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王国维让溥仪鉴别瓷器 > 导航 >

让“头脑风暴”变成现实

让“头脑风暴”变成现实

王国维让溥仪鉴别瓷器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2020-07-24

王国维让溥仪鉴别瓷器。

台湾九份茶坊设计的茶碗。

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台湾展台工作人员在展示创意双喜水杯。

裸眼3D展示、4D动漫体验……这些高科技创新产品首次亮相今年“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的创意产业主题展馆,就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创意产业是闽台近年来崛起的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海峡两岸现代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创意助力产业升级

早在2008年,福建省首次把创意人才和文化资源引入“6·18”平台来,创意产业就在海峡两岸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短短几年,福建创意产业进步明显,全省创意产业去年增加值增长14.5%,占GDP比重4.2%,初步形成以创意设计为重点,制造业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休闲消费创意等行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如今,加快闽台创意产业发展已成为福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手段。除近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外,福建还专门制定《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划在未来3年内统筹1亿元人民币,设立福建省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创意产业发展,同时重点拓展在全省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在台湾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创意设计、数字服务创意等领域的协作,力争到2015年建立5—10个闽台创意产业合作园区或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闽台特色的创意品牌,推动与创意产业有关的贸易额不断增长。

让创意产业升值

围绕闽台创意产业合作深化与拓展,福建着力从3个方面入手,推动海西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设立闽台创意产业合作园区(示范基地)。在厦门、福州两个台商相对集中地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以及武夷山等条件较好地区,规划设立闽台创意产业合作园区(示范基地);比照台商投资区优惠政策,重点引进时尚设计、工业设计、影视制作、音乐制作、视觉艺术等台湾知名企业和个人工作室;积极吸引一批台资创意高端项目入驻园区,鼓励台资企业在合作园区或示范基地内建设生产基地、地区总部、研发及产品营销中心。

开发闽台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围绕闽南文化、闽都文化、客家文化、妈祖等信俗文化、茶文化、陶瓷文化、船政文化等,在闽台两地中有深远影响和广泛民众基础的区域特色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中的创意元素和内在价值,合作开发动漫动画游戏、广播影视、图书出版、民俗文化产品及工艺(美术)品等创意产(作)品。

加强闽台创意产品市场交流。推动福建创意企业在台湾设立产品展示和销售中心,促进福建创意产品进入台湾市场;挖掘台湾高端市场,在漆艺、陶瓷、石雕、木雕、漆线雕、茶艺、古典艺术家具等领域开发一批面向高端市场的创意精品;积极引进一批台湾创意产品进入福建市场,并通过福建辐射大陆其他省市,将福建打造为大陆承接台湾创意产品的集散地。

如今,加快闽台创意产业发展已成为福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手段。

延伸阅读

让沉睡的陶瓷文物醒过来


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关键看这个城市有没有历史感。

当一个城市开始爱恋自己的往事,说明这个城市开始有了历史感。博物馆发挥着锻造历史、讲述历史、书写历史,培养民众历史感的重任,但遍观国内博物馆,大都停留在文物“孤芳自赏”阶段,如何让沉睡的文物“说话”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放骨灰的宋代魂瓶精美别致

但问及为什么不去博物馆一睹实物时,已有近10年收藏史的黄先生表示,“通柜、实物加说明牌的展览方式,难以诠释展品的内在美,因而难以吸引生活在信息时代的观众。”

刘志泽对历史颇感兴趣,喜欢到全国各地旅游,感受文化氛围,他曾看过关于省博有三件“国宝”的报道,这次专程来“一睹芳容”,但看后有点失望,刘老师说,“看后没留下什么印象,就拿亓北古剑来说,除了剑的特征介绍,其他更深层次的东西还是不知道。”

