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诗词 > 古代黑花瓷器 > 导航 >

唐诗:花非花欣赏

唐诗:花非花欣赏

古代黑花瓷器 剔花瓷器鉴别 花的成语

2021-09-21

古代黑花瓷器。

诗词是语文的启蒙老师,想要学好语文,诗词的功课也不能落下,学习诗词怎样才能快速高效?下面有关诗词的内容希望你能够喜欢!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据诗意,亦属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编辑推荐

宋词:似花还似非花作者详细解释


摘要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题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由苏轼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咏物之作。开头一句“似花还似非花”抓住了杨花的特点,接着以“无人惜”的意脉贯下,提起“无情有思”一篇精神。

似花还似非花作者

由此开始,将杨花喻为美人,她正在梦中“随风万里”,寻找情郎的游踪。上阕体物,花与人糅合,饱含情愫。下阕就杨花事议论抒情。“不恨”三句,突出伤春幽恨。花已飘落,断无重上枝头之望,最令人伤感。晓雨过后的杨花令人心寒。那流水中化为一池的浮萍,仔佃辨认,不是杨花,分明是离人点点滴滴的眼泪!

原文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①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②。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③。萦损柔肠④,困酣娇眼⑤,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⑥,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⑦。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⑧。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这首词大约是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苏轼在汴京任翰林学士时所作。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章质夫:名楶,(jié),浦城(今福建蒲城县)人。当时正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经常和苏轼诗词酬唱。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而且依照其先后次序写诗或词。

②从教:任凭。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③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思:心绪,情思。有思(sì):有情思。

④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⑤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⑥“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⑦落红难缀:落花难于再连接上枝头。缀:连接。落红:落花。缀:连结。

⑧萍碎:作者《再和曾仲锡荔枝》诗自注:“飞絮(即杨花)落水中,经宿即化为萍。”

翻译

它像花又不像花,也没有人惋惜,任其飘散坠落。抛弃了生长它的家,流落在街头路旁,细想起来,这无情草木倒也是有愁恨的。它愁思萦怀,伤了柔肠,媚眼困慵,想睁开又闭了起来。它好比梦魂,随长风,飞往万里之外,寻长情郎的去处,又仍被黄莺的叫声所唤回。

我倒不恨这柳絮的飞尽,只恨那西园里落花飘红,再难重新回到它原来的枝头上去。早晨一场风雨过后,何处去寻找它遗留的踪迹呢?原来已化作一池细碎的浮萍了。这三分春色,已是二分付与尘土、一分付与流水了。你细细地看罢,其实它并不是杨花,一点一点,原来都是离别之人的眼泪啊!

赏析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犹如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实则“有思”,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白丝行》)。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句,苏轼自注为“杨

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给人以余音袅袅的回味。

唐诗:日色已尽花含烟欣赏


摘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出自唐代李白的《长相思三首·其二》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日色已尽花含烟

译文

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忆情郎啊,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注释

①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瑟,弦乐器。

②凤凰柱:瑟柱上雕饰凤凰的形状。

唐诗:槿花鉴赏


摘要

木槿花,是一种常见的庭院灌木花种,锦葵科木槿属(Hibiscus syriacus L),别名白槿花、榈树花、大碗花、篱障花、清明篱、白饭花、鸡肉花、猪油花、朝开暮落花。木槿花颜色有的呈现淡紫色,有的深紫色,生长速度较快,枝叶繁茂。

[唐]李商隐

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

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

槿花

唐诗:买花赏识


摘要

此诗通过叙写长安贵族买牡丹花的场面,揭露了当时上层统治者奢侈豪华、挥金如土的腐朽生活,深刻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之间的矛盾。诗分两部分,前十四句,写京城贵族买花;后六句,写田舍翁感叹买花。全诗行文晓畅,对比鲜明,讽刺辛辣,具有较深的社会意义。

[唐]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

唐诗:桐花解析


摘要

桐花是清明”节气”之花,是自然时序的物候标记;三春之景到清明绚烂至极致,但同时盈虚有数、由盛转衰。桐花因此而成为两种悖反意趣的承载,花语是情窦初开。

[唐]白居易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桐花

唐诗:迷花倚石忽已暝欣赏


摘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出自唐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迷花倚石忽已暝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一作:一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度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唐诗:紫阳花详细解释


摘要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唐代:白居易

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

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

紫阳花

唐诗:残花详细解释


摘要

此诗写诗人寻花而醉,夜里持烛赏花,表达了自己爱花、惜花的感情。全诗格调轻快,意境含蓄,画面清晰,语如贯珠。

[唐]李商隐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残花

唐诗: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欣赏


摘要

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