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瓷都”景德镇金身之困:“官窑”不再有市场

“瓷都”景德镇金身之困:“官窑”不再有市场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5-18

景德镇古代瓷器。

从国有瓷厂下岗的老何,在景德镇市中心的瓷贸大厦专卖瓷器已有好几年了,“的技术和质量都是最好的”。但老何的瓷器不好卖,每天的顾客流量很大,但是往往看得多,买的人少,整个瓷贸大厦的商户都有这种感觉。“景德镇的陶瓷主要是艺术瓷,收藏价值高,但销量好的却是日用瓷”,老何颇有感悟地说。

“会做不会卖”的代价

景德镇有1000年的陶瓷历史,生产的陶瓷深受皇宫贵族喜爱,由此延续了浓厚的官窑色彩。官窑就是不出价,名气大,皇帝看中一件,其它全部砸掉埋到地下。用老艺人的说法是,“不去参与市场竞争,靠质量和工艺打天下”。

“官窑思想与计划经济不谋而合,厂家只管生产,外销瓷由中国工艺美术出口公司统购统销,内销瓷由国家供销社包销。厂家没有自销权,生产的瓷器卖到哪儿,价格怎么样都不知道”,一位长期关注发展的市委官员说。

长期以来,景德镇国有瓷厂的产品由政府采购,使其企业的精力一直集中在工艺改造上,成本意识淡薄,陶瓷行业未形成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的基本概念。

景德镇市瓷局钟良贵副局长坦言,由于景德镇瓷厂小生产的观点和计划经济、官窑思想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完全依赖国家、看不起别人、夜郎自大的思想,应该说陈旧的观念是其陶瓷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瓷老大”的观念下,景德镇人强精品意识,轻商品内涵,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政府统购统销的思维定势,在经济转型期注定要付出“会做不会卖”的代价。

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景德镇人面前,20年来产业已经走向衰落。以艺术瓷为主,日用瓷的新进展几乎是空白,全市陶瓷年产值长期徘徊在十几亿元,仅相当于佛山一家上市公司鹰牌陶瓷的年产值。

“化整为零策略”加剧衰落

景德镇作为老工业基地,1995年以前,陶瓷企业95%国有,剩下就是集体所有,没有个体私营的陶瓷企业,这种僵化机制严重束缚了业的发展。

“1995年开始,我们只有化小经营、分兵突围。改革不能逃避银行债务,职工必须得到妥善安置,所以把每一条里弄中的班组、车间单独成立经济实体,恢复到小作坊的生产模式,让它们能负担起职工工资的发放、所欠债务的偿还、历史包袱的消化。”市瓷局钟良贵副局长表示。

景德镇城市人口50万,有8万国有瓷厂工人,以一家三口计算,有24万人口和国有瓷厂紧密关联,占城市人口的一半。

1995年10月,景德镇采用了“化整为零”的策略,十大国有陶瓷厂迅速瓦解。国有瓷厂实行改革时,面对着100多万平方米的危房,还背着退休工人的沉重包袱(1.58个在职职工要养活1个退休工人)。

“经过5年左右的运转,职工的工资和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能够足额发放,全行业从拖欠电费5000多万元、煤气费8000多万元到一分钱不欠,从每天有几千人来市政府上访、拦马路到没有一个工人上访,这是很不容易的”,景德镇市瓷局的官员表示。目前全市陶瓷个体私营企业有3000多家,吸收了3.8万多下岗工人。

然而景德镇创造的地方财政收入,52%上交到江西省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景德镇人口占江西省的3%,上缴的税收却占了20%。

改革开放20多年,国家对景德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7000万元,景德镇共有8万多陶瓷工人,也就是说,国家对景德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不到1000元,甚至比不上个体户的固定资产拥有量。而国家对其他产瓷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最少的都在景德镇的20倍以上,景德镇的衰败似乎成为必然。

在国企改革几年来,工艺总产值由7亿增长到20亿元,工业美术陶瓷总产值增加到10亿,占陶瓷总产值的比例从15%提高到50%,全行业由政府补贴2000万到去年底上交5000多万税金,走着艰难的发展路。

