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中国古代陶瓷器 > 导航 >

中国陶瓷馆(图)

中国陶瓷馆(图)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陶瓷艺术

2020-09-22

中国古代陶瓷器。

陶瓷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中国陶瓷以其独特的魅力远播海内外,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五大瓷都”之一。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早在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淄博地区就开始了陶瓷生产。西周初,齐国始专设“陶正”官,管理陶器生产,并在齐都城内设立制陶作坊,从事陶器的专业化生产。魏晋南北朝前后,淄博地区的陶瓷生产完成了由陶器向瓷器的过渡。唐宋时期,陶瓷生产技艺日趋精进,规模不断扩大,窑址星罗棋布,逐步形成了淄博特色,出产了一批颇有影响的陶瓷名品,寨里窑的青瓷、磁村窑的黑釉瓷、博山窑的绞胎瓷和彩瓷等都曾名噪一时。明清时期,淄博陶瓷产品器型厚重,装饰独特,产销两旺,形成了以博山为代表的陶瓷生产和销售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淄博陶瓷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立足当地资源,开拓创新,开发研制出滑石质瓷、高长石质瓷、炻器和合成骨质瓷等新瓷种。刻瓷艺术在国内外独树一帜。以中华龙国宴瓷为代表的日用陶瓷,已达到中国陶瓷的最高水平。淄博作为中国五大陶瓷产区之一将与全国陶瓷同仁携手合作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淄博陶瓷博物馆设在淄博市展览馆三楼,展示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展示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展示水平最高的现代化陶瓷博物馆之一。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至今8000多年以来,淄博出土、生产和收藏的各类陶瓷精品2500余件(套),其中古代展品249件。展厅分前言区、综合展区、古代和近代展区、现代展区、陶艺创作区、陶瓷精品销售区和广告区七大部分。古代展品中有享誉海内外的北朝青釉莲花尊、宋代雨点釉、茶叶末釉、绞胎瓷、粉杠瓷等淄博陶瓷名品,也有龙山文化蛋壳陶和宋代的影青执壶、定窑碗、哥窑碗等稀世珍品。现代展品按不同用途和艺术风格分建筑陶瓷、园林艺术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现代陶艺、刻瓷和高科技陶瓷几大部分进行了分类陈列,展示了淄博陶瓷的最高艺术水平和发展成就。在陶艺创作区--"陶苑",观众通过现场亲手制作,能够尽情领略陶艺创作的乐趣,增强对陶瓷文化的感性认识。

参观淄博陶瓷博物馆您将会深入了解淄博陶瓷8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和淄博陶瓷的最新发展成就。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明的认识也将得到一次质的升华。

淄博中国陶瓷馆,坐落于淄博市中心文化广场(淄博市张店区西四路中段),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是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展品最全的专业陶瓷馆。

淄博中国陶瓷馆总展销面积10000多平方米,分陈列展示和经营销售两大部分。其中陈列部分包括序厅、综合厅、古代厅、现代厅、高技术厅、国际厅,陈列展品3000余件(套),全面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至今8000年来的中国陶瓷文化,反映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陶瓷工业的最高艺术水平和最新发展成就,以陶瓷展品为载体,生动直观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综合展厅的陶瓷主题半景画,高4米,长30米,游客置身其间,仿佛乘坐时空列车尽情穿梭于陶瓷艺术从过去、现代走向未来的辉煌历程。

古代展厅古朴典雅,收藏了众多国家宝贵文物、历代珍品计450多件。

现代厅、国际厅简洁明快,荟萃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品和美、英、德、法、日、韩、台、港等国家和地区著名陶艺家的艺术精品计2600余件。

高技术陶瓷厅集科普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采用声、光、电、像和虚实、模拟相结合的现代化展示技术,全面展示了陶瓷新材料在空间、军事、环境、生命科学、电力能源等六大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

经营部分主要由陶瓷经营部、陶瓷书画拍卖厅、休闲陶吧组成。

小编推荐

陶瓷首饰[图]


瓷,从商代原始青瓷起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瓷器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瓷器是中华民族凝结的一种特有的东方审美意识,几千年来,从粗陶瓦罐到精陶细瓷,陶瓷总是给人们惊喜。

瓷,曾经穿过中国西北的丝绸之路,千里迢迢,被骆驼商队带往世界各地,成为风靡西方的奢侈品,贵族们将此作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早在16世纪的欧洲,一股“东方热”就在贵族之间盛行,来自东方的瓷器和丝绸深得“太阳王”路易十四及其大臣们的喜爱。