他认为,文化遗产就是人类的记忆,是可以唤起相关记忆的,如果不能,那保护就失败了。他认为,不同的历史遗迹会唤起人们的不同记忆,所以保护就要保留住个性,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虽然投了钱,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此次参观更让他感到迷惑的是,墙上宣传画亓北古英文是“QIbeigu”,而实物说明的却是“QIbaigu”。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这就要求运用多媒体展示、场景再现、幻影成像等技术手段,下一步将继续在此基础上,拓展领域,吸引更多的人气,不仅仅是让游客知道省博的丰富的馆藏,更吸纳周边城镇的居民来了解海南历史,利用接外展方式丰富馆藏,扩大文物的影响,同时进行文物礼品开发,对讲解人员进行培训,丰富讲解人员的历史知识,通过讲解人员的精彩讲解和科技手段,让沉睡的文物“醒来”。

茶器,让你读懂china的美


瓷器无论在古在今,都渗入了生活。中国人喜欢喝茶,“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于茶器,古人有云“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如果你懂得看透饮茶瓷杯的美学魅力,便足以窥探东方美学的一二。

眼与瓷器对话,将焦点聚于体,周围风吹,树动,人行,亦不减其淡定稳重,仿佛在说“欲当大事,须是笃 实”。完美体现中国文化中所追求的对称平衡。

东方美学中的山水意境强调细节忠实。瓷杯每一次开片都是一次与自然的赌约,人的自然无为,让每个杯子开出每一道自由的片痕。一切都是自然的发生,每道痕都讲着自己的故事。

闭上眼,让指尖行走于杯壁,行走于杯沿。每一条行走的痕迹,每一个起伏,若心静便能感觉属于瓷器的韵律。还有那些可见,却不可触的开片。它就像是顽童,用另一种方式,给你演绎物的和谐圆润。

闭上眼,听,听茶水流入杯中,与杯壁碰撞出的声响。听声响,就如同听瀑布之下山谷回响,有些声音通透,有些声音厚重,有些难以言表……但每一个都特别,在火种涅槃之后的特别。

细看杯中茶水,不同茶量、不同茶色、不同杯色。。。。。。交融而出的每一杯茶都有不同。看似平静,其实每一滴都在流动。茶中所显现的厚重感,便如文化的积淀一般厚重。

每个瓷器,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它能与其他事物融于一体,这正是美的包容性。每个杯子,如案上莲花,开出静雅,开出端庄。能被看到的不只是杯,而是景,如诗如画,韵味横生。

你可以学着从读懂一个杯子开始,读懂china的美。

瓷画:让瓷器焕彩新生


中国书画艺术与陶瓷艺术,有着极为紧密的历史文脉关联。图案纹样中,涵盖动植物、人物故事、历史文学等题材,同时将诗、书、画统一表现于瓷器之上,将文入画结合融入瓷画,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艺术形式越发多元化,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融合成为这一时代独具特色的艺术亮点。从小喜欢绘画的田福良,就喜欢在德化羊脂玉瓷上画莲花。他认为,在洁白的瓷胚上展现中国画的墨色飞白,这才是中国画和瓷器的最好结合。因为这样更能体现瓷身图案的美观通透,加上茶汤色泽,犹如莲花在汤水中摇曳,婀娜多姿,甚饱眼福,更显茶器之精品。

每一个图案都值得回昧

出身于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的田福良,小时候就喜欢看“小人书”看到兴奋时就临摹书中人物,读书时考上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在教师岗位上干了10年。从没有间断过绘画。后来到了北京,他经常利用周末到琉璃厂、潘家园、宋庄等艺术文化聚集的地方看画展,到画家画室参观学习。

来到北京后,因爱茶而出席于茶活动和茶会的机会很多。他发现,每套茶具都会有它的文化主题,而且这些主题的整套茶具都是一个图案,都值得回味。它们是有诱惑力的。于是,他便萌发了在瓷器上画莲花的想法。刚开始的时候,他的第一套莲花茶器,就画了荷花的含苞待放、盛开、怒放、凋零和残荷。

