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如何鉴别瓷器真伪 > 导航 >

收藏锦囊 如何分辨古陶瓷品的真伪

收藏锦囊 如何分辨古陶瓷品的真伪

如何鉴别瓷器真伪 如何鉴别古瓷器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2020-09-27

如何鉴别瓷器真伪。

理财周报记者 罗率/文

理财周报记者采访了数位资深古陶瓷藏家,他们建议从以下方面辨别古陶瓷品的真伪。

首先应从胎釉入手:真品的釉较厚,分布不匀,有包浆状,釉面呈脂光。胎坯都是手拉坯制作,胎土中有含砂粒的“硬”感觉;赝品釉薄光滑,呈贼光,无包浆感,呈不自然状。胎体无含砂粒的感觉,呈“软、湿”的状况。另外真品无釉露胎的地方呈干燥状胎釉一体的感觉,而赝品无釉露胎的地方呈“湿”状,无法呈现胎釉一体的视觉。

其次是从纹饰上:真品的纹饰看上去有沉在釉下面的感觉,绘画手法随意自然,有动感,在纹饰的笔画中能看到有深有浅的颜色。赝品的纹饰看上去都浮在釉面上,绘画手法呆板,不自然,无动感,笔画平流死水,颜色无深浅之分。

三看釉面:真品釉面会出现厚薄凹凸不平的地方,气泡少,分布不匀。赝品釉薄,分布极匀,气泡比较密集。

四是看胎脚:真品的胎脚因年代的风化会形成高地不平的凹凸小坑,整体色泽自然、干燥、统一。而垫烧的器物,胎脚处或多或少沾有窑砂。赝品的胎脚会显得太黑、太旧,整体无法统一,呈现胎釉分开的“湿”感觉。胎脚无窑砂。

五是看是否具备“出土器”或“出水器”的特征。这需要配合放大镜,以区别真品和赝品。

六是真品釉聚处有明显凹凸感,并有一种继续开片纹的状况,形成釉层由里往外开的“冰片纹”。赝品经过化学处理,用鼻嗅其内部,有异味刺鼻的感觉。此外还可通过化学方法加以辨别。

七是必须多方面综合、调查、研究方能确定器物的真假,不能只凭几个特征就武断地下结论。

藏家语录

一开始就要自己独立去买,敢买、敢犯错——错了才会心疼,才会努力钻研。

——李冠春

藏家推荐

古陶瓷收藏入门书目

《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

《简明陶瓷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陶瓷全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如何分辨建盏的真伪


现在建盏已经是被很多人都了解到,也有很多人喜欢使用建盏来喝茶,但是对于那些刚刚接触到建盏的人来说,想要很好的区别开来的话就显得比较不容易了,下面我们来看下到底要如何分辨建盏的真伪?

1、从品质方面来鉴别

我们可以轻轻叩建盏,如果是真品的话那么在发出来的声音就是比较深沉的,但是如果是仿品的话那么发出来的声音就是比较清脆的。而且真品建盏摸起来的手感是非常好的,显得异常的细腻,拿着很深沉,但是仿品建盏就有很大的不一样了,在胎体上通常来说都是比较薄的,而且在手感上显得很轻飘。

2、从价格方面来鉴别

建盏的烧制是比较困难的,它的成品率极低,有的时候即便是你花费一个月的时间都无法烧出精品建盏,这就决定了在价格上自然是不会太低的,所以如果价格太低的建盏千万不要入手,在价格方面,至少要高于一百,如果只有几十元的话就不需要考虑了。

3、从做工方面来鉴别

建盏通常情况下都没有冰裂纹,如果是伪造的话在冰裂纹方面往往是比较粗的。现代仿品建盏和真品相比起来的话会显得更加的浮亮,而且在亮光上会比较扎眼一些,在土锈方面也需要我们进行鉴别,有一些不良商家会故意在建盏上粘有一些特混淆视线的土锈。

4、从美感方面来鉴别

仿品的建盏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轮制压模或是注浆成型的方式出来的,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制作出来的产品往往是很刻意工整,无法从中很好的体会到美感。