首饰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由珍珠、钻石、玉、珊瑚、琥珀、玛瑙、水晶、金属来制造,尤其是金、银首饰最多。然而,陶瓷首饰在首饰藏品中也以其迷人的姿态独树一帜。

刺绣、丝绸、开襟、水袖、唐装,青花瓷色,都是时尚界常常用来代表东方风格的一种文化符号。我们的古典,都正在成为流行。

瓷,“CHINA”这个最具东方韵味的尤物,将古老的魅力重新舒展开来,在我们艺术家的手上,散发出最新鲜的光芒。

陶瓷首饰是一种特殊的新型首饰,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它或凭造型出奇,或借釉色取胜,或在装饰上展现新姿,创造了一种意蕴隽秀的艺术形象。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陶瓷材料的成形、装饰方法多样,通过设计者的双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陶瓷首饰似宝石,似美玉,胜玛瑙,开拓了首饰设计的审美视野,满足了不同个性的人们对现代首饰的多种审美需求。

女人对饰品的天然喜爱亘古至今,随着返璞归真的归属心理,饰品的材质也正在回归,尤其随着现代女性的知性和对品味的追求,关注饰品的外在形式的同时,也同样需要饰品具备“饰如其人”的内在呼应。和金银珠宝的脂粉气相比,瓷饰的高贵,精致,雍容华贵却超凡脱俗之美,正是现代女性的新宠。

瓷饰是一个极大的空白市场,全国各大城市都没有专门的瓷饰专卖店。不同于金银等贵金属或宝石,瓷饰本相对低廉,使其身价倍增的是其造型,彩绘带来的艺术价值,这便决定了其巨大的利润空间。

瓷饰的这种高质低价的特性,使她更加平易近人——每个女人,都可以轻松地拥有好几样自己喜欢的瓷饰。

由于陶瓷首饰的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能真正做到价廉物美,益于首饰的大众化,也益于收藏。世界上首位陶瓷首饰的设计者——德国的克劳斯·戴姆布朗斯基教授,自1972年起便在高等院校从事陶瓷首饰设计的研究工作,他设计的作品获得国家和国际大奖。他的设计风格,造型以半圆、椭圆、方形见多,以渐变重叠形式构成,装饰用金黄色、黑色等对比强烈的色彩,给人以鲜艳感。有的造型还全部不装饰,充分显示材质美。

陶瓷首饰装饰有行云流水、斑斓夺目、五彩缤纷的颜色釉,有青翠欲滴、温润如玉的冰纹釉,有晶莹剔透、光泽闪烁的结晶釉。我国的陶瓷首饰品种繁多,色彩瑰丽、造型奇特且意境美妙,充分展示了火的魅力。这是其他首饰所不能替代的。

一种产品要想获得长久而宽广的市场,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柱,而不是一时的流行或者冲动。瓷饰不仅是一个财富项目,更是一种民族工艺,在其巨大的商业利润背后,有着坚实深厚的民族文化之魂。

中国内地首家汉代陶瓷民间博物馆在穗“迎客”


中新社广州11月8日电中国内地首个汉代陶瓷民间博物馆--广州普公汉代陶瓷博物馆8日在广州“迎客”。该博物馆馆长、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蒲重良表示,将“悬赏打假”,如有人在馆内发现一件假文物,经证实后即奖5万元人民币。

普公汉代陶瓷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街,该博物馆由街道提供场地、民间收藏家自主建设管理。走进博物馆大门,一个特大的汉代原始青瓷大瓮映入眼帘,蒲重良说,一件灰陶女舞俑“嫦娥舞月”与另一件青釉三足印刻花双耳鼎堪称“镇馆之宝”,均是国家一级文物。

广州普公汉代陶瓷博物馆展出的藏品丰富,主要展示汉代的无釉陶、釉陶、汉两彩陶等。展出藏品均为权威专家鉴定的文物,其中2件为国家一级文物,15件为国家二级文物,大部分为三级文物。

近年来,民间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藏品质量参差不齐,民众对民间博物馆藏品真实性表示担忧。蒲重良表示,普公汉代陶瓷博物馆所有展品都是经专家鉴定过的真品,广大行家可前来“踢馆”,并有重金奖励。

