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古代瓷器名窑 > 导航 >

不为文人士夫赏识的古名窑

不为文人士夫赏识的古名窑

古代瓷器名窑 怎样鉴别古瓷器的年代 古代点油灯的瓷器

2020-09-15

古代瓷器名窑。

一座北方的著名窑厂,自宋至明,竟然有近四百年不为当朝文人所赏识,文献中也罕有记载,甚至还有“杂器窑”的蔑称。也许有的读者已经猜到,它就是位于河北磁县一带的“磁州窑”。

通过传世品和历年的发掘资料,人们已经熟知磁州窑的产品风格。枕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比如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白地黑彩马戏枕,一人身着紧身衣裤倒立在驰骋的马背上,马四蹄腾空,似乎要将马戏者甩下马背,惊险刺激,扣人心弦。匠师们笔调简洁,形象生动,质朴粗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有的瓷枕上还题有诗词、谚语、警句,甚至器物用途等。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忍”、“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等提醒出门在外的人明哲保身的出世态度;“醉乡酒海”、“风吹野外十里香瓶”、“梨花白”等专门为盛酒制作的;“牛羊千口”适合塞外牛羊贩子的口味;“招财利市”则为了迎合商人的胃口。

除了瓷枕外,磁州窑还生产碗、盘、碟、盆、壶、罐、钵、瓶、灯等日用之物,胎釉较粗,装饰技法有绘、划、剔、刻、印等,常见白地黑彩、白地划花、白地剔花、珍珠地划花和白地红绿彩。以“白地黑花”为代表的装饰,以黑彩代墨,以瓷坯为纸,把我国制瓷工艺与传统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此外,釉下黑、褐彩、文字等装饰也是独树一帜,质朴豪迈、实用美观的艺术风格历来为老百姓所喜爱。磁州窑釉上红绿彩的创新对明、清时期景德镇釉上彩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磁州窑的装饰风格为各地窑厂所争相模仿,影响深远。

那么如此重要的磁州窑,为什么不为当时的文人所赏识呢?也许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质朴”吧!一是它的器形质朴,磁州窑的产品多为民间日用瓷,与老百姓的吃喝拉撒睡密切相关,由于制作成本低,工艺往往比较粗糙,这在文人眼里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二是它的装饰质朴,磁州窑的装饰题材通常把老百姓日常喜闻乐见的事情,以诗词书画的形式概括出来,如花鸟虫鱼,婴戏以及唐宋诗词、通俗诗句、民谚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由于匠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常出现错字漏字的现象,这必然会遭文人们的嘲笑,自然也就罕见于他们的笔端了。

(国家文物局 滕磊)

扩展阅读

宋五大名窑


在宋代,以闻名于世的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为代表,中国的陶瓷制造业达到了顶峰。近年来,这些名窑窑址的发现成为中国考古界的重大成就。

历史上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说法,说明了汝窑在五大名窑中的地位。汝窑专门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由于烧造时间只有20余年,汝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弥足珍贵。元、明、清各朝代更是深藏宫中,传世的汝瓷仅有60多件,为举世公认的稀世珍宝。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如雨后天蓝色的晴空温润古朴;抚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胎与釉的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1986年10月,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2个完整的笔洗,经专家鉴定,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汝瓷一模一样。汝窑露出端倪。次年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确认,这里就是曾辉煌一时的汝窑。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汝窑中心烧造区,该发现被列入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钧窑,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北宋徽宗定为御用珍品,器物多为鼎、沪、洗、盆、盘、碗、瓶、人物、尊等。钧窑创造了以氧化铜、钴等金属矿物质为着色剂,烧制铜红、天蓝、月白等釉色。钧瓷的最大特点在于自然形成的“窑变画,因此有“钧瓷无双”之说。197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禹州市钧台村发现了钧窑窑址。

定窑,宋属定州,以烧白瓷著称。碗、盘制品多采用覆烧工艺,口沿上不施釉,俗称芒口”;其它部分满釉,芒口处往往镶上金、银、铜的边圈。芒口为定窑产品的一大特征。1965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瓷村发现定窑窑址。

哥窑,瓷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弥足珍贵,现主要藏于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博物馆,现在仍未找到窑址。

官窑,分为北宋和南宋官窑,官瓷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2001年,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杭州市老虎洞下层发现修内司窑,专家确认为南宋官窑所在。该发现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北宋官窑文献记载相当少,对于其是否存在一直存在诸多争议,无法确认。2004年河南汝州张公巷窑取得重大考古发现,专家认为这里极有可能就是北宋官窑。

宋代名窑:耀州窑


宋代名窑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被誉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耀州窑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南侧,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唐代,这里已经开始建窑烧瓷,成为北方重要的手工业城镇。后历经五代,至宋代达到鼎盛,金、元续烧,元末明初停烧。从创烧到衰落,耀州窑前后历经800余年,形成了“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

耀州窑特点

耀州窑主要生产民间生活用瓷,自唐代开始以烧造白瓷和黑瓷为主,兼烧有青瓷、三彩器。宋代时以青瓷为主,形成独特风格。北宋晚期虽然刻花、印花并用,但以刻花为主流。在当时,耀州窑刻花、印花青瓷器很受欢迎,风靡一时,声誉与越窑青瓷比肩,许多窑场争相仿造,形成了庞大的耀州窑系。

耀州窑瓷器胎较厚,刻花时产生有斜度的刀痕,上过一层薄釉后,凹处积聚的釉较多,凸处的釉则较少,使图案有深浅、浓淡,显得清晰而富立体感,有浅浮雕的效果,珠圆玉润,这是耀州窑的一大特色。其常用图案如波浪纹,缠枝花卉,鱼、鸟等讲究严谨和对称,常常布满全器,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龙凤纹则是宫廷瓷器专用题材。

宋代耀州窑鉴定技巧

耀州窑在众多窑场的激烈竞争中能够崛起,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其优势就在于它自身精湛先进的制瓷工艺——巧如范金的制坯,光泽温润的釉色,犀利洒脱的刻花纹饰。

宋代耀州窑胎色灰白,露胎处呈酱黄色。胎骨薄而坚固致密。其青瓷釉色,质地精细纯净,透明度适中,呈橄榄青色。这种橄榄青,与唐五代“越州上”的越窑“秘色”很相似。器物釉面施釉匀净,釉面多小片冰裂纹,边沿部分发褐黄色,俗称姜黄色。装饰技法有划花、剔花、刻花、印花、贴花、戳花、捏塑、镂空等多种。其中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的是刻花工艺以及与之风格相同的印花工艺。尤其是刻花,刀法犀利、线条简洁明快,刻出的花纹与五代剔雕刻花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比定窑略胜一筹。器型有碗、盘、瓶、罐、壶、香炉、香熏、盏托、注子温碗、钵等。

市场分析

耀州窑为北方青瓷主要产地,宋代被列为贡品,远销世界各地,在陶瓷发展史上影响深远。在北宋神宗至徽宗年间还成为宫廷贡瓷,可见其地位亦很重要,甚至并不亚于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在文献中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赞誉。今天,随着耀州窑遗址的大面积发掘,人们对耀州窑的认识已经在逐步加深。纵观国内近几年的拍卖市场,成交价在10万元以上的耀州窑瓷器,已经有40件;50万元以上的6件,百万元以上的2件。由此可见,耀州窑价值的回归,指日可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