5、从铁胎方面来鉴别

业界早有定论,如果说建盏没有铁胎的话那就不是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判断真假建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最为关键的指标,如果是真品的话在底胎颜色通常来说都是比较暗黑的,或者是呈现出灰黑色,这种情况同时表现在外胎和内胎上。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建盏,在斑纹与建阳建盏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且价格也很低,遇到这样的建盏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基本上都是其他地方生产的,在生产的时候往往没有使用到建盏特有的原材料,而是加入了其他的一些元素,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褪色的情况。

古瓷收藏如何辨别真伪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可火爆的市场、高额的利润,致使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赝品越仿越真,档次越仿越高,做旧手法越做越到家,搞得一些专家们也真伪难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避免收藏一些假古瓷呢?提醒收藏爱好者要注意以下一要三不要:

要长些陶瓷学问。我国的陈设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著称的陶都江苏宜兴,有以陶塑人物和动物造型见长的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等;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镇,有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有生产雨点釉和发展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的浙江龙泉,生产釉上彩花瓷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的浙江萧山等。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这需要认真加以鉴别,比如釉下彩和青花,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往往会出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弹叩,听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音有裂纹的,再好看也不值钱,而且有裂纹的陶器不易保存。

一不要总想从旧货古玩市场买到珍稀名瓷。珍贵古瓷相当少,很早以前便受到人们的珍视,如官窑、汝窑、哥窑这些珍品瓷器,目前国内外的存世量几乎都有数可查,因其十分珍贵,即使皇家也不易得之。如元青花瓷在元代烧造较少,当时烧制元青花用进口青料,成本是很昂贵的,民间能用得起这种高档瓷器的为数甚少,主要是祭祀用器,因此遗存及少。但元青花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认识以来,声名远播,人人皆知其珍稀名贵,即便地摊小贩亦知其贵重。若能轻易廉价买到元青花,实属可疑,当慎之又慎。

二不要受古瓷鉴定理论书的误导。收藏者往往依照古瓷鉴定理论书中的特征,按图索骥,往赝品上凑。目前,有些理论专著是研究我国瓷器艺术成就和历史的,书中的论述对象往往选择最能代表当时成就的名品。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仿伪者往往依据这些资料描述的特征和图片进行仿制。在民间收藏活动中,一辈子也难碰上一件珍品,所以这些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时期的制瓷成就和代表名品,于实际收藏活动的指导意义并不太大。但是,市面上的仿品却有很多特征与书本上相符,如果按图索骥,便最容易上当。再有一种情形便是一些作者迎合兴起的收藏热,编辑出版一些指导购藏的图录,常常为了给书本增色,便不惜抄录一些根本不可能在民间流传或世上交易的珍品图片,随意地标上参考价格,使人产生这些珍品曾在市面上出现而被廉价购走的错觉。

三不要把收藏定位放得太高。对所处地区正常可能收藏的瓷器品种缺乏认识,不从实际出发确定收藏品位,这是许多爱好者的通病。对那些有收藏价值又有条件买到的古瓷不屑一顾,只想买那些没有可能出现的珍品瓷器,正好跌入制售赝品者的圈套。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收藏定位观,主观上便拉开了接触珍品的距离。

总之,收藏者要多与同好收藏的人士交流切磋心得体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还应该多看真品,从真品入手再结合书本知识,才能形成经验。只有在收藏中学习鉴赏,鉴赏中指导收藏,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提高。

如何鉴别古陶瓷的真伪


对许多收藏者来说,古陶瓷是一个热门品种。因此,如何鉴别古陶瓷的真伪,就成了收藏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器型方面,赝品则侧重于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探索其演变的规律。仅以举玉壶春瓶为例,自宋代始创以至晚清,历朝均有制作,而风格却代有变迁。

瓷器的鉴别方法大致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究:

胎釉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应多加以体会,总结。

鉴定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如以洁白细润著称于世的成化胎体,迎光透视显出颜色深浅不同的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莹润光泽。如著名的永宣细砂底器,露胎处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

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如玉;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但仿古瓷往往作去浮光的处理,主要方法有:(1)用稀酸涂或浸,但釉面苍白,在放大镜下见伤痕。(2)用兽皮打磨,但在放大镜下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状纹。(3)用茶水加少量食碱久煮或烟久薰,但釉色不正。(4)入土久埋。