当日,广东首个八旗文化博物馆也在越秀区开馆,重现八旗官兵驻防广州的历史。据介绍,目前,越秀区共有18个主题博物馆、行业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等投入使用,均免费对公众开放,这些藏身在社区内的微型博物馆,以一种“亲民”的面孔走进民众生活,备受追捧。

越秀区委宣传部长陈晓丹透露,近期该区将出台扶持民办博物馆(艺术馆)的试行办法,进一步激发和保护民间力量参与博物馆(艺术馆)建设的热情。

陶瓷文化: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是南宋朝廷专设的御用瓷窑,它烧制的瓷器造型端庄、釉色莹润、薄胎厚釉,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博物馆建筑按南宋风格构建,分为古窑址保护厅、出土文物展厅、传统作坊制作区三部分,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

南宋官窑博物馆馆内设有三个展厅:第一展厅主要展示中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陶瓷文物,勾划出了中国古代陶瓷的演进历程;第二展厅详尽展示了南宋官窑的历史风貌、制作工艺和器物类别,生动地再现了其往昔的风姿神韵;第三展厅为临时展厅,定期或不定期地展出一些国内外的优秀展览。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南复路施家山42号

开放时间:8:30——16:30每周一闭馆(法定假日除外)

公交线路:?乘809路至八卦田下车即是?乘39、308路至水澄桥站下车往西?乘20路至终点站陶瓷品市场下车?乘12路至丝绸博物馆换乘809路

中国·陶瓷艺术(一)——中国陶瓷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第一篇 中国陶瓷概述

陶瓷的类别:陶器与瓷器

举世闻名的中国陶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个伟大贡献。

陶瓷,是由粘土或主要含粘土的混合物,经成形、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分为陶器、瓷器和炻器。由于炻器数量很少,故主要介绍陶器、瓷器两类。

(1)陶器

陶器是以粘土为原料烧制成的实用器皿。陶器的烧制温度一般不超过摄氏1000度,胎质粗松,器表一般无釉或只涂有低温釉,故具有吸水性、敲击之声不清脆等特点。

中国陶器源远流长,早在约一万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发明了陶器。原始陶器是泥质陶器,制作简单,表面无装饰。新石器中期,以仰韶文化为代表,出现了彩陶艺术,多为红陶。新石器晚期,红陶开始转向黑陶。其后,以黑陶为主的龙山文化亦称黑陶文化,是中国陶器文化中的精品。

随着历史的发展,彩陶、釉陶、白陶等相继出现。唐代,制陶工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最为著名的陶器工艺品当推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质生活用具和陶塑艺术品的总称。它以黄、绿、蓝作基调,经过反复的窖变,呈现出深绿、浅绿、翠绿、蓝、黄、白、赭、褐等多种颜色,展示了盛唐时期文化艺术的风韵。其中,尤以唐三彩马最为有名。明代,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工艺,驰名中外,紫砂陶壶堪称一绝,享有“世间茶壶称为首”的赞誉,在国际搏览会上屡获殊荣。

(2)瓷器

瓷器是以高岭土等作为原料,经过摄氏1200度的高温,并涂以高温釉烧制而成。

瓷器是由陶器演变发展而来的。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就创烧出了原始青瓷器。自东汉时期始,瓷器工艺日见成熟。从魏晋南北朝时起,南方和北方的青瓷就渐渐有了区别。南方青瓷以浙江越窖为代表,北方青瓷以河北邢窖为代表。北朝晚期,河北邢窖烧制出了白瓷,揭开了中国瓷器史上又一个新篇章。唐代,最终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

在唐代制瓷工艺中,在青釉、黑釉、褐釉等器物上另外施加不同颜色的釉,烧制成绚丽多姿的彩瓷,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的新手法。彩瓷的出现,标志着陶瓷发展史上第三个阶段的开始。

宋代,是陶瓷技艺的繁荣时期,以高度发展的单色釉著称于世。

元代,瓷器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和多颜色釉,把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

明清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瓷业中心。“珐琅彩”和“粉彩”代表了清代陶瓷的最高成就。其中珐琅彩瓷器被誉为“世界奇迹。”