他说:“这就是莲花的一生,当你细细观赏,便会有所感悟。”其实,每一套瓷器都有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一笔一画之下是他们对人生的理解,落笔之处蕴藏的是内心最质朴的情感。田福良觉得,他所作的莲花茶器有如人生,生命一程,每个年龄阶段,有每个年龄阶段的美。愿如莲的一世轮回,如君子的一生,每个人都能干干净净。

“借助白瓷描绘清雅荷花,因为荷是圣洁的代表。”田福良说,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华人民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莲花,圣洁、清净的象征。它是人人向往的一种“真善美”。或许,这正如笔者的老前辈,福建日报的退休员工郑秋生一样,因多年的喝茶习惯和人生阅历,他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感悟。他说,感恩天地赋予粗茶淡饭,观世态纷纷争争;一颗静静的心,感悟人生冷暖温馨。笔者觉得这是一份如莲花般的从容和淡定。

每一道工序都很关键

据介绍,“够瓷器”是老北京传统文化中的北京方言。意为“好朋友、好哥们”。几天的交流,笔者深切感受到田福良对瓷器绘画这一工作的执着和热爱。他们“够瓷器”。他们是如影随形的“好朋友、好哥们”。这是他对瓷器的一份尊爱。

画瓷与其它画种不同,要做到胸有成竹,千万不可随意,只有足够的尊重和自信才能笔下生花。田福良介绍说,在羊脂玉瓷的胚体上绘画,运笔中远不像在纸上润滑,因为青花颜料很粘,坯很涩,很难表现宣纸水墨的韵味。虽然工艺很难,但是瓷上绘画可以永不褪色,这一现象弥补了宣纸画和油画寿命不足的缺点,让作者的作品永久留存,让美也更长久。”

一盏瓷器从原料到成型,瓷泥在经历时间洗礼的同时,早已习惯了匠人们细腻的劳作。无论形状各异的泥坯,最终能否完成成瓷之路,那些有幸接受装饰,匠人用心雕琢的瓷器,必定会披上一身,满是故事的华美外衣。瓷器仿佛天生就是画作的载体,但在瓷器上的画作,又和纸上作画截然不同。瓷器的色彩如何体现出来,怎么去配制?不同器型,不同图纹,如何实现完美结合?

每一道工序都很关键,每一步都是经验之谈。田福良说,制作过程中,画稿、线描、设色、添彩、描金。这每道工序,都是完美的艺术呈现,每一工序都很关键。难度和突破就是,画好了要烧,烧就变色,瓷工画的时候是看不到成品效果,比如青花是黑的,粉彩是暗的,全凭经验。而且釉有流动性,多多少少会影响画面的效果。

如今,绘画对陶瓷艺术的作用日趋得到人们的重视。田福良也越来越关注到陶瓷艺术这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由于有着资深的绘画基础和文化理论根基,加上多年的瓷器繪画经验,现在的田福良早就是一位瓷器绘画的行家了。

每一样作品都有寓意

《拾遗记》云:“黄河千年一清,清则圣人生于时也。”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诗曰:“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古人常用“海晏河清”比喻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在瓷器上主要表现方式:一种由燕子、荷花、海棠花组成,以谐音构成寓意。

经过历代工匠艺人的刻苦创新,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浅绛彩、新彩、釉中彩等等,现如今用颜色釉来绘画等新材料、新技法、新工艺不断创新涌现,使这门古老的艺术门类,焕发出无限生机,满足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所需和审美情趣。

由于有着共同的绘画爱好和审美情趣,田福良的瓷上绘画的圈子也逐渐热闹了起来,大川、思懿、乙卜、耿晓春等等都是田福良工作室的常客。

他们在注重陶瓷的材质美的基础上,将绘画装饰和优雅器形完美融合,充分展示了瓷器作品的材质美、器形美、装饰美和色彩美,使瓷画艺术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中,因为今年是猪年,职业画家大川在瓷器上画猪,借助猪的萌,来展现这一年的美好祝愿;艺术学校教师思懿的瓷器上画蚂蚁,因为她认为女人常常被习惯以为柔弱,但是她不认为自己是柔弱的,内心的刚强被笔下的蚂蚁而展露出来。在满满品饮茶的同时,感受蚂蚁的团结和力量,不失为休闲品饮中,让人生有所感悟;画家乙卜笔下色彩斑斓,蝴蝶摇曳。极具个性的禅画最令人喜爱,寥寥几笔,简约不简单;画家耿晓春老道的画风,修炼多年的功力,笔笔精炼,鱼游春水、残荷风骨。润与枯,生与死,每个风格的表现都美到极致,引入回味。