器型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陶瓷器的形状,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有密切关系,能较好地体现各时代的特色,随同时代的演近而渐趋繁复,而古代的形状是比过简朴的。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器形相当大。例如传世的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的口径达42cm,青花和釉里红的口径也在45~58cm左右。由于胎体厚,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缺陷,因而很多文献都有元瓷粗率之说。

对于造型,要从以下几点去观察:器口、颈、耳、柄、腹、底、足、流、系、以至器里。若能经常测量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更为有利。

瓷器纹饰,真者用笔(刀)流利自然,伪者则生硬、做作、呆板、缺乏活力。这里所说的纹主体放在绘、刻、划、印、堆、贴、塑、镂空、镶嵌等纹刻。老一辈的专家曾说,明白了形与纹就等于明白了器物的80%。这一论点在无造假的前提下是完全正确的。器物的绘画、装饰、纹饰反映和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君王嗜好,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和工艺水准。纹饰的范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皇家官类,二是民俗民风。以雍正时期为例,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绘画纹饰有:缠校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由雍正开始珐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

古瓷器收藏如何辨别仿品


古瓷器收藏如何辨别仿品。

随着瓷器价值不断攀升,市面上的仿品也越来越横行,往往让藏家打眼,那么在鉴别瓷器上面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呢?

第一,灯照法。在隔绝其它光线后,用手电筒照射瓷器,若反射刺眼,则很有可能是仿品,而丝毫没有反射光显现的则很有可能是遭人添加化学物质故意做旧的制品;

第二,观察器型与细节。若制品做工完美无缺,违背了古代生产技术,则为赝品;

第三,款识。款识也叫年款,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不同朝代使用的颜料不同,其成色也不一样。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真品的款识一般都是一气呵成,笔锋连贯;

第四,水洗法。除了陶器不能清洗外,瓷器是能以淡水加入维生素c浸泡的方式清洁的,浸泡半小时,能够祛除脏东西,且不会伤害瓷身。而故意做旧的瓷器的污垢是无法清除的。

分辨陶瓷的小方法 教你如何分辨优质陶瓷


陶瓷制品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或许是餐具、或许是装饰品。但是不少朋友分辨不出哪些是陶瓷制品。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普及一下分辨陶瓷的小方法。

分辨陶瓷的小方法 教你如何分辨优质陶瓷

1、陶瓷介绍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2、分辨陶瓷的方法

第一:看外观。从外观上来讲,好的陶瓷表面细致、平滑均匀,很少有沙眼和杂志颗粒,不仅是釉面,而没有施釉的一面同样是比较细致均匀的。

第二:试手感。看完外观之后,想知道该陶瓷是否细致平滑,那我们还需要用手去摸去感觉。

第三:试重量。好的陶瓷放在手里都会比较重。

第四:试密度。任何东西都有密度,有的东西密度越小越好,而陶瓷则是密度越高越好。那注意辨别密度大小呢?除了上面的外观细致之外,还需要滴水测试,如果吸水非常慢甚至看不出吸水,那该陶瓷的密度就很高,就是优质的陶瓷。

第五:听声音。好的陶瓷,用手或者硬的物体敲击时,声音清脆悦耳。

陶瓷真的非常美丽,大家在选购陶瓷制品的时候一定要掌握陶瓷的分辨方法,避免买到劣质的陶瓷制品哦!

清代孔雀绿釉瓷器如何分辨真伪


孔雀绿釉,是绿釉瓷中的一种。绿釉瓷最早出现在我国汉代,是以铜为着色剂的一种色釉瓷,大体分为高温绿釉和低温绿釉两种。清代时,高温绿釉主要有郎窑绿、鹦哥绿等,低温绿釉瓷主要是瓜皮绿和秋葵绿等。为什么不说孔雀绿釉呢?因为在后来的进一步研究中,专家认为,孔雀绿釉严格来说应该是中温釉,这是为了使得它的定名区间准确。因为孔雀绿釉的烧成温度应当在1000~1150度,成色范围狭窄,哪怕差异在十几度,烧出来的成品颜色都不对,所以严格意义上它属于中温釉范畴。