中国是世界上陶瓷出口最早的国家,素有“瓷国”美誉。世界各国人民通过陶瓷器皿来了解中华文明,并把陶瓷作为中国的代名词(China)。

陶瓷渊源与发展概述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考虑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叹为观止。相传尧传天下于舜,舜传天下于夏禹,禹则传给其子,开始了所谓的“家天下”。夏传至桀,暴虐无道,商汤将之放遂,自立为帝,所以以征讨得天下者,自汤开始。商得天下后统治达六百余年(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前后),一直到纣王。后被武王征伐,纣王自杀,于是天下归于周。周朝的统治时期大致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事实上的有效统治在公元前771年就已结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崛起,大一统之中国开始,但秦王朝只持续到公前206年,就被汉朝所取代。在这千数百年间,除日用餐饮器皿之外,祭祀礼仪所用之物也大为发展。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在这一时期,烧造技艺有所发展,较为坚致的釉陶普遍出现,汉字中开始出现“瓷”字。同时,通过新疆、波斯至叙利亚的通商路线,中国与罗马帝国开始交往,促使东西方文化往来交流,从此一时期的陶瓷器物中也可以看出外来影响的端倪。佛教也至此时传入我国。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公元581年隋朝夺取了权力,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局面,但它只统治到公元618年就被唐所取代。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70年)被分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陶瓷的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当今的技术鉴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唐末大乱,英雄竟起,接踵而来的是一个朝代争夺局面,即五代,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960年。连年战乱中却出现了一个陶瓷新品种——柴窑瓷,质地之优被广为传颂,但传世者极为罕见。

陶瓷业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由于东北的(辽)契丹族和(金)女真族的入侵,宋的统治者被迫南迁,再后则被蒙古族所灭。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枢府窑出现,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中心,其名声远扬世界各地。景德镇生产的白瓷与釉下蓝色纹饰形成鲜明对比,青花瓷自此起兴文化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明朝统治从1368年开始,直到1644年。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绝对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外,福建的德化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磁州窑也都以各自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随着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自杀身亡,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从吴三桂召满清大军入关到1911年清室覆灭,满清统治垂二百余年。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陶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产品多有出现,各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异常丰富。到清代晚期,政府腐败,国运衰落,人民贫困,中国的陶瓷制造业日趋退化。

民国成立以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但产品除沿袭前代以外,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毫无发展可言。民国初,军阀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曾特制了一批“洪宪”年号款识的瓷器,这批瓷器在技术上不可谓不精,以粉彩为主,风格老旧。由于内战频仍,外国入侵,民不聊生,整个陶瓷工业也全面败落,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未出现过让世人注目的产品。

陶瓷文化鉴赏-临汝窑址(图)


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窑址。位于河南省临汝县。始烧于北宋时期,历经金、元两代。1950~1964年,故宫博物院与河南省博物馆等单位作过4次调查,共发现严和店、轧花沟、东沟、陈家庄等14处窑址。

[临汝窑窑炉平面、剖面示意图]

在严和店发掘窑炉1座,略近圆形,窑长3.95米,宽3.65米,分窑门、火膛、窑床、窑墙、后腔5部分;窑门残长0.8米,火膛呈半圆形,窑床以砖叠砌,厚1.05米,砖上铺残匣钵,上面再铺0.3米厚的碎瓷碴,起稳固匣钵作用。窑具有筒式、漏斗式两种匣钵,有大小垫环、垫饼及工字形支具。

临汝窑以烧青瓷为主,遗物以各式碗、盘最多,印花青瓷占有一定数量。印花绝大多数为阳纹,题材以缠枝、折枝花卉为主,此外有菊瓣、水波游鱼与莲池鸳鸯等,碗心有印“童”和“吴”字者。阴纹印花及刻花装饰只有少量发现,制作技巧与纹饰布局均不及阳文印花装饰娴熟。临汝窑印花青瓷的造型与纹饰与陕西耀州窑非常相似(见耀州窑址)。印花青瓷盘碗中有6等分布局法,这类装饰具有明显的金代特征。东沟、陈家庄两处窑址均烧一种青绿釉盘碗,釉色介于钧、汝两窑之间,过去称之为邓窑,两处窑址发现后,解决了这类瓷器的产地问题。

[刻花青瓷残片(宋代)]

陶瓷文化鉴赏-霍州窑址(图)


元代烧造白瓷的窑址。位于山西霍县西南的陈村。1975年故宫博物院进行调查,证明了明代曹昭撰的《格古要论》中有关“霍器出山西平阳府霍州”的记载。霍州窑烧制的白瓷,以造型小巧、胎薄体轻、制作精工、纹饰精细为主要特色。