“打折出售”陷入价格战

景德镇现有3000余家陶瓷企业,80%生产工艺美术陶瓷,很少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日用瓷。而艺术瓷的生产方式囿于作坊,难以实现工业化、规模化。其它产瓷区抓住更为实用、更能占据市场份额的日用瓷和建筑瓷,在现代工业化中后来居上。wWW.TAoCI52.COm

“小作坊生产往往受资金影响,生产经营行为受国内市场操纵,产品失去系列化、配套化的优势。为了追求利润雇用廉价劳动力,在生产工艺上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造成了产品质量和档次下降”,一位陶瓷生产商直言不讳。

由于景德镇地处内陆,国企“化整为零”成为民营企业后,不具备迅速打开国内外市场的营销能力,景德镇的陶瓷企业首先陷入价格战,纷纷打出“部分陶瓷,几折出售”的标语。企业在外地的展销凸显经验不足,销售渠道单一,市场价格混乱。

人才外流也制约了产业研发,学院毕业的学生,大多分赴沿海陶瓷产区,成为各产瓷区的技术骨干。比如佛山就有400多家瓷厂厂长是景德镇人,潮州的技术力量也多是景德镇输出。

很多人认为景德镇早就“盛名难副”,在发展陶瓷产业方面“优不成势”。景德镇市陶瓷业年产值约20亿元,仅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与佛山、潮州、德化等产瓷区每年过百亿元的产值相比,产业所占比重和总量都偏小,与“瓷都”地位极不相称。

协会秘书长欧阳景感叹:这是GDP决定论,但失去“瓷都”称号应该让景德镇猛醒,知耻而后勇。他还提出个人看法,80%的潮州瓷是低温瓷,景德镇主产高温瓷,低温瓷能耗低,成本少,相对表面质量好,适合市场和消费者心理需求,但内部质量差。且现在几大产瓷区一味追求陶瓷产量,压价竞争,实际是自相残杀。

今年10月,景德镇将举办“中国首届国际陶瓷博览会”,业内一些人士表示,国有瓷厂改制变成个体私营经营后,怎样适应发展趋势,能否从其它产瓷区学到更多的经验,兼顾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景德镇应反思的内容。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青花元素遍布瓷都景德镇


景德镇——青花瓷的圣地

青花元素,源自景德镇的青花瓷,她集青花瓷的工艺、器型、画面创新发展于一身,瓷如白云、色如大海和蓝天,具有深刻的陶瓷历史文化内涵,元代以来700多年,景德镇青花瓷的地位都无法撼动。

青花瓷,自其诞生的那一天起便赢得了世人的喜爱,绵延至今,光彩闪烁。尤其是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广泛应用,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唱响春晚之后,青花一举成为中国元素的代名词,被世人广泛认同。而青花瓷的圣地——景德镇更是把青花元素运用到淋漓尽致、登峰造极的地步了。

走进瓷都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青花元素无处不在。日常生活用瓷、公共照明的瓷灯柱、反映陶瓷历史文化的青花瓷板长廊等等,让景德镇的市民天天享受着青花元素的熏陶,使得中外游客一来到景德镇便置身于青花元素的海洋之中。青花梧桐、青花玲珑餐具,先后获得国内国际金奖,曾经风靡一时,成为全国各大酒店的首选餐具。数以千计的数十米高的瓷灯柱,把一盏盏传统的木杆、铁管和其它材质的路灯装饰为既具有瓷都景德镇陶瓷文化特色、又有现代科技含量的路灯,在景德镇的主要街道随处可见。有反映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有九龙戏珠的图腾,还有各种草本植物的图案,画面迥异。从九景高速公路进入景德镇,迎宾大道青花太阳能瓷灯柱,就会映入你的眼帘;一江两岸体现景德镇四大传统特色的青花、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的瓷灯柱更会让你眼花缭乱,人民广场、珠山东路、广场北路、朝阳路画面绚丽多彩的青花瓷灯柱,不但给人们带来了光明,更让人们得到了陶瓷历史文化的沐浴;在浮梁县古县衙遗址,凝聚千年灵气,用216块青花瓷板、长328米、56幅图画、9幅书法、141幅文字记载大事记的,世界一绝、中华第一的浮梁历史文化长廊,体现了瓷之源的特色,受到了陶瓷历史文化爱好者的青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青花元素在瓷乐中的运用,更是让人们在享受世界首创的古典陶瓷文化与现代音乐艺术完美结合的瓷乐旋律中,体会到了青花元素那种清新淡雅、赏心悦目的感受。