感言:创新让中国陶瓷再获尊敬


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新明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陶瓷,在现代竟然长期被意大利博洛尼亚展拒之门外,实在叫人心寒。陶瓷行业要坚持引进消化、自主创新、转型升级,让中国陶瓷再受世界尊敬

英文中“中国”一词还有一个意思是“陶瓷”,这源于中国五千年的陶瓷历史。在古代,中国的陶瓷是欧洲贵族竞相收藏的奢侈品。曾几何时,产量很大、出口很多的中国陶瓷,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抄袭模仿、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陶瓷行业内最顶尖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展曾相当长时期不对中国企业开放展位,我们去那里到处被人看不起——出多高价也不肯收展,参观展厅人家赶我们走,想拍个照留个念被没收相机,想学点东西像做贼。这实在叫人心寒!去年,我们终于代表中国参加了博洛尼亚展,带去的洞石,让国际行家大吃一惊,被认为是世上最像石材的砖。我和我的同行才有点扬眉吐气的感觉——中国陶瓷应该找回些尊敬了吧?这背后,是整个行业坚持创新、不断转型升级的奋斗之路。

作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最重要的生产和集散基地,佛山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引进消化、自主创新、转型升级。2008年,我们前瞻性地在佛山建设了一个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基地把那些制造环节被转走的企业总部挽留在了佛山。继而,把老板留住,把人才留住,把品牌留住,把研发留住,把税收留住,把文化留住,最重要的是把佛山陶瓷的根留住。于是乎,原来的制造业脱胎换骨成了服务业,转为销售、研发、服务、策划、展览、物流、文化、娱乐甚至商业地产,我认为这就是转型。

在升级上,我们始终瞄准技术升级和管理升级,重点咬定自主创新。特别是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提升品牌高度,获得高附加值,把技术创新始终当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我相信陶瓷行业还会创新新品种,迎来第二次转型升级,那就是尽快在低碳环保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比如,去年推出瓷木地板,取代木地板,每销售一平方米就可以少砍一棵树。

持续创新,专注前行,让中国陶瓷再获世人尊敬,是我们的使命。

(本报记者罗艾桦整理)

让瓷器离生活再近一点


“断桥残雪”青瓷香台实物图。

中国的英文名为“china”,之所以被称为“china”,这与瓷器分不开,传说18世纪以前的欧洲人不懂得制作瓷器,中国的瓷器到了他们那里之后大受欢迎,因为当时出口欧洲的瓷器大多来自于土质优良的昌南,所以,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china)当作了瓷器与生产瓷器的中国代称。

中国的瓷器从器型与功能上吸收了陶器、木器、玉器、漆器、青铜器的精华,替代了它们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瓷器的功能却并没有进一步发展,浙江理工大学的李锋说:“我觉得目前陶瓷产品或作品,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厨房等日用产品和纯艺术品这两个大类。我看过杭州举办的艺术衍生品展,里面的一些陶瓷艺术衍生品也还是没有跳出艺术品的范畴,真正把陶瓷艺术衍生到生活中的产品,很少。”

如何让陶瓷艺术衍生到真正的生活中,成为了李锋心中的“执念”。也许,正是这份“执念”让他设计出由传统陶瓷与现代工业产品相结合的共振音箱“voiceofchina”。