[白瓷高足杯(元代)]

调查中未发现霍州窑的窑炉,窑具只发现有一种圆饼形带数个小支钉的支托。烧制方法有叠烧与支烧两种,叠烧者器里一圈无釉(涩圈),支烧者器里有细小支钉痕,有时在器物的圈足上还粘有5至6个细小的支钉,这是霍州窑瓷器的一个特征。烧制的器物有碗、折腰盘、碟、高足杯等。器物胎釉洁白,器里施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胎体一般在口沿处较薄,底部较厚。有的器物光素无纹,有的装饰以印花。纹饰题材以花草居多,线条精细流利,纹饰清晰。元代瓷器中的典型器物──高足杯,在霍州窑有大量的发现。叠烧与器外施釉不到底的作法,在元代也较为流行。在元大都遗址中也曾出土有霍州窑瓷器。

陶瓷文化鉴赏-鹤壁集窑址(图)


宋元时代北方民间瓷窑址。位于今河南省鹤壁集市的汤、淇两河沿岸,共发现窑址10余处,其中以鹤山区鹤壁集西边瓷窑的规模为最大。窑址总面积约84万平方米。创烧于唐而终于元。烧制的品种繁多,白地黑花瓷器与磁州窑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属磁州窑系。1955年故宫博物院进行调查,1963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发掘。

唐五代时期,鹤壁集窑窑具都用耐火土制成。匣钵敞口,直壁。窑柱成管状。支具分圆形垫饼和上下用圆形垫饼中间以柱相连的两种。烧制器物以白釉瓷器为主,黄釉占一定比例,黑釉次之。器物有壶、瓶、罐、碗等。北宋时期,匣钵有直壁深腹与直壁方唇下部作锅底形漏斗状两种。烧制瓷器仍以白釉为主,豆青色釉与黑釉器为数不少。器形有碗、盘、罐、钵等。瓷器制作技术较以前有所提高,烧制品种增多,装饰花纹也渐趋复杂,有刻划花和白地绘黑花等。

(见彩图[瓷器残片(宋)])

[鹤壁集窑白釉黑花瓷残片(宋代)]

金代继承北宋技术,窑具较前复杂多样,除多种式样的匣钵外,还有各种支垫与器托等。在装饰技法上更为丰富多采,有刻花、划花、印花、白地绘黑花,还生产釉上加红绿彩器物。器形有各式瓶、壶、盂、钵、碗、盘等。褐黄釉折沿大盆最具特色,盆内施黄釉,外施黑釉,器内多刻划各种纹饰,有的划一昂首的鹅游于水上,有的划莲花、荷叶。兔纹也比较常见,其作法是先划兔吃草的主题纹饰,在纹饰内敷一层薄薄的白色化妆土,然后施釉,在褐色地上衬托出褐黄色纹饰,这是鹤壁集窑的特有之作。

[瓷器残片(金代)]

元代除烧制黑釉、酱釉瓷器外,还继续烧造白地绘黑花器物,但瓷质和施釉均较粗糙,仿钧窑的天蓝釉和带有紫红色斑的瓷器却大为增加。

鹤壁集窑的产生与发展,是直接与民间用瓷的需要相联系的,纹饰题材多来源于民间,表现了民间艺人熟练的技艺。

陶瓷与中国


如果说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可以用一种器物来传递它的魅力时,那无疑就是陶瓷。

当梦想和熊熊窑火交融在一起的时候,奇迹便产生了。陶瓷,这种经过烈火灼炼的精灵也就带着世人的万般宠爱一直传承下来。当历史展开中华民族绚烂的篇章时,它便相伴于左右。

陶瓷是中国历史的物化见证。人们常常说起祖国的历史如何悠久,民族的文化如何灿烂,而中国陶瓷,恰是祖先们无比杰出的创造,恰是数千年沧桑迭代的证人。我们伟大的陶瓷匠人把年代的内涵与艺术的价值,像器物与釉色一样烧在一起而浑然一体。每当我们仔细审视那些精美瓷器的时候,我们可以窥得秦汉人的豪放,隋唐人的雄壮,宋人的儒雅,金人的不羁,元人的粗犷,明人的含蓄,清人的热烈。它们便像一位淡定的君子,或是一位文静的佳人,在历史深处向我们讲述着一代代泥土的故事与火焰的传奇。