青花元素,虽然堪称中国元素,同时她也是世界的。在景德镇青花元素处处可见,无论是收藏家,还是青花瓷的喜好者都乐此不疲,百年来经久不衰,不愧为青花瓷的圣地,体现着景德镇的独特魅力。

阅读延伸: 景德镇陶瓷——青花瓷花瓶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青花瓷(一)

瓷器“大众情人”青花瓷 被誉中华收藏之灵魂

创意产业助推瓷都景德镇转型


创意产业助推瓷都景德镇转型

“我希望景德镇成为一座更具文化魅力的创意城市,而不仅是旅游景点。”这是67岁的景德镇乐天陶社艺术总监安田猛经常和创意集市的陶瓷专业大学生们说的一句话。

安田猛爱穿花衬衫,戴黑框眼镜,“常驻”中国前已是享誉业界的日本现代陶艺大师。5年前担任景德镇乐天陶社“大管家”后,他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经营管理,想把这个景德镇的“先锋实验室”做大做强。

“以前不少外来游客兴冲冲跑到景德镇,却发现陶瓷店的东西与北京、上海等地出售的瓷器别无二致,败兴而归。”安田猛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景德镇有个创意集市,纷纷前来“淘宝”,一些瓷器店和画廊也赶来接洽生意。“这证明创意产业是景德镇今后发展的大趋势。”

安田猛说,他希望为有才华的年轻人提供释放创意的空间,同时与本地艺术家积极互动,更重要的是,要把“好手艺”和“好点子”变成“好收益”。

景德镇版“蝴蝶效应”是他爱讲的故事。初到瓷都,安田猛发现不少手工艺人制作用于装饰的瓷蝶,价格低廉,销路不畅。他建议工匠把瓷蝶改做首饰,无人响应。创意集市的年轻人做出颇具特色的蝴蝶首饰并得到买家认可后,手工艺人开始大批跟进,首饰越做越精致。

“为什么最初他们不做?因为缺乏动力。如今见到切实利益,自然想做得更好。”安田猛由此得出结论,“除非激励机制发挥作用,否则教育的功效不大。”

创意集市从最初摊位稀少、顾客寥寥到如今卖家过百、顾客熙攘,从侧面见证了市场对创意产品的渴求。安田猛说,创意集市30%的卖家是本地手工艺人。他高兴见到更多人以创造性手法运用传统制瓷手工技艺。

近年来,瓷都创意产业发展态势喜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率先带领一批陶艺家租用景德镇雕塑瓷厂闲置厂房,成立多个工作室,不少职工也效仿办起家庭作坊。随后,包括乐天陶社在内的大批创意机构“驻扎”瓷厂,俨然将这里变为一个陶瓷创意产业基地。创意园区每年吸引大批外国艺术家驻场创作、设计,成为外来艺术思潮与本地工艺技法融合、对接的平台。

澳大利亚陶艺家桑德拉·布莱克在乐天陶社驻场创作一个多月,经当地手工艺人协助完成多件作品。“我即将回国,明年一定再来,”布莱克不无留恋地说。

里卡多·洛佩斯是葡萄牙音乐家,专门到景德镇学习陶瓷乐器制作。当地陶瓷艺人告诉他,陶瓷烧制过程中可能产生形变,进而改变乐器的音色和音质。洛佩斯正认真收集乐器制作各环节参数,希望做出音色别致的陶瓷乐器。“这个鼓今天晚上就能烧成,我期待听到它的声音,”他指着一件“半成品”神采奕奕地说。

乐天陶社、三宝国际陶艺村等一批创意机构的蓬勃发展正悄悄改变外界对古老瓷都的陈旧印象。年轻人聚集于此,激发创意,艺术家碰撞思想,催生灵感。城市样式逐渐发生改变,城市文化趋于多元。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千年瓷都保持窑火不熄,繁盛不衰,需要创意之柴。

“我赶上了好时候。伴随中国国力增强,中国人越来越富裕,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更多人开始关注艺术,这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阶段。我能在景德镇见证这场变革,着实幸运,”安田猛说。

阅读延伸: 青岛景德镇陶瓷精品展盛大展出

景德镇陶瓷企业品牌意识有待加强

景德镇陶瓷品牌建设需持续发力

体验式的设计方法

景德镇没参加“中国瓷都”评选?