那么为什么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烧出来的都不能叫孔雀绿釉呢?在元代以前,孔雀绿釉瓷器的烧造多是直接在生坯上施孔雀绿釉,然后入窑以低于1000度的低温一次烧成。这种工艺带来的结果是怎样的呢?那就是部分瓷器的发色偏蓝,时人又将其称之为“孔雀蓝”(这里的孔雀蓝与由钴作呈色剂的蓝釉瓷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这种温度过低烧出来的瓷器颜色不纯正。元代以后,人们又尝试先拿高温将瓷胎烧成白釉瓷或涩胎,再给瓷胎施孔雀绿釉,然后入窑二次低温烧制。这样做也有问题,那就是坯体与釉面的膨胀系数不同,瓷部表面就会呈现不同程度的细小开片,日久风化、侵蚀,釉面基本都会成片成块脱落。

一直到明代成化、正德年间,孔雀绿釉瓷的烧造技艺才算成熟,但是对温度的把握还是有一些欠缺,使得很多直接挂釉烧的瓷器釉面易开片剥落。到了清代,孔雀绿釉瓷器的烧制水准达到最高。自康熙开始,孔雀绿釉仍采用生坯挂釉低温烧制的方法,但是提高了烧制温度。所以成品胎釉结合紧密,胎面常有密集、细小的开片纹。以清三代为代表的清代孔雀绿瓷釉色青翠、艳亮,釉层清薄但是很少有气泡和未熔釉料,釉面密布鱼子纹大小的细密开片。这也是重要的分辨真伪的特征。

此时的孔雀绿有深浅二色,深者葱翠、艳丽,片纹细碎;浅者色调较淡,主要是配合在彩釉中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上就常加孔雀绿釉。康熙与雍正时期,孔雀绿釉瓷的特征基本一致。但是乾隆朝的变化颇大,主要是胎体变疏松,挂釉在底足处多有垂流。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仿清三代孔雀绿釉的。首先,这类仿品一般釉色过于鲜艳,发“贼光”。其次,老的孔雀绿釉瓷一般时间久了会泛自然的“银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宝光,但是仿品通常银光过透亮、有耀眼之感,一点也不内敛。第三个,在开片纹上,真品的开片纹是很美观、细密的,但是仿品开片纹多是后期开裂形成,所以裂纹较大,裂隙也不流畅,显得混乱而不是美观。最后,即使清三代技术再好,也不能完全把控好。所以真品孔雀绿釉瓷时常有剥釉现象,但是仿品很少有,即使有也是明显的做旧痕迹,剥釉下的瓷胎没有自然的“老”的感觉。另外,孔雀绿釉瓷是一种中温瓷,所以如果出现在了低温釉上彩或者高温釉彩瓷里,那必定有疑,一定要谨慎辨别。

教您如何快速去鉴别古陶瓷的真伪


教您如何快速去鉴别古陶瓷的真伪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收藏一些比较珍贵的文物,一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显示自己的品味,当然也是还有很多人是为了单纯的商业利益的,没有想到那么多的兴趣爱好之类的。

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他们这样做都是想去有一个很好的收藏,让自己的业余生活可以变得丰富有趣些。但是很多人却是不知道如何去鉴定下类似于古陶瓷类的具有收藏价值的文物呢?

现在就开始教您些比较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吧!首先,就是要去看下关于古陶瓷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了解这些古陶瓷的来源,出土时间,再根据自己平时接触陶瓷的经验去了解这些陶瓷,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就是要去自己去触摸这些古陶瓷,在轻轻的敲打古陶瓷后,你在根据敲打出来的声音辨别这些古陶瓷的质量。

其次是十分细致认真的去看这些古陶瓷,看这些古陶瓷的色泽,图案是否与真的陶瓷一样。当然许多人也是去用一些专业的眼镜去看这些古陶瓷的纹理的,这些好的古陶瓷,都是会有些比较的美丽的图案的,纹理也是十分的清晰明了,与那些劣质产品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古陶瓷鉴别需要您自己用心细致的去鉴别,在您的仔细鉴别之后您在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辨别真假。与此同时,您也就、可以及时的去查询关于您所要收藏古陶瓷的资料,确保您可以收藏到完美的古陶瓷。

这些都是十分的简单的鉴别古陶瓷的方法,相信您一定可以收藏到你自己喜欢的古陶瓷。

瓷器收藏如何鉴别真伪?