陶瓷与苹果共振

李锋设计的“voiceofchina”共振音箱十分小巧,设计也特别简单,它由瓷器制成,外形像弯弯的一节玉管,通身为白色,釉面光洁,没有一丝多余的纹样或色彩做装饰,中间留有手机插放的槽口,如果不说明用途,音箱更像是一件陶瓷的工艺品。

当然,这款共振音箱并不是普通的工艺品,不但如此,而且超级跟随潮流步伐,在人人都有苹果手机的时代,它是李锋专为iPhone全系列及iPodtouch(第五代)设计的陶瓷共振音箱。无论是哪一款苹果手机,哪怕是“土豪金”与音箱搭档也绝不会有违和感,相反音箱简洁现代的造型,与苹果共振后,“潮”的感觉更加明显。

苹果一族只要将自己的爱机放在扬声器中间的槽中,声音进入谐振腔中,音量就会放大,特别是音箱会加强低音,放大的声音从左右侧出来,形成了立体效果。

在iPhone播放一首歌时,经过音箱的良好共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度增加到不使用共振音箱的2倍以上,音调音色得到了明显改善。

陶瓷共振音箱的“爸爸”李锋说:“我选择针对iPhone做共振音箱主要是考虑到iPhone的消费群体很大,同时也是关注度最高的手机。其实这是一个系列作品,除了给iPhone设计这款共振音箱,同时,我还给联想手机设计了共振音箱。”

就是因为一只碗

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知道共振音箱。这是一种很神奇的音频设备哦!它运用共振发声原理设计,让音频经过转换后以机械振动介质面,如:木质桌面、金属、玻璃等,使介质整个产生共振,从而播放出悠扬的乐曲,让人可以聆听到身边各种材质对音乐品质的不同诠释。

这样一件设备,偏偏又和如玉般的瓷器合为一体,这让人十分好奇设计师李锋怎么想到把这两样糅合到一块儿的。

2013年,李锋开始设计“voiceofchina”,他说:“我在看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场景,侗族姑娘把碗扣在收音机上,收音机的歌声一下子就响亮了很多,同时变成了立体声。这个场景给我了很大的启发。”

加之近几年来,李锋因为偏爱陶瓷,一直都在关注。他觉得瓷器质地坚实细密、表面光滑,敲击声清脆悦耳,具有独特的音质和音色,人们用“声如磬”来形容陶瓷,它的优美音色,自古就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既有很好的物理化学特性,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锅碗瓢盆”,也不仅仅是“花瓶”。

不可能的任务

不过,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李锋从设计到制作却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才初步完成。最初,他拿着设计稿与做陶瓷的师傅交流时,他们当中很多人都认为方案不可行,受到陶瓷工艺的局限,这个产品很难实现。

那个时候,李锋也考虑过其他材料,比如:塑料,但塑料很轻,音箱放置后很难保持稳定,而且塑料的工艺很难解决产品整体成型的问题。他分析了很多,认为其他材质很难实现陶瓷的效果,无论从声学效果,还是产品的重量,以及材料的成型和工艺来说,陶瓷都是比较理想的材料。

当李锋被做陶瓷的师傅拒绝之后,就向在陶瓷方面的专业人士请教,同时不断地与陶瓷师傅交流和探讨。陶瓷共振音箱制作上最大的难点在于,因为音箱的形态和功能都比较特殊,而且受陶瓷工艺的局限,成型难度大,烧制后的变形很难控制,同时还要跟手机做精密地配合,但陶瓷的尺寸精度没法保证。

终于,制作开始了,但是李锋一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只能通过一次次的打样,不断调整,前后打样近10次,才最终成型。

制作这个音箱的师傅说:“我做了30多年的陶瓷,还没有遇到如此麻烦的产品,难度大,要求高。”在这个音箱的设计和制作中,李锋以半毫米这样的尺度来要求音箱加工的精度,而这对陶瓷来说,尤其是手工制作的陶瓷来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音箱成型之后,李锋依然在不断地寻求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我是一个比较追求完美的人,只要作品或者产品中还有可以改进的,我就会一直不断地改进。”