都市消费报昨日《景德镇痛失“中国瓷都”称号?》的报道见报后,在景德镇当地引起较大震动。网友们甚至在网络上展开大讨论,多数瓷都人认为,一些新兴“瓷都”借助不同的行业协会纷纷上榜,而景德镇作为老瓷都反而落榜,这很不正常,也令人气愤。但多数人气愤过后是坦然,“卧薪尝胆发展陶瓷业并重振瓷都雄风”成了大家认可的观点。

此类封“都”并非首次

6月10日,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中国瓷都”荣誉称号正式授予广东省潮州市。其实此类封“都”并非首次。去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曾把“中国瓷都”的牌子授给了福建德化县,“中国钧瓷之都”给了河南禹州,“中国青瓷之都”封在了浙江龙泉头上,“北方瓷都”则冠给了河北唐山……。据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那次共命名了13家特色区域荣誉称号。

令许多景德镇人不解的是,在这么多次的评比中,就是没有景德镇的份。而在陶瓷业方面,景德镇可是有着千年历史,也早就声名远扬了。不过,在民间也流传着另一种声音:此前,从来就没有哪个部门或哪级组织给景德镇正式封过“中国瓷都”称号,只是时间久了,这一叫法流传广了便固定下来了。

“瓷都”应是历史形成的

黄康明是景德镇市陶瓷局局长,记者昨日上午电话采访了他。说起,他的语气间透露出自豪。他告诉记者,景德镇有着悠久的制瓷史。据介绍,景德镇作为瓷业之都,已经在业内风光了千余年,具有1700多年的制瓷史,在宋代景镇年间(公元1004年—1007年)因烧制精美皇家御瓷名扬天下,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城镇。景德镇如今形成2000多个系列、10000余种花面的系列陶瓷产品,更是成为各国寻访瓷器之源的圣地。

但一说到此次评选“中国瓷都”之事,黄康明的声音突然一下子提高了许多,也透露出几丝不解和不满。他说,“瓷都”怎能是评出来的呢?应该是历史形成的。千百年来,景德镇已经是国内和国际上公认的瓷都,提及“中国瓷都”,谁不会先想到景德镇?黄康明还说:景德镇“瓷都”的历史地位是不容质疑的,因为“瓷都”概念是极为广泛的,不仅体现在陶瓷产量及经济效益上,更应涵盖历史、文化、技术、产业等多方面,而且要得到市场认可及社会认可。

景德镇没参加评选?

中国轻工联合会作为江西省轻工行业办的上级业务指导部门,它来评选“中国瓷都”,是否应通知省轻工行业办呢?昨日下午,省轻工行业办综合处何炳进处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这回事吗?我们不太清楚这方面情况,没有收到相关文件。”随后,他上网才了解了一些情况。他告诉记者,“中国轻工联合会是直属于商务部的一个部门,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是一个行业协会。按理,若要评选什么称号,它们是有一定权威性的,这毫无疑问。但没有通过我们来组织景德镇参评。”至于是按照什么标准来评选?他说,他也不清楚,但既然要评肯定有具体标准。

有点气愤但很坦然

昨日,景德镇在线网站在“瓷都论坛”里专门就此展开了大讨论。一位名叫“阑干拍遍”的网友说:“这是令人气愤的事,但不管评选是否规范,景德镇在这方面已显落后已是不容否认。大家还是多谈些怎样使景德镇成为真正的世界瓷都吧,也许重振瓷都雄风需要20年、50年,只要往前走就好。”网友“哈哈哩雨”则表态:“我担心,若干年之后,许多瓷都冒出来,惟独没有景德镇。倘若那时,景德镇人盛饭用的是‘别都’的瓷器,岂不糟糕?!我们还要卧薪尝胆,增强实力,因为实力决定一切。

景德镇要珍惜“瓷都”这块招牌


产业基地系列报道之“解读江西景德镇产业基地”刊发之后,行业人士对景德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广泛热议。行业人士认为,《陶瓷视界》的客观报道为行业人士全面、深入地了解产业提供了一个窗口,多数行业人士认为:景德镇要珍惜“瓷都”这块招牌

