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诗词 > 灵字组词 > 导航 >

唐诗:送灵澈解析

唐诗:送灵澈解析

灵字组词 唐诗励志 唐诗

2021-08-23

灵字组词。

诗词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学好诗词能帮助到你之后的文言文、阅读理解、以及作文的学习,有没有值得大家深入专研的诗词?本站精选整理的《{唐诗:送灵澈解析》或许对你诗词释义学习有所帮助。

摘要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送灵澈》即《送灵澈上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送诗友灵澈和尚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诗不写离情别绪,只在寺院暮钟声声的时空背景下,以简笔素描画出高僧背影,诗人目送,表达了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有一种含蓄幽远的特殊风格。

送灵澈

原文

送灵澈(chè)上人⑴WWW.tAOCi52.cOM

苍苍⑵竹林寺⑶,杳杳⑷钟声晚。

荷笠⑸带斜/夕6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⑴送灵澈上人:选自《刘随州记》(《四部丛刊》本)卷一。灵辙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诗僧。上人,对僧的敬称。

⑵苍苍:深青色。

⑶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⑷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⑸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6)按照教材版本不同选择。

翻译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赏析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为灵澈游方歇宿之处。这首小诗是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所作。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望着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而这钟声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苍苍”是诗人的视觉所见,点明了灵澈游方歇宿之处的环境。“钟声”是诗人的听觉所闻,未见寺庙,先听钟鸣,而这钟鸣似乎在召唤着灵澈回寺,这也是作者的内心感受,在这里诗人对灵澈的留恋之情已经尽在笔端了。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二句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钟声召唤,灵澈戴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照应了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的位置,在山林之中。“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道出别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画外的诗人形象也令人回味不尽。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因而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因而趋归意同。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本诗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综合看来约生于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左右。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扩展阅读

唐诗:送春鉴赏


摘要

送春又称唱春歌,唱春、颂春,是高淳民间的汉族民俗文艺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春歌有悠久的历史。民间曾有明文末年,朱棣篡权,叔夺侄位,杀人如麻,天怒人怨,出现六月冰封长江,南粮不能北运,有道士自称”送春人”,教马之清唱春歌解冰冻的传说。

[唐]白居易

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复暮。

惆怅问春风,明朝应不住。

送春曲江上,眷眷东西顾。

但见扑水花,纷纷不知数。

人生似行客,两足无停步。

日日进前程,前程几多路?

兵刀与水火,尽可违之去。

唯有老到来,人间无避处。

感时良为已,独倚池南树。

今日送春心,心如别亲故。

送春

唐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解析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诗:送李端赏识


摘要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情了然。颈联写回忆以往,感叹身世。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送李端

唐诗:荷风送香气欣赏


摘要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出处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原文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荷风送香气

注释

送:吹送。

赏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风吹送来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竹露滴在池面上清脆好听。诗句表达了“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的境界。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唐诗:送梓州李使君欣赏


摘要

《送梓州李使君》是唐代诗人王维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创作的一首诗。诗人想象友人为官的梓州山林的壮丽景象以及风俗和民情,勉励友人在梓州创造业绩,超过先贤。此诗选取最能表现蜀地特色的景物,运用夸张手法加以描写,气象壮观开阔。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明快,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

[唐] 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梓州李使君

唐诗:送杨少尹序鉴赏


摘要

文中把杨辞职归乡的情景跟历史上有名的二疏具体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了杨巨源思想品德之美。写作注意前后照应,富于变化,并且反复咏叹,言婉情深,作者的思想感情灼然可见。

唐代:韩愈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送杨少尹序

唐诗:送柴侍御详细解释


摘要

《送柴侍御》是盛唐时期,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乐观开朗的诗词来减轻柴侍御的离愁。而实际上自己却是十分伤感。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更能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离愁。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诗:鹿解析


摘要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

[唐]李峤

涿鹿闻中冀,秦原辟帝畿。柰花开旧苑,萍叶蔼前诗。

道士乘仙日,先生折角时。方怀丈夫志,抗首别心期。

鹿

唐诗:金缕衣解析


摘要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乐及时”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唐代:佚名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

唐诗:石楠解析


摘要

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 。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

[唐]司空图

客处偷闲未是闲,石楠虽好懒频攀。

如何风叶西归路,吹断寒云见故山。

石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