陶瓷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陶瓷见证了我们祖先从择水而栖的原始状态到人类文明的稻种耕收,它推动和巩固了我们的定居生活。就从这里开始,陶瓷便盛满了杏花飘香的中华饮食文化,伫立在宏伟壮丽的东方建筑里;它曾伴随过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也曾伴随着商旅的驼迹游动于丝绸之路。古彩重画的装饰技艺,闲情逸趣的市井风情,慎重追远的传统孝道,华夷交辉的对外交流,便是中国陶瓷承载东方文明的深厚底蕴。

陶瓷是中国传统的神奇产物。中国人很讲五行。这种古老的学说认为,天有五星,人有五脏,以五行观察天象,有了星象学;以五行观察身体,有了中医学。但对五行最形象的注解,还莫过于陶瓷。陶瓷本体为土,表釉属金,以水调泥,以木制火,五行俱全。我们的祖先将这五行契为一物,世界才有了这种人类文明的成果,才有了这种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晶。金是毅力,土是智慧,水是心血,木是奉献,火是激情。千年的窑火,就这样从不熄灭地延续。在漫长的岁月中,东方的文明,优秀的文化,共同熔铸着中国人共同的生命。

陶瓷是中国人灵魂的投影。质朴敦厚处,让人想到了民间妇女身上的青染布;精美华贵处,让人想起了故宫的琉璃瓦。江南瓷器的精细,中原瓷器的热烈,南国瓷器的灵秀,北方瓷器的朴厚,让你无法不想到稻米和小麦,让你无法不想到水乡与山塬,也让你无法不想到长江流域的风俗与黄河故道的乡音。

陶瓷是文人墨客的陋室文心。中国式的文化情怀,简直就离不开陶瓷艺术给人带来的精神陶冶。“一字师”郑谷有:“箧重藏吴画,茶新换越瓯。”,韩偓有:“蜀纸麝煤沾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徐夤有:“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满腹郁结的孟郊亦有“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的轻快之句。中国文人有悟到妙处的心境,掩书小憩,在静静闲暇里把玩陶瓷,享受的那种愉悦,就像点燃的一支细细的沉香,余烟缭绕,袅袅不绝。

陶瓷是我们平凡人心境的一种追求。我们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追求着一种安逸,总在浮躁的背后寻求着一种平静。而陶瓷,她属于雅者、智者、仁者。我们可以在把玩陶瓷的雅念中升腾更高的趣味与追求,这是悠久传统的一脉相承,也是中国文化的顺理成章,更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理解。

陶瓷的世界精彩纷呈。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冰纹之美,动魄惊魂;陶瓷意外的缺陷经常出人所料,陶瓷的精美,有时竟让人难以形容。它将精粗、美丑剁出一个界限来,它把朴实与神奇熔化在一起。在我们不断深入的接触、探询陶瓷世界中,我们将会忘记陶瓷本身,而将其化为我们意识的一部份,化为对中国文化更深层的理解。这时我们才真正认识了陶瓷的生命,一个为中华文化凝聚固化而存在的生命。

中国的陶瓷


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的发明,始于东汉晚期,距今一千八百多年。虽然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原始瓷”的出现,但仍处于初始阶段,尚未成熟,故认为中国由陶向瓷的过渡完成于东汉。

瓷器的产生,与高温烧成技术,制瓷原料的精选,以及釉的发明这三个条件紧密相关。

瓷器是以精选的瓷土或瓷石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

瓷器烧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原料的选择和加工,降低Fe2O3,提高Ai2O3,也就是说必须是富含石英和云母等矿物质,以保证胎质的洁白;二、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中烧成,使胎质致密坚硬,不吸水,扣之能发出清脆的铿锵之声;三、是在表面施有高温下烧成的玻璃质釉,胎釉紧密结合,釉层不易剥落,厚薄均匀,吸水率低于1%。

瓷器和陶器的分别,因其烧制的条件不同,体现在以下几点,主要有使用原料不同,釉料不同,烧成温度不同,坚硬程度不同,透明度不同。由于瓷器无论在实用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比陶器具有诸多优点,便逐渐取代了汉朝之前陶器在陶瓷史上的主角地位,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奇葩。

瓷器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制陶过程中,发挥才干和智慧,积累长期实践经验,不断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方法,提高烧成温度,总结施釉技巧,而作出的创造性成果。