要珍惜景德镇的发展机遇 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所长 刘少平

产业从传统手工工艺加工到现在的现代化加工设备的出现,景德镇得到了很好的机遇,这种机遇需要我们去珍惜。

目前景德镇市政府出台了很多重视陶瓷产业发展的政策,同时也扩大了陶瓷产业基地生产园区,并引进了佛山的建筑陶瓷企业,包括特地陶瓷、金意陶、乐华洁具等大型有实力的企业都在景德镇落户,景德镇本土的鹏飞陶瓷也具有一定的实力。我认为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要从研发、技术创新、市场销售、产业配套服务等方面不断完善。可以借鉴上海和佛山等地经验,结合景德镇的优势,推动陶瓷产业的加速发展。

政企联动方能推动产业发展 景德镇市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 杜国麟

作为产业基地要打造金字招牌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景德镇具备这个优势条件。当前景德镇也需要进行一些宣传推广,再好的政策如果无法落实到位也无济于事,单靠政府一方的努力是不行的,也需要当地陶瓷企业给予足够的认识,积极主动地配合景德镇市政府,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

景德镇不但是陶瓷产业基地,也有3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所以说景德镇在发展陶瓷产业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

从这次景德镇基地调查报道来看,景德镇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当地企业、民间陶瓷艺术家积极参与,配合政府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政府也要加强与企业和民间陶瓷艺术家间的交流,并且逐渐让景德镇产业发展获得新的突破。

国际市场是景德镇的重头戏 景德镇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 胡忠胜

我认为需要向国外发展,景德镇的陶瓷在国外比在国内的名气还大。要开拓国际市场离不开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的支持,需要当地政府加强对外宣传。

除了在每年举办瓷博会吸引国内外客商以外,当地政府也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各种行业峰会。顺便可以把国内著名的经济专家、产业顾问等请到景德镇,让这些“智囊”帮助景德镇。现在当地政府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把陶瓷企业和民间艺术家的陶瓷产品销售出去。《陶瓷视界》关于景德镇的这组报道,详细地剖析了景德镇产业基地的问题,希望政府可以借助这次机会,把景德镇的陶瓷产业进行一个深入的规划和调整。

作为民间艺术家协会的主席,只要对景德镇民间艺术家、陶瓷企业有利的活动我都会积极参与,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重视《陶瓷视界》的这组报道,认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为产业基地品牌奠定牢固的产业基础。

景德镇的江湖地位有望再度提升 佛山市豪誉陶瓷总经理 程鹏

从贵报的景德镇基地系列报道中,我清楚地了解到现在产业的发展概况。这对陶瓷业内人士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料。

“景德镇”也和佛山一样是金字招牌,区域品牌下的陶瓷制品往往能得到市场的青睐。只是这个产区的企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建筑陶瓷数量还很有限。不过从景德镇招商部门精心设计的招商优惠政策中,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决心,为重新塑造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下了很大功夫,如果能借助行业主流媒体的配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更快地提升在行业内的江湖地位。

景德镇缺乏龙头企业 广东佳陶陶瓷品牌副总经理 朱伟俭

贵报的内容实在丰富,我看了“解读江西产业基地”之后,对江西景德镇的陶瓷行业又有了系统和全面的了解。

景德镇这个“瓷都”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但要是提到行业的特点,知道的并不多。景德镇的陶瓷产业确实缺少龙头企业,像我们佛山有新中源、东鹏、新明珠,景德镇的鹏飞年产值也就2~3亿元,拿到佛山来简直小巫见大巫。以前我对景德镇也有过一些了解,从现在我们提倡的环保、资源节约等方面来说,景德镇的陶瓷做得还是很不错的。政府对陶瓷行业也很重视,人才和生产原料等都很齐全,这无疑是一大优势。我们佛山以前的佛陶集团也辉煌一时,但是现在佛陶集团的子公司发展不是很好,希望贵报也可以报道一下,以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一下。

