霞元君呢?这还要从古人对泰山的崇拜说起,人类对高山的崇拜历史悠久,在人们眼中,巍峨耸立的高山与天最为接近;因此高山被认为是人们与天对话,与天上神灵进行沟通的重要媒介。泰山位于中国东部,它雄伟壮丽,古人以东方为尊;因此泰山被认为是五岳之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泰山,她召集齐鲁儒生七十多人,商议封禅泰山。按照古人的解释,皇帝乃天帝之子,是封天命来统治臣民的。秦始皇为了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同时也为了巩固刚刚建立的秦政权,他以最高的礼仪在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并刻石碑记录下自己的丰功伟绩。从那以后,中国古代的许多帝王都到泰山封禅、祭祀,泰山脚下的岱庙就是为了祭祀泰山神灵而修建的。到了明代,上至君王,下至百姓,对泰山的崇拜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这件青花云龙瓶,就产自明末万历年间。万历皇帝就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对泰山的祭祀十分重视。山东省泰安市博物馆,收藏的这部《道藏》就是万历皇帝御赐给岱庙的,希望岱庙中的修道之人,潜心礼诵,祈求国泰民安。在岱庙的庭院里还保留有一座明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铸造的铜亭,据说它也是万历下旨让人铸造的。

由于万历皇帝对对祭祀泰山十分看重,上行下效,民众对泰山神灵也十分崇拜。这件青花云龙瓶就反应了这一社会现象,云龙瓶上的文字,不仅记载了这件瓷器烧造的年代和敬奉的对象,就连祈福的内容也写得十分详细。江西景德镇的一个信士,叫程时振,他为他的父亲、哥哥、弟弟祈福,然后为他自己经商的路途保平安。这件青花云龙瓶的烧造反应出中国明朝后期,民众对泰山碧霞元君的信仰热潮。明万历年间烧制的这件青花云龙瓶,不仅记载有难得的历史信息,它还代表了当时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最高的工艺水平。明万历年间,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百姓生活相对富裕,人们对各类瓷器的需求量增加。景德镇的青花瓷器,深受百姓的喜爱。万历年间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烧造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的青花瓷器,使用进口的回青青料,青花发色浓重艳丽,青中泛紫。万历二十四年,即公元1596年,回青料产量急剧下降,景德镇窑场开始使用浙江产的青料,工匠们研发出新的工艺,提高了青花的发色质量,使青料的成色青翠幽蓝,颇具成稳感。

万历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在图案装饰上也很有特点,最为明显的是构图比较繁密。比如这件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万历青花人物纹碗,料色青中泛紫,整只碗上画满了图案,碗腹部的主体图案表现的是“老子骑牛出关”的典故,并以庭院树石、芭蕉、花鸟作为背景。

在明代中后期的瓷器纹饰中,老子出关时比较常见的题材,其寓意为“紫气东来”,代表了祥瑞之意。瓷碗的碗心处描绘图案为身穿长袍的老子坐在庭院里的书案旁举头沉思。

万历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采用开光的形式来表现纹样。这件青花云龙瓶颈部所绘的锦地开光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开光内绘有云鹤纹及圆钱纹,寓意福禄寿喜。这件瓷器从它的胎与釉来看,已经达到了万历时期的最高顶峰的一件瓷器物。因为本身这个敬献人,他是经销瓷器的一个商人,又为了祈求他的平安,所以说他这件瓷器肯定是用最高的技术而烧造的。这件青花云龙瓶瓷器形规整,釉色纯正。

仔细观察,在瓶的肩部和底部附近有几处修补过的痕迹,而且瓶内的胎釉发黑,瓶底边沿有许多铁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后人使用者把它作为香炉而用的,在下面出现几个洞,是后人做的,并不是烧制的时候出现的。这几个洞可能作为香炉的一个足在用的。上腹部的那两个方孔,人们可能采取镶嵌以后,把它吊起来用的一种香炉。这两个洞具体什么时间开的,不好推断;但是从它的香炉上面发现的修补材料看,它是用水泥修补的。专家说,这件青花云龙瓶最初被供奉于泰山顶上的碧下祠,后来一直在道士们中流传。新中国成立以后,它被泰山市博物馆收藏,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这件明万历青花云龙瓷器瓶历经几百年的风雨,见证了古人对泰山的崇拜,也体现出万历时期景德镇明窑青花瓷器的工艺特点,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明万历官窑青花瓷特点有哪些


明朝,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是青花瓷的成就,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青花瓷作为我国传统瓷器品种之一,也是如今古董瓷器收藏的主流之一。我国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湖田窑,明代时期进入大发展、大繁荣阶段。其烧造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以洪武至宣德为早期,正统至正德为中期,自嘉靖到崇祯则为晚期。

通常我们认为明代晚期社会动荡,青花瓷的烧造也就趋于衰落。但是这种衰落,是一种整体性的比较情况,因此在大环境之下,细化到每个朝代,也并不是没有青花瓷精品的存在。明代万历年间的官窑青花瓷,就是典型例子。明万历虽属晚期,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海禁的开放,青花瓷的生产反而有一段上升势态,内用及外销的数量、品种均有增加。

万历官窑青花瓷是明晚期青花瓷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它的风格对明末几朝乃至清初青花瓷的面貌均有极大影响。从形制上来看,万历官窑青花仍重大器,小器型也有但流行度不高,生活器、陈设器及文房器均有涉及,尤其文房用具数量增多。在造型上,万历青花出现不少新器型,典型的是壁瓶、象腿瓶、莲花瓣式盘及多棱瓷器等。

从胎釉上来看,万历官窑青花的胎质相比前朝要粗疏一些,这是因为当时胎土淘炼不够精细,在制胎、拉坯成型时工艺精度也有所降低。在釉料上,官青小件器物所用釉质地白而稠腻,大件器物则相对稀一些。但是基本所有官青的釉面效果,都还是很肥润,并且习惯在底足内部施亮青釉。不过到了万历末年,官窑青花的釉面肥润度还是稍差,釉质偏稀薄,偶见缩釉。

万历官窑青花瓷早期所用的青料仍为西域进口的回青料,在发色上与嘉庆官青基本保持一致,蓝中带紫调,艳丽浓重。到了万历24年,官窑因进口青料竭尽而改用国产浙江青料,因此发色更加青翠,且蓝中泛灰,青花显得更为沉静。万历末期,官窑青花的发色在蓝中泛灰的基础上,出现了大规模晕散。

在装饰技法上,万历官青就显现出较大的缺陷,最明显的就是在纹饰构图上布局章法不足、层次不够清晰。造成这种现象的,除了当时里外纹饰满画的习惯性技法,还有瓷器纹样图案均来自前朝画稿的程式化。不过,万历官青也有较为突出的特色,如立件和琢器上对单一题材进行多层装饰,锦地开光的纹样表现形式等。

另外,万历官窑青花瓷,底部多书写“大明万历年制” 六字楷书、双行、双圈款,单纯的“万历年制”四字款基本不见,但有与其他底款文字合用的,如“万历年制,纯忠堂用”字样。此外,还有关键的一点,万历官窑青花瓷实际上基本没有火石红和窑粘现象,现代仿品中出现较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大明万历瓷器真假鉴别方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大明万历瓷器真假鉴别方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明万历年制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