瓷器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收藏者众多。同时,瓷器收藏还是一门学问,收藏者需要对其收藏规律和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避免上当受骗。那么,瓷器收藏如何鉴别真伪呢?

瓷器鉴定收藏,要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既要掌握辨伪识真的本领,也要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要了解历代的工艺美术史、艺术史,同时也要将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避免盲人摸象、一叶障目。因此,瓷器的鉴别建议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一、看器型

许多瓷器都是有时代特征的,有其独特的形状、大小等风格特征,各朝代之间相差很大。比如梅瓶、玉壶春瓶,宋元明清均有烧制;但洪武梅瓶口为梯形,元代的梅瓶胸大。瓷器爱好者可多留意文物图录上每一个朝代器物的形状、大小,并用心记下每一朝代的标准器型,在实际辨别中做到心中有数。

二、看胎质

鉴别胎质要从瓷器有圈足及底部的露胎部分看,古代瓷器的胎质一般较粗糙些,略泛黄色;而仿古瓷器的胎质较为洁白、精细。

三、看釉面

观察瓷器的釉质,一般要注意其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

第一类,使用过或者陈设过的瓷器,上面的痕迹和年代感是现代仿品无法触及的。

第二类,从未使用过的瓷器,上面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属于“库藏”,因年深日久,釉面的关泽也是柔和的,有一种自然的“韵光”。

第三类,出土的瓷器,因瓷器在古墓中时间太久,釉面表层收到化学侵蚀,形成了吃土的现象,釉面发乌,用放大镜看能看见很多吃土的土斑。

四、看釉泡

看釉泡主要是看白釉层部分,而不是色釉层。因为古时候的柴窑和现在的气窑烧制出来的气泡是截然不同的,如官、哥窑釉泡之密似攒珠,汝窑釉之疏若晨星,以及宣德釉面有所谓的“棕眼”等,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

五、看纹饰

纹饰特征表现在题材、彩料、画法等方面。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红,因为尚未充分掌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常有色调灰暗或变为绛褐或灰黑色甚至流散的缺点。此外,如元末明初有些使用进口青料的瓷器,虽以颜色浓艳渲赫一时,但色调极不稳定,很不适于画人物,因而在元代纹饰中画人物的较少。类似这些就表现为纹饰上的时代特征,往往为后世仿品所忽略,倘能加以注意,自然对于鉴别真伪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看青料

青料指制作青花瓷所用釉下彩料。青花瓷是明、清主流瓷,各个朝代所用的青料不同是有准确记载的,而不同青料的呈色是有很大的差异的,由于青花五彩和斗彩瓷也都要使用青料,故而以青花的呈色来为彩瓷断代,一定要注意区分凝聚斑和铁锈斑。

七、看底足

自古就有“看瓷先看底”之说,研究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点,找出瓷器继承、发展、演变的规律十分重要,很多工艺都可以作为断代的工具。比如元代工匠在底足处理时,是先挖后削,一般是右手握削刀,由外向内,是按逆时针方向操作的,在器胚上会留下螺旋痕迹,于中心收刀。

八、看款识

根据款识以定瓷器之新旧真伪,是鉴别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自明代永乐年开始,各朝代官窑瓷器的底部都印有帝王年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各朝代瓷器的底款所用的字体、格式截然不同。

综合上述内容不难看出,历代瓷器在器型、胎质、釉面、釉泡、纹饰、青料、底足、款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成为鉴定瓷器的各项依据。但是,收藏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普遍规律中也常有特殊规律,必须考虑到例外情况。微拍堂特邀古陶瓷鉴定专家提醒,鉴定瓷器时,不能拿着条条框框去套,而要将各项依据、因素、信息综合起来考虑,反复推敲、慎重定论。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瓷器收藏如何鉴别真伪”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收藏锦囊 如何分辨古陶瓷品的真伪》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收藏锦囊 如何分辨古陶瓷品的真伪》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如何鉴别瓷器真伪

相关推荐