景德镇人才优势很明显 佛山市金海达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红英

景德镇的工艺品陶瓷自古有名,她已成为世界的陶瓷圣地。《陶瓷视界》本次关于解读景德镇的报道很全面,从市场的角度剖析了市场和未来发展前景,都是值得大家关心的内容。特别是景德镇的人才是很充沛,那里的陶瓷学院已成为佛山陶瓷企业筛选人才的首选之地,景德镇本身是个具备很深的文化底蕴和环境优良的城市,而且适合人居住,并能切实留住人才,这些都是每个地方都要学习的优势。

景德镇发展潜力可观 佛山市冠军卫浴有限公司总经理 康水金

我一直都关注贵报的产业基地报道,对于营销人来说,了解当地的市场情况是拓展业务的基础;对于企业领军人来说,一个地方的投资、人居环境是否良好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基础。

景德镇作为在中国的“瓷都”,一直以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占据主导地位。在看了《陶瓷视界》近期有关景德镇的报道,我觉得凭借景德镇优越的环境,完全有可能成为“内地的佛山”,不仅是日用和艺术陶瓷,也将成为建筑、卫生陶瓷规模和产业集群较大的生产和营销基地。

作为行业媒体,最大的作用是引导行业的发展。现在正是产业转型期,如能多报道一些产业基地当地政府的政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内容,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应该有更大的帮助。

景德镇产品很有名气 泉州市宏兴化建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汉华

江西景德镇是中国陶瓷行业的一张“靓丽名片”,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名气。

我在陶瓷行业做了几十年,作为行业人士,对江西景德镇瓷器有一定了解,景德镇作为“瓷器”生产基地,特别是景德镇的艺术陶瓷和工艺陶瓷在行业都很有名。《陶瓷视界》近期刊登的“解读江西产业基地”,让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从贵报报道中得知,江西景德镇作为中国最早的“陶瓷瓷都”,其产品的优势比较明显。我认为江西景德镇产品定位准确,产品文化底蕴深厚,制瓷历史悠久,深受文化人和知识分子等消费者青睐。

景德镇要把日用瓷作为主攻方向 广东省佛山市鸥王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 石庆华

众所周知,景德镇自古就是中国著名的瓷都,更以日用陶瓷独霸天下。景德镇以其独有的瓷土资源、人才优势、技术等为中国打造出了一张世界名片。

目前广东佛山有许多陶瓷企业都争相在高安设立厂房,他们看中的是优惠政策,然而现在的市场状况却让高安吃力。江西在交通运输方面不如淄博,如果在景德镇再建立一个陶瓷(建筑)基地,会让景德镇失去原来的风采。一方面,投资资金易分散,失去优势资源的整体效果;其次景德镇若现在“见风使舵”,会丧失原有的优势。

我认为景德镇应将日用陶瓷作为主攻方向,如果不能将优势发扬光大,却贪图渺茫的希望,很可能会沙场折戟。景德镇应该以自身优势为基础,精耕细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江西将强化景德镇“瓷都”地位


景德镇数次被潮州等地“挑衅”瓷都金字招牌,很多原因是在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等方面存在短腿。29日,一纸江西省陶瓷十一五规划明确未来几年内,江西将强化景德镇“瓷都”地位建设。

36家知名陶企入驻

“企业规模较小,发展资金短缺,市场培育和管理滞后。”江西省经贸委有关人士认为,我省很多陶瓷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数量多却普遍不大不强。

与此同时,由于行业自律不够,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和区域性竞争合力。引进大型品牌企业成为江西陶瓷业尤其是业的重中之重。

记者29日了解到,近年来景德镇相继引进了36家知名陶瓷生产企业。省综合行办建材处有关人士透露,这些企业给景德镇累计带来4100万美元、内资2.61亿元。除了已建设的22家企业外,今年起陆续有14家企业建成投产。

铺设“九-景”天然气管道

燃料供应紧张在近年来渐渐成为产区的“瓶颈”。据了解,江西拟铺设九江到景德镇的天然气管道,使“西气东输”优质天然气流入我省,有效改善产区燃料供应紧张和使用问题。

发展旅游

“陶瓷是江西特色的高附加值旅游商品,一件精美的瓷器艺术品是街边木雕、铜像利润的几十甚至数百倍。”江西省旅游局一位负责人认为,提升景德镇旅游瓷器的整体形象对发展陶瓷文化旅游很重要。