设计师名片

李锋

2001年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

同年至今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

2008年获得浙江大学硕士学位,2012年晋升为副教授。

著作:

出版《从构成走向产品设计》等教材四本,其中《产品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等两本教材为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

荣誉:

浙江理工大学教坛新秀称号和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

主持、参与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资助项目等各类科研8项;

为美国通用电气等企业完成量产的产品设计近二十项。

最近获奖:

原创作品“断桥残雪”青瓷香台获得2013杭州市优秀旅游纪念品大赛金奖;

“苹果手机共振音箱”获得2013年红点概念设计奖。

联想创客大赛全国九强—最佳商业价值奖。

对话设计师

人文杭州:很多时候设计作品很能代表设计师,您认为这个作品能代表您本人吗?

李锋:这件作品我觉得是可以体现我个人的一些特点。我崇尚自然,所以我希望用最自然的方式来表达设计,来实现产品的功能,有时候我觉得设计不是一种发明,甚至不是一种单纯的标新立异,设计只是作为设计师视角的一种发现。

设计师是应该用作品说话的,作品需要体现一个人的性格、品位和追求。我希望作品或产品能够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能够忠实于材料真身的特点,能够呈现出其真实的特性。

人文杭州:今后您还会继续设计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相结合的产品吗?

李锋:会。我在今年年初确定了自己的个人原创品牌:“器道|Keydo”。“器道”源自“器以载道”,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文化对造物境界的追求,器道设计的理念是倡导将人的生活方式和内在需求作为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同时充分考虑材料的自然属性,力求使器物的设计符合造物的内在规律,并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实现道法自然,器道合一。

人文杭州:您设计的“Voiceofchina”有什么特点,是否还有同材质不同款式的系列作品?

李锋:这个共鸣音箱的设计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无需任何电源,自然扩音的特点很符合器道合一的理念;同样是我年初设计的断桥残雪青瓷香台,我觉得我也就是利用了断桥现有的形态,与点香的功能进行了一种融合,最后达到的效果是落灰成雪的意境,而这也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现象。

人文杭州:今后,我们是否有可能使用上您设计的这个作品?

李锋:如果你们喜欢我的作品,能够使用我的产品,我当然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我的作品因为在联想创客大赛中获奖了,联想联合淘宝网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众筹的平台,1月10日就会上线,名称是“联想创客淘星愿众筹”,到时候我的这些作品都会在上面呈现。

家居饰品选购—陶瓷让心灵更净化


现代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陶瓷艺术已从实用、审美发展到形成独具风格的家居饰品,如今人们喜爱陶艺的目地是为了抒发,是为了表现,是为了生活得更有情趣,是希望通过“用心用手的工艺”来洗刷机械文明的冷漠,给人以纯朴和宁静及回归自然的心理感受。

我们可以将陶艺看作是现代人生活中的调味品,试想现代家居中,一件小小的陶艺器型其所占的位置,虽说与那些豪华的家具和高档的家用电器相比微不足道,但它对人视觉上的感受却不容低估。

如果你的家居装置得精细典雅,可选购一些精美别致的瓷器,使室内空间不著痕迹的延伸出主人的品味。如果是田园风味的居室可选购一套粗陶器皿做点缀,会使房间的主题产生变奏,看到简朴后面的那份温馨。

如今陶瓷艺术不仅仅是制陶者本身的孤芳自赏,它已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并成为一种时尚被推广开来,当衣食不在成为问题,人们则开始对精神消费重视起来,购买一些亲和自然、深具浓厚文化艺术气息的陶瓷艺术品,会使普通人的家营造着高品味的生活环境。

让高安建陶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千亿产业


4月29日下午,“2019华中建陶产业发展峰会”在中国建陶基地会展中心举办。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缪斌,中共高安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万兰萍,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党委书记席永春,高安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陈光辉,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酷家乐硬装事业部总经理之余以及高安市陶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单位、泛高安产区建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终端经销商和10余家媒体代表等200余人出席了此次峰会。