瓷器取代陶器,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也证明了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其在每一个工艺过程中凝聚的古代先民的智能和辛勤汗水,更是蕴含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瓷器在汉唐以后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当时中国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且对其他国家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为世界人民所认识,获得“瓷国”的美誉。

同时,瓷器还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它是中国对世界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作出的一项重大且不可磨灭的贡献。

景德镇陶瓷文化盛装迎客(图)


11月18日下午,景德镇市在南昌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市参加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的有关情况。据悉,千年陶瓷文化将是景德镇在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上的最大看点,无论是景德镇展馆还是陶瓷文化展区,均嵌入了浓浓的陶瓷元素。当天,还举行了文化产业项目招商签约仪式,共有20多个签约项目,签约资金为75.68亿元。

市民可在景德镇馆品味陶瓷文化神韵

文化产业项目引资75.68亿元

景德镇市紧紧抓住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这一重要平台,积极招商引资,经过洽谈,已经有一大批项目落实了投资者。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景德镇市与有关商家就这些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据介绍,景德镇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在全市范围征集了一大批各类文化产业项目,已经谈妥进入签约程序的有20多个,签约资金为75.68亿元。签约项目包括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设施、文化娱乐等。

据悉,在签约金额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一个,5亿元的有5个,其中,“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改制企业艺术创意基地改造项目”总投资达11.8亿元。

看瓷模瓷乐表演

安排数名青花少女现场演奏瓷乐,每天5场:上午2场,下午3场。展馆中区更有4位模特,身着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服装表演秀。

18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景德镇馆已经布展完成,展厅上方“世界瓷都,千年瓷韵”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据悉,位于主馆的景德镇馆设计主题为“一城诗画山水,千年魅力瓷都”,以展示“山水、生态、文化”为切入点,设计色彩元素为青花,总面积为213平方米。展厅外立面为5组15片几何块面发光灯箱,灯箱造型仿景德镇出窑瓷片形状,高6米,绘有青花牡丹图案。造型用高5米的仿真窑砖文化墙连接,文化墙上镶嵌大小不一的青花瓷盘模型。3个立面采用局部通透的方式,让参观者通畅便捷地进入展区。

展厅中央布置了一个长10米、宽6米的椭圆形地台,绘有景德镇御窑厂图,让观众切身感受景德镇皇家御器厂昔日的盛景。地台后方设置碰触式电子互动影像系统,便于观众互动触碰景德镇丰富的旅游景点,欣赏瑶里风景区、浮梁古县衙等一批4A级人文景观和山水风光图片。地台中央可谓一大亮点,设有一台360度全息幻影成像仪,展示景德镇在世界拍卖价排名最靠前的几件艺术名瓷,配以拍卖价、收场地等文字信息,展现辉煌的景德镇制瓷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右侧墙面设有古瓷出土展示,反映景德镇近年来考古发现所取得的成果,中间一组造型画面展示景德镇陶冶图工艺。后方设有非物质文化展示区,安排陶瓷技艺传承人表演传统陶瓷制作工艺:拉坯、利坯、画坯等表演。

品陶瓷文化神韵

陶瓷礼品区准备了3000余个由国家级大师设计制作的精美陶瓷小礼品,在展会期间向参观本展区的观众免费发放,每天上午送500个,下午送300个。

景德镇陶瓷艺术展区是集陶瓷文化艺术互动、陶瓷文化交流、陶瓷艺术精品展示以及陶瓷艺术精品的产品市场、推广平台,也是一个集综合性和特色性为一体的区域。

该区域精心布置了“一廊九区”的结构分布:“一廊”以文化墙的形式,集中展示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的神韵。九区主要展示300件陶瓷艺术精品,观众在这里可欣赏到直径达2米宽的瓷盘或瓷碗。主要有展示艺术水准顶尖水平的陶瓷艺术作品馆藏精品区,还有闻名于世的珠山八友精品陶瓷展区。同时,设有国家级大师精品区,主要是来自景德镇的国家级大师作品。

此外,还专门设立了大师表演区,在展会的3天里,不间断地有陶瓷艺术大师进行现场绘瓷表演。通过艺术家的现场表演创作作品的过程,让更多人了解陶瓷艺术,展现中国瓷都的千年瓷韵。

值得一提的是,景德镇还专门设立观众互动区,通过现场表演和现场观众的互动,更好地诠释陶瓷艺术的魅力。(记者 全来龙 韩长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