记者了解到,江西未来4年将以为中心,重点扶持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陶瓷文化旅游景点,借助文化旅游在世界上的影响和优势,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重大陶瓷文化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与经营。

台资陶瓷企业抢滩瓷都景德镇


生产绚丽夺目礼品瓷的法蓝瓷公司、制作风格独特日用瓷的小作坊……漫步瓷都江西景德镇,台资企业生产的陶瓷是瓷器爱好者们经常谈论的话题。短短几年时间,瓷都里的台资陶瓷企业从无到有,如今已形成集聚效应。

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是较早一批进驻景德镇的台资陶瓷企业。公司销售经理刘崇礼说,去年法蓝瓷在大陆销售额近6000万元人民币,是景德镇上缴税收最高的陶瓷企业。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景德镇是制瓷的天堂,中外闻名的瓷都,台资陶瓷企业到来后带来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管理理念,是与景德镇的强强联合。

“生产陶瓷原料的台资企业到来后,景德镇利用原料的水平提升了几个档次。”景德镇市瓷局副局长刘子力说。

目前在景德镇投资落户的台资陶瓷企业共有6家,投资总额约为4500万美元,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

近来,台资陶瓷企业投资景德镇还在不断增加。2009年8月,台湾正翰集团投资3000万美元的远红外陶瓷项目正式签约;在2009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上,台湾兴勤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的电子功能陶瓷项目也即将进驻景德镇。

瓷都景德镇掀起“红瓷”创作热潮


5月30日上午,在景德镇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综合厅走廊过道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幅幅精美大气的陶瓷作品。这是2011艺术巡礼展征集作品的现场。据记者了解,此次活动的开展获得许多陶瓷企业及陶瓷艺术工作者的支持,千年瓷都景德镇也因此掀起了红色陶瓷创作热潮。

从主办方了解到,此次征集作品主题反映共产党党成立90年来的艰辛历程和光辉成就,重点为江西四大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以及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与瓷都景德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景德镇市文联主席余志华表示,“红色摇篮千年瓷韵”——2011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巡回展,是市委市政府继成功举办台湾两岸陶瓷精品展、辉煌60年北京展以及上海世博会期间推出陶瓷成就展,南昌国际生态文化节陶艺展之后又一次全国性大型陶瓷艺术展。市文联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承办单位之一,按照展览组委会统一部署,积极筹备并已向全市各界征集展品,“我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市艺术家、陶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以及大力支持,红色主题巡礼展一定会取得成功,为我们敬爱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献上一份厚礼”。

据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各大艺术机构均在积极组织创作,特别是有不少艺术家不顾年迈,克服种种困难,放弃休息时间和一些客户订单,主动到革命圣地采风和认真创作,送到展厅的作品已有300多件,充分展示出瓷都艺术家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对党的热爱之情。

2011年7月至12月,景德镇市还将在南昌、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举办“红色摇篮•千年瓷韵”——2011艺术巡礼展。

瓷都景德镇镇窑柴窑窑炉大修开工


7月4日上午9时,历史博览区标志性景点——镇窑柴窑窑炉大修正式启动。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正大出席了简短而又热烈的开工仪式。

千年古镇窑是景德镇制瓷历史上体积最大、名声赫赫的柴窑,一次要烧300担窑柴,出窑的瓷器数以千计。古镇窑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烧炼检修中,为节省窑柴、节约成本将柴窑窑炉缩小了三分之一。古镇窑仅此一座,已被国家、省、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恢复古镇窑原有的规模,让柴窑窑火熊熊燃烧,传统的制瓷技艺传承下去,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市文化局和陶瓷历史博览区管理处大力推动下,经过半年多的反复论证,决定修旧如旧,对古镇窑柴窑窑炉进行大修,恢复原来烧300担窑柴的规模。目前我市仅存余云山、余和柱两名66岁的挛窑传人,此次柴窑窑炉大修,对挛窑艺人的传承很有意义。由于挛窑人才缺乏,为保证工程质量,修复进度会缓慢些,但今年10月瓷博会期间重烧300担窑柴的壮观一幕会再现。陶瓷历史博览区管理处主任陈武平告诉记者,将免费为陶艺家和各个窑口烧瓷。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都”景德镇金身之困:“官窑”不再有市场》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都”景德镇金身之困:“官窑”不再有市场》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