中共高安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万兰萍致辞

在峰会致辞中,中共高安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万兰萍强调,新形势下,高安市委、市政府将紧紧抓住高安陶瓷产业纳入全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试点的重大发展机遇,始终坚持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力将高安建陶产业打造成为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千亿产业。

缪斌在主题演讲中指出,2018年陶瓷行业销售、利润与利润率等指标都呈下滑趋势,但“中国建陶行业的前景依旧灿烂”。行业将逐步进入规范、理性发展的新阶段,企业创新能力增强、行业集中度提高未来,瓷砖产品将向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新型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

此次峰会上,主办方力邀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缪斌、通利大理石瓷砖董事总经理张念超和酷家乐硬装事业部总经理之余,分别就《建陶产业趋势解读》、《全渠道营销时代,商业模式的重构与创新》和《设计赋能,打造新零售入口》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演讲。

保定曲阳定瓷让企业名誉如瓷般洁白无暇


法纪为遵,诚信是金,20多年坚守质量为生命——

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20多年来始终坚持以质量为生命,坚守诚信,让企业的名誉如定瓷一样洁白无暇。

公司严把质量关,每件进入市场的定瓷产品都必须纤毫无暇。2013年北京一家酒店定购了一批餐具,公司调集力量加班加点终于完成任务,但质检过程中发现部分产品有瑕疵,供货期就快到了,如果误了供货时间就要赔偿巨额违约金。怎么办?最后公司领导层决定宁肯受损失,也要保证产品质量。

同时,公司把“诚信”打造成公司含金量最高、商界声誉最好的名片。几年前,省内一家企业聘请了一位设计师,为该企业设计了一种美观、大气的纪念品,由定瓷公司承制,很多参观者也要求订做同样的产品。但为了保证产品的著作权,公司完成这批纪念品订单后,立即销毁了原型。

多年来,公司一直积极回报社会。坚持依法纳税,自2010年以来,连续3年纳税额超过300万元,人均利税额在曲阳县内企业中名列前茅。积极参加公益活动,2012年成立了陈文增定瓷教育救助基金。

紫砂壶之所以让人喜欢,不仅仅因为她是茶壶


自明代以来,紫砂壶已陪伴着华夏子孙走过了五个世纪。历史中自然形成的紫砂壶定价、交易体系,在紫砂壶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正经受着考验。制定一个可行的、明晰的价格标准,成为紫砂壶市场的当务之急。

紫砂壶收藏家沈奇石教授,对传统紫砂壶交易方式的弊病有着切身的体会。对于传统模式“随意性太强,价格混乱”的现象,沈教授如此解释:“泥料不同,器型不同,制作者的工艺不同,都会造成紫砂壶价格的变化,如果没有一个考虑全面的标准,全凭卖家或制作者随意开价,价格混乱不可避免。”对此,他提出了一个简单合理的办法:紫砂壶按容积大小定价。

紫砂壶之所以让人喜欢,不仅仅因为她是茶壶。

从根本的意义上讲,紫砂壶像书画一样,是很个性化的艺术品。所有做壶的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在创造一个艺术的生命,在艺术的生命中包容着自己的一切。

当我们谈论大师壶时,首先我们敬佩的是大师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了自己创造的壶中。一把“恩泉”壶,壶钮像一颗水滴,壶身则是比壶钮大无数倍的水滴,壶盖镌刻着一圈螺旋纹,就像滴水溅起的涟漪。这把壶寓意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师创作这一作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对自己事业有帮助的人表达深深的谢意。

当我们说一个人壶做得好的时候,是我们看到了他把自己认识的美,用壶的造型、壶的色彩展示了出来。而我们只把紫砂壶当茶具看的时候,也许只要使用方便就足够了。沈教授认为,精美的壶一定需要文化底蕴深以及对艺术有灵性的人才能做出来。而这样的壶之所以是好壶,是因为可以从壶的身上看到做壶人的审美格调。从这个意义上讲,紫砂壶绝不仅仅只是用来喝茶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